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葉金河
人物介紹   葉金河先生,民國二十五年(1936)生,自十歲(1946)起即隨湖口師父黃順德先生學習北管、八音,並到各地演出,至今已近六十年。參與演奏的樂種包括八音、北管及道教禮儀樂等,由於其天資敏捷,手藝獨到,經常自行研習書法,自製嗩吶吹嘴,糊貼廟會及往生者所用之紙紮祭品。再再顯示出葉金河先生是當代傳統藝術「客家音樂」領域裡,不可多得的民間藝人。   新竹縣新埔鎮的「子弟班」團隊,該團是由葉金河先生所指導,成立於民國四十年(1951),至今已超過五十年,相關成員皆已年邁,逐漸凋零。在客家地區(包含新竹地區),情況如同葉金河先生的八音藝人及團隊,可以說是大同小異,皆已面臨瓦解失傳的窘境。近年雖部份團隊有引進新人參與,仍應邀「出門」(接受邀請演出)外,未來的傳承,皆靠默默耕耘在傳承的樂師們。   葉金河 (1936~)的師父是湖口人黃順德 (1907~1948), 又叫「黃德 」,黃順德原本跟龍潭黃家黃添貴(1869~)系統學習,技術純熟後,常與關西范家的范泉 、范琳健兄弟一起工作,相互切磋技術。 葉金河天賦異秉,僅受過不到三年的學校教育,即因為日據時代臺灣遭受美國聯軍空襲,而終止了小學課程。不過求知慾望、學習動機極強的他,卻靠自己學習漢文經書。除了在客家八音、北管演奏技巧跟隨黃順德師父外,也在師伯、師叔的指導下,學習更多的樂曲在道教。綜觀來看,葉金河一身的技藝大都是自己從觀摩、請教、耳濡目染,一步一腳印,經過長時間累積而來的。包括道教的祭儀、後場音樂的吹奏、傳統黏紙藝術、書法等,各方面都有專業的表現。
專長 葉金河十一歲(1946~)時,初學北管演奏後,便經常跟隨黃順德 (1907~)外出演奏賺錢,雖然沒有進行拜師儀式,實際上,仍是師徒關係。黃順德指導葉金河的時間約三年,卻不幸染上肺病,英年早逝,僅享歲四十二年 (1907~1948),葉金河學過的曲目初期以北管為主,葉金河表示黃順德教過的曲目有《掛金牌》、《柴進寫書》《花園得子》、《哪吒下山》、《破五關》、《斬瓜》、《斬影》、《牧羊》、《魯班架造》等。跟隨老師出門演奏時,學習的曲目便與日俱增,包括各種曲牌、唱曲、八音等,如《福祿壽》、《百家春》、《一金(巾)姑》、《四大金鋼》、《大五對》、《七句詩》、《大夫調》、《大開門》、《小開門》、《老大夫》、《九連環》、《一江風》、《番竹馬》等超過百首曲子以上。 葉金河跟隨黃順德學藝的方式,據葉金河說:「大部份的曲子都是跟著黃順德出門演奏時,黃順德先示範演奏,葉金河邊聽邊學,在聽得滾瓜爛熟之後,便自己不斷揣摩學成各首八音、北管曲牌和唱曲等。」除了黃順德先生外,葉金河沒有再拜師父學藝。但許多曲牌曲目的學習,大部份都是出門演奏時,在多聽多學多練習下學會的。當然,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也會主動的向師伯范揚能 (1895~)、彭昌維(1901~)、黃新雲(1905~)和劉雲(龍)鳳 (1904~)等前輩請教,他們也特別疼惜葉金河,毫不保留的指導他。
得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