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時間: 0.004秒, 共找到 2952 筆資料,顯示第 2901 到 2952 筆)
可用欄位參考
縣市名稱 鄉鎮名稱 社區名稱 村落名稱 社區介紹 協會名稱 協會聯絡人 協會Email 協會電話 協會傳真 協會地址 圖片網址
臺南市 歸仁區 西埔社區 西埔村 西埔社區發展協會 施孟宇 a2716240@yahoo.com.tw 0910-767010 2052356 歸仁鄉侍尺路二段166號
臺南市 楠西區 密枝社區 密枝里 密枝村位於楠西鄉東北方,東鄰南化鄉、北接嘉義縣大埔鄉、南近灣丘村、西連照興村,面積大約32.5230平方公里。為傳統農村社區,人口近一千人。社區民眾多以種植果樹為主,以楊桃、芒果、龍眼為大宗,密枝楊桃全省聞名。社區設有密枝社區發展協會(內部組織另設有媽媽教室、長壽會)。 台南市楠西區密枝社區發展協會 江仲緯 sx1076@yahoo.com.tw 06-5750035 06-5750167 台南縣楠西鄉密枝村6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8435ee2-dbba-4cb6-b7a3-92b004e0db7c/1/社區聯歡烤肉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8435ee2-dbba-4cb6-b7a3-92b004e0db7c/1/端午聯歡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8435ee2-dbba-4cb6-b7a3-92b004e0db7c/1/高齡者改善班1-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8435ee2-dbba-4cb6-b7a3-92b004e0db7c/1/稅務宣導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c8435ee2-dbba-4cb6-b7a3-92b004e0db7c/1/盆栽製作3.JPG
臺南市 楠西區 梅嶺社區 灣丘里 台南縣楠西鄉梅嶺地區位於海拔500-1100公尺之間,於日據時代即栽培梅樹,由於氣候得宜,梅樹生長良好,梅花滿山遍野盛開之美景,使本區聲名不逕而走,終年遊客絡繹不絕,尤其於冬天梅花勝開之際,更是人山人海。近年來國民戶外旅遊意識提高,平時亦常有遊客來此舉辦登山活動,觀賞雪景般的花海及周邊起伏綿延的山巒。 台南市楠西休閒農業協進會 洪文王 0915-983632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b43bcf3-f2cf-4be8-a0c0-8fcccf0e7485/1/楠西休閒農業協進會立案證明書.jpg
臺南市 楠西區 龜丹社區 龜丹里 台三線北上371.8右轉進入186線道,進入龜丹社區,社區內有噍叭年事件抗日基地、阿拉溪斜瀑群溯溪、萬年山登山、五行溫泉、龜丹山步道、神龍殿參訪等等風景區,社區產業有各種優質水果及各式農產加工品。 台南市楠西區龜丹社區發展協會 賴金瑞 06-5746989 06-5749099 台南縣楠西鄉歸丹村59-6號
臺南市 楠西區 鹿田社區 鹿田村 鹿田社區發展協會
臺南市 楠西區 台南縣隨緣山發展協會 楠西村 台南縣隨緣山發展協會 黃金華 06-5755024 台南縣楠西鄉灣丘村梅嶺38-20號
臺南市 楠西區 楠西休閒農業協進會 灣丘里 台南縣楠西鄉楠西休閒農業區由結合梅嶺、密枝、楠西等3個地區的多民居民組成,為發展社區農業、提振當地觀光為主要工作內容。並且與在地政府、公部門配合,發掘在地特色,發展新型式的休閒農業觀光活動。 台南縣楠西鄉楠西休閒農業協進會 徐嘉穗 joycesuie2010@gmail.com 06-5751841 06-5753043 台南縣楠西鄉中正路108號
臺南市 學甲區 美豐社區 豐和里 本社區於民國86年成立,位於學甲麻豆之間,屬於農牧地區,農地休耕,幸賴有養殖漁業經營。 學甲鎮美豐社區發展協會 周素蘭 shaim678@gmail.com 06-7835718 06-7835718 台南縣學甲豐和里美豐122之6號
臺南市 學甲區 大灣社區 大灣里 大灣社區成立於84年,位處台南縣學甲鎮之南,與佳里鎮為鄰,是典型的農村社區,約400戶,人口1300左右,大多務農,純樸落伍,不著山不靠海,資源缺乏,產業落後,農業休耕,農待發展。 台南市學甲區大灣社區發展協會 王豐禾 r2145@mail.tncp.gov.tw 06-7821613 06-7831130 台南縣學甲鎮大灣里101號
