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項數位典藏影音資料之介紹。

主要題名 影片介紹 著作者 日期 長度
61076779 大家來學客家話第80集 你好看麼介報紙?(你喜歡看什麼報紙);??好看英文報,做的學英文,你呢?(我喜歡看英文的報紙,可以學英文,你呢?);??好看中文報,特別係體育新聞。(我喜歡看中文的報紙,特別是體育新聞) 2008 02:04
61076780 大家來學客家話第81集 ??逐日看電視新聞。(我每天看電視新聞);這下乜有當多人上網路看新聞。(現在也有很多人上網看新聞) 2008 02:05
61076781 大家來學客家話第82集 電視底肚?醫療新聞最邪??。(電視裡面的醫療新聞最吸引我);??嗎係。當多最新?健康知識。(我也是。有很多最新的健康知識);係啊!看新聞乜做的學到當多東西。(是啊!看新聞也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2008 02:08
61076782 2006客家大戲羅芳伯傳奇_頂樓篇 一個跨海奮鬥的客家先賢,一個早美國數十年創立的共和國,客家人的驕傲:羅芳伯傳奇_榮興客家採茶劇團。 2008 00:49
61076783 文宣短片-客家廣播平台 無論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到熟悉的鄉音,只要您進入哈客廣播網,十一家以上的電台,上百個節目任您挑選,精彩節目,日日重現。 2008 00:52
61076784 文宣短片-築夢計畫 開創新局,掌握機會,學習突破,夢想實現,翱翔萬里,客遊世界。18到35歲,計畫海外學習的客家青年,請大膽提出您的築夢計畫。 2008 00:30
61076785 築夢計畫名人篇-林懷民 多元文化,開拓視野, 18到35歲正是築夢的好日子,現在正是您實現夢想的時侯,培養客家人才,台灣的人才。 2008 00:15
61076786 築夢計畫名人篇-徐薇 你有想過遊學嗎?現在就有一個出國進修觀摩的機會喔!18到35歲認同客家,敢作夢的青年。 2008 00:15
61076787 築夢計畫名人篇-蔡詩萍 想要自己的特色,就應該多出去看看,看看別人怎麼做。現在就有一個出國進修觀摩的機會,告訴您,保證您會心動! 2008 00:16
61076788 築夢計畫名人篇-F&R 我想趁著年輕看看這個世界,把握機會,夢想隨時可以實現,18至35歲,認同客家,敢做夢的青年,現在是您追夢的時侯了。 2008 00:16
61076789 2005客家藝術節-鹿寮坑篇 不同的藝術,現代的客家文化,2005年a-ha客家藝術節,11月5日起,全國開演。 2008 00:33
61076790 2004收冬好客祭_客家戲大拼台(海陸版) 台北通化街、 桃園平鎮、新竹竹東、苗粟南庄,11/06~12/23,客家戲大拼台。 2008 00:30
61076791 2004收冬好客祭_客家戲大拼台(四縣版) 台北通化街、 桃園平鎮、新竹竹東、苗粟南庄,11/06~12/23,客家戲大拼台。 2008 00:30
61076792 客家委員會形象廣告_音樂篇 聯繫傳統與現代,音樂是最近的路。本片藉祖孫兩代胡琴與小提琴的對比與互動,來呈現出藉著音樂的橋樑,兩代之間沒有隔閡的印象。 2008 00:30
61076793 客家委員會形象廣告_計程車篇 在都市中遇到客家的感動。本片藉著計程車司機與乘客的對話中,表現出在異鄉遊子偶然遇見同鄉的感動。 2008 01:05
61076794 2004哈客網路學院-開學了篇 本片宣導可以從客家網路學院裡學習到客家文化和語言等客家相關訊息。 2008 00:50
61076795 客語醫療無障礙-台大長庚篇 本片藉由客籍長者到醫院,因語言不通,尋到客語服務台,巧遇故鄉老友。引帶出醫院設置客語服務,提供客籍長者溫馨的服務。 2008 01:06
