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09秒, 共找到 2831 筆資料,顯示第 1401 到 15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縣市名稱 鄉鎮名稱 社區名稱 村落名稱 社區介紹 協會名稱 協會聯絡人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圖片網址
雲林縣 北港鎮 扶朝社區 扶朝里 北港鎮扶朝社區發展協會 蘇朝立 manager0630@yahoo.com.tw 7839125 雲林縣北港鎮扶朝里扶朝38號
雲林縣 北港鎮 西湖社區 草湖里 北港鎮西湖社區發展協會 吳金昇 05-7833071 雲林縣北港鎮草湖里11鄰西湖79之1號
雲林縣 北港鎮 草湖社區 草湖里 北港鎮草湖社區發展協會 吳金昇 05-7833071 雲林縣北港鎮草湖里11鄰西湖79之1號
雲林縣 北港鎮 新厝社區 新厝里 北港鎮東北邊的郊外,緊臨北港都市計劃區,社區面積約一、一五八三平方公里,六、七成居民以農業為生。 雲林縣北港鎮新厝社區發展協會 王坤成 kc321kc@yahoo.com.tw 05-7836102 05-7837806 雲林縣北港鎮北辰路1號
雲林縣 北港鎮 過溝社區 樹腳里 過溝.中庄.頂庄三個聚落組成,相距500公尺,呈現三角分佈,產業以大蒜.紅蔥頭.落花生為主,綠美化成果豐碩,社區居民和樂98年度雲林縣第一屆社區綠美化pk賽第一名(平地區)98年度最佳節能減碳獎社區已成立布落格http://sixstar.cca.gov.tw/blog/guogou651/myArticleAction.do?method=doViewMyBlogIndex&articleTypeId=3705# 雲林縣北港鎮過溝社區發展協會 許輝明 amigo.hi@msa.hinet.net 05-7824966 北港鎮樹腳里過溝58號
雲林縣 北港鎮 府番社區 府番里 雲林縣北港鎮府番社區發展協會 鄭秀慧 manager0630@yahoo.com.tw 05-7833878 雲林縣北港鎮府番里府番139之1號
雲林縣 北港鎮 大北社區 大北里 雲林縣北港鎮大北社區位於北港鎮西北方,面積只有2.2平方公里人口只有700多人,沒有大三合院,沒有喧嘩的商家,更沒有雲嘉平原處處可見的大庄廟,是雲嘉平原少有的樸素農村。幾乎不曾受過台灣經濟奇蹟的眷顧,平凡、寧靜,是這裡的最大特色。大北社區雖擁有著都市人嚮往的平凡、寧靜,但多年來卻因社區人口嚴重外流、老年化、少子化等等因素,日趨沒落,四處可見殘敗之窘狀。為了重振大北往昔之雄風,故大北社區發展協會義不容辭的肩負起社區總體營造艱重任務。而社區工作是長期的,也是多元發展的,所以需要的人才相當廣泛,因此社區的重整、營造、人才培訓我們視為重要的課題,最初期需要有號召力、組織力強的人參與,社區中的每一份子都是社區的人力資源,居民透過參與社區活動增加自己的才能及自信,也是社區工作的一大目標。因此,透過教育訓練,提升居民文化素質在結合原有產業,達到『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效益,以期提高農產品之附加價值。而提高社區居民生活品質創造幸福快樂的新家園。 雲林縣北港鎮大北社區發展協會,大北社區長壽俱樂部,大北社區志工隊,好收派出所轄區,社區聯合巡守隊 蔡玉宗 tapaman41@yahoo.com.tw 05-7922899 06-6533155 雲林縣北港鎮大北里大北41路
雲林縣 北港鎮 口庄社區 好收里 北港鎮好收里分為好收與口庄兩社區,本口庄社區涵蓋好收里11-17鄰,由於年青人口外流,故社區高齡人口居多,社區面積約1,356平方公里,八成居民以農業為生。 雲林縣北港鎮口庄社區發展協會 劉獻文 05-7922023 雲林縣北港鎮好收里12鄰口庄路21-1號
雲林縣 北港鎮 灣內社區 後溝里 北港鎮東北邊的郊外,緊臨北港都市計劃區,社區面積約1、4000平方公里,七、八成居民以農業為生。 雲林縣北港鎮灣內社區發展協會 蔡清波 520good@yahoo.com.tw 05-7839036 雲林縣北港鎮後溝里灣內44號
雲林縣 北港鎮 溝北社區 溝皂里 溝北社區與溝南社區關懷班併班上課,全台皮革工廠的重鎮,因此環境汙染嚴重,真武殿為信仰中心,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聖誕,全省信徒絡繹不絕,每天農曆年皆舉辦新年同歡摸彩活動,凝聚社區力量. 雲林縣北港鎮溝北社區發展協會 余東守 manager0630@yahoo.com.tw 7921191 雲林縣北港鎮溝皂里溝皂179號
雲林縣 北港鎮 水埔社區 水埔里 北港鎮北港鎮水埔社區發展協會 蘇西樹 05-7830463 雲林縣北港鎮水埔里67號
雲林縣 北港鎮 新街社區 東陽里 本社區為農工商生態 新街社區發展協會 蔡陳淑娥 7835634 同上
雲林縣 北港鎮 番北社區 番溝里 雲林縣北港鎮番北社區發展協會 蔡金賓 pk6023@beigang.gov.tw 05-7920027 05-7921368 雲林縣北港鎮番溝里171-6號
雲林縣 北港鎮 好收社區 好收里 好收位於北港鎮的郊區。北港是以媽祖聞名全球的宗教聖地,媽祖信徒更是遍佈全世界每個角落。北港也是顏思齊最早登陸的地點,所以開發相當早,因此擁有相當豐碩的文物和璀璨的歷史。    好收里屬於北港鎮二十八里之一,是非常典型的農村。人口僅有2231人,其中男性佔1192人,女性1039人,以老年人及小孩居多,其他青壯年人口則大多遷往外地謀生。從民眾供奉「三山國王」,我們可以知道此地原本是客家聚落,現在以閩南人為主。 好收里位於北港鎮中心區北北西約五公里的地方,面積3.5079平方公里。東接溝皂、劉厝兩里,南以樹腳里為鄰,北面則分別是番溝、大北里,西邊毗連水林鄉的西井和土厝兩個村。 好收雖位於北港鎮的郊區,但交通便捷。公路有省道、縣道、鄉鎮道三種。好收里有縣道153、155號公路和鄉鎮道165、168號。無論通往四湖鄉、台西鄉、東勢鄉的縣道或產業道路,均為平坦寬闊的瀝青路面。早期裏民仰賴嘉義客運的運輸,自用小客車和機車成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後,客運的班次就減少了。 本地是熱帶季風氣候區,最高溫度大約攝氏33到34度,最低溫則為7、8度左右。年平均溫度約23度,平均雨量一千多公釐。近幾年因溫室效應的緣故,氣候不如往年穩定,年平均溫有升高的趨勢,颱風季節常造成災害,所以我們要特別防範。 海拔約十公尺上下的好收地區,土質以沙質壤土居多,非常適合各種農作物的生長。舉凡花生、甘蔗、蒜頭、毛豆、稻米、蘿蔔等,都曾是村民生計所賴,(花生是好收地區相當重要的雜糧作物)但隨著農作收益減少,年輕人口外流,社區民眾為增進收入,開發溫室蔬果,成功培育出小黃瓜、蕃茄等,這種病蟲害少、成長快的產作方式,才為日漸凋萎的農業找出一線生機。本協會於84年核准立案(雲林縣政府84.02.0884府設行字第13909號)迄今16年歷史。本屆理事會長許錦茂先生於96年2月接任,眼見活動中心類似倉庫不堪使用,根本無法聚會、辦理活動…,遂領導所有理監事,從整建活動中心,有一開會場所,接著依規定召開會員大會、理監事會議、密集規劃各項工作:如關懷據點、關心老人福利、進行社區綠美化、清淨家園…等等。眾志成城,居民參與意願一直提升,整個社區十分活絡,以關懷據點而言就連續得到96、97、98三年縣府評定優等,98年內政部社區評鑑工作甲等佳績。 雲林縣北港鎮好收社區發展協會 許錦茂 chinmao166@yahoo.com.tw 05-7920697 05-7920691 雲林縣北港鎮好收里110-28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dc1dba5-f8cf-4347-9529-ba83603ee431/1/PICT0111.JPG