臺南市 學甲區 光華社區 光華里 傳統農漁村.民風純樸 光華社區發展協會 邱益在 06-7832305 06-7832305 台南縣學甲鎮光華里過港子64號
臺南市 學甲區 一秀社區 秀昌里 一秀社區發展協會面臨人才老化,雖成立發展協會多年,卻苦無願意進入社區運作的年輕人才,這些年社區發展非常侷限停滯,直到在地返鄉青年陳胤丰積極協助,下為社區注入一股新力量,青年願意吃苦願意做的毅力以及對家鄉的情感,促使社區知識份子重新燃起成立協會改變社區的初衷。多年未動起來的社區營造機制由最基礎的環境清潔到社區現有建築及宗廟文化資產保存做起,更重要的是培養社區人才,成為投入社區營造的主要動力。社區另一個重要的無形資產即是宗廟文化,宗廟文化在工業化及現代化的過程中也有所變化,然而學甲在地最有名的保生大帝「上白醮」謁祖尋根祭典打前鋒的集和宮蜈蚣陣,是全台灣碩果僅存由人工扛起的蜈蚣陣傳統習俗,龍頭鳳尾的蜈蚣陣,是由小朋友化妝打扮成古代神童模樣讓大人以人力肩扛方式遶境,替地方驅逐邪惡、祈福平安,這樣如此特別的文化傳統需要有文字及影像的保留。 臺南市學甲區一秀社區發展協會 陳胤丰 fen.bubee@gmail.com 0912104996 臺南市學甲區秀昌里下溪州1-62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4e314ad-209e-4b91-981f-7413058a4152/1/投影片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4e314ad-209e-4b91-981f-7413058a4152/1/投影片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a4e314ad-209e-4b91-981f-7413058a4152/1/投影片3.JPG
臺南市 龍崎區 龍興社區 牛埔里,大坪里,龍船里,石曹里 龍崎鄉位於台南縣東南隅,地處阿里山脈丘陵地帶,北臨新化鎮及左鎮鄉,東接高雄縣內門鄉,西與關廟鄉接壤,南衡高雄縣田寮鄉,總面積為六四.0八一四平方公里。本鄉,實為「地廣人稀、壤瘠民貧」的山丘鄉鎮,但也令本鄉擁有得天獨厚的壯麗勝景,是其他平地鄉鎮所少見的。社區簡述:( 發展沿革 ) 龍崎鄉因青壯年棄農從工經商,人口外流嚴重,所以全鄉僅劃分為龍和、龍興兩個社區。龍興社區地處龍崎鄉東南隅,毗臨高雄縣內門、田寮兩鄉;行政區域含蓋牛埔、龍船、大坪、石石曹 四個村落;立案成立於84年8月,目前入會會員400人。龍興社區發展協會組織除會員大會及理、監事會之外,尚有長壽會、守望相助巡守隊、以及環保志工大隊、媽媽教室也相繼成立,五臟尚稱具全,運作也很順暢。  自然地理環境:龍崎不毛山區,多青灰岩(俗稱月世界地形),草木不生;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在牛埔村埤仔溝溪,以自然生態工法興築牛埔農塘,龍崎鄉公所闢建環湖登山步道,現在是「牛埔泥岩地形教學園區」,已成遊客休憩新景點;龍船紫竹寺之龍船與觀音佛祖大佛像已成龍崎鄉新地標,假日人潮如織,登山隊常在此會師;石石曹 村窩鏡窗往昔的大蟒蛇傳奇,至今仍為老者所津津樂道。 產業文化:龍崎山區,留鄉多為老年人口,務農維生,竹筍、鳳梨、龍眼、芒果為主要農產品,少部份村民圈養豬、羊、雞、鴨;早年副業以竹編製品貼補家用,如竹笠、畚箕、果籃、魚籠等實用器具;而今這些器具被塑膠製品取代,居民遂逐漸轉型朝精緻手工藝品方面 台南市龍崎區龍興社區發展協會 余奕靖 umf100@yahoo.com.tw 06-2395069 07-6671177 台南縣龍崎鄉龍船村3鄰苦苓湖10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3383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40326.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IMG_00111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3391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IMG_00112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3554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IMG_01102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825104044.