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李秋霞
人物介紹   成長於新竹縣竹北地區農家的李秋霞,幼年時家裡沒有電視,最大的娛樂就是聽收音機,最喜歡聽「大中華戲劇團」的大戲節目,日久對歌詞內容也熟悉甚至能夠隨著廣播跟唱。由於父親李森山會演奏胡琴和寫山歌歌詞,叔伯輩會打鑼鼓,家中長輩閒暇時常聚集在禾埕唱山歌,她眉色飛舞的回憶道:「良時,鑼鼓一響,弦一鋸,大家山歌就駭上天」,年幼的她時唱在旁邊跟著旋律唱,一回父親看到,鼓勵她在眾親友面前表演,在父親的發掘下開啟了李秋霞的歌唱之路。往後,父親時常帶她南征北討參加各種的客家歌謠比賽,也常代表學校參加歌唱競賽,拿下許多傲人的獎項。   年紀小小即嶄露歌唱天賦的李秋霞,在民國58年(1969年)16歲時,應算命先生同時也是客家藝人的黃連添先生之邀,到苗栗美樂唱片灌錄個人第一張黑膠唱片《天上七姑星》。隔年(1970年)考上赴美宣慰僑胞訪問團,但是因為夢見墜機加上父親耳聞當時有人蛇集團的新聞,最後未如期隨團赴美表演,不過仍參與受訓,當時共同受訓的資深藝人有邱玉春、羅石金…等人,為期半年的紮實訓練,奠定了舞臺表演的能力。高商畢業後,學以致用,在工廠當了幾年的會計,1988年世界客屬總會訪問團的團員又招考,當時一個縣市只徵選三名,再次徵選上之後,隨團赴美、日、東南亞宣慰僑胞,僑胞們聽到鄉音淚流滿面的情景,至今還深深映在李秋霞的心中。   此次的巡迴,回國後,應許金亮先生(現任臺北縣美聲協會理事長)之邀,巡迴全臺公演,後又獲臺北市社團之邀與團員何易峰、吳川玲、賴仁政、曾明珠…等人,分別指導各社團的山歌歌謠班,開啟教唱歌謠之路,也陸續的灌錄唱片、投入表演的舞臺中,〈娘親渡子〉為其演唱代表作。   臺北市的客家歌謠班的成立,讓都會地區習慣隱蔽身份的客家人慢慢的走出來現身,當時各班的老師們不斷的鼓勵大家勇於表明自己客家人的身分。時至今日,我們的下一代不再隱藏客家人的身分,但是他們的客語程度卻讓我們很憂心,這樣的現象,其實是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為什麼呢介李老師分析,長輩之間都習慣用客家話交談,但常常一轉頭和小孩溝通時,卻使用國語(北京話),是我們沒有將客家話傳下去,不見得是孩子們不願意學。「母語斷,文化滅」,傳承客家話是推廣與永續客家文化的根本之道。   在客家歌謠的教學中,李秋霞強調咬字與換氣,她認為「咬字」是唱歌的基本,而「氣」則是影響歌曲的韻味,另外若上臺表演時,服裝、臺風和儀表,也是老師十分注重的,不時叮嚀學生:「整理好情緒,在舞臺上呈現最好的一面」。   在現今的客家音樂圈中,李秋霞十分讚賞願意投入的年輕客家音樂人,她認為年輕人的加入,不管是搖滾、藍調或是RAP,都值得鼓勵,雖然中老年人比較難接受年輕世代快節奏的音樂,但是,這樣的音樂可以向同樣是年輕世代的客家人來傳播,如此老中青各享所好之音樂,客家的文化資產就得以不斷的累積。而傳統的部分,應當著重老藝人的記錄與出版,像還在世的林炳煥、曾先枝、賴碧霞…等前輩,他們一身的技藝是我們文化中寶貴的資產,是後人往前尋根時的重要依據。
