(計算時間: 0.012秒, 共找到 2831 筆資料,顯示第 1501 到 16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縣市名稱 鄉鎮名稱 社區名稱 村落名稱 社區介紹 協會名稱 協會聯絡人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圖片網址
雲林縣 虎尾鎮 墾地社區 墾地里 本協會成立之初,針對社區特性、居民需要,配合政府社區發展政策營造社區,並陸續成四健會、研究班、傳統美食班、花藝研習班、民俗文化宋江陣等社區活動,推動執行社區會務,營造社區。 雲林縣虎尾鎮墾地區發展協會 黃魚 暫無 05-5974196 雲林縣虎尾鎮墾地里29號
雲林縣 虎尾鎮 安溪社區 安溪里 (1) 人-人口特質、教育程度明治四十二年(1909)屬於土庫支廳大墩仔區大邱田東堡廉使庄,大正九年(1920)劃歸虎尾街埒內大字西南方的安溪寮小字,及廉使大字東側尾寮小字,光復後合併為安溪里,安溪社區由(五塊厝仔、頂頭庄仔、大厝內、頂竹圍仔、過車路仔、葉家莊、)聚集。統稱~安溪寮~。因早期先賢大部分為姓林,林姓祖先,從福建省安溪縣渡海來台定居。才取號安溪。也因世襲的延承,在生活習俗、節日慶典、都保持傳統文化,又以務農為首要經濟來源。目前人口約2.200人613戶分十鄰。男1.122人 女1.078人。早期農業社會不識字、國小居多,因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目前國中、高中、高職約百分之65%,大學、大專約30%碩士、博士約5%。保有善良民俗生活習慣。(2)文-文化、歷史安溪社區位於雲林縣虎尾鎮內,在清代稱為為安溪寮莊,乃因由福建泉州府安溪縣人來此開墾,沿用大陸祖居地名所致。安溪里中軍班成立於民國元年,民國元年以前參加本里每年 正月二十一日 媽祖繞境活動,都由過溪仔來作媽祖繞境的前導護駕。因新虎尾溪,早期無堤防,每年水患有時忽向北面、有時忽轉南邊,使得田園因水災流失,也因安溪、興中,每年恭迎媽祖繞境,中軍班作媽祖護駕,而浮出了後壁溪仔和清水港仔。從此境內就不再有水患了。「中軍班」早期從過溪傳承到安溪,已有九十二年歷史,古代「五行陣」以中軍為主帥。古代宮廷以皇軍待衛為主帥「中軍班」,就是以負責最重要任務之護衛。「中軍班」在負責神明繞境護持之前導,也是代表著神明的威儀和莊嚴,又代表著神明驅邪、除魅、護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之神聖要職。「中軍班」不但是安溪民俗藝陣之寶,是全國唯一文化之國寶資產。安溪里歷史沿革與地名由來:明治四十二年(1909)屬於土庫支廳大墩仔區大邱田東堡廉使庄,大正九年(1920)劃歸虎尾街埒內大字西南方的安溪寮小字,及廉使大字東側尾寮小字,光復後合併為安溪里,由頂頭竹圍、大厝內、過車路、五塊厝四個分散的聚落群組成。本里隨著住戶人數的增加,安溪里舊地名俗稱「安溪寮」,祖先從大陸福建省安溪縣渡海來台。明朝末年迄今三百年。為紀念祖籍,祖先們乃以安溪為地名。居民以林氏為大姓,其次是蔡姓。安溪寮於清朝屬嘉義縣土庫支廳大坵田堡安溪寮,因此為名。日治時代更為台南縣虎尾郡虎尾街,現一、二、八、九、十鄰屬埒內堡,第四、五、六、七鄰屬尾寮堡。台灣光復後實施地方自治將第一至十鄰合併為現在的安溪里。(3)地-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安溪地理位置: 位於虎尾鎮的北側,東鄰埒內里,南界公安里,西接興中里,北毗鄰西螺鎮。居台灣雲林縣中央,南隔虎尾溪(北港溪)與斗南鎮、大埤鄉相望,北接新虎尾溪鄰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東近莿桐鄉、斗六市,西距土庫鎮,全鎮東西長約13.5公里 ,南北約 6公里 ,略呈長方形,中心位置位於東經 120 度 2 分 6 秒,北緯 23 度 4 分 5 秒。 處嘉南平原之西北側,位濁水溪的沖積扇上,地勢平坦,由東向西略為傾斜,高約海拔 49公尺 。新、舊虎尾二溪流經本鎮南、北邊境,嘉南大圳濁水溪幹線貫穿鎮區。交通中心1.縣道145號:西螺鎮 - 虎尾鎮 - 土庫鎮,為通過市區的主要幹道 2.縣道158號:土庫鎮 - 虎尾鎮 - 斗南鎮,為通過市區的主要幹道 3.市區兩條主要幹道為林森路與光復路,外環道為文科路。 4.虎尾新交流道西北一公里處5.安溪社區位於台灣高速鐵路預定於虎尾設立雲林車站東南一公里處。今日特定區已規畫完成第一鄰1.中正國小.社區活動中心.托兒所2.虎尾鴿肉3.安溪牛肉麵.水餃4.林番薯紡織毛巾廠(已收廠)5.依朋製衣加工第二鄰  1.宏祥印花廠  2.好家庭毛巾  3.東營  4.安溪里辦公處-魯班愛心會會址.安溪里中軍班.安溪里振興館  5.天理教第三鄰  1.百年楊桃樹.百年芒果樹.古亭畚  2.三角小花園3.安溪里大天宮第四鄰  1.南營.百年樟樹  2.中正步道公園(正在實行中)  3.馬術公園  4.統一加油站第五鄰  1.觀自在文教功德會.慧日講堂第六鄰1.西營2.今食堂快餐總店3.吳錦煌紡織毛巾廠第七鄰1.張家住宅花園’’建設局長張明聰宅2.前縣議員蔡秋敏服務處3.安溪里布家金獅陣第八鄰1.吳錦松紡織毛巾廠2.殷五星毛巾整理廠第九鄰  1.雲林縣議會前議長林日盛兄弟老家第十鄰1.清雲宮(安溪.興中)共同信仰中心2.福德宮3.聖按宮4.北營5.慈明寺6.吳景桐紡織毛巾廠7.林士珍紡紗8.長興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雲林縣虎尾鎮安溪社區發展協會 蔡朝忠 chung6323326@yahoo.com.tw 05-6323326 05-6323365 雲林縣虎尾鎮安溪里70-5號
雲林縣 虎尾鎮 堀頭社區 堀頭里 (一)早年堀頭里內有很多堀坑,堀邊有一堆堆的土堆,遠處遙望,土堆像似人頭,因而把此地稱叫” 堀頭”,目前里內以黃姓及王姓二大姓為主。(二) 地理位置堀頭里位於虎尾市區東側,北鄰埒內里、東接中溪里,西與東仁里交接,南與平和里及下溪里為鄰,面積約為1.83平方公里。(三)社區特色(請依人文.地.景.產扼要說明)1.人文:社區族群多以閩南人為主,多由大陸福建省遷移過來定居。2.廟宇:紫雲寺(主祀觀音佛祖)、雷雲宮(主祀媽祖)。3.技藝:文館:屬紫雲寺的永樂社為歌仔戲調之,鑼鼓樂團有嗩吶2人、鼓1人、大小鑼各1人及鈸、鈴各2人、弦1人。武館:振興館由蔡樹和先生掌管,武藝源自莿桐大埔尾。4.地景:黃金西宅,為日據時代昭和元年(西元1925年)起建,歷時三年才完成,是一座融和日風的三合院,中國傳統建築紅磚牆搭配日式窗戶及瓷磚,正面表現中國傳統雕刻之美,人物故事及祥獸栩栩如生,木質雕刻及研物彩至今保存良好。5.物產:堀頭里為一典型農村,以種植花生、蒜頭、稻米為主。近年很多從事家庭毛巾生產工作。 雲林縣虎尾鎮堀頭社區發展協會 李萬壽 lee660204@yahoo.com.tw 05-6220077 05-6220374 雲林縣虎尾鎮堀頭里87之2號
雲林縣 虎尾鎮 延平社區 延平里 雲林縣虎尾鎮延平社區發展協會 周清寶 0917-565788
雲林縣 虎尾鎮 廉使社區 廉使里 廉使社區發展協會 黃富永 0932-577614
雲林縣 虎尾鎮 平和社區 平和里 本社區移用自漳州的府、縣、鄉、村的台灣地名:平和厝:移用自平和縣名。彰化市西門口段五八七地號有平和厝福德廟。北港溪流經里內:此溪位阿里山山脈 西翼,雲林縣、南投縣 交界處的樟湖山西北側;上游多支流,至 雲林縣 虎尾鎮 平和厝以下稱北港溪,目前平和里由平和厝.青埔.大成重劃區所組成.因鄰近台塑六輕公司和周圍科技公司等的設立,外來人口迅速成長. 本社區之地理位置位於斗南往虎尾鎮的要道。古有句諺語:虎尾虎頭在平和厝, 顯示地理位置的重要.對外聯絡道路有國道一線.台一線.縣道158線。 平和社區發展協會 黃火聰 05-6362279 虎尾鎮平和里成德三街56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858c473-98f9-4781-a205-1e911c8f9175/1/DSCF0641-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858c473-98f9-4781-a205-1e911c8f9175/1/DSCF0314-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858c473-98f9-4781-a205-1e911c8f9175/1/DSCF0980-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858c473-98f9-4781-a205-1e911c8f9175/1/_MG_2899-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858c473-98f9-4781-a205-1e911c8f9175/1/DSC03833-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858c473-98f9-4781-a205-1e911c8f9175/1/DSC03829-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858c473-98f9-4781-a205-1e911c8f9175/1/DSC03835-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858c473-98f9-4781-a205-1e911c8f9175/1/DSC03772-1.jpg
