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04秒, 共找到 2831 筆資料,顯示第 201 到 3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縣市名稱 鄉鎮名稱 社區名稱 村落名稱 社區介紹 協會名稱 協會聯絡人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圖片網址
花蓮縣 新城鄉 北埔社區 北埔村 北埔社區發展協會含北埔村、大漢村。人口數約6500人、面積4.02平方公里 花蓮縣新城鄉北埔社區發展協會 郭彩寶 pao656252@gmail.com 03-8261595 03-8230882 花蓮縣新城鄉北埔村北埔路82號
花蓮縣 新城鄉 七星潭社區 大漢村 位於新城鄉南端與花蓮市緊鄰,是一處漁業資源相當豐富的特色漁村社區,兼具人文特色,海岸景觀的社區 花蓮縣新城鄉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 姜國秦 will230250@yahoo.com.tw 03-8222555
花蓮縣 新城鄉 康樂社區 康樂村 農場蛻變,康樂年年 花蓮縣新城鄉康樂社區發展協會 鄧可平 konler100@yahoo.com.tw 0975-755629
花蓮縣 新城鄉 樹林腳社區 北埔村 ~由來~ 本地原以沼澤林地,日據時代居民陸續搬遷進住,猶如居住在樹林之下,因而得名為『樹林腳』花蓮新城鄉北埔村的樹林腳社區,長久以來都沒有被都市氣息所污染,裡頭不僅保留著傳統的曬穀場,村民們也會定期規劃社區活動,而在這樣的環境營造之下,原本封閉老化的社區逐漸向外踏出,如今它們希望能將傳統社區給造成最有風格的模範農村,讓人人都能羨慕這個被世人遺忘的寧靜樹林腳。茂密的樹林前頭,家家戶戶的庭院都有這樣一個空曠的曬穀場,然而隨著傳統務農時代的逝去,曬穀場縱使沒了功能,卻成了當地社區最大的特色。~成立期間~  本單位成立於民國81年7月15日。近年來,由於高齡化社會來臨老人的照顧問題層出不窮,有鑑於老人問題及需求日增,建立可近、可即性的社區照顧網絡,讓老人在熟悉的環境與親人、鄰居、老朋友分享生命的經驗,實為落實「在地老化、健康老化」的最佳方法與原則,,本單位積極推動社區照顧服務等計畫,日前計有社區區關懷站以及「多元就業開發方案」-「陽光長青計畫-社區長者關懷服務」。~理念~  樹林腳社區為新城鄉推動六星計畫農村新風貌之計畫區域,亦為新城鄉目前唯一推動關懷據點之社區,96年6月成立關懷據點已來,透過鄉內資源的集結,包括新城鄉公所、北埔村村辦公處、國軍花蓮總醫院、新秀農會、新城鄉衛生所、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新成分會等民政、社政、醫療及民間團體等資源的共同投入,關懷社區老人的生活及健康問題,達到「在地人、服務在地人,發揚社會福利服務的理念」,建立社區互助自助的服務機制。 樹林腳社區發展協會 廖增森 tree8267076@hotmail.com 03-8269785 03-8267076 台灣省花蓮縣新城鄉北埔村樹林街57巷7之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12013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09079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12014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12006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12004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09079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09078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11012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12016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12006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12003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12015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65209eb-1818-4f26-8f24-41d5246653da/1/P1120177.JPG
花蓮縣 瑞穗鄉 富興社區 富興村 富興社區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省道台九線260~263公里處.社區總人口數約九百人,由閩客原三大族群共同組成,約各佔1/3.全區除林地外,90%以上的土地皆從事農業生產,是非常典型的農村型社區.早期以種植甘蔗為主,製糖停產後改植鳳梨與文旦柚.其中鳳梨花生產更是全省最大產地,文旦柚品質亦不亞於鶴岡文旦.另外轄內的平地造林面積更是瑞穗鄉之冠.社區東倚海岸山脈,因人為破壞較少,生態資源豐富,包含多種台灣特有種的野生動植物.而海岸山脈屬新生代山脈, 地質迴異台灣其他各山系,因此海岸山脈本身即是一座地質自然教室.但新生代山脈地質鬆散易崩塌,因此也面臨土石流的威脅. 富興社區發展協會 楊清茂 lee91710096 @yahoo.com.tw 8811136 (03)8811658 花蓮縣瑞穗鄉富興村連興路8鄰72號
花蓮縣 瑞穗鄉 瑞美社區 瑞美村 花蓮縣瑞穗鄉瑞美村位於瑞穗鄉東方,因位於秀姑巒溪的尾端,所以舊地名俗稱為『下水尾』。1875年(光緒元年)正月清軍中路統領總兵吳光亮率部築路,由林杞埔社寮進至大坪頂合為一路,達大水窟。四月扺埔坑頭,並出秀姑巒山之背,抵達至水尾(瑞穗),駐紮於現今瑞美國小。所以瑞美社區開發至今以有139年了,算是花蓮開發已久的古老的社區。清軍駐紮後推行了『開山輔蕃』的政策、招民拓墾、開征賦稅外,也將宗教與教育帶入這塊土地。在教育上,1879年(清光緒5年)清朝政府也水尾設置義學成為現今的瑞美國民小學。瑞美國民小至今有百餘年了,算是花蓮縣下少數百年學校。瑞美社區人口約有2172人,客家、閔南、原住民約各佔了1/3。北與鶴岡村為界;東與瑞良村為界;南興舞鶴村為界;西與瑞穗村為界。總面積為2.6平方公里。因鄰近秀姑巒溪,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所以清軍駐紮於此開懇種植水稻,除再種植其他雜糧蔬果外,也並無其特色農產。但其擁有的文化資源卻是其他村里所無法比擬的。村內除有最古老的學校外,還有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青蓮寺。青蓮寺是一間供養釋迦牟尼佛的百年古刹,每年的農曆四初七為本村浴佛節,可說是全鄉動員舉辦慶祝活動,亦有精彩的各項文化活動表演。瑞美社區雖無特色農業,但有熱情的居民、豐富的文化產業、純樸的田園風光。近年來在林建風理事長及各級幹部、上級長官的指導推動下,群聚社區民眾,凝具社區意識。使社區得以永續發展,更加有活力。 花蓮縣瑞穗鄉瑞美社區發展協會 林建風 0933-481908
花蓮縣 瑞穗鄉 奇美社區 奇美村 奇美社區位於瑞港公路中段,泛舟活動中間休息站,鄰秀姑巒溪,風景秀麗,村民大多從事農牧業。探索原鄉奇美,在山與水的環抱中,體驗最單存的美好,來到這個充滿神祕色彩的部落,請先放慢你的腳步,與我們一起在傳統茅屋裡聽著傳統阿美族的故事。安排與大自然共生的體驗,到秀姑巒溪撒網與放蝦籠、自己生火煮飯、削竹碗筷與檳榔苞鍋子、體驗奇美傳統石頭火鍋料理、坐碰碰車、玩阿美族童玩、睡傳統茅屋,這些都是難得的經驗,拋開一切煩惱,用單純的心,與我們一起體驗奇美部落最深層的美好 花蓮縣奇美部落文化發展協會 蔡富光 03-8991221 03-8991141 花蓮縣瑞穗鄉奇美村五鄰2-10號
花蓮縣 瑞穗鄉 瑞祥社區 瑞祥村 本社區以務農為主.有酪農.柚農.箭筍.梅子等作物.觀光方面有溫泉民宿.自行車步道.登山步道等 花蓮縣瑞穗鄉瑞祥社區發展協會 李東岳 0933-486991 花蓮縣瑞穗鄉溫泉路一段137號
花蓮縣 瑞穗鄉 富源社區 富源村 富源社區舊稱拔仔莊,當地自然資源豐富,早年是阿美族人的聚落,台灣史上著名的「奇密社(奇美)事件」,清朝總兵吳光亮即從此地集結髮兵平亂、鎮海後軍副將張兆連更將重兵整營築城在當今富源國小的位置,並且開闢關門山古道其東段。在清朝開山撫「番」後,閩、客移民大量湧入,日據時期移民潮達到高峰。現今居民以阿美族、閩南人、客家人為主,以及少數的退休榮民。民國八十五年,一群長期投入拔仔莊社區工作的居民,正式成立「蝴蝶谷文史工作室」,以凝聚社區意識,並且發行蝴蝶谷學區報,八十八年起結合社區發展協會共同為拔仔莊社區的發展,推動社區工作的永續經營。 花蓮縣瑞穗鄉富源社區發展協會 蔡志松 pailasen@yahoo.com.tw 03-8811985 03-8811985 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富源路2-1號
花蓮縣 瑞穗鄉 富民社區 富民村 東鄰富興村;南界瑞北村;北接富源村;西連中央山脈。舊稱「鈸仔庄」,其由來有二說,一為次到到處可見芭樂,故名。另一說因為山形酷似羅鈸的鈸,故稱。日劇時期,日人將估那、牧魯站、拉加善、阿多瀾、拉吉禾幹、溪仔底、鈸仔庄等地合併稱為「鈸仔」。民國36年,劃分為三村,分別為富源、富民、富興。 花蓮縣瑞穗鄉富民社區發展協會 劉賢明 0917-622800 花蓮縣瑞穗鄉富民村民四街100號
花蓮縣 瑞穗鄉 鶴岡社區 鶴岡村 瑞穗鄉鶴岡村位於富源溪左岸,海岸山脈西側與瑞北村相對,東與奇美村為鄰;西隔馬蘭鉤溪與瑞北為鄰;南沿著馬蘭鉤溪下游與瑞美 村為界;北面藉大肚滑溪和富民、富興為鄰,鶴岡村又分有二個部落,屋拉力部落及梧繞部落,面積19.6500平方公里。 花蓮縣鶴岡社區營造協會 陳秀玲 chen5477007@yahoo.com.tw 03-8871665 03-8873525 花蓮縣瑞穗鄉鶴岡村16鄰108-4號
