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余玉瑞
人物介紹   余玉瑞幼時家中無電視,最大的娛樂是聽收音機,當時她最喜聽流行音樂,對於爺爺喜愛聽的採茶戲只覺得「吵」,但對於曾祖父生日時,應聘來家中表演的八音,卻又莫名的好感。婚後偶然機緣和先生一同前往山歌比賽現場觀看,勾起幼時聽採茶戲和八音的點滴記憶,開始在工作之餘學藝,先是民國69年時向賴碧霞學習唱山歌,之後又從莊木桂老師學唱三腳採茶(註1),民國70年師事范姜新熹學習八音中的通鼓及唱曲、向陳萬全學三弦,又向張福營學胡琴,回想學習的過程,余玉瑞說當時夫家經營水果店,白天她顧店,晚上就到住家附近的伯公廟練習,三個兒子就由先生照料,就這樣不分晴雨,每日勤練習,大約一年半之後,開始應聘外出表演,目前應聘八音演奏則以唱曲和彈三絃為主。   余玉瑞表示,過去八音團多在迎親、生日,或廟會等喜慶場合表演助興,現在則以喪事場合為主。過去每次出陣可領一千五百元,現在出團一次則是領三千五百元。出團地點,以桃園、新竹較多,也曾出團至花蓮、屏東等較遠的地方,現在這一、兩年因經濟與社會環境變遷,較少應聘出團。一般會出團的地點,包含客家庄和閩南庄。常合作的夥伴有:鍾木錦(嗩吶)、蘇瑞珠(鑼鼓)、古永清(嗩吶)(註2)、曾兆堂(鑼鼓)(註3)。常用曲牌有《九連環》、《剪剪花》、《一更姑》、《王大娘》。桃園地區的八音樂手有感於八音逐漸沒落,於民國90年共同發起成立「桃園縣客家八音協進會」,最初的主要發起人有范姜新熹與弟子陳盛和、范姜淡、林秀珠、李阿伍、余玉瑞……等,每年在西秦王爺生日時會殺豬公祭拜,並演奏八音。   除八音的演奏之外,余玉瑞也教授八音,她說學成八音的難度比學唱山歌高,必須付出時間練習,熟背曲譜及口白,有毅力有耐心的反覆練習。她個人學習遭遇瓶頸時,也曾萌生退意,但前輩和同好的激勵下學成。八音的演奏中要能掌握節奏、拿捏旋律之間「緊中慢」的訣竅。   現代播音的設備進步了,加上學習者銳減,八音團逐漸沒落,余玉瑞認為學習者多展演的舞臺就會興旺,奉勸有心學習者應云出時間經年累月有毅力的練習,若是再加上政府在經費方面多予補助,減輕學習者的經濟壓力,相信可以促進大眾的學習動機。 (註1) 當時同們學習者有:吳川鈴、賴仁政、曾明珠、林榮煥、彭滿妹、李玉英等。 (註2) 古永清之女為古美華。 (註3) 曾兆堂為余玉瑞之夫。
專長 現任 八音演奏樂師及指導老師 重要經歷 桃園縣客家八音協進會第三屆理事長。 1992,客家民謠研習課程講師。 1988,臺北市露天藝術季演出。 1987,臺北市藝術季演出。 1985,文化中心之夜演唱。 1982,客家民俗文化周大會客家民謠演唱會表演。 拍攝《山歌姻緣》
得獎紀錄 2006,獲選桃園縣中壢市模範母親表揚。 1981,觀光節桃園地區客家民謠歌唱比賽平板組優勝。 1980,建國七十年臺灣區客家歌謠比賽老山歌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