61076796 客語醫療無障礙-台大長庚篇 本片藉由客籍長者到醫院,因語言不通,尋到客語服務台,巧遇故鄉老友。引帶出醫院設置客語服務,提供客籍長者溫馨的服務。 2008 01:05
61076797 都會客家系列_工地對話篇 本片藉由工地內阿美族人與客家人的對話中表現在都市原鄉中,兩族共同閃爍的光輝。 2008 00:30
61076798 都會客家系列_布袋戲篇 黃武山,一位客家青年的布袋戲之旅,八歲開始學布袋戲。2001年開始嘗試用客語演布袋戲,2002年創立客家布袋戲團「山宛然」。我們的客家布袋戲上場囉。吸取多元化的新客家。 2008 00:39
61076799 2005世界客家青年文化夏令營招生_功夫篇 本片介紹2005 世界客家青年文化夏令營的報名日期及招生對象。 2008 00:54
61076800 下客囉!大家來玩耍 下客囉!大家來玩耍。兒童跆拳營,後生新聞營,客語生活學校,少年棒球營,a-ha足球營,哈客卡通動畫營,大家來做朋友喔,客家讓台灣更豐富。 2008 00:30
61076801 客家讓台灣更豐富-哈客篇 本片藉眾所皆知的客家人與客家文化來宣傳其實客家元素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無處不在。 2008 00:51
61076802 好久不見_形象篇 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學客語。讓生活更精彩。恁久無看到。 2008 00:30
61076803 好久不見_客語認證篇 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恁久無看到,多學一種語言,讓生活更精彩。客語能力認證等你來挑戰。 2008 00:37
61076804 客家語言宣導短片_無閒道篇 他到了。再跑我就抓你。無閒。你再說一次。無閒。再說一次就好了啦。再說一次就好。無閒。多學一種語言,讓生活更精彩。有空嗎?敗勢,無閒。 2008 00:46
61076805 客家交響之夜_登場篇 客家交響之夜,林昭亮與長榮交響樂團,12/26國家音樂廳,漂亮登台。 2008 00:48
61076806 2006桐花祭_把感覺帶回家 本片藉由家族在桐花樹下野餐來宣傳2006客家桐花季。 2008 00:50
61076807 2006桐花祭_機上廣告30秒版 本片藉客家人的好客,表達出歡迎大家參加客家桐花祭。 2008 00:39
61076808 2006桐花祭_機上廣告90秒版 本片藉客家人的好客,與各種客家元素,表達出歡迎大家參加客家桐花祭,與桐花祭的多元。 2008 01:44
61076809 2006 客家美食嘉年華_來得及篇 本片宣傳客家美食嘉年華的時間與相關資訊。 2008 00:30
61076810 2006台灣客家博覽會 本片宣傳2007台灣客家博覽會的時間與地點。 2008 00:30
61076811 2006六堆嘉年華 本片藉古早客家人的歷史與精神,希望將客家精神與六堆嘉年華一直傳承下去,邀請大家一起來參加六堆嘉年華。 2008 00:41
61076812 2007客家認證考試短片 澳網雙打亞軍,詹詠然。亞運軟網冠軍,李佳鴻。行政院院長,蘇貞昌。奧運跆拳道金牌,朱木炎。我說客家話。我說客家話。我說客家話。我也學講客家話。客語認證,大家一起來。 2008 00:49
61076813 客家歌舞劇_預告篇_福春嫁女 本片宣傳客家大戲福春嫁女的上演日期與地點。 2008 00:50
61076814 2007六堆嘉年華 本片宣傳2007六堆嘉年華的起始日與地點。 2008 00:30
61076815 乙未丹心吳湯興 本片宣傳客家大戲乙未丹心吳湯興的上演日期。 2008 00:30
61076816 2007客家博覽會 本片藉由相片結合各項客家元素,引帶出2007台灣客家博覽會。 2008 00:47