雲林縣 虎尾鎮 三塊厝社區 下溪里 本社區位於虎尾市區東邊,東鄰斗六,南鄰斗南,北鄰荊桐社區分為兩個部落,大庄是二塊厝,本庄是屬三塊厝,全村大部務農,生活簡樸,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農村。 雲林縣虎尾鎮三塊厝產業文化協會 陳福來 flysnow9889@hotmail.com 05-6222000 056224399 虎尾鎮下溪里三塊厝10-8號
雲林縣 虎尾鎮 公安社區 公安里 雲林縣虎尾鎮公安社區發展協會 許明月 mingye29@gmail.com 05-6332346 05-6329077 雲林縣虎尾鎮林森路一段396巷31號
雲林縣 虎尾鎮 惠來社區 惠來里 位於雲林縣虎尾鎮最東側的惠來里,其地理位置東與莿桐鄉、斗六市為鄰,南與斗南鎮為界,西與下溪里、頂溪里相接,北與西螺鎮、莿桐鄉相隔。合計面積3.22平方公里,人口2925人(97年3月份統計),合計19鄰、857戶數。純樸的惠來里被認為是佃農的故鄉,居民世代務農,農田以劃設為農業特定區見稱,栽種種類一期以稻作為主,二期以大蒜、馬鈴薯為主,其中產銷很大的馬鈴薯為契作,供應薯條、洋芋片材料,其他農作物還包括花生、各種蔬菜等,另外花卉栽種也成為本區新興成功的產業之一。惠來里地名由來,據考明治四十二年(西元1909)隸屬斗六廳他里霧區他里霧惠來厝庄,大正九年(西元1920)規劃虎尾庄惠來厝大字,國民政府來台後,始為惠來里,里名由來和紀念祖籍地惠來有關。 惠來厝社區(惠來社區發展協會) 魏坤惠 0919-708820 雲林縣虎尾鎮惠來里17鄰惠來200之22號
雲林縣 虎尾鎮 西安社區 中山里 推廣祥鶴文化系列及虎科大商圈總體營造 雲林縣虎尾鎮西安社區發展協會 林燦弘 05-6336817 雲林縣虎尾鎮中正路290號
雲林縣 虎尾鎮 埒內社區 埒內里 虎尾位於雲林縣中央而埒內社區正位於虎尾中央,北邊緊臨新虎尾溪,埒內」這地名主要是由地形地勢而產生。日據時代該村莊北邊有一條溪流(虎尾溪),每當夏季颱風來襲或是多雨季節,溪水暴漲,常釀成水災。而村莊之地勢靠溪流南岸,當時居民為了防止水患,便於東北邊緣築為一道高於地面之土丘形成一土圍牆。居民住於土牆以內,可防災害,間接的保護里民之生命財產,由於里民皆居住於該道可保護生命財產之大土丘(土圍牆)之內,故稱之。 二百多年前,來自大陸同安、晉江等縣市的王姓四人,前來開墾,從此安居下來,代代相傳。埓內里大多數是王姓人家,少數雜姓多為過去祖先為招贅所致。「埒內里」最早於清代大坵田東堡,為堡內四十五庄之一,當時只有41戶,約118人。到了日治時期,虎尾地區到達13庄時,埒內里已達272戶,1721人。至現今,埒內里目前的共876戶,約有3154人 ,鄰數:20鄰 ,面積:3.02平方公里 ,轄區範圍:埒內、尾園 雲林縣虎尾鎮埒內社區發展協會 林聰發 fa0933476988@gmail.com 05-6220664 05-6221953 雲林縣虎尾鎮埒內里24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72356110-3f73-4ee7-b868-e430e8acc457/1/99.01.14會員大會.jpg-3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72356110-3f73-4ee7-b868-e430e8acc457/1/97年植樹社區居民動員照片照片-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72356110-3f73-4ee7-b868-e430e8acc457/1/99.03.13台南農村研習社區參訪-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72356110-3f73-4ee7-b868-e430e8acc457/1/藝術家進入社區前往雲科大表演98.11.28合照-2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72356110-3f73-4ee7-b868-e430e8acc457/1/P1010316.JPG
雲林縣 虎尾鎮 建國社區 建國里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前身是日本「海軍航空隊虎尾機場」的軍眷宿舍。1946年(民35年)國民政府遷台後,接收虎尾機場,改為「空軍防砲訓練中心」營地。(空軍防砲訓練中心原隸屬空軍防砲司令部,後因國軍精實案,直屬空軍總司令部管轄。民70年間,空軍防砲訓練中心遷移駐地。)並且將分為四區的日本軍眷宿舍,合稱為建國里,設建國一、二、三、四村,做為空軍軍官、士官、兵與眷屬居住的房舍。所以也有人稱為「空軍眷村」。空軍防砲訓練中心的營地,在158縣道旁,最接近虎尾鎮文科路。建國一村,在虎尾鎮公安路旁,最接近虎尾鎮光復路。建國二、三、四村,在158縣道旁,最接近虎尾鎮廉使里。 雲林縣虎尾鎮建國眷村再造協會 魯紜湘 jiano333@gmail.com 05-6220985 05-6220985 虎尾鎮下溪里大庄39-15號
雲林縣 虎尾鎮 下溪社區 下溪里 本社區位於虎尾鎮的東側,東與惠來里為鄰,南與斗南鎮為界,西和平和里相接,北與中溪里相隔。明治四十二年 (西元1909年) 屬於斗六支廳他里霧區他里霧堡過溪仔庄,大正九年 (西元1929年) 劃歸虎尾街過溪子大字溪底大庄小字和三塊厝小字,國民政府來台後編為「下溪里」,里名乃位於新虎尾溪的舊河床下方而得名。   明末清初,先民自福建、漳州、泉州一帶,離鄉背井渡海來台、篳路藍縷墾殖東土,最早入墾此地的先民張北溪先生帶領幾戶人家,先後有黃、蔡、周等之姓氏族人加入墾荒拓地,歷經兩百餘年的慘淡經營才有今日寧靜美麗的環境,在樸實無華的生活中孕育出年數中堅份子,服務於社會各階層。廟宇:大庄北極殿(主祀玄天上帝)、三塊厝姚正宮(主祀姚府千歲)。   嘉南大圳濁水幹線:源自濁水溪林內進水口沿舊虎尾溪左岸南行至北港溪與北幹線相連,下溪社區方圓數百公頃耕地,因有嘉南大圳濁水灌漑,貧地變良田,提昇農產品質與產量,改善農民生活水平。台糖鐵道幹線:是莿桐鄉、林內鄉農民種植甘蔗送往虎尾糖廠製糖的主要運輸幹線,民國60年代,糖,是我國主要外銷農產之一,外匯收入貢獻良多。  大庄萬年榕祖:是棵可媲美成大校園內、霖園集團標誌的老榕樹,樹蔭方圓達百坪之廣,週邊設有兒童玩樂的鞦韆及成人健康步道,是平日社區居民、兒童休閒乘涼、玩樂的好地方。三塊厝公園:位於三塊厝東南方,有一個龍穴的好地理,約40年前經地主們慷慨捐地、社區居民捐錢、委由姚正宮管理委員會管理、廣植榕樹,現已綠樹成蔭,整排樹狀似一條龍,風水上稱龍穴之處出現樹龍的巧合,讓地方津津樂道,居民深信,樹龍守護社區居民,維繫居民間情誼,彼此間和樂相處,孕育出一股團結的力量。  主要農作物為水稻、大蒜、花生、玉米、馬鈴薯、蔬菜、瓜果等。 雲林縣虎尾鎮下溪社區發展協會 劉鎮權 huweifrank@hotmail.com 05-6220646 05-5515811 雲林縣虎尾鎮下溪里大庄93-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b728b2e-c881-4cab-9017-f5f53dc274d4/1/DSC00661.JPG
雲林縣 虎尾鎮 興中社區 興中里 興中社區位於文科路外環道旁,緊鄰台大醫院。社區居民以蒜頭、玉米、花生、稻穀為主要農作收入。 雲林縣虎尾鎮興中社區發展協會 呂淑玲 shuling77@hotmail.com 0919-696327 雲林縣虎尾鎮博愛路187-20號
雲林縣 崙背鄉 草湖社區 草湖村 雲林縣崙北鄉草湖社區發展協會 程明色 05-6551586 崙背鄉草湖村草湖134-38號
雲林縣 崙背鄉 東明社區 東明村 本社區位於崙背鄉市區東邊又東方為日出之處有明亮之意故稱為東明 本社區居民大多數務農及酪農業乳牛 農產品有洋香瓜聞名全台灣 濁水溪米 雲林縣崙背鄉東明社區發展協會 張廣輝 6964627@gmail.com 05 6963621 雲林縣崙背鄉東明村南昌路520之3號
