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06秒, 共找到 2831 筆資料,顯示第 1 到 100 筆)
可用欄位參考
縣市名稱 鄉鎮名稱 社區名稱 村落名稱 社區介紹 協會名稱 協會聯絡人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圖片網址
宜蘭縣 三星鄉 人和社區 人和村 1.人和社區北臨蘭陽溪與員山鄉為鄰,昔日和雙賢村統稱為『破布烏』,境內主要聚落有『頂紅瓦厝』、『下紅瓦厝』、『下破布烏』等地方。2.社區總人數541人男287人、女254人。 宜蘭縣三星鄉人和社區發展協會 林焜棠 a120952@ms18.hinet.net 03-9893170#41 03-9891952 宜蘭縣三星鄉義德村中山路31號
宜蘭縣 三星鄉 員山社區 員山村 宜蘭縣三星鄉員山社區發展協會 李秀玉 m42m41@yahoo.com.tw 039893377 039894593 宜蘭縣三星鄉員山村泰雅一路525巷牛頭201之1號
宜蘭縣 三星鄉 大隱社區 大隱村 大隱(大埔)於台灣光復後政府針對行政區域和地名要進行調查和更改,由於早期蘭陽溪洪水氾濫成災居民大多從紅柴林(三星鄉貴林村),及石頭城(三星鄉行健村)地勢較低處搬遷過來開墾土地務農居住謀生,原名大埔因洪水都無法侵襲到此高地勢處乾脆取名「大穩」,據社區耆老引述可能大隱社區位於台七丙省道中間路段的兩側,早期是羅東溪的下游河床,地勢很高,常有人來這裡放牛,稱此地為大埔,羅東溪整治後,這裡變得又大又穩,民國三十八年地方申報為「大穩村」,可是內政部調查別的地方已有大穩村,未知會地方就直接更名為大隱村。政府官員誤植地名為『大隱村』 宜蘭縣三星鄉大隱社區發展協會 劉松萬 lsw431126@yahoo.com.tw 03-9514383 三星鄉大隱村大埔路38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1-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3-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2-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0A22945-F9CC-4C04-9FA1-1CD0B43CB5F1/1/0727三星-3.JPG
宜蘭縣 三星鄉 大洲及大義社區 大義村,大洲村 以保護水源防止河川污染加強綠美化及生態保育,協助政府辦理河防安全設施及遊憩點設置、成為休閒育樂、垂釣、賞鳥、親子活動之美好景區。營造安農溪流域大洲、大義社區整體景觀及社區產業總體發展。 宜蘭縣安農溪總體發展協會 陳奕升 0932089387 宜蘭縣大洲村大洲路149-6號
宜蘭縣 三星鄉 大義社區 大義村 本村位於三星鄉東偶,主要聚落有頂大義,交通出入道路有縣道196、鄉道26-2及宜49線,分別通往三星市區、羅東及大隱村,村內有安農溪、行健溪、萬富圳等河川流經。村內公家機關有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宜蘭分場,公共設施有大義社區活動中心,供奉三官大帝之紫微官為社區之信仰中心,村內東境臨安農溪有安農溪北岸自行車道,村民大都以務農為主,主要作物有稻米、蔥、蒜、上將梨 三星鄉大義社區發展協會 陳換廷 03-9898404 宜蘭縣三星鄉大義村大義路79號
宜蘭縣 三星鄉 大洲社區 大洲村 本村東臨羅東鎮、冬山鄉,北可由葫蘆堵大橋通員山鄉,目前交通網絡有縣道196線、鄉道宜61線、宜26線為本鄉聯絡溪南與溪北的交通門戶,村民多以務農為主,以稻米、蔥、蒜為主。村內的公共設施有大洲國小、大洲派出所、大洲社區活動中心,宗教機構有天主堂及供奉開漳聖王俗稱大洲廟的開安宮,休閒遊憩景點有分洪堰風景區、大洲舊森林火車站及安農溪自行車道。 三星鄉大洲社區發展協會 陳春基 chen460828@yahoo.com.tw 0932-360156 宜蘭縣三星鄉大洲村大洲路163號
宜蘭縣 三星鄉 天送埤社區 天山村,天福村 天送埤位於蘭陽平原頂點,蘭陽溪之源頭,南屏中央山脈,北倚雪山山脈,西臨蘭陽溪,東遙望太平洋龜山島,面積13.4平方公尺,物種多樣性,文化資源豐富。 天送埤休閒農業區推動管理委員會 黃正德 g521216@ms2.e-land.gov.tw 03-9891698 03-9894089 宜蘭縣三星鄉天山村下湖路1號
宜蘭縣 三星鄉 行健社區 行健村 行健村內地形為平原區,居民多以務農為主,可耕農地約有200公頃,村內聚落有廣洲仔、十九結城、石頭城等。主要農產品有高接梨、三星蔥、蒜、銀柳及稻米,近年來在農政單位輔導下,於98年12月成立了宜蘭縣第一個有機村,目前已有20公頃農地投入生產有機農產品。村內主要道路為鄉道宜47線,南北分別有安農溪及行健溪流經,其中健富路等數條道路在村民共同營造綠美化下,沿途繁花似錦,綠意昂然,主要遊憩據點有沿安農溪北岸設置的自行車道及張公圍親水公園,沿線水岸及田野景觀,相當吸引人。 宜蘭縣三星鄉行健社區發展協會 陳麗能 a8954986@yahoo.com.tw 03-9895498 宜蘭縣三星鄉行健村光復路79-2號
宜蘭縣 三星鄉 月眉社區 月眉村 月眉社區位鄰近三星街道,於三星路北側,屬於農村型社區,早期多種植稻米,因收入欠佳,有時甚至不敷成本,年輕一代紛紛外出工作,留下老一輩的固守田園,近年在農委會協助下,改種蘭陽一號蔥(或稱為日本蔥、九條蔥、粉蔥),不僅蔥白長且質嫩味甜,很快打響名號,爾後更成功栽植出銀柳、上將梨,並改善了農民的收入;但艱苦的農務生活、老舊的農村環境,吸引不了年輕人回鄉,使月眉社區逐漸老化,再加上資源匱乏,連活動中心都沒有,幾無社造可言。98年現任理事長林秀琦發起社造運動,經過不斷的傳達社造理念與凝聚社區團結力量的重要,很快的便激起地方居民共同營造社區的意識,遂於99年2月成立了宜蘭縣三星鄉月眉社區發展協會,以期打造一個美麗的農村、改善農民的生活、吸引年輕人返鄉服務。 宜蘭縣三星鄉月眉社區發展協會 王全龍 ligfligf@yahoo.com.tw 03-9895220 03-9893350 宜蘭縣三星鄉月眉村三星路4段318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354a321-4f45-4b14-b943-cf922e6cd045/1/協辦三星米香節.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354a321-4f45-4b14-b943-cf922e6cd045/1/社區中秋月餅DIY活動.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354a321-4f45-4b14-b943-cf922e6cd045/1/協辦三星銀柳節.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354a321-4f45-4b14-b943-cf922e6cd045/1/社區重陽敬老活動.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354a321-4f45-4b14-b943-cf922e6cd045/1/社區手工藝成果展.jpg
宜蘭縣 三星鄉 拱照社區 拱照村 本村東南邊與冬山鄉及大同鄉為鄰,主要聚落有阿里史.田心.大坑.大湖.槍櫃城等,省道台七丙橫亙於村內北部,重要的河川及水利設施有安農溪.大坑溪.大光明圳等,村民大都以務農為生,以稻米為大宗,尚有蔥.銀柳.花卉,機構有宜蘭監獄.社區活動中心等村內廟宇顯微宮為民眾信仰中心,主供奉三官大帝,另有陳輝煌母之墓.拱照雙榕等據點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社區發展協會 張文子 sa210@mail.e-land.gov.tw 03-9893939 宜蘭縣三星鄉拱照村大湖路12-3號
宜蘭縣 大同鄉 英士社區 英士村 英士村舊稱梵梵社位於蘭陽溪與其支流梵梵溪之匯流處60年6月隸出樂水村獨立設村。滿清時期梵梵溪頭族群獵區尚無人居住當時泰雅族居住於梵梵對岸山腹及其以西山區建有巴墾、塔他罕、塔波三小社因居梵梵山西南故名梵梵村內各機關學校英士村尚包括排骨溪一帶該為北部橫貫公路的終點亦為全國頗具盛名野溪溫泉風景與農村是大自然農村休閒觀光區。 宜蘭縣大同鄉英士社區發展協會 黃天金 loverr01020362@yahoo.com.tw 0912-093846 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村梵梵82-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d7da44d-6d98-41a5-bc0f-f174ef26c570/1/P1120043.JPG
宜蘭縣 大同鄉 四季社區 四季村 "四季村海拔約800~1200公尺,居民慣以上、中、下部落來區分其居住位置。本村之人口於大同鄉中僅次於寒溪村人口之村落(鄰數10鄰、戶數約300戶、人口約1200人)。在四季與南山村之間有一高台(今四季平台-馬諾原),面積為150公頃,今為四季部落居民賴以生產高經濟農作物產地。 四季部落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優勢【全世界密度最高的檜木森林、動植物生態豐富的四重溪、全國最多的高山湖泊加羅湖群、國內高冷蔬菜專業種植區、日據警備道路的甕溪游步道、部落傳統的祭祖儀式…等】,多年來加羅湖的神秘及美麗吸引了許多不請自來或聞風而動的遊客,佈滿了整個四季林道。然而,因遊客眾多卻產生了後續的許多問題:周圍環境景觀遭破壞、遊憩品質下滑、場地的不敷使用、大量製造的垃圾、部落居民的生命安全(因車輛至四季林道會經過四季村)…等。諸多問題因素帶給部落居民一些困擾,這些問題的產生,也讓部落居民開始認真思考,在營造社區同時,應該突顯部落的優勢並創造部落生命共同體的觀念,首先應從部落的環境生態做起。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社區發展協會 陳忠義 lewimj@hotmail.com 03-9809450 03-9809518 宜蘭縣大同鄉四季村5鄰和勳巷2號
宜蘭縣 大同鄉 崙埤社區 崙埤村 崙埤村包含崙埤巷、朝陽巷、林家(九寮)巷及長嶺巷,共有八個鄰。就族群分類來說,以泰雅族原住民人口最多,約佔百分之七十五以上,閩南人及內地外省人約佔百分之二十三點八,其他(阿美族、布農族、排灣族等)約佔百分之一點二左右。目前崙埤村約203戶,663人左右。其中平地人約40餘戶、約136人,原住民120餘戶、約527人。以族群分布情形來說,閩南人大多居住林家巷,少部份居住在崙埤朝陽兩巷。更少數的內地外省人以居住崙埤、朝陽為主。本社區面積約16平方公里,海拔約介於125公尺至1551公尺。 宜蘭縣大同鄉崙埤社區發展協會 王進發 0931-572847 宜蘭縣大同鄉崙埤村7鄰寒溪巷3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116a5254-aef6-4c76-8cb2-c5751b60c230/1/P1070005.JPG
宜蘭縣 大同鄉 玉蘭社區 松羅村 民國60年開始大量種植茶葉,成為茶葉專業區並由三星地區農會輔導成立2班茶葉產銷班。於民國90年左右轉型從事休閒農業包括特色民宿、茶葉風味餐、精緻茶點..等,91年底成立玉蘭休閒農業區。 玉蘭社區發展協會 林明光 g521216@ms2.e-land.gov.tw 03-9801279 03-9801001 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玉蘭路2號
宜蘭縣 大同鄉 南山社區 南山村 南山村為泰雅族部落,人口約有900人;本村之主要經濟產業為夏季高冷蔬菜之生產,為台灣夏季蔬菜之主要產地。本村位於高海拔地帶,氣候型態為夏季多雨平均氣溫在10度~20度。冬季則濕冷,氣溫降至0度以下,本村自然資源豐富,景色宜人。 宜蘭縣大同鄉生態永續發展協會 高日昌 yukanmasing@yahoo.com.tw 0939-672250 宜蘭縣大同鄉南山村4鄰34號
宜蘭縣 大同鄉 樂水社區 樂水村 樂水部落位於大同鄉中部緊鄰英士村,依傍蘭陽溪與英士山,與台七省道遙隔相望,全村區分東壘、碼崙、智腦、東溪巷四個部落,背山面,風景宜人。本村為一原住民部落型態,居民大部分為泰雅族人,全村約莫一百戶,人口近四百人,但因地理位置、交通產業不便等因素,謀生不易,致年輕人大部向外發展,平日老人與小孩居多,假日時,在外村民才偶而返回省親休假,人口外移情況嚴重。宗教信仰以信奉基督教及天主教為主;經濟來源以務農為重,但僅於自給自足型態,以致經濟狀況不佳,多數村民需至鄰近繁華地區工作始能養家餬口;教育方面,本村僅有一所國小分校,學生共約三十人,整體教育水平仍屬低層;在交通上,村民對外主賴機車、小貨車、公車,目前有東溪橋、東壘橋、碼崙橋、樂水橋四座橋分別聯繫四個部落的交通;鄰近觀光地點有太平山森林遊樂區、棲蘭森林遊樂區、明池森林遊樂區、及仁澤溫泉等。 宜蘭縣大同鄉樂水社區發展協會 曾勝二 kacuzi175@yahoo.com.tw 039-801419 宜蘭縣大同鄉樂水村智腦路2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d6f52a75-1827-4608-96ef-2cc75b2f2a38/1/農村再生照片.doc
宜蘭縣 大同鄉 松羅社區 松羅村 松羅村於大正十五年(1926)三月完成遷移,由巴陵、砂崙子、玻希亞、伊波亞、卡拉、哈嘎灣、古魯與宜亨等八社所組成,共散居在松羅、玉蘭與圓山三處。原居於桃園縣大漢溪支流卡奧灣溪流域,即今日復興鄉三光、華陵村,文獻稱作「卡奧灣群」。松羅部落形成於大正十年(1921)十二月間,初建在松羅溪上游台地,最早移入者微波西亞社人,由UkaSoyun頭目帶領,同時還有砂崙子及巴陵社人一同遷入。玉蘭部落位於玉蘭溪中、上游山腹,於大正十年(1921)成立。由巴陵、伊波包、卡拉社組成,由TekanNogo率眾遷居。當時有內地人在此設一鋸木場,泰雅語鋸木為Helan,遂以此為社名 宜蘭縣大同鄉松羅社區發展協會 王進生 bbowyiatw@yahoo.com.tw 03-9801171 宜蘭縣大同鄉松羅村3鄰松羅東巷12號
