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宋菁玲
人物介紹   宋菁玲出生於一九七二年的公務員小康家庭中,雙親皆為六堆客家人。因為父母工作關係,小時候的宋菁玲住在臺北,對客家話聽得懂但要開口說就很吃力,國語文的表現卻是相當流利,且於寫作文筆上也有極佳的表現,也因此宋菁玲在就學時即一直擔任班上的國文小老師,甚至曾在高中國語文競賽朗讀比賽中獲得全臺灣第一名,這場朗讀比賽使得宋菁玲知道,原來自己是可以在人群中講話的。在大學時期選擇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就讀,從此也奠定宋菁玲在大眾傳播領域發展的基礎。   宋菁玲就學時就服務於廣播電臺,因為需要代班主持而勤練閩南語。畢業後從事電視新聞採訪播報工作,而後又在因緣際會下,進入中壢的一間客家電臺,並擔任該電臺臺長。因應工作需要必須經常巡迴客家鄉鎮,於是宋菁玲在26歲時開始練習一字一句查字典學說客家話,憑著日積月累的用心學習,以及熱情客家鄉親傾囊相授、熱心指導和鼓勵不但進一步了解各式各樣的客家腔調,擴大了她對客語與客家文化總體的認識,而後還成為國、客、閩三聲道的專業配音員和新聞主播。   談起音樂,源自於宋菁玲小時候跟著媽媽聽老歌開始,並逐漸發現自己在音樂上的天份,小學二年級就開始創作,成長過程中常會心情寫詞譜曲做成歌,但所有作品都是送給親朋好友或寫給自己,且都是「非賣品」。小學四年級起加入國樂班,求學路上幾乎都是邊練樂器邊念書。後來接了客家電臺的臺長,才有機會接觸客家音樂人,進而參加「客家新曲獎」創作歌曲甄選,並在第一屆比賽中,以作品「大牛牯」獲得佳作;第二屆比賽則以作品「阿?伯」獲得童謠組第三名。   不僅如此,宋菁玲還到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進修,撰寫碩士論文: 客家電視新聞處理型態與影響之研究。宋菁玲對於客家傳播和文化都是充滿使命感的,她形容自己和許多客家傳播人一樣,都像得了「客家病」,總是努力的想把客家文化融入現代生活並發展成「顯學」。未來,宋菁玲期許自己持續為客家傳播與文化盡心力,她希冀自己像是棉花一般,要不斷的學習且吸收新的事物,再將其與客家撞擊出新的火花,建立客家文化多元且更豐富、更有活力的風格。
專長 配音員 廣播電視節目主持 活動主持 新客家電臺臺長 臺視新聞主播、記者、製作人 客家電視新聞主播、記者、製作人
得獎紀錄 客家新曲獎第一屆 (不分組),作品「大牛牯」獲得佳作 客家新曲獎第二屆 (童謠組),作品「阿?伯」獲得第三名、另有作品獲得優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