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14秒, 共找到 2831 筆資料,顯示第 1901 到 20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縣市名稱 鄉鎮名稱 社區名稱 村落名稱 社區介紹 協會名稱 協會聯絡人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圖片網址
嘉義縣 民雄鄉 福樂社區 福樂村 民雄鄉福樂村是一個新興移入型的工業化社區,福樂村成立才15年,各方資源均不足,現有住民約2200戶、接近7000人,目前是嘉義縣內人口數最多的社區村落。但近幾年來在社區發展協會及村辦公室、社區福德宮管理委員會、福樂長壽會、福樂社區志工隊、以及守望相助隊的合力運作下,陸續有媽媽教室舞蹈、氣功、太極拳、讀經、陶笛、瑜珈班、以及串珠飾品製作等學習班成立,希望可以拉近社區居民的距離和人際關係及凝聚社區共識,也讓社區居民有身心休閒和健身的活動選擇。社區內有石雕藝術、連體字畫的人文與藝術相結合,創造了福樂人文公共空間的再造利用,成為社區意識整合教育與景觀結合的最佳示範。總之,希望藉由社區在地人力與專家授課參與,揮撒汗水、用心去感受,打造出一個屬於幸福快樂的在地家鄉新風貌。 嘉義縣民雄鄉福樂社區發展協會 陳明卿 gic0915@yahoo.com.tw 0922525580 嘉義縣民雄鄉福樂村建國路3段124巷8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1bac56d-c54d-4fbf-b8a8-90a1c4d49065/1/社區營造照片.doc,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1bac56d-c54d-4fbf-b8a8-90a1c4d49065/1/志工活動照片.doc,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1bac56d-c54d-4fbf-b8a8-90a1c4d49065/1/長壽會照片.doc,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1bac56d-c54d-4fbf-b8a8-90a1c4d49065/1/守望相助隊照片.doc,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1bac56d-c54d-4fbf-b8a8-90a1c4d49065/1/舞蹈班照片.doc,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1bac56d-c54d-4fbf-b8a8-90a1c4d49065/1/志工服務照片.doc,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1bac56d-c54d-4fbf-b8a8-90a1c4d49065/1/理監事會照片.doc,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1bac56d-c54d-4fbf-b8a8-90a1c4d49065/1/氣功班照片.doc,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1bac56d-c54d-4fbf-b8a8-90a1c4d49065/1/陶笛班照片.doc,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1bac56d-c54d-4fbf-b8a8-90a1c4d49065/1/社區規劃師社造照片.doc
嘉義縣 民雄鄉 平和社區 平和村 平和社區發展協會 郭金課 05-2262883 05-2262440 民雄鄉平和村雙援3鄰1-3號
嘉義縣 民雄鄉 文隆社區 文隆村 文隆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村,主要產業是水稻,鄰近嘉義大學、吳鳳技術學院、協同中學、民雄高中,是一個文化風氣鼎盛,人口約3000人 嘉義縣民雄鄉文隆社區發展協會 何添富 pnny83.ho@msa.hinet.net 05-2264893 05-2064891 民雄鄉文隆村56-1號
嘉義縣 民雄鄉 中央社區 中央村 本社區位於嘉義縣民雄鄉西南方,76號縣道穿越本社區,緊鄰國道中山高速公路,由田中央及新庄兩部落構成,面積291平方公里。本社區431戶,人口約1700人。社區主要產業為水稻,新興產業有洋香瓜、小番茄、蓮藕、鳳梨、美濃瓜、黃秋葵。文化資產:平和國術館、古榕、古厝、台糖為鐵道。 嘉義縣民雄鄉中央村區發展協會 劉文明 0932-807429 嘉義縣民雄鄉中央村68之2號
嘉義縣 民雄鄉 東湖社區 東湖村 嘉義縣民雄鄉東湖社區發展協會 林滄浪 0937-435397 嘉義縣民雄鄉東湖村
嘉義縣 竹崎鄉 復金社區 復金村 嘉義縣竹崎鄉復金社區發展協會 林靜蕉 joan2483@yahoo.com.tw 05-2618112 竹崎鄉竹崎村中正路68巷14號、嘉義縣竹崎鄉復金村溪湖6-13號(窯窯樂)
嘉義縣 民雄鄉 寮頂社區 寮頂村 位 置—位於民雄鄉北方,社區分三個部落富義新村.街仔面.和寮頂本部落。 ■ 重要性—本村地標,「民雄放送局」現今電台存有寶貴史料和過時的設備,列為國家廣播文物館. ■ 特 色—聚落居民長年生活在一起所建立之深切情感.■ 危 機—外在方面,聚落發展缺乏整體規劃,昔日農村景觀特色逐漸喪失,部分設施不敷需求。 內在方面,隨著戶口數增長、人口反而減少,農舍增建,聚 落逐漸擴大,新一代居民間情感建立不易,對於地方認同意識 逐漸降低。 嘉義縣民雄鄉寮頂社區發展協會 劉紹光 p098040q@yahoo.com.tw 0937652308 嘉義縣民雄鄉寮頂村1鄰64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ca3b4c-0f2b-4bc0-9428-380d9778e33f/1/相片094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ca3b4c-0f2b-4bc0-9428-380d9778e33f/1/社區照片 002.jpg
嘉義縣 民雄鄉 菁埔社區 菁埔村 本社區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及豐富的農特產,社區人口目前有2135人,573戶,居民大多個性純樸、可愛,具有典型農村本社區主要農作物為水稻、蕃茄、美濃及黑美人西瓜,另有牧場、鴨子、肉豬等養殖業,也有大理石工廠、瀝青工廠、輕鋼架等產業,可謂物產豐富。的勤樸美德;但不諱言的,農村社區多數面臨著人口老化,謀生不易、缺乏從事正當休閒活動…等問題。目前,周邊的社區的社區相當成功,相對的突顯本村的落後,希望藉助公部門的帶領,能讓社區重新風華再現。 嘉義縣民雄鄉菁埔社區發展協會 邱玉婷 cpps@mail.cyc.edu.tw 05-2262581 05-2260646 嘉義縣民雄鄉菁埔村56-2號
嘉義縣 朴子市 順天社區 順天里 嘉義縣朴子市順天社區發展協會 吳博文 05-3799528 05-3701839 嘉義縣朴子市南通路三段911號
嘉義縣 朴子市 仁和社區 仁和里 里內有長庚醫療院區是東南亞最大的醫學中心,緊鄰故宮南院及高速鐵路「太保站」,未來將是人口及交通最為繁榮的地區。 嘉義縣朴子市仁和社區發展協會 歐陽富永 li21li21li21@yahoo.com.tw 05-3702010 05-3702381 嘉義縣朴子市仁和里3鄰36-21號
嘉義縣 朴子市 新寮社區 新寮里 嘉義縣朴子市新寮社區發展協會 陳貞潔 jane50925@yahoo.com.tw 05-3700239 05-3703816 嘉義縣朴子市新寮里20號
嘉義縣 朴子市 德家社區 德家里 本社區係康熙55年約200多年前,先民入墾時,地處竹村鴨母寮排水上,龜仔港北端,合築竹子腳坡引水灌溉農田而成的聚落,分屬東西兩側俗稱竹子腳.台灣光復後政府遷台後始改稱德家里,居民敦厚純樸務農維生,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村生活.居於宗教信仰及集會場所,居民都有購地建廟共識,首先由地方仕紳陳同.林水忠等成立社區建廟籌建委員會,積極奔走籌劃及募款,獲得大家的全力配合,終於庚戌年中興建完成命名為大發寺,奉祀李二太子元帥等.由於香火鼎盛神威廣被,成為居民精神寄託的場所.為發揮更大效果,又成立廟宇管理委員會及社區發展促進委員會,有效處理善款及社區服務.之後在政府推動社區發展方案中.本里有感於社區發展日異重要且集會場所不敷使用下,於民國85年經申請成立德家社區發展協會,並商請大發寺基金購買德家小段405號面積243平方公尺之民地,捐贈本里興建社區活動中心,為達成配合款的經費,除里民凝聚共識發起募捐出錢出力外,並向朴子市長反應爭取縣府補助,獲得陳明文縣長鼎力支持補助500萬元.遂於民國93年5月開工,期間因物價波動施工延宕,經費不足無法預期完工,經過黃市長積極再向陳縣長爭取100萬元補助,始於98年中完工.今後將成為社區媽媽教室.常青俱樂部.老人會.讀書會等多功能的效果.也是里民的集會活動場所. 嘉義縣朴子市德家社區發展協會 黃琳文 heilbron@ms41.hinet.net 0937618481 嘉義縣朴子市德家里78號