61076817 客語能力認證中級考試_必殺技篇 目標出現,ACTION,不好意思喔,我可以跟您聊聊嗎,可以啊,小姐...不好...意思,有什麼事情嗎,我想要學饒平腔,很好很好...我能跟您聊聊嗎,好,歡迎啊,你要做什麼,喔!說海陸啊,可以啊!我能跟您聊聊嗎?我想學客語...?什麼。 2008 01:26
61076818 【客觀】紀錄片-屋庄過家 導演在1970年時考上建築師,在台北作了三十年的現代建築設計,為了實現年少時想拍攝與客家建築相關影片的夢想,2003年時進入客家影像班學習攝影技術,從一位建築師轉換成紀錄片的編導。「身為台北客家人,對客家傳統建築卻是少有機會去接觸,所以我決定展開屋庄過家之旅,用攝影機將這段建築旅行的過程與心情紀錄下來。」談到當初規劃這部影片的行程時,導演表示,他想到當時在影像班傳授的彭啟原導演,彭導從事影像工作有17年的經驗,也走過大大小小的客家庄,對客家建築有很深的認識,所以決定在彭導的帶領下,一同展開屋庄之旅。他們從南向北行,走過「佳冬蕭屋」、「屏東內埔曾屋」、「美濃龍肚鍾屋」、「台中東勢月恆門圍龍屋」,最後到達彭導演的外婆家─「楊梅高山頂鄭屋」。彭導說過:「看建築,不是只有看硬梆梆的外殼而已。」導演感觸更深地表示,終於了解客家建築是與這塊土地是深深地結合著,客家人認真地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日,做出有自己文化價值的屋庄。「建築是我一輩子的事業,作記錄片則是我的夢想,用紀錄片介紹客家建築給大家分享,是我未來的人生規劃;客家建築除了外在的形式可看,其中的內在意涵,是要自己去深刻體會的,我不會放棄,會繼續記錄下來的!」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編導:彭武文 攝影:黃東榕|張國謙|吳平海 2008 48:10:00
61076819 【客觀】紀錄片-飄洋過海的家 影片中描述一群來自東南亞國家的新台灣媳婦,從1995年的美濃外籍新娘識字班開始,到2003年底,正式成立了台灣第一個全國性的外籍新娘組織─「南洋台灣姊妹會」。她們串連起台灣南北的姊妹們,在各自所處的環境裡,積極與社區互動,除了讓台灣本地人能進一步瞭解她們外,甚至以行動證明,她們是真正屬於這裡的一份子!最早設立美濃外籍新娘識字班,主要是希望這些外籍新娘可以變成一個有自主性的族群,而非弱勢族群,進而可以對台灣社會做一些貢獻跟改變;如果學會中文或是地方方言,她們也可以與台灣人交流自己故鄉的文化,讓彼此都能更認識和包容對方的文化差異。在姐妹會服務兩年的導演說,其實剛開始來上課的姊妹們都非常地緊張和害怕,不知道該怎麼在這個語言不通又不熟悉的環境下生存;後來經由社團的課程,讓她們有學習和表達的機會,也發現她們很想為台灣多貢獻自己的能力,不是只是來分享社會資源的。「我覺得這些外籍新娘在社區中,扮演一個面相國際化很重要的角色,她們嫁來台灣並非身分就低一級,而是帶動社區國際交流的重要資源。」「南洋台灣姊妹會」也是鍛鍊新移民們組織社團能力的平台,在社團裡面她們可以充分地發揮自己的長才,同時也是跟整體台灣社會對話的一個空間跟機制。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編導:吳平海 攝影:吳平海|張國謙 2008 48:25:00
61076820 【客觀】紀錄片-掌中人生 屏東內埔,有一位從事客家布袋戲已經四十年的謝福清,穿著筆挺的西裝、梳著光亮的油頭,謝福清提到過去的風光史,可以滔滔不絕,露出自信的神情。「以前我生意好的時候,只要請戲的人說出劇碼,我就要準備多少齣;苗栗三義的天后宮,那時候就有請永樂社表演,那是一個大戲組,但是大家都要看我的布袋戲!」已經七十歲的他,直呼雙手已經拿不動戲偶,目前將劇團的棒子傳給二兒子謝正貴,面臨市場需求急速地改變,娛樂選擇變多,客家布袋戲有一場沒一場的演出,讓謝正貴常感嘆布袋戲已經沒落,他自認這一輩子沒辦法再現父親當年的盛況,反而把未來的希望,放在年輕一輩的兒子身上。