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100_189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SDC1113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3561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IMG_005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IMGP106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DSC0144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3401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DSC01079.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3564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34308.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IMG_004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3444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IMG_001115.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40257.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IMG_012888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DSC0112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3413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3/admin20080712134403.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7b63c14-6bda-47ca-a28d-a1cdd0ff661c/1/DSC01183.JPG
臺南市 龍崎區 龍和社區 崎頂里,土崎里,中坑里,楠坑里 台南市龍崎區龍和社區發展協會 林森態 r2300988@ms46.hinet.net 06-5941114 台南市龍崎區崎頂里七鄰223號
澎湖縣 湖西鄉 湖西社區 湖西村 湖西鄉湖西村位於湖西鄉東側,東與湖東村相望,北接白坑村,西鄰紅羅村,南接林投村。其行政面積為2.0582平方公里,以辛、蔡、陳、盧、許為主要姓氏。湖西村現在是湖西鄉行政中心所在,鄉公所、戶政事務所、國小、國中、鄉圖書館、郵局、電信局、農會、漁會、信用合作社、衛生所、油庫、加油站、7-11及全家皆設於本村,澎202號縣道橫貫本村,澎19號鄉道則縱慣本村,聚落大都沿此二線延伸,湖西鄉政中心遷移現址後,新聚落逐漸沿澎41號道路發展。 澎湖縣湖西鄉湖西社區發展協會 辛天澤 06-9921083 澎湖縣湖西鄉湖西村1之1號
臺南市 歸仁區 七甲社區 七甲村 本社區位於歸仁鄉北端,東鄰關廟鄉,西與仁德為鄰,介於國道一號與國道三號中間,台灣高速鐵路經路線,行政區域總共有七個部落,包括七甲、圳頭、大宅、陸光22村、南潭、丁厝、紅瓦鎮。轄區內有惱人清靜飛機起降的輕航空基地;人、鬼、神、懼怕的砲兵發射陣地;美麗的七甲花卉區,與世界蛇王教育農場隔鄰;七彩魚的培育中心;芽苗的培育中心;阿生休閒農坊;逅月山莊養有上百種的仙人掌植物等,幅園廣闊,道路四通八達,交通便利。 七甲社區發展協會 郭世文 hsu531.ming@msa.hinet.net 062300692 062399494 台南市歸仁區七甲一街99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663b3f0-4950-4042-a2fb-63dcf3d8f70c/1/發展協會證書1.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663b3f0-4950-4042-a2fb-63dcf3d8f70c/1/20080817402.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663b3f0-4950-4042-a2fb-63dcf3d8f70c/1/再生計畫封面花卉區招牌.JPG,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b663b3f0-4950-4042-a2fb-63dcf3d8f70c/1/培根97081707.jpg
