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縣市名稱 宜蘭縣
鄉鎮名稱 頭城鎮
社區名稱 更新社區
村落名稱 更新里
社區介紹 更新社區簡介社區簡介  更新社區位於頭城鎮北邊的典型農、漁村,依山面海,並有著獨特的山谷溪流環境及豐富的生態資源。對外交通以鐵、公路為主。1994(民國83)年經省政府核定為富麗漁村。更新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1995(民國84)年11月18日。面積約9.15平方公里、12鄰、516戶,人口為1660人。居民多以農漁業為主。『更新』的由來 無水崩坑崁-梗枋   早年是進出蘭陽平原的咽喉,北通三貂嶺、南通烏石港市,鎮守北關的要地。「梗」在閩南語中是阻擋的意思,「枋」則是「板仔」,推測可能是漢族先民曾在此地設置攔阻的木板,防範原住民的侵犯,因此得名。不過根據耆老的講法,「梗枋」是直接用閩南音有「山硬硬嘛崩落下來」的意思。  本里清代為梗枋庄,1900 (明治32)年將梗枋庄分為梗枋、匠寮、石空及山羊洞四庄,1901(明治33)年將四庄合併為梗枋庄,終戰之後改為梗枋里。1969(民國58年)10月3日,芙勞西颱風來襲,山坡地有〝硬崩〞現象發生,因此居民要求改名。1970(民國59年)4月12日經省政府核准更改為〝更新〞。社區人、文、地、景、產資源介紹山海守護神—更新福德廟、中山福德宮  更新福德廟(大公廟)位在梗枋橋頭倚海的地方,早期是坐南朝北的土角厝,後經改建為石頭壁紅磚瓦,只有8平方公尺大,命名為福德廟。由於地方傳言,土地公只蔭北面的居民,因此南邊的人極力要改建,在1971(民國60年)策劃改建,建為坐東向西揹守溪口、護佑里民。  中山福德宮位於牛寮頂,由林昆先生委託福州老師父用樟木所雕刻之土地公神像,距今約有150年,原供奉於崙仔頂,早期採會員制,以聖杯方式輪值新爐主。於1978(民國67年)建廟落成至今。早期居民有狩獵的生活習慣,遇有捕獲山豬必將豬頭祭拜土地伯公,至今習俗依然不變。每年農曆二月二日及八月十五日,有傳統乞龜活動,早期每年過火一次,現在已改為四年一次。 蝙蝠當靠山-福神碑   位於台2線,濱海公路130K處「石塔」海岸邊,碑原高約二丈、寬約七尺,壁上刻有「福神」兩字,為清同治癸亥年(同治2年),即西元1863年建立,距今應有140年,遠比草嶺古道上知名的「虎」字碑早4年,見證了清代在噶瑪蘭開發史上的歷程,未來配合蝙蝠山下望龜公園的興建,提供人們一處望海、仰山、觀日及戲水的景點,並讓「福神碑」古蹟的風華再現。先人對外要道—梗枋百年古道  百年古道為「中崙古道」、「坪溪古道」、「象寮古道」之統稱,清朝以前乃是噶瑪蘭通往艋舺、滬尾等地的交通要道。其興築往來年代,較已有兩百年歷史臨海而築的嶺古道及草嶺古道更久。現階段古道上,常見大斑蝶翩翩飛舞,再加上螢火蟲生態及梯田景觀,未來開發成為深度生態之旅,讓梗枋百年古道再現風華,跟隨先人的腳步再探生活的軌跡。寄戶口就地正名—梗枋國小  梗枋國小佔地為1.1386公頃,創於1952(民國41)年8月,原為大溪國民學校梗枋分班,1958(民國47)年8月改稱梗枋分校,1968(民國57)年8月獨立設校,又於1994(民國83)年校園整體規劃,於1995(民國84)年新校舍落成。