雲林縣 崙背鄉 阿勸社區 阿勸村 雲156線到五魁社區左轉11線至阿勸社區,東中厝社區,西大有社區,南台糖農場,北五魁社區 雲林縣崙背鄉阿勸社區發展協會 曾全柱 05-6961283 雲林縣崙背鄉阿勸村19鄰37號
雲林縣 崙背鄉 崙前社區 崙前村 崙前社區發展協會 林庚錄 Ken4722@yahoo.com.tw 05-6968867 05-6961739 雲林縣崙背鄉崙前村9-1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e41bed0-8266-470c-befc-1d72c20e0502/1/DSCN028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e41bed0-8266-470c-befc-1d72c20e0502/1/IMG_552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e41bed0-8266-470c-befc-1d72c20e0502/1/IMG_553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e41bed0-8266-470c-befc-1d72c20e0502/1/082-UH 08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e41bed0-8266-470c-befc-1d72c20e0502/1/082-UH 73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e41bed0-8266-470c-befc-1d72c20e0502/1/082-UH 10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e41bed0-8266-470c-befc-1d72c20e0502/1/082-UH 13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e41bed0-8266-470c-befc-1d72c20e0502/1/DSCN0304.jpg
雲林縣 崙背鄉 水尾社區 水尾村 雲林縣崙背鄉水尾社區發展協會 李恒彰 0939-162-765 雲林縣崙背鄉水尾村下街126號
雲林縣 崙背鄉 港尾社區 港尾村 港尾社區是屬雲林縣詔安客家一支--是單一姓氏客家庄--先人號稱七欠庄(客語發音)歷年來都在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特別是發揚詔安客家文化如歌謠*武術*獅陣等等社區媽媽更進一步帶動歌舞健身操及社區劇場等等手作藝品及客家美食料理更有婆婆媽媽的味道 雲林縣崙背鄉港尾社區發展協會 廖坤恩 kunenliao@yahoo.com.tw 05-6962011 05-6967498 雲林縣崙背鄉港尾村9鄰新鎮22號
雲林縣 崙背鄉 新庄社區 枋南村 本社區人數少、人口老化,唯社區內民眾熱心參與社區營造工作,每次清淨家園活動,均有廾餘位志工參加。本社區為典型農村社區,區內有日據時代吸水埤、二百餘年前七石雷、開山宮(介子堆及鍾魁)等,且區內尚有數座非常漂亮的三合院建築。 新庄社區發展協會 鍾進生 056961983 雲林縣崙背鄉枋南村新庄十鄰九號
雲林縣 崙背鄉 水汴頭社區 東明村 水汴頭社區發展協會 李志聰 giantstep3@gmail.com 05-5862617 05-5862617 雲林縣崙背鄉羅厝村20鄰福興18號
雲林縣 崙背鄉 崙背鄉 本鄉共有20個社區發展協會,希望藉由本次培根計畫,進而讓鄉內每個社區都能參與社區培根計畫 崙背農村再生營造中心 廖坤猛 05-6962945 05-6967498 雲琳縣崙背鄉行政街1號
雲林縣 崙背鄉 舊庄社區 舊庄村 以種植稻米為主的社區 舊庄社區發展協會 林英二 05-6551425
雲林縣 崙背鄉 西榮社區 西榮村 西榮村的地形特色是一半接近於市中心,一半屬於郊外,而西榮村是按照地形(東西南北)來取名的,位於崙背的西北邊故取名為”西榮”。 西榮社區為典型鄉村型社區,綠色平原中夾雜數條縱橫產業道路,居民世居於此,歷代業農,部分經商,民風淳樸,勤謹克儉。農作物以水稻為大宗,畜牧養殖則是在民國62年中央推動加速農村建設計劃,輔導設置乳牛專業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便是本社區居民生活型態的寫照。 雲林縣崙背鄉西榮社區發展協會 李東蒼 ylsummer@so-net.net.tw 05-6967261 雲林縣崙背鄉西榮村西安路33號
雲林縣 崙背鄉 新豐社區 大有村 本社區為崙背鄉僻遠地區,區域人口稀少,盼望藉由農村再生計畫,護得社區再造機會。 雲林縣崙背鄉新豐社區發展協會 林久松 056-966256 雲林縣崙背鄉大有村新豐2-1號
雲林縣 崙背鄉 枋南社區 枋南村 枋南社區,原名崩溝寮,因緊臨把育溝而得名。土地的開墾約在清雍正年間,聚落的形成約有兩百年歷史,以鍾姓族人最早遷入,也是本社區比率最多的族群,祖先多來自福建詔安縣,故中年以上者都能操詔安客語。 枋南社區為枋南村的一部分,共六鄰一百八十戶七百多人,年輕人口外流嚴重,大都是較基層的技術工人,以水泥工、木工居多,最近經濟不景氣,人口有回流現象。 社區內絕大部分居民從事農畜牧業,主要產業為乳牛飼養,共二十餘戶,其餘為稻作雜糧及疏菜;幾家小番茄種植戶,經驗豐富,價格低迷時仍能獲得合理的利潤,可發展為本社區的特色產業。 雲林縣崙背鄉枋南社區發展協會 廖盈嘉 0933569905 雲林縣崙背鄉枋南村6鄰18號
雲林縣 崙背鄉 南陽社區 南陽村 崙背地形屬「沙崙」,現今的崙中、崙小以前曾是一片荒蕪的林投竹刺。古稱台南州虎尾郡崙背庄,民國40多年才開始取村名。南陽村位於崙背的南邊,所以取為南陽。民國40 ~ 50年間最為繁榮。 雲林縣崙背鄉南陽社區發展協會 李重勳 ahpi84312@yahoo.com.tw 05-6967787 05-6962205 雲林縣崙背鄉南陽村21鄰中山路547號
雲林縣 崙背鄉 羅厝社區 羅厝村 羅厝村村民雖然不多,但是卻有著一群真心熱情關懷社區的民眾在留意週遭環境的維護。他們組成羅厝社區發展協會,讓社區居民能慢慢關心自己居住的地方,養成大家同是一體的共識。協會不僅為社區的發展盡心盡力,還會定時發動村民整理環境,藉由民眾參與來提升社區凝聚力。另者,本村老年人口相對較多,年長者互動頻繁、彼此關懷,常在活動中心歡唱卡啦ok、下棋、討論時事,並常和社區發展協會會員,積極配合公部門主動參與打掃社區工作(如全民清水溝政策等),社區組織活動相當活躍且處處充滿人情味。羅厝社區是雲林縣詔安客家人聚居的主要地點之一,社區內早期客家婦女都會醃製瓜果蔬菜保存,不過傳統技藝漸漸失傳。因此,為發揚詔安客文化,亦與崙背鄉公所一起合辦「阿婆醃瓜」的節慶活動,客家庄羅厝、港尾社區則成為「阿婆醃瓜」最大製造廠,盼帶起伴手禮特產效益,踏出「美味客家」的第一步。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羅厝社區也是崙背鄉內具有相當政治實力的地方,人才輩出,在公職人員和地方民代選舉舉辦以來,羅厝社區已出現相當多任的鄉長,特別是近十年以來,鄉長皆由社區士紳當任,也帶來羅厝社區在建設方面的卓越實績。 雲林縣崙背鄉羅厝社區發展協會 鍾麗玉 aly0961305786@yahoo.com.tw 056961199 雲林縣崙背鄉羅厝村4鄰東興145之1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ffc429b-5706-49f4-8d27-68e2c6be9365/1/社區活動.doc
雲林縣 崙背鄉 五魁社區 五魁村 崙背鄉五魁村五魁社區是位於雲林縣崙背鄉中心處的一個典型農村,全社區皆位於都市計畫區範圍外,四周皆為平坦廣闊的農業區,故具有濃厚的田野農村景觀風貌。近年來,本社區經由崙背鄉公所積極輔導,已成為本鄉重點開發農村之一,97獲得內政部土地重劃局『農村改建方案-農村社區公共設施改善』之輔助金2300萬元,實施期程後已大幅改善社區之農村新風貌,並榮獲內政部頒發『優等』社區獎。 而97年起經由雲林科技大學工作團隊積極輔導後,已試行至第三期的無農藥生態有機米之栽種,計畫未來拓展多樣化之有機農產品及水培栽種方式,以期能建立屬於五魁社區之自主農產品牌,提供社區自主自足之能力,改善社區農民的生活方式,繼而提高農作物的產植,推向有機精緻之農村。本社區為一典型農村型態,社區人口數至99年1月底統計約321戶,居民約1132戶,村民多務農為生,個性純樸、刻苦耐勞、團結心大,目前本社區亦為內政部所推動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之一,此外社區亦積極推動清淨家園及環保工作,98年期間參加崙背鄉公所98年度環境清潔競賽評比第一名;社區無農藥生態有機米栽種之記錄片榮獲雲林縣政府2009年創意影像紀錄片徵選比賽第三名及入選公共電視2009第二屆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環境紀錄短片展。未來將持續推動以『人本』為主之各項主題計畫,以期提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及型態。 雲林縣崙背鄉五魁社區發展協會 劉美伶 cojo.upoko@msa.hinet.net 056968100 056960062 雲林縣崙背鄉五魁村32-1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475c7ff-904a-4168-9f23-7fd204f610af/1/DSC0007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475c7ff-904a-4168-9f23-7fd204f610af/1/B.JPG