雲林縣 北港鎮 樹腳社區 樹腳里 北港西郊樹腳里,另有個聚落叫「船頭埔」。傳說它就是1621年顏思齊、鄭芝龍等人,從日本逃亡台灣,登陸的地方。康熙年後,北港因建媽祖廟,漸成為笨港的新重心。「船頭埔」才日漸落。 樹腳里包涵大庄、頂庄、中庄、過溝仔、船頭埔、巨人中學、愛國新村都是,是本鎮很大的一里。社區內有三條大排流經:一、新街大排二、嘉南大圳三、土間厝大排,居民大都以務農為生,主要農產品以稻米、花生、甘蔗、蔬菜為主。地方重要物產有:花生、蒜頭、糖、米粉、麵筋...等,並有幾間農業加工廠、中小型傳統工廠。社區內並有德義堂武館,為社區居民於農閒暨廟會提供居民休閒聯繫情誼功能。 雲林縣北港鎮樹腳社區發展協會 許郭麗雲 ahue48@yahoo.com.tw 05-7837515 北港鎮樹腳里大同路600號
雲林縣 古坑鄉 水碓社區 水碓村 昔日先民利用串通村內之小溪溝,利用其水力設樁米工具樁米,因而得名為水碓。(按碓字即是樁米工具),村轄內部落有水碓、竹賢(舊名竹廣空)、圳頭坑、小坑等四部落 雲林縣古坑鄉水碓社區發展協會 林永結 Meeiling0808@yahoo.com.tw 05-5825936 雲林縣古坑鄉水碓村水碓168號
雲林縣 古坑鄉 湳仔社區 湳仔村 湳仔社區發展協會 吳秀義 0937713057 雲林縣古坑鄉湳仔村崙子70號
雲林縣 古坑鄉 光昌社區 永光村,永昌村 光昌社區位於古坑鄉西南邊,東鄰劍湖山下,西接崁腳村(與嘉義縣梅山鄉相銜),南接斗南,北與古坑戶依。自古以來,皆稱此地為「崁頭厝」,後來行政區被劃分為永光村與永昌村兩村,統稱「永光」。 古坑鄉光昌社區發展協會 黃驛婷 gukeng238@mai.gukeng.gov.tw 5826320-121 古坑鄉中山路40號
雲林縣 古坑鄉 草嶺社區 草嶺村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社區發展協會 劉小貞 05-5831288 05-5831438 雲林縣古坑鄉草嶺村21-7號
雲林縣 古坑鄉 大埔社區 朝陽村 大埔社區位於雲林縣古坑鄉東邊地帶,沿著松柏坑溪可以看到雲林縣最富人文傳奇與自然景緻的雲林縣社區,大埔社區可以看到雲林縣美麗的咖啡故鄉的山景。隨著本縣產業型態的轉變。而外來的觀光運動人口以及當地居民的人口數非常的多,因此必需針對大埔社區所產生一些共通問題,如大埔社區內主要社區休閒環境公共設施不足、避免社區居民生活品質的低落與地方觀光休閒產業的推行。本次計畫期盼藉由改善公共空間綠美化與人行休閒健康步道延續完整提升生活品質,並主要針對大埔社區進行簡易綠美化及口袋公園規劃工程,重新打造社區休閒環境空間、塑造空間新美學、建構社區富麗新農村。 大埔社區發展協會 柳四勇 05-5828868
雲林縣 古坑鄉 新庄社區 新庄村 新庄村位於古坑鄉北部,行政區分三部落:新庄.石仔坑.圳頭坑 居民大多務農 種植柳丁.柑橘.竹筍為主 雲林縣古坑鄉新庄社區發展協會 張美琳 melin532002@yahoo.com.tw 5260572 05-5263973 雲林縣古坑鄉新庄村1-1號
雲林縣 古坑鄉 田心社區 田心村 田心社區發展協會 劉朝萬 05-5824007
雲林縣 古坑鄉 樟湖社區 樟湖村 樟湖社區位雲林縣古坑鄉東邊,對外交通以149線公路為主,距古坑公所約16公里,斗六車站約22公里。東隔清水溪臨草嶺村,西為劍湖山遊樂世界及華山生態園區,北往荷苞村、竹山桶頭,社區在谷畔之優美地區,碧水長流、高山環抱、茶香四溢、誘鳥花木遍布,遍佈國寶級的密集貝殼化石區,擁有豐富的地景資源,具有發展山區生態休閒遊憩活動潛力。 雲林縣古坑鄉樟湖社區發展協會 林啟顯 janhufossil@yahoo.com.tw 05-5811003 05-5811301 雲林縣古坑鄉樟湖村石橋路2之1號
雲林縣 古坑鄉 南昌社區 崁腳村 由南昌(溪底尞)、下崁腳(拔仔林頭)、後湖仔、崎龍尾等四個聚落組成 其中以南昌聚落為主要部分,居民約佔整個社區的百分之八十,與崁腳社區共同構成崁腳村。本社區雖然以南昌聚落為主要部分,但與下崁腳及後湖仔、崎龍尾等聚落,因地理的區隔,平常互動關係不足,造成社區工作推動的障礙。 雲林縣古坑鄉南昌社區發展協會 郭鳳琴 hct8226@ms53.hinet.net 05-5822618 雲林縣古坑鄉崁腳村南昌50號
雲林縣 古坑鄉 華山地區 華山村 「華山村」顧名思義一處「華麗山村」,有雲林縣「陽明山」之雅稱。華山村舊名「大湖底」,因為從大尖山瞰華山地區,整座地形蒼蓊青碧如一綠色潟湖。東有海拔一千三百零四公尺的大尖山,左右各有小丘陵環抱,宛如「畚箕」之狀,華山村即位居底部,因此稱之「大湖底」。 滿山遍野蒼翠的草木,令人忘卻了所有塵世的惱人俗事,走一趟華山讓您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再加上香醇「台灣咖啡」與美麗的「燈海夜景」相伴,是一種不同凡響的新體驗。 華山地區已成為兼具產業文化、觀光休閒、生態保育的休閒園地,隨處都帶給遊客絕無僅有的生活體驗。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發協會、華山休閒產業促進會、華山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吳貞瑤 hwa5900058@hotmail.com 05-5900058 05-5900059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41號(華山遊客服務中心)
雲林縣 古坑鄉 華山社區 華山村 (一)地理位置華山社區位在古坑山系的邊緣,處於古坑鄉東南隅。東與樟湖村為界,西鄰永光村,南接華南村、梅山鄉,北與桂林村銜接。計畫區域位於海拔100公尺至800公尺之間,是部落星散之僻遠山村,惟社區內道路四通八達,尚稱方便。(二)社區特色(請依人文.地.景.產扼要說明)1.人文社區族群多以閩南人為主,多由大陸福建省漳州遷移過來定居。早期產業遺跡-手工符紙造紙寮、傳統打石、砌石、吳宅古厝等。銘傑交趾陶-蔡顯勇師作品榮獲多次葉王獎殊榮。廟宇:福華宮(主祀康府千歲)。2.地山區聚落分散,埔尾、山腳、頂厝、松腳、科角、龜仔頭、山豬湖等地名的有趣由來,地基主、大石公、將軍廟的良民信仰。區內華山溪、嵙角溪多年前的土石流災害。3.景文學步道-94年由行政院農委會水保局與雲林縣文化局合作倡建,將出生於雲林縣的12位著名文學作家對家鄉抒懷的作品手稿雕刻於沿溪大岩石上,步道中途闢建文學長廊,紀載作家平生與著述。土石流教學園區-89年華山溪土石流災後,水保局使用生態工法整治溪流,建造梳子壩、砌石壩、固床工等。其他還有14條登山健行步道,景觀優美,一到假日總吸引許多遊客造訪。步道生態豐富,4-6月賞螢、6月賞獨角仙、5-9月賞蛙賞蟲等。4.產居民多以務農為業,產業歷經稻作、桂竹、茶、檳榔、咖啡更迭,區域內現有栽植咖啡、桂竹、茶、檳榔、山蘇、蘭花等作物,華山地區近年來發展咖啡產業,咖啡廳、餐廳、民宿業林立,達百家。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社區發展協會 吳登立 wu5901765@gmail.com 05-5900480 05-5900059 雲林縣古坑鄉華山村4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80ab3c1-798e-4713-8284-3265d6b410a7/3/admin2006102319400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80ab3c1-798e-4713-8284-3265d6b410a7/3/admin2006102319384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80ab3c1-798e-4713-8284-3265d6b410a7/3/admin20061023193922.jpg