花蓮縣 瑞穗鄉 鶺櫓棧部落 富源村 目前部落老人較多,都希望能把部落綠美化,大部分的居民都看不懂國字、聽不懂國語,所以希望能有阿美族的講師來部落上課。 鶺櫓棧部落發展協會 余阿木 03-8811434 花蓮縣瑞穗鄉富源村廣東四街14鄰78號
花蓮縣 瑞穗鄉 舞鶴社區-馬立雲 舞鶴村 舞鶴社區農特產品有:天鶴茶,阿拉比卡咖啡,瑞穗牧場鮮奶社區著名景點包括有:北回歸線地標,掃叭石柱,瑞穗牧場,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本社區居民大都屬於阿美族,客家人,沙奇萊雅族,以及其他族群 舞鶴社區發展協會 吳睿彬 guenyu@rareseed.com.tw 03-887-6611 03-887-6161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157號
花蓮縣 瑞穗鄉 迦納納社區 舞鶴村 花蓮縣瑞穗鄉迦納納部落發展協會 陳玉英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8鄰181-3號
花蓮縣 瑞穗鄉 原住民生態資源社區 瑞穗村 瑞穗鄉位於台灣花蓮縣東南部,北鄰光復鄉,西鄰萬榮鄉、卓溪鄉,東鄰豐濱鄉,南接玉裡鎮,北迴歸線經過本鄉。本鄉位於花東縱谷平原之上,西臨中央山脈,東倚海岸山脈,南有舞鶴臺地,中間屬秀姑巒溪錐形沖積扇的一部份,地勢平坦,氣候上屬副熱帶季風氣候與熱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帶。鄉內居民以閩南人、客家人及原住民為主,而原住民又以阿美族為最多,農業及觀光業相當發達。 花蓮縣瑞穗鄉原住民生態資源發展協會 黃玲雯 ruisui2011@yahoo.com.tw 03-8871749 03-8871749 花蓮縣瑞穗鄉瑞穗村民生街41號
花蓮縣 瑞穗鄉 瑞北社區 瑞北村 本區位於北起以馬蘭鉤溪與富民、富興村為界;南以虎頭溪與瑞祥相隔;西則與萬榮鄉馬遠村為鄰;東與鶴岡村相接。是鐵、公路進入瑞穗鄉必經之地,社區面積7.54平方公里;人口742人,佔全鄉5.29%;有260戶,現有會員55人,居民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及基督教,居民士農工商從業人口都有,其中以農業佔大多數。本區由於佔地利之便,而在本區留下豐厚的文化資產,以及先人墾殖時留下的歷史足跡,三元宮是村民信仰中心,地神與菸樓有父母親的故事,週邊有130年的青蓮寺及三級古蹟掃叭石柱、秀姑巒泛舟、鶴岡紅茶及舞鶴天鶴茶、阿拉鼻卡咖啡。人文資源及人力資源等搭配,期待造出清淨祥和的家園。 瑞北社區發展協會 謝林月美 a85410275@yahoo.com.tw 8872640 8870325 花蓮縣瑞穗鄉瑞北村3鄰102之1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88e64a7-950f-49af-84b2-bdb041d1a5ab/1/槌球場露營.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88e64a7-950f-49af-84b2-bdb041d1a5ab/1/學生課外教學.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88e64a7-950f-49af-84b2-bdb041d1a5ab/1/活動一景.JPG
花蓮縣 瑞穗鄉 舞鶴社區 舞鶴村 掃叭頂即為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舞鶴位於瑞穗鄉南端與玉里鎮交界,北與紅葉溪為鄰,東臨秀姑巒溪,西鄰中央山脈與萬榮鄉接壤,為一河階台地地形北回歸線穿過本區,花東公路、北迴鐵路南北向貫穿其中,全區之地勢中央高,而四週低,惟中央台地部份因坡度平緩為農業經營及人口聚集之精華區,本區視野廣闊隔著秀姑巒溪向東可遠眺山巒起伏的海岸山脈,向北則可清楚看到紅葉溪流,西面有雄偉的中央山脈,向南望則是肥沃富庶的縱谷平原,山光水色景觀秀麗潛力無窮。本村資源豐富,物產豐饒一年四季都是吸引遊客到舞鶴遊憩休閒、觀光。我們的地理環境風景天成,空氣清新,水質純淨,在地有極品天鶴茶、舞鶴咖啡、鳳梨、瑞穗牧場等等農產品休憩景點,尤其本茶區於2006,2007,2010年蜜香紅茶獲得世界冠軍,藉由此名氣聚成一個商圈。如果『花蓮是最後淨土,舞鶴就是東台灣淨土上的一顆明珠』。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社區發展協會 黃武雄 bear.m917@msa.hinet.net 03-8871453 03-8872989 花蓮縣瑞穗鄉舞鶴村迦納納6路16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833d097-73d9-44d2-813c-f39f44d09df9/3/admin20061023200843.JPG
花蓮縣 萬榮鄉 東光社區 馬遠村 花蓮縣萬榮鄉東光社區發展協會 馬進達 mangququ0519@yahoo.com.tw 03-8870816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9鄰198號
花蓮縣 萬榮鄉 紅葉社區 紅葉村 昔時,紅葉為阿美族住地,散居於派出所一帶山麓,因多『山貓』,而稱『高藥』也。原住的阿美族,因遇颱風,洪水暴漲,社地耕地多流失,又因布農族侵擾,仍遷居海岸山脈西側,今鶴岡地方。布農族遷來後,住於紅葉溪兩岸山腹人口不多,民國廿二年起,泰雅族來居,稱此地曰:『伊豆夫可樂南』,其地狀狹長陰翳,故譯『紅葉』,惟族人仍以『埃夫南』稱之。 紅葉村泰族屬於賽德克亞族托魯閣系統,遷來之初,族人大都住於瑞穗溫泉以西之紅葉溪左岸,虎頭山之南方山麓,被稱紅葉部落;小部住於今紅葉溫泉附近,迪佳山此麓,因在紅葉部落對岸山麓,故稱『西寶』。繼之而來者為馬浩望社之布農族,住於紅葉部落東端一角。 日據時紅葉村落分兩社,其構成之成員分述如次: 紅葉聚落:紅葉聚落為西寶、洛韶、伊波、瓦黑爾、西拉克等社人所住,其中小部份科蘭社人在內。 西寶社:結社於西寶國小稍東台地上,係於民國十七年,日警將鄰近之得給亞可、巴巴卡兩社合併之社。次年,迫令社人下山移居,一部由頭目達蘭泰莫率領移居紅葉,一部遷於巴拉瑙(今重光)。光復後,民國卅四年底,自成聚落,因係西拉克社後裔,故名『西拉克』社。 花蓮縣萬榮鄉紅葉社區發展協會 黃德誠 03-8873451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5ac4862-0b11-4acd-9669-cebc4040f1ec/1/940426聯合報.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5ac4862-0b11-4acd-9669-cebc4040f1ec/1/940426更生日報.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5ac4862-0b11-4acd-9669-cebc4040f1ec/1/940426自由時報.jpg
花蓮縣 萬榮鄉 見晴社區 見晴村 原中央山脈柏楊群,光復前後陸續向見晴村遷入。目前有天主堂,基督教長老會聖靈進修到院,國小大部分人口外流或在西北部蘑取,社區以原住民人口居多 見晴社區發展協會 高信軍 03-8771382
花蓮縣 萬榮鄉 明利社區 明利村 明利村位於花蓮縣萬榮鄉,有花東公路及鐵路經過,北接鳳林南接光復。因時代變遷,部落行政區劃分為三個部落:上為大可汗部落,中為馬太鞍部落,下為馬里巴西部落。部落因著年輕人外流,僅存流沒有工作能力的婦孺與幼小。年齡層分佈:老人人口約佔17%,隔代教養家庭居多,因青壯年外移,老人照顧需求更大。部落的信仰中心是基督宗教,有二間長老教會一間天主堂,部落以太魯閣族語為主,老人有許多仍是文盲,但卻篤信基督宗教。為此,由在地的利華教會於97年4月成立社團法人花蓮縣多加全人關懷協會,希望發揮在地有限資源,整合民間團體與結合政府方案,促進部落文化復育與在地就業等,提供更在地的服務,協助部落自立自主,凝聚部落發展共識,促進產業發展與在地就業等機會,讓部落永續發展。 社團法人花蓮縣多加全人關懷協會 陳一鳳 eavvon@gmail.com 8751349 花蓮縣萬榮鄉明利村二鄰27-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4a12e7c-61f9-4688-b9d2-ea77b914bef5/1/2009年度傳統舞蹈傳記-表演.doc
花蓮縣 萬榮鄉 馬遠社區 馬遠村 1.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因地形狹長,分別有三個聚落,為本社區(馬遠社區(Kunuan)、大馬園(Tamayan)及東光(Tungkuang),與瑞穗鄉富民村為鄰。2.本村共有4間教堂,一間國小。而本社區分別有基督教及天主教、國小。3.本村以布農族為居多,農作物以山蘇、箭筍、玉米、小米為主。4.部落家庭大多為隔代教養,許多中生代外出求學或至外地謀生,因此留在部落大多為老弱婦孺。5.在協會理事長 馬香蘭的帶領下,致力提供在地就業機會,97年~99年為期三年的原住民部落永續工 程已在99年告一段落,過程中至少提供本村中高齡層約100人次的就業機會。6.今年本協會以老人關懷為主要的服務項目。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社區發展協會 江阿光 bununsaikin@hotmail.com 0928-868271 花蓮縣萬榮鄉馬遠村4鄰66號
花蓮縣 萬榮鄉 馬里巴西社區 萬榮村 花蓮縣萬榮鄉七彩湖協會 簡智隆 kaliling520@gamil.com 0988-573520
花蓮縣 萬榮鄉 花蓮縣愛鄉部落永續發展協會 西林村 愛鄉部落永續發展協會位於花蓮縣萬榮鄉西林村下部落,是以農為主的部落,南以非常清澈的北清水溪流過,此溪水是夏季避暑之地,年平均溫度在18C以下,西倚中央山脈台地上為著名的坪林文化遺址所在,還有一處野溪溫泉二子山,幾乎是未經開發的聖女地;此社區人文素養亟嘉,不少退而不休之公教軍警人員都願意在一次的為地方付出心力,且都是社會上極為有能力的人才,成立之初多具有一翻熱忱,再一次地將所學所知的奉獻於原鄉社區,故於民國95年8月成立,本會宗旨在於非營利為目的活化部落生機、注入草根部落意識、建造健康部落及永續經營為目標,範圍為周邊之村里社區為服務的範圍。 花蓮縣愛鄉部落永續發展協會 蘇連勝 w8772422@yahoo.com.tw 03-8772422 03-8772422 花蓮縣萬榮鄉西林村11鄰190-1號