雲林縣 麥寮鄉 霄仁社區 瓦瑤村 霄仁社區緊鄰麥寮市區東端,本地區在日據時代名為「肖仁厝」,遽聞早期先敏落角之處,霧茫茫一片似雲霧繚繞,猶如在雲霄,又為有仁德之處所,故取名為「霄仁」。全村都是閩南人,平日交談也都以閩南語為主,全村以陳、林、許居大多數,其中姓鍾、陶、吳、李、程、謝......等,較少數。境內有61快速道路與縣道156號交叉,西有台17與麥寮市區相鄰,交通尚稱便利,但要上中山高仍需花近50分鐘時間,此尚屬不便;瓦磘村有霄仁與瓦磘兩部落,霄仁部落約有1300人口,人口數中有百分之98皆以務農為主,人口外移、年齡老化、隔代教養、新移民、產業意象不明……等,皆為農村社區所面臨的困境。 雲林縣麥寮鄉霄仁社區發展協會 林高聖 415711@fpg.com.tw 05-6932927 05-6937770 雲林縣麥寮鄉瓦磘村14鄰霄仁138之2號
雲林縣 麥寮鄉 中興社區 中興村 雲林縣麥寮鄉中興發展協會 許山榆 05-6911877 雲林縣麥寮鄉三盛村中山4-5號
雲林縣 麥寮鄉 瓦磘社區 瓦瑤村 瓦磘社區因為年輕人口外移故村內老弱婦孺多年齡層老化嚴重村內居民多務農或至六輕工作村內唯一聚會場所-福安宮 瓦磘社區發展協會 曾榮珍 lisaless@yahoo.com.tw 0935-971-856 雲林縣麥寮鄉瓦磘村20號
雲林縣 麥寮鄉 西施社區 施厝村 雲林縣麥寮鄉西施發展協會 林枻松 d2714546@hotmail.com 05-6913658 雲林縣麥寮鄉施厝村279-3號
雲林縣 麥寮鄉 橋頭社區 橋頭村 雲林縣麥寮鄉橋頭社區位於麥寮鄉的北方,東與施厝村相接,南以施厝察大排與崙後村相隔,西以三盛橋與三盛村相界,北以濁水溪與彰化縣大城鄉相隔。本村以前為一軍事之橋頭堡,故名橋頭。橋頭地方的在地人還將橋頭分為「頂橋頭」和「下橋頭」其分法是以橋頭的主要道路仁德路為界,北方稱「頂橋頭」,南方稱「下橋頭」。在橋頭村與施厝村之間有一部落稱湖仔內,因早期居民依道濟禪院附近的池塘畔而居,因此稱為「湖仔內」。 橋頭社區以『泰安宮』和「道濟禪院」為居民的信仰中心,社區的聚落型態以半經商半農耕為主,街道上的店家都是外來戶居多,因社區民風純樸,刻苦耐勞,具有海口人的熱情,是個充滿活力的社區。然而橋頭是屬於較偏遠的沿海土地帶、西臨台塑六輕工業區,因外來人口增多而造成社區的一些問題。 雲林縣麥寮鄉橋頭社區發展協會 蔡惟立 ch0935037836@yahoo.com.tw 05-6910619 雲林縣麥寮鄉橋頭村新民街44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43c86433-5af5-4c2c-bd7f-514ee0cfd6b9/1/100_174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43c86433-5af5-4c2c-bd7f-514ee0cfd6b9/1/100_889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43c86433-5af5-4c2c-bd7f-514ee0cfd6b9/1/100_497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43c86433-5af5-4c2c-bd7f-514ee0cfd6b9/1/P105000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43c86433-5af5-4c2c-bd7f-514ee0cfd6b9/1/100_545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43c86433-5af5-4c2c-bd7f-514ee0cfd6b9/1/100_927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43c86433-5af5-4c2c-bd7f-514ee0cfd6b9/1/100_8887.JPG
雲林縣 麥寮鄉 新吉社區 新吉村 新吉社區發展協會 林俊宏 lin0936208533@yahoo.com.tw 0936208533 05-6910519 雲林縣麥寮鄉新吉村115號
雲林縣 麥寮鄉 楊厝社區 海豐村 楊厝人口結構高齡化與少子化、產業蕭條、就業機會減少,數位落差大,使得多數社區青壯年被迫移居他鄉工作,楊厝由於人口外流,家鄉只留老一輩人家。因地層下陷,田地種植不易,所以大部以種植綠肥為主,以領取政府的轉作補助金。有近十戶人家養豬,都是設有廢水處理場的養豬戶。   社區老人缺乏照顧建立一套「在地(楊厝)數位化」的「學習照顧關懷」系統、培養有氣質、有自信、有內涵的下一代,打造健康優質的生活環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故,如何有效建立一套「在地數位化」的「學習照顧關懷」系統,極為迫切需要。 楊厝社區資源貧瘠,這是天然地理環境使然,地理的宿命無法改變,我們將透過數位學習及社區營造,從居民的學習開始與住家綠美化家做起,逐步讓人人數位能力提升及家家戶戶變花園後連結成大公園,讓社區居民擁有優質的生活環境與數位學習的優質生活。 雲林縣麥寮鄉楊厝社區發展協會 李羿穎 x5961@yahoo.com.tw 05-6933714 05-6931415 雲林縣麥寮鄉海豐村永和2-6號
雲林縣 麥寮鄉 海豐社區 海豐村 由杉仔腳、中部、北部、中溪、四十棟、十八棟等六個的聚落組成。社區族群多以閩南人為主,多由大陸福建省遷移過來定居。海豐社區擁有悠久的人文歷史,地名是為了紀念先民來自福建省海豐縣,因而命名為海豐,麥寮鄉拱範宮媽祖當年登台地點亦在海豐社區內。 海豐社區發展協會 廖懋家 even727@hotmail.com 05-6932072 雲林縣麥寮鄉海豐村4鄰16號
雲林縣 麥寮鄉 三盛社區 三盛村 一.本村在清朝時期稱為頂許厝簝莊,日本時代屬嘉義廳時(約西元1909年)改為海豐堡許厝寮庄,至1920年改屬台南州時又改為許厝寮大字許厝寮,隸屬虎尾郡崙背庄,光復之後始稱三盛村至今.在日本時代三盛地方原屬於橋頭,至民國35年行政區調整時,把三盛與許厝寮二地區合併,稱為三盛。意指本地的主要作物甘藷、花生、甘蔗產量豐富,為三大盛產。 本地在康熙年間,由泉州人許遠元(許連光)開拓,因此稱為「許厝寮」居民至今仍以許姓為主。三盛村涵蓋三盛本村、中山、許厝寮三個聚落及六輕工業區。 二.本村位於麥寮鄉的西北方,東與三盛橋與橋頭村相隔,南與施厝寮大排與後安村相隔,西鄰台灣海峽,北以濁水溪與彰化縣大城鄉相界。位於麥寮鄉最北端濁水溪出海口,南北長約八公里,從海岸線向外延伸四公里多之外海地帶。這一塊海埔新生地,滿潮時一片汪洋,只有在低潮時還可以看到一小部份砂地浮出。因此,當民國八十年王永慶先生決定六輕廠址在麥寮後,便大舉抽砂填海,開發造地的總面積約2,096公頃。 三.本村因冬季季風強烈,種植作物需加強防風設施,作物也易遭強風危害及鹽害,導致作物歉收。民國六十年代起,政府推廣農漁牧綜合經營,許多農田開挖成魚塭,採行養殖河蜆、魚與養豬綜合經營的方式。但因水質遭受污染,河蜆生長和存活情況欠佳,養殖魚池的面積逐漸縮減,有的恢復農耕,有的廢耕。近年六輕工業區在本村西側設立,對本村衝擊很大,有些農民將豬舍改建為宿舍出租;有些外來商人向農民承租,投資興建商務飯店出租給工人或開設汽車修護廠、經營服務、娛樂行業等。 四.民國六十年代起,政府推廣農漁牧綜合經營的方式,但因水質遭受污染,河蜆生長和存活情況欠佳,有的改以養殖經齊魚類如鱸魚或吳郭魚;有的將魚塭填平,只從事養豬。六輕工業區設立之後,自許厝寮橋至六輕工業區門口,大多原屬本地的農田被徵收,開闢縣道3之3號道路,定成為一條新興商店街,其中檳榔攤多達78家,還有超商、汽車修護廠等。本地有些婦女至六輕擔任勞務工作,如餐廳員工、清潔工。 三盛社區發展協會 許旅生 bao.di@msa.hinet.net 056911611 05-6910490 雲林縣麥寮鄉三盛村58-45號A3
