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主旨 高雄農改場表示火龍果潰瘍病於雨季後好發,請農友加強注意防範,避免病害蔓延造成收穫損失。
疫情內容 火龍果潰瘍病由子囊真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所引起,可危害植株肉質莖及果實,造成莖部腐爛,並嚴重影響果實外觀。本病害病徵的表現差異很大,發病初期在肉莖上會形成淺綠色的淡化小斑點,之後發展成凹陷橘紅色小斑點,再擴大成紅褐色潰瘍斑點,小病斑可擴大互相融合成大褐斑,褐斑內產生大量孢子,是主要感染源。發病後若遇環境適宜,則肉莖呈水浸腐爛狀,嚴重時會腐爛到僅剩中心的維管束。果實受害時,初期為紅褐色小斑點,果園病原菌密度高時,果實上可形成數量眾多的病斑,嚴重影響商品價值。火龍果潰瘍病在高濕環境中最容易發生,而密植則容易造成通風不良、濕度升高,加上病組織上的孢子可藉雨水飛濺傳播,因此在連續下雨後,潰瘍病會普遍發生。因火龍果潰瘍病菌感染後到發病,約需20天,農友容易錯失防治時機。
建議用藥 雨季前應適當修剪火龍果枝條,以保持通風,同時澈底清園去除罹病枝條,以減少病原菌密度。降雨後則立即施用核准用藥如62.5%賽普護汰寧水分散性粒劑2,000倍或25.9%得克利水基乳劑1,500倍可有效抑制火龍果潰瘍病菌生長防治。如果是有機栽培,則可調配4-4式波爾多液均勻噴灑。
發布縣市 高雄市 ,屏東縣
植物品項 紅龍果
發布日期 2013/10/18
發布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高雄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