嘉義縣 朴子市 德興社區 德興里 嘉義縣朴子市德興社區發展協會 侯茂昆 home.a8560@kimo.com 05-3412029 嘉義縣朴子市德興里8鄰95-1號
嘉義縣 朴子市 大鄉社區 大鄉里 嘉義縣朴子市大鄉社區發展協會 李錦萱 l0919862599@yahoo.com.tw 05-3412029 05-3417251 嘉義縣義竹鄉仁里村407-4號
嘉義縣 竹崎鄉 鹿滿社區 鹿滿村 本社區位於嘉義東方約10公里處 ,竹崎的西方.臨二高竹崎交流道.嘉義往竹崎公路旁,人口數約1670人,為閩客共居的農村社區,於民國88年6月10日成立鹿滿社區發展協會,至今,在理事長暨全體理監事.志工及居民同心協力下使社區環境與各項活動獲得很高的評價,1.榮獲內部92年度全國社區工作評鑑優等獎 2.98年榮獲內政部環保署第18屆全國環保模範社區評鑑特優獎,更提供社造經驗給各縣市社區前來參訪分享. 嘉義縣竹崎鄉鹿滿社區發展協會 林添居 luman.cda@msa.hinet.net 05-2616637 05-2616637 嘉義縣竹崎鄉鹿滿村麻箕埔95-1號
嘉義縣 竹崎鄉 塘興社區 塘興村 嘉義縣竹崎鄉塘興社區發展協會 劉朝敬 aa8845aa8845@yahoo.com.tw 2540453
嘉義縣 竹崎鄉 桃源社區 桃源村 本社區村民以務農為主,種植有橘子、水柿、檳榔等,大多以栽種果樹維生,兼有養殖蜜蜂以採蜜為業。桃源風景秀麗為尋幽訪勝之地,泉水甘冽堪為品茗佳露,居民好客親切,讓人有賓至如歸的感受。靈巖寺位處三寶山下,建築宏偉,靈山吉穴,慈雲普照,乃為假日造訪最佳之地。 嘉義縣竹崎鄉桃源社區發展協會 許捕任 vpnmin@yahoo.com.tw 05-2542094 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元興路130號
嘉義縣 竹崎鄉 中華社區 中和村 嘉義縣竹崎鄉中華社區發展協會 李智順 05-2561336 05-2562117 嘉義縣竹崎中和村奮起湖150號
嘉義縣 竹崎鄉 坑頭社區 坑頭村 本社區民風純樸、保守,但不失勤奮,實為保存台灣固有傳統農村之最佳寫照。尤其因地形封閉,東鄰阿里山山脈所屬獨立山脈之延續,北為竹崎鄉與梅山鄉交界之山咬人坑山脈所阻隔,南為竹崎鄉和平村山丘所包圍,成為一谷地,中間為獅仔頭溪流經,耕地稀少,居民聚集在溪流兩岸以農業維生,產業以柑橘類為大宗,龍眼荔枝次之,生活雖清苦,但也養成樂天知命之生活態度。今政府推動農業再生方案,全村居民莫不興奮萬分,期盼社區居民參與農村社區活化,型塑具有生態、生產、生活價值的農村風貌。 嘉義縣竹崎鄉坑頭社區發展協會 陳柏翰 home8752815@yahoo.com.tw 04-8752815 彰化縣田中鎮新民里民族五街62號
嘉義縣 竹崎鄉 義仁社區 義仁村 本社區位於竹崎鄉西邊鄰接義和村、民雄鄉,南鄰灣橋村、番路鄉,北林獅芏村,東臨鹿楠村。本社區計有九個部落彙有三多:名勝古蹟多(吳鳳故居、吳鳳墓園及德源禪寺清華山)寺廟多(一寺六座廟),水果多,民風純樸為一標準。 嘉義縣竹崎鄉義仁社區發展協會 翁再傳 05-2110153 嘉義縣竹崎鄉義仁村八鄰坪頂路十八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fd30e85-83a7-42f4-83a2-d81dd6ecf20d/3/admin20071004082740.jpg
嘉義縣 竹崎鄉 和平社區 竹崎村 嘉義縣竹崎鄉和平社區發展協會 王惠雀 05-2615061 嘉義縣竹崎鄉和平村9鄰田寮21號
嘉義縣 竹崎鄉 光華頂笨仔社區 光華村 石埕、梯田、三合院、飛鼠、螢火蟲、螢光菇,「阿里山光華村頂笨仔聚落」位於八掌溪源頭流域.海拔800-1300公尺.鄰近奮起湖風景區.一個自清朝乾隆年代即為漢人開墾的石頭聚落,石埕、三合院老宅、老樹、古花轎,動輒以百年計;牛山「夜貓子森林」自然生態豐富多樣,因為在地居民守護環境的深厚情感及用心,自發性推動生態旅遊.環境保育操作模式,並在政府相關單位.專家學者輔導下,發展一系列配套措施,包含資源調查、核心物種監測、環境監測、旅遊衝擊調查、保育巡守、環保行為、導覽解說等,引導業者自我惕勵及強調遊客行為合理規範下,讓自然資源及在地產業永續雙贏。社區推動永續發展經驗及具體成果.獲行政院國家永續委員會98生態旅遊地績優推薦 嘉義縣頂笨仔文化協會 劉寧鎰 0937-357992 嘉義縣竹崎鄉光華村2鄰19-1號
嘉義縣 竹崎鄉 龍山社區 龍山村 龍山社區發展協會 林俊鴻 orchid0824@hotmail.com 05-2617908 嘉義縣竹崎鄉龍山村9鄰埤頂6-1號
嘉義縣 竹崎鄉 昇平社區 昇平村 1.鄰近桃源村、內埔村、紫雲村,隔清水溪與番路鄉為界。2.近300年老荔枝樹風景憩點。3.清水溪山魚產可提供釣魚自行車步道4.碧雲山合院式古厝建築風貌。5.社區環境清幽、且社區居民環保意識佳。6.參與清潔比賽第一名。 昇平社區發展協會 邱淑真 lin78449906@yahoo.com.tw 05-2541500 嘉義縣竹崎鄉昇平村18鄰80號
嘉義縣 竹崎鄉 義和社區 義和村 本社區於100年5月16日奉嘉義縣政府府社行字第1000088964號核定於100年4月10日成立,南二高嘉義交流道下東轉舊嘉166號道路1公里可到。居民集中居住於山子門及東義二個村落,大部份居民以務農維生,性情溫合純樸,向心力很高。 嘉義縣竹崎鄉義和社區發展協會 鄭福安 fuan.cheng@gmail.com 05-2110595 05-2110335 嘉義縣竹崎鄉義和村山子門43-5號
嘉義縣 竹崎鄉 石棹社區 中和村 石棹社區海拔一千三百公尺至一千六百公尺,與六公里外阿里山鐵路的中繼站奮起湖是同為竹崎鄉中和村,石棹是阿里山公路重要的中繼站,好幾條公路的交會點,位居嘉義東部山區的交通樞紐位置,也是阿里山公路沿線最高海拔的高山茶產區,以產台灣十大名茶「阿里山珠露」和「石棹正露茶」聞名。石棹社區位於曾文溪和八掌溪的分水嶺上,及位處阿里山山脈末端稜線上,石棹除了是遊客重要的中繼站之外,也是紫斑蝶北遷的中繼站,每年春天時百萬紫斑蝶沿著台灣西部北上的蝶道,由曾文溪谷進入阿里山,開始北遷最高難度的路程,乘著上升氣流,翻越過石棹山脈,才能進入八掌溪谷,進行著不可思議的北遷旅程。石棹社區內及鄰近地區觀光資源豐富,可吸引大量的觀光人潮和商機,觀光結合休閒農業,帶動了石棹地區服務業的發達。除了茶葉門市外,還有近二十家民宿,無論食、衣、住、行均有相關商家,對過往商客提供相當不錯的服務。本社區居民大多數務農為生,產業以種植茶樹,生產高山茶為主,近年來部分居民轉型往觀光休閒民宿業發展。 嘉義縣竹崎鄉石棹社區發展協會 洪銀盛 05-2561147 嘉義縣竹崎鄉中和村石棹22-27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069cab3-7a91-4774-9c35-d06f29338a4b/1/雲霧飄渺石棹.jpg
嘉義縣 竹崎鄉 內埔社區 內埔村 本社區為內埔地區五村13庄出入門戶與商業中心僅少數種植果樹,村內有五燈青岩宮,保安宮興洲宮等廟宇及農會郵局國中國小(附設幼稚園) 嘉義縣竹崎鄉內埔社區發展協會 柳健平 qq3751@hotmail.com 05-2540075 05-2542339 竹崎鄉內埔村中興路38號
嘉義縣 竹崎鄉 文峰社區 竹崎村 本社區是典型之農村社區,主要是種植香蕉、龍眼、檳榔、柿仔、蘭花等…類。 嘉義縣竹崎鄉文峰社區發展協會 林銘安 andy53897@hotmail.com 05-2566135 嘉義縣竹崎鄉文峰村7鄰30號之1
嘉義縣 竹崎鄉 緞繻社區 緞繻村 緞繻社區地理位置為竹崎鄉東北方.地形主要有丘陵與山地.海拔介於300-1260公尺之間.山勢落差極大.其間動植物生態極豐富且多樣性.本村有國寶級阿里山森林鐵路經過且有世界獨一無二獨立山螺旋狀登山鐵道中外聞名.本社區為國家級獨立山登山步道和塘湖步道起點. 緞繻社區發展協會 劉寧欽 mv7555@yahoo.com.tw 05-2630355 嘉義縣竹崎鄉緞繻村19鄰松腳50號
嘉義縣 東石鄉 圍潭社區 圍潭村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西部沿海,海岸線長約14公里,地質屬於沖積平原,面積約82平方公里,全鄉共有23村,人口數將近3萬人左右,本鄉因地處濱海及地層下陷因素,以致土地嚴重鹽化,無法耕種之農地後來紛紛闢成魚塭,本鄉現有陸上養殖魚塭約有2千多公頃。 嘉義縣東石鄉圍潭社區發展協會 莊讚芬 05-3795971 嘉義縣東石鄉圍潭村1鄰22號
