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楊佈光
人物介紹   個人音樂啟蒙方面,我的音樂啟蒙來自父親(楊兆禎),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受父親影響最為深遠,父親不僅是一位教育家,歌唱家、創作家尤其是客家音樂方面。除了傳授基本的樂理之外,小時後父親教我彈鋼琴,在彈琴時父親就將錢幣放在我的手背上,錢幣只要不掉下來,就算過關,這也是父親的一種獎勵,並啟發我一首首彈奏與學習,也促使我的音樂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在小學初中時代就在父親嚴格的督促下這樣過了,到大學的時候就順理成章就讀音樂系,在研究所的時候,與所長討論論文的題目,所長表示父親是臺灣光復後第一個撰寫「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研究」,希望我再延續父親精神,那時碩士論文題目就是「客家民謠之研究」,在論文其中一章論述客家小戲張三郎採茶的小戲,還有一章講到改良戲,等於是臺灣光復後,父親是第一個撰寫客家論文,而我的論文第一個談到客家戲曲方面,雖然只有單章論述,後續還有很多研究生開始撰寫論述客家戲方面的議題。所以背景環境是很重要,這是第一個,無庸置疑是受父親的影響,延續父親傳承衣缽,現在在教學崗位上也力致從事客家戲曲與客家民謠教學。在創作理念方面,本身不是學作詞作曲,除了在康軒國小課本寫過一二首兒歌之外,其他這一部份就較少著墨。   就藝術推動展望方面,新竹教育大學設有研究所,編制有表演組西洋音樂、鄉土音樂我們這一組是專門研究臺灣這一塊土地上的民歌說唱戲曲,樂器到祭祀音樂,以河洛、客家、原住民三大族群為對象,教學的領域包括,客家民謠、客家戲曲,客家八音、南北管等,這幾年的研究生雖然不是每位都研究探討客家相關議題,他們以這一塊土地相關音樂說唱戲曲來撰寫論文。我們有位學生到客委會當顧問,我指導他寫論文,他講海陸話的客家人,我就跟學生說客家人要認識自已的族譜,就請他們攜帶族譜過來,結果一看,發現他是饒平人,論文以撰寫饒平音樂研究為方向,這期間飛到大陸蒐集資料,海峽兩岸的音樂都進行探討與研究,現在臺灣饒平的專家很少,客委會就聘他當饒平組的專家,跟一著些耆老一起來作研究與討論,這也就是後浪推前浪,一代傳承一代,我父親影響了我,我影響了這一群學生,也就不愧從事這項工作,這也就是我的展望。   在客家文化保存期許方面,曾經在民國81年,許常惠先生主持下,替文建會製作賴碧霞女士的音樂,紀錄賴碧霞女士演唱的所有歌曲,並幫她記譜,這種保存是有意義的,音樂就是一種活的見證,當時間過了30年50年之後,別人看了父親的CD,聽了賴碧霞女的CD就會了解認識這二人的風格,如何演唱,聲音如何,我想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當然到現在科技更發達,之前是用CD作為傳承的工具,現在可以朝向影音或影像將這一些好的作品留下來,除了保存之外,另外可以配合各縣市的文化局、客委會進行推廣的工作,也可透過比賽,讓客家的孩子傳唱自已的歌,也讓非客家的孩童,也能夠品嘗這樣的音樂。文化就是包含歌詞、音樂、戲曲等等,客家文化保存是要持續且永久的進行,也需要推廣,希望能透過這一次專案把臺灣客家名人錄,不管是學術創作、演奏、演唱等人才有系統的彙整起來,這也是一種對客家文化的保存與貢獻,也讓後輩了解這個時代曾經有這些人創造歷史,值得人家借鏡,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專長 現任新竹教育大學 音教系副教授
得獎紀錄 指導社團獲獎紀錄 1. 2004 客家民謠介紹。輔仁大學音樂系系館。 2. 指導社團獲獎紀錄: 2001 國樂社─全國國樂合奏,大專組優等。臺北。 3. 2000 國樂社─全國國樂合奏,大專組優等。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