宜蘭縣 大同鄉 寒溪社區 寒溪村 寒溪部落位於羅東溪上游,屬泰雅族南澳群,此村由四方林、寒溪、新光、華興等四個小聚落組成,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曾英勇頑強抵抗日本人,致使日人心畏懼而下令遷移至現今聚落居住。寒溪部落居民大約於90年前從南湖大山至太平山翠峰湖附近遷至現址,全村人口目前戶數為337戶,人口約有1,110人,是大同鄉內十個村落中人口數最多之聚落。早在日治時期及國民政府時期,砍伐太平山的檜木路徑大部分由寒溪部落前往,目前除幾處坍方外,林道還清晰可見,本村可說是徒步到太平山翠峰湖最近的地方,沿路林相非常豐富,也生動、植物、鳥類、昆蟲、兩棲、瀑布溪流保存完整,生態豐富,可稱為最靠近羅東鎮的自然風景區,夜晚還可以俯瞰蘭陽平原夜景,可謂是得天獨厚。 司達吉斯部落產業永續發展協會 黃志堅 syat0125@yahoo.com.tw 03-9517460 03-9517460 宜蘭縣大同鄉寒溪村寒溪巷6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194d50b-cb00-469e-a4ab-0d6386d0dab2/1/PC20000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194d50b-cb00-469e-a4ab-0d6386d0dab2/1/PC150001.JPG
宜蘭縣 大同鄉 復興社區 復興村 【沿革】復興村位於蘭陽溪左岸,隔著清水溪與三星鄉天送埤相望。昔日太平山森林鐵道開通,以及發電廠的設置,引進許多漢人來此開發,加上原有平埔族人與泰雅人聚集 在一起,彼此和樂相處,使本村居民成為平地人民多於原住民的現象。現該區域內之大溪居民全屬平地人民,牛鬥巷則為原住民居住之區域。大同鄉復興村居民人口少,農產有段木香菇、水果,還有業者經營的櫻花溫泉。【分界】位於大同鄉北方,北隔山接三星鄉,拽、探隔山接寒溪村、樂水村,西以蘭陽溪過牛鬥橋接英士村。【面積】48.38平方公里 宜蘭縣大同鄉復興社區發展協會 陳舜鴻 f417278696@yahoo.com.tw 03-9894525 宜蘭縣大同鄉復興村泰雅一路45號
宜蘭縣 五結鄉 錦草社區 錦眾村 位於宜蘭縣五結鄉的東北區,在宜蘭河、蘭陽溪、冬山河匯流出海口處,中間有台二線省道貫穿,地屬低漥區,農特產有春蔥夏瓜秋鳥冬藥。 宜蘭縣五結鄉錦草社區發展協會 黃志清 meg520902@gmai.com 03-9501858 03-9507485 宜蘭縣五結鄉錦眾村錦草路67-15號
宜蘭縣 五結鄉 大眾社區 錦眾村 錦眾村位居本鄉東北隅,東隔冬山河與季新村為鄰,南接孝威村、協河村,西為大吉村,北臨蘭陽溪,與壯圍鄉相望,全村面積3.6781平方公里,戶數514戶,人口計1,967人。錦眾之名,由錦草村及大眾村合併時各取一字而來,錦草之名則與賴阿善先生有關,錦草村傍蘭陽溪茅草遍生,秋天茅花開,在陽光的照耀下,炫麗亮眼,賴阿善先生因此將之取名為錦草村。本村範圍原為茅仔寮堡的一百甲、茅仔寮庄,光復初期,一百甲因區內著名的大眾廟改為大眾村,因廟得名;茅仔寮則改為文雅的錦草村。蘭陽溪與冬山河皆經由本村出海,因此地勢低漥,聚落都分布在沙崙高地。居民生活則與這二條河川息息相關,渡船頭、中洲仔、溪埔仔、大閘門等地名,不僅透露出這二河川百年來的容貌變異,也顯示出先民與自然爭地的辛勞景象。雖然本村的產業與自然景觀隨著時代變遷而多所異動,從稻作到日治時期的蔗田到如今的養殖漁業,但不變的是住民珍惜這片土地的心。隨著賞鳥風潮的興盛與環保意識的抬頭,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成了東亞候鳥溫緩的驛站,也成了賞鳥人士的流連忘返的佳境。而依傍著蘭陽溪的舊錦草村居民更幾經研究,決定自己募款,整理堤岸,將蘭陽溪畔妝點的如詩如畫,農民推疊的金黃草垺與翠綠的草茵相互輝映,形成一幅美麗的莊園景緻,不僅是本地住民忙裡偷閒的好所在,也成了本縣有名的景觀區之一。居民自發的行為,因為成果卓著獲得政府肯定,如今在省農林廳等單位的補助下,蘭陽溪率美化堤防已逐漸延伸,我們期盼未來蘭陽溪畔可成為全省最美、獨具地方特色的綠色長堤。 大眾社區發展協會 林健生 ljsdesigner@yahoo.com.tw 03-9603636 宜蘭縣五結鄉大眾路84之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d7c40a34-17d5-434e-8dc5-1eb178c969eb/1/大眾一1021~2.JPG
宜蘭縣 五結鄉 季新社區 季新村 季新社區西南緊鄰冬山河,北有利澤工業區,東臨太平洋,濱海公路橫亙其中,轄區內有遠近馳名的傳統藝術中心,遊客如織,本社區早期以農為主,由於瀕臨冬山河及太平洋的得天獨厚天然環境,近數十年來居民大都是以養殖為業,但近年來養殖業已進入黃昏沒落時期,故盼望透過培根計畫能著手規劃發展多元的農村資源,營造明日的農村新風貌。 宜蘭縣五結鄉季新社區發展協會 李松德 l29@mail.e-land.gov.tw 039503735 039501122 宜蘭縣五結鄉季新村季水78-12號
宜蘭縣 五結鄉 台灣創意生活美學促進會 五結村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藝術文化融入生活,帶動全民學習生活美學概念,開創藝術家與傳統技藝的結合,發展創新產業文化永續經營的理念。本籌備會召集人:張正農先生有感於台灣鄉土傳統技藝文化保存的流失,積極招募台灣各地藝術文化的人士,籌組台灣創意生活美學促進會。並以發展鄉里創新藝術結合地方傳統技藝傳承推動生活美學為宗旨,增進社區居民終生學習生活美學為目的;發揚地方產業文化藝術與生活美學結合的新契機。 台灣創意生活美學促進會 張陳富美 cal501888@yahoo.com.tw 03-9501888 03-9600879 宜蘭縣五結鄉國民路國全巷47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72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62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41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65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0165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44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eaf026f6-e3e7-4f56-ac5a-84ea1ff37f1b/1/DSCN0458.JPG
宜蘭縣 五結鄉 大吉社區 大吉村 本社區東鄰錦眾村,南毗五結村,西鄰三興村,北鄰蘭陽溪。社區居民多務農,近年與五結鄉農會推廣越光米種植。大吉村地名取自大旗尾之雅音,大吉村緊鄰蘭陽溪,居民以務農為業,聚落形式以集村為主。 宜蘭縣五結鄉大吉社區發展協會 林書銘 0928-531056 宜蘭縣五結鄉大吉村大吉五路181巷1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c2943a0-ffe3-4500-881a-89c89d56ad31/1/DSC01004.JPG
宜蘭縣 五結鄉 三興社區 三興村 大二結的特殊人文環境,帶動了近幾年來大二結的文化活動,致社區總體營造的蓬勃發展。自民國82年初的二結王公廟新廟規畫開始,一連串的文化活動與社區營造,得到各方以「二結傳奇」或「二結奇蹟」加以肯定,及二結人對地方的認同。以二結地區特有的地理、人文、產業、歷史及文化活動為主軸的文化社區概念,即是整合過去經歷或進行中的社區發展建設與二結豐富的文化活動,並融入學校教育及社區學習,進而推動地方文化保存的發展。 宜蘭縣大二結文教促進會 范慧美 drj7670@ms2.e-land.gov.tw 03-9657670 03-965670 五結鄉鎮安村舊街路福園別墅28號
宜蘭縣 五結鄉 中興社區 中興村 本社區於民國九十三年三月成立,是五結鄉最晚成立之社區,無論經歷、建設、組織活動等,均在探索階段,藉由中興紙廠為主軸,發展紙藝為特色,將來配合竹科宜蘭基地,等造紙藝展示館,成為中興社區營造產業。 宜蘭縣五結鄉中興社區發展協會 廖建忠 gjezgui@yahoo.com.tw 03-9600660 03-9602474 宜蘭縣五結鄉中興村下四南路36-3號
宜蘭縣 五結鄉 利澤社區 利澤村 1、人的資源:1.1本會有一群熱心志工媽媽,有理想願意付出但需要培訓。本會成立12年以來,這群媽媽們協助親職教育辦理,媽媽說故事,參與社區總體營造,噶瑪蘭文化傳習、社區導覽解說員培訓。更曾經編製三齣社區故事的戲劇演出。1.2 利澤簡老街是噶瑪蘭人舊社,漢人在1815年開始開墾溪南,利澤簡港曾是溪南第一大商港,有著老街商家、噶瑪蘭人聚落,日治時期的戲院、醫生館、加禮宛港、冬山河等數不完的先民事蹟。1.3 本會顧問宜蘭縣文化局噶瑪蘭文化專家邱水金 。 1.4長期研究利澤簡的中研院林開世研究員。1.5本會所在之利澤簡、季新、成興社區耆老。 2、文化資源:2.1社區內人文豐富有著老街多面貌建築和永安宮衍生的傳統民俗,例如全國唯一的走尪習俗、傳說中的淨尪活動。2.2多年的噶瑪蘭文化搜集和傳承。2.3冬山河漁獵活動、五月節划龍舟競賽。3、自然資源生態豐富:3.1五十二甲溼地賞鳥和珍貴水濱植物例如水茄苳、水芭樂。3.2利澤簡海邊也有海濱植物、防風林生態和螃蟹等動植物。4、生產資源:4.1社區是宜蘭名產發源地,鴨子相關產業發達,有養鴨研究中心設立,鴨賞和孵小鴨有著良好歷史。4.2老街的古早家戶例如布匹、碗盤、理髮等店家都值發掘出故事。5、景觀資源:冬山河親水公園、利澤簡橋、噶瑪蘭流流社和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二)社區動員參與:1、本次活動由本會志工媽媽擔任活動協助者,也將動員社區內學校和社團志工協助活動進行。2、活動開放宜蘭縣民參加,鼓勵利澤、季新、成興等社區民眾、基督教長老教會教友及老街長者等一起參與。3、邀請利澤國小、利澤國中有興趣的學生和家庭一起參與活動。4、透過媒體和電腦網路,邀請對老街文化有興趣者,一起參與文化 廣場、踩街活動,也邀請縣內藝文團體共襄盛舉。(三)文化資產管理機制:1、邀請永安宮管理委員會及重建委員會和有意願長者,共同維護保存三級古蹟永安宮。2、由利澤簡文教促進會為主體的守護天使志工隊擔任守護利生醫院及老街重任。3、由本會、利澤國小、國中和老人會、傳藝中心共同籌畫經營假日文化廣場的研習。 利澤簡文教促進會 邱小姐 w505790@gmail.com 03-9505790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b452ef2-b4b2-4d08-a8c4-dea3eb1baeb7/1/P1070733.JPG
宜蘭縣 五結鄉 孝威社區 孝威村 孝威社區是一個淳樸富有人情味的農村社區,緊鄰冬山河親水公園和傳藝中心,社區內有一所孝威國小、一棵有身分證的百年老樹,社區內民宿一間比一間舒適,五結鄉農會倉庫也在社區內,所以不論是觀摩或者休閑都是很好的一個去處。 宜蘭縣五結鄉孝威社區發展協會 曾 秋 萍 g233923@yahoo.com.tw 039602530 03-9504175 宜蘭縣孝威村孝威路348巷46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68ba85e1-a842-4c0c-937e-e3158bae9891/1/DSCF5912.JPG
宜蘭縣 冬山鄉 武淵社區 武淵村 本社區位於冬山河流域中游,與珍珠社區相隔,居民早年以農牧業為生,近年來因商業發展快速及休閒產業推行,改以農牧為輔 武淵社區發展協會 林新來 0928-618418 宜蘭縣冬山鄉武淵村武罕五路68號
宜蘭縣 冬山鄉 柯林社區 柯林村 柯林一向以水質清澈為人稱頌,因地處羅東動公園邊,因之柯林地區農村生活向為都市人所羨慕,近期大量外地人遷入外,湧泉生態公園、萬長春公園一直是旅遊景點。 柯林社區發展協會 游嘉銘 toby.yu12@gmail.com 03-9563229 03-9540621 宜蘭縣冬山鄉安農三路90號
宜蘭縣 冬山鄉 補城社區 補城村 宜蘭縣冬山鄉補城社區發展協會 蕭東原 jackys6917@seed.net.tw 03-9595923 03-9591447 宜蘭縣冬山鄉補城路71號
宜蘭縣 冬山鄉 冬山社區 冬山村 宜蘭縣冬山鄉冬山社區 何志芳 hjf836268@yahoo.com.tw 0928836268
宜蘭縣 冬山鄉 梅花湖社區 得安村 本學會座落於梅花湖社區,社區中有許多藝術家,有部份居民經營民宿。 宜蘭縣石頭文化學會 吳建原 03-9510786 03-9510339 宜蘭縣冬山鄉得安村梅林路971號
宜蘭縣 冬山鄉 大興社區 大興村 大興社區由社區營造的過程中,發掘社區傳統文化歌仔藝術及手工二胡的創作,透過傳統手工二胡透過彩繪與碳燒的方式,將手工二胡的工藝藝術提昇,由傳統的歌仔文化傳承至手工樂器,由在地社區凝聚的文化資產,推展成社區街頭巷尾的精神象徵大興社區在這三、四年間,由社區一群歌仔班耆老的故事點滴中,發覺社區的特色文化,除了將大興社區的傳唱傳承下來,更發覺社區手工二胡製作的特色,經過三年多的研究與研習,大興手工二胡已經結合大興文化故事,社區居民也都認同大興手工二胡的製作,也願意一同參與,只是同時社區參與民眾,也紛紛建議研究其他手工樂器的製作,於是大興耆老的另一件手工八卦琴,也開始研究製作的方式,經過專家指導,社區耆老留下的八卦琴屬於月琴的一種,所以根據研究手工二胡的經驗,本次手工月琴的製作與研習,將聘請專業的老師指導,地方居民也期待著手工月琴的製作與研究,相信有朝一日,本社區可以組成一支手工樂器的演奏團隊,社區內的居民都能一同演奏自己的樂器。 宜蘭縣冬山鄉大興社區發展協會 游朝陽 b9596722@livemail.tw 03-9596722 03-9596722 宜蘭縣冬山鄉大興村大興路59巷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f9047789-d507-434a-a087-8e505c77c716/1/DSC06736.JPG
宜蘭縣 冬山鄉 中山社區 中山村 中山社區為一傳統農村型社區,總面積8.521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300公頃,原始森林522公頃,河床用地約30公頃。區內景點眾多,有仁山植物園、新舊寮瀑布、長青種子園等等。當前國人極為重視休閒旅遊活動,本社區有綺麗的山水田園景緻,濃郁的鄉土人情、豐富的農村文化,深受遊客響往,自雪山隧道通車後人潮大量湧入,希望能向遊客解說生態維護的重要性,來發展經濟,打造宜住、宜樂、宜憩的優質農村。 宜蘭縣冬山鄉中山社區發展協會 李振福 a220512206@yahoo.com.tw 03-9584888 03-9583060 宜蘭縣冬山鄉中山村中城路132號