嘉義縣 竹崎鄉 紫雲社區 紫雲村 竹崎鄉紫雲村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村落,先民開發甚早,人文特色極富多樣化,在地方熱心人士和文史工作者努力下,居民透過在地故事和精神,營造一個極富人文、美化、福利的紫雲社區。紫雲社區最特別的一點,在於社區營造團隊在成立之初,即設定了明確的願景。紫雲社區投入社區總體營造三年多來,社區經營團隊共同抱持著「我們要在紫雲養老」的簡單平實理念,跟社區居民攜手共築「典藏紫雲」、「美化紫雲」、「關懷紫雲」的願景、努力追求的目標,並腳踏實地、穩健地成長。在追求三個願景的同時,也實踐了永續發展的理想。 嘉義縣竹崎鄉紫雲社區發展協會 蕭清白 bair806688@yahoo.com.tw 05-2540028 05-2540028 嘉義縣竹崎鄉紫雲村10鄰20-6號
嘉義縣 竹崎鄉 灣橋社區 灣橋村 竹崎鄉24村總人口39,090人,灣橋村總人口數6,206人,占竹崎鄉總人口數的16%,與本鄉人口數最少的仁壽村總人口數305人相比,多20倍之多,相較之下所能獲得的社會資源也相對的減少,本社區服務區域範圍:竹崎鄉灣橋村(崎腳、王公園、朴子埔、五間厝、石麻園、埤堂、灣橋、下厝坑),由各小聚落所組成;本會為回饋鄰里照顧社區於96年在灣橋社區活動中心設置灣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社區長輩,提供關懷訪視、電話問安、健康處進活動,因灣橋地區幅員遼闊,為能服務更多長輩在98年也將健康促進的服務延伸道朴子埔安排講座,讓社區長輩有更充實的生活。為了讓灣橋地區民眾更加認識灣橋榮民醫院與協會之服務並提供相關的社會資源,以及提供婦女在學習機會,培養婦女生活情趣,邁向健康快樂及內涵豐富的休閒生活,擬定一系列社區照顧服務活動,提升社區民眾對社會福利的更深一層了解與資源連結及肯定;希望透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讓灣橋村社區能有更創新的發展。 社團法人嘉義縣精神康扶之友協會 陳素綢 kfgelang97949297@yahoo.com.tw 05-2790533 05-2792080 嘉義縣竹崎鄉灣橋村18鄰263號
嘉義縣 東石鄉 三家社區 三家村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西部沿海,海岸線長約14公里,地質屬於沖積平原,面積約82平方公里,全鄉共有23村,人口數將近3萬人左右,本鄉因地處濱海及地層下陷因素,以致土地嚴重鹽化,無法耕種之農地後來紛紛闢成魚塭,本鄉現有陸上養殖魚塭約有2千多公頃。 嘉義縣東石鄉三家社區發展協會 蔡祝文 buycut@gmail.com 05-3731535 05-3733335 東石鄉三家村88號
嘉義縣 東石鄉 海埔社區 海埔村 居住戶面積集中,以務農為主,僅少部分養殖業。人口組成以中老年人居多,青年較少,為典型的農村社區。 嘉義縣東石鄉海埔社區發展協會 曾金能 05-3731322 東石鄉海埔村3鄰15號
嘉義縣 東石鄉 猿樹社區 猿樹村 嘉義縣東石鄉猿樹社區發展協會 吳思瑤 0922060522
嘉義縣 東石鄉 永屯社區 永屯村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西部沿海,海岸線長約14公里,地質屬於沖積平原,面積約82平方公里,全鄉共有23村,人口數將近3萬人左右,本鄉因地處濱海及地層下陷因素,以致土地嚴重鹽化,無法耕種之農地後來紛紛闢成魚塭,本鄉現有陸上養殖魚塭約有2千多公頃。 嘉義縣東石鄉永屯社區發展協會 葉國卿 05-3730009 嘉義縣東石鄉永屯村6鄰43號
嘉義縣 東石鄉 塭仔社區 塭仔村 86年間,農會曾經因為區運表演活動,在社區組成產業文化班,辦理產業文化舞蹈研習。在區運期間表演廟會文化、等創意舞蹈。並設計抓泥鰍、打豆樂體驗活動,在區運活動會場引起熱烈迴響。當時的社區婦女班員們延續迄今,成為社造工作最主要人力。更奠定了社造之基本觀念。 96年起「東石50分Life工作室」配合中興大學申請,農委會「整合鄉村社區組織計畫」研究計畫,辦理願景說明會、社區觀摩、蚵貝藝術研習、社區綠美化、設置社區銀髮農園...等,致力推動社造工作。並運用現有資源結合其他社區,規劃農漁村休閒體驗營隊,陸續辦理學校鄉土教學、企業員工旅遊、生態教育活動等,不斷促進社區與外界交流,提升社造及社區產業轉型之觀念。 98年1月,農委會推廣科楊科長、技正及省農會家政課長、縣農會推廣課長、同仁、台灣大學蕭崑杉教授、中興大學蔡必焜教授等一行,蒞臨社區指導並了解計畫執行情形,對計畫成果給予高度肯定。5月間省農會更將「塭仔」列為各級農會觀摩之重點社區。 迄今為止,來過塭仔的遊客或是營隊學員,對班員的服務及在社區工作之努力,皆表達肯定與再訪之意願,甚至願意協助推介。 這樣的小成就,卻是社區班員志工們累積好幾年的成果,及最大的鼓舞,更是堅持社造的原動力。對於小部份社區幹部的冷漠態度,就顯得微不足道而能處之泰然了。 嘉義縣東石鄉塭仔社區發展協會 鄭宗隆 05-3454675 嘉義縣東石鄉塭仔村12鄰15-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b4d9053-2522-44bd-8779-402c040b0864/1/蕭老師蔡老師蒞臨輔導.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b4d9053-2522-44bd-8779-402c040b0864/1/88水災第6天-3.jpg
嘉義縣 東石鄉 型厝社區 型厝村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西部沿海,海岸線長約14公里,地質屬於沖積平原,面積約82平方公里,全鄉共有23村,人口數將近3萬人左右,本鄉因地處濱海及地層下陷因素,以致土地嚴重鹽化,無法耕種之農地後來紛紛闢成魚塭,本鄉現有陸上養殖魚塭約有2千多公頃。 嘉義縣東石鄉型厝社區發展協會 蔡天贊 05-3730083 嘉義縣東石鄉型厝村66-1號
嘉義縣 東石鄉 西崙社區 西崙村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西部沿海,海岸線長約14公里,地質屬於沖積平原,面積約82平方公里,全鄉共有23村,人口數將近3萬人左右,本鄉因地處濱海及地層下陷因素,以致土地嚴重鹽化,無法耕種之農地後來紛紛闢成魚塭,本鄉現有陸上養殖魚塭約有2千多公頃。 嘉義縣東石鄉西崙社區發展協會 陳進勇 05-3732201 嘉義縣東石鄉西崙村15鄰376號
嘉義縣 東石鄉 蔦松社區 蔦松村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西部沿海,海岸線長約14公里,地質屬於沖積平原,面積約82平方公里,全鄉共有23村,人口數將近3萬人左右,本鄉因地處濱海及地層下陷因素,以致土地嚴重鹽化,無法耕種之農地後來紛紛闢成魚塭,本鄉現有陸上養殖魚塭約有2千多公頃。 嘉義縣東石鄉蔦松社區發展協會 余文章 fisher.doctor@msa.hinet.net 0919-119000
嘉義縣 東石鄉 東崙社區 東崙村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西部沿海,海岸線長約14公里,地質屬於沖積平原,面積約82平方公里,全鄉共有23村,人口數將近3萬人左右,本鄉因地處濱海及地層下陷因素,以致土地嚴重鹽化,無法耕種之農地後來紛紛闢成魚塭,本鄉現有陸上養殖魚塭約有2千多公頃。 嘉義縣東石鄉東崙社區發展協會 吳明陽 wuayoung@gmail.com 05-3708020 嘉義縣東石鄉東崙村里25-1號
嘉義縣 東石鄉 副瀨社區 副瀨村 位於雲嘉南大平原靠海邊的東石鄉貧困地帶,是傳統農漁業聚落。 嘉義縣東石鄉副瀨社區發展協會 柯克昌 buycut@gmail.com 05-3732726 05-3734366 東石鄉副瀨村52-1號
嘉義縣 東石鄉 中洲社區 東崙村 中洲社區唯一傳統的農業社會型態,農田佔社區腹地一半以上,村民生活純樸樂天知命,本社區沒有工業污染 嘉義縣東石鄉中洲社區發展協會 蕭國名 fi_sa_j@yahoo.com.tw 05-3453616 05-3450763 嘉義縣東石鄉東崙村中洲29-19號