花蓮縣 萬榮鄉 西林社區 西林村 西林社區位於萬榮鄉知亞干溪二子山溫泉區內,隔台九線省道與新光兆豐休閒農場相鄰。日據時代日人稱此區部落為知亞干部落(Alang Ciyakang),目前人口數有1618人,太魯閣族便佔了1539人,是個典型的原住民村落。其人口是因日本政府基於管理便利之故,由花蓮各地遷居聚集而成,這些先民將過去居住於山林中的文化與古早智慧帶來了知亞干部落,其中自然不乏祭祖、豐收、歡樂、宴席、出草等重要祭儀,而不同的儀式活動,則搭配了許多傳統樂器,如一般大眾較熟悉的口簧琴,以及直笛(出草笛),以及過去文獻鮮有記載,僅見於少數太魯閣族部落的木琴、四絃琴及五管笛等,如傳統的木琴,由於太魯閣過去文化相當嚴謹,學習木琴只能根據老祖先自古相傳的樂曲,雖然僅寥寥數首,但簡樸的樂音中,卻能充分表現原住民對自然的敬畏和感謝,在音樂表現外,木琴也是族人在山上溝通訊息的重要工具,過去百年來太魯閣族的祖先們藉由木琴在山谷間互報訊息,清泠的樂音響徹山谷,可說是先民在山裡的語 花蓮縣萬榮鄉西林社區發展協會 張明賢 may.may.771206@yahoo.com.tw 03-771641 花蓮縣萬榮鄉西林村5鄰82號
花蓮縣 萬榮鄉 萬榮社區 萬榮村 協會成立於86年06月11日,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發展社區`傳承文化`發展經濟`提高原住民及各族群生活水準為宗旨。特別強調本會是依個跨五大族群的組織,將來組織發展方向將朝向精緻化`文化化`創意化,推動社區文化及社區總體營造以來,是多族群性的族群融合組織,並太魯閣為主推廣跨多族群的文化相關活動。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社區發展協會 胡永光 v51010424@yahoo.com.tw 03-8751389 03-8751389 花蓮縣萬榮鄉萬榮村1鄰8號
花蓮縣 萬榮鄉 東光社區(丹群布農族) 馬遠村 【東光社區】廣闊的崇山峻谷是布農族的家鄉。這裡蘊含著優美的地理景觀及多樣化的生態資源,還有一群樂天知命的布農族人,稱得上是一處人間仙境,值得你去一探究竟。想不想到我的家鄉來做客呢?我可是很好客的呦!跟著我來,我將帶你體驗一場前所未有的心靈饗宴。丹社群的由來根據口傳巒大社(takbanuaz)的打納畢馬氏族(tanapima)有名叫法丹(Vatan)者,遷移到丹大開墾狩獵,以後遂成丹大社群人的始祖。大約三百多年以前,丹社群人居住的地方稱asang-Vatan稱本族群為takiVatan,這是丹社群的由來。1930年,日本實施理蕃政策,居住在南投縣濁水溪上游丹社溪兩岸的布農人,日本人強迫遷離,歷程三年翻山越嶺,來到花蓮縣麻子漏溪上游定居。有一部分遷至南投信義鄉地利村,目前已被其他氏族同化。當時遷至馬遠人口約三千多人,由於瘧疾和外族通婚及人口再遷移,目前馬遠村的325戶人口數減少約1651人目前以行政區域分馬遠村有兩個社區1.馬遠社區1-4鄰、新村Kunuan在富源上下車2.東光社區5-9鄰在瑞北上下車,5鄰tipang、6鄰dadalung、7鄰paunung、 8鄰taimaiian、9鄰tungkuan 花蓮縣丹群布農族文藝發展協會 江東妹 kaliling518@yahoo.com.tw 038-871392 花蓮縣瑞穗鄉瑞北村瑞北95-2號
花蓮縣 壽豐鄉 光榮社區 光榮村 ㄧ、七腳川(Cikasoang)阿美族光榮(Linahem)部落史 花蓮縣原住民族教育文化與部落發展協會(以下簡稱本會),本會為能讓評審委員深入了解七腳川阿美族光榮(Linahem)部落史,簡要敘述之,再將本會組織概況,如後簡要說明之: (一)七腳川阿美族族群譯名與早期領域七腳川人,是指七腳川社人的後裔,原居今吉安鄉福興村以西之三軍公墓下方山麓。阿美族初遷於此,見該地盛產薪柴(Cikasoyay),故稱其他為「知卡宣」,清人譯作「七腳川」或稱竹腳宣、竹腳川、直腳川諸社名稱,而「七腳川」(Cikasoang)為一通譯之社名。七腳川社後裔聚集在太昌、南華、池南、光榮、溪口、台東縣鹿野鄉瑞和等地,七腳川人對於自己祖先的淵源似乎已模糊不清,常自認是七腳川系統與豆蘭、薄薄諸社是完全不同的族群。但是,從七腳川人使用之方言與風俗習慣和二社沒有什麼差別,似乎沒有必要把他們分為不同的一個系統,因此,這裡所謂「七腳川人」應該是指七腳川社的人,與南勢阿美族同是一個族群,只是遷來的時間可能不同而己。在太魯閣族人尚未遷來木瓜溪以前,山區亦可能是七腳川人狩獵的區域。(李景崇PutarFuding,阿美族歷史,pp52) (二)七腳川事件與流布情形光緒二十二年(1896)三月,日軍在台東登陸,五月北進花蓮,佔有南勢阿美諸社,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月於七腳川社設置警察官吏派出所,藉警力統御社人,日人知道七腳川社世與太魯閣族瓜葛甚深,即每當日軍攻擊太魯閣族諸社時,七腳川社眾多傭為軍夫從征,光緒三十三年(1906),委里事變既平,日人於次年(1907)為封鎖太魯閣族突襲,即自娑婆礑,經加禮宛、北埔而至海,連為隘勇線,此線謂之北埔隘勇線,並頭目KumodCungao建議日人提高薪資以改善其生活,但不為日人接受,因此,他們誤以為頭目勾結日人,不滿頭目,懷恨日人之壓榨,遂由社中有勢力者LoohPutar召集隘勇十九人密謀行動,暗中與巴托蘭太魯閣族相互應,俟時機成熟,遂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二月十三日攜眷潛入山區,次日襲擊附近隘勇線及警察派出所,殺害警察,切斷電話線;花蓮港支廳長岩村聞訊,親率警察隊與駐屯花蓮的守備隊赴七腳川鎮壓,亦無功而退,而抗日之社眾不斷地擴增,聲勢亦隨之壯大,日警己無招架之力。全國日人為之震動,台東廳知討伐失利,急派警務課長田中率璞石閣(玉里)警察來花蓮,總督府亦立即派警視總長及陸參謀率兵前來。十二月十六日台灣總督付派遣步兵三中隊,砲兵二小隊,機槍一分隊,乘輪在花蓮港登陸。次日,宜蘭、深坑、桃園三廳派遣援隊九十名亦在花蓮港登陸,與台東廳警察合編討伐隊,佈置於七腳川社以東,二十一日晨,日軍開始砲擊,中午攻入七腳川社。深夜,社眾反撲未果,攜帶眷屬經七腳川山,竄向木瓜山,在銅蘭、文蘭的七腳川阿美族,埋伏於鯉魚山之山下。二十四日,日軍分三路進攻,日兵山砲隊砲擊木瓜山,步兵隊齊射銅蘭、文蘭,日砲隊獨攻池南,社眾仍奮戰不屈,潛入深山,日軍搜索行動受阻,為防備抗日者下山襲擊,於十二月二十六日構築七腳川山麓至娑婆礑(水源)與威里線銜接,全長約三十公里,次年(1909)二月十七日完工,派隘勇駐守,並派荳蘭社長老人山說服,次日,七腳川社人歸降,日在討伐隊在花崗山舉行解隊式;此一抗日行動,先後達三個月,史稱「七腳川事件」。(李景崇PutarFuding,阿美族歷史,pp53-54) (三)部落分布據七腳川社後裔的報道,原移薄薄、荳蘭等社者遷於月眉或水璉;池南一帶者部分遷於南華、太昌或壽豐山下的Cialopalang。因此,經異動後七腳川系部落,較集中的地區為池南、光榮、壽豐山下、溪口、南華、太昌及瑞和。瑞和一地,系日治時之「大埔尾」,現屬台東縣鹿野鄉內,本文不贅述其他部落,僅以光榮部落為例,如後簡述之: (李景崇PutarFuding,阿美族歷史,pp57)光榮部落,在文獻上,以「鯉魯尾」見稱,係因居鯉魚山南端,故名,阿美族或稱它為Linahem相傳此地名來自太魯族之里鬧(Linao),意即欉林。光復後成立稱呼的地名為共榮,屬壽豐鄉。約1910年後為光榮部落第二次遷移在壽豐公墓東邊,由於大颱風的侵襲,荖溪河水暴漲,將全部落沖走,約1927年第三次遷移到現在的部落,民國六十八年(1979),改稱光榮。光榮部落位於荖溪下游右岸,壽豐山東北方山麓,在今壽豐北面約一公里餘之平坦地。根據民國二十五年的人口統計,105戶553人(男280人,女273人),在壽區(今壽豐鄉)阿美族諸部落中,為人口最多的部落。目前光榮部落總人口數是924人,原住民783人,漢人141人,原住民約有84.7%,七腳川阿美族人約有80%。(取自壽豐鄉戶政事務所網站2013.5.7)壽豐鄉 村里人口統計 年度 月份 村里別 戶數 人口數 男性人數 女性人數 平地原住民 山地原住民 102 光榮村   322 924 502 422 760 23 花蓮縣原住民族教育文化與部落發展協會 布達兒‧輔定 putalfuding@yahoo.com.tw 03-8651410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二街30號
花蓮縣 壽豐鄉 水璉部落 水璉村 花蓮縣壽豐鄉吉偉帝庵部落發展協會位於壽豐鄉海濱的一個小村落,東臨太平洋,西倚海岸山脈,是一處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葉海堂盆地,也是一個多種族群融合的社區,有漢族和阿美族、撒奇萊雅族混合居住的社區。 協會依法設立,以非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發展部落傳統文化之傳承延續為宗,關心部落老人與幼童,協助各機關之關懷部落衛生、福利服務。 花蓮縣壽豐鄉吉偉帝庵原住民部落發展協會 陳芃妤 0928-080834
花蓮縣 壽豐鄉 米棧社區 米棧村 壽豐鄉東臨太平洋,北以木瓜溪與吉安鄉為鄰,南以壽豐溪及花蓮溪和鳳林鎮中興裡、萬榮鄉西林村為界,西至木瓜山與秀林鄉相接,東南之水璉村與豐濱鄉磯崎村之牛寮坑為鄰,面積達218.444平方公里,為全省平地鄉鎮中土地面積最寬之鄉鎮。在區域地理屬花蓮生活圈之一環,為一農村集散。礦產以玉石及蛇紋石為大宗;農業方面則以「精緻農業」為代表,以花卉栽植為主,因而素有花蓮縣「花園」之美稱。耕作陸田以種植粟、蕃薯、芋頭及豆類等雜作為主,亦有水田耕作。水果、蔬菜種植也佔有一定的重要性,水果以無子西瓜、哈密瓜(洋香瓜)及文旦柚最為著稱,米棧文旦柚觀光果園,面積約六百公頃,有一百七十五戶果農投入經營此觀光果園。蔬菜則以花胡瓜為大宗;漁業以生產「黃金蜆」聞名,為一鄉一特產之代表性產品;狩獵方面,農事閒暇之時,即行狩獵,主要狩獵對像為鹿、山豬、羌仔、山羊及鳥類或山雞為主。獵器以鎗、刀、弓、劍為主。 花蓮縣壽豐鄉米棧社區發展協會 江俊明 ficanfican193@yahoo.com.tw 03-8741068 03-8741402 花蓮縣壽豐鄉米棧村米棧二段99號