宜蘭縣 冬山鄉 珍珠社區 珍珠村 珍珠社區是一個以水稻種植為主要產業的農村社區,願景是發展生態與休閒農業文化社區,社區產業以稻草、風箏、米食、民宿、特色餐飲、自行車、休閒農業等內容,是傳統農村文化的學習與體驗為基礎,適合深度文化與休閒觀光旅遊,體驗項目有二十幾項包括,稻草畫、面具、掃帚、編織、風箏製作體驗與放飛、米食體驗等。珍珠社區 社區地圖社區內有2間寺廟,進興宮(供奉鄭成功及古公三王),聖福廟(供奉開漳聖王及福德正神),民國88年6月13日進興宮承辦全國鄭成功聯合祭典暨社區藝文活動,計有全國民眾8000人參加,盛況空前。農作物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蔬菜為副,社區積極推廣廚餘有機肥種植高經濟作物。冬山河為重要資源又隔鄰森林公園,自然資源雄厚。田園景觀可發展文化、休閒農場民宿等觀光產業。農春祭珠珠村內聖福廟及進興宮兩廟信徒,長期因信仰及廟事競爭,珍珠社區發展協會於是在民國90年3月3、4日舉辦「珍珠里簡農春祭-村和萬事成」活動。活動包括千禧龍遊街活動,吸引大批民眾圍觀。晚上9點,社區活動中心有放天燈,將第1天活動帶到高潮。第2天進興宮全體幹部與信徒數百名以徒步方式赴聖福廟行三獻禮、呈疏文,並在有平埔族遺跡的橄欖腳橋旁種植大葉山欖樹,為這次活動做和解大見證。值得一提的是,這次農春祭的活動還吸引了國內眾多媒體的熱烈報導。珍珠快門透過他們專注的眼神,你是否感受到了珍珠人的純真與簡樸?如果你願意親身造訪一趟珍珠,便會在這樣的臉孔裡,看見屬於珍珠的生命力。珍珠人對生命的執著就是這樣的可愛,他們用晶亮的眼神打量你,用羞怯的微笑招呼你,用熱切發光的眼眸,營造社區的一切!稻草面具珍珠社區發展協會為建立社區的文化產業,特聘請國內製作舞台造景有豐富經驗的黃建達先生,協助製作紙漿面具,並且成功地將稻草作為面具的材料,發展獨特的稻草面具,樹立了文化產業的雛形,也為社區稻草帶來新的生命。稻草面具未來將呈現兩種形式,一種是裝飾用,另種是表演用,裝飾用的面具,在社區民宿家庭中,裝飾在屋內牆壁上,而表演用的面具,結合社區劇場演出,創造社區新的文化產業。稻草畫稻草是農村最典型農業副產品。舊時代的產業稻草造紙、草薦、草繩、草鞋、洋菇等,產業逐漸消失,稻草淪為廢棄物。稻草畫藉由運用稻草結構材料特質,表現農村生活畫面,探索農業副產品新價值,發展地方產業,培養在地工藝師,提昇鄉土文化新風貌。稻草紀念物傳統農村生活一直在改變,往昔生活環境及習慣逐漸消失,藉由稻草立體工藝呈現傳統聚落場景的竹圍、竹篙叉、茅草屋、竹籬笆、曬榖、古井、花圃、菜園等,傳統農村生活空間純樸之美。稻草娃娃稻草繩是台灣往昔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農村社會重要的副業。重建稻草繩記憶,並將稻草繩的質量造型改變,轉化為裝飾品,成為稻草娃娃掛飾。珍珠社區發展協會回復古早農村生活記憶,來宜蘭冬山河畔看一望無際的稻田裡,珍珠村民家家戶戶的曬衣裝置藝術展,體驗兒時田裡焢土窯、抓青蛙的童稚、漸被遺忘的阿公阿媽口中的燻腳記憶,以及稻草人製作比賽、搓草繩比賽、疊草垺比賽、以及體驗自製稻草畫、稻草面具、稻草風車的喜悅。珍珠寶貝─冬山河滋潤山區林相,鮮活冬山水利農稼,河中水族生態萬千,河面鳥類生意盎然。河堤花木蘢蔥,自行車道環繞景觀,豐富水族以及鳥類與釣客,水利生養綠色生命與居民聚落,冬山河是我們的珍珠寶貝。聖福廟本廟位於本鄉之東北方,離羅東鎮約4.2公里路程,佇立廟前可遠眺巍峨中央山脈,座東數公里為太平洋,原冬山河未整治前,乃依循本廟腹地流經邊陲,形成三面水之佳境,廟後南側及左鄰相傳為早年先民平埔族之聚落遺址,當時人煙稀疏,科技不昌,較欠平安,適時聖王神威顯赫,廣被佑民,村民於安泰樂利之餘,為緬懷聖王恩德,遂有村民倡議雕塑金身安奉於本廟(原福德祠)與福德正神等諸神聖同祠供奉,供善男信女膜拜,成為本村之信仰中心,歷時已有百餘載。進興宮進興宮原名進興廟,民國86年重建落成前才改名為進興宮,進興宮原來供奉古公三王,相傳於1890年即清光緒16年,珍珠社區下厝先賢由玩泥塑土祭拜後顥靈,自稱古公三王,並且指定當時年僅7歲的下厝李喬木先生為乩童,開始斬妖降魔,渡生眾生,助人無數,前後重建3次,最先是以茅草的建築,原供奉古公三王,後陸續供奉開台國聖、協天大帝、三山國王、西天尊王、觀音佛祖等神尊,並於88年協同珍珠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辦理全國鄭成功聯合祭典活動,盛況空前。黃錦茂節錄:黃珮瓊小時後橄欖腳橋下平埔族很多,不止四五戶,歷史以來,武淵比利腦那社還大。利腦在林寶春圳補城廟旁,比珍珠里簡還小,加禮宛最大社,大好幾甲。後來好多搬到花蓮去,我聽武淵那裡的平埔族說的,珍珠里簡是平埔名,番社那裡,現在常常在挖菜園地時,挖到瑪瑙,高老師也有撿到一顆,那是古時候平埔族人埋在土裡的。歷史建築建築最能表現地方發展歷程,是各階段興衰與風俗特殊性的指標。社區老建築物更能貼切的陳述地方特色,與姓氏聚落發展,由使用建材及工藝風格表現,確切記錄建造時代人文思想。一座三進磚造房屋,茅草屋頂,簷柱、磨石子立面,基石木柱、磚牆、鐵皮屋頂、磚窗、竹編三合土牆,保存了清末、日據、民國,三階段的風格,雖然不是深落大院,卻是地方發展實質現地保存的難得教材。民俗開講─七夕自古相傳的牛郎織女神話故事,在夏夜星空版圖,總是引起人們無限遐思,宜蘭文化局每年於七夕情人節時,在冬山河親水公園段兩岸架起浮橋彩燈,仿鵲橋神話,供民眾親身體驗浪漫情懷。七夕也是台灣民俗重要節慶之一,七夕傍晚須以麻油炒及白飯拜「床」求床母保祐小孩身心健康。留鳥珍珠里簡250公頃田園河流路樹中,生養著蠻多的田庄鳥仔。這些在地土生土長的鳥類晨起群飛暮時歸巢,唧唧喳喳蔚為可觀。榖鳥仔(麻雀)、白頭仔(白頭翁)、釣魚尪(魚狗、翠鳥)、洪腳穿仔(白腹秧雞)、暗光鳥(夜鷺)、白稜絲(白鷺鷥、小白鷺、牛背鷺)、烏秋(大卷尾)、斑甲(紅鳩)、黑嘴筆仔(斑鳩)、田車仔(粟小鷺)。都是這一片大自然的宿主,河邊田中樹叢到處可見其蹤跡。冬山河上自行車道嫩綠的春,漫步於茵茵綠草的冬山河畔,恣意於波光粼粼的水色中……動人的夏,乘著阿勃勒金黃的花串飛舞,悠遊稻香、粽香、人情香……感性的秋,騎著阿媽時代鐵馬,循那夜鷺的足跡飛翔,享受鄉間的靜瑟……細雨的冬,煙霧裊裊漫佈……社區青少年活動場地─籃球場來到珍珠社區,轉進進興宮的廣場,廣場的盡頭是座有兩個籃框的籃球場,放眼望去,寬闊的廣場,低矮的房屋,遠山及鄰近的稻田,讓旭日及彩霞都變得隨手可得。將視線拉近的是球場上的青少年,認真而健康的打著籃球,伴隨著圍觀青少年兒童的嬉鬧玩笑,鄰近社區的孩子也會加入。這兒更是青少年孩童時期玩耍之地,所有的孩童聚集,大孩子帶著小孩子,分工合作,蓋木屋、烤肉、烤竹筒飯及地瓜、爭奪小狗等,雖然書可能沒有能認真讀,但一定很認真在玩遊戲,這才不會辜負了這樣接近大自然的童年,因為這是我的家鄉。社區組織 ─讀書會、外丹功、婦女學苑為促使社區居民參與、關心社區公共事務的發展及改革,以達到珍珠社區成為環保、健康、藝術文化的總體營造,珍珠社區定期舉辦多次藝術讀書會、親子讀書會,古早料理烹調教學,外丹功等活動。竹圍竹圍是唐山過台灣,早期移民帶來台灣的生活模式中重要的象徵之一。其功能可防風、防颱及防盜。竹圍在宜蘭歷兩百餘年進化成為「宜蘭青竹」亞種,近年全台竹圍漸遭土地開發破壞,為宜蘭縣竹圍尚存甚多,因而竹圍已成為宜蘭景觀特色。珍珠社區致力竹圍保留開發推廣,企圖挽救竹圍景觀並成為在地特色。珍珠寶貝─搓草繩幾株稻草兩手搓揉,在往昔日子裏,一捆捆稻草繩曾經是鄉村裏重要的傳統產業,雖然時代進步,偶而打打草繩蠻合用,也蠻有趣。搓揉之中,時間彷彿回到過去,興緻與話題一樣笑逐顏開。珍珠寶貝─稻草紙一汪水,纖維混沌,巧手撈取,卻是其薄如紙,從傳統出發,表現新穎風采。打從吐紅伸芽,成苗秧床,轉播行列漸次抽長。稻子的使命併發滿穗細緻花房,蘊養纍纍稻穀,生就一身強韌經絡。纏絞成繩幫忙農事,入大灶炊旺伙食,最奇妙的,莫過於幻化成紙。捨去糟糠本色,蛻成白淨面目。由田中走上書桌,可書可寫,活印成冊篇書。河濱公園─釣魚區當走近水湄,會發現冬山河寬得好像湖泊。對岸蠻近,說是湖泊的話,或許只是小小池,可是寬敞的兩邊,又有著長潭大湖的氣象。白鷺鷥、灰鷺翔空掠影、水鴨、伍仔、吳郭魚劃過水痕。搭木為臺,攬雲邀月。撐傘架竿,細絲入水,心繫魚影。時間彷彿停止,顯得更為悠閒。一攏樓臺,親子和樂,即是天堂。珍珠千禧龍拜年珍珠千禧龍踩街拜年,是珍珠社區2000年農曆新年元宵節活動中的一項,2月19日當天,除了社區的青少年之外,青夢複式童軍團的團員,共25人,共同參與從社區活動中心沿著富農路、成興路至冬山街上,繞過冬山河舊河道,轉台九省道,轉成興路、富農路回社區活動中心,經過冬山街上鞭炮聲不斷,造成轟動。親子迎新年─福照全家珍珠社區發展協會為祝賀農曆新年,特別辦理「親子迎新年-福照全家」的活動,鼓勵社區居民利用新年,全家到郊外踏青以促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大年初一社區安排上午9時在聖福廟拜年迎新春,在進興宮9時至12時舉辦全家福照的活動,社區聘請專業的攝影師免費照相,並贈送全家福照一張。社區外的遊客照相及贈送相片則由進興宮免費提供。樹模特兒在伸展台上,一停止就站成風景。你知道嗎?珍珠里簡的樹,隨意的長,自然就成為一株風景。沒有都會區刻意修剪,沒有淺海拔林相綠蘿牽絆糾纏,當每一棵樹能盡情吸收肥沃土壤放肆成長,盡情顯露各種樹種天性的姿態,延伸的枝條,毫不拘束的葉片,順節氣的花卉,無不充分神采艷麗。榕樹蓬鬆的樹冠氣根老態龍鍾,青竹叢生得宛如小島,稻禾整排整排猶如綠地毯綿密。河堤上的樹站成綠色隧道。珍珠里簡的樹沒有一絲委屈,每一棵都是自由自在的自然。你是知音嗎?社區景點─綠色生命在流逝的歲月裏,冬山河曾經以一次又一次的洪水淹到家裏來,水位高到床鋪,高到紅閣桌,水位高到天花板。帶來滿地泥濘,帶走我們的莊稼。你記得嗎?沒有水,我們的日子不知如何過。可是它又時常潑辣得令人無法招架。水利設施完善後,堤防高築之後,冬山河卻又是溫柔得令人激賞。人是善忘的子民。面對冬山河的美麗,我們卻又原諒以前種種的不是。河的兩岸亭亭青青的樹,水畔青青的草,當我們在河堤上散步,日子是十分悠閒美麗。站在堤防上,你會看甚麼?風吹過,細細的樹葉聲。鳥飛過,輕輕悅耳的鳥鳴,河水波光粼粼。你會停下來,欣賞我們珍珠村嗎?無河之橋─橄欖腳橋噶瑪蘭族舊社址噶瑪蘭族聚落經常種植大葉山欖樹,並且種植所在,往往是聚落中長老、酋長、巫婆或祖屋。橄欖腳橋旁,原為珍珠里簡舊社,曾有兩株大葉山攬樹於日据時代颱風吹襲時斷折,並遭漢人收購權充「大厝」冬山河截彎取直,在舊河道上的橄欖腳橋卻變成無河之橋。民國90年3月4日珍珠里簡舉辦農春祭,在舊址重種大葉山欖樹,緬懷往昔噶瑪蘭族聚落文史風采。珍珠寶貝─彩虹步道綠野平疇中,富農路是珍珠社區最長的村道,兩旁聚落、草皮、路樹,都是傳統農村平凡寫照。社區居民自動參與拿鏟,掘起一塊泥,灑下有機土栽植幾株非洲鳳仙,同心協力,連綴1200百公尺道路兩旁色彩繽紛的花道。日出日落風來雨淋,每一朵花言見證居民流淌的汗水。廟慶─過火每年進興宮王公慶典,皆選在今天舉行,利用農曆七月二十二日普渡,信眾將普渡拜拜的貢品於七月二十三日慶典時,筵席宴請親友,節省開支。每年慶典過火是進興宮的大事,每年為了過火都需準備許多紅轎,將廟內開巷的神像放置於紅轎內,由廟委員抬轎,依順序備金紙、火,由帶頭三王公過火,每年此一慶典都會吸引許多信眾前來觀賞。 社團法人宜蘭縣冬山鄉珍珠社區發展協會 李後進 jenju@ms39.hinet.net 03-9591957 03-9596261 宜蘭縣冬山鄉富農路一段383巷50號
宜蘭縣 冬山鄉 永美社區 永美村 一、本社區位於羅東鎮近郊,屬於鄉村居住型環境,全村約有112公頃稻田,全年一期種植水稻、二期作均為休耕種植綠肥,人口約3,134人設址約1,230戶,居民生活純樸,務農為多。二、本社區活動中心於民國76年間興建完成,成立為「永美社區」;於民國82年改制命名為「永美社區發展協會」,會員計75人置有理監事會,理事9人監事3人;並成立5個附屬團體計有「長青會」會員約210人、「元極舞隊」、「太極氣功十八式」、「大鑼鼓隊」、「家政班」等,各各組織團體均正常運作中。 永美社區發展協會 詹素華 b403020@yahoo.com.tw 03-9589513 宜蘭縣冬山鄉永美路413號
宜蘭縣 冬山鄉 清溝社區 清溝村 宜蘭縣冬山鄉清溝社區發展協會 陳美娟 chen-go-99@yahoo.com.tw 03-9680394 03-9680874 冬山鄉永清路456號
宜蘭縣 冬山鄉 八寶社區 八寶村 八寶社區位於宜蘭縣冬山鄉,鄰近太和、永美、丸山及中山村,全村總面積約300公頃,社區總人口數為312戶996人,組成人口大多為閩南人,內部由三個聚落組成;分別為公埔、八寶及零工城,各個聚落皆有一座信仰中心。主要產業為農業及畜牧業。社區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及保存,並保有多項鄉土民間習俗;著名的丸山遺址及位於八寶社區內,為八寶社區更增加了一份歷史的迷人風貌。八寶村位於宜蘭縣冬山鄉中心位置,距離冬山市區不到10分鐘的車程。東鄰太和村、西傍中山村、北接丸山村,往北約20分鐘可抵達羅東市區,往南30分鐘即為南方澳漁港;本村地理位置集觀光及交通之便,境內的丸山遺址是重要的文化資產。在清代包括八寶、公埔、零工圍三庄,日治初期將八寶庄再分為八寶、員山二庄。1901(日明治33)年重新調整行政區域,將八寶、員山、公埔、零工圍合併為一員山庄,下轄八寶、公埔、零工圍三土名,1920(日大正9)年改員山庄為大字,下轄八寶、公埔、零工圍三小字;終戰之後,員山大字分為員山、八寶、中山三村,沿用迄今。丸山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根據碳14定年資料估計,年代距今3600年至2400年前之間。本系統遺址出土的石器大多是農墾用的石斧、石鋤及狩獵用的石簇、石槍,顯示當時人可能以近山地區的資源利用為主,進行山田燒墾式的農耕及狩獵,另外從遺址所在區位也可以印證這項判斷。又在丸山遺址、海岸遺址均發現石板棺,可見當時人殮葬以長形石板棺為主,埋葬方式也可能是直肢葬。丸山原本要興建納骨塔,卻在無意間發現有數千年前古人活動的遺跡,於是由中研院劉益昌教授主持考古挖掘工作,挖出古物包括台灣獨有的人獸型玉玦和保存完整的大石斧等,而部分比較複雜的地層現象也製作成模型永久保存。丸山遺址目前正在興建小型博物館,待落成後,丸山出土的各項文物便可公諸於世。 宜蘭縣冬山鄉八寶社區發展協會 藍崇龍 a0913617556@yahoo.com.tw 03-9680934 宜蘭縣冬山鄉八寶路29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092d0ed7-0506-4841-baf5-28f4a6fef83b/1/DSC06291.JPG
宜蘭縣 冬山鄉 南興社區 南興村 南興社區從101年截至7月為止,社區總人口數3,412人;共1,043戶,土地大約已完成開發90%,地理位置位於冬山鄉鎮中心內,又緊鄰冬山火車站旁約200公尺,雖早期以務農為主,但現行搭配冬山鄉都市更新計畫後,整體生活營造趨向『鄉鎮都市化』之生活形態;但為能保有過去70%對農業文化生活的想像,南興社區找尋過去早期農閒工藝地方文化進行文化復育,鑒於對農業文化時期對牛兒的情感,希望人類珍惜它,以有限的資源,創造文化藝術的價值,以環保為使用出發點、不濫用,進一步將皮雕工藝從過去的農業用具文化轉換為藝術及生活實用品兼具的藝術創作。 南興社區發展協會 廖喜吉 scyakk@yahoo.com.tw 03-9595831 03-9595831 冬山鄉冬山路98-2號