臺南市 關廟區 新光社區 新光里 新光村【舊名嗊哩社】,台南縣關廟鄉邊陲村落,位處龍崎、左鎮、新化交界,在舊農業社會的四至伍零年代,曾經是關廟人口最多的村落。回憶起當時數千人口的聚集,再比照目前近況……………………………………...唉。 今日年輕人口,持續的出走外鄉謀生活,留在村落中,只剩下無謀生能力的老人,照顧著因忙於生計的中生代,所無法兼顧的小孩,逐漸變成了無生氣的凋零聚落,甚而因隔代教養的因素,產生了許多新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因鄉長張憲堂、村長陳文智與相當多熱愛鄉里的人士,致力於農村新風貌的改善,逐漸讓村中增添些許生氣,但因政府財政窘迫,地方補助配合款,實在難以完全達到各地方需求。 所以如何以專案方式,澈底施行農村的總體營造及更生再造計畫,將是決定這一片好山好水與農村景致,能否再造昔日繁榮景象,並配合發展觀光休閒農業,將是本企劃重點主題。 台南市關廟區新光社區發展協會 吳忠清 roger560216@yahoo.com.tw 06-5962356 台南市關廟區新光街205巷16號
臺南市 關廟區 關廟布袋尾幸福科學社區 關廟村 幸福科學園 洪宜驊 tgb9585@yahoo.com.tw 0916359410 台南縣玉井鄉三埔村8鄰三埔96號-1
臺南市 關廟區 深坑社區 深坑里 本社區以南北直貫的台19甲線(南雄路一段)為主要交通幹道,本社區街廓集中在「深坑仔」一帶,主要街道有「深坑一街、二街、三街」等。 臺南市關廟區新深坑社區發展協會 廖愛甘 jch8888@gmail.com 06-5959999 06-5958707 臺南市關廟區深坑里11鄰深坑二街98號
臺南市 關廟區 北勢社區 北勢里 台南市關廟區北勢社區發展協會 郭水道 0916-313730
臺南市 關廟區 東勢社區 東勢里 社區內共有東勢、韭菜寮仔、美國厝、山下、潭仔墘、山仔頂、窩坑仔、窩潭、大丘園、柑仔園等舊聚落地名。全國知名之關廟麵創始生產工廠【協進製麵廠】就在社區,而且全關廟的製麵工廠家數以本社區居冠。 台南市關廟區東勢社區發展協會 羅涼 0919-782578 臺南市關廟區旺萊路139巷12號
臺南市 關廟區 香洋社區 香洋村 香洋社區發展協會 林濬紳 a065955609@yahoo.com.tw 5950002轉156 關廟區中正路998號
臺南市 關廟區 埤頭社區 埤頭里 埤頭社區位於台南縣關廟鄉北邊村落,居民以種鳳梨為生,所生產的鳳梨遠近馳名,對外以關廟陸軍山鳳梨著稱,還有一團民俗藝陣宋江陣,以穿紅短褲、草鞋、打面為特色。 台南市關廟區埤頭社區發展協會 許源昌 0927652765@yahoo.com.tw 065961675 065963395 台南縣關廟鄉埤頭村66之1號 http://empower.swcb.gov.tw/Bacon/ATTACH/COMMUNITY/462a48c9-7fcb-4cf6-aa83-1f3ce2500da8/3/admin20070831055846.JPG
臺南市 鹽水區 田寮社區 田寮里 1.社區報-「鹽水街社區報」2.社區刊物:鹽水巷老像簿、月津詩集、台灣詩路、蜂狂小鎮、舊營往事3.社區網站-台灣社區通、台南縣月津文史發展協會 台南縣月津文史發展協會 林鈺萍 moon.port@msa.hinet.net 06-6529756 06-6533155 台南縣鹽水鎮田寮里68-1號
臺南市 鹽水區 竹埔社區 竹埔里 竹埔社區發展協會 周清助 rory.chou@yahoo.com.tw 06-6551731 台南縣鹽水鎮竹埔里2-10號
澎湖縣 七美鄉 中和社區 中和村 中和社區發展協會 張生水 06-9971555 06-9971155 澎湖縣七美鄉中和村5鄰41-1號
澎湖縣 七美鄉 西湖社區 西湖村 澎湖縣七美鄉西湖社區發展協會 呂汶駿 nike9971728@gmail.com 06-9971728 06-9971728 澎湖縣七美鄉西湖村5鄰22-2號