花蓮縣 壽豐鄉 壽農社區 壽豐村 壽豐鄉壽農社區發展協會 古欽水 03-8652301
花蓮縣 壽豐鄉 溪口社區 溪口村 本社區位於壽豐鄉南端,溪口村原與豐山、豐裡、樹湖等合稱為豐南,民國卅四年豐田村分為豐山、豐坪、豐裡及溪口,民國五十三年樹湖村又從溪口的範圍分立出去,溪口村的範圍就變得更小了。因地處知亞干溪(壽豐溪)北端的溪口,所以稱溪口村。 台灣光復初期蔗糖業非常興盛,當時因為糖價昂貴,吸引很多農民種植;溪口村當時仍大部份為河川地,土地乾旱貧脊荒石遍佈、荊棘遍野,吸引一些勤奮的先民來此開墾土地, 種植甘蔗和稻米,因為經年的辛勞有成,於是吸引了一些人口前來開墾定居。 溪口村因本地就業有限,年輕人口外流嚴重,根據統計溪口村民國五十八年全村人口有2068人,直至今日已降為1290人。 溪口村面臨農業沒落、工業不興之衝擊,將迫使農民賣土地轉業,或在政府及農會輔導下合作開發休閒農業。玉里精神療養院已在溪口村興建『復建園區』。另社區內逐漸出現民宿業者及外來人口移入,但仍需振興社區產業,方能免於社區衰退。 花蓮縣壽豐鄉溪口社區發展協會 曽春次 kiku201301@yahoo.com.tw 0937-175270 花蓮縣壽豐鄉溪口村四街33巷10號
花蓮縣 壽豐鄉 志學社區 志學村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社區發展協會 吳秋燕 luckey570120@gmail.com 0935-605092
花蓮縣 壽豐鄉 鹽寮社區 鹽寮村 民國七十六年,觀光局設立東海岸國家風景管理處,將花東美麗且狹長的海岸線,劃入管轄範圍,鹽寮位居於花東海岸縣最北端的一個村落,成為觀光進出口的要區。民國九十二年海洋公園正式營運,帶來大量遊客及大規模的消費,也帶動村內民宿的興起;附近又有東部最大飛彈基地之籌建,未來榮景可期。以前花蓮食鹽在此煮製,日本人就稱之為「鹽寮港」,港、坑音近,漢人習慣稱「鹽寮坑」,原隸屬於水璉村,民國五十三年七月,獨立成村。 鹽寮社區發展協會 范光福 kf0910808516@yaoo.com.tw 03-8670078 壽豐鄉鹽竂村山嶺68號
花蓮縣 壽豐鄉 池南社區 池南村 本部落位於鯉魚潭畔,距花蓮市僅18公里,車程約25分鐘可達,是早期花蓮縣境內,除太魯閣之外最負盛名的風景區,也是花蓮最大的內陸湖泊。鯉魚潭四周群山環抱,波光嵐影,景色優美,深具觀光發展潛力。本部落結合此獨特天然資源發展有機無毒原住民風味活力餐的銷售、部落巡禮生態旅遊模式,帶動部落產業,以新的就業型式轉換原住民下一世代命運。池南社區發展協會於93年9月3日成立,會員人數84人(其中75%是原住民);池南村(Banaw部落)位於花蓮縣鯉魚潭風景區內,村內戶數約有373戶,人口約1135人,其中原住民約為410人,大部份都是阿美族,以農業為生;漢人以農業與商業為生。最大的漢人聚落位於鯉魚潭風景區,從事小吃與租賃遊湖之小艇之業。為提振部落產業生機,開拓地方特色資源,本會有計畫、永續性的培育部落人才,藉系列的木雕、手工藝、餐飲、部落民宿、部落導覽......等各項教育訓練,活化地方產業並結合當地鯉魚潭為中心的觀光活動,發展多元性的特色產業,我們殷切的期待您的蒞臨。 花蓮縣壽豐鄉池南社區發展協會 林祖銘 tmt5757@ms3.hinet.net 0933-996777 03-8523785 花蓮縣壽豐鄉池南村池南路2段17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56b21ccf-d82b-49e4-b8c3-97816b5f653b/1/P101009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56b21ccf-d82b-49e4-b8c3-97816b5f653b/1/DSCN4338.JPG
花蓮縣 壽豐鄉 豐山社區 豐山村 位花蓮縣的豐山社區.在過去屬於豐田日本移民村的一個聚落,時稱山下部落,目前社區中以客家人居多,閩南、原住民、外省人次之,因有臺灣觀光管理學校在此設校,地區生活機能完善,設有郵局、派出所、豐山國小等,鄰近有壽豐國中、豐裡國小、東華大學等教育設施,因此地區生活文化水準高,近年地區推動社區總體營造工作,更帶動地區整體發展,吸引不少外客向此旅遊、駐居,所以青壯年人數比其他鄉鎮來的多。與地方社團互動良好,社區營造以環境教育為主題,文化產業為輔,文化產業有香精、軟陶、竹雕、拼布、檳榔小玩偶。並設有豐山家政班,成員由社區媽媽組成,製作粿類米食手藝精湛,班員還善於歌舞、話劇的表演。 豐山社區發展協會 陳威良 abb5236@yahoo.com.tw 03-8653808 03-8650427 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魚塘路36號
花蓮縣 壽豐鄉 力拿恆社區 壽豐村 力拿恆在早期原為一片原野,到處聳立著各種樹木,例如茄苳樹、野生龍眼等,在日據時代以前,就有一部分人由七腳川社的人往壽豐開墾,在建立一小部落。力拿恆部落舊名為鯉魚尾,因位於鯉魚潭山南端,是早期到達壽豐鄉阿美族人的停留地之一。在七腳川事件後,才陸續有其他的七腳川社族人遷入至此,還包括荳蘭社、薄薄社的族人,而形成一大社。 花蓮縣力拿恆社區發展協會 鄒輔培 qu5239@gmail.com 0927-252257
花蓮縣 壽豐鄉 共和社區 共和村 花蓮縣壽豐鄉共和社區發展協會 林玉正 0937-168906 花蓮縣壽豐鄉共和村中華路一段65號
花蓮縣 壽豐鄉 壽豐社區 壽豐村 壹、壽豐地名的由來 壽豐村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中間地帶,為泰耶魯族(泰雅族之一支)聚居的地方,舊名「里鬧」,泰耶魯族語指「叢林」的意思,後來漸為阿美族狩獵的地區。明永曆卅六年,始有漢人蹤跡。因位於海拔六○一公尺的鯉魚潭 之南,故又名「鯉魚尾 」。民國六年,疫癘肆虐,居民畏懼,便改名「壽村」,以圖吉利。日據時期,開闢為日籍移民專屬的移民村,後日人改稱「壽庄」。戰後時期,移民村所有日籍移民遣返回日本,政府因此地物產豐饒,便以「豐」字相連,乃有「壽豐」(人壽年豐)之名。貳、壽豐社區的地理環境一、壽豐社區的交通建設 壽豐村是壽豐鄉的鄉治所在地,主要有四條幹道。壽山路宛如「辦公街」,因為壽豐鄉的機關都集中在壽山路,路頭是火車站,然後南下依序是農會、分駐所、戶政事務所、鄉公所、鄉民代表會、壽豐國小、文康中心、圖書館。壽山路尾緊接公園路,公園路上有電力公司、民眾服務站、文化中心、原住民多功能活動中心、衛生所,之前還有自來水公司,但已遷至吉安。火車站前街即壽豐路,俗稱「壽豐老街」,有公車站、中華電信、村辦公室、國聖宮。中山路前身是沼田地,現在有消防隊、花蓮二信、郵局。二、壽豐社區的人文資源 壽豐村有707戶,男有1,027人、女有933人,共計1,960人。村民大多務農,原住民族群約佔三分之一,平地原住民有648人、山地原住民有21人,共計669人。 壽豐村的原住民以「阿美族 」人數最多,阿美族男性善於「射箭」與「雕刻」,女性則善於「編織」與「釀酒」。阿美族人不論男女老幼皆能歌善舞,尤其在每年七、八月夏收過後的豐年祭期間 ,以載歌載舞儀式慶祝小米豐收、感恩祭祖,更是阿美族人最盛大的活動,相當於漢人過農曆新年。當然每到豐年祭期間,所有在外的阿美族人不管住多遠或多忙,都會趕回來參加。壽豐村的客家人則聚居在壽豐老街上,大部分是從桃竹苗三縣移民過來的,客家人以「儉」持家,善於將吃不完的農作物用醃漬方式保存下來,賣醃漬品也成為他們經濟來源之一。「擂茶」更是客家美食中的絕品,既養生又美味!三、壽豐社區的自然資源 (一)花東縱谷 壽豐村為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入口處,南北縱走,成一凹形狹谷平原。壽豐村因位於壽豐鄉交通樞紐,不管是去鄉內何處,均會經過此地。壽豐公車站也是水舞(二)豐田玉 荖腦山孕有豐富的豐田玉,壽豐村的鯉魚山因為與荖腦山屬於同一座山脈,故也孕有豐富的豐田玉,但因為壽豐村無路可上山,所以採礦者皆需繞路至池南村或豐山村才有路上山。壽豐村內也有靠賣豐田玉維生的村民,壽豐路與中山路上也可以看見豐田玉的專賣店。的終點站。四、壽豐社區的生產資源 (一)白甘蔗 日據時代的壽村是以生產「砂糖」聞名,白甘蔗更是製糖主要生產原料,是台糖公司委託民間大量種植,再以官價收購,民間不可私自種植,還訂有專門罰則來處罰,但隨著壽工場遷建至光復大和糖廠後,白甘蔗園也隨著移植。 (二)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的推廣是壽豐鄉農會的農事推廣教育中最有成的典範,雖然栽種有機農業的成本較高,但是可以讓人「吃得安心、吃出健康」。壽豐鄉農會從產地輔導、生鮮處理運送與設置直營門市等一體流程,透過平衡產銷機制,創造有機農民的利潤。有機農業推廣的成功,也讓「有機農民」在台灣社會的階級地位中,大大地流動與提升。 中華民國優格文化教育推廣學會 范姜力琳 fanjohnlinmay@yahoo.com.tw 03-8650907 03-8656006 花蓮縣壽豐鄉壽豐路一段155號
花蓮縣 壽豐鄉 CiaCang社區(暫訂) 光榮村 花蓮縣原住民族傳統農業發展暨文化傳承協會 林德次 jesuslovesme76@gmail.com 038560936 038650936 花蓮縣壽豐鄉光榮村中山路128號