回顧當初有12班學校的規模,如今因人口外移,加上少子化的影響,成為6班的小學校,學生約在70人左右,是本縣最早的無圍籬校園。學生社圍的太鼓隊名聞鎮內,及最富愛心的媽媽志工隊,每年中秋製作手工月餅義賣。 古早的守護者—砲台  位於「大塊厝」產業道路的田園邊,據附近居民康姓耆老說,這座炮台是終戰後才建造,當時康老先生才十幾歲左右,距今應有60年以上歷史,是早期防守梗枋溪口的重要據點,也是國軍從古道行軍的進駐點,砲台約可供一班兵力的進駐,如今荒廢未用,實為可惜。 你我的好去處-鐵枝路下  1984(民國73)年東部幹線火車電氣雙線化,本來行經梗枋國小前及金斗公廟的舊鐵道無法拓寬,改道經過「內湖仔」,目前留下舊鐵道遺蹟給社區使用,位在梗枋溪上的富麗漁村的門樓為代表作。   新鐵道路線剛好行經本里南、北勢溪的交匯地,在寬廣的陸橋下,形成一處里民乘涼聚集聊天的場所,在陸橋邊又設有公廁,方便里民或溪中戲水的民眾,未來梗枋溪的整頓將是重點,將重建更新的意象。近水樓台,先得名—龜山火車站  更新是台灣本島離龜山島最近的所在,離龜山島大約7公里遠,所以1920(大正9)年宜蘭線鐵路通車時,那時的梗枋火車站命名為龜山火車站,因為梗枋地區有漁港,船隻來往龜山島,顧及運輸的方便,再者當時龜山島居民的出入都經由梗枋漁港,要讓人們知道要到龜山島,就要在龜山火車站下車,所以火車站就設在離港口不遠的地方。 媽祖婆—北天宮   奉祀天上聖母湄洲媽祖為主神,西側奉祀佛祖及福德正神,在十多年前本里有一位村婦吳快,她是一位虔誠的媽祖信徒,每到黃昏時刻,便意志不清而恍惚自言自語,似被某神附身之感,不久這位吳婦即被媽祖請去當乩童,託出要去高雄三保宮請回媽祖,就在吳婦宅中設置神壇供村民膜拜。1983(民國72)年由本里信徒游建德先生膺任第一屆管理委員會主委,在廟現址的崁仔腳用磚黑瓦建立一間媽祖廟,歷經9年的風霜,到1991(民國80)年再由第二屆主委的口頭願及努力下,終在1992(民國81)年於現址重建。 山中藏酒味—頭城農場&藏酒酒莊   頭城農場創立於1979(民國68)年,由來自台中的卓氏夫妻圓夢打造專屬的純樸鄉村國度,並於1991(民國80)年轉型經營休閒農場,創辦人卓媽媽更延續過去教育家的精神,善用農場裡生產、生活、生態等各項資源,發揮其學習、體驗等教育功能,讓來訪的遊客皆能「向大地學知識,與萬物交朋友」的體驗之旅。接著由大兒子於2006(民國95)年再創立藏酒酒莊,另闢休閒農場新的一頁。 予魚睏的草蓆—茭蔫  茭蔫均以菅尾製成,寬度大約是3尺5,長度約5尺5,包括菅尾繩與菅尾葉。早期梗枋地區魚貨量甚多,除新鮮魚貨的輸出外,多的魚貨量就可加工,最簡易的加工,就是將魚曝成「魚脯」,因此里民利用巧思,改造草蔫的作法,利用大自然上最多的資源「菅草」,編織成茭蔫,方便魚的曝曬,除增加魚貨的保存外,更可增加漁民的收入。 亮麗過新年—彎腰掃社區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辦理彎腰掃社區、亮麗過新年活動,能讓社區居民動起來,並共同清理社區環境,透過曾參與培根計畫的社區,營造整潔、舒適之農村環境,3月時配合植樹活動向下紮根,激發居民榮譽感及凝聚力,引導遊子返鄉參與,培養愛鄉愛土情懷,能看到那麼多的人力參與,相信更新的未來會更好。 