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04秒, 共找到 616 筆資料,顯示第 301 到 4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縣市 鄉鎮 社區名稱 社區介紹 圖片連結 原網連結
屏東縣 九如鄉 昌榮社區 本社區發展協會前身為昌榮社區,因政府政策規劃(人民團體法)後,改為社區發展協會,成為人民團體之社團組織。於民國77年8月成立,當時是依法設立,依據台灣省各區理事會組織章程規範本,辦理選舉結果而訂定,當時稱之為「昌榮社區」。並同時成立老人會,其轄下單位包括長壽俱樂部、義工大隊、媽媽教室,而社區在另一方面為了讓本庄的年輕人能發揮一技之長,將所學的取之於人用之於民,根留在村莊,增開一班瑜伽教室,供庄內人多方選擇。<br>WGS84座標:N22.7620611 E120.499468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7/E120/F229/2b5c0422-bcb2-40b5-992b-1c8c949af689.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453
屏東縣 九如鄉 洽興社區 洽興社區俗稱(鴨母寮)隸屬九如鄉洽興村,位於九如鄉東北邊東邊緊接鹽埔鄉北接里港鄉,社區屬純樸民情。<br><br>居民幾乎皆以務農為主,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村單純生活動,屬於典型的農村社區。<br>WGS84座標:N22.761210 E120.506256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8/E991/F199/9c57c6c4-5a28-448b-9824-01054d8bdb95.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614
屏東縣 三地門鄉 馬兒社區 馬兒村(瓦駱露)排灣族部落.位於口社村以北.安坡村以南.沿山公路上 (舊址位於好茶村上南面橫越隘寮西.接上隸屬於排灣族的筏灣部落西面.繞經井山西南陵線山腰處即可到達) 由泰山而來馬兒村.只需5分鐘路程.馬兒村入口處直至社區之間全長400公尺道路兩旁近百顆青楓.兩側綠陰 相連.形成有如隧道一般的景緻.入秋時更能吸引不少一探排灣族傳統文化玩家的眼光.那隨風搖擺的綠葉. 彷彿就像是吸引著各位貴賓的到來.此外;這條道路也是觀光自行車道,為,因而有必要在部落之特色上作景觀的規劃,也助本鄉在部落旅遊發展規劃方面,本社區也列入觀光景點之一。需要政府規劃輔導回歸到原住民風貌。 馬兒社區目前現有鄰數八個鄰,戶數有119戶,人口數有396 人 。<br>WGS84座標:N22.716666 E120.65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1/E836/F611/6933e3eb-a70f-476c-87c7-6684d91520e8.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17
屏東縣 三地門鄉 三地社區 本會成立於民國95年4月22日,以屏東縣為組織區 域,並以提升生活品質, 促進國民身心健康,以發揚各族群文化, 建立和諧社會為宗旨。主要以族群文化之蒐集整理編著、導覽及各族群傳統技藝、食藝、花藝、音樂、舞蹈等之研習與推展,並服務政府機關與民間團體和各人之委託為主要工作項目。<br>WGS84座標:N22.7166667 E120.650000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8/E229/F461/3dcc968c-abab-4e6d-ada3-5b25f9ede460.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22
屏東縣 竹田鄉 泗洲社區 <br>WGS84座標:N22.5943638 E120.5336665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0/E863/F342/d79056e5-3a31-46d3-9505-597c82bc9044.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08
屏東縣 竹田鄉 糶糴社區 本社區發展協會之前身成立於民國61年糶糴社區理事會,當時由社區推選地方賢達擔任理事,掌管社區事務,並於振福路建造單層集會所,永興路建有活動中心.民國69年成立永久性之生產建設基金伍拾萬元,及至72年振福通明宮改建,地面一層成立長壽俱樂部.民國82年3月10日獲淮立案成立人民團體為糶糴社區發展協會.<br>WGS84座標:N22.5943638 E120.5336665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3/E867/F379/9dd0ad50-4a5a-4e38-8ce7-93101d3b6f25.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09
屏東縣 竹田鄉 履豐社區 履豐社區為一典型的傳統客家農村聚落,溝通多以客家話為主,舊名為溝背庄,光復後改為履豐村,社區內水利資源豐沛,土壤肥沃,早期產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現多改種檳榔.蓮霧.檸檬.金桔等經濟作物及一些養殖業,社區內地方休閒觀光景點有1.竹田驛園-即竹田火車站為台鐵縱貫線上唯一保持日據時代日式車站原貌的車站驛園內尚設有池上一郎文庫.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驛站風情咖啡館.竹田米倉等2.北極殿-玄天上帝廟.水口.唐丙.開庄等三個土地伯公壇廟及文筆敬字亭等文化古蹟3.邱屋夥房百年古井4.連屋夥房百年茄冬樹5.南二高高架下自行車道6.履豐廊橋生態涼亭及睡蓮池。社區內地下水資源豐富,家家戶戶皆鑿有自流井,地下泉水自然湧出,常年冒水,農田灌溉及家庭用水不虞匱乏,社區民眾民風純樸勤勞節儉,社區發展協會設有長壽俱樂部.媽媽教室.身心障礙關懷據點.社區義工隊.平時常舉辦一些活動關懷弱勢,維護社區環保衛生及環境綠美化,社區觀摩研習及講座和一些休閒康樂活動,促進社區民眾間的情感交流及向心力進而發揮團隊精神及力量共同打造美麗且具生命力的履豐社區。<br>WGS84座標:N22.5861300 E120.5367378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0/E222/F478/3502b9fa-b6c5-4476-b3ed-1ca2eb469950.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478
屏東縣 牡丹鄉 高士社區 社區概況:<br>屏東縣牡丹鄉高士位於中央山脈南端,是一個南排灣族村落,現址聚落為族人50餘年前,遷移建立者。位居中央山脈南端、恒春半島的東北邊、高士佛山的東側。東北臨旭海村,東向滿洲鄉港仔村,東南接位於太平洋海岸旁的滿州鄉九棚村,南接長樂村與四林村,西南臨牡丹鄉石門村,西北隔牡丹溪與牡丹村。於日據時代,為牡丹鄉原住民部。全村總面積二.五七三公頃。人口約有670人,184戶。<br>產業型態方面,有種植小米、紅藜、瓜類、根莖類、 檳榔、水稻、香菇、野牡丹,人工培育的香菇,香菇產量大增,成為高士的主要量銷產業;牡丹花的種植也是高士社區的重要產業轉型。<br><br>社區特色:<br>(一)生活環境:社區自推動社區營造以來,從聚落內的閒置空間及文化資產,逐步地運用與活化,如:入口意象設置,或是牆面彩繪、社區綠地再造與活化…等。<br>(二)產業結合:部落務農人家以自給自足的根莖、葉菜類作物為主,常見的作物有檳榔樹及木瓜,或是排灣族常見的小米、紅藜等。做為水稻使用的土地如今大部分都已經停止耕作,主要是政府提倡休耕轉作。同時也有自產香菇銷售。<br>(三)農村體驗及生態旅遊:高士溪生態旅遊、聚落穀道、舊部落遺址、土磚屋、天然湖等各種部落早期型態。<br>(四)文化產業:高士傳統婚禮體驗:(背婚)是透過訪問部落的耆老們,根據他們的記憶,而再現傳統的婚禮形式,希望藉由在地後代子孫親身訪問、加上整理記錄,並進行保存文字及影像資料,最後重現早期婚禮過程,了解以前和現代的婚姻上的差異。傳承高士手工藝品(原民部落傳統手工藝)。<br>(五)人物、故事:迎祖靈活動,每年除夕由頭目、祭司及女巫帶領村民至祖靈廟迎接祖靈回家過年。<br>(六)農業轉型:人工培育的香菇,香菇產量大增,成為高士的主要量銷產業;牡丹花的種植也是高士社區的重要產業轉型。<br>WGS84座標:N22.1520217 E120.7809676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4/E611/F835/7abc4f03-7e53-406e-ab41-c55280a1a4a4.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14
屏東縣 車城鄉 新街社區 新街社區位於海博館與福安宮間-座落於保力溪與四重溪間沖積平原上的美麗村莊,美麗的弧形海岸適合長久以來的牽罟產業,目前致力經營的海岸景觀將更吸引眾人的目光。<br>WGS84座標:N22.0843074 E120.7464897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0/E605/F518/b494e534-c085-4f72-9a00-9837e5a443f4.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19
屏東縣 里港鄉 塔樓社區 社區小故事-魅力無比<br> 塔樓社區是一個鄉下典型傳統農業社區,居民多以務農維生;台灣經濟環境經歷50餘年時代變遷,由早期農業耕種之以農立國之勞力密集產業為基礎,走過60年代以後之工商業雛型,此其時政府以農業培養工業為基石,後逐漸進入70年代之資本密集製造業,正式進入電腦工業年代;台灣經濟正式起飛邁入新世紀,相對的由於工業經濟之興起逐漸取代農耕效益,農業產業逐漸式微,收益日顯微薄,農村經濟日漸蕭條,造就農村人才嚴重外流,年輕人力流失,生產成本提高收益菲薄,留下老年人力勉為耕作;但本社區從不認為農業已經是夕陽產業,也不認為農村已是衰敗落後之地,社區居民相當認命以自助方式自立更生,用心栽培子弟,為使社區孩童能就近讀書而不必長途跋涉勞頓就學,社區居民發動第一次募捐416萬元購600餘坪土地捐給學校,終於成立塔樓國民小學。更為了讓社區老人有散步運動空間,社區孩童有安心遊樂的園地,爸爸媽媽們有聯誼交流研習的場所,社區居民在91年度又發動第二次募捐,以823萬元購得970坪土地用來興建社區活動中心,活動廣場及小型休憩公園,目前一樓二樓工程已竣工開放使用中。除此之外在眾多社區志工及社區居民之努力下,家<br>WGS84座標:N22.7693601 E120.402416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2/E948/F617/e0f99929-942e-4a91-b9f4-6890d099ea0e.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479
屏東縣 里港鄉 定遠自治社區 異議孤軍---歷程史<br> 民國38年,大陸淪陷,因唯恐遭受共黨迫害而逃離家園的難民,由雲南省邊境進入,充滿瘴氣及毒蛇猛獸的原始森林,攜帶家眷在重山峻嶺中,隨時都有性命危險的困境中摸索前進,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到達一個安全的地方,暫時棲身,有朝一日能重返家園,雖然逃望中國大陸卻仍然受到共軍的窮追猛打,難民為了安身保命,在泰、緬、寮的邊界上與共軍周旋打游擊戰歷時12年,此期間曾經兩度反攻大陸,由於補給無法持續支援終究無功而返,因此,共軍視此游擊隊如芒刺在背,非拔之而後快。中共多次聯合泰、緬、寮等國向聯合國提出抗議,聯合國終於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要求中華民國政府必須撤軍,聯合國組成專案小組,以480專案代稱,因應此次撒軍的行動。<br>民國50年3月19日首批為國家出生入死的反共救國軍撒台,所有志願撒望的軍眷,在國軍的協助下搭乘軍機,於三月底完全撒離泰北山,到達台灣屏東機場。撒台後的反共救國軍在各部隊的勸退下退伍,在退輔會的安排下幾經波折,最後以義民的身分被安置在隸屬於退輔會所屬的高雄農場、吉洋分場。<br>於民國五十年來自滇緬邊荒金三角一帶,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最晚一批遷移來台的新住民,在遷移來台<br>WGS84座標:N22.7962363 E120.5163949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480.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480
屏東縣 里港鄉 信國社區 滇緬文化生根南台灣 一群退守滇緬的反共游擊軍,帶著結褵的妻子來到台灣,重啟新生活。 這塊土地,終於從異鄉變故鄉,信國人開始想說原鄉的文化二三事?? 就在南台灣的屏東里港,有個特別的村落「信國社區」,這裡聚集了當年國共內戰從大陸撤退進入滇緬區域、而後輾轉受安置來台的游擊軍。<br><br>他們之中有許多人與滇緬婦女結婚,於是扶家攜眷,來到屏東荖濃溪對岸的河灘地,安居落戶,開始了與這片貧瘠砂石大地共生的生活。 <br><br>不僅是這片土地不毛,令他們生存得辛苦,來自異域的語言和文化隔閡,更使他們較難融入在台生活。然而,近幾年來,這些國軍義民的第二代忽然領悟到,如果原住民能以其巧手成功發展工藝產業,那他們是不是也能以親身浸淫的滇緬文化為資源,讓人看見社區的文化景觀?他們期待,社區裡更多元的文化價值,能在南台灣的荖濃溪岸閃爍光芒。 <br><br>交通方式:走台3線至里港大橋處,轉高屏103鄉道(江南巷)朝東前行,至高雄農場吉祥分場處即抵。<br>WGS84座標:N22.819033 E120.507498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E583/F763/d20e05b8-3c7e-4d49-918c-40a081a7eea2.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618
