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鍾海明
人物介紹 日治時期桃園縣有一個亂彈戲班很有名,出了不少名角和有名戲齣,它就是被稱為「宵裡班」的「新福陞亂彈班」。可惜當時臺灣正逢異族統治的亂世,文化生活受到高壓控制,日治末期尤其嚴重。戲班主鍾海明為了經營戲班,陸續變賣田產,極力維持但也有告罄的一天。「新福陞」雖風光一時,卻沒能撐到光復即告解散。   「新福陞」班主鍾海明出身於桃園客家家庭,八德宵裡鐘厝人,1874年生,人稱「阿海舍」。鍾海明和另外二人於1921年左右創立「新福陞亂彈班」,戲班的地址就選在桃園縣八德宵裡。那二人其一是宵裡人吳秀恆,另一個是八德人邱有忠。這個邱有忠外號「八德皇帝」,日人侵臺時曾帶領日本軍隊攻打三角湧。「新福陞」創立不久,這二人發現經營戲班很難賺到錢,立刻收手退股,於是鍾海明只好一個人把戲班繼續經營下去。   「新福陞亂彈班」用當時戲班流行的方式,和家長簽約數年買他們的小孩數年來學戲。這樣招收了近二十個男女幼童入班訓練,當時負責教戲的戲先生是大嵙崁(大溪)人「竹雞仔丑」,他很擅長教武打戲。不久戲班就開始演出,剛開始陣容不大,前後場加起來只有二十多人,鍾海明的弟弟鍾財明專門負責拓展戲路,四處聯絡演出。當時交通不便,很多地方只有牛車路,「新福陞」沒有辦法到更遠的地方去演戲,演出地點通常都局限在桃園、臺北、新竹、苗栗四縣境內。「新福陞」算是外臺班,主要接些野臺廟戲。每逢小月外臺戲約減少的時候,戲班就到戲園演出,賣票以增加收入。   當時的外臺戲班演出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演對臺戲的情況。尤其是亂彈班和四平班,在那個年代觀眾群很類似,常常在同一個廟前空地拼戲互搶觀眾,甚至出現互毆的狀況。「新福陞」就常常和中壢的四平戲班拼戲。「新福陞」演《毛蟹記》,四平班演《白蛇傳》,互嗆對方的戲神。其緣由是亂彈班奉祀的西秦王爺年輕時曾經被蛇精害得很慘,而四平班奉祀的田都元帥幼年時被毛蟹吐沫救活過。   「新福陞」經營狀態最好的幾年在北部亂彈戲界名聲很響,主要演員有福佬水(正旦)、客人水(花旦)、萬來仔(陳不知)、青人(三花)、大頭旺(大花)、炳仁(旦)、阿城(老生)、南崁仔、乞食仔等。其中正旦福佬水本名邱阿水,在北部戲界和另一位亂彈名旦「小海」齊名,有些觀眾為了看她出場而走神,被點菸的火柴燙到手。   日治末期,戲班經營日益艱難,鍾海明陸續變賣祖上田產仍然難以為繼。戲班中的知名演員走了好幾個,鍾海明又逢被女婿倒錢的家事,五甲祖產也所剩無幾,終於決定解散戲班。鍾海明後於1938年去世,享年六十四歲。   班中的要角離開「新福陞」後在其他地區相繼教授弟子,受教弟子分屬各地民間團體,如龜山的「音聲社」、海口「復興社」等。
專長 1921年左右創立「新福陞亂彈班」
得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