兩棲補給站—北關加油站   在景觀特殊的「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裡,台灣中油公司配合濱海公路開發以及梗枋漁港之所需,開建了目前全縣唯一的海陸兩用加油站。近來年結合社區營造,關心在地永續經營,特別提供站區大牆面,邀請梗枋國小學生進行彩繪活動,並配合縣政府籌設旅客休息驛站,附設腳踏車休息站。在濃濃的人情味道中感覺到台灣中油的品質、服務、貢獻。 現撈鮮煮—海產街 俗語講:「倚山食山,靠海食海。」因為緊鄰梗枋漁港,新鮮魚獲取得容易,地方居民看準商機,多人投入海產店生意,在短短不到50公尺的濱海路就有7、8家之多,與南方澳並列宜蘭吃海產的兩大最佳去處,梗枋海產街的興起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海產街兩大主打菜就是仔魚羹及大卵煎小卵,再加上餐後享用的石花凍,打響了梗枋海鮮的名氣,有機會路過梗枋時,別忘了品嘗一下現撈現煮的海鮮吧! 五穀王—紫霄宮  本廟主祀神農大帝,據耆老口述,紫霄宮本為良田,於1930(昭和5)年,當時還是孩童的薛、康、李姓小孩在田間戲耍,無意中捏黏土做為神像,置於田間膜拜,適逢鄰居長者路過,問孩童做什麼?三位嘻答:神農大帝未久顯靈,他可賜青草藥治癒百病。經地方長老集資興建石頭屋(屋頂為茅草),歷經8次的修建,最後一次在1989(民國78)年擴建,才有今日的風貌,原兩尊黏土神像,放置於今日五穀王廟的神農大帝金身內。 海中的蝙蝠山—龜山朝日  龜山在宜蘭縣的大海中,是宜蘭人心目中的守護神,梗枋的地理位置最接近龜山島的龜尾,在梗枋所看到的龜山島外型,像似一隻海中飛來的蝙蝠。老一輩傳說中稱為「蜜婆山」,蜜婆通稱蝙蝠,是漢人文化的吉祥物,尤其是在沒有月光暗夜天色朦朧的清晨時刻,海流潮汐帶來了魚群的出現,在日出之前吉祥物—蜜婆山會化身做趕魚群的福神降臨,日出時刻漁船回航總會看到整船豐收的漁貨,稱為「蜜婆賜福」,主要的景色以龜山朝日最為出名。 螃蟹的家—北關農場、螃蟹博物館  北關休閒農場,位於本里北勢溪上游,是一處倚山面海的自然生態農場,面積廣大、果樹林立,擁有日夜四時各具特色的海灣景色,有數條來自雪山山脈的清澈山泉及北勢溪流終年不停地流經此地,使得北關農場形成一個自然的蝶谷,蘊藏著豐富多樣、不勝枚舉的動、植物。在1999(民國88)年成立了世界第一座的螃蟹博物館,館內珍藏近700餘種螃蟹的活體及標本,令人大開眼界、讚嘆不已,讓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下更充滿生活情趣,擁有一個快樂難忘的田園假期。 更新里漁民多功能活動中心  於1981(民國70)年為召開里民會議需求,興建里民活建中心,後來因應托兒需要改為托兒所,因土地座落於梗枋國小校區,礙於占用的問題,漁民多功能活動中心在2006(民國95)年建設完成使用。