雲林縣 麥寮鄉 崙西社區 崙後村 許曜程 0932-577810 雲林縣麥寮鄉崙後村261號
雲林縣 麥寮鄉 興華社區 興華村 本村昔日稱為興華厝莊,地名起源旖拓墾先人來自福建省興化府,渡海時遭遇颶風,漂流來台,後娶原住民為妻,安居後便將居住地稱為「興化厝」,以許姓居民最多,源流分為二支,一為先人於乾隆時來台,清末遷移至此地的福建省南安糖埔許氏;另一支為橋頭遷移至此。 目前本社區包含「山寮」、「架仔頭」。其中山寮則以蔡姓、鄭姓居多,架仔頭昔日是往來本鄉與崙背之間的休息站,周姓先人來此開發甚早。 雲林縣麥寮郷興華社區發展協會 蔡明宏 0937-761083 雲林縣麥寮鄉興華村山寮38號
雲林縣 麥寮鄉 後安社區 後安村 (2)1、社區名稱:雲林縣麥寮鄉後安社區。 2、行政區域:隸屬雲林縣麥寮鄉後安村。 3、地理位置:雲林縣麥寮鄉後安村「後安寮」-其名稱是因為早期先民從大陸福建省後垵(音ㄢ)遷居來台,當時生活非 常儉樸,居住的地方全是用芒草搭建而成的草寮,久而久之,名稱逐漸變成現今的後安。 後安村,早年居住的地全適用管草搭建而成的草寮,又稱後安寮,位於麥寮鄉的最西北的地方,東與崙後村為鄰,南與海豐及楊厝寮社區為鄰,北邊是施厝寮大排及三盛村的中山部落為鄰,西邊早期靠海全部是海埔新生地,民國80年縣政府引進台塑六輕開發,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填海造陸工業為鄰,區內有全台灣最深的人造工業港,深約二十五公尺,全區約有二千七百公頃。 4、主要族群:閩南人。 5、使用語言:以閩南語為主 6、人口組成:人口為二千九百人,九百七十四戶,共十三鄰, 第一鄰至第十二鄰集中在社區內,第十三鄰散佈在田野的漁 塭間。 7、文化風俗:社區內古厝保存完整,傳統農業的風俗習慣尚保 存良好,居民性情純樸、熱愛鄉土;初級產業萎縮,造成人 口流失。 8、社區資源:廟宇12宮、雲林區漁會、合作社、豐安國小、巡 守隊、長庚加油站、公墓等。 9、產業:社區居民以養殖業為生,養殖的種類有:文蛤、黃金蜆、 吳郭魚,、七星鱸魚等,村莊內有二場收集文蛤,有三場收集 黃金蜆,再運輸各市場出售於各角落。 雲林縣麥寮鄉後安社區發展協會 林清霖 chiahua817@gmail.com 05-6933027 05-6935241 雲林縣麥寮鄉後安村201-2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164c9ef-7a8b-4b85-89b8-d34f359a4561/1/100_297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164c9ef-7a8b-4b85-89b8-d34f359a4561/1/100_625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164c9ef-7a8b-4b85-89b8-d34f359a4561/1/100_084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164c9ef-7a8b-4b85-89b8-d34f359a4561/1/100_624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164c9ef-7a8b-4b85-89b8-d34f359a4561/1/100_4815.JPG
雲林縣 麥寮鄉 崙後社區 崙後村 明禮國小跨越大有大排與公廟開元宮連結,緊臨社區活動中心,道路兩福木成蔭,是本社區文教中心。鎮東府是本社區東方休閒園地,後山花木及周邊的綠化草地點綴著淡淡的詩情話意,清晨或傍晚散步運動的好所在。位處東北角10鄰的圳寮,肅穆的護天府,濃密林木的小山丘,加上優雅的小神堂,亦是民眾休閒的好去處。社區內大有大排上灌溉引水的「水橋」是日據時代遺留下的珍貴產物,其上游500公尺處是台61線濱海快速道路,高處遠眺成為社區美麗景點。 雲林縣麥寮鄉崙後社區發展協會 張審源 05-6935123
雲林縣 莿桐鄉 四合社區 四合村 本社區位於濁水溪南岸之村落,現任理事長為許忠正先生,總幹事為王美麗小姐,宗教信仰中心為聖母宮,居民以務農為主,主要生產農作物為稻米與蔬菜,最近在理事長代領之下成立環保志工隊,獲得眾多社區居民的認同與支持,希望能藉以參加培根計劃來凝聚社區居民共識,改善社區環境,並提昇居民生活品質. 雲林縣莿桐鄉四合社區發展協會 蕭汶淇 japan1688@yahoo.com.tw 05-5712096 雲林縣莿桐鄉四合村后埔路1-7號
雲林縣 莿桐鄉 榮村社區 埔子村 雲林縣莿桐鄉榮村社區發展協會 廖健言 0932-592631 雲林縣莿桐鄉埔子村榮村44號
雲林縣 莿桐鄉 饒平社區 莿桐村 饒平社區 張順助 05-5842324 饒平村西路1之12號
雲林縣 莿桐鄉 義和社區 莿桐村 義和社區位於濁水溪流域,自古以來成天地豐裕精華,擁有肥沃精華的土地,因此農田是相當肥沃的濁水溪流域,在日據時期被列為天皇五百甲區域;加上先民辛苦的耕作栽培,培育出豐富的稻米及產物,以及獨特的人文風情O 社區特產: 1:溫室空心菜 2:豆皮加工 3:獻納米 4:五香調味料 5:穩壓器不斷電系統 6:番茄社區景觀: 1:百年老榕樹 2:三合院古宅 3:振興宮寺廟 雲林縣莿桐鄉義和社區發展協會 劉京偉 05-5847859 05-5848159 雲林縣莿桐鄉義和村24號
雲林縣 莿桐鄉 大美社區 莿桐村 大美社區發展協會 陳榮林 0937-292429 莿桐鄉大美村大美53-1號
雲林縣 莿桐鄉 新莊社區 莿桐村 新莊社區發展協會 林宏昇 05-5846161-20
雲林縣 莿桐鄉 蒜鄉麻園社區 麻園村 ※社區概述:全社區人口共1,944人,主要產業以農業為主,有少部分中小企業,人口分布以老年人與未成年為主。主要生產農作物為水稻、大蒜、蕃薯以及馬鈴薯。※未來發展願景:以「綠意花香水岸樂活村」的定位經營,以農村文化,改善聚落生活環境,提昇農民生活品質建構生態、文化、綠意的多元化鄉村。 雲林縣莿桐鄉蒜鄉麻園社區營造協會 陳文龍 kuso1987@hotmail.com 05-5712736 05-5713589 雲林縣莿桐鄉麻園村榮貫路127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73e78892-abb4-49e1-a12b-f88b6e2c9595/1/PB090254.JPG
雲林縣 莿桐鄉 興南社區 興貴村 話我興南一、興南社區位於莿桐鄉轄域的中心點,臨近饒平街區及莿桐街區,雖為典型農村社品生態,交通方便,前有雲51線(現劃分為雲154線乙),為東邊六大村民眾往返斗六的要道;後有莿桐外環道,各行各業車輛密集,更是通往國道西螺交流道的重要路線,人口戶數大約五百多戶,居民多以務農為主,主奉祀玄天上帝的乾元宮是社區的信仰中心,農產多元富饒,民風純樸,是一個值得細細品味的好地方。二、農產特色在外界的印象中,西螺米=濁水米,其實孕釀香甜又好吃的濁水米,關鍵在於濁水的灌溉,「五百甲圳」經興南流經孩沙里再注入西螺,因此,興南社區附近的稻田,長年引用濁水灌溉,是真正「濁水米」的故鄉。莿桐鄉盛產各類蔬果品質優良,尤其「蒜頭」更是農產的代表之作,興南社區聚集數家「蒜頭買賣加工」的場區,創造許多就業機會,更是鄉內蒜頭產銷的集中區。三、社區的提昇與願景工商社會的推進,人們的腳步愈來愈匆促,生活的步調淪為忙亂、緊湊,在演變中,更加顯現農村部落的没落,但是無論社會多進步,民以食為天,最基層的農業是一切的根,絶對有其存在的社會價格。因此希望各政府部門重視「社區的發展,包含農業、人文、宗教.....等,皆能盡力協助推動,讓辛勞的居民得以提昇生活品質,減少城鄉的差距。興南社區的居民除了忙於農作,全體對於「社區營造」甚為認同且積極投入,社區的規劃是一條漫長的路,諸如「五百甲圳」的休閒綠美化及水源維護;嘉邑行善團興建中的「仁崇橋」,完工後四週的休閒設施及健康步道.....,社區的信仰中心「乾元宮」己有二百多年的悠久歷史,若能建立牌樓及廟誌,凝聚居民的向心力,更可安定民心;許多切需改造設置的規劃,仰賴政府對本社區的肯定及經費的補助 。『興南社區是一個優質的社區   〜〜潛力無限  振翅待飛』 興南社區發展協會 林港船 jeanlou.wu@msa.hinet.net 0986644507 雲林縣莿桐鄉興貴村興南路40號
雲林縣 莿桐鄉 埔尾社區 埔尾村 埔尾社區發展協會 林宏波 pp2862002@yahoo.com.tw 05-5514750 傳真05-5514750 雲林縣莿桐鄉埔尾村107-1號
雲林縣 莿桐鄉 興中社區 莿桐村 莿桐鄉興貴村興中社區發展協會 廖坤金 05-5846080 興中路42號
雲林縣 莿桐鄉 甘厝社區 甘厝村 甘厝社區發展協會 周志謙 WS38@mail.cihtong.gov.tw 0928-928435
