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林展逸
人物介紹   林展逸自小對音樂就有興趣,就讀頭份初中時參加管樂隊、歌詠隊,踏入社會後,曾經從事商務貿易和餐廳經營工作。因熱愛歌唱音樂,民國75年在一個機緣中認識涂敏恆,認識涂敏恆,經涂老師引進客家文化音樂界,但基於當時生涯規劃,未應邀,後於民國78年應涂敏恆之邀演唱〈客家本色〉、〈死河壩〉,同時也師承涂敏恆學習做詞作曲。民國79年,苦於當時就讀小學的三個孩子都不會說客語,為促使他們學客語,遂答應讓二位千金林涵和珍安錄製《伯公伯婆》專輯,專輯錄製完成後,三個小孩都會講客家話,是林展逸認為參與客家的最大收穫。   歷年來教過的學生中,年青一輩的有:王羽馨、楊咩咩、黃玉姬、陳威、陳紫苑、徐佩琪、徐芷頎、珍安、林怡涵、林姿綺、吳勇濱、黃宇軒、徐佩儀、黃喧喧、黃韻如、黃森霖、黃馨惠、蔡宜云……,其中黃玉姬擅長做詞;也培養了多位教學老師,如王羽馨、黃玉姬、楊咩咩、黃馨惠、黃麗玲……,而林展逸對客家文化的內涵熟稔,以及多年的教學經驗,講課足跡遍及臺北縣市、桃竹苗、臺中大里,因民國88年赴大陸經商,使得教學生涯暫時中斷,直到89年結束生意後回臺,此後全力投入客家歌曲的教唱行列,及編寫新歌曲。   創作以簡單為原則,強調將日常生活經驗和厘俗諺語融入歌曲中,可以說是林展逸的歌曲特色。回憶自己的創作歷程,先是民國82年受到上發傳播公司黃義桂老闆的鼓勵,後又在民國83年因張致遠、張秀美夫婦一席話:「你唱了那麼多歌,風格大同小異,何不自己寫歌呢介」,因而開始創作,第一首創作歌曲是〈英雄淚〉於84年出版、至今創作超過200首,代表作品尚有〈英雄淚〉、〈涯介老屋莊〉、〈涯介心聲〉、〈客家舞臺〉、〈客家土樓〉、〈客家母親河〉、〈頭擺又頭擺〉……,每每出版均轟動世界各地的客家界,林展逸笑稱這些歌曲能夠讓客家人朗朗上口的原因,乃盜版猖獗之故,同時他也認為一首歌的價值在於是否有人傳唱,歌詞貼近日常簡單明朗,口語化並注重押韻,才能長久傳承傳唱下去。   林展逸認為電視是傳播文化的最快速的管道,因此對於17頻道的客家電視臺,他認為應該提高音樂類型節目的比重,相關節目所邀請的評審、來賓,也要注意年齡層的比例,文化的演進是長久且持續進行,非一蹴可幾,因此資源的分配上固然要鼓勵年輕一輩,但仍要重視中生代以上的藝人,要給傳統藝人發揮的舞臺,例如:以收視年齡層來製作現代及傳統中生代節目,使客家文化傳承能更精確的傳達給目標觀眾。
專長 現任 專業詞曲創作人、個人、團體歌唱教學老師、歌曲演唱。 重要經歷 2009,受龍岩市副市長張秀娟邀請,編寫「客家母親河」、「客家土樓」兩曲,並在同年受邀參加福建省長汀縣第15屆客家母親河祭祖大典,並在晚會演唱。 2008,受邀參加陝西省「世界客屬總會」第22屆大會演唱。 2008,受邀參加福建省龍岩市龍岩電視臺交流演唱。 2007,受邀參加四川省「國際桃花節」演唱。 2006,主持苗栗客家音樂節。 2005,客家電視臺八點檔連續劇「山歌情緣」演出。 2004,以《今生緣》專輯入圍金曲獎最佳演唱人獎項。 2004,客家電視臺八點檔連續劇「客家英雄傳」演出;創作主題曲〈客家英雄〉及片尾曲〈藍衫影〉。 2003,擔任客家電視臺「鬧熱打擂臺」節目評審。 1996,製作及主持客家衛星電視臺「客家金曲排行榜」歌唱比賽200集。 1995,開始創作生涯,及受邀全省各地區、擔任歌唱比賽評審工作。 1991,開始於地方電視臺製作、主持綜藝、歌唱比賽節目。 1990,發行《客家本色》專輯。 1989,師承涂敏恆,投入客家文化工作。
得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