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主要題名 客家新聞雜誌-第90集
影片介紹 (一)內埔老街再發光? 內埔老街的老名字叫做陽濟院,聽說是以前有很多羊聚集在這邊,還在此做交易,現在的內埔老街則主要是以陽濟路、東成路附近的老建築還有古蹟,作為老街發展的依據,其實在這邊還可以看到以前的雜貨店和打鐵店,不難想見當時這邊在內埔有多繁榮。台灣有許多地方都發展老街觀光,為地方帶來「錢景」,屏東縣內埔鄉也想抓出地方特色,發展老街觀光。2006年配合韓愈祭活動,二十三名藝術家進駐陽濟、東成路,讓人看到沈寂幾十年的內埔老街,從前的繁華景象,也打響了內埔老街的名氣。不過兩年過去了(2008),老街發展的腳步卻停滯不前,讓不少聞名而來的遊客帶著失望離去,內埔老街發展到底面臨怎樣的難題?是政府推動後續乏力?還是居民還沒有準備好? (二)弱勢族群工作難尋 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出,台灣在今年(2008)七月失業率達4.06%,大學生畢業已經不容易找工作,較弱勢的身心障礙者,要找一份工作更是不簡單。許多身心障礙者因為自己的限制與不方便,對於工作、薪水並沒有太大要求,只單純希望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卻處處碰壁,投出去的履歷表幾乎石沉大海。什麼工作都願意做,卻不見得有工作可以做,這幾乎是所有身心障礙朋友面臨的困境。其實只要了解身心障礙朋友的就業特質、找方法訓練他們,只要所有的人都願意給他們機會,有一天,他們也能在職場中,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價值,一樣能夠成為職場上的生力軍。 (三)諸羅客跡 走在嘉義市街上,幾乎聽不到客語。嘉義市人口有27萬,大家都會認為嘉義市民都是福佬人,但是在諸羅縣誌中就有提到,早在三百年前就有客家人在此移墾,不過這批客家人早已被同化了。然而就在嘉義市東南市郊的鹿寮里,有一批在日治時代南下的桃竹苗客籍移民,在八掌溪兩岸開墾,至今仍保留著的農耕生活,也是嘉義市唯一的客家庄。但隨著鹿寮里農村生活的崩解,難以尋找的嘉義市客家味也開始慢慢的淡薄,像是採訪中發現他們的祖先牌位,已由原先的大牌變成福佬式的小牌,而家庭中也往往是老一輩說客語,年輕講福佬話。在鹿寮里這個福佬語系中的方言島,看到了客家的萎縮與被同化,鹿寮里這個客家庄會不會就此消失,現在還很難說,卻也是需要我們好好珍惜的。
著作者 內埔老街冷 採訪/撰稿:宋宇娥 攝影/剪輯:蔡裕昌 弱勢工作難尋 採訪/撰稿:詹淑雲 攝影/剪輯:陳靖維 客家身影——徐嘉君(美甲藝術師) 諸羅客跡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洪炎山
日期 20140410
長度 2.0965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