雲林縣 古坑鄉 荷苞社區 荷苞村 荷苞社區位於雲林縣古坑鄉的北方,由荷苞厝、早寮、二坪仔、柴土地公、山峰及小坑仔等六個部落組成。面積占有9.5平方公里,有2/3是山區,人口約有2,000人,約500戶,有4/5居住於荷苞厝,其餘分散在其他五個部落內。65歲以上之人口約400人,其中80歲以上有85人,目前社區尚有5對90歲以上鑽婚之長輩。村莊內有當學校老師的、當警察的、在縣府上班的、在工廠工作的,但務農的占有4/5人口,是一個典型的鄉村型社區。荷苞社區有柳丁、麻竹筍、咖啡等三大產業,其中咖啡是日據時代日本人在分析之後,發現荷苞山之緯度、氣候、土壤皆適合種植咖啡,因此在荷苞山種植約有50公頃之咖啡林,因此荷苞山又稱『咖啡山仔』。記得筆者小時候經常跑到咖啡樹下摘取紅嘟嘟的咖啡豆,在衣服上一搓就往嘴裡塞,那甜甜的滋味至今猶存。而柳丁產業這幾年在農委會農糧署極力搶救下仍然是慘!慘!慘!因此社區志工亦積極在研發柳丁之相關副產品,產品有柳丁精油、柳丁純露、柳丁醋、柳丁醬、柳丁餅乾、柳丁入菜…等。而公部門也鼓勵農民轉作,然而農民都礙於十幾二十年生之柳丁樹,捨不得砍除,最重要的是,砍除了也不知道要再種植何種作物,因而社區志工仍致力於繼續生產副產品來提昇其附加價值。荷苞社區有兩大信仰,一為道教,一為天主教。村莊內有地母廟、玄天上帝廟、濟公廟及天主教堂。且荷苞有一處二佰五十二年之古墓,乾隆乙亥年至今,傳說墓下葬當年,荷苞的雞不啼、狗不吠,村民為解決此地理被破壞,絞盡腦汁來破除,還特地花錢請戲班來演戲,想誘引顧墓人離開墓園,但顧墓人還是盡忠職守寸步不離,戲班演了一個多月沒辦法,只好故意放話,此戲只演到今晚就結束了,可想252年前要看一齣戲是很不容易的,因此顧墓人禁不住誘惑,當晚就去看戲了,村民趁機趕緊取黑狗公血、米、鹽去潑灑墓碑,從此荷苞才恢復原來平靜生活。荷苞社區是一個立案團體,設有理監事會,有理事長、總幹事、執行秘書、理事15人、監事5人、社區志工約有50人。目前業務推展算是很有規律,社區並設有敬老會。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在96年經內政部評鑑為『凝聚力』之績優社區。雲林縣政府評鑑為全縣前三名之『優等』據點。 荷苞社區發展協會 王添超 a5266697@yahoo.com.tw 05-5261861 05-5266697 雲林縣古坑鄉荷苞村56-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b6e207e-d187-4305-a67c-aeb73bdd08cc/3/admin20071225091957.jpg
雲林縣 古坑鄉 華南社區 華南村 華南村位於古坑鄉東南隅,面積5.1平方公里,東與梅山鄉、及華山村為界,西鄰坎腳村,南接梅山,北與永光村銜接,全村116戶,354人,地廣人稀。全村十鄰由華興、番尾坑、太高坑、番尾坑頭、坪仔頂、枋寮、橫路等部落組成,位於海拔100公尺至400公尺之間,是部落星散之僻遠山村,惟全村道路四通八達,尚稱方便。 雲林縣古坑鄉華南社區發展協會 陳衫蒝 gukeng222@mal.gukeng.gov.tw 05-5901192 05-5821361 雲林縣古坑鄉華南村華興18號
雲林縣 古坑鄉 崁腳社區 崁腳村 崁腳社區發展協會 劉輝勇 05-5824581 雲林縣古坑鄉崁腳村崁腳路36號
雲林縣 古坑鄉 桂林社區 桂林村 本社區地處古坑鄉山岳地帶,在古坑大尖山下二股東西走向山脈之山谷,西由海拔二四五公尺之內館落向東沿二一二公路婉蜒而上由景水、蟾蜍嶺、苦苓腳,及海拔七二零公尺石槌尾部落,四面環山,自然環境明媚,山光水秀堪稱本線之冠。 桂林社區發展協會 許勝旗 05-5901065 雲林縣古坑鄉桂林村59號
雲林縣 古坑鄉 麻園社區 麻園村 麻園社區位於古坑鄉以麻園村為社區範圍,社區由台三線公路261K處接雲194公路,公路貫穿全境,共由51個部落組成,地形破碎分散,居民以務農為主。社區老化、人口外移、亟需注入新活力,以利再生。 麻園社區發展協會 劉義岳 pascal52025@yahoo.com.tw 05-5823501 雲林縣古坑鄉麻園村麻園10號
雲林縣 古坑鄉 山峰社區 荷苞村 山峰部落位於古坑鄉偏遠小聚落,是由一群長期居住的山林子民匯集而成,大部份居民為宗親關係,平日的互動與聯係十分緊密。雲林縣山峰新森活發展協進會成立於民國93年,藉由協會的成立,帶領居民重新發現社區的美、珍惜社區豐富的天然資源,慢慢地將種種想法分享給山峰的居民及其他出外打拼的遊子,由凝聚共識促進社區和諧為底,透過一連串的人才培育,循序漸進地促進居民對社區的認同,也藉由一連串的工作坊及座談會,增進居民對在地產業的重新檢討,山峰人由逐漸形成的綠色休閒產業共識下,進一步討論提出「山峰新森活.健康聚樂部落」的理想。 雲林縣古坑鄉山峰社區發展協會 劉凱恬 candace1213@gmail.com 05-5829442 雲林縣古坑鄉荷苞村山峰18號
雲林縣 古坑鄉 西平社區 西平村 高惠美 gukeng41@mai.gukeng.gov.tw 5826320-126 古坑中山路40號
雲林縣 古坑鄉 朝陽社區 朝陽村 朝陽社區,位於雲林縣古坑鄉市區三村,北側以石牛溪為界與荷苞村、水碓村為鄰,下接西平村、古坑村,並與古坑村、西平村合稱為古坑市區三村。本社區旁有雲197線道路(朝陽路)通過銜接158甲線公路,及國道3 號高速公路及78線快速道路,社區接外交通極為便利,社區水域有北側為村界的石牛溪,及斗六大圳流經本社區,目前鄉公所將在石牛溪上架設吊橋,未來將成為古坑新景點。朝陽社區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25度,冬暖夏涼,氣候宜人,社區共有住戶人口約二千三百人,屬城鄉中型社區,社區居民以種植柑橘、柳橙、鳳梨、咖啡、竹筍、茶葉等為主要經濟作物,因社區自然環境優美特殊、生活機能佳,有國中小學機構、各商家、以及鄰近消防隊、警察局等安全生活資源。 雲林縣古坑鄉朝陽社區發展協會 黃麗琴 gukeng239@mail.gukeng.gov.tw 05-5829368 雲林縣古坑鄉朝陽村中山路224-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c2b5708-7fc0-4c82-96e0-384cb88cf24b/1/1.jpg
雲林縣 古坑鄉 古坑社區 古坑村 古坑原名「庵古坑」,開發時間很早,漢人開墾在北區溪流河床沙谷地,種植瓜類植物俗稱「瓜坑」(台語Kue Keng),後來音變為「古坑」。 雲林縣古坑鄉古坑社區發展協會 邱婉茹 gukeng239@mail.gukeng.gov.tw 05-5828919 05-5821361 雲林縣古坑鄉中山路40號
雲林縣 古坑鄉 光華社區 永光村 光華社區位於雲林縣大華山休閒農業區內,是在進入華山、桂林等著名休憩地點之前,隸屬於雲林縣古坑鄉永光村,社區內有著名的劍湖山遊樂園,還有劍湖、慈山寺,受山宮等著名景點之外,鄰近大華山(華山、華南、桂林)等休閒景點,而這幾年來,又因為劍湖山王子大飯店的開幕,使得光華社區變成著名觀光景點的大門口。 古坑光華社區發展協會 吳炳緯 wupingwe@yahoo.com.tw 05-5823102-230 05-5827834 雲林縣古坑鄉永光村大湖口1-1號
雲林縣 古坑鄉 棋盤社區 棋盤村 地理位置:棋盤村位於古坑鄉最北社區,東臨南投竹山鎮、西接新庄村、南臨荷苞村、北接斗六市梅林里 ,佔地809公頃,行政面積約9.088平方公里,境內丘陵'平原'溪流'廣佈,地市東高西低,棋盤社區是由:棋山部落 興園部落 新厝部落,興東部落 崁頂部落5個部落所組成.目前分28鄰 人口約2730人,農產品以柳丁為主,約佔八成,其餘為麻竹筍及鳳梨,94年社區熱心人士及社區青年的参加成立了社區守望相助隊,藉由守望相助隊組織及運作,凝聚了社區情感之外也發展出對社區農村再造的共識及發展願景,97年底社區發展協會改選,社區青年積極参與社區事務,理監事成員平均年齡45歲,成員有社團會長,家長會長,廟宇主委,公部門退休人員,農會代表,小組長,公司或企業社負責人等,大家一致心願就是想把自己的社區打造更充滿活力與地方特色的優質農村社區湖山水庫目前正在興建中,預計民國105年完工,水庫的湖南壩隸屬古坑鄉且湖山水庫完工後管理中心也在古坑鄉棋盤村轄區內,日後社區在農村再生條例規劃下結合水庫優越條件,必能發展出具自然田園,野溪閒趣,登山步道,自行車道之觀光休閒農業社區. 雲林縣古坑鄉棋盤社區發展協會 張獻貞 05-5260237 646古坑鄉棋盤村棋山76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697ce57-0e47-4c09-bc01-97bfec2f05ca/1/DSC0083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697ce57-0e47-4c09-bc01-97bfec2f05ca/1/DSC00903.JPG