澎湖縣 七美鄉 七美社區 東湖村 七美鄉因位於澎湖群島的最南端,清朝初期稱為「南嶼 」或「南大嶼」,但因一般人認為其面積在澎湖群島以南的離島中是最大的,所以在清末民初又回復稱為「大嶼」。日據時代「大嶼」是「望安庄」管轄下的一「社」,至民國三十三年八月才由「望安庄」分出,成為「大嶼庄」,民國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改為「大嶼鄉」,民國三十八年,當時劉燕夫縣長(澎湖第四任縣長)為感念七美人貞烈節操及動人的事蹟,乃邀集地方仕紳研商更改地名,並呈報省府奉准更名,原「大嶼鄉」於是改名為「七美鄉」迄今,目前鄉內轄下有東湖、西湖、中和、平和、海豐和南港等六個行政村,實際上則包含有廿幾個小聚落。 洪偉堯 shindy.chris@msa.hinet.net 06-9971654 澎湖縣馬公市永和街32巷38號
澎湖縣 七美鄉 平和社區 平和村 平和社區位於七美鄉西面,社區範圍與中和村境重疊,境內有七美航空站及九孔養殖場以及潭子港。分駐所、鄉民代表會及民眾服務站與戶政事務所也併在平和村境內。平和社區為一典型之漁村為主,務農為輔。 平和社區發展協會 呂啟俊 06-9971009 澎湖縣七美鄉平和村8鄰35號
澎湖縣 白沙鄉 小赤社區 小赤村 一.本社區是岐頭.大赤崁.瓦硐.港子所包圍的白沙鄉第二地理中心。居民均自金門遷入,距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也是全白沙鄉唯一不靠海的社區,縣內主要道路也不經此處,因此整個村子顯得十分恬靜。二.本社區現有6鄰64戶191人。 澎湖縣白沙鄉小赤社區發展協會 林錦清 d02527062@yahoo.com.tw 06-9217826 06-9217081 澎湖縣白沙鄉小赤村11-8號
澎湖縣 白沙鄉 後寮社區 後寮村 後寮村位於白沙島北端,瞭望山的西南山麓,因先民初來時,於山後海邊搭寮定居,故取名後寮,以後因人口增加逐漸遷移,乃在現址聚落。清朝時隸屬於瓦硐澳,日據時代後改隸通樑派出所管轄,并將東西長岸併入,土地面積為202.4937公頃,成為白沙鄉土地最大的村落,光復後,仍沿日據時代合併東西長岸,設置行政村以迄現在,目前因政府大力輔導農業發展,本村的瓜果事業才漸露曙光,村內擁有本縣唯一的溫室瓜果栽培,種植的瓜果品質在本縣具有相當高的評價。本村的聚落依山坡而建,故自早年即流傳著『後寮水鹽與澀,後寮路坎與坷』,意指後寮的飲用水鹽分多難以入口,後寮路坎坷難行,但於民國五十九年實施社區建設後,坎坷的道路整修得寬闊平坦及舖設柏油路面,並於民國五十五年,由本村出身的葉成名先生獨捐十四萬元改善飲水,為本鄉裝設自來水最早的村莊,復捐建活動中心五0坪一棟,村容為之煥然一新,為了紀念葉成名先生的貢獻,完成後的社區活動中心亦取名『成名社區』,本村於人文歷史上除有一座清道光二二年之魑魅魍魎碑外還保有多處傳統咾咕石屋,而威露宮及三十人公廟為村內的信仰中心及地標,公共設施上有後寮村辦公處、後寮社區發展協會、後寮國小、海巡單位、地下水庫給水站、社區公園、納骨堂、澎管處後寮旅客中心等。 澎湖縣白沙鄉後寮社區發展協會 吳蕊娟 x900707@yaoo.com.tw 06-9921040 06-9923232 澎湖縣白沙鄉後寮村83號
澎湖縣 白沙鄉 赤崁社區 赤崁村 一、聚落1.赤崁村為白沙鄉第一大村也是行政、金融、文教所在地2.北海旅遊的起訖點3.赤崁龍德宮是澎湖最大廟宇全村居民的信仰中心,全權掌理紫菜產業二、周邊環境資源1.聯外澎3道路上,自馬公而上,沿途有中屯風車、崎頭水族館、通樑古榕、跨海大橋等觀光景點2.北邊為崁頂觀海涼亭,可遠眺北海離島,亭邊設有步道通往親水公園及北海遊客中心,正下方則為仙人掌公園,整體而言它具有非常高的觀光優勢。三、周邊產業1.廟口早上市集以近海魚貨為主2.海產加工場3.三家販售澎湖特產商店 赤崁社區發展協會 陳月雲 bs32627@yahoo.com.tw 06-9932627 06-9932627 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村294-16號
澎湖縣 白沙鄉 講美社區 講美村 講美村位於白沙島的最南端,為一自然村落,其四面環海,東南方以永安橋連接中屯島。南與城前村相靠,西側與鎮海村相連。其原有名稱有兩說:一說原名「港尾」,因村北的海灣正是鎮海港的尾端,先民於海岸附近築寮居住,漸成聚落因而名港尾。一說古名「景美」,因村落東南處瞭望墩與中屯島對峙,中間有永安橋通達,形成湖狀,風平浪靜山影倒影映,景色宜人,故取名「景美」。社區先民係明末清初由福建泉州、漳州、金門等地移入,迄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講美社區地勢平坦,居民大部份以半農半漁。面積有0.57561平方公里。 講美社區發展協會 吳勝雄 hi748110@hotmail.com 06-9931088 澎湖縣白沙鄉講美村17-6號
