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袁燐
人物介紹 談起八德的和成八音團現任團長袁明瑛,即要溯源於他的祖父袁燐先生了。袁燐先生是農家子弟,因此自小也沒受過什麼正式教育,傳承音樂教育自然是家族長輩口傳相授,很傳統的方式薰陶下,自然而然學會的音樂技藝。 袁燐先生當時成立音樂團於臺灣光復時期,那時為了迎接臺灣光復的喜悅,北管音樂團、八音音樂團也正是風行極盛的時期,專攻於吹奏嗩吶、拉胡琴,曾拜師「大腳趾公」(其姓名不詳),一方面學習武術強身,一方面也學習音樂;後來袁燐有了婚姻、家庭,為了撫養10子,便將重心放在打零工、種植番薯、芋頭等工作,有時忙至凌晨三點多才回到家,淡出音樂團,雖有接觸也是趁農忙告一段落才跟大家一起團練。不過,袁燐加入八音習藝的行列,似乎並不是和自己的兒子袁芳詔、袁芳永一起,反倒是和多位堂侄一道延聘朱苟先生「教館」才正式展開的,只可惜當時的袁家兄弟學習到<頭宮排>與<泣顏回>時,同班師兄弟因為意見分歧,後來導致樂團分裂,身為袁家長輩的袁燐礙於情面,只好另覓同好,私下還是跟著朱苟先生學藝,諸如:<三仙排>、<福祿壽>、<大開門>、<二錦>、<二宮排>、<老一江風>、<老二煥>等八音曲目。 直至他79歲時再全力接觸傳統音樂,當時的八音音樂是在喜慶場合中出現較多,如:入新厝、酬神、婚禮、祭祖…等,有錢人會請八音音樂團來演出,這時就是他們另一項的收入來源。後來慢慢演變為有人喪事也會請八音團來吹奏。袁燐於民國73年歿,當時其孫子袁明瑛大約30多歲。袁燐先生的兒子袁芳永(袁明瑛的父親)34歲因車禍英年早逝,後來袁燐帶著孫子袁明瑛追隨朱苟老師學習八音,還特地託人寫好「拜師帖」,這段歷程含藏著對自己後人的疼惜與提攜之情,對照於袁明瑛帶領「和成八音團」致力培育自家孩子的情況,隱隱之中似乎牽連著那段共同守護家族的時光。
專長 1. 中壢市「松鶴會」傳統音樂樂團,延聘范姜文賢之子范姜新熹為師 2. 自己組的「阿亮伯八音團」 3. 1979年隨朱苟老師組成「集賢社」
得獎紀錄 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