雲林縣 古坑鄉 東和社區 東和村 滿清時代古坑鄉分屬斗六堡、他里霧堡及打貓東頂堡的一部份,東和屬斗六堡溪邊厝庄。到了日據前期,改為嘉義廳斗六廳菜公區斗六堡溪邊厝庄。昔日住民聚居溪邊,即雲林溪上游及海豐崙溪上游之間,稱為「溪邊厝」台灣光復後改為東和村,村轄內部落有:東和(舊名溪邊厝)、十八區田仔、白蟻厝仔、尖山坑等四部落。 古坑鄉東和社區發展協會 賴嘉濱 ray6837@yahoo.com.tw 05-527347 雲林縣古坑鄉東和村文化路139-9號
雲林縣 古坑鄉 高林社區 高林村 本村係高姓集居地,約三百年前,即清雍正末年間,有高姓昆仲十八人渡海來台卜居本庄,後擇高林保安宮現址建廟並置廟產,開墾鄰近耕地,範圍均為平地,迄今共有四一O戶、一五五O人均務農為主,主要農產品有柑桔類及麻竹筍。 雲林縣古坑鄉高林社區發展協會 邱婉茹 gukeng239@mail.gukeng.gov.tw 05-5828919 05-5821361 雲林縣古坑鄉中山路40號
雲林縣 古坑鄉 石壁社區 草嶺村 全縣最高社區,天然景觀美,生態豐富,氣侯宜人,為避暑勝地。 石壁社區發展協會 陳德銘 chendm@yuntech.edu.tw 0932968625 雲林縣斗六市溝壩里光明路18之3號
雲林縣 四湖鄉 施湖社區 施湖村 本案位於四湖鄉施湖社區內,本地居民以務農為生,農閒之餘,主要休閒為閒話家常、泡茶聊天,是典型的農村社區。社區現有戶數約508戶,人口數約1545多人。 施湖社區發展協會 何秀珍 shu88855@ymail.com 05-7872555 雲林縣四湖鄉施湖村東庄路1號
雲林縣 四湖鄉 三崙社區 崙北村,崙南村 四湖鄉為全省吳姓子孫的大本營,地名源於今湖西村至四湖村之間,早期有二大湖、二小湖,漢人建庄後便稱此地為四湖。本地開發始於明崇禎年間,閩人入墾東南境,清康熙年間,陳姓墾戶曾大舉開發,知縣周鍾暄開鹿場埤,之後閩人漳籍業戶及泉人吳夷、吳梓、薛時立等四方進墾,清中葉前,海埔、溪底平原及海埔地盡闢。三崙社區(含崙北村的崙北社區、溪崙社區與崙南村的崙南社區)三崙社區本地主要農漁產有:養蚵、文蛤、花生、西瓜、玉米、蒜頭、南瓜等,花生產量臺灣第一觀光景點有:包公廟-海清宮及海邊森林單車步道、三崙濕地、三條崙農漁業生活文化館、郭誠私人典藏館、台電14座風力發電、吳家祖厝、綠野沙崙生活館、蘇磨國術館、鄭成功文物館、四湖數位機會中心、三安宮、祖仙宮、外傘沙洲、牡蠣養殖場、三條崙海水浴場等。其中,三條崙海水浴場開發於日治時代沙灘平直,為早期中部最佳的弄潮避暑勝地。風頭水尾ㄝ所在四湖鄉三崙社區東飛沙村、南面鄰接廣溝村、北介林厝村、西面為台灣海峽,全境地勢平坦。因面臨台灣海峽,地質多屬砂質,鹽份濃厚,氣候惡劣,每逢春冬二季,強烈季風吹襲,影響農作物生產甚鉅,村民大部份從事農業及漁業。 社團法人雲林縣四湖鄉沙崙湖文史關懷協會 吳雙喜 wushshtw@yahoo.com.tw 05-7723947 05-7723947 雲林縣四湖鄉崙北村海清路35號
雲林縣 四湖鄉 湖寮社區 湖寮村 雲林縣四湖鄉湖寮社區發展協會 吳宏進 k9352262000@yahoo.com.tw 057872876 雲林縣四湖鄉湖寮村3鄰下寮路104號
雲林縣 四湖鄉 飛沙社區 飛沙村 由於聚落附近以沙質土為主,而且地近海濱,冬季東北季風強大,飛沙走石,因而命名為飛沙。頂飛沙、東飛沙、下飛沙均以吳姓人口居多,吳姓先民來自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岱陽,乾隆年間渡臺,初居三條崙新庄,後移居南溪尾,再移飛沙。本村清代屬尖山堡飛沙莊,清末人口241戶857丁口。日治時代嘉義廳時期屬飛沙庄,臺南州時期設飛沙大字,光復後將飛沙大字析為飛沙、飛東、三姓三村。村境面積約2.0平方公里,2001年(民國九十年)五月人口355戶、1,299人。  飛沙是兩個主要聚落組成,位置在北者稱頂飛沙,位置在南者稱下飛沙。下飛沙在「臺灣堡圖」上顯示的型態是由幾個角頭所組成,發展至今變成兩個大角頭,光復後的行政區劃將頂飛沙及下飛沙的西邊角頭(也稱飛沙)畫為飛沙村,下飛沙得東邊角頭(也稱東飛沙)畫為飛東村。  根據四湖鄉戶政事務所的人口統計,本村的人口數最高峰曾達1,884人,至2005年底(民國九十四年)人口為359戶1,238人;本村的人口數逐年在減少中。 飛沙社區發展協會 陳慈能 ch520811@yahoo.com.tw 05-7723171 05-7722520 飛沙村大同路47巷10號
雲林縣 四湖鄉 崙南社區 崙南村 1.三崙社區原名為三條崙,包含崙南社區與崙析北社區,其位置西臨台灣海峽,北臨林厝寮、南近箔子寮與廣溝厝、東與飛沙相隔於濱海17線,是一個典型農村部落,位置坐落於雲林縣四湖鄉西邊靠近台灣海峽,住在這一區塊人民以從事海上捕魚及農田耕作為主。2.三崙社區具有吳家古厝、祖仙宮的典故,聞名全省海清宮包公廟,其廟宇建築物遠東首屈一指以木構造的工事,歷經30年目前還在進行中,海清宮周邊一系列觀光景點:(1)自然生態探索的林務局林業實驗苗圃(2)農漁村文化生活館(3)三條崙海水浴場(4)蘇磨國術紀念館(5)鄭成功文物展覽館(6)三條崙漁港(7)木構造建築海清宮包公廟(8)森林單車步道一線天(9)海洋魚產養殖場(10)郭誠私人典藏館(11)三條崙溼地(12)箔子寮漁港 社團法人雲林縣四湖鄉沙崙湖文史關懷協會 吳雙喜 wushshtw@yahoo.com.tw 05-7723947 05-7723947 雲林縣四湖鄉崙北村海清路35號
雲林縣 四湖鄉 三姓社區 三姓村 雲林縣四湖鄉三姓社區發展協會 劉進興 a7723789@yahoo.zom.tw 05-7723789 05-7724789 雲林縣四湖鄉三姓村中興路21號
雲林縣 四湖鄉 箔東社區 萡東村 傳統漁村及務農 箔東社區發展協會 蔡坤育 sunghao.doou@msa.hinet.net 05-7724635 05-7724634 雲林縣四湖鄉箔子寮東村11號
雲林縣 四湖鄉 新厝社區 萡子村 本社區位於雲林縣四湖鄉,地處海邊小漁村,居民靠著捕魚及養殖為生。近年來受到地層下陷影響,海平面上升,加上魚貨量減少,居民轉型靠養殖及打零工生活,生活受到影響甚鉅。近幾年來,社區漸漸轉型,申請水保局經費,建設富麗小漁村,從社區僱工購料、社區營造開始,打造具有特色的小漁村,目前正積極爭取農村再生計畫,準備從培根計畫開始,投入農漁村建設,希望帶動當地繁榮及觀光特色。 雲林縣四湖鄉新厝社區發展協會 蔡鴻川 star0022@gmail.com 05-7724595 05-7720247 雲林縣四湖鄉箔子村333號
雲林縣 四湖鄉 林厝社區 林東村 養蚵,種西瓜,菜頭,風力發電機組,造林減碳,自行車道 林厝社區發展協會 林文智 a0928619998@yahoo.com.tw 057720037 057720037 雲林縣四湖鄉林厝村中華路12之5
雲林縣 四湖鄉 崙北社區 崙北村 1.三崙社區原名為三條崙,包含崙南社區與崙析北社區,其位置西臨台灣海峽,北臨林厝寮、南近箔子寮與廣溝厝、東與飛沙相隔於濱海17線,是一個典型農村部落,位置坐落於雲林縣四湖鄉西邊靠近台灣海峽,住在這一區塊人民以從事海上捕魚及農田耕作為主。2.三崙社區具有吳家古厝、祖仙宮的典故,聞名全省海清宮包公廟,其廟宇建築物遠東首屈一指以木構造的工事,歷經30年目前還在進行中,海清宮周邊一系列觀光景點:(1)自然生態探索的林務局林業實驗苗圃(2)農漁村文化生活館(3)三條崙海水浴場(4)蘇磨國術紀念館(5)鄭成功文物展覽館(6)三條崙漁港(7)木構造建築海清宮包公廟(8)森林單車步道一線天(9)海洋魚產養殖場(10)郭誠私人典藏館(11)三條崙溼地(12)箔子寮漁港3.其人口:崙北社區13鄰675戶,男574人、女473人。總人數1047人,合計3199人。 社團法人雲林縣四湖鄉沙崙湖文史關懷協會 吳雙喜 wushshtw@yahoo.com.tw 05-7723947 05-7723947 雲林縣四湖鄉崙北村海清路35號
雲林縣 四湖鄉 內湖社區 內湖村 我們是剛重新組織的社區,有很多事都不會,希望各位長官能多多指導我們 內湖社區發展協會 郭建利 a0928619998@yahoo.com.tw 0928619998 雲林縣四湖鄉內湖村30號