「光看到冷冷清清的觀眾,心就寒了一大截,要怎麼賣命演出?會看戲的老人家,也都逐漸凋零了,年輕人會看戲的,根本不多,也沒有興趣去看。」謝正貴說,會繼續從事布袋戲,除了經濟的現實考量外,他也習慣四處奔走的生活,此外,就是班員看板上「謝正貴」小有名氣的名字。傳承三代的謝家人,目前仍以演布袋戲為業,穿梭於鄉野之間的各場演出,在大時代的變遷下,他們仍舊堅持家業,更希望能夠闖出眾所皆知的一片天。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編導:吳小柱 攝影:吳小柱|徐惠芬 2008 48:00:00
61076821 【客觀】紀錄片-行過 在苗栗最熱鬧的頭份下公園市場,有一對開鞋店的新婚夫妻,他們花了近半百的時間,才找到可以互相扶持的伴侶,建立一個溫馨的家庭。四十九歲的徐選評和四十四歲的傅瑞蘭,年輕時卻因為發生一場意外,讓他們無法與常人一般行動,卻也因為這些挫折,讓他們對人生有更豁達的看法,更珍惜身邊的伴侶。五十歲結婚的感覺是什麼?徐選評笑著很靦腆回答:「結婚喔,當然感覺就是很好啊,其實外表並不重要,內心才是最重要的。」看著自己行動不便的左腳,傅瑞蘭說,民國八十七年時,因為跌倒送進醫院,醫生幫她換上人工關節後,腳就再也不會動了,那時心情真得很沮喪,但是事實已經造成,只有轉換心情、接受事實,才能積極地面對人生。直到遇到丈夫徐選評,這才發現自己不再孤單,他們都能體會彼此心中的苦與甜,用更大的耐心和愛心,疼惜另一半的不完美。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編導:吳小柱 攝影:徐惠芬|吳小柱 2008 48:35:00
61076822 【客觀】紀錄片-天生沒氣 賴紹佳,跟許多其他有夢的年輕人一般,期望在五光十色的城市裡築夢,卻因為家中的工人離職,加上父親酗酒,需要照顧,讓他不得不回到故鄉楊梅,繼承所不願意承接的家庭事業—送瓦斯。從大都市回到鄉村生活,他一開始非常不能適應生活,覺得自己就像個上班族和藍領階級的工人,每天做著相同的事情,關店之後就是休息,第二天又重複同樣的生活。「雖然覺得自己也是不得已的,可是責任就是在身上,一定要完成它。」在現實壓力與自己理想的抉擇中,他決定先返家幫忙,卻也重新看見自己家族與「酒」有著不可分割的微妙關係,父親的酒櫃絕不能缺酒,伯父家也是常常飲酒…,除了酒之外,回到故鄉也讓他重拾兒時的記憶和快樂。「單調也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美,為什麼要去追尋,為什麼要去競爭,為什麼不做些自己想做的事?這就是人生,遇到無奈時,也是一種挑戰。」從原本計畫要在都市發展,後來返家繼承家業,賴紹佳或許還是帶著無奈,但是親族間的互動和長輩們的關懷,無形中讓他的人生開啟另一扇窗!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編導:賴紹佳|葉治君 攝影:葉治君|魏芳伶|小飛象 2008 47:25:00
61076823 【客觀】紀錄片-副站長的白色交接環 踏上以美景著稱的東部幹線鐵路,跟著兩位紀錄片導演來到花蓮吉安站,熟悉不過的鐵路員,正用著他的交接環,串連起他和火車之間的故事;而消失在花蓮的白色交接環,似乎也正在訴說著花蓮的移民史…。 1899年,就有日本人私自來到花蓮開墾,他們開發樟腦、糖、甘蔗、米還有森林中的木材;民國前二年時,日本人開始有計畫的移民,從1910~1915年之間,一共有七批日本人來到花蓮,當時盛傳東台灣有三害,第一是交通不便利,第二是生番會出草,第三是有馬拉痢亞(現稱瘧疾);日本人來台後,招募大量的人工在東部開採,他們認為客家人最認真,所以客家人在日本中期,移民到花蓮的比較多,他們移民的原因很多,不外乎是在台灣西部的事業失敗、生活過不去了或是日本人招募來的,當然也有躲避警察的逃犯。或許因為刻苦耐勞的特性,早期鐵路的員工的待遇並不好,一般人是不願意進來鐵路,但客家人卻佔了大多數,還硬撐著微薄的薪水作到退休。鐵路員手中的交接環,最初出現在日據時代,主要是用於交換通行的證明牌子,後來隨著鐵路工業的發達,交接環也逐漸不在使用,到了現在,成為鐵路歷史的見證物。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原製導演:黃東榕 再製導演:林曉宣 攝影:黃東榕|林曉宣 2008 48:15:00