雲林縣 莿桐鄉 孩沙里社區 興桐村 雲林縣莿桐鄉孩沙里社區位於濁水溪肥沃的沖積平原上,在濁水溪南畔,是一個純樸可愛的農村,地理位置為:東近饒平及興貴,西有新莊社區,南臨莿桐村及埔子。北接義和村,社區以「福天宮」為信仰中心,住民成輻射狀向外發展,形成一個相當完整的聚落型態,且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農特產,社區人口約210戶共770人,大部分由農民組成,居民大都個性純樸、刻苦耐勞,具有典型農村勤樸美德,居民團結心強,動員力佳,各各為善不落人後,急功好義、好善樂施,是個充滿祥和及樂業的快樂社區。孩沙里是少數平埔族存在時的部落,雖然歷經台灣地區多次的改制,孩沙里的名稱始終不變,在清朝嘉慶時期即有地主引濁水溪水灌溉,所經流域大約五百甲,形成充積的平原,土地非常肥沃,全區流域是台灣少見的二、三則的優良農地,故早期聚集不少村民在此開墾謀生,日據時期昭和十四年,更有本村林深坑與高樹枝兩位青年代表大日本青年團謁見日本天皇時攜帶本村特產五百甲圳的濁水米奉獻日本天皇食用,民國73年政府尚未提倡社區主義時,本村即代表雲林縣參加全省社區評比並獲得第一等之榮譽。 莿桐鄉孩沙里社區發展協會 林武文 lww1014@yahoo.com.tw 05-5844067 05-5843319 雲林縣莿桐鄉興桐村振興77號
雲林縣 莿桐鄉 六合社區 莿桐村 社區內有仁和宫、東興宫及百年樟樹 六合社區發展協會 陳重盛 05-5712280 莿桐鄉六合村新庄38之1號
雲林縣 莿桐鄉 麻園社區 莿桐村 雲林縣莿桐鄉麻園社區發展協會 鄭長漢 a940250@yahoo.com.tw 05-5712314 莿桐鄉麻園村榮貫路100之1號
雲林縣 莿桐鄉 五華社區 五華村 莿桐鄉的東北角,濁水溪的南岸,一個純樸的農村,五個村莊結合成為一個五華村。 五華社區發展協會 林宗岳 60151@ylc.edu.tw 0918878598 05-5713425 雲林縣莿桐鄉五華村湖內路26號
雲林縣 莿桐鄉 興貴社區 興貴村 本社區地名為:興北,俗名:紅竹口。昔日先民原本不住在這裡,是居住在濁水溪岸邊,由於遭受多次洪水和土匪的侵犯,所以遷居至此地,此地原本種植竹子,加上竹子外觀有點紅色,因此俗稱此地為紅竹口。本社區位於莿桐鄉東近四合村,西近埔子,南臨大美村,北接饒平村,社區以『三聖宮』、『玉樹宮』為信仰中心,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農特產,社區人口大部份由農民組成,居民大都個性純樸、刻苦耐勞,具有典型農村的勤樸美德。 雲林縣莿桐鄉興貴社區發展協會 黃信欽 lin3498@yahoo.com 05-5840786 雲林縣莿桐鄉興貴村興北路60號
雲林縣 莿桐鄉 溪美社區 大美村 溪美社區位於雲林縣莿桐鄉大美村,屬於以農為主型態之社區,社區內主要農產品有二,一為軟枝楊桃,近幾年亦創立品質保證→吉欣鮮之品牌,另一主要作物為蒜頭→香又辣,此兩項作物均為全省聞名,其他作物有稻米、花生、蕃薯、玉米及各類蔬菜等等。 雲林縣莿桐鄉溪美社區發展協會 陳大川 d0933669418@yahoo.com.tw 05-5843829 05-5840978 雲林縣莿桐鄉大美村溪美10-1號
雲林縣 莿桐鄉 莿桐社區 莿桐村 莿桐村的地理位置在莿桐鄉的中心,同時也是莿桐鄉行政中心的所在,人口居全鄉之冠,社區以三級產業為主要的社區產業。莿桐村的信仰中心天瑤宮供奉的主神為天上聖母,已經有多年的歷史,在當地具有歷史文化傳承教育的意義。 雲林縣莿桐鄉莿桐社區發展協會 林育帆 05-5842020
雲林縣 臺西鄉 五榔社區 五榔村 五榔村包含(木+康)榔下和五塊寮兩部落,地名係取這兩個部落的首字而成。前者因聚落位於沙丘背面,當時沙丘上有一棵高大的(木+康)榔樹,有如一天然地標非常顯日,所以稱為(木+康)榔下;五塊厝是因最早由五位吳姓兄弟來此從事農耕,就地取材搭建五間草寮而稱之,是全鄉人口最少的一村。 雲林縣臺西鄉五榔社區發展協會 吳世榮 an9113an@yahoo.com.tw 056982339 056982339 雲林縣台西鄉五榔村3鄰五榔27-2號
雲林縣 臺西鄉 海口社區 海口村 台西鄉舊名為海口鄉,以此類推,海口村應該是當年的代表性漁村,從地理位置來說他是最靠近台灣海峽的一個村莊,南面有馬公厝大排,現在的台西港也是在此地,當地居民大部分以討海維生,在港口可見許多的漁船停泊,蚵仔、文蛤、草蝦等海產養殖為當地帶來不少財富。祖先由唐山到台灣時,由海口村的港口入村定居,又因「海口」兩字有著聚集財寶之意,故名為「海口」村。海口村舊名海口,包含海口厝及鹽埔,鹽埔就是從中山路299巷以西至台西國中以南屬之。鹽埔屬海口村。本區在還沒有村落以前,由於臨近台灣海峽,形成鹽分很濃的旱田,於是把這個地方稱為“鹽埔”。經過長時期當地居民的努力,目前村落的住戶已經相當可觀了。 雲林縣台西鄉海口社區發展協會 丁仁桐 ren.tong@msa.hinet.net 05-6983947 05-6981425 雲林縣台西鄉中山路299巷35-6號
雲林縣 臺西鄉 溪頂社區 溪頂村 本社區位居臺灣最西邊西接臺灣海峽,是風頭水尾的地方,又逢地層下陷可耕作之地逐漸狹,年青人都往臺北謀生,現居本社區的人都是老弱婦孺及新移民,生活苦不堪言,每逢颱風帶來大雨並淹水,由於政府之德政將要解決本社區淹水問題現投下近二億元,設立蓄洪池及排水設施,如果能利用此次農村再生計畫,政府再重視本社區之發展撥一些經費來整頓社區之風茂,將來與防水設施連線成為觀光景點可帶來社區之發展,提升年青人返鄉之意願並能改善居民之生活。 雲林縣臺西鄉溪頂社區發展協會 林松男 lin102088050@yahoo.com 05-6984683 05-6983727 雲林縣臺西鄉溪頂村12號
雲林縣 臺西鄉 台西社區 臺西村 台西村是台西鄉最繁榮的村落,也是台西鄉公所的所在地,其中的中山路就是當年台西老街,東邊有媽祖廟,再往西面走有台西分局、台西國小、台西郵局、台西農會、台西鄉公所、台西國中、台西全民醫院都位於此街上。以前稱為海口,屬海口厝庄管轄〈日治時期〉。 雲林縣台西鄉台西社區發展協會 丁聰慧 hiba991206@yahoo.com.tw 056982073 雲林縣台西鄉中山路110巷2之6號
雲林縣 臺西鄉 永豐社區 永豐村 崙仔頂主要聚落現名「崙豐」,「崙仔頂」舊名的由來乃先民到該處定居時,因位於沙崙之頂上,所以叫「崙仔頂」。「崙仔」的遺跡在現在的萬安宮的廟後。另一說法認為「崙仔」的遺跡是在崙豐派出所右邊的位置。「崙仔頂」後來分拆為永豐村、和豐村、富琦村三個村,村民大部份來自大陸福建泉州。和豐村今包含火燒牛稠(即萬興)、湖仔內、南公館、草寮、頂新興、下新興、海埔寮仔、頂客厝寮仔等聚落。富琦村則有菁埔、圳頂、普令厝聚落。崙仔頂地區三個村落,雖然因為濱海養殖業與平地農業區的產業因素分成東西部不同的產業景觀,但是同時也受到宗教信仰的影響,可以看到廟宇祠堂等零星遍布全區的景象。台西鄉是全台灣廟宇分布密度最高的鄉鎮,全鄉共86間大大小小的廟宇,而在崙仔頂三村就有26間,在沒有高樓大廈的崙仔頂地區構成一種相當獨特的地方景色。 永豐社區發展協會 林錫鏞 05-6902389 雲林縣台西鄉永豐村10鄰崙豐路137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5157cf8e-d769-4578-814c-52611aac4ca1/1/IMG_782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5157cf8e-d769-4578-814c-52611aac4ca1/1/IMG_7831.JPG
雲林縣 臺西鄉 崙子頂社區 永豐村 本鄉鎮地處雲林縣最西端,突出於海峽之腹兼具農漁業之利,本社區位居台西鄉北部,居民百分之九十從事於養殖業及農業。養殖業主產牡蠣、文蛤、虱目魚、草蝦等;在農業方面,主產蒜頭、西瓜、甘蔗、番薯、落花生、菜頭等,產量亦十分豐富可觀。境內大小廟宇密度高,居民信仰虔誠,社區地勢低漥,雨季來臨常造成淹水情形,冀望政府相關單位重視,謀求有效改進措施,嘉惠人民。近年來離島工業區及海園觀光區開發,期望成為台灣最突出的海洋觀光區,進一步拓展本鄉及社區的觀光事業。 崙子頂社區發展協會 林錫鏞 05-6902389 05-6902146 台西鄉永豐村7鄰105號
雲林縣 臺西鄉 新興社區 和豐村 新興社區包括湖仔內、頂新與下新興,三村落。位於雲144,116,117與台61線為三角地帶主要信仰為「蕭府太傅」「吳府千歲」「三府千歲」「太子元帥」,社區農產品為花生加工品,每年會舉辦社區義診。 新興社區發展協會 吳金卯 p6985716@yahoo.com.tw 05-6931012 05-6937012 雲林縣台西鄉和豐村萬興路131號