雲林縣 四湖鄉 蔡厝社區 蔡厝村 蔡厝村的蔡姓居民佔一半左右,故稱蔡厝村。本村清代屬尖山堡蔡厝庄,清末人口40戶72丁口。日治時代嘉義廳時期屬蔡厝庄,臺南州時期設蔡厝大字,光復後設蔡厝村。村境面積約7.0平方公里,2001年(民國九十年)人口355戶1,239人。  村內的蕭厝聚落為大約20至30戶的小聚落,但後來吳姓人口增加較快,蕭姓曾被迫遷出,之後再遷回蕭厝,目前仍以吳姓人口居多。福德宮為蕭厝的庄頭廟,主祀土地公,但其建廟歷史不清楚。  村內的埤尾聚落,從「臺灣堡圖」上可以看出,原有一口大埤塘由下寮一直延伸到埤尾,佔地十多甲,埤尾聚落是位在埤塘之南,故稱埤尾。本庄清代屬尖山堡埤尾莊,清末人口15戶五11丁口。日治時代興建嘉南大圳後實施荒野地整理,才化為耕地。吳姓先祖是由下寮遷入。復興寺是埤尾的庄頭廟,主祀春姑娘、廉伯父母。1911年(民國元年)在目前廟址的後方有一油車池,池中浮現一樟木,日夜發出毫光。  油車堀在埤尾的復興寺後方,吳姓大地主在此設一油車,製造花生油。但是,目前已經填平作為農地耕種使用。  蔡厝農場與下寮農場連成一氣,都是台糖的農場,共有三百多甲的土地。這些土地大多是日治時代製糖株式會社強迫徵收農民土地,光復之後農場直接由台糖公司接收。  根據四湖鄉戶政事務所的人口統計,本村的人口數最高峰曾達2,000人左右,至2005年底(民國九十四年)人口為360戶1,207人;本村的人口數逐漸在緩慢減少當中。 雲林縣四湖鄉蔡厝社區永續發展協會 蔡慶彥 area0030@yahoo.com.tw 05-7871896 05-7876658 雲林縣四湖鄉蔡厝村蔡厝路110號
雲林縣 四湖鄉 保長社區 湖西村 保長湖早期居民沿「舊虎尾溪」南岸結茅而居,形成東西帶狀部落,因吳姓先民先後移居本地西、東、中部,故分為三股,依最晚移入的中股族譜推算,最晚結莊於清乾隆中葉,是四湖鄉吳姓居民最早移入的部落之一。除原有之三股外,西股還另外包含清朝末年所移入的「新厝」部分。 但在清代文獻中,除在雲林縣采訪(光緒二十年)「尖山堡」中記載到「保長湖莊 四十戶、一百三十五丁口」外,在其餘各方志皆毫無記載。其地名由來,現今學者認為應當與明清時期的「保甲制度」有關,有學者認為及耆老口述在清代時「保長湖」因曾有「保長」居於此因而得名。若以清代時期的「保甲制度」來看,其「保長」管轄範圍應當包含現四湖鄉大部份村落。但現今無法查詢有關此位「保長」的一絲絲得記載,實在有可惜之處。 雲林縣四湖鄉保長社區發展協會 黃勝武 bao_chang_hu@yahoo.com.tw 05-7871997 雲林縣四湖鄉湖西村保長湖98之3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7b546a0-1d10-4d4d-9b77-a8569347eaf1/1/2007端午節;粽葉飄香社區嘉年華.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87b546a0-1d10-4d4d-9b77-a8569347eaf1/1/保長小秀才學堂四期結業典禮.jpg
雲林縣 四湖鄉 溪尾社區 溪尾村 雲林縣四湖鄉溪尾社區發展協會 蔡茂典 show8741@yahoo.com.tw 05-7873076 05-7875528 雲林縣四湖鄉溪尾村中溪尾18號
雲林縣 四湖鄉 飛東社區 飛東村 飛東社區是 一個農村社區,居民大多以農耕為主及退休人士,由於社區居民中老人人口佔六成以上,所以現在社區於99年度開始設立老人照顧關懷據點,評鑑獲得甲等第一級的肯定.飛東社區是一個小而美的社區,平日在社區志工的服務下,社區以成立社區資源回收站及定時打掃整理社區清潔.另外社區協會亦於99年五月份舉辦了社區彩繪活動,吸引了社區居民熱烈參與.這次希望藉由培根計畫的課程參與,讓我們社區煥然一新更具有特色. 飛東社區發展協會 洪雪凰 heng.na@msa.hinet.net 05-7723516 05-7722075 四湖鄉飛沙村大同路47巷11號
雲林縣 四湖鄉 羊調社區 羊調村 羊調村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要村落,歷代祖先皆以務農為生, 自然環境除了住宅區外,就是一覽無盡的美麗田野,擁有極佳的生活環境。近二十年來,因社會形態改變,年輕人口嚴重外流,留守家園者乃以老農夫及孩童為主,造成田園荒廢,住宅年久失修、殘破不堪,因而顯得缺乏活力,若農村無法改頭換面、社區再造,真無法想像,不久的將來整個村落將變成什麼樣子。 雲林縣四湖鄉羊調社區發展協會 吳文界 momo19820812@yahoo.com.tw 05-7872995 05-7874995 四湖鄉羊調村10鄰東洋路140號
雲林縣 四湖鄉 舊北堡城鄉發展協會 四湖村 剛起步社區 雲林縣四湖鄉舊北堡城鄉發展協會 王經偉 05-7724432 雲林縣四湖鄉林東村中華路81-3號
雲林縣 四湖鄉 林厝寮社區 林厝村 農塘溫地,節能或碳,風力發電機組,造林減碳,自行車道 雲林縣四湖鄉林厝寮永續發展協會 林建益 k35480131@gmail.com 05-7721014 05-7723777 雲林縣四湖鄉林厝村中華路40-1號
雲林縣 四湖鄉 廣溝社區 廣溝村 本社區位於雲林縣四湖鄉西南沿海,距台灣海峽1.2公里,是一傳統農、漁村社區,工商及產業不發達,人口外流嚴重,人口數年年下滑,農特產以蝦乾、花生、稻米、甘藷...為主,村內以和天宮馬府千歲為信仰中心;社區活動中心及公園是居民平時活動、休閒娛樂場所,村內武術享譽全台,發揚傳統武藝文化更是社區居民共同理念。 雲林縣四湖鄉廣溝社區發展協會 蘇金禎 a5953480@hotmail.com 05-7872215 05-5953642 雲林縣四湖鄉廣溝村121號
雲林縣 西螺鎮 鹿場社區 振興里,大園里,廣福里,正興里,光華里,漢光里,新安里,新豐里,福田里,大新里,廣興里,鹿場里,頂湳里,下湳里,吳厝里 雲林縣振興社武術獅藝文化發展協會,雲林縣大步文化發展協會 林錦城 z577279@yahoo.com.tw 05-6321389#68 05-6324388 雲林縣西螺鎮鹿場里21號
雲林縣 西螺鎮 廣興社區 廣興里 雲林縣西螺鎮廣興社區發展協會 黃麗琴 0988793113 雲林縣西螺鎮廣興里98號
雲林縣 西螺鎮 東興社區 東興里 東興社區發展協會 林學正 05-5862443 雲林縣西螺鎮東興里7鄰東興56-3號
雲林縣 西螺鎮 光華社區 光華里 【沿革】光華里位於本鎮街區之西面,舊地名有「高厝埕」。東至建興路與福興里為界,西至中興路與中興里為鄰,南至中山路與漢光里為界,北臨濁水溪,因其舊屬西螺街區之末端,故至日治時期均俗稱「街尾」,街尾亦叫街仔尾,在一般居民的概念中為媽祖廟(福興宮)以西之地。而聞名中外貫通南北交通要衝的西螺大橋南端即在本里,與彰化縣溪洲鄉接連。這座橫跨濁水溪的大橋,是本鎮的標誌、精神的象徵,且當時為遠東第一大橋、世界第二大橋。由於其以鋼鐵作架,水泥作墩,頗為雄偉,故除在交通運輸之功能外,並兼具觀光價值。 光華社區發展協會 鍾再進 peter.ko@msa.hinet.net 0932577088 雲林縣西螺鎮遠東街2巷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e544a27-93f7-4b84-a8e7-b1d14052545c/1/100年01月清潔日.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e544a27-93f7-4b84-a8e7-b1d14052545c/1/01月清潔日.JPG
雲林縣 西螺鎮 河南社區 河南里 於培根網站登錄過 雲林縣溪義文教工作學會 楊惟智 itsi@ms18.hinet.net 0961-096164
雲林縣 西螺鎮 九隆社區 九隆里 九隆里位於本鎮之西南側,地名有「九塊厝」、「太和寮」、「新厝仔」。東鄰七座里,西毗吳厝里,南以新虎尾溪與虎尾鎮興中里為界,北接下湳里。本里清代稱九塊厝庄,日治時期屬吳厝庄,戰後改稱九隆,其名稱是依照九塊厝之舊地名,取其有所關連且帶吉祥之意而命名者。本里居民多以務農為業,且以稻米生為主。居民亦以廖姓居多。主要機構有吳厝國小、西螺鎮衛生所九隆衛生室、西螺鎮農會九隆分部等單位。目前本里的舊聚落有:「九塊厝」位於本里北側,乃於清代吳厝區域墾殖成功後,有9戶人家自吳厝移墾至此地開墾,築有九間屋舍,故名。「太和寮」在本里南側,據聞此地原先稱為「太哥寮」,其命名由來有二種:一為昔日此地居民農耕,常與溪南尾寮、安溪寮等漳、泉二屬村居民發生糾紛和械鬥,後經人居間調解,雙方派人於村落鄰近的新虎尾溪河床地議和,以新虎尾溪為界,溪南為林姓、蔡姓範圍,溪北為廖姓範圍,而此地遂以太和寮稱之。其二是由「太哥寮」所轉音,日治時期,因此地僻處溪邊,乃將一些麻風病患送至此地集中管理,故人稱此地為「太哥寮」,即指其骯髒之意,戰後,因「太哥寮」名稱不雅,故取諧音「大和寮」。庄內有慈和宮,主祀觀音菩薩。「新厝仔」在本里東南,因九塊厝開發後,又有兩房人家遷來,在東邊新建屋舍,因是新起的厝,故稱「新厝」,今其地住戶仍不多。 雲林縣西螺鎮九隆社區發展協會 王榮源 itsi@ms18.hinet.net 05-5865808 西螺鎮九隆里九隆45之1號