嘉義縣 東石鄉 四股社區 鰲鼓村 資料來源:東石鄉公所/村庄巡禮/鰲鼓村http://dongshih.cyhg.gov.tw/office/index-1.asp?m=99&m1=8&m2=30&gp=&sid=&keyword=&id=77鰲鼓村為於東石西北角,往北隔著北港溪,和雲林縣口湖鄉的水井相對;南邊緊臨著六腳大排,對岸就是副瀨,東邊和港口村為鄰;西邊是一片廣 的海埔新生地,也是全台灣最大的濕地-鰲鼓濕地。主要的聯外道路有二:一是縱貫南北的台十七線,也就是橫越北港溪和六腳排水的西濱公路,其上有雲嘉大橋和鰲鼓橋;另一條是通往朴子、六腳的縣道。  根據嘉義文獻裡,研究學者邱奕松的記載:「康熙末葉(西元一七一二年前後),閔泉晉江縣人黃某與吳、蔡兩姓先民合墾蔦松堡鰲鼓庄。同年又有蔡搆入墾斯土。」  現在的鰲鼓村包括兩個聚落,位於東南的是本庄,在六腳大排北邊。另一個在西北,正處於北港溪出海口的南畔,俗稱「四股農場」、「海尾農場」或「農場」。 寄望鰲鼓聲勢浩大  當地耆老有一傳說:嘉慶年間縱橫台海的蔡牽,有一名手下大將名叫蔡獵狗,定居於此;並將此地命名為「鰲鼓」。辭典中「鰲」是鼇的俗寫,乃海中大龜。但耆老表示:鰲魚是中國黑龍江的特產,體型龐大,其皮適合製鼓,所製成的鼓聲又大又宏亮。取名為鰲鼓,亦即希望以此為根據地後,聲勢得以壯大。  至於「四股農場」之名,則因「鰲鼓」與「五股」台語音近,遂乾脆稱這裡為「四股農場」,不過當地人都稱之為「農場」。因為這裡約有三百多甲的土地都是屬於台糖的,居民大多來自四方,以放牧羊群或向台糖傭耕維生,晚近才形成聚落。 村南村北榮衰互見  鰲鼓本庄以蔡、何為二大姓。何氏來自福建莆田;蔡氏源於福建晉江,又分為「箔仔寮蔡」和「布袋蔡」。居民們農漁各半,因地處海濱,風沙大、鹽分重、土壤甚為貧瘠。農產早年以蘆筍為大宗,如今不再收購,加上採收時費時費力,在農村人口老化、人力嚴重不足的今天,只好多以雜糧、甘蔗、稻米等作物為主。  另有一半的居民靠海維生,從事魚苗的撈捕、魚、蟳的養殖以及牡蠣的放養。在這裡經常可見到三五個婦人或小孩圍在庭院陰涼處剖蚵,成堆的蚵殼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座座白色的小山。大致來說,村北多務農,村南多討海。由於台灣農業的凋敝與養殖漁業的興起,風水輪流轉正可以在村南村北的榮衰互見中找到見證,而許多農田紛紛開闢為魚塭,更加速了沿海地層下陷的速度!  這裡除了農場內有一所下揖國小的分校外,沒有任何學校,鰲鼓本庄的學童必須前往介於鰲鼓、下揖、港口、溪下等村中間的下揖國小就讀,教育資源極度匱乏。  宗教信仰除了農場內有一所真耶穌教會外,一般民眾以信仰王爺為主。當地的大廟-鰲鼓的「壽天宮」和農場的「農安宮」–主神都市張王爺。  據說先民們在海邊作業時,發現水面上有東西載沉載浮,撈起來仔細一看,原來是兩尊神像,其中一尊為李王爺,由雲林水井人請回去供奉。一尊為張王爺,就是當今壽天宮的主神,每年農曆九月二十三日是其誕辰祭典,相當熱鬧。此外,壽天宮還供奉李、池兩位王爺以及五年王爺。五年王爺的祭典在農曆十月初七,由於五年才一次,是地方盛事,更是熱鬧非凡。 三聖堂感念先祖  至於香火比較鼎盛的廟宇還有位於本庄西南角六腳排水畔的「三聖堂」,相傳是明末清初三位墾荒的先賢,其中大聖爺是漢學先生,二聖爺是地理師,三聖爺是藥師。這三位先人先前頗受當地居民敬重,死後便被供奉在一起,由此正可看出先民敬賢感恩,以及民間信仰中饒富人情味的一面。  在鰲鼓的開始史上,蔡獵狗是一個傳奇人物。當年他不僅為此地命名,還捐地建廟,現在的港口宮土地就是那時他捐的;此外,還經常率領徒眾和鄰村下揖械鬥。當年所使用的一尊大砲,現在被供奉在三家村的福靈宮內,人稱「鐵嘴將軍」。在鰲鼓村能人輩出,有曾任第3、4、6、7屆鄉長蔡榮木與前縣議員蔡萬傳兄弟二人,前代表會副主席蔡雨金,現任鄉民代表會主席徐明勳,均為其中之翹楚。  表面看來,鰲鼓資源有點貧乏,但實際上卻有兩大得天獨厚但卻為人所忽視的資源。一是六腳大排,由於上、中游沒有大城鎮,以及大的工廠、垃圾場,所以汙染極輕,再加上海水的稀釋,水質甚清,更少見垃圾浮沉。而鰲鼓正位於它的下游入海處,所以膠筏由此出入,海水由此引入魚塭;水中有蚵架,岸邊有紅樹林,也因此舊鰲鼓橋上整年都可以看到成排的釣客。每當黃昏時,站在橋上往出海口望去,夕陽斜照在蚵架與點點的歸舟上,景致頗為動人。而如果在滿潮的夜晚,碰巧明月又當空,在橋上往東望去,則可欣賞到一條金色大河奔流而來的美景。  另一資源就是佔地足足有一零三一公頃,當地人俗稱海埔地,現由台糖蒜頭糖廠經營的海埔新生地,這也是全台灣最大的濕地,這裡有紀錄的鳥類有一八五種以上,植物一二零種以上,貝類三十四種。但這一片完整的生態體系也同樣受到人們的青睞,正面臨工業區開發的壓力,不知對它、對附近居民來說,是幸?還是不幸? 嘉義縣東石鄉四股社區發展協會 蔡淑麗 development999@yahoo.com.tw 05-3601407 05-3704229 東石鄉四股農場26號
嘉義縣 東石鄉 船仔頭 蔦松村 『嘉義東石船仔頭』簡介攤開台灣地圖,並不容易找到船仔頭的位置,因為船仔頭是位在朴子、東石、六腳三鄉市的交界處,是朴子溪畔一個頗不起眼的小聚落,全部人口加起來不到一百人,又以老弱婦孺居多,隨時都可能有散庄的危險。十多年前,船仔頭的旅外子弟返鄉動員地方人士組成文教基金會,大力推動家鄉傳統特色,船仔頭三合院傳統民宿因此受到外人的重視,進而帶動當地居民對朴子溪流域的環保關懷,使得朴子溪流域除了資源豐富的自然生態之外,也增添生氣盎然的人文生態,船仔頭村民不僅扭轉自己的命運,也帶動附近鄉里的省思。 船仔頭古名鎮蟳港〈或店船港〉,是嘉義縣東石鄉蔦松村三聚落中的最小村落。約莫兩百年前,朴子溪是東石港通往內陸的主要交通要道,船仔頭當時則是商貨集散地,過往船隻常在此駐留,久而久之便形成村落,最盛時期人口多達五、六百人。近幾十年,因農業沒落人口外流面臨散庄危機。 朴子溪畔的船仔頭社區營造的經驗,是從民國八十三年底,旅外耆老林啟南深感村落人口嚴重外流,瀕臨散庄命運,因此號召鄉親成立財團法人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以自助人助、由下而上的方式,展開新故鄉運動、朴子溪再造,有一群年輕人返鄉來共襄盛舉,推動傳統農村轉型再出發。民國八十四年光復節,旅外鄉親與榮譽村民共同籌組成立『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持續以各種鄉土活動活絡地方,以『休閒藝術村』重新定位,自發性關心黃昏故鄉。八十五年嘉義縣以『船仔頭的呼喚』舉辦全國文藝季獲得全國矚目,文建會委託雲科大進行傳統建築空間規劃並獲得部份工程執行。環保署支持嘉義縣政府展開朴子溪整治,船仔頭社區居民配合政府關懷朴子溪,使朴子溪脫胎換骨,成為嘉義新溪望。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結合嘉義縣政府和東石鄉公所推動社區總體營造、朴子溪再造,使得船仔頭市民農園綠意盎然、朴子溪生態豐富,遊客來到船仔頭藝術村可以體驗搭牛車、騎單車的樂趣,品嘗田媽媽鄉土風味餐、盡情地划龍舟及獨木舟和體驗鹹蛋DIY。同時,船仔頭藝術村也結合了當地的三合院民宿,讓二日遊的朋友可以體驗夜宿三合院的純樸靜謐。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目前有規劃出半日遊、一日遊、二日遊及三日遊的套裝行程提供遊客預約報名,讓您不用再勞心費神的安排行程。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來電洽詢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聯絡電話:(05)3702667 聯絡人:謝素貞 0915112912 電子信箱:ship.lead@msa.hinet.net 船仔頭相關網站1.無名小站 http://www.wretch.cc/blog/hottestship 〈船仔頭休閒藝術村〉2.台灣社區通http://www.hometown.org.tw/blog/shiplead 〈財團法人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3.財團法人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會 http://www.chau-a-thau.org.tw/ 4.天賞居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ewy2lZOBGB4cXiX9aPql9079/  (有相關行程價格介紹) 5.東石數位機會中心(船仔頭文教基金會)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jw!dod1CGyRGBahOgNIhC5fzn4-/ 6.嘉義縣東石鄉數位機會中心http://140.130.109.79/dongshih/index.php 7.青輔會青年壯遊台灣~~請選擇東石壯遊點  http://youthtravel.tw/grandtour/ 船仔頭休閒藝術村位置1.本地距嘉義火車站約32公里〈車程約40分鐘〉、水上機場約25公里〈車程約30分鐘〉、高鐵太保站約10公里〈車程約15分鐘〉 2.若從台北南下走中山高,要在那個交流道下較方便?● Ans: 水上交流道→距離〈約20km〉--> 168 縣道經嘉義縣政府〈距約5km〉→朴子往東石方向→衛生署立朴子醫院〈距約2km,門前為第一座紅綠燈〉→ 〈往前數第三個紅綠燈〉中國唯一製衣廠〈已歇業〉→ 右轉→〈約500m〉余順豐花生工廠正門→船仔頭〈約200m〉洽詢電話:船仔頭文教基金會 05 3702667或謝素貞 0915112912 ship.lead@msa.hinet.net. 財團法人船仔頭藝術村文教基金 謝素貞 ship.lead@msa.hinet.net 05 3702667 嘉義縣東石鄉蔦松村船仔頭13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e41b40-989d-48dc-8058-e531b744ae0d/1/照片 16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e41b40-989d-48dc-8058-e531b744ae0d/1/DSCN7489.JPG