花蓮縣 壽豐鄉 水璉社區 水璉村 水璉社區位於東海岸國家風景區轄內,東臨太平洋,西倚海岸山脈,是一處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葉海堂盆地,是一個多種族群融合的社區,區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及特殊的地質景觀,動植物生態和原住民文化等珍貴資產。水璉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綿延數公里的海灘、海灘上的黑白石,多樣的地質、地形景觀;河流如南坑溪、北坑溪、水璉溪、蕃薯寮溪;水璉溪河口溼地與社區步行距離約15分鐘;村民李木村家宅旁的水塘,是水璉村內重要的白鷺絲棲息地,每到傍晚白鷺絲即由覓食的區域飛回水塘旁的樹叢中。台灣彌猴則是經常出沒於蕃薯寮溪峽谷旁的原始生森林中。水璉社區位於東海岸國家風景區轄內,東臨太平洋,西倚海岸山脈,是一處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葉海堂盆地,是一個多種族群融合的社區,區內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及特殊的地質景觀,動植物生態和原住民文化等珍貴資產。水璉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綿延數公里的海灘、海灘上的黑白石,多樣的地質、地形景觀;河流如南坑溪、北坑溪、水璉溪、蕃薯寮溪;水璉溪河口溼地與社區步行距離約15分鐘;村民李木村家宅旁的水塘,是水璉村內重要的白鷺絲棲息地,每到傍晚白鷺絲即由覓食的區域飛回水塘旁的樹叢中。台灣彌猴則是經常出沒於蕃薯寮溪峽谷旁的原始生森林中。 水璉社區發展協會 林瑞國 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芳寮路61號
花蓮縣 壽豐鄉 豐坪社區 豐坪村 原為日據時期日本豐田移民村之「大平」聚落,臺灣光復後,始改今名。豐坪村人口約339戶,1113人,村面積8.2平方公里,對外交通非常方便,有直通豐田火車站之9公尺寬、長2公里的柏油路面。還維有偬長達3.7公里之30米寬外環道路(原39線農路拓寬)西南直接臺9線,北接臺11海岸公路。 花蓮縣壽豐鄉豐坪社區發展協會 李慶山 s610929@yahoo.com.tw 0919-289213
花蓮縣 壽豐鄉 平和吳全社區 平和村 花蓮縣壽豐鄉平和吳全社區發展協會 張裕勝 03-8661801 平和村平和路32號
花蓮縣 壽豐鄉 豐裡社區 豐裡村 「豐裡社區」原為日據時期日本豐田移民村之「森本」聚落與「中里」行政中心。台灣光復後,「豐裡」介於「豐山村」與「豐坪村」之「裡」,故名「豐裡」。豐裡社區位於花蓮縣壽豐鄉中南部,東連豐坪,南連溪口、樹湖兩村,西接豐山村,北接共和村。豐裡社區在日治時代是豐田移民村的行政中心,台灣光復後,遺留有神社「碧蓮寺」是豐田三村居民供奉信仰中心。碧蓮寺旁有中正公園暨壽豐鄉老人會館、網球場、羽球場、溜冰場等公共設施,是社區居民運動、休閒的最好場所。 日本移民村遺留的古蹟,以豐裡社區最多,其中以碧蓮寺供奉的主神-「藥師如來佛」、「不動明王」,一對坐立在門口的「石狗」。「開村 30 週年紀念碑」是寺內最重要的碑文,證明日本移民豐田開村的歷史。「鳥居」是神社的入口及參拜大道兩旁的「御神燈」,可清楚看見它設立的年代。居民除信仰佛教、道教外,還有一貫道、基督教、天主教等。寺廟除了有碧蓮寺外,尚有天主教堂及福德宮(土地公)等。典型的農村社區主要種植稻米、蔬菜等 花蓮縣壽豐鄉豐裡社區發展協會 陳冠輝 ckh3074@gmail.com 0916-107394
花蓮縣 壽豐鄉 樹湖社區 樹湖村 樹湖原屬溪口行政區域,至民國52年獨立劃分為樹湖村,由大樹腳,大湖角,荖山組成,位於荖腦山山腳下,早年有一天然湖泊,據說已存在千百年,湖水高度在海拔1000公尺以上,面積各占約2甲、3甲,湖泊各自流入樹湖溪與壽豐溪。當地居民多以務農為主,早年荖腦山開採黑石礦、石棉為副業,光復後開採豐田玉(台灣玉),遠近馳名。而高山湖泊恢復使湖光山色再度呈現,期望能發展樹湖社區山林林業步道、人文、環境景觀再造。 花蓮縣壽豐鄉樹湖愛鄉協進會 蔡玉珍 0929-666033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37ad78c-1df4-4c31-8105-06753cc89fd2/3/admin2007120517142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37ad78c-1df4-4c31-8105-06753cc89fd2/3/admin2007020215150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37ad78c-1df4-4c31-8105-06753cc89fd2/3/admin2007120611170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37ad78c-1df4-4c31-8105-06753cc89fd2/3/admin2007120611161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37ad78c-1df4-4c31-8105-06753cc89fd2/3/admin20071206111756.jpg
花蓮縣 鳳林鎮 林榮社區 林榮里 花蓮縣鳳林鎮林榮社區發展協會 楊欣穎 03-8771234 鳳林鎮林榮路225號
花蓮縣 鳳林鎮 林田社區 林榮里 鳳林鎮開發於清朝嘉慶年間,在花蓮縱谷北段是一個具有歷史文化之重鎮。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約佔了六成左右,豐富的客家文化與獨特的日本移民村歷史背景,構成了鳳林的味道。 然而,鳳林歷經菸葉、西瓜等盛極一時的產業,為居民帶來財富與安樂,曾經高達五萬人的小鎮,如今僅剩一萬人不到,其中65歲以上老人佔人口數的19.1%,而鳳林的土地有80%在休耕。 鳳林與花蓮縣每一個鄉鎮相同面臨著青壯年口外流、老人化、隔代教養、配偶外籍化、產業的衰退,無論是為鳳林帶來有機無毒農業、原住民傳統手工產業、生質能源,都是一個改變的機會,期待成為鳳林最具魅力的社區深度遊程。 花蓮縣牛根草社區發展促進會 李美玲 bikeclub3558@yahoo.com.tw 038764630 038762412 花蓮縣鳳林鎮平康路10號
花蓮縣 鳳林鎮 北林三村社區 北林里 鳳林鎮北林社區位於鳳林鎮偏北地區,在日本時代是一個移民村,舊名林田村,與大榮一村、二村、北林三村整體是一個移民村。本會於民國81年由社區熱心居民組成社區組織,推動社區事務。以推動老人照顧、兒童教育、生態環境、能源村推動為主軸,期能打造一個永續的生態家園。 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協會 李美玲 bikeclub3558@yahoo.com.tw 03-8760530 花蓮縣鳳林鎮北林里復興路157號
花蓮縣 鳳林鎮 南平社區 南平里 本社區設有: 1.媽媽教室-凡是本里婦女們均可參與,每週二、四均有跳舞班、烹飪班、插花班及編織班等。2.南平幸福福氣站-這是為社區老人們所設,每週一、五早上在活動中心,內容包括了健康操、健康講座、打搥球、賓果遊戲及製作一些DIY的作品,這些都是有益身心的活動。3.大鼓班-讓社區一些有興趣的人來參與,除了習得技藝外,當有廟會活動時皆能配合,增添熱鬧場面。 花蓮縣鳳林鎮南平社區發展協會 游月香 0933-799509 花蓮縣鳳林鎮南平里八德路90號
花蓮縣 鳳林鎮 長橋社區 長橋里 鳳林鎮開發於清朝嘉慶年間,在花蓮縱谷北段是一個具有歷史文化之重鎮。長橋社區是鳳林鎮最南端的社區,位於花蓮著名林田山文化園區入口,居民以客家族群為主,約佔了六成左右,豐富的客家文化與獨特的歷史背景,構成了鳳林不同於一般的客家風格。 花蓮縣鳳林鎮長橋社區發展協會 李易容 li.li512@msa.hinet.net 0912-521512
花蓮縣 鳳林鎮 山興社區 山興里 社區位於花蓮縣鳳鎮山興哩,位置處再台九線 東方約10公里,山興裡有著名之箭瑛大橋、部落總戶數約100戶,山興裡在清末就有福佬人與客家人居住。山興裡過去以水稻為主,1981年後多數休耕,改種檳榔,近年開始轉為蔬菜栽培。社區人口外移嚴重大多以60歲以上老人居多 山興社區發展協會 卓鍾章 03-8741359 花蓮縣鳳林鎮山興里山明路1號
花蓮縣 鳳林鎮 大榮二村社區 大榮里 社區發展協會下設:1.長壽俱樂部(老人會)2.媽媽教室3.土風舞社4.花鼓隊5.義工隊6.大榮國小 大榮二村社區發展協會 詹國賢 benchen.fonlin@msa.hinet.net 03-8762589 03-8760761 鳳林鎮大忠路39號
花蓮縣 鳳林鎮 鳳義社區 鳳義里 鳳義社區發展協會
花蓮縣 豐濱鄉 磯崎社區 磯崎村 本社區為農作物及捕魚類..等 花蓮縣豐濱鄉磯崎社區發展協會 任家宏 kuylouhay@yahoo.com.tw 03-8791602 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新社116號
花蓮縣 豐濱鄉 港口社區 港口村 港口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隔著秀姑巒溪與靜浦為鄰,東邊緊鄰太平洋,西邊則是海岸山脈的中段。港口社區包含四個部落,由北而南依序為石梯灣、石梯坪、港口及大港口,總人口數約一千兩百餘人,目前人口呈緩慢減少趨勢。社區居民百分之九十都是阿美族人,多數集中於港口及大港口兩個部落。漁撈及農耕是本社區傳統的主要生活方式,但傳統產業的沒落導致社區居民謀生不易,導致人口外移、隔代教養等問題逐漸浮現。近年來原住民藝術創作及生態觀光活動興起,為社區發展提供一個新的契機。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社區發展協會 陳明珠 panaikaro@yahoo.com.tw 03-8781111 03-8781827 花蓮縣豐濱鄉港口村9鄰27號
花蓮縣 豐濱鄉 豐濱社區 豐濱村 豐濱社區位於後山的後山、太平洋畔的原住民阿美族聚落,而境內則有阿美族發源地:奇拉雅山,在神話中是所有阿美族人生命起源的發祥地,千年以前祖先史拉和拿高逃災避難漂流自此,而後他們的子女下山繁衍出台灣最大族群的原住民,地處偏遠,據考究至今也有近200年的歷史,屬於移民型的社區,早期生活貧乏困苦,而先民們勤奮努力的開墾山林農田、出海漁撈,不畏風吹雨林日晒,胼手胝足才有今日後代得以安身立命的豐濱社區形成。目前社區總人口數:990人,原住民阿美族佔85%,產業型態以農(稻、玉米、花生、柚子、山蘇)、林、漁(近海捕魚)、牧(牛)為主,醫療處所為署立花蓮醫院豐濱分院,台十一線縱貫社區,北至水璉花蓮1.5小時、南至長濱成功台東市2.5小時、西有光豐公路至光復40分鐘,每有風災時社區宛如孤城受困向外救援無助;住宅98%均為水泥屋(平房、二樓),社區資源貧乏,工作機會不多,所以青壯年人口均出外謀生,社區內大多為老人及婦幼。阿美族是個敬畏神靈、愛好和平、互助合作又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所有的歌舞確都是為表達對祖先的敬畏及感謝,不管是婚喪喜慶、外出工作、生活起居….等大小事務都與歌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社區發展推動也以歌舞善長,在維繫及傳承傳統文化一直持續的努力,但由於社區地處都市計畫邊緣的農村社區,各項建設顯著落後。社區內破舊房舍比比皆是,荒地雜亂欠缺整理,又土地大片大片荒廢無人耕種,舉目所見予人荒涼的感覺。極待整理整頓,讓社區成為清潔美麗暨有活力的社區。 花蓮縣豐濱鄉豐濱社區發展協會 莊志誠 saomah@nt.feng-bin.gov.tw 03-8711153 花蓮縣豐濱鄉豐濱村7鄰民族街39號