宜蘭縣 冬山鄉 太和社區 太和村 本社區總面積約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佔1/3多、餘為平地,轄內多水田及部份山區,農產品以稻米、茶、文旦柚為主,居民生活尚稱小康。民國79年(1990)有幸經指定為辦理社區發展後續計畫社區,即結合各級政府、社團、學校及民眾通力合作,共同參與,並獲各級政府支持與肯定,榮獲79年(1990)度省優等社區。並於民國84(1995)年11月獲李總統召見表揚。 社團法人宜蘭縣冬山鄉太和社區發展協會 黃崇澤 huang@ilc.edu.tw 9592096 宜蘭縣冬山鄉太和村太和路236巷7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2dd1fb70-7a7c-49ab-9202-3f464736f082/1/DSC05577.JPG
宜蘭縣 冬山鄉 東城社區 東城村 本社區位於冬山鄉行政區以東,面積約1.7306平方公里,成長條型,分佈於阿兼城、內城、武荖坑等三個區塊,多水田及部份山區,地形、人口分散不集中,現有住戶508戶,村民以務農為主,農產品以稻米、茶葉為主,民風純樸,村民生活尚稱小康。 東城社區發展協會 黃勝從 g1007605@yahoo.com.tw 03-9590259 03-9590556 宜蘭縣冬山鄉冬山路一段45號
宜蘭縣 冬山鄉 梅花社區 得安村 本社區面積4.23平方公里,轄內多水田及部份山地。呈長圓狀地形,背山面海,地勢高,視野開闊,可遠眺蘭陽平原。 社區居民分住茅埔、大埤、下湖仔三處聚落。現有住戶453戶,編制成十六鄰,人口約1500人。居民大多務農,民風淳樸。居民中受過高中以上教育者為數甚多,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也不少。 轄內有遠近聞名的梅花湖風景區及道教總廟三清宮等宗教聖地及休閒遊樂區。【茅埔圍】  梅花社區過去叫做「茅埔圍」,包括鼻仔頭、大埤、茅埔城及下湖四個庄頭,過去這些地方放眼望去都是山間坑谷,以及在大水期沖積下來的大小石頭的溪埔地。晚來一步的祖先,因比較好的地已被先到的人耕種,只好耕種些沒人要的石頭地,隨著歲月流逝,逐漸在此建立家園求生存,他們堅信在這片石海底下一定有可以耕作的泥土。於是,他們開始搬石頭,當好不容易才有一點成果,大水又沖來了,有時大水會帶來比被搬走的更大的石頭,然而,祖先們就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一直重覆不斷搬石頭,有些像猴子的行為動作,讓早到的人,譏笑他們說是「憨猴」,就這樣艱苦奮鬥多年,才有今日梅花社區的成果。  先民到達此地時,發現到處都是茅草,所以就以此地產物來命名-茅埔城。先民到此即用茅草蓋屋頂,五節芒的莖編作為牆壁,這種茅仔厝是梅花社區的傳統風土建築。  1941年左右,梅花社區的平地和山上仍種植廣大面積的茅草,收割時期在夏天,農民用鐮刀在土面上整齊割斷茅草,然後又整齊一排一排平舖在已割完的茅草園上曬乾,之後一捆一捆綁起來,再挑回家堆放在路邊或庭院等候買主來買,買主有些是自己來買,有些類似中盤商一買就幾牛車,五結鄉海邊一帶都是這裡的買主。直到波密拉颱風之後,宜蘭的房屋都改為鋼筋水泥了,昔日的茅草屋就此成為歷史。【產業】  梅花社區土壤排水容易,極適合種植文旦柚,加之近年來在冬山鄉農會極力輔導下,成立文旦柚產銷班,在農會努力指導和農民的用心之下經過多次的改良,種出的文旦果實不論外觀、甜度都是上等的,並在行政院農委會花宜兩縣嚴謹之文旦評鑑考核中,能夠脫穎而出。  文旦除了現採果實外,亦可釀出香純可口之文旦露,每年白露前後是最適合採果期,本地許多果園都採取開放式經營,很適合假日全家休閒活動。  除了文旦柚外,尚有茅草、桑椹、洛神花、芭樂、稻米…等農特產業。 梅花社區發展協會 李建清 meihuacda@gmail.com 039680543 039680885 宜蘭縣冬山鄉得安村下湖路11巷131弄105號
宜蘭縣 冬山鄉 丸山社區 丸山村 丸山社區位於蘭陽平原南側丸山小丘的北麓,地處冬山河流域上源之新〝 舊寮溪的分界點,地理形勢可說是‧坐擁丸山,環視兩水,此兩帶溪水,即為流經丸山橋的舊寮溪和源於松樹門而流經丸山北橋的湧泉,天生自然,自成格局,近年來考古學家發的史前遺跡-丸山遺址,不但成為考古學界的重要研究區域,也是本地最明顯,最著名的地標. 宜蘭縣冬山鄉丸山社區發展協會 賴正雄 sanc03@mail.e-land.gov.tw 03-9584673 9893183 宜蘭縣冬山鄉丸山村港尾路75巷6號
宜蘭縣 冬山鄉 大進社區 大進村 大進社區地處蘭陽平原的邊陲,鄰近梅花湖風景區及三清宮,有打狗溪及羅東溪流經其間,地質屬沖積砂礫土,非常適合栽培各種水果作物。封閉式地形使本社區依然保留傳統鄉村特色。94年並經農委會指定為大進休閒農業區。黑石板是本社區番社坑的特產,黑石板屬沉積岩,硬度不高,經山洪沖刷後石表細密光滑,因石質及造型特殊,民國90年社區大學在社區設石頭彩繪班,指導民眾作石頭彩繪。透過彩繪藝術,賦予黑石板另類的藝術生命,早年的墾荒歲月,先人就地取材也以石板屋展現創意。大進地區一如蘭陽其他地區一般,數百年前先民開墾時期,無可避免的與當地原住民泰雅族,有一番激烈廝殺攻防,大進地區先民為防止原住民下山出草,起造樹屋,作為居民的住屋。96年在水保局培根計畫的DIY工作坊中,學員們仿造先民製作樹屋,以紀念先民奮鬥打拼的拓荒開墾精神。本區主要道路大進路通向泰雅原住民部落──寒溪。道路兩旁除了觀光果園、咖啡廳林立外,更有最具宜蘭特色的蜜餞商家,旅客可在此免費大快朵頤一番。本區盛產水果,區域內觀光果園大多提供水果生態套裝體驗活動,水果製酒活動,水果蜜餞體驗等。為營造社區特色,以促進休閒觀光產業之發展,社區計畫在主要道路兩旁種植紫色野牡丹,等待花期一到,沿路紫色花海將有如星光大道般的紫色花毯,迎接著來此的遊客,將是一處充滿果香、花香特色的休閒農業區。 社團法人宜蘭縣冬山鄉大進社區發展協會 藍榮宗 dajin.college@msa.hinet.net 03-9614657 宜蘭縣冬山鄉大進村大進路九路5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FD04465-C89E-4928-B356-C4939A114C93/3/2009241622522石頭厝.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FD04465-C89E-4928-B356-C4939A114C93/3/200924162292小埤塘.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FD04465-C89E-4928-B356-C4939A114C93/3/200924162291G097001大進農村再生計畫.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FD04465-C89E-4928-B356-C4939A114C93/3/2009241622521大盡梨子.jpg
宜蘭縣 壯圍鄉 永鎮社區 永鎮村 永鎮社區由兩大聚落所形成的「三塊厝」、又命名作「粿寮(過寮)」。最早是先人從福建漳州一帶,後遷居於現址,並且帶來純樸風俗民情。後來這就簡稱兩大聚落,因位處偏僻、臨海從事農漁業,居民生活較清苦,就業不易,故人口外移頻繁。過去定居於此,擁有五大姓──李、陳、黃、劉、江,還有其他姓氏佔有一小部分。由於人口較少,因著地方上的宗教信仰,形成以「過寮王公廟」為中心信仰的聚落。 永鎮社區發展協會 吳宗曄 ghest0307@yahoo.com.tw 03-9306659 03-9307791 壯圍鄉壯濱路4段96號
宜蘭縣 壯圍鄉 美褔社區 美福村 本社區位於國道5號壯圍鄉段旁,南邊為宜蘭縣最大河流蘭陽溪為一傳統農業社區,居民都以耕種為主,主要以種植水稻、蔬菜為輔,冬季蔬菜類以蔥、蒜及葉菜類為大宗,夏季蔬菜以瓜果類為主(西瓜、香瓜、哈密瓜、南瓜)。 宜蘭縣壯圍鄉美褔社區發展協會 潘文益 a121212655@yahoo.com.tw 039223344 039229704 宜蘭縣壯圍鄉美褔路53號
宜蘭縣 壯圍鄉 廍後社區 東港村 社區位處蘭陽溪與宜蘭河交界,出海口為野鳥保護區,河內有簡易碼頭,適宜發展農漁村之觀光休閒產業,但礙於法令須一一克服,定能突破現況達到永續經營之目標。 宜蘭縣壯圍鄉廍後社區發展協會 吳宗曄 ghest0307@yahoo.com.tw 03-9370601 宜蘭縣壯圍鄉東港村廍後路仁愛新村50-1號
宜蘭縣 壯圍鄉 紅葉社區 復興村,新社村 蘭陽平原於先人吳沙開墾以來即是一個三面環山一面環海之世外桃源,蘭陽的好山好水也是世界聞名,礙於交通封閉一直是蒙著一襲神秘面裟讓外界無法得知內在之美,也讓政府之德政一直無法施行於此,今雪山隧道開通,高速公路順暢,我們需將蘭陽之美推向國際,並將政府福利政策加以推廣,讓蘭陽平原成為休閒好地方,居住民眾的天堂。 社團法人宜蘭縣蘭陽福利社區促進會 吳宗曄 ghest0307@yahoo.com.tw 9306659 宜蘭縣壯圍鄉壯濱路4段39號
宜蘭縣 壯圍鄉 美城社區 美城村 社區最大資產四間廟宇,一.南安宮(主神:南法元帥)二.五間紫雲寺(主神:齊天大聖)三.東安工聖祖廟 四.美城福德廟,社區組織有媽媽教室,守望相助隊,元極舞,外丹功。社區有一條長達兩公里的護城河,希望兩旁能種滿垂柳跟一些有利水土保持之植物,能夠達到綠化社區功能,以便推動社區文化資產做出地方特色,以及推動觀光資產,有意推動鐵馬道之休閒活動,讓所有人能到宜蘭就能到先來到美城社區,經營觀光價值,推動綠化環境之方針,讓水泥溝渠離開美城社區,也希望能夠做出美城社區獨特農產品,用觀光來提動地方繁榮綠化,也符合政府推動節能減碳的目標。 美城社區發展協會 林文達 mars996@yahoo.com.tw 03-9307656 03-9308646 宜蘭縣壯圍鄉美城村大福路三段75號
宜蘭縣 壯圍鄉 古結社區 古結村 宜蘭縣壯圍鄉古結社區發展協會 徐凱筠 quio0036@gmail.com 0934050439 宜蘭縣壯圍鄉古結村古結路252號
宜蘭縣 壯圍鄉 新南社區 新南村 新南村處於壯圍鄉最南端、位於宜蘭河、蘭陽溪、美福大排匯流之處,出海口高灘地的地形利於種植瓜果類植物,在居民精心的栽培下,甜美可口的瓜果,使這裡有了『哈密瓜的故鄉』之美譽。家鄉俚語:咱的故鄉新南村,種瓜仔最內行,第一好呷新世紀,年年出狀元(台語釋) 宜蘭縣壯圍鄉新麗美休閒促進會 官燿金 k0932088300@yahoo.com.tw 03-9253517 03-9255677 宜蘭縣壯圍鄉新南村75-3號
宜蘭縣 壯圍鄉 壯五社區 吉祥村 本社區位於北宜高速公路兩交流道間,緊臨高速公路,交通便利且為壯圍鄉首善之區,區內有鄉公所,鄉代會,衛生所,警察局,衛生所,國中小,農會郵局等等,也有大賣場便利商店,生活機能完善. 宜蘭縣壯圍鄉壯五社區發展協會 王建發 jason@emay.com.tw 03-938 8802 宜蘭縣壯圍鄉中央路二段 69 號
宜蘭縣 壯圍鄉 後埤社區 復興村,過嶺村 後埤社區發展協會位於壯圍鄉濱海公路旁介於紅後社區和過嶺社區中間。社區居民涵蓋兩個村落:復興村(17鄰~20鄰)及過嶺村(1鄰~5鄰)。社區成立於民國83年10月至今已有十六年之久,但很可惜一直沒有很好的經營發展;社區業務讓社區空轉多年,所幸於98年8月改選理監事,產生新團隊之後才開始運作,目前會員人數已有116位,大家也都非常關心社區議題,期待大家共同努力讓社區有更好的發展。 後埤社區發展協會 張永德 happyder@gmail.com 03-9388700 03-9372306 宜蘭縣壯圍鄉壯濱路二段402巷5號
宜蘭縣 壯圍鄉 壯六社區 忠孝村 壯六社區位在宜蘭縣壯圍鄉,相傳初期吳沙來此開墾時,將成員分成多組,後來這些先民便依照當時分組的編號命名所定居的區域,即一結、二結、三結……而此區為第六隊,故以「六結」名之,到了日據時代,始更名為「壯六」。 壯六社區的居民以務農為主,稻米、蕃茄、哈密瓜等為主要農產,此外,農民利用農地休耕期灑下種子,種植10公頃的波斯菊、向日葵、百日草等花卉,色彩繽紛的花海群花爭艷,蝴蝶流連其間,令人目不暇給、嘆為觀止。 供奉玄天上帝的玄威廟和供俸開漳聖王的鎮安廟是居民的信仰中心,神蹟頻傳、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二廟共同舉辦的廟會熱鬧隆重,信徒紛紛前來進香。未來壯六社區有「三生」的遠景,即「生活、生態、生產」。除了繼續加強農特產品的推廣,也呼籲民眾保育生態,如以釣魚代替捕魚,並將河岸綠美化,以吸引遊客前來觀光。 壯六社區發展協會 林慶元 03-9301590 宜蘭縣壯圍鄉忠孝村壯六路47號
宜蘭縣 壯圍鄉 新南社區(宜蘭縣新南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 新南村 位於壯圍鄉正南方,東鄰壯圍鄉東港村,南以蘭陽溪與五結鄉為界,西鄰壯圍鄉美福村,北與吉祥村及復興村為鄰。本區劃定在壯圍鄉新南村內的315公頃。農業特色為「春蔥、夏瓜、秋鳥、冬蒜」,其中尤以哈密瓜最著名,故有「哈密瓜的故鄉」之美稱。 宜蘭縣新南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 官燿金 k0932088300@yahoo.com.tw 03-9253517 03-9255677 宜蘭縣壯圍鄉新南村霧罕路3號
宜蘭縣 壯圍鄉 古亭社區 古亭村 古亭村隸屬於宜蘭縣壯圍鄉,面積3.6698平方公里,村民以務農為主、民風淳樸,農作物以水稻為主,是為『鄉村型社區』。 宜蘭縣壯圍鄉古亭社區發展協會 吳長煥 wuch38@yahoo.com.tw 03-9306239 宜蘭縣壯圍鄉古亭村永美路二段106巷2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534a82e-7530-487a-9e38-4b05fd59621d/1/社區基本資料-農村再生 古亭照片.doc
宜蘭縣 宜蘭市 北津社區 北津里 北津里位於室蘭市北端,南濱宜蘭河,東接新生里。西臨梅洲里,北連筊白里。居民共有687戶,人口總數共計2,183人;男性1,094人、女1,089人。 金同春圳由西邊向東橫流而過,將本里一分為二,圳的東南邊為住宅區,西北側良田仟陌,農業發達。本里在日據時代為宜蘭縣歷史悠久的「紅磚」主要產地。因為製造技術良好「品質優良而名聞遐邇,所生產之「紅磚」均供不應求。所以各式磚廠林立,對蘭陽地區早期「土角草厝」到「紅瓦磚厝」貢獻良多。但隨著時代的進步。高樓大廈改用RC鋼筋混凝土後,磚廠工業隨即沒落。民國七十年磚窯廠全面停產,里民轉業他鄉,人口驟減,產磚盛期光景而今只能存留在里民的回憶中。 北津社區發展協會 陳進輝 azonchen@gmail.com 0912286918 宜蘭市北津里十三鄰津梅路八六之十號
