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游兆棋
人物介紹   游兆棋先生,為客籍人士,住居桃園縣中壢市。小時後就對音樂有濃厚的喜愛,小學時期學習五年古典鋼琴,國高中開始嘗試新詩類的寫作,高中時期與志同道合的同學組合唱團,擔任鍵盤手,直到大專時期開始嘗試歌曲創作,專科時參與北區大專詞曲創作比賽獲得到詞曲創作第一名 (在學校時,與同校歌手游鴻明一起合作,當年游兆棋獲得到詞曲創作第一,游鴻明則演唱游兆棋先生的創作曲獲得到演唱組第一名),從此游兆棋先生並踏上音樂之旅,並加入民歌西餐廳演唱近十餘年,目前則轉為幕後詞曲創作,他的創作歌曲收錄在個人首張客家創作專輯《雪狼人》,以及知名客家歌手劉平芳(客家流行歌曲小天后)、蕭寶鐶、徐紫淇、陳威、沈建豪(閩語歌手)等人的專輯中。   游兆棋先生早期以國語、閩南語創作歌曲,後來他認為老天讓我們來到這世上,會有一些責任存在 (例如: 照顧小孩就是一種傳承),所以游先生深感自己身為客家人,應該為母語發展盡點心力,開始創作客語流行歌曲,至今已完成二百餘首,發表作品四十餘首,以情歌為主。游兆棋先生個人首張客家創作專輯為《雪狼人》,此張專輯共有12首歌,以情歌概念去創作,每一首歌中都隱涵有意涵故事,他甚至在專輯中以客語譜寫佛曲 (永恆),當游先生唱著「永恆」的詩偈:「從佛相僧容裡,見到自己本來的面目…從靜夜明月中,緊緊把握永恆的未來。」讓我們這些聽眾有種心靈的平靜和祥和,他並以《雪狼人》專輯入圍第18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   游兆棋先生創作及演唱實力皆在水準之上,詞曲內涵偏向通俗流行音樂取材,投入音樂工作自客家開始,並與龍閣吉聲等7家唱片公司工作過,詞曲創作經驗豐富,過去活動領域偏重桃、竹、苗等客家地區,近年來比較積極的參與外縣市演唱活動,推動個人的音樂想法。游兆棋先生現為臺灣藝能總工會--客家事務委員會執行長、也曾任職於客家廣播公司節目部主任、新客家廣播電臺、臺北電臺、衛星電視節目主持人。並曾參與臺北、桃園、新竹、苗栗等各縣市政府舉辦的演唱數百餘場。   談起對於客家音樂的期許與保存,游先生有自己獨樹一格的想法。他身為臺灣藝能總工會--客家事務委員會執行長,總不辭辛勞為客家音樂發聲,秉持是在做「客家音樂工程」的信念推廣客家音樂文化:好比將音樂比喻成蓋房子般就是工程,從打地基開始、一步一步的蓋起高樓、甚至是裝潢,紮實的做好客家音樂的工程。游先生對於客家音樂抱持高度的期待,他認為客家音樂甚至比國語歌曲還要高水準 (金曲獎評審也曾提過,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和信心),而在臺灣客家人只佔全世界客家人口的三十分之一,但是創作客家流行音樂卻佔有全世界的百分之98的比重,持續努力於客家音樂創作的詞曲創作者不過數十位,政府更應該加以重視正在寫客家歷史的這群客家文化工作者、加強協助客家音樂人才的培育,將這30人培育變成300人,將300人再擴增為3000人,這樣才能有效的將客家文化、音樂的保存及傳承、繼續下去。   對於客家文化,游先生是站在理想、夢想、或是為歷史文化保留角度都好,他認為他有責任和使命感繼續堅持做客家音樂,甚至他還到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繼續深研,期待將產、官、學結合,並督促建議政府、成立「世界客家流行音樂中心」。朝客家音樂工程三大重點努力著手:客家音樂影音、流行音樂創作、傳統音樂新生命再造的方向進行,希望可以在舊有的文化發展模式當中,找出新的路線,例如:走的是整個策略,自己本身是製造、生產和銷售者,也就是自製自產自銷。至於客家文化的保留看法,游先生則認為客家文化應該著重於文化面的生活記錄,而不是單一的緬懷歷史紀錄再記錄。「文化面」:目前正在寫歷史的客家風俗習性,如客家音樂的延續、推廣、創新、輔導等;「歷史面」:是過去的,如客家文物、文化館之類,這些預算不宜太過,反倒會擠壓而忽略了當下正在寫歷史的客家文化工作者。應重視文化面,並且將客家文化、音樂加以創新,讓其形成價值,造就相當市場機制、市場格局,自然的客家文化就能順利存於社會,不致有式微淘汰之虞,當市場機制形成,商業就有無限大的價值存在,如:客家桐花季系列活動的成功,就是最好的範例。   游先生堅信客家音樂、絕對是臺灣音樂工業再起的一個希望,日後他將秉持「客家音樂工程」的信念、繼續堅持推廣客家音樂文化、期待未來、客家音樂能上世界音樂的舞臺。
專長 臺灣藝能總工會客家事務委員會執行長 客家廣播公司節目部主任 新客家廣播電臺、臺北電臺、衛星電視節目主持人
得獎紀錄 北區大專創作比賽詞曲創作第一名 林務局創作歌曲比賽—第2名 新竹薪曲獎創作歌曲比賽—第3名 《雪狼人》專輯入圍第18屆金曲獎最佳客語專輯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