澎湖縣 白沙鄉 鳥嶼社區 鳥嶼村 本社區-白沙鄉鳥嶼-地處澎湖偏遠二級離島,島上人口大約2000多人,但外移台灣本島將近一半人口,常住人口約1000人,交通較為不便,但島孤人不孤,天涯若毗鄰,島上風景優美、海產豐富、人情味濃、民俗奇特,近年來遊客倍增,島上居民勤奮純樸,大都以海為田,社區和諧、團結、健康、快樂。 澎湖縣白沙鄉鳥嶼社區發展協會 涂况淨 tkj9916068@gmail.com 06-9916068 澎湖縣白沙鄉鳥嶼村180號
澎湖縣 西嶼鄉 內垵社區 內垵村 內垵村位於西嶼鄉南邊,北接赤馬村,南界外垵社區,北側山巒以半月型的方向往東南延展至「羊山」,將整個村環抱著,面積88,000平方公尺,地勢低窪,且三面環海成就了在地居民的漁業生計。內垵清朝時稱內塹社,塹是指天然的壕溝,也是人工開闢的險要深坑,在軍事上具有戰略地位,內垵村及外垵村的地形由於丘陵起伏,峰迴路轉,因此村落靠近島嶼東側的內海沿岸叫做「內塹」。垵這個字閩南話是指港口 所以日據時代改為內垵。內垵-清代時稱內塹社,居民因敬畏天神,寺廟香火鼎盛。先民依宗族不同及遷入早晚,分為「八甲頭」,自北而南:洪甲、北甲、王甲、西甲、書房甲、中甲、東甲、南甲。居民平日集會及各項活動,多於社區活動中心舉辦。 內垵社區發展協會 洪興周 06-9982258 06-9984022 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43-5號
澎湖縣 西嶼鄉 外垵社區 外垵村 澎湖縣西嶼鄉為澎湖群島中主要的三大島之一,與澎湖本島、白沙島、環抱澎湖內海,位於澎湖本島之西,所以稱為西嶼,也稱「漁翁島」。早期歐洲人稱為Fisher Island,意「漁夫之島」,因該島多漁夫而得名。本村莊是西嶼鄉頗富裕之社區,居民主要以捕魚為主,佐以農業,多半種植花生、甘薯為主要農作物,亦有畜養牛、鹿,在小管盛產期間,亦有生產小管乾等魚特產,居民生性粗獷、好客、熱情,村民多信奉道教為主。社區發展於民國67年,至今社區中仍有許多義工團體組織,服務鄉里,是極具社區意識的模範社區。村內著名之觀光據點有西嶼西臺、外垵燈塔以及溫王廟。 外垵社區發展協會 薛虹音 aa781018@yahoo.com.tw 06-9981660 澎湖縣西嶼鄉外垵村4-26號
澎湖縣 西嶼鄉 二崁社區 二崁村 二崁村座落在漁翁島東岸的ㄧ個小凹地中,聚落東西兩邊各有一高地,故稱二崁(崁是高地的意思)。全社區由單一姓氏-陳氏宗族組成。二崁村,是西嶼鄉最小的村落。位在西嶼鄉3號線以東,池東村以北,竹灣村以南,包圍日常生活環境的是大片崗丘草原,聚落在較低的腹地發展,坐西北朝東南的方向正好避開冬天的東北季風。 澎湖縣西嶼鄉二崁社區發展協會 許彩燕 06-9981228 06-9982288 澎湖縣西嶼鄉二崁村11-2號
澎湖縣 湖西鄉 林投社區 林投村 本社區隸屬於澎湖縣湖西鄉位於本島東半部社區內腹地廣大數種繁多其中以代表性之林投樹最為有名地理位置坐落於湖西鄉正南方面積220公頃倚山面海東接尖山村有尖山發電廠西鄰隘門村有馬公機場對外交通便利益為澎湖之門面 林投社區發展協會 吳進驊 a321757@yahoo.com.tw 06-9921179 06-9920126 澎湖縣湖西鄉林投村13之1號
澎湖縣 西嶼鄉 大池社區 大池村 澎湖縣西嶼鄉位於東經119度27分15秒至119度31分48秒,北緯23度32分1秒至23度37分26秒,位處於澎湖本島西方,距馬公最近處僅約四海浬。由於天然的高地屏障,村落大都座落於背風側與高地之下,天然的地形也形成蜿蜒曲折、避風的港灣,因此漁業相當發達。而西嶼鄉大池村是一個濱海的山村,地勢由東北向西南傾斜入海。大池社區以澎湖縣西嶼鄉大池村所轄範圍為責任區域,東臨二崁社區、西臨海、北界竹灣社區、南毗池西社區,其土地面積151、000平方公尺,共237戶、總人口數765人,為農漁村型社區。其中社區以陳姓和顏姓為最大姓,其次依序分別是洪姓、王姓和黃姓等,這些主要姓氏的居民除了黃氏之外,目前每年冬至都還有祭祀祖先的活動,但是卻都沒有興建宗祠。全村共有四間廟宇,以村廟治安宮為信仰中心(其餘的三間都為土地廟),治安宮位在下寮與中寮交界處的海濱,依「山」面海而建,距離海岸不到60公尺,廟東的上坡巷道是早期出入村莊的要牛車路,海拔從廟口的5公尺,到北方與澎3號鄉道相接處已超過20公尺,南北落差頗大,現在路面雖已改成水泥鋪面,仍然保有居高臨下,可以從遠端窥見海灣的趣味。 澎湖縣西嶼鄉大池社區發展協會 傅世產 sisonjohn@yahoo.com.tw 06-9981407 06-9984134 西嶼鄉大池村11-5號