宜蘭縣 南澳鄉 南澳社區 南澳村 南澳社區發展協會自民國84年5月3日成立已達16年,歷任四屆理事長,目前為第四屆(98年5月17日改選就任),會員74人、理監事20人、志工:40人,為南澳鄉較具組織規模與運作社區,與政府單位運作正常,具有發展潛力與意願參加農村再生培根計畫,並願意配合各項工作推行。 宜蘭縣南澳鄉南澳社區發展協會 彭景美 nanao0921@gmail.com 03-9981611 03-9981611 宜蘭縣南澳鄉南澳村中正路53
宜蘭縣 南澳鄉 武塔社區 武塔村 武塔簡介本社區位於北迴鐵路元武塔站東方300公尺的地方,既大南澳南溪下游左岸,鹿皮山東方,海拔50公尺的沖積平原,區民多來自老武塔舊社的塔拉幹社,故建村時稱武塔,交通以北迴鐵路、蘇花公路為主,甚稱交通便捷。現有住戶數約190戶、人口560人,是原住民泰雅族聚集孳息的部落,居民個個純樸敦厚,除少數扔持續務農外,有三分之二的年青人大多從事公、教、軍、警及駕駛為業,過著樂天知命和平的日子,本社區(村)東邊有一條南溪南溪,水資潔淨如翠玉,水流輕揚如浮雲,隨處可見魚蝦悠閒,每年四、五月盛產毛蟹,也是外地遊客常常前來遊憩的好地方,本社區四周風景秀麗,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資源豐富,泰雅文物更具特色,實為無空氣污染、無工業噪音的最佳居住環境。 宜南縣南澳鄉武塔社區發展協會 蘇小姐 taintain168888@yahoo.com.tw 03-9984727 宜蘭縣南澳鄉武塔村溫泉巷7號之1
宜蘭縣 南澳鄉 金岳社區 金岳村 84年成立,未曾舉行社區活動。94年理事長改換後,開始重現社區服務之議題,迄今。本會為依法設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建立部落意識,營造社區總體發展。本會以會員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由理事會代行職權;監事會為監察機構。本會置總幹事一人,承理事長之命處理本會事務,其他兼職人員若干人,協助本會達成任務,推動社區造人、造社之推廣。 金岳社區發展協會 陳芃伶 alang_lopwe@hotmail.com 03-9984313 03-9982117 宜蘭縣南澳鄉金岳村金岳路12號
宜蘭縣 南澳鄉 東岳社區 東岳村 地理位置:東岳村位於東澳溪入海處,東澳嶺烏岩角西南方,三面為東澳嶺、西帽山、太白山所包圍,為一個依山傍海的聚落,面積33750平方公尺。東岳村由上、下二部落聚合而成,日據時期一起遷到現址處,為南澳鄉最早搬到平地的聚落,從北下過了東澳橋後以蘇花路為分界線分為兩邊,右邊是東澳國小,東澳國校後面的村落就是南澳鄉東岳村,是宜蘭縣泰雅族聚落之一,另一個方向則是蘇澳鎮東澳里為平地人所居主之地。人文景觀:過去東澳,原稱東岳,又稱伊藥(lyo);因東岳山中盛產貴重藥草lyo(金線蓮)而得名。然而東岳社區臨近太平洋,每年四月至七月盛產飛魚,當地人以日語稱飛魚為Dobiyou,故此地名又以「多必優」為稱號,1919年6月14日東岳村就創立東澳教育所,教育的領受也使得東岳成為日化最深的部落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村民使用日語的溝通方式頗為普遍,泰雅語夾雜台語、國語及日語的情形也屢見不鮮,這與日據時期的居民受到日化教育有很密切的關係,直接影響到下一代所產生的結果。南澳鄉東岳村人才遍及不同的領域,過去教育人口為南澳鄉七個村中最高的一村,從醫生、校長、老師、公務人員、民意代表、基層員警、護士、宗教人士等,其部落的人文色彩濃厚,形成一個具有知識與水平的原住民部落。 宜蘭縣南澳鄉東岳社區發展協會 漢 聲 u9142047@yuntech.edu.tw 03-9986195 03-9986472 宜蘭縣南澳鄉蘇花路三段139巷7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dcd952e-3ff8-44d5-8c72-cbfaefff43f6/1/P133073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dcd952e-3ff8-44d5-8c72-cbfaefff43f6/1/P133069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dcd952e-3ff8-44d5-8c72-cbfaefff43f6/1/P101086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dcd952e-3ff8-44d5-8c72-cbfaefff43f6/1/P101088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dcd952e-3ff8-44d5-8c72-cbfaefff43f6/1/P101085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dcd952e-3ff8-44d5-8c72-cbfaefff43f6/1/P133068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3dcd952e-3ff8-44d5-8c72-cbfaefff43f6/1/P1010949.JPG
宜蘭縣 南澳鄉 澳花社區 澳花村 本部落位於宜蘭縣南澳鄉最南端,位居今和平溪下游左岸與支流楓溪合流處,飯包山東南山腳,與花蓮縣秀林鄉和平村僅以一溪相隔。其村分為三部:一在楓溪右岸台地,今稱為下村,海拔49公尺;一在楓溪左岸台地,今稱為上村,海拔約60餘公尺,與下村皆在和平大橋北端西北方,係楓溪所造成的沖積平原,沿河岸有狹小的平坦地;一為和平溪出海口北方沖積平原,今稱漢本。部落對外交通,在陸路方面,往昔以蘇花公路為唯一交通孔道,北通蘇澳,南抵花蓮,部落即位於蘇花公路中間。1973年政府闢建北迴鐵路,於1980年全線竣工。北迴鐵路途經和平溪口,於溪北溪南各設漢本與和平火車站,自此,部落之對外交通較前更為便利。1984年花蓮縣和平地區劃為「和平水泥專業區」,1997年於和平溪南岸建和平工業專用港,於2004年完工並正式啟用。 本部落的泰雅族原住民原係居住於和平溪上游海拔1000公尺以上的南澳山地klesan地區,範圍即今和平北溪及南澳南北溪上游山地。日治時期rgayung部落係由tosa亞群之kmuyaw社、bbukekay社與squliq群knhakun亞群之kllaw社及klmwan社四社所組成。除了泰雅族,部落自日治時期即湧入為數不少的其他族群,1935年計有日本人、閩南人與客家人等計256人。戰後,又有ryohen社十餘戶、knyang社二戶與花蓮崇德東sciq亞族truku群數戶遷入rgayung部落。1980年代初,陸續有5戶10名阿美族人在親戚引薦下自台東關山遷移到漢本居住。今rgayung部落人口,本研究根據rgayung部落村辦公處所抄錄之2006 年1月底家戶資料,統計所得結果計有271戶,975人,男性520人,女性455人。其中,原住民217戶812人,非原住民54戶163人。原住民中,以泰雅族居多,計209戶765人;阿美族其次,計7戶35人;其他1戶12人。估計19以下計有310人,20歲至59歲計有560人,60歲以上計有105人,見表1-02。但是依據本研究2009年2月進行田野調查,若扣除死亡、戶籍仍在但移民國外、外嫁他地者,以及無法尋訪者,實際上長期定居或偶爾返鄉者僅958人。目前部落境內有一所小學,村辦公處、衛生室及派出所等公務機關。而社會組織則以宗教組織為主。自1948年基督教的傳入以後,部落民大致依其原有gaga組織改信新宗教,在1950-1980年基督宗教在原住民社會的全盛期,部落民幾乎皆參與教會信仰與活動。惟自1980年後,由於教會組織老化以及生計活動的轉變,年輕一代參與教會活動者日少,至目前為止尚能實際運作的教會計有5所。部落於1993年成立社區發展協會,迄今已歷四屆理監事會近20年,協會成員約有151名。唯因社區發展協會係政府由上而下推動而成,協會成員皆被動的接受政府單位的輔導與經費補助,且協會核心成員(如理事長)皆視發展協會為其進一步競選公職之跳板,故而部落社區發展協會之運作尚不穩健,端視領導成員是否積極籌措。鑒於社區發展協會積弱不振,2011年5月部落年輕人自行成立「宜蘭縣楓溪原住民永續促進協會」,其成員約有50名。相對於社區發展協會而言,楓溪協會尚能積極參與部落公共議題。在日治時期,蕃社集團移住政策、部落領袖制度的改變與農耕民化政策等,對原住民社會產生莫大的影響。戰後國府統治台灣,仍延續日治時期的山地政策,自1946年起施行地方自治法,以由選舉產生的村長及代表代替傳統部落領袖,使得部落領袖制度朝著世俗化的發展,從而喪失傳統領袖之整全性。再則,新宗教的傳入,也同樣的分食部落領導權力,從而對部落社會組織產生影響。1954年部落礦業活動的發展,使得從日治時期發展的水田定耕農業逐步退入幕後,礦業勞動和運輸業成為村裡主要的產業活動。由於採礦和運輸較農業而言較易獲得現金,且其獲利亦較農業為豐碩,自此,部落的經濟體系就更迅速的捲入資本主義市場體系之中,而勞動組織也隨之改變。 宜蘭縣楓溪原住民永續促進協會 孔哲修 uua989@yahoo.com.tw 0978-148-519 03-9985210 宜蘭縣南澳鄉澳花村2鄰和平路9巷20-1號
宜蘭縣 員山鄉 同樂社區 同樂村 同樂社區位於員山鄉東北部,東隔宜蘭河接宜蘭市,南與頭分村為鄰,西以枕頭山山麓與枕山村為界,北接礁溪鄉,同樂社區包括新城,蘭城及山前三個聚落,社區總人口3,106人。同樂社區位於大礁溪、小礁溪及宜蘭河上游匯流處,所以空氣好、水質好、土壤肥沃、風景秀麗,有豐富的農特產:如蓮霧、金棗、芭樂以及麻竹筍等等,更有遠近馳名的阿蘭城湧泉、玉蘭花園、酒廠古井以及綠色隧道。同樂社區在榮譽理事長張欽章先生以及現任理事長曾再忠先生任內成立許多班隊:有元極舞、十八式氣功、環保義工隊、社區家政班、土風舞、消防小隊、社區歌唱班以及同樂、蘭城、山前等三個守望相助隊,其中同樂守望相助隊是全國第一支成立的守望相助隊,也曾獲得全國評比第一名。 同樂社區發展協會 張正昌 chang.tank318@msa.hinet.net 03-9232254 宜蘭縣員山鄉同樂村永同路一段182號
宜蘭縣 員山鄉 尚德社區 尚德村 一.本社區位員山鄉之中心點,屬宜蘭河上游為員山鄉之第五大社區;面積5.04平方公里,人口約2500人。二.本社區由於台七線省道拓寬後,把社區分割為二,切開了人口密集的傳統聚落區域和擴大的農業平原區,傳統的聚落又以三鬮路為主軸,北起大三鬮慈惠寺,南至台一線省路口,重要的文化產業如林家古厝、百年石造古提防等都集中在此。三.社區文化資產極為豐富,屬於早期宜蘭河其支流沖積而成之沙洲地,地勢較低,地下水源充沛,早期常鬧水患。居民主要以農為主,主要農作物以稻米為主,其他雜作為輔,近年來與其他農村一樣,靠農不足以維生,年輕人大多出外謀生。 宜蘭縣員山鄉尚德社區發展協會 林文昌 tlv230670@yahoo.com.tw 03-9230670 宜蘭縣員山鄉尚德村大鬮路3號
宜蘭縣 員山鄉 湖東、湖北、雙湖、逸仙 湖東村 大湖底休閒農業區推動管理委員會 鄭春福 cff@ms2.e-land.gov.tw 039221389 宜蘭縣員山鄉茄苳路12號
宜蘭縣 員山鄉 內城社區 內城村 本社區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為「平原」與「山地」交接之處,社區西北區域為雪山山脈丘陵地帶,林相生態完整,東南區域為平原農村,此地為蘭陽溪湧泉帶,地下水脈豐沛,形成本地具有丘陵、湖泊、水圳、古河道、農田、古道、隘寮等地理景觀。社區有本省、外省、原住民及外籍看護等多元族群,時有「三十六省」的別稱,因之許多醫院、郵局、學校、公家機關在此設立,宗教信仰多元,又因地下湧泉豐富,金車公司在此設置工廠,全國知名的「波爾天然水」即取水於此,可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社區。 宜蘭縣員山鄉內城社區發展協會 簡裕鴻 jyh0935104854@yahoo.com.tw 03-9227578 03-9228331 宜蘭縣員山鄉內城村榮光路307號
宜蘭縣 員山鄉 結頭份社區 頭分村 頭分村簡介頭分舊名結頭份,它的由來,經文獻上較為可信的說法是:嘉慶十二年以吳全為結首的一批人前來開墾,所拓墾的土地一部份給結首,結,乃宜蘭地區拓墾組織的基本單位,結有頭人,稱為結首,結頭份乃指結首所分的田份。本村位於員山鄉東部,北接同樂村,西接宜蘭市,西南隔宜蘭河接員山村,南臨永和村,西北面為枕山村,全村面積2.8平方公里,人口1,563人483戶(備註:98年5月15日製)。村中有一棵茄苳樹高達十餘公尺,民眾以紅布繞圈,供置香爐虔誠膜拜,大家都稱它為大樹公。相傳昔日有一名叫歐來住,常在樹下一面拉著大殼弦,一面唱著山歌,後來還在歌詞裡加上一些劇情的變化,而且也融合了其他各地的唱腔,拉拉唱唱,傳授其他村民,當時叫落地掃。由於都是未經打扮的大男人,因此又叫醜扮歌仔戲。臺灣歌仔戲發源於蘭陽平原,而蘭陽平原的本地歌仔,則源自結頭份。大樹公對面有一座讚化宮,是村民的信仰中心。讚化宮為本區主廟,祀三山國王,相傳此廟最早於清道光年間,由村民陳秉政,自褔建平和鄉供奉而來,原廟建於永同路東側老茄苳樹旁,後經五次改建,於民國67年才遷至對街,今址處。位於永同路上枕山派出所對面的水埤,因地近舊三山國王廟,故稱為國王埤,又因形狀似雨靴,又稱作貢(ㄍㄨㄥ)溝。水源為湧泉,昔時面積更大,今部分淤塞成田,埤旁並新建一農路。此埤亦為附近農地之水源。(備註:摘自臺灣地名辭書:卷一宜蘭縣)昔日,本區在清末及日治時期甘蔗園遍布,現今,居民亦多務農為業,但隨著糖業的沒落,蔗園已少見了,位於永同路西側的農地,因近山,以竹林及果園栽種為主,永同路東側的農地,則利用雷公圳水源,多為水田。社區活動中心是村民聚集活動的好地方,現有長壽俱樂部、歌仔戲班、歌唱班、韻律班、烹飪班、環保義工隊、守望相助隊。頭分村隔著宜蘭河與宜蘭市相互對望,交通非常便利是一個民風純樸善良的好地方。 宜蘭縣員山鄉結頭分社區發展協會 陳聰文 eric@homewed.com.tw 0932088298 039220682 宜蘭縣員山鄉永金二路157巷16號
宜蘭縣 員山鄉 惠好社區 惠好村 地理位置處在進出員山街區、宜蘭市區、宜蘭運動公園、宜蘭縣政府、葫蘆堵大橋的中心點。本村地勢平坦,一圳渠二排水渠橫越村內南面;土地重劃以後,田地如豆腐般的方正,田間道路阡陌縱橫,交通便利,村內環境優美,農舍處處,各具特色。除了最近逐漸進住農舍的外地移民,村民均以農為業,春天庄外稻田處處,點綴著翠綠蔥田,收割後除了休耕的農地,水映藍天、水鳥漫步田間外,農民忙著種蒜、種蔥、種番茄,頓時舖滿黃橙稻草的田野,長出翠綠的蔥蒜,搭著棚架的番茄園,在庄外到處可見。老舊的社區,居民侍奉三山國王及土地正神,豐富的人文活動,有西皮、福樂子弟班,唱歌仔班,太鼓隊。 宜蘭縣員山鄉惠好社區發展協會 吳志普 lants207@gmail.com 03-9232596 宜蘭縣員山鄉惠深一路62號