花蓮縣 豐濱鄉 新社社區 新社村 花東海岸邊的豐濱鄉新社部落,西靠海岸山脈,東臨太平洋,具有秀麗景觀,新社部落內有數處新石器時代遺址,深具考古與文化旅遊價值。 新社部落是噶瑪蘭族語言保存最好之處,也是昔日帶領全台噶瑪蘭族人推動噶瑪蘭族復名運動與文化復振的核心。推動復名運動以後,新社部落合力各項發展與文化等活動,部落主體意識也逐漸增強,經常受到媒體的關注報導,吸引許多人的目光,也大大提升了社會大眾對噶瑪蘭族的認知。近年來,新社部落積極書寫自己的部落史、遷移史、傳統祭典與文化發展等,企望彌補噶瑪蘭族在台灣歷史洪流中被遺忘或未被呈現的空白,以建構族群的尊嚴與榮譽感,凝聚民族歸屬感。此外,更透過香蕉絲編織文化的復育,讓這項特殊的工藝文化,成為台灣原住民族中獨一無二的民族寶藏。 花蓮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偕淑琴 hcna@ms43.hinet.net 03-8565546 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2鄰42號
花蓮縣 豐濱鄉 復興社區 新社村 復興部落位於豐濱鄉新社村花東海岸公路旁的小山坡上,ㄧ個獨立的部落,鳥瞰廣闊的太平洋,為豐濱鄉9個部落之ㄧ,部落內共有31戶、127人設籍,實際常住者僅50幾個人,部落的居民是在民國30年左右,由花蓮縣光復、瑞穗及台東縣長濱的阿美族族人遷徙而來的阿美族,在此形成聚落。因人口外流嚴重,目前社區內是老弱婦孺,但他們不為艱困的環境所苦,發揮團結合作、彼此為生命共同體的韌性,成立「花蓮縣阿美族社區營造協會」,希望透過社區發展營造出獨特的社區環境,激勵居民發揮原住民固有保育觀念,傳承社區文化及守護袓先留下的壯麗山川。復興居民便團結起來,為要延伸推廣終身學習、鼓勵青年返鄉創業、老人生涯規劃和重建心靈使生活品質改善,居民有了生命共同體、也瞭解珍惜天然的資源為後代子孫留住大自然,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來推動生態保育及推廣綠色生活的大業。部落居民信仰真耶穌教,戒除菸、酒及檳榔,並教育孩子從小養成禁止菸、酒、檳榔的習慣。所以是全台唯一的【無菸社區】這是我們最感到最自豪的。 花蓮縣阿美族社區營造協會 張慧芬 diyo047@yahoo.com.tw 038534019 038-534019 花蓮縣吉安鄉東海十街14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5253caff-32cf-45d7-a201-aba4b5926319/1/IMG_1486.jpg
金門縣 金沙鎮 碧山社區 三山里 金門縣金沙鎮碧山東店社區發展協會 陳國琍 tollkien9999@yahoo.com.tw 082-351473 金沙鎮碧山50號
金門縣 金城鎮 後豐港社區 金水里 金門縣金城鎮後豐港社區發展協會 洪篤全 119134@mail.tku.edu.tw 0918-678773 金門縣金城鎮後豐港21號
金門縣 金湖鎮 正義社區 正義里 正義社區位於金門縣金湖鎮,於金門尚義機場東邊,是一個傳統典型的閩南聚落,也是個單姓聚落,據族譜記載開基自宋代,由晉江瓷頭陳卿村遷居而來,以「穎川衍派」為郡望,燈號「太子太傅」,居民以農漁為生。現有居住人口約九百多人。在金門人習慣稱陳坑,村裡的居民以陳姓為主,是典型的單姓村,過去以捕魚為生,現因漁業沒落,人口外移,現僅以簡易農漁業為主要產業。當地先民移居至此,胼手胝足深耕家園至今已五百多年,在這篳路藍縷的日子裡,正義社區蘊含了許多的文化資源,宗祠古厝、閩南傳統建築、寺廟建築、洋樓與現代建築。其中到新加坡經商成功的陳景蘭先生,興建陳景蘭洋樓及尚卿碉樓讓聚落空間產生轉變,成為別於金門其他聚落的空間結構型態。 過去「金門廣播電台」「正氣中華日報」「金門日報」 「金門中學」「國軍官兵休假中心」都或曾設在該地,為金門培育人才、新聞傳播之所在。多年以來,當地居民以漁業為主,雖然近年來漁業日漸沒落,但居民仍保有傳統討海文化,除捕魚漁法之外,牽罟、挖花蛤、採蚵等……,近年來也逐漸轉型為休閒體驗的行程,正義社區不僅有海島漁業文化之美、也有古厝洋樓之美,在生態上候鳥、戴勝、鱟等特殊動物展現出當地生態之美,傳統信仰、祭祀科儀也展現出其宗教之美,再加上金門戰地的色彩,讓當地充滿多元化的特色資源,一年四季皆有其特殊風貌,歡迎來到這裡體驗金門體驗正義社區的四季之美。 金門縣金湖鎮正義社區發展協會 陳偃武 0910-327336 金門縣金湖鎮正義里成功146號
金門縣 金湖鎮 尚義社區 正義里 本社區昔日均以務農兼捕魚為主,這些年來由於年青一代紛紛往外(台灣、大陸)發展,形成社區老化現象,期盼農村再生計畫能極力協助本社區起死回生,回復昔日榮景。 尚義社區發展協會 黃乃增 nth33@msa.hinet.net 07-3700936 金門縣金湖鎮正義村尚義村34號
金門縣 金寧鄉 盤山村社區 盤山村 盤山村是一傳統農村社區,轄區涵蓋頂堡東、頂堡西、下堡東、下堡西、前厝、仁愛新屯、柏昱新居、金門大學等8個自然村,里民約3300人,是金寧鄉行政中心。 金門縣金寧鄉盤山村社區發展協會 翁明振 brantbrant2008@gmail.com 082-311179 金門縣金城鎮中興路161巷19號1樓
南投縣 中寮鄉 和興社區 和興村 921地震後才開發的社區,是農村轉型的指標社區 中寮鄉和興社區發展協會 游源澤 hosingvillage@yahoo.com.tw 0492692789 南投縣中寮鄉和興村大湳巷8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51c5cb-bb68-49bb-b70b-8b098cbce549/3/admin20071004082225.JPG
南投縣 中寮鄉 龍眼林社區 龍安村 社區位於南投縣北中寮七村及南中寮3村,為純樸典型農村,90%居民以農為生,本會為社區發展採取多面向經營,除著重社會福利外,並著重農業轉型及提升。 中寮鄉龍眼林休閒農產區促進會 廖振益 049-2602375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f975c0c-c9c5-434e-9f6b-e0160f9aeaca/3/admin20071004082059.jpg
南投縣 中寮鄉 清水、內城、和興村 和興村,清水村,內城村
南投縣 中寮鄉 永芳社區 永芳村 永芳社區發展協會 廖朝課 049-2602412 049-2602263 中寮鄉永芳村龍南路260-7號
南投縣 中寮鄉 社區聯合 中寮村
南投縣 中寮鄉 廣福社區 廣福村 南投縣中寮鄉廣福社區位於中寮鄉的中心,是南北中寮的中間,因921地震被外界將中寮鄉分成南北中寮,可能是方便救災,廣福社區正好是在南中寮與北中寮的中間,社區內有2條主要道路(投17線及投17之1線)是來往南中寮與北中寮重要交通要道。主要農產品為柳橙、香蕉、檳榔,次要有鳳梨等整個社區內無商店,有一所小學、社區公園、社區公園年久失修,幸好有水保局補助維修,已發包完成近期會完工,相信會成為附近休閒地標。 南投縣廣福社區發展協會 張中南 m1012838@yahoo.com.tw 0492691364 0492694552 南投縣中寮鄉廣福村內城巷2-1號
南投縣 中寮鄉 福盛社區 福盛村 福盛社區發展協會 蕭添賜 0937-780221 南投縣中寮鄉福盛村永樂路77號
南投縣 中寮鄉 永福社區 永福村 永福社區位於中寮鄉西側,面積13.9849平方公里,主要位於坪林溪中游,西接義和村;西南與民間鄉為鄰;南邊為集集鎮;東鄰廣福、崁頂、中寮村;北與永和、永芳村為界。主要聚落有撻仔灣、仙峰嶺、竹仔坑、廍地、崩埤、六股等。永福社區有豐富天然資源,特殊文化背景及多樣產業,為打造社區成為一產業、休閒、觀光及文化之全方位社區、實乃社區住民所期盼營造為富麗新農村。 南投縣中寮鄉永福社區發展協會 田坤財 049-2692891 049-2693740 南投縣中寮鄉永福村永平路43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a76899d-4d74-485a-830b-63a565d6cb12/1/DSC01833.JPG
南投縣 中寮鄉 八仙社區 八仙村 本協會成立於民國95年,成立初期希望能將休閒生活的相關概念帶到農村中,後續經過會員討論與會議決議後,在中寮鄉公所協助下,於協會會址建設八仙運動公園,希望能增進農村居民生活福祉,同時推廣健康休閒的觀念,加強銀髮族休閒運動,提升農村生活品質,並推動農村休閒事業的發展。本社區理事長為謝英周先生,本協會住址為中寮鄉八仙村永樂路19-6號 南投縣中寮鄉社區休閒事業發展協會 吳佳靜 ss728.wu@msa.hinet.net 049-2694891 中寮鄉八仙村永樂路19-6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9e5a147-7006-42b2-8c4d-7962a0a98bfd/1/包仔粿.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9e5a147-7006-42b2-8c4d-7962a0a98bfd/1/社區雇工--八仙社區步道計畫.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9e5a147-7006-42b2-8c4d-7962a0a98bfd/1/國樂活動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9e5a147-7006-42b2-8c4d-7962a0a98bfd/1/國樂活動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9e5a147-7006-42b2-8c4d-7962a0a98bfd/1/國樂活動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9e5a147-7006-42b2-8c4d-7962a0a98bfd/1/八仙公園步道--樓梯.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9e5a147-7006-42b2-8c4d-7962a0a98bfd/1/八仙公園步道計畫--綠美化.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9e5a147-7006-42b2-8c4d-7962a0a98bfd/1/協會推廣美食--包仔粿.jpg