屏東縣 佳冬鄉 老人福利促進會 <br>WGS84座標:N22.427451 E120.561846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619
屏東縣 來義鄉 古樓社區 1.由古樓村劃分古樓、中興二社區 2.改制前為古樓社區理事會 3.目前為第三屆理監事會,理事9人監事3人。<br>WGS84座標:N22.5333333 E120.6833333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7/E334/F452/45882f21-c471-4992-96ac-2b5bf6162aa0.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82
屏東縣 枋山鄉 楓港社區 1本協會於民國85年2月23日成立第一 屆理監事會,因人為不彰,空轉 八年多,失去運作,社區營造 績效掛零. 2本協會於民國93年4月16日召開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選舉改組成 立第二屆理監事會,隨即積極推動社區總體營造.<br>WGS84座標:N22.2640049 E120.652469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191.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91
屏東縣 枋山鄉 枋山社區 樂活枋山<br>以生產、生態、生命、生活、生機為五大元素,融入節能減碳及環保觀念,形塑樂活社區,躍昇為屏南閃亮之星<br>WGS84座標:N22.2626707 E120.652441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7/E812/F979/c11b0454-db6f-4372-be83-261b1a3d85d4.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490
屏東縣 枋寮鄉 東海社區 社區位置、範圍及面積:<br> 本村地理位置西距海岸線二公里與大庄村為鄰,東與太源村為界,南與地利、新龍村相接,北邊為屏南工業區與佳冬鄉毗鄰(圖1)。村中有台鐵貫穿以西為養殖區,以東為住宅區與農業區。台十七線橫貫二邊為住宅區、工業區及農業區,村中20米宽的東林路南北出入口相交接,並有屏136線道路與東海路交合往來直至太源村與台一線交會。可稱交通便利增加社區競爭力。<br>WGS84座標:N22.4008900 E120.574515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491.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491
屏東縣 枋寮鄉 地利社區 本社區位於屏東縣的南端, 枋寮鄉內的一個小部落,是屏鵝公路與沿海公路的交會處,亦是通往墾丁公園,或台東來往的必經之地。 地區面積約2萬9014平方公尺,人口1966人,會員有177人,居民的生活大多以農為主,以養殖為輔。 特產品有蓮霧、芒果、魰仔魚—俗稱枋寮三寶。 地利社區發展協會沿革 地利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82年,發起人為前縣議員鄭進興先生先生,鄭進興先生先生並擔任第一屆理事長,第二屆、第三屆理事長為謝精華先生。第四屆、第五屆理事長為陳錦榮先生。第六屆、第七屆理事長為莊世宗先生。現任第八屆理事長楊坤木先生。   本社區發展協會規畫成立至今已相當多年了。當年各屆歷任理事長,為顧及公眾之社會福利及辦理本社區地方文化推廣活動,經常舉辦各項文康育樂休閒活動與提昇軟、硬體設備之擴充,逐年推展年度計劃,加強社區發展及完成社區建設。並獲縣府考評成績優越。並獲得縣政府評鑑為績優社區。本社區發展協會之所有理、監事及社區會員,將持續推動本社區各項業務。   本社區位於屏東縣枋寮鄉地利村轄區內戶數約六百戶,人口一八九四人,男性為九五二人,女性為九四二人。 本社區轄區內設有水底寮聯合村<br>WGS84座標:N22.3656111 E120.5935833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183.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83
屏東縣 枋寮鄉 新開社區 新開社區致力振興浸水營古道,也讓古道振興社區,讓「古道新開」,古道除了指浸水營古道外,也是古人講的傳統道理,新開,是讓好的傳統重新賦予新的價值。<br>WGS84座標:N22.3656111 E120.5935833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12
屏東縣 東港鎮 下廍社區 「下廓里」-位於東港鎮東方高地方農村聚落;相傳福建泉州府人李明列於明永曆20年(1666年)於此開基,並招佃墾殖,形成部落,號稱下廓莊。按舊式糖廠,稱為蔗部或糖部,糖廠位置在村莊之外,因東方有一溪流,聚落位於溪流下方,故始稱「下河莊」後改稱為「下廓」。<br><br>由於地理位置關係,屬於封閉型農村,居民多以務農為之主,因牛埔溪環繞村莊,平時以灌溉農田為主。又因鄰近林邊,故地質鹽分偏高,因此農民須更細心栽培管理目有農田。<br><br>下廓社區居民多數務農樸實勤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多種植水稻,蓮霧及洋香瓜。尤其是蓮霧,近幾年來推動合理化施肥、及生產履歷,更打響了大鵬灣黑珍珠蓮霧的名號與知度度,在95年及98年由黃進良及黃進文兄弟,榮獲神農獎的榮耀。<br>WGS84座標:N22.466666 E120.454444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5/E95/F628/90fa0e74-5ccd-409d-8be7-43d26296fa16.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620
屏東縣 南州鄉 大埔社區 民國元年.昔日大埔社區尚為沙崙溪河床.荒煙蔓草.渺無人跡.溪口兩岸.只見叢生的林投及刺竹.彼時戴冉先生.從新竹湖口南下.欲一展鴻圖.向竹仔腳阮氏業主租車路墘農地後.,便紮寮於此,五年後,載金,戴棟兄弟,在此建立家園,大埔使初見炊煙 0<br>WGS84座標:N22.4904030 E120.509878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1/E878/F735/c1e6a72e-3485-4b8a-af82-7c9e6c71d08c.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01
屏東縣 屏東市 頂柳社區 頂柳社區是由頂柳仔林、田寮、牛埔等三個部落組合而成,82年12月7日成立,目前是第八屆,理事長為李松霖先生,理監事會和會務、財務、長壽俱樂部、媽媽教室、志願服務隊都正常運作,尤其社會照顧關懷據點的表現屢獲上級稱許,參加內政部96年度全國社區發展工作評鑑獲得甲等,屏東縣96至99年連續四年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評鑑獲特優獎。<br>WGS84座標:N22.6761111 E120.4941667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206.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06
屏東縣 屏東市 新興社區 本社區屬屏東市新興里,與公館里因地緣緊鄰,關係密切,原均隸屬屏東市公館社區發展協會。<br><br>民國88年12月,里民倡議獨立自主,創造發揮本社區特色,經縣府核准成立。<br>人文環境:鄰近有一座媽祖廟、福德宮、公館長老教會。一所公正國中及一所公館國小,為社區居民休閒娛樂及辦理藝文活動主要場所。 <br><br>本社區內有一自然生態環境,即自復興南路旁,由東向西延伸有 五個魚堀(埔尾堀、牛井堀、三角堀、馬槽堀、大肚堀)構成的蜿蜒狹長堀群面積4.4227公頃,其中牛井堀打造成具有生態園區特色之景觀,除供休閒娛樂外還可供作為學生生態教育園區。<br>WGS84座標:N22.6761111 E120.4941667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E993/F350/5ecddb05-64c1-4106-82ca-cf9262c38915.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07
屏東縣 屏東市 歸來社區 本社區位於屏東市東區,東與麟洛鄉為界,西接頂柳里,北鄰瑞光里;社區範圍:歸心、湖南、湖西等三里,共三十九鄰,約1200戶4806人「歸來」是一個自然形成的聚落,自清朝乾隆年代開始,歸來庄就位於屏東市的正東面,也就是現在下屏東靠東邊本社區為舊型社會部落,社區居民以務農為生,種植牛蒡、豆薯及檳榔為大宗,生活簡樸。<br>WGS84座標:N22.6761111 E120.4941667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8/E276/F485/222700a4-81f9-4941-b301-26d3778a35b8.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92
屏東縣 恆春鎮 龍水社區 龍水里古名龍宣水、龍泉水,本里因包括龍鑾潭,且又地勢平坦,水源充沛,在農業時代是較富裕地區。近年推動有機耕作,在少汙染的環境下,在台最南的有機稻田上,培育出有名的「琅嶠米」。由於少農藥汙染,村里淡水生態豐富,僅在田埂即可進行生態觀察。鄰近的龍鑾潭自然中心屬於國家公園的特別景觀區,每年的冬季,更有自北方寒冬飛越千里遷徙到龍鑾潭度冬雁鴨水鳥,可觀察到豐富的雁鴨,造就了一處南臺灣的野鳥樂園。<br>WGS84座標:N21.981079 E120.728345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E167/F316/3b82e285-4815-4a15-b098-30900a52e93b.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642
屏東縣 春日鄉 春日社區 本部落(春日村)由士文及其他各社遷居而成春日社,原住民音譯【卡斯卡】後改為春日村-kasuga,春日村位於春日鄉中部,三面環山、正面俯視台灣海峽,為本鄉行政中心及各機關所在地。居民大多為排灣族原住民。<br><br>土地面積11,760,246公頃,村內均是淺低的山地,對外交通發達,以屏一四六線連接屏鵝公路及沿山公路。<br><br>農業生產以愛文芒果、蓮霧(黑珍珠)、荔枝為主。 <br><br>現今由於外部文化影響與時代變遷,居民本性保守,部落族人過去團結合作、互助互惠的習性,至今已消失無形,部落不易凝聚共識,社區活動族人參與熱忱度不足導致社區意識薄弱,鄰里間互動不良。因此,如何透過本計劃,凝聚部落共識,活絡組織架構,提昇社區情感,傳承民族善良優質文化;另外強化地方特色,改善文化產業發展體質,提供在地產業及就業之機會,其針對部落『產業發展』、『人文教育』及『環境景觀』等面向,規劃出前瞻性、發展性、功能性的面向方案。<br>WGS84座標:N22.3851778 E120.6890055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9/E23/F619/88eb366d-d2c0-497a-80ff-fbe7b470a297.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20
屏東縣 高樹鄉 新豐社區 位於屏東縣北區的高樹鄉新豐村,是荖濃溪沖刷中央山脈形成的沖積平原,東臨三地門鄉,西邊隔著荖濃溪與高雄縣新寮村相望,北方以濁口溪與茂林鄉為界,南方則是高樹舊寮村,因為氣候涼爽,沿山一帶終年飄動著山嵐,是登山旅遊的好地方。<br><br>新豐社區因為有天然溝槽分布在礫石中,清代即設置堤防來阻擋溪流泛濫。到了日治時期,利用天然地形興建進水口,將溪水引過隧道,連結成水圳灌溉系統。<br><br>民國36年再開鑿尾寮山,串連起新圳與舊圳。這條功能完整又充滿生命力的水圳,蜿蜒分佈在整個新豐地區,昔日婦女也在圳邊洗衣,是最動人的庶民生活景觀。 .<br>WGS84座標:N22.8196569 E120.6084832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0/E448/F299/481bbe8c-99ad-40d0-b597-9bcdcb92e2a7.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95
屏東縣 高樹鄉 東興社區 高樹鄉老庄東興社區<br> 東興社區為高樹鄉最早開庄之社區,約民前一百七十多年來自廣東梅縣屬客家族群(四縣腔),客家人稱東興社區為[老新庄],閩南人則稱[舊新庄],人口約一千人.<br>WGS84座標:N22.8275969 E120.5956741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5/E809/F470/595a281a-1d64-4ad4-8789-fb566034553e.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503