嘉義縣 東石鄉 港口社區 港口村 嘉義縣東石鄉港口社區發展協會 丁振管 05-3601127 東石鄉港口村60-2號
嘉義縣 東石鄉 網寮社區 網寮村 曾經以淹水聞名全台,現在全台養蚵固定棚架是第一名,卻乏人問津。 東石箱網寮社區發展協會 戴建智 05-3453061
嘉義縣 東石鄉 蔦松.東崙.西崙.網寮.龍港.圍潭.塭仔等社區 龍港村,蔦松村,圍潭村,東崙村,西崙村,塭仔村,網寮村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西部沿海,海岸線長約14公里,地質屬於沖積平原,面積約82平方公里,全鄉共有23村,人口數將近3萬人左右,本鄉因地處濱海及地層下陷因素,以致土地嚴重鹽化,無法耕種之農地後來紛紛闢成魚塭,本鄉現有陸上養殖魚塭約有2千多公頃。 社區發展協會 蔡玉卿 ei-ching@mail.cyhg.gov.tw 05-3732201*26 05-3730473 嘉義縣東石鄉東石村3號
彰化縣 二林鎮 東勢社區 東勢里 東勢里位於原斗里之東北,西界大永里,東與埤頭鄉永豐村十三甲為鄰,面積七.0二平方公里。 彰化縣二林鎮東勢社區發展協會 陳水順 chency77@yahoo.com.tw 04-8902450 彰化縣二林鎮東勢里面前巷2號
嘉義縣 東石鄉 港墘社區 東石村 港墘村北臨蔦松、圍潭,西接洲仔,東南緊鄰朴子,現今人口約1千多人左右。「港」就是「港仔」,是比溪還小的河川,「墘」是河川的旁邊。顧名思義「港墘」就是在「港仔」的旁邊。  三百多年前,頂厝陳姓第六房人家首先在此開墾,爾後人群漸漸集結,村落也逐步形成,現在的港墘主要分為頂厝和下厝。下厝又細分為林投內、頂車路、下車路和竹圍尾。村民主要的姓氏為陳、湯、林、辜等姓。  最早的「港仔」叫「紅毛港」,相傳這條「港仔」共有九十九灣,當年常有各地的小型布帆船出入,據說後來在下厝的林投內還曾挖到船桅。清朝時,附近的糖寮(現在的應菜埔)生產的糖,一部份在此經由船隻運到各地。而早期民生物缺乏時,「港仔」也提供豐富的漁產。民國九年,日本人將「港仔」截彎取直,從此水域變小,排水更快,改名叫「荷苞嶼排水」。 嘉義縣東石鄉港墘社區發展協會 李茂盛 05-3703468 嘉義縣東石鄉港墘村102號
嘉義縣 阿里山鄉 十字社區 十字村 在距離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約12公里的前哨站,有一個富有濃濃人情味與敦厚樸實民風的村落---「十字村」,在阿里山公路未開通前,它肩負著重要的交通樞紐的重擔,上達阿里山,下抵嘉義市,左通來吉村,右到達邦里佳村,許多村落的補給品皆靠阿里山鐵路在此站運轉開來,也因這「十字」的功能與地理位置,村落也因如此而得名,但伴隨著阿里山公路及各村落產業道路的開通,雖然阿里山公路與森林鐵路皆經過十字村,但往昔的風華已逐漸式微,村落也因此歸於平靜。十字社區總人口數393人,而65歲以上的老人有80人,約佔總人口數的1/5,所以榮登全鄉“長壽村”的榮譽寶座。主因此地海拔1534公尺氣候宜人,冬天既無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的酷寒,夏日也無平地的躁熱難耐,且村民生性樂觀、與世無爭、知足常樂。如此的優質環境,故聯合報登載為『養生長壽村』。 嘉義縣阿里山鄉十字社區發展協會 戴惠施 tai357524@yahoo.com.tw 05-2511066 05-2511066 嘉義縣阿里山鄉十字村1鄰2號
嘉義縣 阿里山鄉 山美社區 山美村 山美社區發展協會於民國83年正式成立,為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促進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配合政府政策,建設安和融洽、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區為宗旨。成立13年來社區理事長曾獲得李登輝前總統、陳水扁總統的接見鼓勵,也獲得行政院農委會、原民會、文建會、環保署及嘉義縣政府等單位的鼓勵與肯定。近年來因整個大環境的影響,遊客銳減,亟思創新,培育社區人才,打造新的山美尋回往日的榮景。 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發展協會 莊嘉卿 tanayiku@gmail.com 05-2586994#13 05-2586864 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3鄰51號
嘉義縣 阿里山鄉 豐山社區 豐山村 豐山石鼓盤位於塔山群峰的兩側,行政區屬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海拔從750公尺至2000公尺山巒層層環抱,使豐山形成一盆地地形,溪流分布其間,氣候宜人,景觀綺麗。豐山的地理位置剛好位於嘉、雲、投三縣界,北臨南投、西連草嶺、東南隔著塔山和阿里山相望,由於地處偏遠,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自然美,村莊內也保持著鄉村田野的風貌,遠觀豐山全景青山翠谷、溪流吊橋、瀑布環繞,是阿里山鄉除了森林遊樂區外,最具有觀光發展潛力的一處風景區。 嘉義縣阿里山鄉豐山社區發展協會 陳文振 chen57831@pchome.com.tw 05-2661357 05-2661240 嘉義縣阿里山鄉豐山村60號
嘉義縣 阿里山鄉 茶山社區 茶山村 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社區發展協會 李玉燕 yemo60@yahoo.com.tw 05-2513307 05-2513282 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村四鄰77號
嘉義縣 阿里山鄉 來吉社區 來吉村 來吉社區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是一個由鄒族原住民為主的部落,地處阿里山風景區心臟地帶,海拔約700~1000公尺,為鄒族座落最北的部落。近年來政府各單位的計畫實施,使得來吉部落發展農業觀光休閒產業得以漸入佳境,而在近期內來吉部落在周圍積極開發多處觀光原始景點,更能帶動並促進當地農業、民宿山莊及工藝坊的成長。我們來吉部落、景色優美,有著層層的山巒圍繞,溪流多,土地肥沃,大部份村民以務農為主,我們祖先大部分從特富野移民過來,並將此地命名為pnguu,境內塔山與鐵達尼天水及原始百洞為主要景點。來到來吉部落,即可享受到鄒族特有的文化藝術之饗宴,基督長老教堂則是先民血汗的見證,以河床鋻石成方塊堆砌而成的,於1964年完工,歷經921大地震及火災,如今已過45個年頭,它仍然佇立在那守護著塔山下最美麗的部落-來吉pnguu。 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社區發展協會 梁淑芬 cy.laiji@yahoo.com.tw 05-2661002 嘉義縣阿里山鄉來吉村4鄰112號
嘉義縣 阿里山鄉 新美社區 新美村 淳樸、保守、林像自然,破壞少 嘉義縣阿里山鄉新美社區發展協會 洋國華 a0919004734@gmail.com 052513379 052513379 嘉義縣阿里山鄉新美村武鄰88號
嘉義縣 阿里山鄉 里佳社區 里佳村 里佳部落為阿里山鄉最偏遠之鄒族原住民村,地處因景象優美、保有完整之部落人文技藝傳統文化,固有藍色部落之美名。而部落人口約390人左右,世代務農,於80年代開始生產茶葉~同84年由阿管處協助推動觀光產業至8/8水災前,已有良好基礎的軟硬體產業設施,雖然部份衝毀,但仍然是登山住宿遊憩的好地方。唯在風災後極需要各單位關懷協助,尤其在地就業問題,是為當務之急。 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社區發展協會 汪愛美 bira4412@yahoo.com.tw 05-2511712 05-2511711 嘉義縣阿里山鄉里佳村2鄰31號
嘉義縣 梅山鄉 大南社區 大南村 大南村有大草埔及南勢坑2大部落,因此各取前一字合為村名。本村位於台3線旁,為典型的農村社區,居民多為務農。 嘉義縣梅山鄉大南社區發展協會 吳瑞祥 suchine0221@nanshanlife.com.tw 05-2626936 05-2626936 嘉義縣梅山鄉大南村南勢坑48-10號
