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許鈺佩
人物介紹   也許是因為許鈺珮當時在新竹成德高中推行中小學創新教學和學校本位課程的政策下,思考到新竹市有許多客家族群,及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的新竹城隍廟,於是靈機一動,想到可以讓學生可以接觸北管這樣具有藝術和歷史文化的課程,許鈺佩當時便與城隍廟的北管社團聯繫接洽,很幸運的是,這樣的想法得到了城隍廟的支持,成德高中學校社團成立之初,只有購買樂器的經費是向縣政府申請支出,指導老師的鐘點費及交通費都是由城隍廟支付的,所以許鈺珮非常感謝城隍廟對學校和學生的付出。藉由這次學校與民間的結合教學,安排每個一年級的學生都要學習北管戲曲與藝術,並請到當時在城隍廟的竹塹北管社團裡的藝師駐校教學。    起初,學生們對客家八音的印象都是負面的,因為聽到嗩吶的聲音,學生們會聯想到喪事,和漫天喧鬧的負面觀感,透過課程的安排,許鈺佩讓學生真正了解到客家八音演奏時機與演出場合是多是與民俗節慶有關的,打破一般人對客家八音的負面印象與誤解,教導學生欣賞客家八音之美,甚至讓學生參與,每個學生都要背鑼鼓經和工尺譜,認識北管樂器,更進一步教導擊打和彈撥的技巧,經過許鈺佩的設計教學和老師們的教學熱忱,激發學生對客家八音的興趣,當時學生都以加入北管社團為榮,很快的,成德高中的北管社團受到愈來愈多人的注意,外校的學生就連臺藝大的學生也都慕名而來,但是後來校方教學策略的改變,北管社團也就即時喊停。   而對於藝術推動展望,許鈺珮認為客家八音可分為功能性和藝術性,客家八音在一般人的眼中是喧鬧吵雜,所以社會觀感一直都給人不喜歡甚至嫌惡的,那是因為許多民間客家八音的樂手,通常是沒有受過專業訓練,這些樂手大概都是為了賺錢糊口,很多都是只會皮毛就已經上場,由於客家八音是由多種樂器相互搭配演奏,如果沒有經過團隊密集訓練而長期產生的默契,演奏出來的音樂自然不和諧並且錯誤百出,但這些不和諧音卻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舉凡廟會,動土,落成,甚至運動會開幕,這種功能性的演出,因為民間需求量大,使演出的型態改變,加入太多的音效,造成許多人對客家八音的錯誤認知,許鈺佩認為,若客家八音要扭轉一般人的刻板印象,應該要提升客家八音的藝術性,追求精緻化,並進一步發揚傳統性,並保存其文化性,客家八音應追求更精緻化的表演方式,如同國樂有國劇,歌仔戲有明華園,客家八音需結合多方面的專業人才,加入創新思維,才不會漸漸地淪為民間功能性的演出。   客家文化保存期許,客家八音人才訓練不易,要能上場演出,是需要十年以上的磨練,許鈺佩談到客家八音兼具了藝術性,傳統性,文化性。國家對於這些無形的文化財,應善盡保護專業人才之責,並為其開創表演舞臺,再者是讓學音樂的人才享有一貫的教學,以北管為例,已成立北管社團的學校,據許鈺佩所知,只有高中級以上的學校才有開辦,至於國中小是一片荒蕪,以學音樂而言,是越小接觸樂器越好,若等到高中才開起音樂之門,為時稍晚。除此外,積極創造文化的表演空間,使學生有演出的機會,並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彼此交流,不僅可以發揚客家八音的傳統性,透過交流,學生們可以看見自己的盲點與優點,同時也觀摩到別人的長處與缺失,進而茁壯自己的技巧,增進客家八音的精緻性與藝術性。
專長 現任 新竹 成德高中 音樂老師及直笛團指導老師 曾任 新竹 竹蓮國小 音樂老師及直笛團指導老師 曾任 新竹 興南國中 音樂老師及直笛團指導老師
得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