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問題分類
標題 仔豬產後四~七日下痢死亡,為何因?如何防治?
內容 仔豬生後下痢,其原因可能是大腸桿菌感染,和胃腸炎病毒感染。1、若全部仔豬下痢都死亡,則可能是病毒感染,其防治方法如下:(1)衛生管理:本病以病豬糞便中病毒為傳染主因,其他如污染器具的移轉,或豬場中的水源供應亦可將病毒傳播。因此發病豬場應嚴格的徹底消毒,改善環境衛生,這是控制本病最好的辦法。(2)禁止外人及犬貓鼠等動物出入豬場,以防止病毒的傳播。(3)本病常發生於每年十一月至次年四月,因此在這季節內新添豬隻時須特別注意,不可從可疑豬場購買豬隻,同時向外買進豬隻要經過隔離觀察。(4)母豬患本病恢復後,體內即產生免疫抗體,而所生產的仔豬由母豬哺乳亦可獲免疫抗體,母豬此種免疫力可維持一年。(5)豬場內已受本病的侵入,而懷孕母豬還未受感染時,美國學者認為可試用以下措施,以減低出生仔豬的死亡。a.懷孕母豬距分娩期還有二~二‧五週時可經口投與含有強毒的病豬小腸。b.懷孕母豬距分娩期短於二週者,要加強小心管理及準備必要的設備,避免受本病的感染。(6)TGE田間接種方法:a.取死亡的仔豬大小腸及腸間膜淋巴、肝、腎等(或僅取小腸粘膜佳)切碎並絞成乳液。b.取五○克內臟乳液加入五○㏄蒸餾水,再加盤尼西林一二萬單位,鏈黴素○‧二克,經充分攪拌後,放置二~五℃冰箱,內存放四小時後即可使用。c.使用時取上述乳液一○㏄稀釋到一五○○㏄攪拌均勻,每頭母豬餵二○㏄,隔日再餵二○㏄。d.母豬接種後一週內會有食慾減退、下痢、嘔吐等症狀發生,所以一週內即將生產的母豬請不要接種。e.發病危險期過後,接種可改為分娩前六週及前二週時各接一次。f.接種到何時停止,這應參照疫情是否已過,同批種豬是否都已完成生產,及豬場衛生和消毒是否徹底等情況而決定。(7)弱毒疫苗預防注射:a.日本化血研究所弱毒疫苖:懷孕母豬施行皮下注射兩次,第一次在分娩前五~六週,第二次在分娩前二~三週。b.日生研究所疫苖:懷孕母豬在分娩前六週用死毒皮下接種一次,第二次在分娩前三週用弱活毒作鼻腔接種。c.美製疫苖:懷孕仔豬在分娩前六週及二週各行肌肉注射一次。以後每胎分娩前再補強注射一次更佳。(8)治療:a.本病為病毒性傳染病,因此抗生素、磺胺藥及抑制腸蠕動藥等之使用,並無顯著療效。b.大豬及肥育豬發病雖不加治療,一般仍可自然痊癒。c.仔豬發病常伴有大腸桿菌等混合感染,因此用抗菌劑,及輸入電解質溶液用對症療法可以減少損失,緩和病情,縮短病程,並預防脫水症及細菌之併發症的發生。電解質溶液配方附下供參考:氧化鈣○‧○二五%、氯化鈉○‧五五%、重碳酸鈉○‧○二三%、氯化鉀○‧○四二%、氯化鎂○‧○○○五%。2、若只部份仔豬下痢及死亡,則為大腸桿菌感染,其病況及防治方法介紹如下:(1)發生:大腸桿菌症是仔豬急性,致死性的腸炎和胃腸炎,本病發生在仔豬依其發育階段而病型不同,共分三型,即初生仔豬型(生後一週內)為早發性大腸桿菌症(敗血症或毒血症)、哺乳期(生後二~四週)為遲發性大腸桿菌症(白痢)以及幼豬期(六~八週齡)為水腫病(腸毒症、腸水腫或胃水腫)。當你豬的免疫囥體產生不良、生理貧血、體質衰弱、缺乏礦物質、維他命、母豬乳汁不足、獲自母體移行抗體偏低或缺乏等抵抗力降低,環境不良如豬舍潮濕、通風不佳、體溫調節機能不全、保溫不夠、天氣變化、忽冷忽熱等誘因而使存在於仔豬體內的大腸桿菌突然增殖而發病。仔豬白痢是因大腸桿菌在小腸內急劇的增殖產生毒素,由腸管吸收入體內,而產生過敏反應,促進腸管內分機能亢進而生下痢。水腫病係為某些大腸桿菌素引起的毒血症或由毒素吸收成為過敏性的刺激而致病。(2)症狀:病型好發週齡發病機序症狀發生率死亡率早發性大腸腸菌症一急性敗血症下痢一~二%七○~一○○%仔豬白痢二~四過敏性白痢二五~七五%五~一五%水腫病八~一二過敏或毒血症水腫一~三五%二○~一○○% 。(3)大腸桿菌症之預防:a.懷孕母豬日糧要平衡,日糧中各種必須營養分要足夠。b.懷孕母豬身體先充分用肥皂洗刷沖洗及揩拭後再辛入分娩欄內待產。c.分娩舍要清掃洗刷乾淨後再用鹼水(三%)或生石灰(一公斤用一坪地)及火焰徹底消毒。d.分娩欄舍有適度的保暖設備,地面並有分切碎敷草,敷草要經常保持乾燥、衛生。e.出生仔豬即讓其吸吮初乳,若出生仔豬先注射豬瘟疫苖後再餵初乳更佳。f.仔豬在出生後二日內注射鐵劑一○○~二○○毫克,或在分娩舍內供應乾淨紅土以防貧血。g.母豬分娩當天應酌減精料,分娩後泌乳過多母豬也應減少精料,或增加青飼料,若乳汁不良、乳房發炎或子宮發炎等應即設法補救和對症下藥。h.提早供應仔豬教槽科以補充乳汁不足發生營養不良而發病。i.分娩舍最好避免外人參觀,犬、貓、鼠及鳥類均需控制出入,其他蚊蠅及昆蟲類亦需盡量減少最低限度。