雲林縣 西螺鎮 吳厝社區 吳厝里 吳厝社區發展協會 陳遵旭 daniel-422@yahoo.com.tw 0939691733 雲林縣西螺鎮金府街41號
雲林縣 西螺鎮 安定社區 安定里 安定里位於本鎮之西北角,舊地名有「埔心」、「溝仔乾」。東與河南里南北二路為界,西與二崙鄉永定村為界,南至引西圳永定支線與福田里為界,北鄰濁水溪堤岸。由於本地拓墾者與前述詔安、河南二里均大多為程氏人士,發展為埔心後庄。戰後,埔心前後庄劃分為三里時,本里即以程氏之堂號安定為名,或亦有象徵安居樂業之意。居民向以務農為業,早期以種植蕃薯、稻米及綠肥為主,經濟效益較低;現今則除稻米外,普遍改種或間種蔬菜及香瓜,經濟效益大大提高,因此在1992年(民國81年)9月成立蔬菜共同運銷合作農場,即果菜市場的分場。此外,在信仰方面,大多以信奉道、佛教為主,有福心宮,主祀天上聖母;而程氏族人有1817年(清喜慶22年),即建有家廟一座,今之家廟係1991年(民國80年)11月重建完成。本里所轄部落除前述之烳心後庄外,另第十四鄰自成一部落,稱「溝仔乾」。「溝仔乾」位於安定部落北側,係因當年居民聚居於一條大水溝邊,故稱之。「埔心」包括詔安里、河南里及安定里,其中詔安、河南二里稱埔心前庄,安定里稱埔心後庄。「埔心庄」位於濁水溪南畔,因古時候無堤防修築,故這一帶為一片河床荒蕪埔地。清初自雍正至乾隆初間,即有福建移民來此墾殖,因見此地為一片溪埔地,程姓族人入墾此地時即在此草埔地人建屋居住,即指未開墾地的中心,聚落在溪埔地中形成,遂以「埔心」稱之。住民百分之六十以上為程姓。埔心距西螺街僅兩、三公里,當時因濁水溪灌溉之利,開發頗早,為稻米之集散地;故東至莿桐楠仔腳,西至麥寮、崙背皆以西螺為商賈之中心。埔心因扼西螺往西之喉,位置重要,故住戶驟增,戰後將其編為詔安、河南、安定?里。蓋因此三里居民之祖籍多屬福建漳州縣府,遂以家鄉名、堂名、或族群淵原而命之。照理埔心庄男系血緣應較純,但因同姓不同婚習俗,使嫁娶對象多以西螺街或附近村莊為主,致與平埔族之混血可能仍極高。 雲林縣西螺鎮安定社區發展協會 蕭凱升 freddya468@yahoo.com.tw 055877856 雲林縣西螺鎮安定里99號
雲林縣 西螺鎮 埤頭社區 埤頭里 埤頭社區發展協會 程松煌 donald@hizon.com.tw 05-5865565 02-29991505 雲林縣西螺鎮埤頭里籃厝36之2號
雲林縣 西螺鎮 公舘社區 公舘里 公館里位於本鎮行政區之南端,舊地名有「三塊厝」、「公館仔」。東以文賢國小與鹿場里為界,西以公館部落與七座里為界,南以新虎尾溪與虎尾鎮埒內里為界,北以埔羌崙與廣、頂湳里為界。本里舊屬三塊厝庄,域內轄有公館仔及三塊厝兩個部落,故以公館舊地名命名。本里居民向亦以農為業,稻米、落花生及蒜頭為其主要作物。道教為主要信仰。主要機構有文賢國小,創建於1959年(民國48年)9月。依廖丑先生所述,據聞最先開拓此地者,名叫王百年,當時他擁有數百甲農地,由於田產富厚,平日生活不必踏到別人的土地,故推測當年王氏拓墾此地時雇用不少工人,而搭建工寮及辦公房舍於此,並以此為收租之所,所以眾人稱此地為公館。並依張榮裕館譜序「張必榮公定居於西螺鹿場後館,號稱張榮裕館,招佃墾地,田園千餘甲。」而本鎮編篡委員魏嘉亨先生則表示,王百年之三字可能為張必榮三字之訛傳之誤,應於王百年之前加上「張必榮或王百年」,因音幾相似或係相傳之誤也。另一種說法為漢人入墾雲林地區時,諸羅縣的地方官進駐此地,並開設公館辦理稅收等公事,後人才稱此地為公館。廖氏以上推斷均為台灣昔日所謂「公館」名稱由來之界說,至於何者為是?依理判斷,官府辦公場所之公館,應設於坊里或街市所在地,且為交通要衝之處,故此地應是非官方所設,其為昔日大地主辦公收租之場所較為可能。「三塊厝」位於本里之北側,係因清朝有林、余及另一姓(無法考證)至此開墾,只有三戶人家興建於此,故稱之。其區域包括原稱「鹿場庄」的鹿場里及原屬「三塊厝庄」的七座里及公館里等處。1971年(民國60年)戶政改制,因鑑於此由三間房屋之建立而成開墾此地之源,故改稱「三源」。「三源」雖亦有其意義存在,然實不若「三塊厝」能貼切表現當初開墾之情景。 雲林縣西螺鎮公舘社區發展協會 廖崎 honey631212@yahoo.com.tw 05-5877622 05-5876797 雲林縣西螺鎮公舘里119號
雲林縣 東勢鄉 東北社區 東北村 陳正炘 ji6695@yahoo.com.tw 05-6991167 05-6996017 東勢鄉東北村北環東路106-1號
雲林縣 東勢鄉 四美社區 四美村 雲林縣東勢鄉四美社區發展協會 林維戊 p056997784@yahoo.com.tw 0935472285 056997784 雲林縣東勢鄉四美村四美路65之4號
雲林縣 東勢鄉 復興社區 復興村 雲林縣東勢鄉復興社區發展協會 林金生 chin88lin@yahoo.com.tw 0936-710329 東勢鄉東勢東路192號
雲林縣 東勢鄉 昌南社區 昌南村 雲林縣東勢鄉昌南社區發展協會 陳萬接 ji6695@yahoo.com.tw 05-6991579 05-6996017 東勢鄉昌南村昌南路89號
雲林縣 東勢鄉 程海社區 程海村 雲林縣東勢鄉程海社區發展協會 吳振嘉 ji6695@yahoo.com.tw 05-6992509 05-6996017 雲林縣東勢鄉程海村程海路56號
雲林縣 東勢鄉 同安社區 同安村 雲林縣東勢鄉同安社區發展協會 陳昭源 X121402000@yahoo.com.tw 05-6992006 雲林縣同安村同安路60-29號
雲林縣 東勢鄉 永安社區 四美村 東勢鄉是鵝之鄉、永安社區每年擁有佰萬隻鵝產量,因此活用先民的智慧採用當地甘蔗及產銷班生產黃金牧草鵝壹的新鮮、無藥物殘留的有機鵝為主、所製成「糖燻鵝滷味」、堅持古法製程保留食材的鮮美原味,更增添糖燻香醇滋味取名為鵝樂(取台語音義讚美也有兒樂之義) 。 鵝樂(取台語音義讚美也有兒樂之義)早期農業社會小朋友穿著開擋褲和鵝玩耍被鵝追之樂趣、為找回現代人兒時農業社會記憶並讓旅遊人體驗養鵝人家樂趣同時吃到鵝肉美味產品,何樂不為、並以東勢鵝整體品牌形象及雲林縣政府農業處積極推廣本土良質鵝製品禮盒之創意與用心,以「雲林東勢黃金牧草鵝」、” 呷鵝呷有機、送禮送安心”、牧草鵝送禮尚真心的概念將鵝相關產品定義為最佳送禮首選,以抓住崇尚自然、注重養生、追求品質的旅遊伴手禮特產 雲林縣東勢鄉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黃忠德 lucky.bb@msa.hinet.net 05-6995907 05-6990127 雲林縣東勢鄉四美村永安路26號
雲林縣 東勢鄉 安南社區 安南村 許慶賢 ji6695@yahoo.com.tw 05-6993286 05-6996017 東勢鄉安南村安南路95號
雲林縣 東勢鄉 龍潭社區 龍潭村 雲林縣東勢鄉龍潭社區發展協會 曹毓源 ji6695@yahoo.com.tw 05-6996198 05-6996017 東勢鄉龍潭村忠孝路2巷13號
雲林縣 東勢鄉 嘉隆社區 嘉隆村 雲林縣東勢鄉嘉隆社區發展協會 林連水 ji6695@yahoo.com.tw 05-6992272 05-6996017 東勢鄉嘉隆村守密街1號
雲林縣 東勢鄉 月眉社區 月眉村 月眉社區發展協會 廖乾成 lobo3255@gmail.com 05-6993416 05-6990386 東勢鄉月眉村月眉路1-17號
雲林縣 東勢鄉 東南社區 東南村 黃建雄 ji6695@yahoo.com.tw 05-6991034 05-6996017 東勢鄉東勢西路4號
雲林縣 東勢鄉 新坤社區 新坤村 吳東醒 ji6695@yahoo.com.tw 05-6992781 05-6996017 東勢鄉新坤村新坤路26號
雲林縣 東勢鄉 和安社區 同安村 李爭榮 ji6695@yahoo.com.tw 05-6992737 05-6996017 東勢鄉同安村同安路67-2號
