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主要題名 客家新聞雜誌-第135集
影片介紹 (一)高山上的漁會 台灣各地高山養殖魚的業者,多年來總是單打獨鬥,辛苦地自己找出路。來自新竹關西的廖錦龍,將不容易飼養,也不好行銷的高冷魚,用漁會產銷班的方式,團結力量擴大通路,因此新竹縣尖石鄉和五峰鄉各個養殖場,十年前有了全國第一個高山地區的漁會。目前養殖面積大約有5公頃,班員分布新竹縣好幾個鄉鎮,主要養鱒魚、香魚和固魚。在不斷的經驗交流後,現在他們的目標,是要提高技術整合通路,增加漁民收入。 (二)懷舊客家餐廳 謝豐明 帶您發現隱身都會中的客家身影,一位來自苗栗公館在台北都會區,用老針車改裝的方桌呈上濃厚客家味的餐廳老闆謝豐明。 (三)來去泛舟吧 九二一大地震,讓許多人財產毀於一旦,來自新竹竹東的邱弘光,就到花蓮瑞穗從事泛舟業,開創事業第二春,如今他也希望開創秀姑巒溪觀光的另一種可能,除了泛舟、衝激流、打水仗外,救生員還擔任解說員,開著快艇帶民眾認識不斷改變的山水景色及生態故事,更親近河流。也許是歷史政治因素,或許是民族性格、地理環境使然,即便河川是我們生活的重要一環,台灣人卻不太與水親近。每年夏天不妨一同去泛舟,一同認識不一樣的河流。 (四)司機畫家郭奇康 台中豐原有位70歲的畫家郭奇康,雖然小時候就有繪畫的天份,但因為家庭經濟因素,他必須放棄這條路。踏入社會後,郭奇康白天開計程車,晚上仍延續對繪畫的熱愛,直到30多歲遇到伯樂,讓他漸漸在畫壇受到矚目。而郭奇康不只畫畫,還致力推動美術教育,要培養下一代對美的感受力。 (五)郵差學者羅昌順 苗栗市一位郵差羅昌順,白天騎著機車穿梭大街小巷送信,晚上則致力於客語研究。羅昌順十多年前念研究所時,接觸客語字庫的領域,這些年又有感於客語傳承緩慢,因此他研發客語字庫,編寫程式讓電腦自動為中文標上客語拼音,希望為客家貢獻一份心力。一個傳遞信件的郵差,工作之餘不忘傳承母語,默默奉獻。羅昌順自許是文化志工,也自嘲是文化傻子,選擇這條路,他從不後悔,只盼時間讓耕耘有收穫。
著作者 高山上的漁會 採訪/撰稿:謝佳凌 攝影/剪輯:陳靖維 客家身影——謝豐明 來去泛舟吧 採訪/撰稿:陳君明 攝影/剪輯:蔡裕昌 司機畫家郭奇康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郵差學者羅昌順 採訪/撰稿:羅弘昇 攝影/剪輯:徐偉文
日期 20140418
長度 1.95208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