61076824 【客觀】紀錄片-妳的影像 導演原本只是一個嫁入南投水里的客家媳婦,每天過著如同節奏般規律的生活:經營自家的雜貨店、到附近的小學教客語和照顧家庭。直到2003年,她到台北參加影像紀錄培訓班,經過半年的學習,讓她對人生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剛開始學習時,我把自己當作嬰兒一樣,凡事從基礎慢慢學起,當作是累積經驗也好…,直到現在,已經逐漸上手,我想,過幾年可能可以往更專業的方向前進。」影片原本要記錄李子園的收採情形,但透過這位客家媳婦的自白,發現她想將自己所學到的技能,從台北帶回南投水里,拉近讓城市與鄉村的視野,藉由鏡頭,分享不同的快樂與心靈交流!「台北跟鄉間的差距,無論是生活型態或是資源真的差很多,希望把自己變成快樂學台北,也把家鄉開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水里的美!」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攝影:徐嗶寶 2008 48:20:00
61076825 【客觀】紀錄片-歸去 阿婆屋家 宋文明導演的《阿婆屋家》,描述某次颱風過後,吹壞了大家心中以為恆久不變的外婆的屋家,才驚覺原來有些事物並不會永遠停留。 影片中看似平常的生活影像,透露出導演用童年的眼光與想像,重新凝視外婆與自己的關係。八十五歲的外婆,是個拘謹的老人家,從不麻煩人的個性,選擇一個人守在鄉下的老火房;外婆勞動的身影與做粄食的絕活,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 在宋文明導演的鏡頭下,外婆、媽媽和兒子(導演)一起製作粄食,流露出祖孫三代情濃濃的懷舊與感恩;在這間外婆的屋子裡,有著家人們共同的記憶與情感,當歲月不停地流逝,人事物不斷地轉換,外婆卻選擇將她的人生奉獻於此。 本片從文化公民的角度切入,政府提出積極推動涵蓋原住民族十二族群、在台外籍配偶、青少年、後現代族群與身份認同、消費社會的文化意識、文化多元主義論述等當代重要文化現象相關議題。 提到客家特色,不禁讓人想到美味的米食文化、純樸的藍布衫和客家話;倘若是客家女性,給人的第一印象則是勤儉持家、刻苦耐勞。本片也採用訪談的方式,透過空間學者的分析,用影像紀錄完整地將客家文化發揚並保存下來。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編導:徐惠芬 攝影:宋文明|吳平海|張國謙 2008 47:50:00
61076826 【客觀】紀錄片-二甲.李 影片描述在南投水里的一處客家小村落,有一對經營雜貨店也種植李子的李雲清夫婦,今年八十歲的雲清伯,二十年前娶了本身是印尼客家人的雲清嬸當繼室,不僅生活多了個伴,同時也可以照顧自己的雜貨店。擁有二甲地李子園的雲清伯,年輕時就是果農,因為年紀漸長無法負荷整片李子園的農事,加上子女們各有一番事業無法繼承李子園,讓他直到現在還放不下農園,只好挺著八十歲逐漸老化疲病的身子骨,繼續栽種著這二甲的李子園。每天的農務與看店的工作,並沒有讓雲清伯停止學習,他有許多語言的參考書,就怕外國觀光客突然造訪。翻閱著自己買來的英文書,突然一句簡單的英文脫口而出,讓人覺得雲清伯還是很有元氣,很好學的。在山中,他們的雜貨店也像是小小的聚會所,左鄰右舍來買雜貨時,總會聊上兩句;而雜貨店也是一個簡易的郵局,郵差會將偏遠的信寄放在店裡,讓偏遠的居民來領取。即使環境簡單,生活清苦了點,雲清伯和雲清嬸依舊秉著客家人不服輸的硬頸精神,靜默地守護著雜貨店和果園;在本片片末時,雲清伯的子孫一堂團聚為他祝壽,那子孫滿堂的情景與雲清伯笑逐顏開的表情,這應該就是老人家最大的幸福吧!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攝影:黃東榕 2008 48:35:00