屏東縣 高樹鄉 舊庄社區 本社區舊大字名田子,舊小字名稱老阿拔泉,源泉村人由舊庄分出,故稱以前之庄頭為舊庄。<br>本社區先民多係於乾隆年間由福建泉州移居而來,初居於船肚,民前三十年,船肚洪水為患,乃遷移至此。日據時間與田子合併為一堡,光復後正式建置至今。<br>本社區居民多為閩籍,務農為主。<br>WGS84座標:N22.796849 E120.596655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0/E305/F967/012d97ae-95c3-4e0d-99c2-6e4d12eaaede.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504
屏東縣 萬丹鄉 灣內社區 本社區位於萬丹鄉之西南側人口約一千三百多人,居民大以農業維生為典型之農村社區,其北頂後村村,南接新園鄉,東臨香社村,西隔高屏溪與高雄縣大寮鄉相望。社區周邊環境:西邊緊鄰高屏溪並設有高屏溪河堤公園,河川行水區內有非常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西南面則是有赤山岩及泥火山;東臨台88高潮線快速道路。<br>WGS84座標:N22.5915220 E120.4703258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3/E787/F60/883d4aa1-aad1-4a53-9ab1-e7395908371a.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94
屏東縣 萬丹鄉 崙頂社區 明朝末年天啟癸亥年(西元一六二三年),大陸盜賊昌狂戰亂連年民間疾苦幾不聊生崙頂人的祖先為求謀生,捧著故鄉的神明祈求一路順風,乘風破浪,經過神祕驚恐黑水溝的驚濤駭浪好不容易來到台灣落地生根。 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十二月六日,林爽文事變,南路莊大田應之,十二月十三日攻陷?山縣城,隔年長驅擾郡,台南府城被圍相持半載,九月廿七日廣安村許舉人出家資,招募下淡水溪沿岸六村?:崙仔頂、磚仔窯寮、大洲、大寮、磚仔窯、無水寮等六大?的義勇軍三千餘人,興兵赴城解圍,沿途大敗南路莊大田,莊大田用計命人扮乞丐持偽造許舉人家書,誆稱:匪徒回攻義軍家屬,義民家族正遭屠殺,全速回軍救援。於是賤兵半路埋伏,義軍急於趕路無心應戰,當義軍行至淡水溪畔,渡筏卻只有一艘,賊兵忽至混殺一陣,幸大寮、磚仔窯、無水寮等村義軍家屬男女盡出救援,但義軍十覆其九血流成河,染紅整條下淡水溪,遂有(三日攻到府一暝趕到厝)的事蹟,也就是每年十月二日,六村?輪流作大功小功,祭拜義勇公的由來。 光緒二十三年馬關條約朝庭將台灣割讓予日本,崙仔頂羅周領導義軍參加抗日,全台組織府城令出兵應戰,熟料上方組織被日軍瓦解,由府城帶隊回鄉途中,突襲日<br>WGS84座標:N22.5915220 E120.4703258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197.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97
屏東縣 萬丹鄉 新鐘社區 新鐘社區位在古隘寮溪河道旁的社區,台八八號道路下,古隘寮溪在<br>上游被切斷源頭,以致於淪為排水的功能,原與北端新庄社區為同一社區,自民國五十年代因人口急速成長,因此分為新庄與新鐘二社區,北端目前有東西向快速道路交流道,為往來高雄與屏東的交通要道,南端與新園鄉交界。<br><br>主要族群為閩南人,新鐘村上為水泉村,右為水仙村,左為新庄村。<br>新鐘村地區總面積為1.396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1948.3/平方公里。新鐘村雖然不在萬丹鄉的最熱鬧地段,但是卻比台灣還有萬丹鄉的人<br>口密度還要高。經實地觀察,雖然老年人口佔大多數,但發現並沒有嚴重的人口遷出現象,在村莊裡面還是可以看到壯年、青少年及兒童。<br><br>新鐘村是為紀念屏東縣首任縣長張山鐘而取名為新鐘,新鐘村與新庄<br>村的居民皆是同一聚落,名為「新庄子」。於清末隸屬鳳山縣港西下里新庄仔庄,日治初期隸屬阿猴廳東港支廳港西下里新庄仔庄,日治大正九年(西元1920 年),因人口較多,將今日的新庄村劃歸為高雄州東港郡萬丹庄新庄子第一保,而今日的新鐘村為新庄子第二保,迨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西元1946 年)為便於管理,分成二個行政區,北面屬屏東市萬丹區新庄里,南面則因屏東縣首任縣長張山鐘居住此地,為紀念他而取名為新鐘,屬屏東市萬丹區新鐘里,民國三十九年(西元1950 年),行政區域調整,分別改為屏東縣萬丹鄉新庄村和新鐘村迄今(本社區自漢人入台後即為傳統農村,具有優良的文化傳統,村內有歷史悠久的古廟-新興宮,原與北端新庄社區為同一社區,北端目前有東西向快速道路交流道,為往來高雄與屏東的交通要道,南端與新園鄉交界。運動休閒。<br><br>社區人才濟濟,如前內政部長張豐緒、電光牌董事長李成家、警大教<br>務長李真吉教授,但是大都在外地工作,只有逢年過節才回家團聚,目前各鄰鄰長正配合村長與社區理事長,積極的推展社區人才資源中心,期盼社區人才能多為本社區貢獻專才。<br>WGS84座標:N22.5915220 E120.4703258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6/E734/F420/e3f5f539-fdd9-4080-b928-bcd899f04269.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98
屏東縣 萬丹鄉 後村社區 後村社區位於屏東縣萬丹鄉之西南側,北望崙頂村、南接灣內村、東臨香社村及西隔高屏溪與高雄市大寮區相望,土地面積為1.8720 平方公里。全村鄰里共 10 鄰,有 336 戶,1,362 人,居民以閩南人為主,大多數務農,以種植稻米為主要作物;村內以黃、李、林、施、饒為大姓,屬於集村型態的村落,因此,社區居民凝聚力強,團體組織力量極大。 <br><br>萬丹在清朝時期就已有先民開發,當時轄屬鳳山縣所管,算是開發相當早的「街市」,也因為擁有優渥的背景,使得整個萬丹文化開拓比屏東其他鄉鎮地區腳步較快。<br> <br>後村社區雖是農業村落,但是在文化發展上亦是得天獨厚,村內尚存有耆老們口中所稱頌的「天子門生」南管樂團及車鼓陣頭。<br>社區特有的傳統文化「跳鼓陣」,在前輩老師的鑽研下,不斷的創新陣法,知名度也越來越高,備受鄉親肯定而邀請參與演出;另一民族藝陣「南管樂團」的成立,更讓社區失傳的民俗藝陣得以重現希望,使得後村社區不僅以硬體的社造成績展示於外人,更輔以環保文化的特色展現新意。<br>WGS84座標:N22.591522 E120.470325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E435/F277/4dc60b76-ac95-441b-a900-bc75bcaeff3a.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99
屏東縣 萬巒鄉 泗溝社區 本社區南傍佳平溪 西臨東港溪 東與五溝村相接壤 背依大武山 本社區於民國75年成立社區理事會 於82年11月成立社區發展協會 目前會員238人 理事9人 監事3人 本社區發展協會歷經各屆理事長的帶領下先後成立環保志工隊 長壽俱樂部 社區媽媽教室 社區溫馨廚房 農村再生[培根班] 守望相助巡守隊等單位 社區雖小但五臟俱全<br>WGS84座標:N22.5840460 E120.6084832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218.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18
屏東縣 萬巒鄉 萬金社區 天主教發源地 ~ 萬金<br> 萬金位在屏東縣南端大武山下,率屬萬巒鄉管轄,全村信仰皆為天主教,佔85%,可以說是天主教在台灣的信仰中心,村民以務農為主,種植檳榔,香蕉,鳳梨等,更有一座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堂-萬金聖母聖殿,亞洲第二座歸屬教廷管轄的聖殿,擁有151年的歷史,教友家中都會擺放十字架,聖母像,各個路口也會建照聖母亭,每到假日,遊客,朝聖者絡繹不絕來參觀及朝聖,每年的12月第2個禮拜,更為教會的主保慶典,全國天主教徒都會來參與,盛況空前,每年的聖誕節,更是擠滿了萬金教堂與街道,縣政府看準這個商機,於2011年與萬金社區發展協會合作"萬金耶穌聖誕季"活動,活動期間更吸引超過100萬人的參與,縣政府也輔助75萬給萬金社區發展協會製作燈飾,製作燈飾也由社區居民參與製作,讓社區居民動起來.<br>現任本堂司鐸:徐清賢神父<br>現任社區理事長:潘萬長<br> 萬金社區資訊組組長 : 潘輝煌 <br>萬金聖母殿歷史 <br>萬金開教始於公元一八六一年,由西班牙道明會士郭德剛神父從高雄前金步行往返傳教。一八六三年建立第一座土塊聖堂,當年共領洗四十六人,是為首批教友。但逐漸萌芽茁壯的信仰,此時卻遭到仇教者和宵<br>WGS84座標:N22.5965471 E120.6116339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510.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510
屏東縣 滿州鄉 響林社區 響林社區署國家公園境內,四面環山,有豐富的水資源,孕育許多原生魚類、蟹類。每年秋冬之際,伯勞、灰面鷲等候鳥過境,數量與種類都不亞其他地區。<br>WGS84座標:N22.0208130 E120.838632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9/E814/F945/accdb439-1c4a-4260-9c77-8d50ef69712e.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221
屏東縣 麟洛鄉 田心社區 位於麟洛鄉東南,東隔麟洛溪與內埔鄉比鄰,西鄰田中村、田道村,南邊則以麟洛溪與竹田鄉為界,北則緊鄰麟趾村。<br>「田心」自清代就有此聚落庄名,目前大多數人所知道的緣由是因本地早期聚落的形成是在一片農地的中心,鍾壬壽編著的《六堆客家鄉土誌》(常青,民62)中記載「田心庄約二○○年前曾建華(德貴、守生、水生祖),陳芳蘭(德保、焰生祖)前後由原鄉東渡來台到此開墾耕種,曾姓住東,陳姓住西,該庄位置田中心,故命庄名田心。」,若依此說法來推論,令人狐疑的是曾姓、陳姓先賢初到此地開發時,應該是一片雜樹叢林之地,怎可能憑空就出現了一片平坦的農田呢?若「田心」是開墾相當年月後,後人因地形位置而取,那麼先前又是什麼稱呼?依據溫仲和編輯的《光緒嘉應州志卷一圖說》記載著:「豐順司屬十二堡 西陽堡所屬五約曰龍坑曰田心曰菜陽坑曰古田曰獎田」我們所熟知的嘉應州乃是台灣客家人的大本營,尤其南部的六堆客家人指稱的原鄉就是嘉應州,嘉應州府轄管了四縣城興寧、長樂(今五華)、平遠、鎮平(今蕉嶺)與三十六堡,而這三十六堡分屬於捕屬司屬、太平司屬、及豐順司屬三個司屬,載豐順司屬十二堡中,西陽堡中就有「田心」的部落,故由此可推論麟洛「田心庄」的曾姓、陳姓先賢有可能是由嘉應州豐順司屬西陽堡中田心聚落遷移,東渡來台開墾,為紀念原鄉,故依然取名「田心」。<br>WGS84座標:N22.6505860 E120.527111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8/E918/F836/b3175077-5569-4eff-a125-44212052a5ee.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521
苗栗縣 三義鄉 龍騰社區 本區位於苗栗縣三義鄉中端至東南端,並隔大安溪與台中縣后里鄉相鄰,與雙潭、鯉魚潭二村上下毗連,東方挺拔俊秀的關刀山脈是本區和卓蘭、大湖的天然界線,舊縱貫鐵路山線橫貫其中,境內觸目皆是山間小溪,匯流而過,境內依山傍水,山巒秀麗溪水潺潺,緊臨之森林區散發出芬多精,自然資源豐富。<br> 本休閒農業區行政區劃屬三義鄉,主要分布龍騰村舊山線鐵路、苗49、51-1、56等線道路周邊土地為範圍。北側可至勝興車站觀光區,東側大湖鄉為鄰,南側可至魚藤坪斷橋風景區處。本區青山環繞,中有溪水河谷,並具有全國知名的鐵道休閒文化區及自然生態區,實為結合「休閒」、「農業」、「生態」最佳典範。<br>WGS84座標:N24.3736542 E120.7812869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403.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403
苗栗縣 三義鄉 鯉魚社區 依苗栗文獻之記載,岸裡社(巴宰族)人潘敦仔於公元1761年(250年前),即來開墾鯉魚潭這地方,巴宰族人稱為Taba是瓢瓜之意,漢人則稱此地為「番仔城」。本社區也是三義鄉最早開發的地方,現居住有巴宰、客家、閩南等族群,長久以來融合相處,村名原為鯉魚村因民間傳說典故,於民國76年更名鯉魚潭村,本社區有豐富人文歷史,環境也如其名般的神奇奧妙且多彩多姿。<br>哆囉咕溪及龍騰溪流經本社區,是未來社區發展一大優勢,期待能連結舊山線鐵路觀光路線至龍騰斷橋,苗52線沿線觀光農田也在計畫當中,生態除鯉魚潭水庫興建區域遭破壞外,其他無大肆開發之情事,保留自然景觀尚稱完整,社區「造景」仍以保留自然原貌為主。<br>產業以傳統農事生產為主,稻米為大宗,是三義鄉穀倉,希望藉農村再生計畫通過後,使本社<br>區產業得以「轉型」或「升級」農民得到更大收益,是「造產」之期待。<br>社區營造首重「人」,本社區特重居民的向心力及凝聚力,長久經營下成效相當優,社區議題都<br>在合諧氣氛中達成共識。偏遠鄉村脫離不了人口外移問題,所以社區人口數不多,但組織健全且班隊聯繫支援無礙,更可貴的社區居民參與熱絡,辦理任何活動總能動員相當多人,達到<br>WGS84座標:N24.4166667 E120.7666667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3/E130/F139/b0155293-c2f4-466a-8c56-005341933606.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408
