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康謳
人物介紹   要問臺灣音樂教育第一人的地位有誰當得起介或許非康謳莫屬。雖然並非土生土長的臺灣人,這位音樂家和教育家將自己一生最好的年華奉獻給了臺灣音樂暨教育事業,創作和翻譯了大量音樂作品和音樂理論和教育書籍,又帶領臺灣作曲家團體跨海出國交流。臺灣光復後音樂界的學生,無一不外地學習他主編、撰寫或翻譯的教材、音樂理論書籍、音樂辭典和作品集。   1914年,康謳是出生於生於福建省長汀縣的客家人,自幼就喜愛音樂。小學時喜歡上音樂課,中學時開始玩小提琴。1930 年康謳進入上海濱海中學高中部,課餘的時間就跟從上海音樂學院學生學小提琴。1933 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音樂組,主修理論作曲。 1936 年畢業後,任上海市教育局音樂視察兼編輯,輔導中小學音樂教學;業餘時間在上海音專旁聽黃自的音樂理論課程。黃自典雅簡潔並注重民族元素的風格對康謳一生的音樂創作啟發很大。1939年康謳加入位於重慶的中央廣播電臺管弦樂團;1940 年加入國立音樂院實驗管弦樂團,擔任第一小提琴手。他參加演出「秋子」、「蘇武」、「荊軻」、「紅梅」等歌劇,擔任第一小提琴手或指揮,獲益良多。之前只創作歌樂的他在1940年寫了三首弦樂四重奏。1945年康謳擔任上海滬濱中學校長;同時籌組上海正聲合唱團,任團長與指揮。   1949年,他舉家遷到臺灣,獲聘任教於臺北師範學校音樂科,開始了他在臺灣音樂教育事業長達三十餘載的辛苦耕耘。期間他並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任教、參與樂團演奏、籌設音樂家組織、擔任中國現代音樂協會會長、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等,並多次獲教育部、教育廳作曲獎。1972年趁有一年休息時間,康謳還遠赴美國紐約茱麗亞音樂院進修,一年內選修了數種理論音樂課程,包括現代和聲學、樂曲分析、作曲法、指揮法等。   1980年康謳退休,定居加拿大溫哥華,仍持續筆耕與創作直至2003年去世。   康謳一生創作和著作不可勝數,直接或間接受他教益的學生更是多如繁星。他的作品永遠注重教化甚於裝飾,作為一個民族現代音樂的創作者和傳承者,他將「中國風格和聲」時時體現於優美的作品中,展現了東方特色的浪漫情懷。
專長 1. 1936年在上海市教育局擔任音樂視察員暨編輯。 2. 1939年加入中央廣播電臺管弦樂團。 3. 1940年加入國立音樂院實驗管弦樂團。第一小提琴手。 4. 1942年轉任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社會組編輯幹事。 5. 1946年上海滬濱中學校長 6. 1949年~。先後曾任中華民國音樂學會理事、常務理事,國立編譯館音樂名詞審議委員,教育部編訂師範、中、小學音樂課程標準及設備標準委員會委員,臺北師範音樂科主任,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講師、副教授、教授,中國文化學院音樂系暨音樂研究所教授,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教授、主任,臺北市立女子師範專科學校音樂科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中國現代音樂協會會長,亞洲作曲家聯盟中華民國總會理事長等職三十年。 7. 1971年。紐約中國音樂學院。講學。 8. 1980年退休,定居加拿大溫哥華。
得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