宜蘭縣 員山鄉 雙湖社區 湖西村 雙湖社區基本資料雙湖社區是湖西村村民的活動重心,與福山植物園為鄰,好山好水是天賜,山明水秀不在話下,自然生態是社區的驕傲。湖西村的農田為梯田式,因而每塊田地落差大,農民在開闢時,將石頭當成田埂,因而造就成全縣最完整石砌田埂文化,發展出五抱法、七抱法、斜砌法等美麗石砌田埂。早期先民來湖西村開墾時,因地貧人窮,農民便就地取材將泥土、粗糠、牛糞加水,利用人力或獸力搗毀,再用四方模型壓成四方土塊模型,砌成屋,直接打成牆。另有一法,以竹或芒枝夾在中間,兩邊砌土而成。堤防是農田土地的保母,是人民安全的守護神,早期的堤防是以人工石壟式的築法,如今均以水泥築成,雖然堅固,但破壞了生態環境及失去了石壟堤防的文化,文化有時可以追逐,但生態的破壞,種類的滅絕是無法可復育。石壟堤防的美,是藝術的代表作,是力的美,是藝術也是文化。三面環山的平原,古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湖西村是為所見證。早期立於村中眼見之處的山頭皆是整齊一排排的柑桔園,是全縣柑桔產量最多地區,柑桔生產是有規律的,在不同季節呈現不同之美,謂之:初春綠葉添新衣,白花身上披夏來綠球滿樹掛,粒粒皆希望秋到風涼寒意濃,含羞臉紅紅冬藏山歌陣陣傳,籮籮金果收湖西村三大湖泊湖是天地的明鏡,是大地的美眼。傳說盤古開天之際,玉皇大帝玉旨龜神鎮海口,因龜神不願就任駐守蘭陽平原海口的守護神,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將用綑仙繩綑住龜神,拉扯時龜神翻倒,在翻身之際,龜爪打到處成為蘭陽十大湖泊,造就了湖西村三大湖泊:雙連埤、大湖、草埤,蘊育著珍貴的水生態世界。五十溪五十溪為湖西村水田灌溉水之水源,水清潔無污染,河床平坦,在夏天是一處烤肉野炊的良好場地,沿岸林木蒼翠,如畫般的美景更是讓人流連忘返。五十溪軟石早期是供應磨刀石的上等石材,也給湖西村村民帶來不少的就業機會。殺牛坑神秘谷殺牛坑是五十溪中一段彎曲隱密林木覆蓋的神秘谷,現在也是涉溪的好地方,據說日據時代因糧食肉類管制得很嚴,尤其牛、豬更加需要登記,因此村民為取得肉類而將老牛、豬牽到此地私宰販賣,此地那時期未開發且隱密,是為私宰的好場地而得名。龍頭風洞喝龍尿沿五十溪而上,有一處聞名峽谷,因此地風景幽靜,兩岸斷崖直下,流水潺潺,山頭石塊嶙峋似龍頭而得名。此地方更是村民上山工作或傍晚下山喜歡休息的驛站,此處峽谷風大又涼,村民也稱為「風洞」, 妙的是在路肩有一處滴泉,供路人喝水,因此有「在龍頭風洞休息喝龍尿」之說。人間仙境九芎林九芎林地處五十溪上游,景色幽美,水源豐富,現在以養香魚、苦花魚、水鹿為主,在日據時期叫隘寮,因村民為防止番人出草派隘勇鎮守,建寮而居而得名。在九芎林入口處有一中川紀念碑,為紀念日人中川先生在調堡地區設計灌溉水圳,正要施工時,在此處被番人殺害而立碑紀念。双湖生態螢火蟲螢火蟲在台灣童謠中早就被歌誦,如今螢火蟲已成為珍貴不多見的昆蟲,在湖西村我們保有大量的陸生型螢火蟲,以及水生型態黃緣螢的棲息地,是為湖西村良好環境的指標,歡迎嘉賓每年4月至11月來湖西村來賞螢火蟲。世外桃源雙連埤「山明水秀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來形容雙連埤是最實際,台九線沿五十溪而上,山明水秀風光迷人,翻山盡頭忽然出現一遼闊平原,那景色之美非筆者所能述,雙連埤居民大多為客家人,刻苦耐勞,與山搏鬥,樂觀天命。生態學者在這裡調查發現,這塊台灣少有的低海拔溼地,埤中及湖邊的草澤中,共有80科202種植物,包括水社柳、田蔥、鬼菱、絲葉狸藻、石龍尾、蓴菜等稀有種。水生植物更涵蓋全台三分之一的品種,儼然位居台灣溼地之冠,單以面積與物種比例計算,係世上罕見,足以名列「國寶級溼地」。水鹿鹿是長壽、是吉祥的代表。湖西村九芎林地區,早期在農閒時期狩獵,活捉台灣水鹿回來馴養,出售鹿茸為收入來源,黃玉明先生家族,因感思鹿帶來財富,因而在放棄飼養時將全數的水鹿野放回山,歸回森林,因在飼養時以野生樹葉為飼料,根據野放後數年的追跡,現鹿群生長得非常良好,今九芎林地區尚有一家在飼養,每年清明節後是鹿茸的採收期。土地公老土地、老土地、囝仔來拜好腰飼、大人來拜吃百二、作田來拜好收成。土地公,農家稱他為阿伯仔的土地公,是每位農民信仰的糧食、信心的導行者,因而在湖西村內田頭田尾皆是土地公,由此可見農民對土地公的尊敬與虔誠。 雙湖社區發展協會 李建華 iw120488007@yahoo.com.tw 03-9224934 宜蘭縣員山鄉湖西村隘界路4號
宜蘭縣 員山鄉 枕山社區 枕山村 社區名稱:宜蘭縣員山鄉枕山社區。社區人口數:2700人。經常參與社區工作人數:45人。主要族群:漢族。社區簡述(發展沿革):85年開始構思、87年成立、89年正式成立為休閒農業區。發展重點:產業發展、環境景觀、環保生態。未來發展願景與工作目標:建設枕山為宜蘭縣另一休閒場所,結合礁溪、玉蘭、太平山等景點,創造產業升級,改善環境。地理位置:枕山地理位置在宜蘭縣偏西北方位,北面依山是大礁溪河流一個沖積扇的谷地平原,為一典型的農村村落。傳說一位仙人挑擔時扁擔忽然折斷,兩頭貨物一頭栽在員山,一頭栽在北地,仙人將此地一頭貨物弄平當枕頭睡覺休息,因形狀似枕,故後人把它取名枕頭山。 枕山社區發展協會 游溪池 chiou.c225567@gmail.com 03-9225567 03-9231650 宜蘭縣員山鄉枕山村坡城路18之6號
宜蘭縣 員山鄉 中華社區 中華村 宜蘭縣員山鄉中華社區發展協會 陳明華 yes9231377@yahoo.com.tw 03-9231377 宜蘭縣員山鄉中華村粗坑路251號
宜蘭縣 員山鄉 永和社區 永和村 結合山與水的永和社區,有宜蘭河與五十溪流經做為護村河,有虎跳山為屏障,有冷泉、溫泉做為村民生命的泉源,有稻米、竹筍成為村民生活的補給站,有堤防、雷公埤、防空洞為村民休閒活動的場所。我們期許未來五十溪堤防步道能進一步加以美化,搭配社區竹筒炮迎賓活動、防空洞探險景點、溫泉泡湯活動、竹筍湯美食吃免驚等的觀光資源,使永和社區成為外地遊客最喜歡踏青尋幽,深入探訪的好去處。 永和社區發展協會 李正銘 g3728798@yahoo.com.tw 03-9223925 員山鄉溫泉路62-1號
宜蘭縣 員山鄉 員山社區 員山村 員山社區又稱外員山,以員山公園為分野過員山大橋稱內員山,大橋以南叫外員山,位於宜蘭河上游南方,東有思源社區,西接尚德跟惠好社區,南與進士社區為鄰,面積2.56平方公里,2237戶,總人數有6365人,鄉內有很多的行政機關都設在員山社區,是鄉內很重要的行政中心所在,過去是軍事的重要基地,是人文以及生態極為豐富的社區。 宜蘭縣員山鄉員山社區發展協會 楊啟鳴 cm328506@gmail.com 03-9229828 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一段132號
宜蘭縣 頭城鎮 大溪社區 大溪里 1、地理位罝:本社區背山臨海,位處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內,北毗大里社區,南鄰合興社區,沿途奇岩麗石、巍峨矗立。2、社區沿革組織:本社區成立於民國八十五年七月十八日,會員人數至今逐年成長,並延伸各項義工組織(資源回收、守望相助隊….),成績卓越。而社區計有533戶,總人口數為2164人,為頭城鎮人口數排名第四。3、社區資源:教育資源:大溪國小(於民國七年四月一日成立,為頭城公學校大谷分校,於民國三十五年改為大溪國民學校,並於民國八十五年九月成立舞龍隊。產業資源:大溪第一漁港(建於日據時代,係利用海岸天然岩礁炸挖泊地而成,並於民國59年4月闢建第二漁港,而其漁獲拍賣,延續傳統叫價、比手勢殺價之原始漁民風)。蜜月灣衝浪聖地(衝浪人潮如熾,是國內衝浪者首選之地)。景觀資源:桃源谷(海拔500公尺,昔稱「綑牛仔山」,是早期農閒時候,孩童放牧與嬉戲之地。其顧名思義,係一處桃花源地,青翠一望無際的草地,有牛兒放牧,而太平洋就在腳下奔流,山海交錯,人煙渺遠,真正是置身世外的天堂仙境)。鷹石尖步道(又名鶯石尖步道,因步道終點有一臨海面巨石狀如鶯嘴,一如鷹鳥展翅而聞名。站在巨石上俯瞰蜜月灣、大溪國小、大溪漁港、大溪海岸及龜山島,其視線絕佳,令人歎為觀止)。4、社區未來營造重點:初期塑造出社區自有之產業特色,並加以景觀資源整合,由點、線之規劃,擴及到面之發展。5、結論:本社區各項資源豊沛,融合傳統、自然、現代之大成,深具發展潛力。 宜蘭縣頭城鎮大溪社區發展協會 沈瑞雲 0-9781085 宜蘭縣頭城鎮外大溪路180號
宜蘭縣 頭城鎮 福成社區 福成里 福成社區近山,水質清澈,水資源豐富,有傳統水圳,並有多元產業,著名九股山為自然茲源生態豐富之地,社區近年積極發展營造活動.成效良好. 福成社區發展協會 林俊傑 lsu9773100@yahoo.com.tw 03-9773851 頭城鎮福成里路83號
宜蘭縣 頭城鎮 龜山島社區 龜山里 龜山島社區位於宜蘭縣頭城鎮行政中心十三公里,東鄰太平洋與源鄉(龜山島)遙遙相對,居民都為龜山島原住居民,於民國六十三年集體遷村至現址「仁澤新村」(民國八十九年居民為要保存龜山島特殊歷史文化更名龜山島社區),面積八萬平方公里,社區略呈長方形,住戶相當集中,目前戶數200戶、人口1000人,居民百分之九十六以上以捕魚為業,社區與大溪漁港相鄰,漁產品為社區重要傳統產業。在民國86年社區老一輩龜山人,擔心再過幾代龜山人子孫就忘記祖先是來自龜山島,為保存有山島特殊歷史文化,所以從民國八十六年起向有關單位陳情恢復龜山里,並於民國久十年七月一日獲內內政部同意備查成立龜山里,社區為延續龜山島特殊歷史文化,特推廣龜山島童玩七十二角風箏;從早期島上居民在製作七十二角風箏過程、形式以及放風箏之方法,不難瞭解其民俗文化背景,各人處世風格。早期在龜山島因其交通不便,島上幾乎沒有娛樂場所,小孩更是沒有玩的場所,所以就發展出較特殊具有文化的童玩如:寸子、七十二角風箏,其童玩製作的材料就地取材,七十二角風箏材質適用島上的竹子,每當九月到十月東北季風來時,島上孩子就到山上砍竹子,然後用柴刀剖成較細的薄片,再用細線綁成9個八角的小風箏;順圓形綁起來,就形成七十二角風箏,因為七十二角風箏較為大型,是需要幾個人合力製作、施放才能順利完成,尤其小孩還會在七十二角風箏上面,掛一個「響弓」,因為「響弓」是用藤條,用玻璃片小心的削成薄片,所以掛在風箏上放上天空就會發出很響亮的聲音,因為二十二角風箏較大型需要幾個人合作,所以每當東北季風季節,島上孩子都會分成好幾組來放風箏競賽,看誰的風箏放的比較高,「響弓」比較響,聲音比較大,有時還會比較誰製作的比較漂亮,時間的流逝,七十二角風箏就成了龜山島早期的特殊童玩、傳統文化。所以龜山島社區正積極推廣此傳統技藝。遷村後居民從事忙碌的漁業生活,加上社會結構快速的變遷、發展,不只龜山人的龜山島鄉愁!逐漸為人所淡忘,部分傳統技藝;如造船、竹篇、風箏的傳承出現危機,此危機已經在年輕的龜山島社區居民身上,逐漸浮現,所以社區為解決此危機問題,社區積極推動龜山島早期傳統七十二角風箏。 宜蘭縣頭城鎮龜山島社區發展協會 簡英俊 g9780@yahoo.com.tw 039780867 039780827 宜蘭縣頭城鎮龜山里161號
宜蘭縣 頭城鎮 更新社區 更新里 更新社區簡介社區簡介  更新社區位於頭城鎮北邊的典型農、漁村,依山面海,並有著獨特的山谷溪流環境及豐富的生態資源。對外交通以鐵、公路為主。1994(民國83)年經省政府核定為富麗漁村。更新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1995(民國84)年11月18日。面積約9.15平方公里、12鄰、516戶,人口為1660人。居民多以農漁業為主。『更新』的由來 無水崩坑崁-梗枋   早年是進出蘭陽平原的咽喉,北通三貂嶺、南通烏石港市,鎮守北關的要地。「梗」在閩南語中是阻擋的意思,「枋」則是「板仔」,推測可能是漢族先民曾在此地設置攔阻的木板,防範原住民的侵犯,因此得名。不過根據耆老的講法,「梗枋」是直接用閩南音有「山硬硬嘛崩落下來」的意思。  本里清代為梗枋庄,1900 (明治32)年將梗枋庄分為梗枋、匠寮、石空及山羊洞四庄,1901(明治33)年將四庄合併為梗枋庄,終戰之後改為梗枋里。1969(民國58年)10月3日,芙勞西颱風來襲,山坡地有〝硬崩〞現象發生,因此居民要求改名。1970(民國59年)4月12日經省政府核准更改為〝更新〞。社區人、文、地、景、產資源介紹山海守護神—更新福德廟、中山福德宮  更新福德廟(大公廟)位在梗枋橋頭倚海的地方,早期是坐南朝北的土角厝,後經改建為石頭壁紅磚瓦,只有8平方公尺大,命名為福德廟。由於地方傳言,土地公只蔭北面的居民,因此南邊的人極力要改建,在1971(民國60年)策劃改建,建為坐東向西揹守溪口、護佑里民。  中山福德宮位於牛寮頂,由林昆先生委託福州老師父用樟木所雕刻之土地公神像,距今約有150年,原供奉於崙仔頂,早期採會員制,以聖杯方式輪值新爐主。於1978(民國67年)建廟落成至今。早期居民有狩獵的生活習慣,遇有捕獲山豬必將豬頭祭拜土地伯公,至今習俗依然不變。每年農曆二月二日及八月十五日,有傳統乞龜活動,早期每年過火一次,現在已改為四年一次。 蝙蝠當靠山-福神碑   位於台2線,濱海公路130K處「石塔」海岸邊,碑原高約二丈、寬約七尺,壁上刻有「福神」兩字,為清同治癸亥年(同治2年),即西元1863年建立,距今應有140年,遠比草嶺古道上知名的「虎」字碑早4年,見證了清代在噶瑪蘭開發史上的歷程,未來配合蝙蝠山下望龜公園的興建,提供人們一處望海、仰山、觀日及戲水的景點,並讓「福神碑」古蹟的風華再現。先人對外要道—梗枋百年古道  百年古道為「中崙古道」、「坪溪古道」、「象寮古道」之統稱,清朝以前乃是噶瑪蘭通往艋舺、滬尾等地的交通要道。其興築往來年代,較已有兩百年歷史臨海而築的嶺古道及草嶺古道更久。現階段古道上,常見大斑蝶翩翩飛舞,再加上螢火蟲生態及梯田景觀,未來開發成為深度生態之旅,讓梗枋百年古道再現風華,跟隨先人的腳步再探生活的軌跡。寄戶口就地正名—梗枋國小  梗枋國小佔地為1.1386公頃,創於1952(民國41)年8月,原為大溪國民學校梗枋分班,1958(民國47)年8月改稱梗枋分校,1968(民國57)年8月獨立設校,又於1994(民國83)年校園整體規劃,於1995(民國84)年新校舍落成。回顧當初有12班學校的規模,如今因人口外移,加上少子化的影響,成為6班的小學校,學生約在70人左右,是本縣最早的無圍籬校園。學生社圍的太鼓隊名聞鎮內,及最富愛心的媽媽志工隊,每年中秋製作手工月餅義賣。 古早的守護者—砲台  位於「大塊厝」產業道路的田園邊,據附近居民康姓耆老說,這座炮台是終戰後才建造,當時康老先生才十幾歲左右,距今應有60年以上歷史,是早期防守梗枋溪口的重要據點,也是國軍從古道行軍的進駐點,砲台約可供一班兵力的進駐,如今荒廢未用,實為可惜。 你我的好去處-鐵枝路下  1984(民國73)年東部幹線火車電氣雙線化,本來行經梗枋國小前及金斗公廟的舊鐵道無法拓寬,改道經過「內湖仔」,目前留下舊鐵道遺蹟給社區使用,位在梗枋溪上的富麗漁村的門樓為代表作。   新鐵道路線剛好行經本里南、北勢溪的交匯地,在寬廣的陸橋下,形成一處里民乘涼聚集聊天的場所,在陸橋邊又設有公廁,方便里民或溪中戲水的民眾,未來梗枋溪的整頓將是重點,將重建更新的意象。