苗栗縣 三義鄉 雙潭社區 三義鄉原名「三叉河」,以打那扒溪至此形成三叉狀而得名。三義鄉中部的關刀山是西湖溪的發源地,兩條源流在廣盛村、雙湖村交界處會合,向下游流動,形成三叉狀,所以稱為三叉河。日據時期改名為「三叉河庄」,光復後改為「三叉鄉」,地方人士認為叉字的字義不妥,而在民國四十二年十月正式改稱「三義」。<br><br>三義鄉以木雕而聞名,為木雕的故鄉,以境內現有的鄉鎮景觀而言,三義鄉觀光遊憩設施豐富,除木雕街之外,以人文、藝術為特色的木雕博物館也已成立。以觀光、休閒、藝術文化為導向的市場,逐漸取代傳統農業經營的方式。<br><br>本社區具有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主因其境內山巒起伏,景色怡人,自然景觀優美,空氣清新無公害污染,且交通十分方便,距三義市區近,從三義市區步行半小時即可進入本區,聞名全省之火炎山即聳立於大安溪北岸,山頂崩頹如火燄翻騰,峰腰古松林立,風景挺拔優雅,峭壁懸石山絕谷為台灣八景之一,並已有開發西湖渡假村,火燄山遊樂區,鯉魚潭水庫等觀光遊憩地點。<br>WGS84座標:N24.4110089 E120.7806282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6/E585/F918/34e445f9-16b6-4ca5-bd76-872e965c0bc7.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59
苗栗縣 三灣鄉 永和社區 地名由來<br>永和村是本村的原名,民國前九十九年,即清嘉慶十七年,有廖姓先民到此開墾,根據本村「三元宮」簡史中記載:「……有廖雙龍配宋氏生下之長子廖佳福,赤膽忠心,開墾山地,鏟除匪徒,征服高山蕃族,驅之入深山,全境遂告平靜。……」先民開墾至此,見匪徒及高山族蕃人已經驅除平靜,從此可永保和平,遂名「永和山」。<br><br>又名石馬店<br>清代時拓墾完成後,山中來往行人增多,於是有人於此築一小亭,販賣「甘薯湯」之類供路過行人休息、吃點心充飢之所,無以為名,因見小亭後方山腰上有一奇石似馬,故又以「石馬店」稱之。<br>WGS84座標:N24.642868 E120.935706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0/E718/F40/251e77ca-809f-4abe-81f6-b60717addd58.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61
苗栗縣 三灣鄉 三灣社區 1.三灣原名叫三灣。中港溪流域從南庄途經三灣、頭份在竹南出海,中港溪流域竹南往上游有三個彎曲處,每個灣曲處都沖積成平原,可供開墾成庄落,三灣位於第三個灣曲處,故而得名三灣。三灣是本鄉的交通行政中心,所以設鄉時就以三灣為鄉名。三灣是一個地靈人傑的地方,傳說在清道光年間有一位淡水同知李慎彝先生坐轎下鄉巡視,經內灣龍崀頂休息,瞭望三灣,發現地形特殊,一定出有文官、武將,不能冒犯,因此走下山頭,坐船到了渡船頭回頭一看,原來被一座草木不生而且陡峭的火炎山破壞了三灣的地理風水。為了克制火炎山鄉民在山頂建造一座燒字紙的字紙亭,克制了火炎山對三灣地理環境的破壞。<br>2.肚兜角:由地勢較高處往下看,狀似古代女人穿於身上的肚兜,故取名肚兜角。此地原為開墾三灣時先民最早居住的地方。<br>WGS84座標:N24.653283 E120.956379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2/E805/F889/88464010-0a60-4060-ab0f-f98239766183.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49
苗栗縣 三灣鄉 銅鏡社區 銅鏡村位於三灣鄉東北部,北接新竹縣峨嵋鄉湖光村,西連苗栗縣頭份鎮珊瑚里,東、南為本鄉頂寮、北埔村,海拔高度90至100公尺。全村總面積4.8826平方公里,現有340戶,人口1085人。 銅鏡社區發展協會於八十二年六月二十九日獲准成立會員大會,理、監事會,幹部小組會議,社區座談等會務運作正常;社區組織有社區家政才藝、舞蹈、歌謠、客家鼓弦、社區芳鄰志工、衛生保健志工、環保義工等班隊。銅鏡村有珍貴的自然生態、特色產業資源;如銅鏡山林步道、大埤塘、峨眉溪流自然生態、鍾山蜜蜂休閒館蜜蜂生態體驗,優雅的山灣花園咖啡民宿精緻盆栽造景,全美靈芝香菇栽培農場、三光碾米工廠為您說稻米的故事、三個灣草莓園…,是遊客往新竹峨眉、北埔、參山國家公園風景區獅頭山、南庄必經之路口,人口散居分成數個聚落。<br>WGS84座標:N24.6531360 E120.956833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8/E74/F715/8416f7c0-c294-4093-af5e-64ca43557702.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75
苗栗縣 三灣鄉 北埔社區 嘉慶22年墾植後成立大北埔庄,包括大北埔內?外、小北埔三個聚落。日據大正元年〈1912〉洪水沖失大北埔內和小北埔20餘甲田地,餘下大北埔外。行政建置,清朝為下北埔;日治時期先為北埔庄、下林坪庄,後改為三灣庄之大字地名北埔、下林坪,光復後民國35年〈1946〉年合併為新竹縣竹南鎮三灣鄉北補村,民國39年〈1950〉改為苗栗縣三灣鄉北埔村,以迄於今。<br>WGS84座標:N24.6531360 E120.956833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3/E245/F911/3ef59e3a-a3ea-4282-91ca-6c41435f2636.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96
苗栗縣 大湖鄉 義和社區 由客家組群組成的村落-主要以農業為主,社區裡面有烹飪班,舞導班,歌謠班這些社區民眾組合而成,未來希望可以讓更多的民眾認識這一個協會。<br>WGS84座標:N24.3977778 E120.8486111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97.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97
苗栗縣 大湖鄉 大寮社區 ㄧ、人口與聚落:本村面積1167公頃,戶數 489戶,總鄰數17鄰居民1599人。區內山多平地少,聚落分散人口分布不均,居民多分布於竹高屋、老糖廠、水頭寮、大窩、四寮坪等地。交通以台三線為主。 二、產業概況:本村村民多以務農為主,種植草莓柑橘桃李寄接梨桂竹筍及夏季蔬菜。農產行銷以大湖地區農會系統辦理。 三、宗教信仰:本村信仰中心有竹高屋萬能堂、大窩聖安宮(道教)及龜山法寶寺,香火鼎盛。 四、休閒與觀光遊憩:1.本村10鄰砲豬崠以 鑿井方式開發溫泉事業,村內計有露天溫泉、石湯溫泉、太湖溫泉及湯神溫泉會館等四處。2.南湖溪兩岸休閒步道,自國立大湖農工起至台三線133.5公里處,南湖溪整治後兩側護岸設計為自行車道及休閒步道。3.大窩生態保護區,歷年來為承辦桐花季及賞螢火蟲活動之場所。此地有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景觀與人文資源,以古樟奇藤、古圳道、涂敏恆故居、螢火蟲、馬口魚、獨角仙等為代表。團體參訪更可聘請專業解說員爲大家服務。<br>WGS84座標:N24.3977778 E120.8486111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0/E809/F147/af2791a7-9797-4c90-88a0-8ee9f3292c39.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01
苗栗縣 大湖鄉 大南社區 戶政上目前登載的人口數為12鄰263戶738人。主要聚落分散在苗61線沿線聚落,小南勢、蔗蔀坑、大南勢、大壢等處,或散居在苗61線沿線坡地上。 大湖溪縱貫本社區,兩側山勢,從300公尺到1000公尺。西側山勢陡峭,耕地面積狹小,住戶稀少;東側山勢較和緩,居民住居及耕作主要在此區域。社區居民主要以農作為主,農產有草莓、桂竹筍、桃、李、甜柿、生薑,是台灣桂竹筍、生薑、桃、李的主要產區及集散地,社區內設有7間桂竹筍加工廠,將桂竹筍就地殺青、包裝、行銷全省。 大湖溪上游縱貫本社區,溪流平緩,溪水清澈,假日烤肉、溪釣者眾,是一親水型的峽谷社區<br>WGS84座標:N24.3977778 E120.8486111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0/E692/F950/c0d80ca5-08fa-40cf-8915-a64ed074e69e.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02
苗栗縣 大湖鄉 東興社區 (七) 生態保育<br>本社區境內先天自然資源豐沛,如鳥類之捿息地、天然湖之景觀及僅於馬那邦地區原生種之五葉楓等珍貴資源,除了周邊相關設備之增列外,同時著重於社區生態導覽解說員之培訓研習營,並延伸觀察紀錄生態資源,編列成冊建置生態資料庫。<br>1. 賞鳥區的設計規劃<br>本社區曾舉辦生態調查課程,其中本村珍貴的世界級賞鳥資源值得開發,我們必須再透過專家學者的指導及規劃,設計出不影響生態又具有賞鳥專業設備的賞鳥房等設施,對觀光資源可以加注一劑強心針。<br>2. 觀光休閒生態池及生態教室營造<br>本社區水資源渾然天成,於第二停車場聚落及天然湖等地,常年未乾,適合規劃成生態池及發展生態教室,周邊營造成可供休憩的綠美化空間,作為當地居民及來訪遊客的水塘休憩花園,亦為難得的生態保育棲息處。<br>3. 五葉楓原生種植物保護與資料彙整<br>馬那邦山原生種五葉楓非常珍貴的生態資源,非常值得加以保護及搜集資料,以便列入資源資料庫,陳列或展示,以為教育、解說材料之參考。<br>補充說明:<br>五葉楓原為台灣紅榨槭 (Acer morrisonense),落葉小喬木,植株約2~5公尺,葉片的裂痕較淺,分佈於中央山脈海拔高海拔地區<br>WGS84座標:N24.381699 E120.881087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9/E224/F538/6aa67de8-5f64-4d6a-a57b-4eb8984b1781.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72
苗栗縣 大湖鄉 南湖社區 南湖社區位於苗栗縣大湖鄉鄉內,區位於大湖鄉南邊六村必經之地,更是大湖<br>南側第一大聚落。由日政時期南湖第二保改制而成,包含南湖街及南湖坑等範<br>圍。本村西界銅鑼鄉,北面及東面接大寮村,南連義和村。<br>WGS84座標:N24.4003521 E120.8689015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374.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74
苗栗縣 大湖鄉 栗林社區 薑麻園<br>早年在樟木茂密的苗栗縣大湖鄉栗林村等地區(前清時代),因其地理環境條件,成為樟腦油集散及加工位址,當時並無特定地名。爾後因工人多在此工作趕工,工廠周邊即種植許多可入菜之生薑,因其味美又好種植,於是工人紛紛自此引薑種回各自園區種植,生薑於客語中之發音為「薑麻」,故將此一地區命名為「薑麻園」。<br>薑麻園位處於雞冠山之縱谷,農產以種植桃、李、草莓等水果為主,經過政府細心輔導,讓當地居民有了新希望,激發了在地人的創意巧思,對於農村休閒旅遊的轉型更為積極,同時結合原有豐富之地形地貌、林木之美與無光害的星空,活絡了農村經濟與人文藝術,帶動了當地的商機,創造「薑麻園」前所未有的榮景<br>WGS84座標:N24.3877000 E120.8248961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381.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81
苗栗縣 大湖鄉 大窩社區 大湖除了一年四季擁有各種令人垂涎的各項農產品外,還有文史、生態、自然景觀、休閒步道等各項旅遊休閒資源。 「大窩」位於苗栗縣大湖鄉大寮村,地屬雪山山脈支系「反水山」之西側,「反水山」的主峰高達海拔1,007公尺,「大窩」即是此「反水山」西側集水區之地名,面積約為300餘公頃,距離台3號公路約2公里,本社區包括較接近主峰的國有林地40餘公頃(昔日之日產地),大部分為原始林。<br><br>大窩社區現有35戶的居住戶及約200人生活於此,生活純樸又勤儉,世代務農並承襲先民的客家刻苦耐勞精神,在此耕讀傳家、教養生息,或許是上天或上帝特別眷顧這些「大窩」子民,賜給我們豐富又多樣的自然景觀、生態與人文資源。<br><br>這裡有先民開山墾洞的「古圳道」、「王忠爺」紀念石碑等客家先民留存的豐富人文遺跡、及客家歌曲創作大師的出生地「涂敏恆故居」等珍貴文化財產;還有「古樟奇藤」、「籮蔔絲與破褲大石壁」、「小洞天瀑布」等奇特的自然景觀;更有「螢火蟲」、「蝙蝠」、「馬口魚」及「台灣?魚」、「獨角蠍」等稀有又多樣的自然生態,這趟深度知性之旅等待您的前來分享。<br>WGS84座標:N24.397777 E120.848611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582