此區西側為舊鐵路步道,兩旁是休耕的水田,步道上種的是大葉欖仁,風景優美,北側為社區環保公園,裡面有梗枋地標,記載著梗枋地名的由來,在溪上方有一座人行步橋,旁邊的標語寫著「人人愛環保明天會更好」,更顯得此環保公園,美侖美奐,環境優美,步橋上更可看到清澈的溪中,魚兒自在遊玩,吸引了許多遊客來此觀賞。 編出囝仔佮大人的夢—紙藤編達人  佇宜蘭教育界罕見著時間外用心,為社區付出的老師—賴綜諒(賴汝森)。更加難得伊會曉幾仔項功夫,紙藤編算是伊上拿手的秘方,原來伊是逢甲大學紡織系正科班卒業,編織教紙藤編的活用,像桌頂拈柑易如反掌啦!少年奔波體悟性命,決心為伊生活的社區付出。「梗枋國小」伊教冊有保障的所在,寫詩嘛離袂開梗枋周圍的生活,用台語寫出伊對梗枋一草一木的情愛和感受。   「紙藤編出社區夢,用心來學著輕鬆,大人囝仔手振動,心情快樂一工閣一工; 心靈美夢紙藤編,學校社區攏有緣,閒話俗事難避免,覺悟入世一天閣一天。」 五顯大帝—鎮海宮  本廟供奉五顯大帝,早在二、三百年康家祖先,由中國大陸金浦縣渡海來台定居尖山湖,其隨身康家私有神像,神威靈通保佑附近的村民,而遠播四方。   1979(民國68)年間,有一位村民蔡樹根有意在現在的宮址,擬建構祖墳,請高明的地理師擇地理,經地理師勘查後說:「此乃聖穴,無相當份量的人無法得之。」若種植作物也無法開花以致枯死,可見聖地之靈氣甚重。  於三、四年後,有一天五顯大帝經信徒扛著神轎親踏廟地,眾信徒提起建廟計畫,一直到1986(民國75)年籌畫,至1988(民國77)年舉行晉座大典迄今。 黑白配—山仙草、石花菜  仙草為唇形科屬草本植物,是藥、食兩用一年生的植物。分佈於海拔1200公尺以下之山麓,採收期約在7月底至10月上旬之間。民國50、60年代農業社會時期,山上的蕃薯園邊、柑仔園邊處處可見野生的仙草。後來農作物荒廢,而仙草也了無蹤跡。近年來,社區內有幾戶人家大量栽種仙草,這也是農業轉型的生機。  石花菜是東北角海域最具經濟價值之藻類,每年春季至夏初為盛產期。剛採的石花菜是深紫色,去除雜質後,再經過泡、曬、翻、灑水,曝曬在陽光下顏色漸漸變成米白色,才算大功告成。依品質跟外形可分為3個等級〈鳳尾〉、〈大本〉、〈小本〉。其中鳳尾外觀如扇形珊瑚、又似羽毛,品質最佳。大本膠質含量最豐,但腥味最濃、口感不佳。小本的膠質含量最少,但口感比大本好。 雙手挖塗飼囝大—梯田(石頭仔田)石頭疊疊隔做田,全用雙手無簡單,三尺五尺疊一層,引水淹田心即安。雙手鋤頭著挀動,耕田全部用人工,歸家生活映此項,靠天食穿無輕鬆。古早生活佇山頂,想著艱苦無文明,步步雙手人工反,石梯田地講早前。石頭田地引水圳,靠水淹田逐工巡,早冬著存米母本,慢冬有無真歹論。石頭疊岸尺六闊,行置岸頂擔米籮,頂區下區水流活,田底水蛤興唱歌。古早起厝疊石頭,就地取材舊跡留,菜園稻田厝前後,平安過日入咱兜。 人生終點站—頭城鎮第五公墓  頭城鎮第五公墓,位於宜蘭縣頭城鎮更新里的山上,於2002(民國91)年啟用,此座公墓,不但有完善出入管理作業,園區內的綠美化及納骨堂的設計,讓人看不出來是一座陰森的墓園,反而像是休閒的小公園,這都是管理單位用心規劃的結果。因應現代人的需求,也增設468個納骨櫃,方便民眾的先人來使用。目前管理單位計劃將聯外道路拓寬為8公尺,以方便車輛進出,但仍須與周邊居民協調處理。 