澎湖縣 馬公市 西衛社區 西衛里 西衛里土地總面積1.31平方公里,位於馬公市北邊,北望白沙鄉中 屯與城前村,西接重光里,南臨朝陽里,東眺許家村與安宅里,與馬公市中心為鄰,聯外道路有光復路、五福路、六福路,由馬公市區至本基地約5分鐘可達,交通方便。本社區現為澎湖第二大社區,腹地廣大,本社區現為澎湖第二大社區,腹地廣大,目前住戶有1200餘戶,人口數逾4000人,聚落大都位於社區南部,社區北部大多為荒廢農地,近年聚落逐漸有向北發展之趨勢,『宸威殿』為民眾信仰中心,經常舉辦各項文教活動。里內居民任職營造、務農、工人約佔2/3,公務人員約佔約1/3,西衛傳統手工麵線聞名全國。附近有澎湖科技大學及馬公高中等文教區薈萃,社區景點眾多如『袓厝口』、『崎頭(頂)』、算仔頭、算子尾、尖山仔頭、中路、大石邊、四甲頭、南佩仔、草坡仔等均有其典故。南佩仔(大央嶼)在西衛里東北方約600公尺,退潮時可涉水而過,島嶼附近有大央、小央石滬等乃先人之智慧所成,民眾利用退潮時於潮間帶捕魚及從事沿岸貝類採取。近年政府為發展地方景觀造景,於臨近南佩仔之馬路二旁廣植天人菊及仙人掌等植物,並在中路底建造一座美麗的露天觀景台;近年社區經常舉辦大型活動,如萬龜祈福及麵線美食品嚐盛會,另本社區的特色民宿亦大受觀光客之好評,此外,縣府在本區正規劃建置自行車步道銜接至馬公市觀音亭景點,且有愈來愈多的縣民不斷地在本社區購屋定居,均是對本社區環境滿意及前景看好的肯定。 澎湖縣馬公市西衛社區發展協會 任光國 hopesland@yahoo.com.tw 0988366381 06-9272301 馬公市西衛里84號
澎湖縣 馬公市 鐵線社區 鐵線里 本社區濱臨海域潮間帶,廣闊,擁有豐富的水資源環境,風景宜人,民風淳樸,和諧,推動公益活動,不遺餘力,有部分居民特地自市區搬遷到此 澎湖縣馬公市鐵線社區發展協會 王文水 a82306230a@yahoo.com.tw 06-9950383 06-9950347 澎湖縣馬公市鐵線里24-19號
澎湖縣 馬公市 前寮社區 前寮里 前寮社區的土地面積為0.7620平方公里,總人口數為774人,戶口數為261戶,因地形受限海岸線不長,因此漁業不發達農產品亦不足以維生,年輕人沒有好的出路,人口外流嚴重,留在本地大多是海二廠技工、公教人員次之,村民民風保守,節儉持家。 澎湖縣馬公市前寮里社區發展協會 蔡愛清 a12345_30@yahoo.com.tw 0952912045 澎湖縣馬公市前寮里23之2號
澎湖縣 馬公市 山水社區 山水里 山水社區發展協會 廖明輝 ph.gct@msahinet.net 0919-875556 澎湖縣馬公市山水里83-2號
澎湖縣 馬公市 啟明社區 啟明里 啟明社區位於馬公市之東南方,是澎湖發跡最早的地區之一。日治時代稱為「東町」,光復後依行政區域之劃分命名為「啟明里」。啟明里早期被一般人習慣稱之為「東甲」,由於早期本里文風頗盛,曾出生過許多傑出的文人,又任職於公家機構者較高,寫出一手好字,故有「東甲好筆尾」的美稱。 澎湖縣馬公市啟明社區發展協會 謝子健 mk.chiming@msa.hinet.net 06-9271787 澎湖縣馬公市啟明里啟明街2之1號
澎湖縣 馬公市 菜園社區 菜園里 馬公市菜園里為澎湖縣馬公市內的一個漁村,東連興仁里,西接石泉里,南臨馬公內港,地勢自東北向西南傾斜,除了南面臨海外,小山丘三面環繞聚落,住宅集中於西南隅。社區面積0.7920平方公里,居民以黃姓為大族,總戶數有370戶,約1100人。由於土壤肥沃,水源豐沛,日治時代即將區內大部土地規劃為水源保護區。社區內有國家型濕地、雙湖園、潮間帶等許多自然資源。菜園社區有大廟東安宮,小廟將軍廟,均有許多歷史傳說。菜園為單姓村,早年五位兄弟由泉州渡海來澎,發現菜園水源豐富,因而定居,在此綿延子孫。 澎湖縣馬公市菜園社區發展協會 黃淑婷 ilebe7@yahoo.com.tw 0972-029500 澎湖縣馬公市菜園里49-3號
澎湖縣 馬公市 興仁社區 興仁里 馬公市興仁社區東接烏崁里,西與菜園里為鄰,北與大城北村為鄰,南臨鐵線里,清朝時屬林投澳(現湖西鄉)管轄。以蔡、張、紀、洪、王為主要姓氏,總人口數:1035人。土地面積:2.6720平方公里。興仁里原名雙頭掛,因位於拱北山與獅山之間低窪地,由於村落南北各有一座山掛著而得名,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適宜耕作,光復後改稱「興仁」有紀念蔡進士興人之意。興仁乃開澎唯一進士蔡廷蘭出生地,興仁里進士第是開澎唯一進士蔡廷蘭於清朝道光二十四年中試後,於第三年返鄉興建這座進士宅第,有象徵光宗耀袓的意義。後「進士第」由於長年失修,在保留文化資產的前提之下,澎湖縣政府於民國98年籌備修復工作,100年以「澎湖縣定古蹟修復及再利用工程」正式動工修復,於102年修復完成重現人文精神與內涵。主要信仰:興仁懋靈殿供奉主神朱府王爺,配神是聖帝祖、上帝公等為里民精神信仰中心、濟公廟供奉濟公活佛為澎湖地區一貫道信仰中心。 澎湖縣馬公市興仁社區發展協會 蔡文合 x9218651@yahoo.com.tw 06-9215478 澎湖縣馬公市興仁里27號