苗栗縣 公館鄉 石墻社區 石墻社區是全台唯一生產"紅棗"的勝地,具有優良文化歷史的社區。<br><br>石墻社區是一個團結積極努力的社區,每一次的課程與活動社區居民都踴躍的參予,社區的所有幹部也都非常的努力推動,讓社區永續的經營下去,對於一個小小聚落村莊裡,社區活動中心已成為社區居民來來去去的使用場所,每天都有社區團隊使用空間與舉辦大小活動。<br><br>石墻社會資源也不斷的建立起來,社區總體營造資源調查、文化古蹟、產業調查、收集老照片等。舉辦人才培訓、浣衣空間再造、社區綠色美化、水圳文化、石頭彩繪、親子活動、社區關懷電話問安、客家玹鼓山歌傳承、建立數位中心,讓老、中、少、青可以學習電腦知識。<br>WGS84座標:N24.472175 E120.819446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2/E908/F324/2a1e344a-fa46-4ff9-a550-2e5c186893d7.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592
苗栗縣 公館鄉 福基社區 社區宣言<br><br>1. 我們要保護山林,絕不濫墾濫伐,多種樹木,為子孫、愛地球,讓社區充滿綠意,社區種滿有用之材。<br>2. 我們要保護老房子維護老房子舊有面貌,整修破舊的老屋,讓社區呈現鄉村應有的風貌,觸動居民愛鄉情懷。<br>3. 我們要保護社區自然紋理,改善住宅風貌,整建社區破敗空間,營造社區改善空間,讓福基社區整潔美觀有特色。<br>4. 我們要做好社區照顧,讓社區長輩能安心在地養老,頤養天年,過著快樂無憂的生活。<br>5. 我們要做好文化保存,讓在地人文歷史不再流失,進而發揚光大,讓社區一草一木都充滿故事,充滿趣味。<br>6. 我們要營造生物多樣化的生態環境與生物共生共榮,讓社區充滿生命、充滿食物。<br>7. 我們要做好下一代的教育,讓下一代親近土地、深愛家鄉,有快樂的童年。<br>8. 我們要活化地方產業,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過著衣食無慮的生活。<br>WGS84座標:N24.4668440 E120.834546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394.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94
苗栗縣 公館鄉 五穀社區 苗栗縣公館鄉五穀社區<br><br>五穀社區位於苗栗縣公館鄉境內人口數約2700人,位於公館交流道旁-是公館鄉下三庄其中的一個村莊,鄉內村民純樸是典型的客家村落-擁有勤儉樸實﹑好客善良的精神。雖沒有其他社區有農產品特色,但我們的村民團結一致每次社區舉辦各項活動都積極參與。 居民的精神信仰以村內五鶴山-五穀宮(祀奉神農大帝的廟寺)今年12月正逢220周年慶- 目的:【五穀豐登.闔境平安】。值得大家來參拜。<br>我們村內有座伏波廟-供奉武將 馬援(由來︰馬援是東漢初年一位傑出的軍事家﹐赤膽忠誠﹐智勇雙全﹐位平定南域叛亂﹐維護漢朝江山統一有功供﹐被朝廷封為伏波將軍)凡家中出生的幼兒有八字帶煞者﹐便前往伏波將神前祈求解厄﹐香火鼎盛非常靈驗。<br>WGS84座標:N24.5820125 E120.8332396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6/E946/F360/ddcfb624-3eea-4fd7-ad51-1fa87f6a8c02.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56
苗栗縣 公館鄉 仁安社區 仁安村 原屬尖山庄,由於寬仁村、平安村二村人口稀少,面積狹窄,於民國六十七年三月三十日,取兩村村名的第二個字而命為「仁安村」。分為15個鄰共442戶1605人、行政區域面積大約3、98平方公里,為丘陵與平原交界處,呈南北狹長東高西低之勢,東為山坡林地、西邊平緩為主要農業生產區、也是公館鄉福菜加工主要生產地。近年來甫新建完成通車之縣道 苗119甲線及苗128線為地方帶來繁榮,是進入仁安社區的主要幹線。<br>地理位置:北界是尖山村,東邊與南河村為鄰,西北與鶴山村,西與鶴岡村,西南與大坑村、玉泉村、五穀村為界。居民客籍佔99%以上,住民分佈於鍾、孫、周、邱、何、劉、陳、楊、彭、張姓聚落、其中以陳、劉、兩姓人口為多、老一輩聚落居民多務農,從事水稻、芋頭、福菜生產與加工。社區產業稀少、年輕人口外移嚴重。<br>信 仰:道教居多、有一貫道信仰中心與道教公善堂、兩間財神廟、村內共有26座土地公(客家人稱伯公)、其中還保有早期先民拓荒開墾時所立之(石母)二座伯公、民初時期石板打造之小伯公共三座、其餘21座皆為民國60年後改建之新式福德祠。<br>從公館庄向東眺望,仁安山區南北走向的山陵,綿延舒緩,雲霧環繞,就像<br>WGS84座標:N24.5212489 E120.8355378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8/E254/F218/9c7cf0c3-9353-42bf-ba26-cbe88704042f.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57
苗栗縣 公館鄉 開礦社區 本村隔後龍溪與獅潭鄉文水為界 向東為大湖鄉 向西與銅鑼鄉興隆村為界 面積廣達7.986平方公里.並介於苗栗市與大湖鄉中間.早先為硫磺窟庄 因後龍溪河川今國光橋上下游附近有黃色原油湧出地面故名出礦坑.原設籍行政劃分出礦與開礦兩村 由於中油公司員工宿舍遷移加上社區內人口外移嚴重 人口減少 政府於民國67年3月30日將兩村合併歸一為開礦村至今. 本社區背臨關刀山系之龍傳山包圍,面臨後龍溪.冬暖夏涼景色宜人.真可謂人間仙境.加上自1902年日人在本社區開始鑽井採油.俗稱--原油故鄉--,目前社區內保留甚多油景遺跡可供大眾觀賞,加上本社區因地理環境氣候特殊,盛產牛心柿及其它瓜果,其品質並非本島其它地區可予以相比.<br>WGS84座標:N24.5019211 E120.8384093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74.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74
苗栗縣 公館鄉 大坑社區 一、地理位置 大坑村位於公館鄉東緣,全境面積約9.75平方公里,佔全鄉總面積13.64%,為公館鄉第2大村,屬於一處典型的散村型聚落,距公館街區東方約2公里,周圍東隔八角崠山脈脊嶺與獅潭鄉為鄰,西鄰館東村,西南連接福星村,西北與玉泉村為鄰,南毗福德村,北與仁安村、南河村為界,村內大部地區都屬於八角崠山西斜坡的山區丘陵地。大坑地處八角崠山區西麓,以及後龍溪支流大坑溪上源谷地中,除了少數面積為海拔86至98公尺的平原以外,其餘皆為海拔300至600公尺的丘陵地。 大坑地區最主要的溪流為大坑溪,屬後龍溪支流的一部分,發源於八角崠山脈西坡,其與發源於上大坑附近標高400公尺的山稜小溪交會於行修寺附近,形成了一天然河谷盆地,為進入大坑山區及通往公館市街必經之地,地理位置重要。 二、歷史沿革 大坑昔稱「福興」,其開發始於道光~咸豐年間,以「竹圍」一帶(今大坑村1~4鄰)為主要的開墾區。清同治9年(西元1870年),因內山原住民出草擾民,地方政府為防範其害,遂於今大坑村第4、5鄰交界處設立「大坑口」官隘一處,由地方居民組織隘勇,一來,防內山原住民之出入,護衛家園。二來,亦可衛農民之耕種<br>WGS84座標:N24.5019211 E120.8384093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5/E50/F556/b2e58992-66e0-4c7f-87a6-0aeca6561d85.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82
苗栗縣 公館鄉 福德社區 福德社區位於公館鄉東南隅,八角崠山麓下後龍溪旁,依山傍水為一純樸客家小聚落。<br><br>86年成立以來,致力打造一個健康、美麗的社區為努力目標,並以傳承客家文化、保存地方文史、促進地方產業發展為首要工作。目前設有客家歌謠班、媽媽土風舞班、環保義工隊等班隊,大家一起為社區創造美好的未來。<br>WGS84座標:N24.5019211 E120.8384093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E409/F906/4c89c12f-c81b-4205-8b5b-9dde999c8db4.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00
苗栗縣 竹南鎮 塭內社區 塭內社區地理位置處於竹南鎮港墘里最南邊,位於中港溪出海口的小鄉村,社區居民人口約818人,居民平常以務農為主,種植水稻,畜牧養豬養鴨養魚為主要經濟來源,社區週邊有數家中小型鐵工廠,及數家紙器加工廠,平常居民生活單純,早出晚歸。 居民百分之八十為葉氏親族,是竹南鎮內最團結的社區,東鄰德照橋素有竹南山海線交通要道之稱,西鄰中二高竹南交流道、西濱快速道路及台灣海峽、海邊自然生態環境、防風林種植木麻黃內有森林公園規劃自行車道、健康步道、花草百種、斯氏紫斑蝶棲息點翩翩起舞美不勝收,南鄰中港溪關義渡公園,內有國寶級紅樹林保護區,鳥類棲息觀賞區,小型竹筏、漁船、出海口退潮沙灘景觀,招潮蟹棲息自然生態,每當旭日東昇夕陽西下,海水相映,不但可以賞心悅目更可以下海體驗,北鄰福成宮有規劃完整小型公園,旁有謝流溝為竹南地區主要排水道,兩側護岸河堤設景觀步道,提供居民休閒觀賞海水進出會合自然生態景觀。 社區中有全省唯一一廟二宮正統道教廟,樓下德勝宮前殿供奉主神朱、李、池三府王爺,後殿斗姥星君,樓上三樓三清宮供奉三清道祖、玉皇大帝、天上聖母、每年神明誕辰居由主爺親辦祈福禮斗法會過七星橋保平安,農曆初一、十五由<br>WGS84座標:N24.7009219 E120.8786026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93.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93
苗栗縣 竹南鎮 崎頂社區 ?山坡地綿延橫亙,自古以來居民都仰賴農耕安身立命;近十年來因工業區的設置及農業沒落,工商業人口逐年增加,而農業人口亦漸漸高齡化並與日凋零。 ?崎頂火車站,過去是本區對外的物資轉運站,日據時代至60年代是社區居民經濟來源的樞紐;日常輸出物品有西瓜、落花生、玉蜀黍、稻米、蕃薯、沿海魚類及少量的蔬菜、水果。現在已經沒落! ?尖筆山地勢最高,設置軍事營區飛彈營及岸炮營。 ?崎頂社區一直以聚落、村落的散居型態分佈,是竹南鎮很特殊的社區型態,社區總共要涵管四座活動中心、四組長壽會、廟宇五座、成人識字班三班、環保義工隊五隊、媽媽教室、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守望相助隊。 ?鄰近中山高及中二高,西濱快速道路穿越社區海濱。 ?工業區內座落全東南亞最大的「竹南啤酒廠」。<br>WGS84座標:N24.700921 E120.878602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2/E58/F382/7f541705-1ed7-4566-a3f4-fb780685731a.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94
苗栗縣 竹南鎮 公館社區 竹南鎮公館社區簡介<br><br>公館社區地居竹南鎮最南端,唯一竹南鎮位於中港溪南岸之里,東接頭份鎮尖山里,西隔南港溪與造橋鄉為鄰,民國35年(西元1946)設里,舊稱「公館仔」。土地面積1.18平方公里,現有住戶408戶,人口1,485人,融合閩南語及客家語。<br>依據「重修苗栗縣志」及「竹南鎮志」記載,早年小型船隻,可溯中港溪到此地。傳說在民前210年代(康熙50年間、西元1711年)來自彰化地方閩藉墾戶張徽揚之祖父,向道卡斯族(Taokas)中港社人贌得荒埔,招佃從事開墾。墾成後築租館於此,向佃人徵收租榖,故取公館仔為地名。另一說是往昔公館仔(公館里)鄰近之濫坑、尖山下(頭份鎮轄)為番人出沒之地,中港方面民眾到該地伐木時,若遇中港溪滿潮則無法返家,常遭番人襲擊喪命。地方人士乃集資在本地興建一座公館。並派庄民數十名駐守保護。<br>境內南港溪東岸水稻田,鑿有雷公埤灌溉。在公舘有一帶平原高地,故名大埔頂。民前38年(同治13年、西元1874年)開闢台灣縱貫公路(台1線)經過本地交通逐漸改善。「德照橋」於民國94年(西元2005年)完成,橫跨中港溪,方便本里與市區聯絡。<br>社區內工廠林立,以磁磚、木<br>WGS84座標:N24.6605123 E120.8757061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5/E209/F960/762ba116-beba-4962-aa8f-68d9799a10e0.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58
苗栗縣 西湖鄉 湖東社區 湖東村湖東社區為環保示範社區、社區公園化,結合當地文旦柚特產, 可供假日休憩旅遊。<br><br>配合近郊的通宵海水浴場、後龍觀光運河、香格里拉遊樂區、公館紅棗觀光果園、大湖草莓觀光果園、西湖渡假村等風景點,旅遊皆宜。<br>WGS84座標:N24.5500000 E120.750000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0/E427/F116/291de2de-23b9-48e5-91c5-4dd68aa09fa6.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87