雲林縣 臺西鄉 五港社區 五港村 台西鄉位於台灣中部,雲林縣最西端,突出於海峽之腹部,西臨澎湖水道,東接東勢鄉,南以舊虎尾溪與四湖鄉相隔,北以新虎尾溪與麥寮鄉分界,全境面積六、六五O公頃,鄉境共十五村,目前鄉民百分之八十從事於養殖業,主產牡蠣、文蛤、虱目魚、鰻魚及淡水魚類,在農業方面主產蒜頭、西瓜、甘蔗、蕃薯、落花生等。民國六、七十年代政府致力開發海埔新生代,創造上億元養殖產值,成為台西主要經濟命脈,與這片乾淨、豐富的海域環境有相當大關聯;只是政府於民國八十年代又核定將麥寮鄉至四湖鄉海岸開闢成離島工業區,台塑六輕廠進駐後並未替地方創造新市鎮,反而帶來環境汙染與社會面衝擊,包括人口持續外移減少與癌症死亡比例增加。 基於傳統產業蕭條、就業機會減少,漁村青壯年人口外移,獨居漁民的比率日益增多,又人口結構高齡化、少子化、單親化,所衍生的關懷照護問題,日漸嚴重,截至民國97年3月份人口統計,五港村總數2,376人,共23鄰、763戶人家,大陸籍女性配偶179人,外國籍女性配偶213人。五港社區設置於1至12鄰,人口數為1,576人,據台西鄉戶政機關統計顯示中低收入老人5人、低收殘障老人9人、中低殘障老人45人,獨居老人1人,80歲以上老人25人,65歲以上老人占250人以上。以台西鄉97年3月年齡人口數,其中65歲以上老人即占15.9%。目前正積極從事社區總體營造,為貧乏的社區爭取資源改善環境,含全面綠化、改善易淹水問題、地層下陷問題及關懷社區老人、注重驗康社區等等。 雲林縣台西鄉五港社區發展協會 林芳明 0918660083 台西鄉五港村五港路291巷25號
雲林縣 臺西鄉 三和社區 富琦村 台西鄉舊名為海口鄉,以此類推,富琦村是典型的農村,從地理靠近東勢鄉,當地居民大部分以種田維生,主要農作物是蒜頭、稻米、西瓜、花生。 祖先由唐山到台灣時,由三和社區包含普令厝、菁埔、圳頂。普令厝:普令厝的由來,最早村中有一棵很高大的苦苓樹,但對於「苦」這個字不太喜歡,所以取了諧音叫「普令厝」;菁埔:據說「菁埔」這個地方,東西和南面有很多草,一片綠油油,所以叫做青草埔,延至今的「菁埔仔」所以叫「菁埔」;圳頂:「圳頂」在行政區上屬於富琦村,在清代由於村莊正南方有一條河,深度在三丈餘,把河川的北邊叫做「圳頂」後來由於泥沙的淤積而變成一條排水溝。 三和社區發展協會 林宏諺 05-6980666 05-6980666 雲林縣台西鄉富琦村三和路58號之2
雲林縣 臺西鄉 牛厝社區 牛厝村 臺西鄉為一個沿海鄉鎮,受東北季風侵襲之苦,本社區以務農為主要經濟來源,年輕人則多至外地謀職。 牛厝社區發展協會 黃一芳 lkk0643@yahoo.com.tw 05-6982004-122 05-6985628 雲林縣臺西鄉牛厝村成功路89號之1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a6e4701-6f63-4ff3-800d-b7738ff0b749/1/1000124 02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a6e4701-6f63-4ff3-800d-b7738ff0b749/1/1000124 01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a6e4701-6f63-4ff3-800d-b7738ff0b749/1/1000124 002.jpg
雲林縣 臺西鄉 富琦社區 富琦村 本社區以農村為主,漁村為輔。由崙豐、普令厝、菁埔與圳頂四部落所構成。主要人口集中於崙豐地區。其中普令厝、菁埔與圳頂三聚落為典型的農村地區,作物以蒜頭、洋蔥、甘藷等根莖類作物為主,夏季偶有稱稻。崙豐聚落居民多從事商業或養殖及少部分農業,養殖以虱目魚及文蛤為主。 雲林縣臺西鄉富琦社區發展協會 吳俊德 aso092201@hotmail.com 05-6901171 05-6983165 雲林縣台西鄉富琦村崙豐路140號
雲林縣 臺西鄉 海北社區 海北村 海北社區發展協會 丁毓俊 hiba991206@yahoo.com.tw 056984955 雲林縣台西鄉海北村民權路11巷3號
雲林縣 臺西鄉 光華社區 光華村 民國62年成立社區理事會,展開社區基礎工程建設歷2年之久,完成排水渠道與道(巷)路瀝青鋪設;64年起就社區綠美化作整體規劃持續進行至98年。一、地名由來:在明末清初時期,有十戶丁姓宗族人家至此開墾。二、後代繁衍:丁姓宗族首先由鹿港登陸為第十六、七世,目前光華村的丁氏已繁衍至二十六、七世。三、村名更改:於民國三十五年行政區域調整後更名【新華村】,後因與大陸官方媒體【新華社】同名,後才改為光華村。四、主要作物:光復之後以甘蔗、棉花、水稻、花生、地瓜等主要農作物。現階段種植無子西瓜等高附加價值農作物。五、新興產業:光華村藉由地理條件於七十六、七年之間開始養殖鰻苗,於八十一、二年退去,僅少數漁塭養殖鰻苗。六、村內工業:五十年代以前,光華村民丁老雄先生於此地經營磚窯廠【目仔窯】,為光華村僅有之工業,約有八十人磚窯員工由本村民擔任,提供廣大就業機會。【目仔窯】的生產直到民國53年丁老雄先生離開光華村,至劉厝經營【八卦窯】。七、光華村環保義工隊自成立以來積極推動社區環境改善,設置資源回收站,淨化社區活動,空氣污染防制宣導,資源回收、廚餘回收及垃圾分類與減量。(1)於民國90年榮獲全國義工楷模,並接受總統褒揚。(2)於民國93年社區總體營造經評鑑為優良村里。(3)於民國95年度雲林縣資源回收考核賽光華村獲評為社區第一名。(4)花藝創意作品獲得2005年全國環保創意競賽之雲林縣初選優等獎。(5)於民國96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景觀風貌大獎比賽獲頒地方文化特色空間類佳作獎。 雲林縣台西鄉光華社區發展協會 丁興隆 taishi95918@yahoo.com.tw 05-6986751 雲林縣台西鄉光華村21-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53f1b495-c1bb-4715-a5ac-87e2fa2b508f/3/admin20080111144122.JPG
雲林縣 褒忠鄉 三和社區 龍岩村 龍岩社區位於褒忠鄉最北邊,村民務農為主,年青多數外地謀生,為典型的農村社會 雲林縣褒忠鄉三和社區發展協會 方明倫 05-6972560 褒忠鄉龍岩村三和路1號
雲林縣 褒忠鄉 龍岩社區 龍岩村 位於褒忠鄉最北邊,村民務農為主,年青多數外地謀生,為典型的農村社會 雲林縣褒忠鄉龍岩社區發展協會 陳德良 05-6974025 雲林縣褒忠鄉龍岩村11鄰龍岩路136號
雲林縣 褒忠鄉 有才社區 有才村 有才社區發展協會為一農村型社區,居民多務農為主,生活純樸 雲林縣褒忠鄉有才社區發展協會 蔡文發 wenfatsai@yahoo.com.tw 05-6975917 雲林縣褒忠鄉有才村3-2號
雲林縣 褒忠鄉 田洋社區 田洋村 一、田洋村為鄧麗君歌星出生地,已成立社團法人雲林縣褒忠鄉鄧麗君文化觀光協會推動其出生地紀念事務。二、社區民眾生活純樸,年輕人大多出外謀生,人口老化需政府輔導照料。 雲林縣褒忠鄉田洋社區發展協會 張昭明 ttopuemh123@yahoo.com.tw 05-6974282 田洋村9鄰頂田28號
雲林縣 褒忠鄉 新厝仔社區 新湖村 一八一0年間陳姓先民渡海來台居馬嗎山北頂「新厝圍」懇荒,其時只有二、三戶農家後來慢慢聚結為小村庄,今名為雲林縣褒忠鄉新湖村『新厝仔』。居民以農維生純樸忠厚,工作勤奮又重視子女教育,子弟均有好的發展與成就。隨著工商業進步人民追求生活的品質和休閒的重要性,在縣政府及鄉公所的配合下,在本庄北面防風林之山丘沙崙地,建設為美輪美奐的『新厝仔休憩公園』,讓本庄老人休閒有去處、在健康步道散步、在廣場打太極拳健身。也讓歸鄉的學子有舒暢身心聊天之場所、在烤肉區享受烹飪美食、躺在露營草地上談天說地。更讓小孩子可以有測試體能遊戲玩樂的地方、在體能競技場學習求生技能、流連在盪鞦韆、溜滑梯之間。也因全村民有這股凝聚力才會利用政府單位辦理農村再生社區組織的規劃,配合本庄現有的環境更能創造休憩、觀光、遊樂發展的典範,帶來川流不息的人潮,遠景被看好。 新厝仔社區發展協會 陳永昌 clj329@yahoo.com.tw 05-6971238 05-6973609 雲林縣褒忠鄉新湖村復興路25-15號
雲林縣 褒忠鄉 新湖社區 新湖村 新湖社區為一農村型社區,社區居民大多務農為生,生活純樸 人民團體 許仕林 05-6972957 雲林縣褒忠鄉新湖村3鄰20號
雲林縣 褒忠鄉 埔姜崙社區 埔姜村 埔姜崙城鄉發展協會 劉家誠 0981113797 褒忠鄉中勝村14號
雲林縣 褒忠鄉 馬鳴社區 馬鳴村 一、社區有馬鳴山鎮安宮為五年千歲開基祖廟,其分靈、陣頭分布各地,均輪流回鎮安宮迎五年千歲鑾駕到其村中繞境,為雲嘉地區最大民俗活動之一。二、社區民眾生活純樸,年輕人大多出外謀生,人口老化需政府輔導照料。 雲林縣褒忠鄉馬鳴社區發展協會 陳文泉 06-972371 褒忠鄉馬鳴村3鄰馬鳴24號