近水樓台,先得名—龜山火車站  更新是台灣本島離龜山島最近的所在,離龜山島大約7公里遠,所以1920(大正9)年宜蘭線鐵路通車時,那時的梗枋火車站命名為龜山火車站,因為梗枋地區有漁港,船隻來往龜山島,顧及運輸的方便,再者當時龜山島居民的出入都經由梗枋漁港,要讓人們知道要到龜山島,就要在龜山火車站下車,所以火車站就設在離港口不遠的地方。 媽祖婆—北天宮   奉祀天上聖母湄洲媽祖為主神,西側奉祀佛祖及福德正神,在十多年前本里有一位村婦吳快,她是一位虔誠的媽祖信徒,每到黃昏時刻,便意志不清而恍惚自言自語,似被某神附身之感,不久這位吳婦即被媽祖請去當乩童,託出要去高雄三保宮請回媽祖,就在吳婦宅中設置神壇供村民膜拜。1983(民國72)年由本里信徒游建德先生膺任第一屆管理委員會主委,在廟現址的崁仔腳用磚黑瓦建立一間媽祖廟,歷經9年的風霜,到1991(民國80)年再由第二屆主委的口頭願及努力下,終在1992(民國81)年於現址重建。 山中藏酒味—頭城農場&藏酒酒莊   頭城農場創立於1979(民國68)年,由來自台中的卓氏夫妻圓夢打造專屬的純樸鄉村國度,並於1991(民國80)年轉型經營休閒農場,創辦人卓媽媽更延續過去教育家的精神,善用農場裡生產、生活、生態等各項資源,發揮其學習、體驗等教育功能,讓來訪的遊客皆能「向大地學知識,與萬物交朋友」的體驗之旅。接著由大兒子於2006(民國95)年再創立藏酒酒莊,另闢休閒農場新的一頁。 予魚睏的草蓆—茭蔫  茭蔫均以菅尾製成,寬度大約是3尺5,長度約5尺5,包括菅尾繩與菅尾葉。早期梗枋地區魚貨量甚多,除新鮮魚貨的輸出外,多的魚貨量就可加工,最簡易的加工,就是將魚曝成「魚脯」,因此里民利用巧思,改造草蔫的作法,利用大自然上最多的資源「菅草」,編織成茭蔫,方便魚的曝曬,除增加魚貨的保存外,更可增加漁民的收入。 亮麗過新年—彎腰掃社區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辦理彎腰掃社區、亮麗過新年活動,能讓社區居民動起來,並共同清理社區環境,透過曾參與培根計畫的社區,營造整潔、舒適之農村環境,3月時配合植樹活動向下紮根,激發居民榮譽感及凝聚力,引導遊子返鄉參與,培養愛鄉愛土情懷,能看到那麼多的人力參與,相信更新的未來會更好。 兩棲補給站—北關加油站   在景觀特殊的「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裡,台灣中油公司配合濱海公路開發以及梗枋漁港之所需,開建了目前全縣唯一的海陸兩用加油站。近來年結合社區營造,關心在地永續經營,特別提供站區大牆面,邀請梗枋國小學生進行彩繪活動,並配合縣政府籌設旅客休息驛站,附設腳踏車休息站。在濃濃的人情味道中感覺到台灣中油的品質、服務、貢獻。 現撈鮮煮—海產街 俗語講:「倚山食山,靠海食海。」因為緊鄰梗枋漁港,新鮮魚獲取得容易,地方居民看準商機,多人投入海產店生意,在短短不到50公尺的濱海路就有7、8家之多,與南方澳並列宜蘭吃海產的兩大最佳去處,梗枋海產街的興起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海產街兩大主打菜就是仔魚羹及大卵煎小卵,再加上餐後享用的石花凍,打響了梗枋海鮮的名氣,有機會路過梗枋時,別忘了品嘗一下現撈現煮的海鮮吧! 五穀王—紫霄宮  本廟主祀神農大帝,據耆老口述,紫霄宮本為良田,於1930(昭和5)年,當時還是孩童的薛、康、李姓小孩在田間戲耍,無意中捏黏土做為神像,置於田間膜拜,適逢鄰居長者路過,問孩童做什麼?三位嘻答:神農大帝未久顯靈,他可賜青草藥治癒百病。經地方長老集資興建石頭屋(屋頂為茅草),歷經8次的修建,最後一次在1989(民國78)年擴建,才有今日的風貌,原兩尊黏土神像,放置於今日五穀王廟的神農大帝金身內。 海中的蝙蝠山—龜山朝日  龜山在宜蘭縣的大海中,是宜蘭人心目中的守護神,梗枋的地理位置最接近龜山島的龜尾,在梗枋所看到的龜山島外型,像似一隻海中飛來的蝙蝠。老一輩傳說中稱為「蜜婆山」,蜜婆通稱蝙蝠,是漢人文化的吉祥物,尤其是在沒有月光暗夜天色朦朧的清晨時刻,海流潮汐帶來了魚群的出現,在日出之前吉祥物—蜜婆山會化身做趕魚群的福神降臨,日出時刻漁船回航總會看到整船豐收的漁貨,稱為「蜜婆賜福」,主要的景色以龜山朝日最為出名。 螃蟹的家—北關農場、螃蟹博物館  北關休閒農場,位於本里北勢溪上游,是一處倚山面海的自然生態農場,面積廣大、果樹林立,擁有日夜四時各具特色的海灣景色,有數條來自雪山山脈的清澈山泉及北勢溪流終年不停地流經此地,使得北關農場形成一個自然的蝶谷,蘊藏著豐富多樣、不勝枚舉的動、植物。在1999(民國88)年成立了世界第一座的螃蟹博物館,館內珍藏近700餘種螃蟹的活體及標本,令人大開眼界、讚嘆不已,讓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下更充滿生活情趣,擁有一個快樂難忘的田園假期。 更新里漁民多功能活動中心  於1981(民國70)年為召開里民會議需求,興建里民活建中心,後來因應托兒需要改為托兒所,因土地座落於梗枋國小校區,礙於占用的問題,漁民多功能活動中心在2006(民國95)年建設完成使用。此區西側為舊鐵路步道,兩旁是休耕的水田,步道上種的是大葉欖仁,風景優美,北側為社區環保公園,裡面有梗枋地標,記載著梗枋地名的由來,在溪上方有一座人行步橋,旁邊的標語寫著「人人愛環保明天會更好」,更顯得此環保公園,美侖美奐,環境優美,步橋上更可看到清澈的溪中,魚兒自在遊玩,吸引了許多遊客來此觀賞。 編出囝仔佮大人的夢—紙藤編達人  佇宜蘭教育界罕見著時間外用心,為社區付出的老師—賴綜諒(賴汝森)。更加難得伊會曉幾仔項功夫,紙藤編算是伊上拿手的秘方,原來伊是逢甲大學紡織系正科班卒業,編織教紙藤編的活用,像桌頂拈柑易如反掌啦!少年奔波體悟性命,決心為伊生活的社區付出。「梗枋國小」伊教冊有保障的所在,寫詩嘛離袂開梗枋周圍的生活,用台語寫出伊對梗枋一草一木的情愛和感受。   「紙藤編出社區夢,用心來學著輕鬆,大人囝仔手振動,心情快樂一工閣一工; 心靈美夢紙藤編,學校社區攏有緣,閒話俗事難避免,覺悟入世一天閣一天。」 五顯大帝—鎮海宮  本廟供奉五顯大帝,早在二、三百年康家祖先,由中國大陸金浦縣渡海來台定居尖山湖,其隨身康家私有神像,神威靈通保佑附近的村民,而遠播四方。   1979(民國68)年間,有一位村民蔡樹根有意在現在的宮址,擬建構祖墳,請高明的地理師擇地理,經地理師勘查後說:「此乃聖穴,無相當份量的人無法得之。」若種植作物也無法開花以致枯死,可見聖地之靈氣甚重。  於三、四年後,有一天五顯大帝經信徒扛著神轎親踏廟地,眾信徒提起建廟計畫,一直到1986(民國75)年籌畫,至1988(民國77)年舉行晉座大典迄今。 黑白配—山仙草、石花菜  仙草為唇形科屬草本植物,是藥、食兩用一年生的植物。分佈於海拔1200公尺以下之山麓,採收期約在7月底至10月上旬之間。民國50、60年代農業社會時期,山上的蕃薯園邊、柑仔園邊處處可見野生的仙草。後來農作物荒廢,而仙草也了無蹤跡。近年來,社區內有幾戶人家大量栽種仙草,這也是農業轉型的生機。  石花菜是東北角海域最具經濟價值之藻類,每年春季至夏初為盛產期。剛採的石花菜是深紫色,去除雜質後,再經過泡、曬、翻、灑水,曝曬在陽光下顏色漸漸變成米白色,才算大功告成。依品質跟外形可分為3個等級〈鳳尾〉、〈大本〉、〈小本〉。其中鳳尾外觀如扇形珊瑚、又似羽毛,品質最佳。大本膠質含量最豐,但腥味最濃、口感不佳。小本的膠質含量最少,但口感比大本好。 雙手挖塗飼囝大—梯田(石頭仔田)石頭疊疊隔做田,全用雙手無簡單,三尺五尺疊一層,引水淹田心即安。雙手鋤頭著挀動,耕田全部用人工,歸家生活映此項,靠天食穿無輕鬆。古早生活佇山頂,想著艱苦無文明,步步雙手人工反,石梯田地講早前。石頭田地引水圳,靠水淹田逐工巡,早冬著存米母本,慢冬有無真歹論。石頭疊岸尺六闊,行置岸頂擔米籮,頂區下區水流活,田底水蛤興唱歌。古早起厝疊石頭,就地取材舊跡留,菜園稻田厝前後,平安過日入咱兜。 人生終點站—頭城鎮第五公墓  頭城鎮第五公墓,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更新里的山上,於2002(民國91)年啟用,此座公墓,不但有完善出入管理作業,園區內的綠美化及納骨堂的設計,讓人看不出來是一座陰森的墓園,反而像是休閒的小公園,這都是管理單位用心規劃的結果。因應現代人的需求,也增設468個納骨櫃,方便民眾的先人來使用。目前管理單位計劃將聯外道路拓寬為8公尺,以方便車輛進出,但仍須與周邊居民協調處理。 大園大叢樹下—朴仔樹   大樹下常是「阿公講古」、小孩子嬉戲的場所,朴仔樹下也不例外,街坊鄰居三五成群常聚於此,每天早晚在此談天說地、喝咖啡聊是非,有時還會來個「打斗四」的餐敘方式,把彼此間的感情再升溫,「大樹下」也是更新的在地地標之一啦! 板橋仔頭—更新橋 早期梗枋溪支流牛寮坑,每當鐵牛車搬運行經此坑時,須繞行坑底,因「板橋仔頭」是名符其實的兩根木頭舖置而成的,只供居民往返用的,兩頭的支撐及中央是用石頭砌成的橋墩,所以「板橋仔頭」其名逕走。  1969(民國58)年芙勞西颱風侵襲,造成牛寮坑崩崁,牛寮庄淹水,1975(民國64)年梗枋溪整治,1982(民國71)年峻工,「板橋仔頭」被命名為更新橋。 阿媽的眠床—八腳眠床  「八腳眠床」其主要材質皆為烏心石木,因其結構由八根腳、二組床架組合而成的。它的三面有圍壁、四角柱,上有頂棚、頂下四周有橫楣,前方底座腳部有大器的雕刻,在三側邊板面及頂棚都有非常典雅的畫工,再加上玻璃彩繪及華麗的雕刻。床櫃部份除了可放東西的小抽屜外,尚有大格的儲藏空間可收納枕頭、棉被之類,而「腳踏座」是放置在八腳眠床前的長條矮椅,是為方便主人起身後下床。其雕刻細緻,讓人不得不佩服當時工匠高超的技藝。這張阿媽的眠床,雖然年代已久遠,在搬運過程中也有些破損,但絲毫不影響其風貌。 海中尋奇—海釣行、賞鯨樂  更新地區的海釣經營於1987(民國76)年開始,從事海釣的人多數為職業釣客,海釣的種類有深水魚種、透抽、白帶魚、紅目鰱等,一直到1998(民國87)年配合地方漁業轉型才改為賞鯨活動。早期的賞鯨船分布於更新、大溪、大里等港口,同年開放登龜山島後,所有賞鯨船集中於烏石港,在賞鯨的過程中可看到飛魚、鯨豚及龜山八景的景象,也推翻「台灣行透透,龜山行不到。」這句俗諺,並揭開龜山島的神秘面紗,帶動了本鎮的觀光發展。 討海人的食穿—梗枋漁港  梗枋漁港位在頭城鎮更新里,是利用天然海岸突出的岩石與陸地間水域闢成。1969(民國58)年以現有的港口運送美援麵粉,所以稱為「麵粉港」。1971(民國60)年闢成小港的規模,自1980(民國69)年起列入第一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中實施,供30噸的漁船出入,並且在第二年正式加入漁會的拍賣方式運轉。現階段因漁獲量的銳減,梗枋港已無昔日的風華。 定置漁網─自投羅網  從日治時代開始就有了,又稱「煙仔」分南、北,定置漁業係將網具固定在海中,屬於一種陷阱式的漁具,其漁獲原理首先由垣網阻止魚群前進方向,將其誘引陷入運動場網內,游泳迴旋一段時間後,順潮流沿登網升高進入第一箱網。因登網頂部網口小,易進難出,利用魚類遇到障礙物時,有向下潛逃性向,使其進入第一箱網後,潛入下方不易逃出。也順潮流沿第二登網進入,進入的魚群更難逃出,遂在第二箱網內迴旋游泳待捕,漁民則俟魚群進網量之多寡,或俟潮流時機出海加以捕獲之。 宜蘭縣頭城鎮更新社區發展協會 林木貴 lin52112@yahoo.com.tw 03-9779611 03-9779621 宜蘭縣頭城鎮更新里(路)112-6號
宜蘭縣 頭城鎮 港口社區 港口里 本社區位臨頭城鎮烏石港區,屬臨海之漁村社區,居民大部務農及補魚為生,生活純樸;近期由於臨近海域劃定為新興衝浪及海泳區,故於春夏二季,來自全省各地之水上運動愛好者均齊聚本社區海域活動,熱鬧非凡,另宜蘭縣新建蘭陽博物館亦座落於本社區,俱極大之發展潛力。 宜蘭縣頭城鎮港口社區發展協會 李下山 lgj520520@gmail.com 03-9773174 頭城鎮濱海路一段335號
宜蘭縣 頭城鎮 金盈社區 金盈里 金盈社區為北宜公路出口,背山面海,景觀豐富. 金盈社區發展協會 余文源 lsu9773100@yahoo.com.tw 03-9773415 宜蘭縣頭城鎮金盈里宜三路362號
宜蘭縣 頭城鎮 宜蘭縣頭城新港澳休閒農漁業發展協會 更新里,外澳里,港口里 新港澳休閒農漁業發展協會包含頭城鎮更新、港口及外澳三個里(社區),為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以推展在地特色產業及農漁村文化,提供國民休閒,增進國民對農業及農村之體驗、結合農業生產、農村文化、農業體驗及自然生態教育之觀光休閒農業為共同理念。將農業經營與休閒遊憩民俗活動相互結合,以農業生產、促進生態平衡與推展農村休閒觀光旅遊,進而國人體驗農業與農村生活的機會,永續發展農漁村之經濟為主,並藉由國人對農業及農民的關注及支持,以軟體為主、硬體為輔,達到提昇農民收益與促進農村繁榮為目標。 宜蘭縣順城新港澳休閒農漁業發展協會 劉 厚 漢 qqlike228@yahoo.com.tw 0933103121 039778688 宜蘭縣頭城鎮更新里(路)90號
宜蘭縣 頭城鎮 二城社區 二城里 清嘉慶元年(民國前116年)吳沙率領漳洲、泉粵三籍等鄉勇至烏石港附近築土堡頭圍,做為入墾噶瑪蘭平原的前哨站。因開墾日廣引起原居住部族抵抗爭戰,雙方死傷慘重且零星衝突不斷。直到當年的冬天山地部族因天花傳染,死亡人數激增,吳沙便親自帶藥上山協助治癒,因此山地部族乃贈送土地答謝,埋石設界約定開墾範圍。此後吳沙墾地面積逐步擴大,並沿著山勢設置隘寮,駐守人員巡邏畫分出漢人和原住民的界限,到嘉慶2年(西元1797年)拓墾的範圍稱作「二圍」(即今日二城社區),因為開墾至此的佃農及鄉勇,在過程中有相當安全感及良好的穀物收穫,便產生根植於此的心願,便造就了社區集村發展的基礎。 二城的開發始於於湧泉帶(本里城仔內),由於地形平坦水源豐富,因此很快速地建立起集約式的水稻農業,後代子孫為了縮短住宅和農田間的距離,乃陸續在自己田園上造屋以節省勞力和時間,慢慢形成所謂散村聚落分布形態,同時也發展成各單姓的小集村(即姓仔底)如姓蔡仔底、姓張仔底…等等,構成現今二城社區的主要聚落景觀。 社區位置為國道五號高速公路頭城交流道位置,為出入口礁溪及頭城、東北角景觀風景區等必經之地,是全縣出入車輛最高的交流道周邊社區。面積6.41平方公里,居民約450餘戶,多數務農且民風單純,是傳統型態村落,民風好客富禮。在社區內可順山勢而望呈現半圓型的鵠仔山,是社區農業發展灌溉「猴洞溪」源頭,此溪全長1950公尺,灌溉面積312公頃,於竹安河口出海。威惠廟是社區居民主要信仰中心,為嘉慶二年開墾供奉開漳聖王,俗稱王公廟,具百年廟史,廟前老榕樹下保存有改建遺留之廟柱石珠及門沿石柱等。社區另有東、西、南、北門等土地公廟,為清朝年間先於各城門所供奉,所有廟宇全都面向社區里內守護居民,各有其特殊歷史與典故。 宜蘭縣頭城鎮二城社區發展協會 林世裕 lsu041.email@msa.hinet.net 03-9886521 宜蘭縣頭城鎮二城里青雲路一段23巷69號