j.必要時可利用藥物(磺胺劑或抗生素等)添加在飼料中飼餵即將分娩的母豬,或已分娩過母豬及仔豬。k.讓懷孕母豬於分娩前有足夠的時間飼養於分娩舍環境中,使牠直接與分娩舍中常在的菌叢接觸因而發生自然感染,俾以產生能對抗分娩舍中細菌的特異性抗體而獲得免疫力。l.懷孕母豬於分娩前一個月,餵食由許多不同欄別中之下痢仔豬的糞便。m.將下痢死亡的仔豬大小腸及糞便、肝、腎等(或僅取小腸粘膜更佳)製成乳劑,飼食懷孕母豬。n.仔豬口特異性抗血清或在生後四~六日齡時口服大腸桿菌菌苖即可在八日內產生抗體。o.懷孕母豬注射或口服大腸桿菌疫苗有預防效果。(4)大腸桿菌症之控制:a.抗生素藥物的應用:許多種抗生素恉可治療本症,但效果變異頗大,因為仔豬下痢症可能是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合併感染而起,更重要的是病原型大腸桿菌對使用的抗生素已產生了程度不等的抗藥性,大腸桿菌症在不同地區的病原株,因地理環境、氣候以及用藥的情形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所以相同的抗生素在不同的養豬場所表現的效果都不相同。以下例舉數種治療方式可供參考:(a)兩齡內仔豬下痢症使用個別口服鏈黴素(二五~一○○毫克/公斤)有療效。(b)出生十二小時仔豬一次給予三○~一○○毫克硫酸新黴素口服二~五天或以肌肉注射五毫克/磅,也可預防下痢之發生。(c)母豬在分娩前後,每日肌肉注射四環素一克,可預防仔豬下痢之發生。(d)屏東農專最近從本省中南部收集到三○二病例,分離到二七六株大腸桿菌進行藥劑感受性試驗結果:四環黴素、鏈黴素及Sulfadimethoxine之抗藥性各為九五%、九二%、九二%,對健大黴素(Gentamycin)及Nalidixicacid抗藥性較低,各為三五%及九%。b.化學藥劑的應用:(a)母豬分娩前一週及仔豬離乳前添福來頓有預防下痢的效果。(b)下痢仔豬口服五○毫克/公斤福來頓,每天一次連續四天有療效。(c)母豬分娩期每天飼料中添加十三克甲硫氨酸(Methianine),對仔豬下痢有極好預防效果。(d)下痢仔豬注射一二‧五%Sulfamethazine○‧五㏄/磅有療效。(e)下痢仔豬每天用Sulfathalylsal○‧二五~○‧五克口服有效。(f)卡巴多口服劑,三週內仔豬一日用一㏄可對腸內細菌加予抑制。(g)卡巴多添加在飼料中可防治下痢並能促進生長。(h)副腎皮質荷爾蒙(Prednisolone)二毫克/公斤注射初期有良效。(i)乳酸適量加於仔豬飲水中,可有效控制腸道的菌叢。(j)磺胺劑再加收斂劑、制酸劑、健胃劑等輔藥混合均勻後給仔豬口服○‧二~○‧三公克/公斤/日。分兩次服用,服三~五天。舉例配方如下:Sulfanilamide一○○克、Sulfaquanidine二五○克、Nitrofurazolidone一五○克、Tannalbin二○○克、Sodiumbicarbonate一五○克、Kaolin五○克。c.改變腸道的菌叢:利用活性乳酸菌培養製劑,口服以控制幼齡仔豬的下痢症,其效果不一。以三○○㏄的無菌牛乳經一二一℃,三○分鐘高壓滅菌後接種五克的乳酸菌粉末,經三七℃培養二四小時後,給予出生十二小時的仔豬每頭口服五㏄,對預防大腸桿菌症有效。d.管理上的控制:哺乳仔豬於離乳時若發生下痢,即予連續二天的禁食,可控制下痢症。其原理為使大腸桿菌增殖所需要的營養份減少,同時增加仔豬的代謝吸收率以及減少糞便排泄物,使得腸道中細菌數量降低。(5)水腫病之防治:a.目前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仔豬離乳時減量餵料,由每頭每天給予○‧五公斤飼料,以後漸漸增加,到一週後恢復至全量給予。b.台糖公司預防本病的方法,乃以低蛋白質(一二~一四%)的疏鬆飼料,飼餵剛離乳的仔豬三~五天,效果尚佳。c.纖維素添加在飼料中飼餵可抑制發病(五~一○毫克/公斤)。d.○‧一五~一%福來頓添加於飼料中,或五~一○毫克/公斤口服有效。e.○‧○二五%砒酸加於飼料中或○‧○一七五%砒酸鈉溶於飲水中,使用七天,有抑制病勢之效果。f.氯黴素口服,併用Sulfamonmethoxine Sulfadimethoxine等長效性磺胺劑,有療性。g.保護和修復細血管壁,注射維他命丙似有需要。有些學者則推測與維他命乙之缺乏有關,故早期大量投與維他命乙(七五毫克/日),可幫忙病情之好轉。h.曾發生水腫病的豬舍,飼料槽、水槽等都應該用消毒藥水消毒後方可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