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主要題名 世紀的寶貝 第17集
影片介紹 傅明光,1939年生,新竹縣竹東人,在八個孩子中排行老大,跟著父親耕地作田,稻穫不怎麼理想,16歲時看見伯母的爸爸做泥土,感覺是不錯的一技之長, 自己也頗有興趣,而拜師學藝。20歲正式出師時,完成位於二重埔的三合院建築,是為第一件重要作品。擅長各式傅統建築的他,不管是三合院、四合院及南、北式宮廟、家祠、祖堂等,沒一樣難的倒他。像北埔南埔村的金剛寺、新埔的三級古蹟「小劉家祠」,和北埔的一級古蹟「金廣福」,都是他建造及修復的成功案例。 快七十歲的傅明光至今仍每天與太太一起做著「起新屋」的活兒。回憶這個「家族企業」,他們表示,兩人是在建築工地認識的,婚後陸續生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也一個個帶著一起上工,疊屋頂時,小孩就放到身旁睡,疊瓦一行,小孩就跟著挪移一行,有一回睡在屋頂上五個月大的兒子,就咕嚕咕嚕地滾下來...。等到小孩稍微大了,兩個大人就騎著腳踏車載孩子一起去工作,一家大小共乘的畫面,在街上頗為醒目。再稍長,孩子開始幫忙做這做那,直到今天,嫁作人婦曾從事護理工作的女兒,為照顧孩子放棄工作後,就幫忙父母一起作工。 傅明光師傅說,蓋伙房不僅僅要有蓋的技術,還必需懂得地理風水,因為房子的方位座向、深度、寬度、廣度、高度等尺寸,都要對應到主人的生辰八字,如此才能蓋出一座吉祥的房子。傅明光說他剛開始學藝時,要時時盯緊著老師傅的每一個步驟與做法,因為師傅並沒有一套教學方式,自己要邊看邊學邊記。 做這行久了,除了結構,門上的彩繪、屋頂的蓋瓦、窗戶上的卷書、飛簷上的剪黏,傅師傅都可自己操刀,連泥磚、瓦片的製作方式他都會做。早期他們一家子一年休息不到五天,做到哪住到哪,新竹境內幾乎跑遍,日日天沒亮就開始工作,一身髒兮兮才回家,傅太太說「做到怕喔!」女兒說,爸爸懂蓋房子,但媽媽可是大總管,管預算、管進度、管人力控管...,哇!聽起來,真是合作無間的好伙伴啊! 竹東一位建築世家的後代鍾心怡與父親等傅師傅等了一整年,為的就是等傅先生把手頭的工作結束,才好把家裡要整修的老屋,交給他。2009年的年初,傅先生與心怡來到了老屋,他依序看了基座、屋頂、瓦片、石牆...,就跟我們提到做房子與做圍牆的堆石法是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又提到了泥土牆的泥土,他都取自於某一處的田,那裡的土,是乾淨的;他看了瓦片,又說不要浪費,有些瓦是可以再拿來用的......。耳朵裡聽著他細數這些有趣的事,看著夕陽下他的臉龐,發現他真是一位又謙虛又充滿自信的老師傅呢!
著作者 製作人:呂健煜 導演:王雯玲 攝影:王雯玲 編劇:浦公殷
日期
長度 5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