宜蘭縣 頭城鎮 下埔社區 下埔里 第一節 地理位置、範圍及面積本里面積2.13平方公里,居民泰半務農,以種植稻米為主.本里地處低窪,較海平面低約半公尺,養殖業達有草蝦,蟳等.養殖漁業漸佔重地位.主要公共設施有托兒所,社區活動中心及社區長壽俱樂部等。 第二節 聚落或社區屬性及人口:本社區位於宜蘭縣頭城鎮的南端,轄屬頭城鎮下埔里,住戶主要集中於道路兩旁,現有住戶360戶,計編10鄰,總人口數1355人,居民以從事農業及養殖漁業為主,為典型農業社區。東接台二線濱海公路,交通流暢,對促進社區繁榮效益頗大。第三節 既有社區組織:下埔里現有社區組織計有下埔社區發展協會、長壽俱樂部、資源回收環保義工、媽媽教室、太極十八式氣功等組織。第四節 公共設施現況及周邊環境分析:下埔里現有公共設施包括社區托兒所、下埔社區活動中心、資源回收站及福聖廟等。周邊環境分析周邊環境 說 明水系 金面溪、猴洞溪道路系統 1. 主要道路:下埔路、三和路2. 往台北路線:三和路→台二庚線→國道5號3. 往頭城鎮內路線:三和路→青雲路二段→青雲路三段4. 往宜蘭路線:三和路→宜191線寺廟 福聖廟、聚落 民宅集中下埔路及三和路沿線公共設施 社區活動中心、資源回收站 頭城鎮下埔社區發展協會 林太源 lsu9773100@yahoo.com.tw 03-9772991 頭城鎮下埔里
宜蘭縣 頭城鎮 外澳社區 外澳里 位於東北角風景區美麗清靜沙灘,有衝浪海水浴場、飛行傘,來參訪的遊客很多。 頭城鎮外澳社區發展協會 簡溪焰 0939-866028 03-9907995 宜蘭縣五結鄉利澤工業區利興二路11號
宜蘭縣 頭城鎮 頂埔社區 頂埔里 本社區於民國五十二年經政府規劃為實踐農村,成立農忙托兒所,並進行各項建設諸如舖設水泥路面,施設排水溝等,民國七十一年列為社區發展計畫工作,成立社區理事會,推展社區發展各項建設。後於民國八十三年二月二日成立社區發展協會,在鎮公所長官指導及理事長苦心經營與策畫下,全體理、監事團結合作,社區民眾自動、自發熱心參與,積極推動社區環境整頓,修剪花木使形成各種造型,綠美化維護及垃圾分類、資源回收之工作,並整舖道路,興修箱涵地下排水溝,改善家戶衛生排水系統,又接洽鎮公所遷移頂埔里第三鄰公墓,經鎮公所規畫為多功能休閒運動場,更提昇社區整體生活環境品質。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十日改選第二屆理、監事,更加強整頓髒亂點,多年來在理事長用心規劃努力經營及全體居民的通力配合,將各處雜草叢生荒蕪欠缺管理的空地,協調地主無條件提供社區使用,予以規劃設置花圃,並加強辦理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及廚餘回收等工作,期以減當垃圾量,延長垃圾處理場使用期限。在環保義工配合,使整個社區環境全面改觀,呈現嶄新的面貌,處處乾淨整潔,花木扶疏,景色宜人,是人人響往居住的好地方。社區綠美化維護成果獨特,於八十八年榮獲行政院環保署「全國十大模範環境保護社區獎」及宜蘭縣「垃圾減量、資源回收」考核八十八年第一名、八十九年第二名、九十年第三名。於九十一年十月三十日改選第三屆理、監事積極維護社區各項成果,使社區環境更整潔,以提昇社區居民生活品質。 頂埔社區發展協會 宋來福 03-9772368 頭城鎮頂埔里頂埔路二段33巷63號
宜蘭縣 礁溪鄉 玉石社區 玉石村 宜蘭縣礁溪鄉玉石社區發展協會 曾如金 0932-164086 宜蘭縣礁溪鄉公園路18號(活動中心)
宜蘭縣 礁溪鄉 德陽社區 德陽村 1. 本社區於民國經由德陽村內社區居民對促進社區發展有興趣熱心人士組織而成,並以增進居民福利.建設安和融... 2. 本社區於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三十日年規畫成立,當時由地方士紳出錢出力,配合德陽宮興建弘道大樓一幢,當時成立大興社區理事會,辦理各項活動與社區推展業務。民國93年,藍銘泉先生當選第一屆理事長,為顧及公眾之安全及辦理本社區經常舉辦各項文康育樂休閒活並加強社區發展基層建設辦理。張永德先生當選第二屆理事長,繼續推動本社區各項業務。3. 本社區位於礁溪之東北部,因本社區有北迴鐵路及北宜高速公路間交通方便,溫泉與溫泉農產品為本地特色假日來往遊客眾多,經常造成台九與德陽路口暴塞人車雍集。4. 本社區位於本鄉之東北方與白雲社區、玉石社區、大忠、大義、六結社區相鄰,本社區人口數增加很多,行政編組共 人口數為 4550人。由原本單純的農業混合社區,轉變為工商業發達的社區形式,社區民眾士農工商各行各業都有,但是居民團結和詣、生活純樸、人人安居樂業,近年來工商發達,使社區更顯富庶,今後仍本以往團結和諧、同心協力、愛鄉愛社區精神,再接再勵,將本社區建設成為人人讚譽之社區。 礁溪鄉德陽社區發展協會 高鴻明 3652@ilc.edu.tw 03-9883652 03-9880660 宜蘭縣礁溪鄉德陽村奇立路37巷8號
宜蘭縣 礁溪鄉 吳沙社區 吳沙村 宜蘭縣礁溪鄉吳沙社區發展協會 李明宏 l040482.mh@msa.hinet.net 0935-188818 宜蘭縣礁溪鄉龍潭路2號
宜蘭縣 礁溪鄉 時潮社區 時潮村 本會以配合政府政策與施政協調養殖漁業生產區之計畫生產與建設工作提升經營層次,擴展養殖及相關事業為宗旨。本會非以營利為目的。 宜蘭縣養殖漁業生產區發展協會 林登財 03-9885564 03-9874403 宜蘭縣礁溪鄉玉龍路二段703號
宜蘭縣 礁溪鄉 玉光社區 玉光村 宜蘭縣礁溪鄉玉光社區發展協會 鄭萬富 ys_1970@yahoo.com.tw 039-309201 039-309101 宜蘭縣礁溪鄉玉光村16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4fb5bc6-080c-476b-ae5b-4e7f8eb303b8/1/IMG_1008.JPG
宜蘭縣 礁溪鄉 二結社區 二結村 二結社區位於宜蘭縣礁溪鄉二結村,現有人口數為四百餘口,聚落以散村型態分佈,二結社區坐落於雪山山脈大礁溪山之稜伸展而入平原的山腳下,總面積為17.3528平方公里,是全礁溪鄉面積最大的社區,但85%面積為山坡地,僅15%面積可供開墾耕地,由於二結社區位於大、小礁溪河階台地,產業多為農業之生產型態,栽種之農作物包含金棗、柑橘、柿子、茶葉、柳丁等。97年10月開始與水保局台北分局接觸,98年度辦理觀摩十大經典農漁村,並於端午節舉行社區居民包粽子活動,並分送粽子給獨居老人,中秋節時辦理聯歡晚會暨敬老活動,同年度辦理社區日曆成果展,所有的活動皆是為促進社區發展及活絡社區居民互動而舉行,因此在98年底辦理農村再生培根計畫關懷班,社區居民59人熱情參與。 宜蘭縣礁溪鄉二結社區發展協會 李朝福 cf.lee1011@yahoo.com.tw 0 39283272 039283272 宜蘭縣礁溪鄉二結路54之3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36010c0-eef8-4354-8c05-001eef557f52/1/981223農村再生關懷班.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36010c0-eef8-4354-8c05-001eef557f52/1/98年端午節.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36010c0-eef8-4354-8c05-001eef557f52/1/981115日曆成果發表.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36010c0-eef8-4354-8c05-001eef557f52/1/981212在地藝術節.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36010c0-eef8-4354-8c05-001eef557f52/1/98中秋節.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936010c0-eef8-4354-8c05-001eef557f52/1/980511農村再生研習.jpg
宜蘭縣 礁溪鄉 林美社區 林美村 林美村位於宜蘭縣礁溪鄉西側,接鄰雪山山脈與礁溪溫泉區,全區總面積約824.6982公頃,山地就佔了百分之八十六以上。雪山山脈為台北縣和宜蘭縣的分水嶺,山勢雄偉陡峭,唯有林美山山勢平緩,海拔皆在四百公尺之內,除了蒼翠林木,尚有多處湖泊、瀑布、溪流,居高臨下可鳥瞰整個蘭陽平原,近年來林美山山上設置了高爾夫球場、佛光大學、淡江大學蘭陽校區與林美石磐步道,更增添社區內增進學術與健康生活的機會。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社區發展協會 沈鴻裕 03-9889041 宜蘭縣礁溪鄉林美村66-1號
宜蘭縣 礁溪鄉 二龍社區 二龍村 礁溪鄉二龍社區發展協會 何政儒 hochengru@yahoo.com.tw 0935841337 宜蘭縣礁溪鄉淇武蘭路110號
宜蘭縣 礁溪鄉 匏崙社區 匏崙村 村落名稱:宜蘭縣礁溪鄉匏崙村位處礁溪鄉最偏遠的南北方,一面緊靠龍潭村近宜蘭市,其他三面緊鄰高山,地似切半的匏仔瓜殼,故名匏杓崙村。匏崙村,緊鄰宜蘭市,民眾大部份出入都以宜蘭市為主要城市往來,地處大雪山山脈宜蘭平原的交會西邊山下。位置高點,所以居高臨下,可以逺眺整個蘭陽平原的美麗景觀,早上可以欣賞壯觀的龜山島日出,傍晚可以看日落晚霞;晚上可以鳥瞰整個宜蘭縣的夜景,包括頭城、礁溪、壯圍、宜蘭市、員山、五結 冬山、蘇澳等宜蘭全景。 村落面積:13.7889平方公里下起龍潭台旭公司前半部的華美巷、怡康社區、蘭陽巷三巷弄近百戶人家,往上途經七百公尺的礁溪第一公墓,而後有一百三十公頃大的沖積梯田,新居家零零散散沿途建屋而立,更往山上走就是太片森林地和宜蘭市第一公墓、礁溪第一公墓中、末段包圍著凹陷的匏崙城內聚落,居住有百戶的人家,道路狹小進入山區沿途也有零星的居家農戶,再往山上走就是荒僻的縣有及國有林地,整個林地面積佔有匏崙村面積的十分之八強。社區人口:1,267人,除了下方的華美三巷部分是外地人—阿美族外,多數是早期祖先來台的閩南人、也都是世居較多。自然景觀:龍潭台旭公司前半部的華美巷、怡康社區、蘭陽巷三巷弄近百戶人家屬都市性的村落,往上途經七百公尺的礁溪第一公墓屬另類的景觀環境—墓地生態,而後有一百三十公頃大的沖積梯田,種植稻谷和蔬菜水果等;綠油油的一片,以及環繞全村的太片森林地、風光明睸,令人有心曠神怡的感覺,沿途農舍零落散置,造型優美;轉入凹陷的匏崙城內是一老舊的聚落,居住有百戶的人家,房舍新舊老壞不一,髒亂雜陳,但也另有一番風味。道路狹小進入山區沿途也有零星的居家農戶,目前上方山上又是歸劃為北部示範綠美化的靈骨塔,配合地域發展以及桶後登山步道的建立,開發山坡地種植經濟作物,該村落唯一出路也只有發展休閒觀光途徑著想了。 宜蘭縣礁溪鄉匏崙社區發展協會 黃朝明 chauming123456@yahoo.com.tw 03-9281831 宜蘭縣礁溪鄉匏杓崙路37-1號
宜蘭縣 礁溪鄉 大忠社區 大忠村 大忠社區面積131,261平方公里,社區居民共有17鄰1045戶,總人口數2944人。舊稱礁溪頂堡,因民眾敬佩關聖帝君忠義之精神,忠字取為村名,而亦自留給下堡村。村內舊有的小地名,如:楓仔腳`瓦厝底`五峰旗下‵得子口`月眉城等 宜蘭縣礁溪鄉大忠社區發展協會 陳朝璋 jackie2001520@yahoo.com.tw 03-9882065 03-9881735 宜蘭縣礁溪鄉大忠路53巷3號
宜蘭縣 礁溪鄉 白鵝社區 白鵝村 宜蘭縣礁溪鄉白鵝社區發展協會 吳長錫 ok16588@gmail.com 0980159159 039288651 宜蘭縣礁溪鄉礁溪路3段1號
宜蘭縣 礁溪鄉 玉田社區 玉田村 玉田社區發展協會 吳建和 linmei2001@yahoo.com.tw 03-9301424 03-9302223 宜蘭縣壯圍鄉美城村土田路10-3號
宜蘭縣 礁溪鄉 常興養殖區 時潮村 礁溪鄉「時潮村」雖然村名為時潮村,但是當地人至今仍然習慣使用日治時期的稱呼『塭底』,並繼續沿用往昔村內各聚落的名稱,例:『大塭』、『小塭』、『王通塭仔』、『澳白仔』…等地名。『塭』指低漥之地,『塭底』顧名思義,即指非常低漥的地方。因為地勢低窪,使得居民飽受潮水漲、退之苦,農田常為海水淹沒久久不退,導致農民辛勤耕耘卻難以維生。但也由於地勢低漥的現實,較少人們願意興屋進住與構建土木工程等等,使得這裡的原貌得以被良好、完整的保留下來,更因其地勢低窪而孕育許多此地的特殊農、漁文化。舉凡濕地生態、植物飛鳥、人物傳說,真可謂處處有驚喜,處處是文化。 宜蘭縣常興養殖漁業生產區管理委員會 顏玉桂 c9889797@yahoo.com.tw 03-9889797 宜蘭縣礁溪鄉時潮村大塭路50號
宜蘭縣 礁溪鄉 龍潭社區 龍潭村 宜蘭縣礁溪鄉龍潭社區,位於礁溪鄉與宜蘭巿的交接地區,有著便利的交通及豐富的社區資源。讓龍潭社區一方面可以與外界有極為密切的聯繫,同時又可以擁有山林原野的美貌。特別是社區內有著宜蘭著名的五大名湖之一,更是昔日蘭陽十二勝之一的龍潭湖。龍潭湖是宜蘭最大的天然湖泊,龍潭湖距宜蘭巿約5.5公里,位於四結、龍潭北方釉瑤山南麓。龍潭湖三面環山,環湖道旁,綠樹成蔭,垂柳倒映,景緻迷人,漫步輕歌在湖畔或垂釣、泛舟,享受山光水色的怡然自得。湖東的谷地淺草坡可作野營場地,宜蘭地區的多數居民,總是喜歡到這裡享受一份喧囂城巿中無法找尋的恬淡悠閒。 宜蘭縣礁溪鄉龍潭社區發展協會 李志文 ltsh2007@gmail.com 03-9285501 03-9286308 宜蘭縣礁溪鄉龍潭村三皇路45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3a9f89b-80e4-47a3-827e-9e829125c823/1/IMG_120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3a9f89b-80e4-47a3-827e-9e829125c823/1/P108023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3a9f89b-80e4-47a3-827e-9e829125c823/1/DSC0616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3a9f89b-80e4-47a3-827e-9e829125c823/1/97.4.25--2 (30).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3a9f89b-80e4-47a3-827e-9e829125c823/1/P108009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3a9f89b-80e4-47a3-827e-9e829125c823/1/千人寫龍 (50).JPG
宜蘭縣 礁溪鄉 三民社區 三民村 宜蘭縣礁溪鄉三民社區發展協會 吳錫琦 0922885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