專長 現職 臺灣客家演藝文化協會副理事長 臺北縣客家美聲協會創會理事長 歌唱家、演員、評審 客家民謠班指導老師:漢聲電臺、臺北縣板橋市介壽班、臺北市福幼班、臺北縣中和市圓山班、臺北縣板橋市埔墘國小、臺北縣新莊市裕民國小、臺北市忠義班、臺北縣中和市中興班、臺北縣土城桐花協會、臺北縣樹林鎮客屬會、臺北市士林明德班、花蓮縣富里班 重要經歷 客家寶島電臺、中廣客家頻道、客家衛視臺、客家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及演員。 2010,參與客家電視臺年度大戲《源》演出。 2009,赴北京鳥巢體育館為中國旅遊節演出。 2009,悠揚樂聲飄鄉音年公演。 2009,臺北市客家義民祭典晚會表演。 2009,北縣客家經典之夜節目製作、策劃、主持及表演。 2009,「客家歌樂北縣情」晚會表演。 2009,兩岸客家高峰論壇圓山飯店開幕晚會表演。 2008,獲邀赴西安世界客屬懇親大會開幕晚會表演。 2008-09,板橋市音樂文化季客家節目製作、策劃、主持及表演。 2007,赴四川成都,參加全球客家郵報成都國際桃花節文化訪問團的演出。 2007,帶領「臺北縣客家美聲發展協會客家樂舞團」與屏東縣「花布衫演藝坊」交流。 2007,主辦「南北客家演藝大會串」。 2006-07,板橋市客家中秋晚會製作、策劃、主持及表演。 2006,世界客總會假臺北市小巨蛋,舉辦「第二十一屆懇親大會」的節目演出。 2005,桃園縣文化館在龍潭舉行揭牌儀式中演出。 2003,成立「臺北縣客家美聲發展協會」。 2003,參加日本崇正公會年度大會公演。 2003,在臺北縣、市的客家文化節等大型活動,擔任節目演出及主持人。 2003,客家電視臺「客家金曲共下來聽歌」主持人。 2003,客家電視臺「怪客TV」節目,擔任委員、來賓。 2003,客家電視臺當演出與演員。 2003,臺北市中山堂「客家原鄉音樂會」表演。 2003,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藝術季」開鑼演出。 2003,臺北市客家文化季表演。 2003,「92年度板橋市客家博覽會」節目製作、策劃、及主持人。 2001-2002,臺北市政府舉辦「義民祭典活動」的節目表演及主持人。 2001,帶團前往中國大陸廣西賀州,進行文化交流訪問。 2001,公共電視臺「客家人、客家歌」節目錄影演出。 1999,921地震賑災募款義演。 1999,客家寶島電臺、中國廣播電臺客家頻道、客家衛星電視臺等的節目主持人。 1999,客家民謠課程講師。 1998,參加臺灣主辦「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中山樓晚會」表演,及國慶雙十晚會表演。 1997,參加中國廣播公司臺中臺元宵花燈晚會演出。 1997,代表臺灣團參加新加坡主辦「世界客屬懇親大會世界會議中心晚會」公演。 1996,帶團訪問中國大陸廣東梅州縣各地區巡迴公演。 1995,桃園縣藝術下鄉多次公演。 1994,桃園縣政府主辦客家民謠團巡迴公演。 1994,臺北市、高雄市教師研習中心「客家民謠班」講師。 1994,桃園縣陂塘樂風現代藝術季客家民謠演唱。 1994,臺視「咱的鄉情,咱的歌」節目錄影演出。 1992,臺視的「鄉親鄉情」節目錄影演出。 1992,文建會主辦民族藝術聯合音樂展演出。 1991,民族藝術大展、民族藝術薪傳獎的頒獎典禮表演。 1990,帶領星雲法師在室弟子、學生於香港紅堪體育館公演。 1990,「南臺灣心懷客家演唱會」演出。 1989-1990,獲選為世界客屬總會訪問團的團員,赴泰國、香港、東南亞各地巡迴演出,慰問僑民。 1988,獲選為世界客屬總會訪問團的團員,赴美、日各地巡迴公演,慰問當地鄉親僑胞。 1969,灌錄第一張專輯唱片《天上七姑星》。 1959,六歲開始參加歌唱比賽屢次獲獎。
得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