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傅明乃
人物介紹   傅明乃民國36年生於桃園楊梅,說著一口到地的海豐口音,小時候家境並不寬裕,更是個養女。所以從小就失學,然後跟著爸媽到戲班子學戲。小時候玩伴在學校教室裡伴著讀書聲度過無憂無慮的童年時,陪伴著她的卻是震天尬響的鑼鼓喧鬧聲,她的遊戲不是騎馬打仗,而是拿著浮塵當馬騎。她的玩伴不是玩著泥土的小孩,都是彩繪著各種花臉的大人。   從楊梅到平鎮。從小旦演到小生。她曾經唱過的劇團有勝春園,新共樂,金興社,新永光,榮興客家劇團。 大多唱著客家的採茶戲,採茶戲源起於茶山地區的茶農,他們在工作或農閒之餘藉歌謠小調傳紓情感,後更演變至有舞蹈,彩妝,身段的戲曲。是客家戲曲的基礎。其重要性就好比閩南人的歌仔戲一樣。 傅明乃到全臺各地唱著戲曲,一場又一場,一年又一年。經費有限的他們到異地演戲時沒有舒適的旅館可以住。而必須在戲臺上寒風露宿,席地而睡,受蚊蟲叮咬,說著說著他想了在宜蘭演出時,那個大雨滂沱的夜晚,想起這樣的辛酸也只是淡然一笑。   傅明乃現在隨著榮興客家劇團主要在桃竹苗客家地區唱著採茶戲,而榮興客家劇團的負責人是鄭榮興校長的妹妹鄭月景,這一群人正是為客家文化的保存和發揚,窮盡一生不遺餘力的一群,尤其客家文化在臺灣長期的被忽視,被壓抑,若非他們有著苦守寒窯的情操在這客家文化消失的過程中,不計毀譽不問得失,一首一首曲子的拉著,一齣一齣戲劇的演著。堅持地在這寒冷孤獨的冬夜裡守著一盆微弱的香火,以等待黎明的升起。或許在今日客家意識逐漸恢復的時候,我們將發現失去的以無從追回。就如傅明乃為了家計,也曾在劇團收入不能養家之際,到工地表演或跑江湖賣藥,想想,同樣情形下若是你我,是否還願意這樣無怨無悔的堅持不放棄傳統戲劇之路呢介   牡丹富貴而艷麗,光芒平凡而漂泊,但於豐潤大地之美,兩者豈有二異。板聲響起,戲臺下開始聚集了一些老人家,有些看起來似乎是很久沒有出門了,旁邊有著年輕的家人陪伴著,也許這些人一輩子也不會去國家戲劇院看戲,甚至不會離開這個家鄉去隔壁城市文化中心看表演,他們就是在這從小長大的廟埕看著一代一代傳承的戲碼,溫習著年復一年從小記憶中的快樂。而這些素人文化工作者沒有任何光環,只是用自己的一生的歲月踏踏實實的來延續著這個孕育他們的民族文化。 關於傅明乃的作品可以查詢:臺灣客家音樂網
專長
得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