苗栗縣 西湖鄉 三湖社區 公共設施現況及周邊環境分析<br><br>西湖鄉農特產綜合活動中心700多坪 三湖活動中心 國道三號橋墩下 廣場寬闊 5星級公共化妝室<br><br>交通及遊憩資源<br><br>交通:1台一線118轉119縣道經三湖 店仔街(西湖老街) 東三湖南入四湖村<br>2苗33鄉道與台一線相接經西三湖 伯公坑至通霄鎮北勢窩有鄉道<br>遊憩資源:<br>青少年遊戲運動場 自行車道 西湖鄉遊客服務中心 客籍畫家張秋台農村寫景16幅馬賽克貼畫 西湖老街 五龍宮 媽祖石雕像 百年打鐵店 飛龍宮 土地公 清海無上師世界同修道場 鄰近湖東休閒農業區 <br>既有社區組織及地方文化<br><br>社區組織:信仰中心西湖鄉地標媽祖石雕聖像 五龍宮管理委員會 飛龍宮管理委員會 三湖山歌班 西湖鄉農會 <br>地方文化:媽祖進香文化交流 收冬戲(38尊土地公齊聚飛龍宮 ) <br>概況及地名由來<br><br>鄰數:15鄰<br>面積:403.7公頃<br>人口:1116人<br>地名由來:西湖溪西岸 白沙屯丘陵東麓地帶 海拔約60公尺, 地名因一帶河谷寬闊平坦 , 東西兩側為南勢坑 ,白沙屯二台地環繞, 做山間盆狀地形, 屬第三個山間盆狀地形因以得名<br>WGS84座標:N24.5500000 E120.750000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8/E946/F301/958eceab-4e09-4d69-a141-0dcc26ba3302.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88
苗栗縣 西湖鄉 五湖社區 本社區係於清朝年間,於大陸遷徙來台,在現在這個三面環山之西湖溪兩岸盆地開墾落地生根,當初辛苦耕種在此繁衍約九代至十代子孫,居間有各姓氏:如賴姓、張姓、李姓、邱姓、古姓、徐姓、較大姓氏,如今尚有古厝、廟宇、土地公數座,居民虔誠祭拜,本社區還是有山有水風景絕佳鳥語花香的踏青之地、鄉間空氣怡人、居民樸實、好客,請各界人士來此一遊。<br>WGS84座標:N24.5500000 E120.750000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4/E470/F597/45d060f9-d2b8-4aa9-ae72-70bb67581156.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89
苗栗縣 西湖鄉 金獅社區 「金獅」:今之金獅、龍洞二村,往昔合稱鴨母坑,地當南勢坑台地中西湖溪支流龍洞溪之上源,鴨母坑河谷中。其地名由來有三說:<br>1、先人曾在三湖村店仔街背,飛龍橋上面大水霸一帶大量養鴨因而得名。<br>2、漢人以數十隻母鴨向原住民換得此坑,故名。<br>3古地契上寫作「阿末坑」,顯係由原住民語言而來;「阿末」亦寫成「阿穆」,為平埔族首領之名字,「阿末坑」即「阿穆」頭目所統治的山坑。<br><br>相傳「阿末坑」谷中有九十九個小坑,如再添一小坑變成一百小坑,既會出帝王,因而又有「九十九坑」之稱。依龍洞溪上下分為北坑與南坑,分別稱作「鴨北」(今改金獅村)、「鴨南」(今改龍洞村)。鴨北海拔約100公尺,之所以改稱「金獅」,係由於位處該地的天福宮,其地理喝形為「金獅形」,因而該宮亦稱作「金獅洞」。(註:「喝形」乃風水學術語,憑直覺感受將山川形狀,比喻成生肖動物,是形法對自然界形勢觀察的方法,以便判斷吉凶。)<br>WGS84座標:N24.5500000 E120.750000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6/E491/F102/68905577-baf9-4ec9-85da-754e6675823f.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90
苗栗縣 西湖鄉 龍洞社區 龍洞社區為典型農業社區,90%為丘陵地帶,人口千人以下,保守純樸,坡<br>度40度以上,龍洞溪約20米寬,縱貫社區,山多田少屬未污染、未開發地區,聚落集中於溪流兩側,為社區農業灌溉之主要水源,溪中大份田埤水壩建於民國40年,曾經灌溉社區大部分農田,保存良好,目前為退休狀態,97年利用本計劃設立小型水力發電綠色能源生態區,揭櫫自然能源之可行性。溪中自然溪魚生態豐富,極具有保護價值。<br><br>龍洞社區也是一個典型的客家聚落,先民篳路藍縷的開發史上「土地公」「伯公」為重要之精神保護神祇,社區內約有近百座之大小「伯公」廟。先民以大鼓等迎神賽會之傳統技藝,仍然保存在每年重要宗教節慶中。<br><br>早期農產以稻米為主,間作甘藷,本地農會曾推廣麻竹、蘆筍、甘蔗、洋<br>菇等,近年推廣白柚、文旦等柑橘類產業,成果豐碩。<br><br>近年台灣黑山羊原生種在本社區無污染之環境下,復育非常成功,無騷味<br>口感好,目前龍洞黑山羊為農會推廣西湖黑山羊美食之首選。<br>WGS84座標:N24.5500000 E120.750000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E698/F971/6c51bb3e-42c9-43ec-b86c-d9d6c6101635.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91
苗栗縣 卓蘭鎮 老庄社區 本鎮有11個里.14個社區.176鄰.總面積76.331平方公里,人口數19298人,人口密度253人/平方公里.<br>WGS84座標:N24.3222222 E120.8447222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85.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85
苗栗縣 卓蘭鎮 坪林社區 卓蘭鎮位於苗栗縣最南端,坪林里是卓蘭鎮面積最大的行政單位,位於卓蘭鎮東側,分別與景山里、西坪里、上新里、內灣里相鄰。<br>卓蘭鎮東側的坪林里,行政面積約3,066公頃,佔卓蘭鎮面積8,180公頃的37.48%,全坪林里屬於山坡地範圍。<br>坪林社區由本鎮坪林里第一鄰至第十一鄰之居民組成的,現有居民385戶,人口1,327人,轄內有坪林國小、坪林派出所等單位,本社區距離鎮中心約十公里。<br>居民產業以農業為主,大多為果樹栽培。主要作物有柑桔、水梨、桃李、葡萄等,依不同時令季節種類繁,一年四季都有水果生產,以坪林里來說,柑桔為其大宗,產期在每年11月至第二年5月,品種多樣,有椪柑、海梨,柳丁、茂谷等;每年5-7月、9-10月則為冬梨及春梨的採收期,是典型之農業鄉村社區。<br>本社區從民國六十五年首次辦理農建社區發展計劃以來,繼於七十六年度又完成第二期五年社區發展後續計劃,均承地方賢人士,社區熱心民眾出錢出力,終於完成社區活動中心、文康中心等工程,實施社區之各項建設。<br>本社區遵照規定在民國八十二年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在第八屆及第九屆的理事長推動下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培根」計劃。<br>WGS84座標:N24.3248460 E120.8900839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368.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68
苗栗縣 卓蘭鎮 壢西坪社區 「遊客樂不思蜀,居民安居樂業」,建立中部的陽明山。工作目標:1積極推動地方農業之轉型2啟發居民對社區發展的環境意識3有計畫進行產業生產規劃4協助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作5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整合地區休閒產業,成立休閒農業專業區6維護生態平衡,訓練生態解說員,創造優質生活空間<br>WGS84座標:N24.3341380 E120.825885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8/E391/F229/34e0205a-4165-43a5-b0a6-f16c05bcc5ea.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66
苗栗縣 卓蘭鎮 白布帆社區 素有「卓蘭楊桃甲台灣、白布帆楊桃甲卓蘭」美譽的卓蘭鎮白布帆社區,以「創造不平凡,樂活白布帆」為願景,歷經多年努力,終於在今年六月獲得苗栗縣政府核定,成為縣內第12個通過農村再生計畫的社區。期望透過此計畫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凝聚地方意識,以改善社區環境、活化地方產業為目標,希望將來能營造富有休閒與教育價值的特色農村。 <br><br>卓蘭鎮白布帆社區位於苗栗縣東南方是縣內最南端之鄉鎮,三面環山一面環河,肥沃的沙質土壤與充沛的灌溉用水,為該區農業提供極佳的發展條件,可惜後來大安溪上游森林濫墾濫伐,每逢雨季經常遭到洪水肆虐,人口嚴重外流,趨於沒落。直到民國98年成立「白布帆農村休閒產業文化發展協會」成功整合社區意見,積極參與水保局各項活動與計畫,確立朝向觀光、休閒產業與環境教育等方向發展,打造居民認同、安居與樂活的優質家園。<br>WGS84座標:N24.293905 E120.911128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E619/F520/dd43ce5a-18ca-4b02-8ff5-f6192afef6e6.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587
苗栗縣 後龍鎮 秀水社區 <br>WGS84座標:N24.635996 E120.763470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596
苗栗縣 後龍鎮 溪洲社區 溪洲社區係以後龍鎮溪洲里的行政區域為組織區域,西元1624年荷蘭人入台以前,此地是平埔族、道卡斯族人的漁獵區,為漢人登陸的灘頭堡,日據時期稱大山腳庄,光復後設「溪洲村」,民國40年後龍升格為鎮,自此「溪洲里」正式定名至今。溪洲社區發展協會於民國87年6月22日籌組發起人名冊報請主管機關核備籌設,經正式公告徵求會員,於該年9月13日召開成立大會,苗栗縣政府11月6日八七府社政字第8700086739號證書准予立案,溪洲社區正式成立。<br>WGS84座標:N24.6136641 E120.792036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79.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79
苗栗縣 苗栗市 南勢社區 本社區位於苗栗市最南邊 臨銅鑼鄉有山線鐵路經過(南勢火車站)且留有鐵路舊山線及燧道 目前已改成自行車步道 國立聯合大學八甲校區設在本社區<br>WGS84座標:N24.5700000 E120.8200000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103
苗栗縣 苗栗市 福星社區 福星里在光緒十五年(1889年)苗栗設縣時屬大田莊(俗名田寮),日治前期(新竹廳)為田寮庄,日治後期(新竹州)大字名田寮、小字名無,光復後設福星里。因抗日志士羅福星曾在田尾寮住過,故取名為福興里。<br>福星里又有羅半庄之稱。乃因早期羅姓在田寮為望族,族人種多,幾乎佔庄民半數。<br>福星里東與嘉新里為鄰,北與福安里相鄰,西與文山里相鄰,南與清華里、北苗里連接,共設29鄰,面積1.122平方公哩,人口約五千五百人左右。<br>WGS84座標:N24.577486 E120.828643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5/E852/F510/cd38d3fd-55dd-49e9-9471-702aee0264e2.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93
苗栗縣 苗栗市 新英社區 第一屆、第二屆理事長:劉玉珍,總幹事:劉明男第三屆理事長:彭國和,總幹事:邱仲芳,第四屆理事長:梁美蓮,總幹事:蘇佳鈴,本會成立於84年,歷經四任理事長共同努力下,爭取內政部補助建設南勢社區活動中心,成立新英附設托兒所,照顧偏遠地區兒童,開辦媽媽教室教授土風舞、編織,並定期致轄內戊山園老人安養院協助老人清洗身體。成立守望相助巡守隊,維護治安,使位處偏遠地的社區居民亦能享有居家安全,並全力推展福利社區化工作,讓社區更美好。92年度更獲得內政部社區發展評鑑甲等,並不斷建設家園,期能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讓新英的好山好永續發展。<br>WGS84座標:N24.5516608 E120.7953305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9/E62/F361/46c02dd8-e91f-4478-8a65-7e62ef5ab9d5.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89
苗栗縣 苗栗市 嘉盛社區 人文資源調查<br>1、聚落或社區屬性:<br>嘉盛里地名的由來其實就是沿習著早期平埔族原住民道卡斯族系在這一帶聚落名稱「嘉志閣社」而來, 元1887年)苗栗第一次設縣時嘉盛里隸屬於苗栗一堡嘉盛庄。嘉盛里農田廣闊,灌溉系統完善,農業收成穩,人口逐漸增加,長期以來居住人口約7700人,因此於91年8月分出嘉新里。<br>2、人口分析:<br>嘉盛及嘉新二里人口數約741人,其中男性3974人,女性3767男女比例約為51:49。<br>既有社區組織及地方文化<br>1、既有社區組織:<br>嘉盛、嘉新地區,現有嘉盛社區發展協會及嘉新社區發展協會,除此之外還有五文昌廟管理委員會、苗栗縣福樂社區營造協會、苗栗縣和和健康操協會。長期以來,這些協會、組織積極推動社區營造及客家文化,並配合政府做政令宣導及環保義工,尤其是社區巡守隊,盡心盡力為每位居民守住家園,且屢次接受警政單位表揚,主任委員胡森琳功不可沒,我們的希望是將本社區打造成優質的社區。<br>2、地方文化:<br>(1)嘉盛嘉新社區舊地名為「嘉志閣社」,嘉志閣是依個文風很盛的地區,劉懷宗故居又稱「劉屋伙」,位於嘉盛的百年古宅,是清代劉家先後二位貢生的故居,一位是咸豐11年(<br>WGS84座標:N24.5702928 E120.8369736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390.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90