嘉義縣 梅山鄉 雙溪社區 双溪村 一、地理位置:梅山鄉西南端丘陵區內,北接過山村、東鄰大南村、南接竹崎鄉、西與大林為鄰。二、產業特色:竹筍、香蕉,柑橘等為主要作物,境內有數家水果集散場。三、觀光景點:雙溪位於三疊溪上游南靖溪與清水溪交流處,風景宜人,及適合開發為旅遊景點。四、人文特色:社區內居民意識強烈,主要信仰中心為正武宮,舊時居民習武風氣盛行,居民皆以務農維生。五、 嘉義縣梅山鄉雙溪社區發展協會 施香羽 yu159yu@gmail.com 0972-388896
嘉義縣 阿里山鄉 樂野社區 樂野村 當哈默天神走入「拉拉吾雅」(意指:楓香林地)動搖楓樹,抖下楓果之時,在楓果中滾落的楓籽立地成人,鄒族的祖先出現在山林峽谷與田野平籌間,樂野,一個多楓林的鄒族部落,一個鄒族傳統的楓籽社區,哈默天神曾在其北方山鞍部(現為石桌)落腳,留下楓動的足跡。 樂野先人原本居住在meoina(現今石壁地區),歷經惡疾肆虐及地層滑動的兩次大災難,決定遷徒另覓居住地,當時遷徒的先人發現一處長滿楓樹的坡地,在林間草地隱約可見棲息的水鹿,如此純淨優雅的景象恰似一處人間仙境,所以決定遷居於此,取名為「拉拉吾雅」,意指世外桃源的楓林之地。 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社區發展協會 羅小姐 congeoha@yahoo.com.tw 0983-330333
嘉義縣 鹿草鄉 光潭社區 光潭村 本社區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區.居民世代務農.生產稻米-西瓜-哈密瓜-甜玉米各種蔬菜類.缺乏休憩公園及人文.產業促銷.生態各種提升生活品質的設施.急需農村的再生 嘉義縣鹿草鄉光潭社區發展協會 吳登枝 yangfamily09@hotmail.com 053650659 053653171 嘉義縣鹿草鄉光潭村259號
嘉義縣 鹿草鄉 竹山社區 竹山村 竹山社區發展協會 蔡登逢 05-3650868 嘉義縣鹿草鄉竹山村178號
嘉義縣 鹿草鄉 碧潭社區 碧潭村 碧潭社區發展協會 林國軒 q3651608@yahoo.com.tw 0937-499516
嘉義縣 新港鄉 海贏社區 海瀛村 本社區主要成員係典型農村社會.多為老人及小孩.民風純樸.本村自81年7月26日成立發展協會.致力於社會的發展並配合政府施政.為有鑑於社會變遷及治安之敗壞.本社區自94年4月1日成立守望相助隊.協助警方維護社會治安.自成立以來獲得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的響應並著有績效.對於社區之治安助益匪淺 嘉義縣新港鄉海贏社區發展協會 黃清城 pypy7439@yahoo.com.tw 05-3740929 嘉義縣新港鄉海贏村5鄰81號
嘉義縣 阿里山鄉 達邦社區 達邦村 達邦部落乃是鄒族文化傳統中心,為鄒族大社,部落將近四千年的歷史,環山圍繞,氣候適宜,孕育出特別的生態人文,部落裡非常適合從事農務及生態文化之旅,在這樣的環境之中,部落居民相互扶持,相互尊重,堅持部落傳統文化,亦即所謂的部落精神。達邦部落位屬嘉義縣阿里山鄉,是鄒族人口最集中的一個村落,阿里山鄒族的兩大社之一,乃鄒族的傳統文化中心,也是阿里山鄉「鄒族自然與文化中心」預定地。高海拔的地理位置,使其具有發展高產值農產品之地理優勢,社區產業包括茶葉、竹筍、高山愛玉子、花卉、咖啡、明日葉、部落生態旅遊、在地特色民宿等旅遊產業。民國91年達邦社區向九二一重建會申請社區總體營造補助經費,以點工叫料和生態工法的原則,營造達德安自然生態區和伊斯基安娜自然生態園區兩條自然步道,藉此發展達邦部落生態旅遊,凝聚社區居民共識,以單一窗口和回饋基金制度來運作,推行套裝深度旅遊行程,遊客只要透過生態旅遊中心的電話與窗口聯繫,即可得到包含民宿、餐飲、導覽解說、接駁車、體驗活動DIY等全套行程之旅遊服務,除了享受到達邦部落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生態饗宴,此種透過單一窗口的生態旅遊方式,也是對達邦部落環境保育及社區福利的一種回饋方式。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社區發展協會 杜沛雯 inguyou@gmail.com 05-2511679 嘉義縣阿里山鄉達邦村三鄰70號
嘉義縣 梅山鄉 碧湖社區 碧湖村 碧湖村舊名【堀尺嶺】,因昔時腳伕行經此間山嶺,路徑斜曲又兼起伏,有如工匠所用之【屈】,故名,村內滿山茶園,景致宜人,置身其間宛如世外桃源。 嘉義縣梅山鄉碧湖社區發展協會 簡金吉 05-2572180 同上
嘉義縣 梅山鄉 太平社區 太平村 社區成立於71年,當時居民生活困苦,人口外流嚴重,環境簡陋交通不便,全體居民同心協力建設社區,進而帶動休閒農業發展,是典型由社區帶動地區發展之典範,83年改組成立展協會,引進高經濟作物(茶葉),提高居民所得,社區安和樂利,93年全國第一界優質茶競賽,由理事長奪得更獲(冠軍茶)的故鄉之殊榮。居民全力推展社區各項建設,曾獲社區考評全省第一名社區,配合地方產業結合特色老街,發展觀光休閒農業,以創造茶之道優質旅遊環境與具地方人文及產業特色之觀光社區,營造社區永續發展 嘉義縣梅山鄉太平社區發展協會 張世昌 2750902@yahoo.com.tw 05-2571318 05-2571052 嘉義縣梅山鄉太平村43號
嘉義縣 梅山鄉 龍眼社區 龍眼村 嘉義縣梅山鄉龍眼社區發展協會 曾永麗 darid200817253@yahoo.com.tw 05-2751268 嘉義縣梅山鄉龍眼村9鄰7號
嘉義縣 梅山鄉 社區聯合 碧湖村 陳俊賦
嘉義縣 梅山鄉 瑞里社區 瑞里村 瑞里社區發展協會 邱麟琇 linsiou1978@yahoo.com.tw 05-2501070
嘉義縣 梅山鄉 梅北社區 梅北村 1、位置:位於梅山鄉西北端,北以石龜溪與古坑鄉為鄰,西接大林鎮,東街梅東村,南接梅南村、過山村。2、人口:據梅山戶政事務所96.12統計,梅北有15鄰,1585戶,男2807人,女2570人,合計5377人,面積2,37平方公里。3、特色:推廣梅仔周邊產業。 嘉義縣梅山鄉梅北社區發展協會 林俊謀 juliet1727@yahoo.com.tw 05-2602882 05-2621638 嘉義縣梅山鄉中山路406之1
嘉義縣 梅山鄉 太興社區 太興村 太興社區發展協會 簡源宏 song.fa@msa.hinet.net 0928-275555
嘉義縣 梅山鄉 圳北社區 圳北村 本社區位於梅山鄉淺山區四面環山,環境優美、生態豐富典型的小而美社區,居民以務農為生,大部分產業以水果檳榔為主。社區營造自96年開始陸續申請縣政府各處室經費補助,逐漸營造入口處小型休閒公園,希望藉此機會加強社區公共空間的營造,提升社區生活品質。 嘉義縣梅山鄉圳北社區發展協會 郭仙花 jalinkuo187100@yahoo.com.tw 052621564 052623142 嘉義縣梅山鄉圳北村3鄰33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7d8538c-4c3b-41da-9aa7-f6e3fc2050f7/1/P3170028.JPG
嘉義縣 梅山鄉 過山社區 過山村 嘉義縣梅山鄉過山社區發展協會 吳嘉昶 05-2623366 嘉義縣梅山鄉過山村5鄰開元路23號
嘉義縣 梅山鄉 太和社區 太和村 太和社區位於嘉義縣梅山鄉,海拔高度介於800公尺至1600公尺之間主要產業為高山茶,所有居民對生態環境都非常的重視與保護,社區居民大都為親戚朋友,往來互動都非常熱絡 嘉義縣梅山鄉太和社區發展協會 郭文國 LIKE9021@yahoo.com.tw 05-2661368 嘉義縣梅山鄉太和村油車寮6-5號
嘉義縣 梅山鄉 瑞峰社區 瑞峰村 1.地理位置:瑞峰村位於嘉義縣東北山區,東傍雲戴山,西臨堀尺嶺,北以清水溪與雲林草嶺相望,南靠野薑花溪與瑞里相隔。為梅山鄉第二大村,呈東西長南北窄地形,最東坔埔坑到最西溪尾寮相距約十五公里。境內以海鼠山為最高,海拔約1311公尺。主要交通幹道以162甲線及嘉122縣道為主。2.產業結構:瑞峰村農人占大多數,主要以生產茶葉維生,其次是手工香糖、咖啡、甘蔗、甜柿、高山水果蔬菜等。 嘉義縣梅山鄉瑞峰社區發展協會 葉子慶 funandya@hotmail.com 052501087 052501880 嘉義縣梅山鄉瑞峰村6鄰37號
嘉義縣 鹿草鄉 三角社區 三角村 一、民國84年12月15日成立嘉義縣鹿草鄉三角社區發展協會,社區居民世代務農,屬於道地農業村落,農作物以稻米為主,因人口嚴重外流,人力老化,當年農村活躍熱鬧景象不再,農村逐漸沒落。二、未來讓社區營造理念融入每人生活中,使社區健康、快樂、感恩惜福等一個優質的生活環境,建構一個讓社區能更有凝聚力來實現清靜家園化新風貌。 嘉義縣鹿草鄉三角社區發展協會 黃永吉 a60114@taisugar.com.tw 0933-376552 05-3421252 嘉義縣鹿草鄉三角村109-1號
嘉義縣 鹿草鄉 施家社區 施家村 嘉義縣鹿草鄉施家社區發展協會 陳珮瑜 05-3755708 嘉義縣鹿草鄉施家村82號5之1
嘉義縣 番路鄉 內甕社區 內甕村 大千山水