南投縣 中寮鄉 永和社區 永和村 永和社區發展協會 黃森義 049-2601516 南投縣中寮鄉永和村龍南路328號
南投縣 中寮鄉 崁頂社區 崁頂村 本崁頂社區發展協會成立至今已經14年之久,本協會在初期60年~67年樹薯因會傷害水土保持所以才以轉型發展精緻農業為主,但因921地震後年輕人口大量外遺,多數以年長人口居多所以現在是以種植柳丁,龍眼,香蕉為主,其實本社區有很多才能人士,希望未來發展為觀光為目標。 崁頂社區發展協會 廖洲益 jg541541@yahoo.com.tw 049-2691172 南投縣中寮鄉崁頂村永平路100-7號
南投縣 中寮鄉 爽文社區 爽文村 爽文社區發展協會 廖源道 049-2222547 南投市大同街62號
南投縣 中寮鄉 永平社區 永平村 永平社區由永平老街、永平庄底、虎尾寮三個聚落所組合而成,中寮鄉各行政機關大多位於永平社區內。早期受日本天皇喜愛的香蕉,造就當時永平老街的繁榮,經時代變遷繁華不再,在歷經九二一浩劫後更為蕭條,回歸純樸的典型農村至今。 南投縣中寮鄉永平社區發展協會 簡惠玲 c2693693@yahoo.com.tw 049-2693693 049-2691258 南投縣中寮鄉永平村永平路279號
南投縣 中寮鄉 頂興社區 廣興村 舊時的(廣興村)頂興社區稱「蕃仔吧」(台語),而「蕃仔吧」名稱的由來係在古時候「祖師公公」千秋日舉行廟會,隆重慶祝當廟會進入高潮之際,祖師公靈感神威顯赫、既降乩指示有殺人的蕃人守在半路等著眾人回去時加以殺害,因此叮嚀眾善男信女暫時留在庄內不要回去,等到天亮再走可保生命安全,當時已進入冬季氣溫寒冷,那些「蕃仔」為求溫暖就到附近一處燒火炭的窯洞上圍坐取暖,但因人數眾人炭窯洞因不勝負荷終崩塌下來,所有「殺人青蕃仔」全部罹難、被燒死在火炭窯洞裡烤成「焦吧」,因此「蕃仔吧」由此得名直到光復後才更名為「廣興村(頂興社區)。」 頂興社區發展協會 吳秀香 jg541541@yahoo.com.tw 049-2691406 南投縣中寮鄉廣興村永平路48-11號
南投縣 中寮鄉 龍岩社區 龍岩村 陳永長 049-2601266 南投縣中寮鄉龍岩村龍南路9號
南投縣 中寮鄉 南中寮社區 中寮村 國民中學有中寮及爽文二所,國民小學有中寮、永康、至誠、廣福、廣英、和興、永樂、清水、爽文、永和等十所,托兒所有頂興、八仙、中寮、永平、福盛、永福、義和、爽文、龍安、內城等十所社區托兒所。本鄉現有圖書館乙座,藏書貳萬柒仟貳佰參拾捌冊,設置管理員、幹事各乙名,綜理館務,提供民眾最佳的求知環境。於爽文村設有老人活動中心,提供老人休閒活動,提昇生活品質。地震中熱心救災的龍安村長廖振益發起,再加上熱心居民參與,希望延續地震後人們戶助的精神與勇氣,進行社會福利與學習轉型的工作。延續921地震後至今的老人送餐服務、持續推動社區學園的學習教育;92年開始更進一步籌募弱勢孩童的獎助學金、研發農產加工品、推展社區總體營造等工作。
南投縣 仁愛鄉 發祥社區 發祥村 本社區為泰雅部落聚集之社區,以務農為主,座落在北港溪上游,四面環山,是泰雅族的發源地。宗教信仰為基督長老教會、天主教會。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社區發展協會 曾佳琦 joan0832@yahoo.com.tw 049-2916892 南投縣埔里鎮中山路三段279巷6之5號
南投縣 仁愛鄉 清流社區 互助村 仁愛鄉清流社區係屬賽德克(Se-edig)族群,原世居霧社地區,1930年10月27日,因不堪日本奴役暴政統治,爆發霧社原住民抗日事件,史稱「霧社事件」震驚國際。事件遭屠殺後於1931年5 月6日餘生後裔遭日本政府強制迫遷現居地,日治時代設「川中島社」,國民政府後改稱清流部落,族人自稱Alang-Gluban(谷路邦部落),亦是國內外學者研究霧社事件餘生後裔重要的場域,每每多次日籍、東亞等國外學術團體及社團單位前來社區參訪。協會(全銜:南投縣仁愛鄉清流社區發展協會)自九年多前的九二一大地震及接續風災的重創,無疑對原鄉部落是雪上加霜,居民同時也開始重新審視及重視部落的整體發展及永續經營的觀念。九年多來清流社區配合各單位的重建工作戮力以赴解決問題,除了公部門各項硬體建設外,其他軟體建設包括部落人文史實的紀錄、原住民傳統技藝的傳承、相關部落人才培育的研習課程等工作,協會與部落居民逐漸凝聚一股共同參與社造的規劃,來提昇部落的生活環境的共識,一起打造如今原鄉部落--清流社區。 南投縣仁愛鄉清流社區發展協會 鄔萱蘭 049-2941800 049-2941845 546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明月巷80-1號
南投縣 仁愛鄉 中正社區 中正村 中正村為傳統布農族社區,南接埔里西鄰魚池,80%世代務農,但檳榔現佔據社區農田70%的面積,其它種植蔬菜,現積極推休閒環境及相關產業。 南投縣原鄉 產業策略聯盟推廣 協會 瑪賴.拔另靖楠 049-2926534 南投縣仁愛鄉中正村平等巷99號
南投縣 仁愛鄉 親愛社區 親愛村 南投縣仁愛鄉親愛社區 高萬俊 sabatier0901@yahoo.com.tw 049-2974891 049-2974749 仁愛鄉親愛村高平路132號
南投縣 仁愛鄉 南豐社區 南豐村 南豐社區位於埔里往霧社的台十四甲線公路旁,位居霧社風景區之門戶,行政區域屬南投縣仁愛鄉,是一個賽德克族及漢人共同居住的聚落。在原住民文化資產上擁有光榮的歷史與優質的傳統文化,人文資產豐富而多元。 產業是以農業為主,近年來致力於推動無毒農業的發展,希望藉此開創南豐的農村特色,除拓展農產品的銷售管道外,進而增加村民的生活收益。各方面的人才濟濟,是個極有發展潛力的賽德克部落。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社區發展協會 王嘉勳 awisapu521@gmail.com 0958-513908
南投縣 仁愛鄉 力行社區 力行村 力行社區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東北隅,四面群山環抱,欉林遍野,是一個風景優美、空氣清新、居住適宜的原住民泰雅族部落。村落計有600餘人,世代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活動,生活簡單,勤儉務實,互助團結,呈現一片和諧、快樂的氣象。民國85年11月4日,村民自發性地成立「力行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十餘年以來,凝聚居民團結共識,配合政府政策,推動文化復振、精神建設及環境改造,不餘遺力,至今,社區建設開始起步發展。民國八十八年台灣遭逢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接連多次大風豪雨,村落頻臨重大的災害,舉凡公共水源、排水系統、巷道擋土牆、住屋駁坎,多處崩塌毀壞,致人人自危與不安。尤其是,村落唯一對外的交通要道-力行產業道路,更是柔腸寸斷、路面顛波不平,車行極為不便。社區居民有著不服輸的特質,加上品性善良,樂天知命,如同祖先賦予malepa(馬烈霸)一直往上爬的部落名字,為追求生命的價值,不畏橫逆,勇往直前,齊心合力,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社區居民始終對居住的社區環境有信心、有希望。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社區發展協會 林忠正 pasan40810@yahoo.com.tw 049-2955419 049-2955419 南投縣仁愛鄉力行村新洋2鄰40號
南投縣 仁愛鄉 合作社區 合作村 合作部落位在仁愛鄉霧社往廬山方向有一個賽德克族的原始部落,原屬泰雅族群,位奇萊山西側海拔一千四百到一千六百米之間的山腰,是中央山脈最深遠的部落,目前的合作村,是由上、中、下三個部落組合而成,總數約有二百四十三戶,由於地處偏遠,與外界溝通不易,故仍保有其原始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是一處神祕、偏遠的村落。 由合作部落隔著濁水溪北源,與中橫公路霧社支線對望,從部落隔河望去,正好可看到中橫公路翠峰、昆陽等賞雪前哨站,若是從部落繼續沿產業道路上山,每逢降雪時刻,不僅可看到合歡山東峰與奇萊山頂的積雪,連清晨起來,田裡都會凝結著白色的雪淞與寒霜,這是台灣最具高地或北國風味的部落。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社區發展協會 王智玄 farmerkey@gmail.com 0933179134 南投縣仁愛鄉合作村平生路56號
南投縣 仁愛鄉 武界社區 法治村 武界社區發展協會創立於民國87年7月,人數52人,理事會11 人,監事會3人。協會下設:河川守護隊、依斯昂文化藝術團、媽媽教室、社區終身學習、老人關照、部落產業推動小組、武界石藝工房等組織。武界社區發展協會於民國95年參加社區工作評鑑在縣得全縣第三名,在內政部得全國甲等,近年二年曾獲原住民族委員會部落產業永續發展補助計有95年「生態、夥伴、新部落」產業設施建立50萬元,96年「武界石版工藝製造」計畫50萬元。目前着重於整合部落產業推動整體發展,以因應投八十三線及投七十一線之通車,期望能營造部落商機達一千萬元以上,徹底改善部落生活品質與解決在地就業問題。 南投繇仁愛鄉武界社區發展協會 楊志明 wran4096@gmail.com 0910-742274 049-2977257 南投縣仁愛鄉法治村界山巷20號