雲林縣 林內鄉 九芎社區 九芎村 清康熙年間,閩人蔡麟來台拓荒,從台南、嘉義,而至本縣林內,擇九芎密佈之地開墾,由蠻荒形成聚落,因命此地為九芎林,清時期稱九芎林街,日據時期稱九芎林庄,光復後稱九芎林。九芎村位於林內鄉之西南,東與林茂村為鄰,東南與湖本村相連,西南與斗六市為界,西北與烏麻村相接,面積約521.38公頃。九芎村位於山地丘陵之緩坡處,地勢亦高低起伏不平。九芎村之土壤組成主要為砂頁岩新沖積土及紅壤土,頗適合種植水果與其他作物。由於在地的土壤、氣候的配合,再加上農民以有機肥料栽培,所以本村的網室木瓜遠近馳名。本村的網室木瓜主要以台農2號為主,一年四季皆可採收,產品大都銷往台中以北的地方,因為果肉是紅色的,所以又叫「紅寶石」木瓜,除了可以幫助消化、美容養顏,並也做成香甜的木瓜牛奶,因此非常受歡迎及著名。 雲林縣林內鄉九芎社區發展協會 蔡佳霖 jialin.rl203@msa.hinet.net 055897371 雲林縣林內鄉九芎村民族路1之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6cec48e-da22-4c63-8c43-eae096a09cde/1/九芎培根課程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6cec48e-da22-4c63-8c43-eae096a09cde/1/12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6cec48e-da22-4c63-8c43-eae096a09cde/1/136.JPG
雲林縣 林內鄉 湖本社區 湖本村 雲林縣林內鄉湖本村的地理位置,東方鄰鯉魚尾,東北方鄰坪頂,南方鄰湖山里,西北方鄰九芎,西南方鄰石榴。清末時,最早來到湖本村的居民為張姓等四大柱,當時湖本村的名稱為湖山寮或湖底寮,居民多以農作維生,但因交通不便,當時湖本村的名稱為湖山寮或湖底寮,居民多以農作維生,但因交通不便,與外界缺乏聯繫,自成一桃源。直至日據時代為控制水源及進行戰備工事而建立戰備道路,至此與外界開始了較多的往來。光復後,正式更名為湖本村,隸屬於雲林縣林內鄉。湖本的主要聚落即包括紅瓦厝、湖本新城、滴水、鳳梨山、庄內等五處,也由於村民共同努力保護家鄉(反路砂),並推出生態村為願景,其中以八色鳥最著名,胡本是台灣八色鳥最多地方,故有「八色鳥的故鄉」之稱。 湖本社區發展協會 陳山溪 win33366@yahoo.com.tw 05-5897940 05-5890230 雲林縣林內鄉林內鄉湖本村三權路24巷16號
雲林縣 林內鄉 林內鄉農會 林中村 林內鄉農會 穆足姿 linnei.fa5892002@yahoo.com.tw 05-5892002 05-5897218 雲林縣林內鄉林中村瑞農23號
雲林縣 林內鄉 林北社區 林北村 林內鄉位居雲林縣東北端,東臨南投縣竹山鎮,以清水溪為界;北接彰化線二水鄉,以濁水溪為界;西鄰雲林縣莿桐鄉,以嘉南大圳濁幹線為界;南毗斗六市,以大埔溪為界。面積為48.785平方公里,其位置為半山半原,濁水溪、清水溪於此匯流,地勢雄峻,沃野千頃,不僅是雲林縣東北屏障,且位居雲嘉平原北路要衝、通內山要道,地形險要、生態環境更是相當豐富。其東南八•五公里,南北九•五公里,形似圓形。林北社區位於雲林縣林內鄉東北角的清水溪和濁水溪交流處,村名起源係因位於林內北方,故稱為林北村。林北村以頂庄開發最早,為林內的一個大聚落,林北村面積約4916平方公里。 雲林縣社區產業文化協會 黃秀雲 p5891000@yahoo.com.tw 055891000 055892934 雲林縣林內鄉林北村增產路1-1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CE1D846-9729-4AC2-834C-047DE3156662/3/admin20080111133904.jpg
雲林縣 林內鄉 坪頂社區 坪頂村 位於雲林縣林內鄉偏東方,其東隔清水溪與竹山鎮遙遠相對,西側與林北村、林南村、林茂村為鄰。全村類似不規則之六角形,屬於隴起之丘陵台地,海拔高度約三百二十五公尺,背靠中央山脈,土質依台灣之地質分區,屬西部麓山帶地質區,土壤則屬紅棕色紅壤。村內多處可見寬廣平坦的開闊地,唯獨村莊周遭地勢陡峭,多處崩陷,深不見底,因而亦造成上部平台而下部即萬丈深淵的相對特殊地勢。總面積(包括山林一帶)二‧一平方公里係清季由梅林林姓首先遷此,並將此地命名無「坪頂」,一直沿用至今。 而本村居民多以務農為主,作物以茶葉為最大宗,有超過90:6居民從事茶業產業生產,製茶所遍布坪頂,共成立四個產銷班。所種之茶葉以烏龍、金萱、四車春、翠玉四種茶葉為主。坪頂社區發展協會希望將這村落美景及具歷史意義的文化層,和茶葉文化息息相關的居民生活脈絡相互結合,因此規畫成立「茶葉文化館」。除了營造一個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動空間之外,更想積極創造具有觀光競爭力的地區,因此計畫與民間單位、文史工作者、社區發展協會等結合成立管理委員會,不僅讓居民能夠參與,更能達到長期永續經營的目標。位於本村後山六十一林班地內,發現大量早期平埔族石墓穴群,墓穴由較巴掌略大之礫石堆疊而成,墓穴數量眾多且集中。平埔族石墓群附近亦有明清至此開拓之先民,往生後所建之古墓。坪頂遺址位於本村眾落南側之茶園內,出土遺物以陶器、石器為主,陶器以灰黑色夾砂陶為主,形式以口緣付片外側及唇口內緣刻飾有文樣,紋樣種類相當豐富:石器種類和出土量多,有打製磨製斧鋤形器、石片器、磨製、石鱗、磨製石刀、砥石、網墜、石錘。 林內鄉坪頂社區發展協會 林祐百 05-5895801 雲林縣林內鄉坪頂村坪頂9號
雲林縣 林內鄉 烏麻社區 烏麻村 烏麻社區發展協會 林淑卿 05-5892001-255 雲林縣林內鄉林中村中正路340號
雲林縣 林內鄉 烏塗社區 烏塗村 烏塗村是雲林縣林內鄉的一村,日本時代烏塗村是濁水溪的河道,先民來開墾由河道砂石地,利用濁水溪混濁肥沃土質,堆積型成良田,早期以種植水稻為主、是道地香Q濁水米全省有名氣,有絲瓜(菜瓜)出產地.締造全省林內絲瓜名號。現在開始改變種植芋頭,經黑土孕育出,芋頭的品質是全省最好。 濁水發發電廠:是平地利用水位落差原理發電,全省唯一最迷你最久內有日製3組百年發電機、現已列入古蹟供人參觀。 其他較大建設有,水利博物館,林內淨水廠,焚化爐林內廠等。本會成立於八十二年一月,依照內政部社會司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理監事會組織的功能能要發揮,找尋熱心志工籌組社團班隊,注入活力,慢慢的成長。辦理各項專題專長研習及講座活動,讓每班隊組織發揮最大的功能,社區民眾更認識社區的重要性,民眾團結一心為社區這塊土地來創造最好的居住環境。本會班隊有長壽俱樂部.目前有230人的會員,並每月定期辨理活動及慶生會,在九九重陽節更擴大舉辦慶祝活動,金婚模範老人的表揚。民俗技藝班隊:招集社區青少年利用晚上的時間聘請老師指導,先以台灣獅技藝為主.參加台灣省第二屆舞獅比賽榮獲第三名,後為了精進舞獅技藝,在聘請兩廣醒獅師父教授跳梅花摏技藝學習,現在接受活動或廟會邀請表演,受各界的好評。媽媽教室:目前成員有50名,定期辦理成長技藝研習,親子教育講座,讓社區的知識及技藝多元化。歌唱俱樂部:推行正當的娛樂活動,成立了卡拉OK歌唱俱樂部,招募爰好歌唱民眾加入.每週六晚上在社區活動中心,練習歌唱,學習唱歌技巧及禮節目前成員有30名。社區志工隊:成員有41名.平常辦理志工研習,社區的活動雜務由志工隊來處理。社區資源回收站:時代的轉變,垃圾增加,是時代嚴重問題,污染了大地,如何把能回收在利用分類,減少垃圾量,是社區推動重點,定期辦理垃圾分類說明,每週兩天定期到府回收,運回回收站在由環境志工分類。 圖書館:農村的社會.被外界指認為文化沙漠,社區為讓民眾培養讀書習慣,設立了圖書館,增購了有8000千冊圖書,開放民眾使用.並由林內讀書會的指導,選擇優良書導讀,增加民眾讀書的興趣。本會99年度為第五屆,本村屬於農型的社區,社區道路閒置空地,未有人的整理環境雜草叢生,影響社區的形象,公部門經拮据無法補助建設,也透過今年度農村再生培根計劃,喚起社區民眾共同參與,共同編織設計美麗的烏塗是金地方,農村再生是是給社區最大助力,就可以馬上推動實施,這是本社社列入今年度首要重點目標。 雲林縣林內鄉烏塗社區發展協會 曾勝棋 chi558929@yahoo.com.tw 05-5894929 05-5893499 林內鄉烏塗村塩讚42號
