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邱晨
人物介紹   邱晨,本名邱憲榮,1949年生於臺中縣東勢鎮,家中原本經營「長春號豆腐店」,隨著道路開闢政策,東勢鎮在短時間內成為全國最富裕的鄉鎮,大批工人湧入東勢採買、休憩,從建設到通車,東勢都扮演補給站的角色。父母也在1964年轉型經營「富山旅社」。初中時,同父異母、長他20歲的大哥會彈吉他,他開始自我摸索彈奏,但只會音階,入伍前,經兄長介紹閱讀美國該丘斯博士的著作《樂理基礎》,服役期間勤練琴藝。退役後,1973年第三次參加大學聯考,終於考上政治大學新聞系。   大學四年級累積創作實力,當時位於臺北市哥倫比亞大使館附屬的商業推廣中心裡設有提供演唱的咖啡館,駐唱的胡德夫與李雙澤、楊弦、許瑞仁、潘瑞如、吳楚楚等音樂青年與文藝界的羅門、席德進、謝孝德、陳君天等形成一股催促創作的搖籃。李雙澤積極推動「唱自己的歌」運動,開始為社會與族群創作歌曲,他們的創作被稱為「新民歌」,在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面帶動風靡臺灣的「校園民歌」。   邱晨就讀政大新聞系時,適逢「唱自己的歌」年代,情感豐沛、擔任吉他社長的他自譜詞曲寫下一首首情歌:《小茉莉》、《風告訴我》、《看我聽我》,1977年成為第一屆金韻獎唱片專輯中被收錄最多作品的音樂人。邱晨大學畢業後任職晚報擔任記者猶不忘創作,1980年以《相思》獲金鼎獎作曲獎,同年在四海唱片出版【新民風】 專輯,但邱晨也陷入省思:雖然強調 「唱自己的歌」,但是除了一兩首臺語歌之外,清一色都是華語歌曲,完全沒有以客語和原住民語創作演唱的校園民歌。 「當時我一直思索著,什麼東西將會取代校園民歌介 我一直很想組團,也想做自己真正想玩的音樂。」於是,他離開報社,籌組「丘丘合唱團」,並創作搖滾曲風歌曲。   他開始收集國內外熱門音樂使用的樂器資料,陸續購買雙吉他、音箱及一大堆效果器,以自用的四軌錄音機錄製自己的作品,一些玩樂器的朋友聞風而來,發現他的新作品突破了以往民歌輕柔的風格,其中最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就是收錄在丘丘合唱團首張唱片中的《十個太陽》,此曲首度採用強烈的電吉他來描述臺灣原住民的「射日」神話故事,企圖打開聽眾對演奏曲的欣賞角度。1981年,臺灣首支流行樂團「丘丘合唱團」正式成立,成員包括團長兼吉他手邱晨、主唱金智娟(藝名娃娃)、鼓手林俊修、鍵盤手李應錄及貝斯手李世傑,1982年新格唱片發行首張專輯【丘丘合唱團—就在今夜】,流暢的旋律、強勁的節奏、沙啞的唱腔、活潑的演唱方式,帶給當時流行校園民歌的臺灣流行樂壇全然不同的音樂風格。邱晨自譜詞曲的《就在今夜》、《河堤上的傻瓜》、《為何夢見他》,呈現出完全不同於自己以往和當時校園民歌含蓄敘情的方式。   除了情歌,邱晨還寫了兩首兒歌,一首是寫給兒童的《大公雞》,另一首是絢麗暗含感傷的成人兒歌《旋轉木馬》,這張專輯特殊的音樂調性,加上主唱娃娃瞬間爆發的聲音,創下亮眼的銷售佳績,同時也是臺灣新音樂型態的成功出擊,在音樂風格保守的年代,呈現凌駕時代脈動之前的音樂形式。只是,一曲成名的丘丘合唱團,隨即面臨走紅後的紛擾;黑道把持秀場事 業、唱片公司一再催促出片、邱晨與團員不信任感。半年後,一次秀場糾紛,邱晨遭到黑道以尖刀刺傷大腿威脅,心灰意冷之餘離開丘丘合唱團。他離開後,丘丘合唱團1983年發行【陌生的人】,1984年 發行【告別20歲】後也宣告解散。   邱晨當紅時退出歌壇,不再與唱片公司合作也不再創作,轉而縱情山水遊歷臺灣各地,得以更深入瞭解臺灣的環境危機和陰暗角落裡被刻意忽視的人權與價值,但是直到1986年,18歲鄒族青年湯英伸犯下轟動全國的重大殺人案件,參與聲援的他,決定讓音樂風格回歸土地、反映環境,1987年在飛碟唱片發行堪稱臺灣首張「報導音樂」【特富野】專輯。【特富野】專輯被禁後,他開始接觸社運,並現身於各個爭取自由民主的演講場合。戒嚴時期政府的審查、禁歌政策,迫使他走上社運這條路。反抗運動的人、事、物也成了他的創作領域,並開始書寫「街頭音樂」;1989年鄭南榕為爭取百分之百 的言論自由而自焚,震驚之餘寫下鄭南榕紀念歌《南國的大榕樹》;同年客家人第一次「還我母語」運動,他是主要策劃人之一。   之後邱晨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成長環境,1992年全家回到故鄉東勢定居,返鄉後,他寫出客語歌《楊妹妹18歲》。1996年遠赴加拿大,利用機會研習西方吉他,為了解開心中對吉他指法的謎題,他鑽堅仰高,終於找到適合東方人追求吉他速度的指法。自創琵琶吉他,不需要用撥片,靠著四隻手指就能快速彈奏,他期許自己「在吉他的國際舞臺中,創立自己的地位。」   直到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他的生命再度起了波瀾,地震讓東勢的優勢瞬間被震毀,中橫公路中斷,觀光客流失,邱晨提供地震後留存的老家「富山旅社」作為據點,並結合同好於2001年5月成立「臺中縣東勢鎮愛鄉協進會」;一個由東勢客家山城婦女自組的手工植物染工坊於是誕生,第一任執行長就是他的妻子楊晴子。在勞委會職訓局的輔導下,結合當地特色的植物樹枝花葉為染色材料,堅持以健康、自然、環保為訴求,並自創手染商品品牌「細手物染」,取自客語「巧手」之意,象徵商品的「客家、精緻、手工」精神。 重建工作告一段落後,2003年他再度代表民進黨參選東勢鎮長,並創作客語歌曲《龍安橋之戀》作為競選歌曲,雖然競選失利,但是他對社會的關懷以及音樂創作的熱情絲毫不減。   從「大甲溪環保協會」到「本街重建協會」再到今日的「東勢愛鄉協進會」,邱晨一直緊緊守護著故鄉中部山城的自然人文景觀,對於音樂,仍是他的夢想,邱晨表示還會繼續創作有爆發性的音樂,不只是客家歌曲,而是驚為天人的好音樂。
專長 報社記者 組「丘丘合唱團」 「大甲溪環保協會」 「本街重建協會」 參加社運,書寫「街頭音樂」 成立「臺中縣東勢鎮愛鄉協進會」 參選東勢鎮長
得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