澎湖縣 馬公市 重光社區 重光里 澎湖縣馬公市重光社區發展協會 薛富益 Yet520@ms47.hinet.net 069275051 069269192 澎湖縣馬公市重光里3之1號
澎湖縣 湖西鄉 成功社區 成功村 湖西鄉位於澎湖本島東半部,西接馬公,西北以中正橋與白沙鄉隔海相連,三面環海風景極佳。本鄉轄有澎湖本島東半部及雞善嶼、錠鉤嶼、查坡嶼、查某嶼、香爐嶼等五個無人島。 成功村舊名「港底」,「港底」既是港底村的原稱,因為湖西鄉北邊有三個大海灣,西灣自北而南沿著沙港村、東石村、港底村東岸,海水流到了港底村東側的低窪地已經到了盡頭,而退潮時低窪地就是一大片乾涸的海底,所以該村就稱為「港底」。也因此從前的人在以地形命名時,把北邊的沙港村叫「港頭」,把南邊的本村叫「港底」了。本村日治時代仍稱「港底」,台灣光復後曾經和東石村合併,稱為「文德村」,民國五十三年(1964)獨立為港底村,民國六十三年因為成功水庫興建完工而更名為「成功村」迄今。 成功社區發展協會 李毓仁 06-9215071 06-9215007 澎湖縣湖西鄉成功村80-2號
澎湖縣 湖西鄉 紅羅社區 紅羅村 紅羅社區發展協會
澎湖縣 湖西鄉 潭邊社區 潭邊村 潭邊社區發展協會 陳國文 ctj320@yahoo.com.tw 06-9212106 澎湖縣湖西鄉潭邊村8-1號
澎湖縣 湖西鄉 沙港社區 沙港村 澎湖縣湖西鄉沙港社區發展協會歷經年餘,透過地方人士、澎湖縣政府、湖西鄉公所的協助提出「澎湖風茹草香茶」,遂有「風茹草產業文化創意行銷就業計畫」的實實,作為活絡地方、同步帶動沙港地區如:蘆薈、仙人掌、海豚補獵文史、傳統聚落、民宿、潮間帶旅遊、社區營造等,仍處於「原生」與「未產業化」狀態的觀光產業發展,成為相互助益、共生共榮的經濟體系。期望能使在地人藉由地方性產品的振興及相關產業的帶動發展,將使地方重獲認同自我成長土地的信心。以健全的社會結構,共創地方繁榮與和樂的願景。 沙港社區發展協會 陳國禎 06-9211007 澎湖縣湖西鄉沙港村131號
澎湖縣 湖西鄉 城北社區 城北村 城北村位於湖西鄉西南處,東以馬公機場與隘門村相望,西臨馬公市東衛里,南隔馬公市興仁里與烏崁里北接太武與成功兩村,是湖西鄉內少數無臨海之村落。拱北山從城北村之南側綿延至西側,成為本村與馬公市東衛、興仁、烏崁等里的自然分界,因地勢東高北低,居民多居住於北側,而拱北山舊稱大城山,村落位於山北,故曰城北或稱大城北。 城北社區發展協會 王明忠 06-9214020 澎湖縣湖西鄉城北村23-1號
澎湖縣 湖西鄉 湖東社區 湖東村 湖西鄉位於澎湖本島東半部,包含雞善嶼、錠鉤嶼、查坡嶼、查某嶼、香爐嶼等五個無人島。西鄰馬公,以中正橋與白沙鄉隔海相連。湖西鄉是澎湖縣第一大鄉。湖西地區土壤肥沃,成為移民的第一選擇。例如陳姓、許姓、洪姓自金門渡海來澎,都以湖西為落腳之地。歷經清代兩百年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湖東村位在湖西村的東南方,面積只有湖西村的三分之一。就目前湖西鄉而言,湖東村的行政不如湖西村重要,但清初以來的文獻向來是二者並提,甚至以湖東為標的,如「湖東澳:在紅羅罩東有一大湖,湖東西俱有民居,東曰湖東澳,西曰湖西澳。湖西澳:見上」(蔣毓英,1685:65)百年後的敘述亦類同,如劉良璧的《重修台灣府志》。湖東村自始即稱「湖東(澳)」。乾隆時以社名之,曰「湖東社」(胡建偉,1771:34),清末也有稱「湖東鄉」的(林豪,1893:20)。光復初與湖西村合併,曰「湖西村」,民國四十年(1951)實施地方自治獨立設村迄今(李紹章,1960:171)。命名的原則與自然環境的地形地貌有密切的關係。湖東村居民原分佈於宮廟聖帝廟四周,目前沿十五號鄉道向西延伸,漸與湖西村接攘。全村面積0.6520平方公里,是湖西鄉面積最小的村落,民國九十八年五月人口為131戶共400人(男有207人,女有193人),主要甲頭及姓氏是頂甲(許)、中甲(呂)、北甲(許)、南甲(許)。 湖東社區發展協會 陳麗妃 x0919129052@yahoo.com.tw 06-9922855 澎湖縣湖西鄉湖西村43-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