雲林縣 褒忠鄉 社團法人雲林縣褒忠鄉鄧麗君文化觀光協會 田洋村 1.田洋村為懷念巨星鄧麗君出生地,其仍留出生地遺址,地方人力積極推動出生地紀念相關工作2.田洋村有警察局靶場體技館、教會及龍岩國小3.田洋村有合安宮供奉七府千歲、為地方信仰中心 社團法人雲林縣褒忠鄉鄧麗君文化觀光協會 李堃玄 a88076790@yahoo.com.tw 05-6975793 05-6974908 田洋村下田路18-7號
雲林縣 褒忠鄉 泰安社區 馬鳴村 社區以農業為主,年輕人大部分外出謀生,人口老化極需政府輔導照顧。社區民眾生活純樸,要提昇居民品質需加強環境的綠美化,以改善生活習慣。 雲林縣褒忠鄉泰安社區發展協會 林月女 taian0789@yahoo.com.tw 05-6975296 雲林縣褒忠鄉馬鳴村泰安2-7號
雲林縣 褒忠鄉 中民社區 中民村 雲林縣褒忠鄉中民社區發展協會 黃明福 056974549 褒忠鄉中正路41巷95號
雲林縣 褒忠鄉 太湖社區 埔姜村 太湖社區原名「後壁湖」屬埔姜村之一小部落,均以農維生,但農民均極注重子女教育,擁有高學歷不少,年青人均往都市謀生,留守家園大多是上年紀老人,長期缺乏親情照顧。 雲林縣褒忠鄉太湖社區發展協會 張富德 05-6973627 雲林縣褒忠鄉埔姜村太湖路54號
雲林縣 褒忠鄉 潮厝社區 潮厝村 潮厝社區屬典型農業社區,教育程度不高,年青人多數往都市謀生,留守家園大多是上年紀老人,長期缺乏親情照顧 雲林縣褒忠鄉潮厝社區發展協會 張有明 CHA7GYM30@yahoo.com.tw 05-6973489 雲林縣褒忠鄉潮厝村42號
新北市 八里區 訊塘社區 訊塘里,荖阡里 該社區 <村>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鄉民對於自己的家園充滿熱情努力建設自己的家園,在東西向快速道路通車後該地區的經營模式需轉型使該區資源能有效利用達永續經營目的 新北市八里區訊塘社區發展協會 劉硯慈 ah4659@ms.tpc.gov.tw 26102621分機147 26104848 八里鄉中山路二段356巷16號(八里鄉公所)
新北市 三芝區 安康社區 福德里,圓山里 安康社區位於大屯山脈下方,為農村社區,由圓山村 福德村組成,地廣人稀.居民以務農為業,生產自給自足的農產品,或做零工補貼家用.大部份土地皆為山坡地,因謀生不易,土地賣給外人與日俱增. 新北市三芝區安康社區發展協會 楊水池 02-26360061 台北縣三芝鄉圓山村3鄰25號
新北市 三芝區 福成社區 埔頭里,埔坪里 三芝鄉福成社區由埔頭村 埔坪村組成,一半位在都市計畫區內,一半為都會區外的農村社區.農村社區以生產茭白筍 西瓜為主,過去社區發展以社會公益為主,近年來著重農村社區的生態保育,自參與共榮社區農村再生促進會會後,深刻領會農村營造的重要性,期盼參與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培根教育,藉由人力培訓來創造農村價值. 新北市三芝區福成社區發展協會 潘美蓮 02-2636-2669 台北縣三芝鄉中山路一段152號
新北市 三芝區 三和社區 新庄里 http://blog.xuite.net/sanjhihvillage/blog一、座落位置:位於台北縣淡水往金山方向,省台二線淡金公路21.5公里右轉陽光路1.5公里處(即三芝鄉新庄村10鄰)之路旁緩坡處,背山面海,景色宜人、環境清幽。二、基地面積及建築沿革:整體社區約7公頃土地,規劃124戶,獨楝及雙拼別墅皆備,於民國71年建築完工68戶二層別墅,至民國81年興建完工12戶3層獨楝別墅,各戶前均有寬廣庭院。目前共有別墅90戶,另有待建空地36筆,建築密度應屬全台最低,保有社區超大公園綠地為最大特色。三、公共設施:社區公共設施以戶外為主,佔地約7600坪。室內部份備有管理室、會議室及社區活動中心;戶外有兒童遊樂園、2座游泳池、2座籃球場、1.5座網球場、釣魚池、果園、休閒步道及高爾夫球練習場等。道路寬廣以陽明路連貫整個社區。社區另設有保全監視器及專屬管理員。四、社區機能:注重休閒性、安寧性。本社區距離北海岸知名魚市富基漁港 僅有十分鐘車程,戲水著名景點白沙灣更只需數分鐘即可到達。連接社區之陽光路,為三芝鄉重點發展之賞櫻路線之一;遠近馳名,香火鼎盛的「貝殼廟 」,亦是踏青健行路線必到之處。五、社區管理:社區設有管理委員會,每年定期改選一次,負責社區公設維護與管理。目前管委會經費充裕,除了設置管理員服務住戶之外,另有專任清潔人員,維護社區內的綠地與道路整潔。 新北市三芝區三和社區發展協會 江慶崇 jcc111247@yahoo.com.tw 02-26362043 02-86353124 新北市三芝區新莊里91號
新北市 三芝區 樂天社區 興華里 本社區位於本鄉南端,由興華村與店子村組成,即所稱的「北新庄」。本社區西接淡水鎮,東臨圓山村,東南臨陽明山國家公園,轄有34鄰,大部份為山谷地理環境,有天然溪流、山坡地、農田等三軸線自然資源,居民以務農為主,是典型農村社區型態 新北市三芝區樂天社區發展協會 陳佩琛 a0933088534@yahoo.com.tw 02-2637-1314 02-2637-2010 新北市三芝區店子里1鄰龜山4號
新北市 三芝區 有恆社區 茂長里,橫山里 台北縣三芝鄉有恆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八十二年,社區位於三芝鄉東側鄰石門鄉。客家人口約佔百分之五十,客家祖先約在三百年前,就開始在此開墾土地,因地理位置屬山區封閉型,居民生活勤奮儉樸。社區擁有梯田地景、森林小學與藝術家聚集之部落。 新北市三芝區有恆社區發展協會 簡建章 chien25233@yahoo.com.tw 03-473-4901#1567 03-473-2118 台北縣三芝鄉忠孝街12號5f
新北市 三芝區 錫板社區 錫板里 新北市三芝區錫板社區發展協會 陳義山 0921-434792
新北市 三芝區 共榮社區 八賢里 三芝鄉共榮社區,由八賢村與地緣關係的埔頭坑組成。是個位在都市計畫區外圍的典型農村社區。大部份為山谷地理環境,有天然溪流、山坡地、農田等自然資源。民國94年開始,社區報名參加培根教育,企圖啟迪農村再造能力。從關懷班到再生班,五年多來,在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各級長官辛勤指導下,從認識自我開始(包括人、事、實、地、物),再引導我們自我肯定,進而鼓勵創造價值,再將價值社會化。培根計畫實施過程,我們以改善農村的「人」為主,所以持續不斷參與人力培訓,提升農村經營能力。我們以「環境營造」為輔,所以循序漸進,教育後再行動,維護農村風格。連續五年的培根計畫,社區居民不只獲得農村經營知能,也訓練出自主提案能力,改善許多生活、生產、生態等,累積的窳陋現象。 新北市三芝關懷社區協會 林義峰 yf.lin@msa.hinet.net 86351326 86351326 台北縣三芝鄉八賢村6號
新北市 三峽區 龍埔社區 龍埔里 新北市三峽區龍埔社區發展協會 陳欽生 viaco2213@gmail.com 02-26722121 02-26731740 新北市三峽區三樹路222巷236弄69-5號
新北市 三峽區 溪北社區 溪北里 新北市三峽區溪北社區發展協會 林清明 02-86762738 02-86763233 三峽鎮橫溪路54號1f
新北市 三峽區 和平社區 五寮里 新北市三峽區和平社區發展協會 王金生 viaco2213@gmail.com 02-26720856 新北市三峽區五寮里41-31號
新北市 土城區 埤塘社區 埤塘里 土城內埤塘里俗稱土城彈藥庫,是位於土城捷運站正對面步行約五分鐘即可到達的社區。這一片位在都市中心的96公頃土地,過去因為軍事上的需求而被部分徵收並全區管制了53年,因此社區保留了傳統的農村風貌。近年來因時代的變遷,民國91年陸續解禁,至96年全面解禁後,外界才得以認識這一都市難得的景觀。除了隨處可見的彈藥庫,社區裡仍保持著大片農地,並有許多居民仍以農為業。 過去農委會曾輔導社區成立土城休閒農漁園區,社區陸續成立數個生態教學及休閒園區,如:勤篤生態教學農園、劉老師自然教室、添伯生態農園、輝要無毒的菜園、快樂農夫水稻田等。近幾年,社區夥伴也努力以社區整體環境,提供各界做農業體驗及自然觀察活動,並舉辦兩屆地球日農夫市集,相當受到土城居民及來訪者的肯定。 臺北縣土地市生態保育協會 劉麗蘭 love2269@gmail.com 0920462904 2266-9219 土城區和平路111號
新北市 五股區 綠竹社區 成泰里 綠竹筍是五股鄉最主要的農產品,近年來受到不景氣及其他地區的競爭,筍農的收益逐年減少,為了提昇竹筍的經計價值,希望透過社區總體營造,讓本鄉各社區能夠凝聚共識,營造出當地的文化、生態、景觀特色,朝休閒農業的方向導入,並透過產業活動的辦理,強化品牌形象也建立富足安樂的農村新風貌。 新北市五股區農業旅遊發展協會 楊海塗 beyou39@yahoo.com.tw 02-22912942 台北縣五股鄉凌雲路三段1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