嘉義縣 番路鄉 埔尾社區 觸口村 埔尾屬於番路鄉觸口村的聚落之一,面積約為2.5平方公里,西鄰民和村,東接觸口牛埔仔部落,北與大湖村為界,為124線道平地進入山地的重要入口。本地共有3鄰(10、11、12鄰),計有151戶,人口約為550人,居民多以務農為生,柿子是本地重要的農作物,並為居民的主要經濟來源。此外,尚有龍眼、桂竹筍及台灣咖啡等次要農特産品。 本地雖不如觸口聚落那般熱鬧,然景色優美、寧靜淡雅,空氣清新,民風純樸,猶如一處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埔尾原屬觸口社區,然因地理環境不同,産業文化差異甚大,且兩地相距約3公里遠,故為求地方未來發展需要,在多位地方熱心人士的奔波推動下,終於在94年度7月26日成立「埔尾社區發展協會」,並隨即於95年12月31日、96年3月9日成立「埔尾長壽俱樂部」及「社區守望相助隊」,積極配合政府「六星計畫」政策,推展社造工作。 嘉義縣番路鄉埔尾社區發展協會 鄭建泰 puweitiger@yahoo.com 05-2591951轉73 05-2593746 嘉義縣番路鄉觸口村10鄰埔尾1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a6372a0-e6fb-4a7c-a1f0-3a19d379e326/1/DSC0350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a6372a0-e6fb-4a7c-a1f0-3a19d379e326/1/DSC0127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a6372a0-e6fb-4a7c-a1f0-3a19d379e326/1/DSC0069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a6372a0-e6fb-4a7c-a1f0-3a19d379e326/1/CIMG1150.JPG
嘉義縣 番路鄉 公興社區 公興村 本社區行政區域約20平方公里,東與「隙頂社區」接壤、西與中埔鄉「社口社區」相聯、南僅臨本鄉「草山社區」、北與「公田社區」相臨;行政面積是本鄉第二大村落,僅次於「草山社區」;社區內共有龍美、鞍腳、中寮、小公田、竹湖、內腦寮、外腦寮、下路、下寮、苦苓橋等9個鄰;人口數636人,本區居民皆以務農為生、其中以林班地承租人居多佔總人口數60%,戶口數為274戶,平均海拔高度約800m。自民國90年5月16日成立社區以來積極造就山岳型社區型態;本社區農產品有高山茶葉、甜柿、水蜜桃、高冷蔬菜、雲筍、竹筍加工、李子…等,其中以甜柿、高山茶葉為大宗佔全年產量70%以上. 嘉義縣番路鄉公興社區發展協會 鄧同敬 chiayi_alisan@yahoo.com.tw 052305552 60646嘉義縣中埔鄉和美村忠明路2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817bfa1-4970-4b56-8345-81021739c384/1/94 00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817bfa1-4970-4b56-8345-81021739c384/1/94 00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817bfa1-4970-4b56-8345-81021739c384/1/社區01.jpg
嘉義縣 番路鄉 公田社區 公田村 積極上進中 嘉義縣番路公田社區發展協會 陳良典 mer9252@yahoo.com.tw 05-2530869 嘉義縣中埔鄉隆興村汴頭7-7號
嘉義縣 番路鄉 日安社區 新福村 本社區為88風災永久屋社區,位於番路鄉阿里山公路29k處旁,社區居民全為莫拉克風災受戶。 日安社區發展協會 邱川原 05-2594667 嘉義縣番路鄉新福村1鄰公館79號
嘉義縣 番路鄉 隙頂社區 公田村 隙頂(Yauvakaz’na原住民鄒語,意思是很多動物聚集的地方),高度1250公尺,此地區原是鄒族的狩獵區。清朝中期隨著清政府對台灣海禁的解除,大陸沿海居民大量移民至台灣開墾,平原地區人口漸漸飽和,許多漢族和平埔族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逐漸往山區發展。隙頂地區最早落籍的紀錄大約在西元一八六○年,迄今約一百四十年。記錄中只有六戶人家(俗稱六丁)設籍。那時候會來山上居住的人,通常都是在平地生活遇到相當困難,而轉往山區謀生。期的居民與外界聯絡全靠隙坑古道,到觸口販賣做「粳仔」的材料---山蕉。當時進入山區討生活,除了要克服自然的環境之外,和原住民之間的衝突與融合,更是先民每日必需面對的問題,所以先民有句話:「嫁入隙頂山,沒死嘛黑乾」。此一課題在田野調查中,根據隙頂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文益先生提供的資料顯示,當時「六丁」在進入隙頂時,原住民對於獵區的區域觀念很強,「六丁」是以酒、鹽、糖等民生必需品,與原住民建立良好的友誼關係,之後再達成協議,劃訂出可以開墾的區域。為了表示友善與避免發生衝突,「六丁」並不攜帶殺傷力大的槍械與大型刀具,即使狩獵也只是配戴小型的刀具。這也促成了隙頂地區長期以來與山地原住民的和睦相處。隨著清朝割讓台灣給日本,日本人的勢力進入台灣(約西元1889年),對山區資源開發不遺餘力。許多平地人因現實因素的考量紛紛移居山區,各山區的人口呈倍數成長,伴隨人口成長居民的經濟活動也有所改變。隙頂山區的居民依居住環境的自然資源衍生出新的產業(樟腦油、麻、筍乾)與平地的貿易往來,促使社區對外交通的改變。台灣光復之後,人民經濟逐漸起色,平地社會對於竹子、木材的需求量大增,隙頂山區因天然的條件,居民的經濟活動由日據時代的樟腦、麻演變成以製紙、伐木(包含孟宗竹、福州杉)為主要產業。民國四十八年前後,中興產業道路開通,由於交通的便利,隙頂的製紙、伐木產業達到最興盛的時代,帶動了整個隙頂地區的繁榮發展;而民國六十年代的山地林木保護政策與八十年代建築鷹架的進步,製紙與伐木在短短二十年間先後沒落,取代而起的是高山茶的生產,七十一年阿里山公路的通車,提高了隙頂地區的競爭力,茶業一躍成為居民最大宗的收入來源,而茶園風光也成為社區特色。隙頂社區現今以茶行為大宗,據資訊志工統計已有近60間左右,為茶農自產自銷,如最下方google地圖標示之綠色點。陳英生先生於志工訪談時提到,隙頂社區居民樸實友善,到哪都不會受到敵意的攻擊,而且居民多好客,具有濃濃的人情味,實為社區難能可貴的特色,社區居民很歡迎大家一起來社區聊天、泡茶、交朋友。 嘉義縣番路鄉隙頂社區發展協會 李榮龍 leezonlon@yahoo.com.tw 05-000000 嘉義縣番路鄉公田村隙頂78號
嘉義縣 番路鄉 草山社區 草山村 草山社區為傳統農業,區域為山地地形,但由於自然環境得以完善保存,景觀資源豐富,最具觀光資發展潛力。 嘉義縣番路鄉草山社區發展協會 劉竹雄 ashen1157@yahoo.com.tw 052586375 嘉義縣番路鄉草山村12號
嘉義縣 番路鄉 大湖社區 大湖村 社區分為九個聚落,沿著159甲公路20至27公里處分佈,幾乎全部務農為生,現有人口數為1150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有179人。從八掌溪上游,海拔200米至1357米的尖山,地勢陡峭,景色怡人,物種豐富。農產品樣多而量少,經營成本高,目前正朝著休閒農業規劃 嘉義縣番路鄉大湖社區發展協會 林呂素娀 dahu47@yahoo.com.tw 05-258-1389 05-258-1338 嘉義縣番路鄉大湖村湖尾35-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E2B083F-E8E7-48A4-A49F-C89545AF7619/1/老人會4-7.jpg
彰化縣 二林鎮 香田社區 香田里
嘉義縣 新港鄉 月眉社區 月眉村 月眉社區發展協會 林明建 littlepulong@yahoo.com.tw 05-3771378 05-3770979 嘉義縣新港鄉月眉村123-19號
彰化縣 二林鎮 西斗社區 西斗里 彰化縣二林鎮西斗社區發展協會 蔡淑芬 abc511204@yahoo.com.tw 04-8903771 彰化縣二林鎮西斗里再發路2-10號
嘉義縣 番路鄉 下坑社區 下坑村 (一) 地理位置及交通:下坑位處番路鄉政府所在地,為本鄉最大的村落。本社區東鄰番路村;西鄰江西村;南連新福村;北接竹崎鄉,由台三線及159甲線十字交叉貫通,為通往嘉義市及中埔鄉以及竹崎鄉之要衝。(二) 宗教信仰:佛、道教。主要廟宇有菜公店聖玄宮及下坑土地公廟等。(三) 社區特色:1.土窯雞聞名全國,包括:菜公店土窯雞、萬里香土窯雞、佳鄉庭園餐館、美滿餐廳、童年渡假村、童年大飯店等。2.盛產各類水果,包括:柿子、柑橘柳橙、柚子、荔枝、龍眼等。3.本社區保有傳統農業的穀倉:古亭奋以及具三百年歷史的荔枝樹等。4. 本社區擁有民和國中、小學及農會總部以及郵局14支局、便利超商(萊爾富)等,可謂是番路鄉之文化及金融商業中心的搖藍。 嘉義縣番路鄉下坑社區發展協會 陳學賢 a831871@kimo.com 0932831871 05-2591610 嘉義縣番路鄉下坑村下坑46之4號
