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縣市名稱 屏東縣
鄉鎮名稱 瑪家鄉
社區名稱 排灣社區
村落名稱 排灣村
社區介紹 排灣部落(筏灣部落)過去曾經是300戶以上,耕地面積及海拔800多公尺的位置大概從Padain下面,然後新好茶村,上至平和部落旁,往西到白鷺邊,耕地面積應該夠,河川方面,Qapulu在Sirlaolaoer、Tjaruzaljum、Bacherlom為其管轄段,Taukadu亦有管區,Parerngez亦有管區帶。其耕種面積亦按能力配耕作地,vadis(貢品)則交給vusam家。當時人口多時並沒有受到耕地的困擾,後來因山崩才開始遷到別的地方。基於人口之增長和天然災變,Paiwan曾三次遷移的記錄,第一次遷到Kapayoanan,第二次遷到Payuan,第三次則遷到目前目前的排灣村。其遷村原因,第一次是人口越來越多,並須往上面建立新部落;第二次是日據時代,由於村莊崩山必須遷移,村莊被逼從Ka-Paiwanan遷至新址Paiwan;第三次則是往瑪家的產業道路斷層崩山,無法通行,(童春發2001:74-76)。日後該以故蕭成德村長與林德義族人兩人跟屏東縣政府陳情多年,終於在民國63年時獲得核准,並補助全村遷移。至民國65年完成遷村工作,到達位於瑪家鄉、泰武鄉、萬巒鄉及內埔鄉交接處牛角灣一帶的現址,政府將Paiwan遷至現址,筏灣村土音應讀為”ㄆㄞ ㄨㄢ”,但台灣光復時因行政人員多為閩南籍人士,將村民譯為”筏灣”,而這兩個字讀音類似排灣本土方言「酒」的意思,不雅的村名令全體村民困擾及厭惡,又因多方研究及有關文獻記載上說明筏灣村為山地排灣族最重要的發源地之一,其地位不可抹煞,若因音譯不同而將造成世代村民的遺憾,也為了鼓勵排灣族民尋根,於是由當年村長蕭成德率領地方人士代表村民發出請願書,將已沿用三十多年的筏灣二字,於民國七十五年四月二日起正式改名叫排灣,是全島原住民唯一以族名命名的村莊。舊筏灣(paiwan,語意即排灣,發音與台語的「筏」同,所以被稱做筏灣)。
協會名稱 屏東縣瑪家鄉排灣社區發展協會
協會聯絡人 簡惠美
協會Email t19305348@yahoo.com.tw
協會電話 08-7990029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圖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