雲林縣 林內鄉 重興社區 重興村 社區位置為雲林縣林內鄉重興村,這個曾經是水路交通集散地的必經之地,趕集的人們常相約在此處的香蕉樹下,以樹為蔭,當作休息的地方,也因此「芎蕉腳」這個地名也就傳了開來,成為這裡的代名詞。重興村介於平原與山區之間,大多以務農為主,社區的條件與資源缺乏明顯的特色,在尚未申請任何有關社造的計劃下,村辦公室與社區發展協會近年來努力經營,將社區內的居民凝聚起來,組織了許多的團隊,村裡的活動村民都很熱心的參與。並於民國92年參加雲林縣文化局的社區營造點, 93年申請新故鄉營造環境改造規劃案,在社區居民共同努力的營造下,重興社區並榮獲全國模範社區甲等,獲選雲林縣環境保護社區代表 雲林縣林內鄉重興社區發展協會 蔡素珍 chongsing.group@yahoo.com.tw 05-5897373 05-5897375 雲林縣林內鄉重興村1-7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7ce4b25d-83e8-47ef-bdee-9c42911a85e3/1/P102049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7ce4b25d-83e8-47ef-bdee-9c42911a85e3/1/P1010740.JPG
雲林縣 林內鄉 林中社區 林中村 社區由來:原名為「改良組合」,其名來自於日據時代,辜振甫的父親辜顯榮在此地成立一個土地改良組合株式會社,開墾這片土地,因而得名。民風純樸,居民來自八方,所以姓氏很多,雖然,來自不同地方,但是皆能和睦相處,未有過重大的衝突發生。 林中社區發展協會 曾毓亮 smd.ycc@msa.hinet.net 05-5892537 05-5897758 林內鄉林中村榮興31號
雲林縣 虎尾鎮 西屯社區 西屯里 西屯社區位於雲林縣的虎尾鎮的西郊,東與北溪里毗鄰,北有墾地里,西臨芳草里,北邊與土庫鎮的石廟里相鄰,距離虎尾市區將近6公里。西屯社區佔地面積約2.94平方公里,社區居民人數2.021人,社區居民多數務農,勤勞節儉,安份守己,樸實無華,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里。當今本社區正積極將傳統的產業以;稻米、玉米、花生、蔬菜類等,轉型種植高經濟的精緻農作物如;設施花卉、瓜果栽培,其中以設施花卉外銷生產最為出色,目的是為了轉形農業,預防『WTO』對農業的衝擊,配合政府政策推動精緻農業,本社區農民生產高品質溫室花卉除了內銷外,還開拓外銷市塲,,進軍國際,提供農民更多的行銷管道,提升農業的收益。 近年來,自接受農政單位積極輔導,實施『夏菜冬花』的政策,實施產期調節,來增加農作物產值,增加農民收入,帶動地方產業發展,成果輝煌深受好評。大屯(東屯社區、西屯社區)位於虎尾鎮西郊,近鄰土庫鎮石廟里,日據時代曾屬土庫支廳轄區,清朝年間地名為『大墩』,日據後期才改名為『大屯』。據先人告知,地名的由來是約二百年前,大屯地區是ㄧ個未經開發的荒野,後來因從『蘆竹塘』來的王和、王榮兩兄弟前來開墾建立家園,代代相傳在此定居,日久之後,慢慢成為一個小村落。後來,因沿海發生嚴重水災,當地居民被迫遷移有蔡、吳、陳、劉諸姓陸續前來定居。當時前人將居住場所各自圍成一處處的小聚落,蔡姓圍成的聚落叫『蔡竹圍』,劉姓圍成的聚落叫『大竹圍』,使住家如土墩般,愈墩愈大,加上村後有座大沙丘,因此取名為『大墩』。日治時,大墩已有三百多戶,光復後實施地方自治,自民國42年,大屯才分為東屯、西屯里二里。社區組織:本社區自民國72年成立社區理事會(協會前身),於82年改制為社區發展協會。成立的宗旨是為西屯社區總體營造發展而努力,促進居民對社區的組織共識,初期不斷以社區活動來帶動居民從事社區服務工作,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以社團之經營理念教育社區民眾。在推動各項活動均能獲得全體社區居民之響應,積極熱烈主動參與,發揮「自助人助」精神。西屯社區正以朝向福利社區、文化社區境地邁進,以創造和諧、快樂幸福之社區為目標。雖處偏僻鄉村,對居家環境品質非常重視,社區目前組織編制內有:長壽俱樂部、愛心媽媽志工隊、守望相助隊、環保志工隊、外丹功、大屯振興社等等。 雲林縣虎尾鎮西屯社區發展協會 翁德龍 dshong228@yahoo.com.tw 05-6651149 05-6655835 雲林縣虎尾鎮西屯里大屯228-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1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1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1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1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56ab3cd-d64c-429b-928b-7dcf11392f02/1/6.jpg
雲林縣 虎尾鎮 竹圍子社區 新吉里 新吉里主要由後壁寮、竹圍子、陳家庄等三部落構成,居民民風純樸,文化資源,自然環境等資源豐沛,由於時代變遷,湧進大批新住民,人口迅速成長,於民國86年1月22日成立竹圍子社區發展協會,其透過人民團體組織的運作激發社區自主,創新之精神推動社區發展工作。 竹圍子社區發展協會 丁坤乾 dsjay1129@yahoo.com.tw 05-6986346 05-6982065 雲林縣台西鄉海北村民權路73-5號
雲林縣 虎尾鎮 穎川社區 穎川里 雲林縣虎尾鎮穎川社區發展協會
雲林縣 虎尾鎮 興南社區(雲林縣農村再造聯盟虎興促進會) 興南里 位處虎尾鎮南端,被北港溪切割靠興南大橋與外交通,屬化外弱勢之地.里中百姓80%務農,幾乎與現代社會脫節,急需再改造接軌. 雲林縣農村再造聯盟虎興促進會 周清石 bighero888@livemail.tw 05-6362688 05-6361635 雲林縣虎尾鎮興南里40之1號
雲林縣 虎尾鎮 北溪社區 北溪里 雲林縣虎尾鎮北溪社區發展協會 江炳辛 a0925395039@gmail.com 05-6332786 05-6314516 雲林縣虎尾鎮北溪里10-2號
雲林縣 虎尾鎮 頂溪社區 頂溪里 頂溪社區發展協會 蘇坤福 andy6221867@kimo.com 0932-692337 (優先連絡)63250 雲林縣虎尾鎮頂溪里13鄰過溪56-2號
雲林縣 虎尾鎮 惠來社區 惠來里 位於雲林縣虎尾鎮最東側的惠來里,其地理位置東與莿桐鄉、斗六市為鄰,南與斗南鎮為界,西與下溪里、頂溪里相接,北與西螺鎮、莿桐鄉相隔。合計面積3.22平方公里,人口2,925人(97年3月份統計),合計19鄰、857戶數。  淳樸的惠來里被認為是佃農的故鄉,居民世代務農,農田以劃設為農業特定區見稱,栽種種類一期以稻作為主,二期以大蒜、馬鈴薯為主,其中產銷很大的馬鈴薯為契作,供應薯條、洋芋片材料,其他農作還包括花生、各種蔬菜等,另外花卉栽種也成為本區新興成功的產業之一。  惠來里地名由來,據考明治四十二年(西元1909)隸屬斗六廳他里霧區他里霧惠來厝庄,大正九年(西元1920)規劃虎尾庄惠來厝大字,國民政府來台後,始編為惠來里,里名由來和紀念祖籍地惠來有關。近年因發現社區中的每一份子,似乎並不是那麼熱衷社區的諸事物,又因社區中的年輕族群因經濟因素皆往外求職,造成社區逐漸老化趨向。主要讓社區有凝聚力,自然社區中的任何一份子皆會自動參與的動力,也透過此次機會,希望能重整社區一些文化資產及街道景觀、荒廢的老古董。近而珍惜本社區的產物或發展出不同的風味景觀,重新打造新的風貌,有文化的農村社區。 惠來社區發展協會 周世裕 wonderfull@livemail.tw 056222290 雲林縣虎尾鎮惠來里6鄰143-2號
雲林縣 虎尾鎮 新吉社區 新吉里 雲林縣虎尾鎮新吉里新吉社區發展協會 林清風 05-6327072 虎尾鎮新吉里8鄰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