大園大叢樹下—朴仔樹   大樹下常是「阿公講古」、小孩子嬉戲的場所,朴仔樹下也不例外,街坊鄰居三五成群常聚於此,每天早晚在此談天說地、喝咖啡聊是非,有時還會來個「打斗四」的餐敘方式,把彼此間的感情再升溫,「大樹下」也是更新的在地地標之一啦! 板橋仔頭—更新橋 早期梗枋溪支流牛寮坑,每當鐵牛車搬運行經此坑時,須繞行坑底,因「板橋仔頭」是名符其實的兩根木頭舖置而成的,只供居民往返用的,兩頭的支撐及中央是用石頭砌成的橋墩,所以「板橋仔頭」其名逕走。  1969(民國58)年芙勞西颱風侵襲,造成牛寮坑崩崁,牛寮庄淹水,1975(民國64)年梗枋溪整治,1982(民國71)年峻工,「板橋仔頭」被命名為更新橋。 阿媽的眠床—八腳眠床  「八腳眠床」其主要材質皆為烏心石木,因其結構由八根腳、二組床架組合而成的。它的三面有圍壁、四角柱,上有頂棚、頂下四周有橫楣,前方底座腳部有大器的雕刻,在三側邊板面及頂棚都有非常典雅的畫工,再加上玻璃彩繪及華麗的雕刻。床櫃部份除了可放東西的小抽屜外,尚有大格的儲藏空間可收納枕頭、棉被之類,而「腳踏座」是放置在八腳眠床前的長條矮椅,是為方便主人起身後下床。其雕刻細緻,讓人不得不佩服當時工匠高超的技藝。這張阿媽的眠床,雖然年代已久遠,在搬運過程中也有些破損,但絲毫不影響其風貌。 海中尋奇—海釣行、賞鯨樂  更新地區的海釣經營於1987(民國76)年開始,從事海釣的人多數為職業釣客,海釣的種類有深水魚種、透抽、白帶魚、紅目鰱等,一直到1998(民國87)年配合地方漁業轉型才改為賞鯨活動。早期的賞鯨船分布於更新、大溪、大里等港口,同年開放登龜山島後,所有賞鯨船集中於烏石港,在賞鯨的過程中可看到飛魚、鯨豚及龜山八景的景象,也推翻「台灣行透透,龜山行不到。」這句俗諺,並揭開龜山島的神秘面紗,帶動了本鎮的觀光發展。 討海人的食穿—梗枋漁港  梗枋漁港位在頭城鎮更新里,是利用天然海岸突出的岩石與陸地間水域闢成。1969(民國58)年以現有的港口運送美援麵粉,所以稱為「麵粉港」。1971(民國60)年闢成小港的規模,自1980(民國69)年起列入第一期台灣地區漁港建設方案中實施,供30噸的漁船出入,並且在第二年正式加入漁會的拍賣方式運轉。現階段因漁獲量的銳減,梗枋港已無昔日的風華。 定置漁網─自投羅網  從日治時代開始就有了,又稱「煙仔」分南、北,定置漁業係將網具固定在海中,屬於一種陷阱式的漁具,其漁獲原理首先由垣網阻止魚群前進方向,將其誘引陷入運動場網內,游泳迴旋一段時間後,順潮流沿登網升高進入第一箱網。因登網頂部網口小,易進難出,利用魚類遇到障礙物時,有向下潛逃性向,使其進入第一箱網後,潛入下方不易逃出。也順潮流沿第二登網進入,進入的魚群更難逃出,遂在第二箱網內迴旋游泳待捕,漁民則俟魚群進網量之多寡,或俟潮流時機出海加以捕獲之。
協會名稱 宜蘭縣頭城鎮更新社區發展協會
協會聯絡人 林木貴
協會Email lin52112@yahoo.com.tw
協會電話 03-9779611
協會傳真 03-9779621
協會地址 宜蘭縣頭城鎮更新里(路)112-6號
圖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