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林生祥
人物介紹   美濃子弟林生祥於1994年和他的樂團「觀子音樂坑」投入聲援家鄉反水庫運動的行列。1998年林生祥與美濃愛鄉協進會合辦「過庄尋柳」、「遊蕩美麗島」演唱會後,開始嚴肅地思考音樂的社會文化意義,而後決定回鄉,這也是他往後音樂生命旅程的重要起點。   走過反水庫的交工時期,以及與各界樂手合作的碰撞的時期,林生祥的創作廣度不斷跨越,濃度也持續增加。但他的關懷主題卻始圍繞著土地與農民──即是他的起點,也是他的養分。   2006年創作專輯《種樹》描述的是1990年後期出身美濃的農村青年自都市回鄉後,尋找出路、連結其他農民,一方面肯定農民對人生價值的質樸態度,一方面重新定位農業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存在價值,並指出其未來發展的可能出路。   2009春,與鍾永豐、大竹研發表的作品《野生》,試圖以新視角提出舊議題──相較於因政策不公與結構失衡而導致的農業問題,「野生」所聚焦的「女性」命運,揭示之「重男輕女」文化現象,更為古老地存在傳統農村宗族社會中。自上世紀以來,經受現代化與全球化劇烈衝擊,原該一生縛於家務與農事勞動的女性,初次轉型扮演「出外人」,在各場域迸發「在家是零星,出外像野生」的生命力。 《野生》之後,生祥繼續在「南」的溫度與溼度中創作,以鍾理和的文學場景為軸,與多位南方詩人展開對話。器樂上,生祥自2005年始,在吉他上探索傳統音樂,經歷節奏及簡單音樂線條的思考與實踐後,重新回到傳統樂器,以月琴及吉他交替音樂創作的思考。
專長 1. 前觀子音樂坑主唱、吉他手、製作人(1993-1998) 2. 前交工樂隊主唱、吉他手、月琴手、製作人(1999-2003) 3. 生祥與瓦窯坑3主唱、作曲作詞、吉他手、製作人(2004-2005) 4. 生祥與樂團主唱、作曲作詞、吉他手、月琴手、製作人(2006~)
得獎紀錄 1. 高中時參加臺南市救國團辦的民歌比賽,得到第一名 2. 參加大學城全國大專青年創作歌謠比賽,拿到第一名以及最佳作詞獎(1992年) 3. 金曲獎最佳作曲人(我等就來唱山歌/交工樂隊)(2000年) 4. 金曲獎最佳製作人(我等就來唱山歌/交工樂隊)(2000年) 5. 金曲獎最佳樂團(菊花夜行軍/交工樂隊)(2002年) 6. 新新聞週刊、中時人間副刊、誠品好讀評選「面向2002,十位不可忽視的人物」(2002年) 7. 第16屆金曲獎最佳樂團、最佳作詞人、最佳客語流行音樂演唱專輯獎(臨暗/生祥與瓦窯坑3)(2005年) 8. 第18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最佳客語演唱人、最佳作詞人(種樹/生祥與樂團)(2007) 9. 第21屆金曲獎入圍最佳專輯包裝獎(野生/生祥與樂團)(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