苗栗縣 苗栗市 嘉新社區 苗栗縣苗栗市嘉新里簡介<br>苗栗市嘉新里簡介 100.11.12<br>苗栗市嘉新里位於苗栗市東北角落,東臨嘉盛里,西臨為福星里及福安里,南邊為清華里,北邊為後龍溪及頭屋鄉外獅潭村,南北長度約2400公尺,東西寬度從最窄170公尺到1400公尺,總面積約為2平方公里(200甲),其中住宅區約為0.3平方公里其餘為農地及河川地,所以本里百分之八十為農業區,里民約3700人左右,北邊全為農村,南邊為密集住宅區佔大部份人口,其餘分部在農業村區。<br>本里於民國91年8月自嘉盛里分割出來,所有資源幾乎全留在嘉盛里,新成立的嘉新里如棄嬰般,一切都從零開始,<br>9年多來始終沒有一座屬於里民的室內綜合活動中心,因此里內要舉行大型活動均需向外租借,遇雨天及黃道吉日更顯得迫確需要,里內有公園停車場及籃球場、室外停車場,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晚上固定都有社區健康活動,遇下雨天只有被迫停止活動,非常無奈,希望上級單位能體恤里民需求,早日興建里民活動場所。<br>因本里大部分為農業區受到傳統習俗影響,里民宗教信仰中心為五榖宮.五文昌廟及周邊五座土地公,土地公的名稱都有其緣由,密集住宅區內公教人員、上班族居多,所以工商方面居於弱<br>WGS84座標:N24.5799564 E120.8355378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391.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91
苗栗縣 苑裡鎮 福田社區 田寮旱獲<br>第八景:田寮旱獲(今苑裡鎮福田里)<br>田寮庄(今苑裡福田里)西面沃田,住民多殷富,收成比他處尤早,每到禾稼登場稻鼓聲喧,遠近互答,實乃農民豐收之寫照!<br>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91%E8%A3%A1%E9%8E%AE<br>福田里人口統計<br>2011年11月<br>福田里 15鄰 432戶 844男 723女 1567合計人口數<br>苑裡戶政服務網<br>http://mlhr.miaoli.gov.tw/tables2_print.php?y=& m=& unit=25<br>福田里的歷史沿革<br>古稱為田寮,位於苑裡溪南岸與房裡溪北岸之間廣大平原,先民以鄭、陳、黃三姓移居開墾,築草寮居住而得名。尤其是清光緒十八年(一八九二)田寮圳修妥後,灌溉條件改善,本里即成為苑裡土地最肥沃的大穀倉,在蔡振豐所修《苑裏志》就有「田寮早獲」詩一首描述豐收景致。<br>1. 古亭笨:今舊社里與福田里交接處,屬一鄰之所在。其得名於地主收租穀甚多,沒有夠大之穀倉存放,便宜行事建以稻草混加黏土,再夯裏竹編為壁,頂蓋覆以稻草、蘆葦,形狀似「鼓」,屋頂像亭子又稱「鼓亭」之穀<br>WGS84座標:N24.4278891 E120.6803806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9/E790/F485/ca4d413c-a6c1-4684-92ff-4820d9de356d.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92
苗栗縣 苑裡鎮 泰田社區 人文與環境<br>泰田里沿革;清朝時期,現今的泰田里,上館里,玉田里,合稱<br>社南庄,延續至今, , 三里還是以”社南庄”為名,合辦一年三次的節慶或建醮祭典.民國39年實施地方自治,重劃行政區域,苑裡鎮劃分為30個里,舊名溪仔田里,後改名為溪田里,再於民國40年改為現今的”泰田里”.<br>“溪仔田”名稱顧名思義乃是河溪裏開墾出來的農田<br>遠古時期,大安溪與火炎山系的野溪,每逢颱風暴雨,夾帶大量泥土<br>到處流竄,少數先民移居到此,將砂石築為田埂,引入淤泥,種植水稻,一年二穫,但是一遇豪雨,半年辛勞付之流水,直至日治時期大正12年,官方於火炎山下修築堤防,才陸續由各地遷徙到來開墾,閩客混雜,但土地所有權大多屬於大甲陳姓,許姓人氏所有,居民都屬佃農,租期不確定,每年二期稻作收割後,起佃(不再續約)換租,東遷西徙,苦不堪言,<br>因此居住房屋也都就地取材,泥磚為牆,上覆稻草,所以社區內少見古老的豪宅大院.直到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農民有自己的土地,才安定下來.<br>地理位置與交通<br>泰田社區位於苑裡鎮東方,東西狹長走向,北面傍著苑裡鎮主要河川房里溪,苗45線道路是本社區的主動脈.<br>信仰與廟宇<br>WGS84座標:N24.4002575 E120.6904429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383.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83
苗栗縣 苑裡鎮 蕉埔社區 蕉埔社區簡介<br>蕉埔里地名的由來是因山坑彎曲像香蕉狀因而得名香蕉坑莊與大埔莊,民國35年芎蕉坑莊與大埔莊合併成立里各取一字命名蕉埔里。里民有300多戶1100人左右,社區居民早期90%以上為客家人,近年因受環境的影響目前講客家話的不到10%的人數。<br>蕉埔社區位於苑裡鎮東北方,東邊與三義鄉交界,北邊為通霄鎮屬火炎山脈。交通方面位於苗130線道6公里與13公里處,社區屬於農村型社區。<br>產業文化上因為處火炎山脈早期居民以木炭及香茅油為經濟來源,後因市場價格的衝擊而慢慢沒落改種水稻,再利用水稻稈為基礎種洋菇又因人力的缺乏又慢慢無人從事,目前改種省時省力的文旦、柑橘類,亦有少數園藝植物,如二葉松及五葉松及牧場。 在信仰文化上,社區內有約大小土地公約30座左右,因土地公是耕種者的守護神,較具歷史的四角頭的土地公(社區內四個方位)及三連土地公,土觀音媽、媽祖婆(亦有媽祖婆到凍腳的傳奇)。 在藝術文化上,有多位陶瓷家、雕塑、木雕、藺草編製的師傅也都入續遷入社區。更難得的是社居內的蕉埔國小獲得99年度藝術人文總體標竿學校,在校內的馬賽克牆,仿梵谷畫都值得一遊。<br>建立社居環境為最優閒的休閒空間、<br>WGS84座標:N24.4135501 E120.7206251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400.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400
苗栗縣 苑裡鎮 社苓社區 社苓鄉里誌<br>時惟千禧庚辰之秋鄉賢父老緬先民之遺澤篳路藍縷開阡陌闢良田斯育有民為頌前人並延子孫冀萬世其昌克紹有箕誌記曰:<br>吾鄉社苓原蠻荒之地呦呦鹿鳴食野之苹藤蔓沼澤共鴻雁之棲止原民所居茅舍鹿衣昱經明鄭之末迄清初移民渡海入墾康熙初年漢民與平埔道卡斯族和睦共處聯姻同化始肇吾鄉<br>社苓原名榭苓隸屬蓬山八社日北社倚火炎偎大安朝暉掩山夕照映水鄉北火炎山遺脈迤邐為嶺會房裡溪為沃土之濱山陽瓦窯溝為鄉裏中心商賈雲集油車布店琉璃瓦窯為物阜民豐之景況惜咸豐三年大水夷為平地里有舊轄山柑溪仔田公館仔崁頂崁腳底下竹圍十三張下莊仔鐵枝路石頭厝十甲仔虎尾寮崑崙橋等地足見盛況今中山國小昔日據為操練場民國四八年社柑民等義務勞動並集資購地始設學校教化有成<br>社苓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八三年本社區精神祥和團結秉持農耕社會勤樸美德之旨營造至今<br>WGS84座標:N24.4158230 E120.684800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373.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73
苗栗縣 苑裡鎮 上舘社區 苑裡鎮稻作產量最多素有「苗栗穀倉」之稱。苑裡鎮上舘里位於火炎山下豐饒的沖積扇平原上,水源來自大安溪清澈透瑩的水質,且氣候條件良好最適宜水稻生長,苑裡著名之有機米正種植於上舘地區<br>二期稻作收割後每到入冬水稻收割後,苑裡上舘地區有機稻田便進入休耕期間,農友們播撒油菜花種,經過四十幾天後,稻田裡就開滿油菜花,遍地的金黃花美不勝收,在繁花開盡後,油菜隨著整地犁到田裡面,在有機種植的稻田裡,油菜便如此成為栽種優良稻米的大功臣.<br>WGS84座標:N24.3634342 E120.7177509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9/E321/F591/6a1a0d67-58f4-45ec-a7cf-13034ce91172.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51
苗栗縣 苑裡鎮 山柑社區 推動環保及資源回收成果豐碩,成立五處社區資源回收站。<br>山柑社區是典型的純樸農村,有美麗的田園景觀,農地重劃後水利設施豐沛,為凝聚里民的向心力,多年前推動環境綠美化及資源回收,也建立「社區環保小學堂」。<br>WGS84座標:N24.392136 E120.678943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7/E119/F270/8a54c10e-77ed-44d2-85e8-46c6d35e105e.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53
苗栗縣 苑裡鎮 山腳社區 山腳社區發展協會為社區內熱心居民組成,成立於民國八十二年,由當時擔任山腳里里長郭炳照先生發起籌組,依法報准苗栗縣政府核准成立之社福公益團體。成立以來為山腳社區發展而努力,初期不斷以活動使居民動起來,凝聚社區居民之共識,以社團之經營教育社區民眾。在推動各項活動均能獲得全體社區居民之響應,積極熱烈主動參與。本諸「自助人助」精神,將山腳社區朝向福利社區、文化社區境地邁進,以創造和諧、快樂幸福之社區。山腳社區雖處偏僻鄉村,對居家環境品質非常重視,社區已成立多所社團,如各類成長社團、運動團體、志工團體等等均活力十足,各社團均能與各有關機構資源相結合,正常運作中,發揮活力持續壯大,為社區的發展願景,共同紮下深厚基礎。社區多年來在營造工作普獲社區民眾認同,讓民眾更能體認社區的寶貴人文資產、生態資源、特色產業文化,促進社區民眾共同投入愛鄉土文物、愛地方文化之熱誠,成就社區總體營造之豐碩成效。<br>WGS84座標:N24.4098262 E120.6775054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1/E407/F526/2721d36a-7b05-4a4d-bf0e-3572ca444db4.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84
苗栗縣 苑裡鎮 苑坑社區 苑裡鎮本為道卡斯族(又稱平埔族)之棲息地。清領時期以前,即有「房裡社」、「苑裡社」、「貓盂社」、「日北社」等四社道卡斯族人群居。<br><br>中溝尾(中溝地帶西端)一帶,地形平坦遼擴,「中溝鄭家聚落」在先祖經高人指點下就蓋建於其中。整個「中溝鄭家聚落」的建築格局,坐北朝南,從南方遠處靜觀之,北(後)靠山,南(前)臨溪;右有「鄭家老厝」、中有「東里家風」三合巨院、左有「鄭宅」日式古建築,東西連成一片超級大聚落,甚為壯觀。<br><br>「東里家風」三合院,古厝外觀為三合院建築,是目前台灣少見又保存良好的紅磚瓦與交趾陶建築物,在政府輔導整修保護下,其依據中國傳統細緻紮實的建築工法,展現出精雕細琢的原始建築藝術風貌;以及庭院前的百年龍柏樹,搭配完整的三合院主體連結左右四棟護龍(廂房)之建築體,成為最有特色的民宿區,更吸引各電視台常駐於古厝內拍片取景;也是苑裡鎮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br>WGS84座標:N24.4098262 E120.6775054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7/E592/F921/7764192b-3e17-4b0d-ae68-8088548b9631.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99
苗栗縣 苑裡鎮 苑港社區 <br>WGS84座標:N24.409826 E120.677505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597
苗栗縣 通霄鎮 城南和社區 雙輪轉生機,樂活城南和<br>「節能減碳」目前已是全球趨勢,本社區近幾年結合農村再生與休閒農業區計劃,在低碳飲食、綠色旅遊、環境教育遊程…等低碳生活作為,打下良好基礎與實作經驗,希望擴大社區居民參與,藉由宣導活動、參訪以及環境教育梯隊辦理,推廣「節能減碳綠生活」的宣導目標<br>WGS84座標:N24.4422350 E120.740646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30/E613/F749/37cb1150-ba7c-48b1-8c6c-009e23760924.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77