嘉義縣 新港鄉 共和社區 共和村 本社區內有許多古厝,為特色之一 嘉義縣新港鄉共和社區發展協會 洪金成 05-7811469 嘉義縣新港鄉共和村洪厝5鄰5號
嘉義縣 新港鄉 板頭社區 板頭村 “希望有一天火車會回來”,一句俗稱又有力的話語,有希望才有力量 農村社區實務工作,看到多數農村逐漸頹敗的現況,不僅希望能從生活過程中了解農村的意見與真正需求,協助大家達成共識及自主解決問題,但越深入越能體會台灣農村多元文化的差異與問題,這絕不是簡單的討論或個人的協助可以解決,而是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援及社區居民長期經營參與,才有改變的機會。板頭社區位於嘉義縣新港鄉西北方的一個小農村,村民大都以務農為主。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每逢冬季北風特別強,常常滿天風沙,也因此靠近復興鐵橋附近又有沙崙之稱。每逢稻子耕作時期,因地處偏遠灌溉水三年才輪一次,所以又有風頭水尾的稱號。  社區發展的過程中大家努力的經營,用心來打拼希望社區能更好。我們結合了社區產業交趾剪黏的藝術,希望打造一個全新的交趾剪黏藝術村。村裡的牆面藝術透過陳忠正先生指導的社區志工長時間努力,藝術牆面也一一的完成。每一個藝術牆面,都是由交趾剪黏或馬賽克拼貼來製作,記錄每一戶人家以前的點點滴滴,廣受社區民眾的好評。  越堤大壁畫這是一幅全國最大的剪黏大壁畫,各地民眾都想前來觀賞越堤大壁畫, 由於社區要持續發展,所以我們結合了共和村、南港村,一起成立一個跨越社區的農村再生促進會,負責社區各項事務的推動,大家也推舉了謝秋緞小姐擔任農村再生促進會的理事長。同時社區也組團參加97年農村再生的培根計畫,經過多相評比,我們獲得水保局中二區第一名的殊榮。這個第一名也給社區推動的人有相當大的鼓勵。今日社區朝休閒空間的推展以及觀光旅遊的多元化發展,我們更推出了由板陶窯製作的牛車駛鐵枝路,陳建勳先生的山寨版小火車—火車行大路;許澤耕先生的竹筏來擺渡,暢遊北港溪,欣賞北港溪的兩岸風光;更有頂菜園鄉土文物館保留及搶救農村的文物及五六零年代的公車之旅;舊河道黃水水先生收藏的古文物及版畫,另有古早冰打頭陣,再加上舊河道名產土豆干;板陶窯陳忠正的交趾剪黏觀光工廠及工藝之家;陶華園謝東哲工藝之家及社區藝術牆面;再加上越堤大壁畫串成一線,配合社區各景點及產業的加持,讓社區更多元化、更有藝術及觀光的價值,讓前來社區參訪的民眾,除了帶回滿滿的收穫,還有不虛此行之感覺。  這是我們的起步,社區將更努力營造更美更好得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期待您的到來,與我們一起分享與體驗農村轉型後不一樣的全新板頭社區,而板頭社區也朝著成為真正的”交趾剪黏藝術村”方向繼續努力。重返古笨港榮耀:讓農村在地元素活化,農村社區再生改造,也許錯失了這次機會,板頭農村的整體包含古笨港生活圈未來十年,將再也沒有機會做改變了。當然一個攸關農村整體發展,不可能由少數人去決定,唯有集眾人的智慧才能逐步完成,因此關心社區無論由公所或到地方,整合板頭社區、板陶窯協會、頂菜園協會、舊河道、乃至於社區長天宮、寶天宮、營造整體經濟、產業、環境、社會福利、精神信仰而言,農村社區資源若未整合,就不可能讓農村有整體性發展,未來發展的發動者,都是在地居民,因此秉持由下而上的精神,加上能自主性的討論社區的未來發展,社區營造文化產業及農村再生概念的推動,由小也由自身做起,不僅自己需動手發揮創意美化家園,自主力量的展現改變更多居民的思維產生自信,確實能讓板頭村有生活的價值自主權,相信這是改變板頭社區農村永續發展的第一步。社區共同探討挖掘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與真正的需求,建立整合性農村整體再生計規劃,強調社區產業文化、自然生態及閒置空間再利用,重視農村景觀綠美化,提昇居住品質,在改善農村硬體建設之外,仍兼顧農村特質之維護。讓在地居民感受尊嚴,也讓更多人願意親近農村,進而反鄉居住或投入農業,為農村注入活水,達到農村再生的真正目標與理想。嘉義新港鄉板頭社區,在97年度參與水土保持局的培根計畫人才培訓中,以農村再生計畫獲得優秀的成績,加上地方特色鮮明,當地居民團結凝聚,對於未來的社區發展建設都具有遠景,但多項的公共建設非一般社區民眾所能夠掌握,因此透過本次農村再生建設進行全面性的調查與整合,讓社區能夠邁向更加美麗的明天,。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社區發展協會 杜徐灑 05-7811853 嘉義縣新港鄉板頭村5鄰板頭厝17-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77575b9-0903-42c3-9d00-aad74d40927e/1/投影片1.JPG
嘉義縣 新港鄉 馨園社區 宮前村,宮後村,大興村,福德村 本社區是宮前.宮後.大興.福德.四村結合成立於民國95年.由一群熱愛歌唱的阿公阿媽組成.原有會員62名至今增至117人.共同為社區營造更好的願景. 嘉義縣新港鄉馨園社區發展協會 朱家萱 piin.ruey@gmail.com 05-3741007 新港鄉公園路28-1號4樓
嘉義縣 新港鄉 三間社區 三間村 97年獲內政部土地重劃處「農村社區公共設施改善計畫」補助1100萬,規劃景觀綠美化改善工程。97年獲內政部「特優社區」殊榮,為嘉義縣唯二之社區。 嘉義縣新港鄉三間社區發展協會 李志鵬 piin.ruey@gmail.com 05-3772163 嘉義縣新港鄉三間村5鄰31-1號
嘉義縣 新港鄉 溪北社區 溪北村 溪北一個傳統的農村聚落,因位在牛稠溪〈朴子溪〉之北而得名,是有清一代閩浙水師提督王得祿將軍公館所在;位於庄中央的三級古蹟-六興宮奉祀的黑面三媽遠近馳名。溪北農民樂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早期以“採種花籽”外銷日本聞名,現今彩色甜椒、鳳梨、洋桔梗,頗受消費者青睞。 嘉義縣新港鄉溪北社區發展協會 李明棟 tim0515.lee@msa.hinet.net 0935441383 嘉義縣新港鄉溪北村21號
嘉義縣 新港鄉 頂菜園社區 共和村 本區社造組織發展蓬勃,除「共和社區發展協會」與「板頭社區發展協會」外,尚有「頂菜園文化發展協會」、「板陶窯文化發展協會」、「陶華園文化發展協會」、「舊河道文物發展協會」等社區組織,其中「頂菜園」、「板陶窯」與「陶華園」遠近馳名,「舊河道」正極力籌設規劃中,各組織肩負著文化推展、傳承,關懷社區、重視環境綠美化與自然生態維護等重責使命,現更與社區居民結合,以朝向「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方向邁進,積極思考本區未來發展定位與方針,透過產業與文化合作,將週遭古樸自然的人、文、地、產、景呈現出來,打造出屬於在地社區的「桃花源」人間仙境。 嘉義縣頂菜園發展協會 陳明惠 ocalfarm.ho.net.tw 05-7810313 05-7813330 嘉義縣新港鄉共和村頂菜園12號
嘉義縣 新港鄉 北崙社區 北崙村 北崙社區位於新港鄉北側,與雲林縣元長鄉交界,社區位於北港溪畔,早年因東北季風強,形成一處處天然山沙崙,成為社區特殊地景崙仔村因而得名 嘉義縣新港鄉北崙社區發展協會 陳素卿 ken1515ken1515@hotmial.com 05-3760635 05-3760331 嘉義縣新港鄉北崙村72號
嘉義縣 新港鄉 潭大社區 潭大村 本社區有七部落,潭仔墘部落有復興宮供奉李府千歲,六斗仔鎮北殿供奉玄天上帝,大竹圍有築心園純陽宮,供奉范府千歲,還有公園、籃球場、溜滑梯並綠美化,供社區居民休閒、玩樂是一個老幼婦皆宜休閒的好場所,本社區其餘部落仍有其它設施,因篇幅有限,僅上述簡介。 嘉義縣新港鄉潭大社區發展協會 江錦澤 0932-832653 05-3746218 嘉義縣新港鄉潭大村7號
嘉義縣 新港鄉 崙子社區 南崙村 位於新港鄉最北邊的崙仔村.南崙.北崙合稱崙仔.南崙村在南.北崙村在北.北港溪到此坡度平緩.挾帶泥沙因此淤積成沙丘.故有崙仔之名.南崙村舊名廓仔為時為製甘蔗的所在地.為農業社區 嘉義縣新港鄉崙子社區發展協會
嘉義縣 新港鄉 埤子社區 埤子村 水文主要排水幹線有埤子大排.溪口大排等排入北港溪.因各大排及朴子溪.北港溪久未疏濬整治.致使泥沙淤積.每年夏季暴雨期.易有排水渲洩不及產生漫溢現象.農作物易遭水患交通系統本計畫區聯外道路以縣道157為主要聯外動線.次要聯絡道路以嘉85線道等道路為主 嘉義縣新港鄉埤子社區發展協會 張世立 pypy7439@yahoo.com.tw 05-3760999 嘉義縣新港鄉埤子村7鄰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