南投縣 仁愛鄉 清境社區 大同村 民國50年異域孤軍撤退來台,其中兩百多人游擊隊及眷屬被安置在此,開闢清境農場,並仿梨山模式從事高山農業。民國81年土地放領後,居民必須自立更生,逐漸改以香水百合為主要產業;民國90年起〝新移民〞大量湧入,民宿及觀光產業蓬勃發展,但與居民老舊的眷村房舍形成鮮明的對比… 清境社區發展協會 魯文印 049-2803876 049-2803200 南投縣仁愛鄉大同村仁和路210-1-2號
南投縣 仁愛鄉 紅香社區 發祥村 紅香部落位於北港溪上源,泰雅族人世居於此,海拔約1400-1800公尺,至今仍無公車抵達,從埔里到紅香約需花費2小時的時間。居民戶數約有50戶左右;大多以務農為生,茶業及高山蔬菜是主要的經濟作物,品質極佳。觀光資源有未受汙染的紅香溫泉,風景優美的帖比倫峽谷,攀登白姑大山的登山入口,春夏秋冬風景殊異,是一個迷人的深山小部落。 南投縣仁愛鄉紅香社區發展協會 白淑惠 gnaaji@gmail.com 049-2955480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仁盛路9號
南投縣 仁愛鄉 慈峰社區 發祥村 位置: 台灣正中央右上方.心臟位置.海拔1700公尺車時: 至合歡山主峰30分鐘.至埔里1小時.至台中2小時環境: 雪山山脈 中央山脈所夾山谷.清新悠靜.避暑賞雪溫泉.均溫150c農產: 高山茶、水蜜桃、甜柿、桃子、李子、高麗菜路線: 國道1.國道3.國道6.台14.台14甲.慈峰支線網站: http://www.hometown.org.tw/blog/cihfong 南投縣仁愛鄉慈峰社區發展協會 張勵真 tensility.jen@hotmail.com 049-2955476 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慈峰巷3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dd6e130-004d-4875-bb76-17b7af9cc81f/1/第一次理事會 990728-3-00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dd6e130-004d-4875-bb76-17b7af9cc81f/1/第二次理事會 990728-3-00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dd6e130-004d-4875-bb76-17b7af9cc81f/1/慈峰部落 970604 三 26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dd6e130-004d-4875-bb76-17b7af9cc81f/1/慈峰部落 961111-7-061B.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dd6e130-004d-4875-bb76-17b7af9cc81f/1/成立大會 990514-5-10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dd6e130-004d-4875-bb76-17b7af9cc81f/1/成立大會 990514-5-10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dd6e130-004d-4875-bb76-17b7af9cc81f/1/慈峰部落 981023-5-249-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dd6e130-004d-4875-bb76-17b7af9cc81f/1/成立大會 990514-5-10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dd6e130-004d-4875-bb76-17b7af9cc81f/1/慈峰部落 981119-4-001.JPG
南投縣 仁愛鄉 萬豐社區 萬豐村 南投縣仁愛鄉萬豐村曲冰部落,是ㄧ個群山環繞、風景秀麗、民風純樸的部落,海拔約800-900公尺,與武界-法治村、過坑-中正村,同屬布農族卓社群,是台灣布農族最北的社群中最北的一支。濁水溪上游緊鄰部落蜿蜒而過,每當清晨與黃昏,陽光反射在彎彎曲曲的溪面上,有如冰河一般,這就是曲冰地名的由來。除了濃厚的布農族原住民風土人情,「曲冰遺址」也是廣為人知且深具人文歷史價值的景點。 南投縣仁愛鄉萬豐社區發展協會 吳源誠 wu_gen1688@hotmail.com 049-2974749 049-2974749 南投縣仁愛鄉萬豐村71-1號
南投縣 仁愛鄉 楓林社區 南豐村 楓林社區位於台十四線68k起至71k止,與埔里交界,周圍有守成大山與埋石山,中有眉溪貫穿,海拔650公尺至1300公尺,是埔霧公路中心,凡是前往霧社、清境、廬山、合歡山的必經之地,但鮮少人知道,因它在從前戒嚴時期是山地管制區,需要申請入山證方可進入。社區居民絕多數是務農( 農耕及林業 )為生,社區對外通稱「楓樹林」。因從前滿山滿谷的楓樹(楓香)而得名,後因居民為生計將楓樹改伐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梅子”,鋸斷之楓樹樹幹則種段木香菇,但因梅子滯銷無人採收,如今多數荒廢。山林得以喘息,不致於過度開發,留下了青山綠水,其中更孕育著非常多樣性的動植物生態。 南投縣仁愛鄉楓林社區發展協會 徐淑珍 fonling@yahoo.com.tw 049-2920362 049-2920810 南投縣仁愛鄉南豐村楓林路32號
南投縣 仁愛鄉 中原社區 互助村 南投縣仁愛鄉中原社區發展協會 張明華 man1102.hu@msa.hinet.net 049-2941072 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中華路169號
南投縣 仁愛鄉 春陽社區 春陽村 春陽部落(史努櫻部落)位於南投縣仁愛鄉行政轄區之中部偏東方位,人口大約有1200多人,大部分居民為台灣原住民族賽德克族人,本區近年來設立許多編織與竹編工作坊,為傳承賽德克族文化為主要目的,除依法設立鄰別外,因地理環境因素變遷,又可區分為第一、二、三、四班、春陽溫泉區、仁愛國中區等區域,有共通語言、文化與環境資源。部落最為重要之產業除文化產業外,農產業也是本區重要發展產業,如高麗菜、翠玉白菜、青椒、番茄、豆苗、高山茶等,具有豐富之環境(觀光、文化及農經)資源,因科技日新月異、人口結構迅速改變,年輕族群及人才逐漸外流,導致部落各項經濟產業無法持續發展,希冀透過本計畫之執行,留住地方產業人才,並推展部落經濟,如蒙俯允、無任感荷。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社區發展協會 徐皓 rmmt13249@yahoo.com.tw 049-2802471 049-2802471 南投縣仁愛鄉春陽村源泉巷13-1號
南投縣 水里鄉 新山社區 新山村 新山社區位於南投縣水里鄉東南方,面積約為162.6公頃,本社區計有148戶,共477人,居民大部分為閩南人。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約五公頃)、檳榔(約五公頃)、蔬果(香蕉、蕃茄、南瓜、葡萄為主)、梅(約五公頃)、養豬業。921大地震及桃芝颱風後,本社區各項建設受到嚴重打擊,在村長林美玲女士與理事長黃明達先生帶領下,積極推動各種生活重建活動,使本社區得以重建。目前積極發展各項精緻農業,使本社區能具發展力與競爭力,以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南投縣水里鄉新山社區發展協會 黃明達 anlya68@yahoo.com.tw 049-2772667 南投縣水里鄉新山村梧桐巷12號
南投縣 水里鄉 永興社區 永興村 永興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之始,發起人是第一任社區理事長周金乾先生及蕭再枝總幹事,在用心經營之下奠定了社區發展基礎,民國86年4月協會第二任理事長林明德任內延續推動各項建設,永興社區─俗稱牛輼轆是一處古老村落,早在194年前由林朋先生(第一位漢民族)到此開墾先民。因921大地震後,地方生活型態急速變化,社區老人化日趨明顯,第三任社區理事長積極推動過各式各樣生活重建活動,第四任蕭理事長推動社區綠美化暨觀光產業文化奠定發展基礎。 南投縣水里鄉永興社區發展協會 賴宗漢 pd9331pd@yahoo.com.tw 049-2776367 049-2771978 南投縣水里鄉永興村林朋巷162號
南投縣 水里鄉 玉峰社區 玉峰村 水里鄉玉峰社區發展協會 陳國璋 049-2774193 南投縣水里鄉玉峰村永樂巷22號
南投縣 水里鄉 永豐社區 永豐村 碧霞 0921-385948
南投縣 水里鄉 郡坑社區 郡坑村 1.位置:位於新中橫〈台21線〉公路82Km製83.5Km處。2.族群分布:以閩南及客家族群為主,唯一典型之農村社區。3.產業:以梅、香蕉、葡萄為大宗。4.社區現況:本社區自民國85年賀伯颱風起,經921地震及90年桃芝颱風,均給社區帶來嚴重的傷害。造成人口外 移嚴重,以至社造工作一直無法有效推動,影響社區發展。 南投縣水里鄉郡坑社區發展協會 劉益宏 lkk29438@yahoo.com.tw 0910-5714612 0492821858 南投縣水里鄉郡坑村二巷2-3號
南投縣 水里鄉 民和社區 民和村 民和舊名為拔社埔,位於水里鄉東南方,南面隔濁水溪和信義鄉之洽波石、雙龍村相對,東與西、北三面環山河地利、頂崁、潭南相鄰為一標準的盆地,面積有22,400平方公尺,人口約1,200人。居民多以務農維生,民風純樸團結,主要作物有敏豆、過溝菜蕨、夏季蔬菜。「拔社埔」來自布農族拔社或者是清朝的八埔社(又稱八社埔),另有一說是當地野生遍地拔仔樹(番石榴),因而得名。以「拔社埔」為舊地名的民和富含歷史、人文、自然,是個重視人文、自然地景及歷史文化的農村社區。 民和社區發展協會 梁樵煥 ate_moya@hotmail.com 049-2775672 南投縣水里鄉民和村民和路367巷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