苗栗縣 通霄鎮 福興社區 交通資訊<br>1.走國道1號<br>至三義交流道下→經尖豐公路往三義市區→至陸橋下右側車道前行 50公尺→在左轉縣道48號道路→越過山嶺接南和路(縣道121號)即可扺福興社區。<br>2.走國道3號<br>至通霄交流道下→右轉128縣道→往通霄左轉接台1線 (通霄外環道) →南下台1線133km處 (過隧道口)左轉接121縣道即可扺福興社區。<br>愛家愛鄉<br>福興社區早期先民墾荒闢地,最早之農業產物以木炭為主,稍後期有樟腦油及香茅油之產出,當時所有物產皆以人力方式,運輸至重要城市及集運所,如火車站、南北縱貫線等,而所經之路多以石砌卵石路為多,至今留下許多古道之由來。<br>今工商業迅速成長發達,先民所留下的歷史文物逐漸消失,我們希望能用影像記錄,將百餘年前農業工具、產物如樟木林、古道、早期使用工具、老照片、、、等。記錄留於後世居民,重要之文史紀錄,為社區之文化,與學習能有更深入之了解,和再營造。<br>福興社區介紹1<br>從北二高通霄交流道下來,不左轉前往馬家莊,而是右拐前往2007年自「十大經典農漁村選拔」活動中勝出的福至興臨社區,一探當地“怡然樂活”的門道!這裡還有很多休閒旅遊內涵值得探索<br>鄉村風情 渾然<br>WGS84座標:N24.419471 E120.72910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0/E530/F731/6c68212e-5dc7-4788-af36-09f9e4e2ad59.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96
苗栗縣 造橋鄉 造橋社區 民國八十二年五月二十九日成立苗栗縣造橋鄉造協會,擁有歌謠班、舞蹈班、巡守隊、社造工作組、健康營造。 於民國九十一年開始參加縣文化舉辦之營造點人才培訓。九十三年起,參加縣公務旅遊局社規師人才培訓。九十三年通過新故鄉社區營造第一項規劃案。九十三年底得到縣府『城鄉風貌績優示範社區大獎』第一名。九十四年度全縣營造點成果展主辦社區。<br>WGS84座標:N24.6500000 E120.8666667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8/E979/F724/4f92ef5f-03ca-4f37-9879-38b0d4b37c42.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86
苗栗縣 造橋鄉 龍昇社區 龍昇村昔日稱為大潭或稱潭內庄,因先人認為居住在潭中有沈陷之虞,而將之改名為龍昇.社區內有一座龍昇湖,昔日稱之為「馬陵小海」乃為苗栗八景之ㄧ。<br>現今之龍昇村和大多數農村社區相同,青壯年人口外移,或從工或經商,只剩老人和小孩在家。社區生計以栽種水稻為主,瓜果雜糧次之;社區內畜牧養殖等都有人從事,繽紛多樣,但是雜亂無序。<br>本社區廟宇繁多、為神明眷顧之處,因地制宜,宗廟文化豐富多元,自成一格。<br>導入農村再生只有一個目的,即是富麗龍昇社區,要富有我們的家園,則必須整合產業,記錄文化,傳承技藝;當社區富裕了、足以生活了,則人才願意留下來,我們自我期許應為後代子孫開創一個機會,這是我們無法推卸的責任。<br>WGS84座標:N24.6500000 E120.8666667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73.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73
苗栗縣 獅潭鄉 新店社區 新店社區位於苗栗縣獅潭鄉新店村,位於苗栗縣中心位置,位居後龍溪上流、與明德水庫上游,東鄰南庄鄉 ,西毗頭屋鄉及公館鄉,南以汶水河為界鄰接大湖鄉,被譽為「縱谷中的世外桃源」,豐富的水域生態涵養著多樣生物,並且產業多元,深具發展觀光生態休閒農業之潛力,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與生態景觀條件,不僅增添山城農村景觀,更保有寶貴資源在社區的各別角落中,目前更極力推廣特色產業仙草-以獅潭有仙山、仙山有仙草為名,目前以『樂和仙境、心惦濃情』作為未來發展願景,全村人口數為1118人。社區封溪護漁更長達7年時間,社區居民對生態資源非常重視。<br>WGS84座標:N24.535251 E120.938867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3/E762/F776/5bd9a24b-e804-40b9-a18d-0ea04649aaa7.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88
苗栗縣 獅潭鄉 豐林社區 壹、一般概述<br>一、地理:全村面積為1060平方公里,本村玉虛宮為苗栗縣的地理中心,現正施作美化工程中。<br>二、產業:大部分村民從事農、林業,產業有桃、李、柿、草莓、桂竹筍、薑等。<br>三、人口:全村計758人,聚落集中鹽水坑溪與台三線交會處,其餘分佈大坡塘、香圓窩、食水坑、十五份、粗坑、下湖、大窩、十一份四、鹽水坑 等地。<br>四、素質分析:本村大部分從事農業且產業不發達青壯年逐年嚴重外流,現從事農作均屬中高年齡 層,目前極待解決窒礙問題。<br><br>貳、豐林社區關懷站具體作法<br>一、以鄰為單位採專人專責制。<br>二、定期慰訪(行動不便、獨居老人)。<br>三、辦理老人聯誼活動<br>1、結合衛生所辦理健康講座<br>2、辦理老人益智活動<br>四、已成立健康小站<br>五、各種聚餐聯誼活動<br>(母親節、農曆六月二十四日、中秋節、重陽節)<br>六、年滿75歲以上長輩生日,當月份1日舉辦慶生會<br>WGS84座標:N24.529902 E120.897672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9/E382/F870/ef4483db-bb8c-42c4-8975-b715516fa368.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609
苗栗縣 銅鑼鄉 竹森社區 竹森村開拓史(大事紀要)<br>清乾隆十年、奧人藍之貴率族人十餘戶,斬荊棘、墾荒地、闢田園、於竹森村一帶形成莊園為銅鑼鄉開拓之史,清乾隆十年(西元一七五四年),彰化豪強王桂麟忌妒藍之貴闢園有成,乃向官府密告藍之貴為匪首,莊園為匪窩,既遭官兵征剿。因寡不敵眾遭焚掠一空,僅餘爐舍三棟,故留「三座厝」之地名緣由。<br>光復後因本村農業發展,竹木茂盛,由三座厝改為竹森村迄今,由於山明水秀,泉水甘美,無污染工業,一度是全苗栗縣最著名的長壽村。<br>竹森村簡介<br>竹森村位於銅鑼鄉西北方,北與西湖鄉五湖村、高埔村接鄰,西臨通鄉鎮烏眉里,南鄰接本鄉九湖村,東接朝陽村,成狹長狀,西湖溪(打那叭溪)貫流其中,本村面積約7.4705平方公里(747.05公頃)面積廣闊,東北側四至七鄰授縱貫鐵路分割,一至八鄰授西湖溪分割,區塊分割建設不易,地方簡介如后:<br>一、「伯公歧」為竹森村一、二鄰之間,苗一二八線之西東一段歧,歧南一座土地公而得名,目前有「陳、韋屋伙房」分布,原西湖溪苗一二八線「銅鑼橋」於八十八年度拆除改建,八十九年底完工,為配合地方鄉土民情以名副其實命名,經村長向公路局陳情改為『竹森橋』。<br>二、「犂頭嘴」李<br>WGS84座標:N24.492759 E120.772349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8/E806/F446/05d1cb22-07a7-44e7-aed9-65de9d867f14.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64
苗栗縣 銅鑼鄉 新盛社區 新盛社區位於銅鑼鄉、三義鄉、大湖鄉之交界,幅員遼闊,涵蓋新隆、盛隆兩村,總面積達21.6平方公里,山多田少,,人口1249人(94年8月之人口統計),由於農業之沒落,年青人均往城市謀生,導致人口嚴重老化,觀念守舊,生活純樸,裹足不前,社區環境改造參與意願不高,雖本會自八十二年二月廿二日成立至今,並無任何改善計畫提案。目前惟有利用本社區轄內之好山好水及良好的地緣關係,借苗銅農60線道路(該路線乃清朝至民國四十年間,大湖地區運送農產品至三義火車站之挑夫古道所拓寬)導引大湖地區的廣大休閒人潮的一部份,循著古人用赤腳走過的足跡,將經過+份崠茶亭(苗栗七大古跡之一)、有採果區(季節性水果如甜柿、挑李、草莓等),可達三義參觀木彫,沿途自然生態豊富,以此路線的營造來引響社區內保守人士觀念改變,社區營造的路雖然堅辛,我們有信心由點到面,並借此社區通綢站之平臺學取經驗,以達成目標。<br>WGS84座標:N24.4833333 E120.7833333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3/E808/F997/cafb4669-7b44-43c3-a349-13747dbb1fc9.pn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83
苗栗縣 銅鑼鄉 中平社區 中平社區由中心埔、七十份及中興工業區三大地區組合而成,主要為客家人群居的聚落。 <br><br>由於近年來外來人口遷入甚多,原住民及外籍新娘也不少,因此,形成多元化的社區。 <br><br>本村是「芋米之鄉」,全省品質最好的香芋就在這裡,綠浪粼粼的芋海,是本村特有的景觀特色;中平村的人善良淳樸,秉持客家精神認真努力。 <br><br>可惜,過去中平村常被忽視,無法有效地將中平的真、善、美傳揚出去,希望藉由社區報發行及社區網站的成立,結合村辦公室和社區發展協會力量,共同推動地方發展,打造中平新願景。 同時希望,每個村民繼續保有優良傳統美德,大家各盡一己之力,為村內之進步繁榮而努力。<br>WGS84座標:N24.4833333 E120.7833333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4/E395/F287/2b17b486-60cb-402e-b846-5df09e663797.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77
苗栗縣 頭份鎮 新華社區 本社區發展協會組織置理事15人、監事5人,以里為行政區域,81年成立至今已是第五屆﹔目前班隊計有長壽俱樂部、媽媽教室交際舞班、土風舞班、排舞班、山歌班、歌謠班、環保志工隊及90年成立的守望相助巡守隊、照顧關懷據點等均正常運作,本屆理事長為新任,參加農村再生培根計畫課程,目前已上完關懷班進階班核心班,希望再生班上完可以順利提出農再計畫,讓更多社區熱心人士參與學習,藉由農再點的開發,建立社區認同感;共同為社區願景努力打拼。<br>WGS84座標:N24.6861461 E120.912958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5/E547/F10/a41c12d3-333c-4152-b47e-fc8c4bf0833c.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78
苗栗縣 頭份鎮 流東社區 社區自1994年成立後,陸續成立了,長壽俱樂部、客家八音班、社區巡守隊、河川巡守隊、家文化促進會、老崎民謠團、媽媽舞蹈班、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每一年固定節日都會舉辦各種活動,另不定期的舉辦淨溪、健行、親子活動、以及配合鎮公所的客家文化節,以及桐花祭等活動<br>WGS84座標:N24.6861461 E120.912958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2/E372/F147/2af107e2-d28e-444c-9d85-68ebb475298f.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95
苗栗縣 頭份鎮 廣興社區 廣興社區有豐富的客家文化,像是尖山下圳洗衫坑、王家伙房、鹿廚坑賞桐步道、繞山花步道,還有百年車坪伯公、三界廳、傳統伙房等在地傳統農村文化特色等,目前正將景點串連,盼將來打造完整的客家文化村。<br>WGS84座標:N24.6576610 E120.8929541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6/E881/F917/bd6d6598-312e-43a3-b82f-981e71eabb72.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379
苗栗縣 頭屋鄉 山水社區 山水社區是一群熱愛家鄉的人所組織,我們希望能找回三十年前傳統客家村幫工,不計酬勞幫忙,只要是村中所發生的事,都像是我們家中的事,如同村中沒有你的孩子,沒有我的孩子,只有我們的孩子.<br>基於如此我們由中生代村中年青人為中心幹部,進而影響上下兩代人,共同為社區服務,達到人人安居樂業.<br>WGS84座標:N24.560345 E120.898694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cms/image/A0/B0/C0/D19/E972/F956/c6683f7a-a043-487a-ad07-a4f9a77968e6.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401
苗栗縣 頭屋鄉 象山社區 本會成立於民國七十八年,發起人是楊謝國先生,第二屆是由鄭國鄰擔任理事長,而第三屆、第四屆是由目前理事長彭錦原先生控任,至今已有16年,目前會員人數已達百人,設有理事長一人、理事十人、後補監事一人、總幹事一人、會計一人、出納一人。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團,以促社區發展、增進居民福利、建設安和 融洽團結互助之現代化社區為宗旨。 社區資源: 茶-本鄉產茶 茶樹屬於山茶科,屬多年生常綠木或灌木。目前仍有些產少量的茶葉-如椪風烏龍茶,當年是由茶葉研習所共同研發出高價位的茗茶。其它如玻璃、陶瓷、石灰窯等仍有一些。 文化面向-玉衡宮、孔子廟、象山老人文康中心。 地景面向-一、配氣廠、變電所、煉油廠。 二、為中油與台電在此處的工作站 三、中國路油錦青礦場 四、頭屋加油站、挑茶步道<br>WGS84座標:N24.5833333 E120.8500000 http://rural.swcb.gov.tw/d_upload_rural/blog/communityImage/92.jpg http://rural.swcb.gov.tw/frontsite/rural/communtiyAction.do?method=findByPk&communtiyId=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