61076827 【客觀】紀錄片-校長夢工廠 位居花東縱谷的鳳林鎮,光是投身台灣教育界擔任校長就有86位之多,可稱得上是全台灣校長密度最高的小鎮,因而有著「校長之鄉」的美名! 2003年時,鳳林鎮將一幢日式的舊宿舍改建成「校長夢工廠」,作為校長們學習勤奮勵學精神的場所,「校長夢工廠」也因此承載了許多鳳林人的期待;促成建造夢工廠的宗旨,最主要是記錄鳳林鎮這100年來,從日治時代開始,那些日本移民跟台灣當時的二次移民,來到東部後山開發的過程與所有鳳林鎮人文發展的經過。有人說,這裡是「校長?夢工廠」,也有人說是「校長夢?工廠」;對於「校長夢工廠」這幾個字,都有著不同的詮釋與看法。影片中紀錄了三位鳳林鎮退休校長的夢想與生活,無論是「校長?夢工廠」或是「校長夢?工廠」,點點滴滴的生活經驗,都成為校長們心頭最溫暖的回憶!「校長夢工廠」原名為「鳳林支廳長官舍」,是當時鳳林國中校長的宿舍,經過修繕後,民國93年定名為「校長夢工廠」。為什麼這座改建的老房子稱為「校長夢工廠」呢?因為工廠是一個生產物品的地方,而這個工廠所生產的物品,不是物品,而是「教育的夢想」,故將此工廠取名為「校長夢工廠」,紀錄與紀念奉獻於鳳林鎮數十載之教育先進,將鳳林出產的校長們所築之教育夢想保存下來,以達承先啟後、樹立典範的理想能付諸實行。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導演:黃東榕 攝影:黃東榕 2008 48:00:00
61076828 【客觀】紀錄片-龍田~蛻變中的蝴蝶花園 台東縣鹿野鄉龍田村,在日治時代稱為鹿野村,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後,才改為龍田村。本片用蝴蝶一生的成長過程—卵、幼蟲、蛹、成蟲四階段做串連,並以人文、產業的豐富樣貌,呈現龍田村是一個充滿生命力、一直在蛻變的蝴蝶花園。龍田村是福佬、客家與原住民等各族群融合的村莊,不論在族群遷徙、人文及產業的變化上,都有說不盡的故事與生活回憶。在龍田村裡,有一座正在蛻變的蝴蝶花園正在建造,在當地居民和愛蝶人士的努力下,將這裡營造成一座蝴蝶漫天飛舞、充滿自然生態景觀的美麗社區,同時也發展出降落傘等觀光資源。龍田村除了蝴蝶花園,還有很重要的移民開墾史,日治時期日本開發台灣東部,曾在東部一帶設立了許多的日本移民村,引進了新的農耕技術和建築、水利、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日本人棋盤格狀的街道設計,也形成了一項相當大的特色。同樣的,日本人召募大批農業移民至鹿野一帶開墾種植甘蔗發展糖業,建立了龍田村,但成效不彰。後來又自西部招募漢人至此,企圖透過日本農業移民與漢人移民的力量,來開發這一塊區域。龍田村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奠定了基礎。台灣光復後,日本人離去,新的移民潮湧現,種植的作物也改為較容易種植、經濟價值較高的鳳梨,後來因為政府鼓勵種植鳳梨,讓村民在生活經濟方面變得好些了。後來政府鼓勵轉種茶葉,改種茶葉成功之後,舒緩了龍田村人口外流的壓力。民國九十年以後觀光休閒農業的盛行,也讓龍田村有了新的方向、新的風貌。 總策劃:彭啟原 製作人:彭武文 編導:韓筆鋒 攝影:韓筆鋒|李元和 2008 47:55:00
總共 4707 筆,顯示第 251 到第 30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