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問題分類
標題 目前肉牛有那幾種品種、生長快、體型大、換肉率高,煩請有關專家學者詳細介紹?
內容 1聖達牛(Santa Gertrudis):聖達牛是美國德克薩斯州KingRanch利用肉用短角牛(Beefshorthorn)及布拉馬(AmericanBrahman)雜交固定產生的新品種。聖達牛體格高大,骨骼強壯,體軀深廣,毛色棕紅,背毛短而直。兼含溫帶牛及熱帶牛的遺傳,因此兼備溫帶品種生長發育迅速,性成熟早,屠體品質優良及具熱帶品種抗熱耐粗及抗病力強等特性,被認為是適合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飼養的肉牛品種。本省最早於民國五十一年引進飼養,頗能適應本省的氣候及地理環境,生長發育及繁殖成績相當理想。成熟的聖達牛母的約五○○公斤,公牛可達八○○~一、○○○公斤。利用台灣黃牛育成聖黃一代、聖黃二代更適合於台灣飼養。2白面牛(Hereford):白面牛的原產地為英國的海福群(Country ofHereford),由於面部白色的特徵,俗稱白面牛;白面牛的毛色,身驅為紅棕色,除面部外,牠的額項、前胸、腹下、尾端及四肢膝部以下均為白色。白面牛屬溫帶品種,被毛較細而長,與其他肉牛比較體型較小,但性成熟甚早,屠體及牛肉品質甚佳、肉質柔嫩,但脂肪較多。本品種個性溫馴,易於管理,母牛泌乳量低則為其缺點。本省於民國六十二年美國進口,對本省氣候尤其是夏季高溫多濕的環境較不易適應。本品種與黃牛雜交後代表現相當理想,在耐熱及耐粗方面有很大改進。3安格斯(Aberdeen Angus):安格斯亦屬溫帶品種,發源於蘇格蘭北部濕冷的地區,本品種為純黑色、無角,其無角的性狀屬顯性,經與其雜交的後代是無角,體格較白面牛稍小,但近年來歐美各國已育成體格較大的品種;安格斯牛個性溫馴,一般性狀與白面牛相近,肉質方面以歐美的標準來說優於白面牛,但脂肪也比白牛多,母牛泌乳量比白面牛多,本品種於民國六十三年由美國進口,目前尚無推廣,與黃牛雜交後代甚為理想。4黃牛(Taiwan yellow cattle):本省黃牛來原已不可考,但最大的可能應說是早年由福建、廣東兩省引進,目前本省黃牛在體型、毛色,甚至遺傳各方面已相當複雜,這是因為往後陸續引進的印度品系牛隻如康古勒(Kankrej)、辛地牛(RedSindhi)以及日本褐色和牛等均或多或少雜交而摻入本省黃牛遺傳之中,毛色由灰白、棕黃乃至近黑色,甚至於虎斑雜色等。一般而言,黃牛由於長期在本省環境下土生土長,最能適應本省氣候環境。黃牛有耐熱、耐粗、耐壁蝨及抗病力強等優點,利用這些優點與國外引進的肉牛品種雜交,可以改進牛肉生產,提高牛肉品質的好方法。5聖達牛與黃牛的雜交品種:雜交的目的在於利用聖達肉牛的優良遺傳來改善台灣黃牛,目前聖達與黃牛雜交品種較多的是聖黃一代(母黃牛配聖達公牛)、聖黃二代(聖黃一代母牛配聖達公牛),這兩種雜交牛在生長、發育、體型等方面均優於台灣黃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