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徐頌仁
人物介紹   徐頌仁的父親是出身於龍潭的牧師,母親為新埔人。由於父親所主持的禮拜在唱聖歌時總面臨無人司琴的狀況,年幼的他想幫忙,但當時不會看譜,就以「聽彈」的方式學習音樂,還沒進幼稚園就會彈奏音樂了。他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寫曲子,利用看譜的方法,把想到的東西寫成曲子,每年外公生日時,他總會譜一首新曲讓前來祝壽的親人同唱共享歡樂。由於父親調換教區之故,小學三年級時的徐頌仁離開花蓮鳳林隨父母移居新竹,就讀新竹中學時曾擔任合唱團伴奏,管樂團指揮,也在演奏會時彈鋼琴。大學第一年就讀師大物理系,課業之餘跟隨許常惠、史惟亮、鄧昌國等三人,從事彈鋼琴作曲的音樂活動,後來因為學業繁忙排擠彈琴時間,於是在第三年時重考,進入臺大哲學系就讀,期間曾多次舉行鋼琴演奏會。鋼琴師事毛克禮夫人及金保萱女士的徐頌仁回憶大學時期,每天練琴再加上學校的課業,音樂與學業兩者都須兼顧,生活過得很辛苦,但回想起來覺得很充實。大學畢業服兵役,退伍後到新竹中學任教,1968年赴德國留學,先在雷根斯堡習天主教音樂一年,之後獲西德國家獎學金轉赴六年科隆國立音樂院主修作曲、鋼琴和指揮,1974年畢業後曾在多特蒙及卡斯魯歌劇院指揮巴蕾舞和歌劇表演。1976年35歲時回臺任教於東吳大學音樂系,並擔任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指揮,1993至今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被譽為是國內教父級指揮家的徐頌仁的音樂之路上,一向是自己作曲,自己演奏,他說:「西方音樂有一個傳統,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都是同一個人,三位一體是很傳統的路,我就是走這條路,我在臺灣被音樂界評論是傳統保守的人」。小學時無意間聽到古典音樂的美好經驗,開啟了他的音樂追尋之路,因此,傳送及喚起聽眾聆聽好音樂的經驗,成為他個人音樂工作的價值核心,他說:「所以我今天指揮什麼交響曲,什麼曲子,都是為了達到那個目的--讓他們覺得是我第一次聽到好音樂的經驗。那不得了,有了這個經驗,一輩子很難忘,我就是要喚起他們的這個可能性」,基此理念,他也發表多首自己創作的鋼琴曲、小提琴奏鳴曲及管弦樂作品。   在音樂的推動展望方面,徐頌仁將音樂的聆賞概略的分為「感官」和「思想」兩個面向,感官指的是聽覺的刺激,例如流行音樂的學習,可以藉由耳濡目染;而音樂思想則意指思路,音樂思路是一種抽象的形容,經過訓練者,可以一窺古典音樂的聖堂奧妙。我們音樂推動應該致力的目標是提升「音樂思想」,因為音樂思想和哲學一樣,可以跨越時代持續引領人類的思想大幅前進。   談及客家藝術與文化的保存,徐頌仁建議參考日本、韓國的經驗,由國家成立專職機構,對客家音樂進行學術與應用的研究,他認為學術的研究應致力於保存傳統樂曲、山歌的原樣,讓一代代人知道客家音樂的演變,同時,反應當代常民生活的流行音樂,也同樣需要記錄。
專長 現任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兼任教授 重要經歷 2004,指揮臺北藝術大學管絃樂團音樂會於國家音樂廳。 2004,藝大管絃樂團及合唱團巡迴演奏於花蓮、臺東、宜蘭。 2003,指揮臺北藝術大學管絃樂團音樂會於國家音樂廳。 2003,作品在美國San Diego, Boston, Washington 發表。 2003,指揮芭蕾舞劇"胡桃鉗"(夢幻蝴蝶谷) 於國家音樂廳。 2002,指揮長老教會130週年紀念音樂會於國家音樂廳。 2002,指揮臺北縣交響樂團音樂會於板橋縣立文化中心。 2002,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聖誕神劇於國家音樂廳。 2002,指揮許常惠逝世一週年紀念音樂會。 2001,錄製作品並於公共電視臺播出(6月26日) 。 2001,指揮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管絃樂團演出威爾第安魂彌撒。 2000,巴赫逝世紀念音樂會中擔任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五號之獨奏。 2000,指揮國立藝術學院管絃樂團之巡迴演出---柴可夫斯基音樂中的戲劇與舞蹈。 2000,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出總統府音樂會---永恆的春天。 2000,指揮國立藝術學院管絃樂團演出交響音樂會。 2000,指揮臺北縣立交響樂團演出樂壇新秀之夜。 1999,指揮國家交響樂團演出許常惠歌劇「鄭成功」。 1999,千禧關渡藝術節系列音樂會---古典的饗宴。 1999,指揮國立藝術學院管絃樂團演出交響音樂會。 1998,指揮國立藝術學院管絃樂團演出「萊茵風情」音樂會 並發表作品。 1998,排練莫札特歌劇「魔笛」於國家音樂廳演出。 1997,作品「鋼琴三重奏」於上海發表。 1997,指揮馬水龍「霸王虞姬」首演。 1997,指揮國家交響樂團冬季巡迴演出。 1996,指揮國家交響樂團開季音樂會,與柏林愛樂首席Stabrawa合作。 1993-1996,擔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主任。 1983至今(2010)任教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系。 1976,自德返國任教於東吳大學音樂系。
得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