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姓名 劉蘭姝
人物介紹   劉蘭姝,1935年生,苗栗公館人,曾任職於省立苗栗高中的音樂老師長達12年,在多次的音樂比賽擔任評審的經驗中,有感於當時國內指揮人才太少,所以結婚後便到日本武藏的音樂學院繼續學習理論作曲,專攻指揮。劉蘭姝也曾擔任過臺北市客委會和世界客屬委員會的委員,但劉老師很快便發現自己的熱情在於教育不在政治,她便回歸到教育領域,她發現對於教育的熱情是發自骨子裡的血液,在那個年代,胎教還是個陌生概念時劉老師便已發現胎教的重要性,更身體力行的實踐著,老師治學治事嚴謹,教育卻強調順從小孩的天性並輔助其在自己的潛質能獲得最大的舒展,在那個盛行填鴨式教學的時代,劉老師的觀念卻屬異類且前衛。   38歲那年,在北一女中任教的先生便過世,當時她有兩個稚女和高齡母親,先生撫卹金被親戚騙盡,房舍被學校追討的惡劣環境中,她沒有時間悲傷,毅然辭去教職改做房地產只為多賺些錢,以便將沒有男人的家庭經營的比別人更好。無論物質或精神上,她都要將先生的精神在小孩的身上繼續延續與發揚,她是家人堅強的羽翼。事實上證明劉老師是非常成功的,她的兩個女兒都在他的教學方法下成為最專業的人士,謝鴻鳴與謝鴻鈞分別是國內知名的音樂家和畫家。   劉老師後來接觸到一種國內罕見的教學法,發現其精神與她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便深深為此著迷從此便一頭的投入這種教學法的推廣。「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 提出以「觀察、體驗、思考」為步驟的學習過程, 主張兒童的發展應是身心與道德並重,頭、手、心須同時被訓練。所以,達氏本著「以身體經驗形成音樂意識」一實驗基礎,對人類天賦的自然樂器-歌喉(聲音)與身體給予音樂基礎訓練,訓練學生的歌喉或身體成為一個充滿表達力的樂器,並讓知性(理論)與身體實際結合體驗後,做為日後更進一步的創作(即興)能力的準備,以及提昇將來在音樂、舞蹈與戲劇的表演能力。包括『音感訓練』、『聽力-節奏-動作』和『鋼琴即興』等三種課程。本教學法與其他音樂教學法不同之處,除了在於它用生動、立體的方法(非僅紙上作業)來作基本音樂要素的訓練,使得學生們具有完整的音樂理念及身體經驗,此透過身體經驗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幫助了解自己,且經由建立信心而達到開創自我的境地外;更在平常的課程中,涵蓋了多元化的肌肉覺、視覺、感覺等,知覺與識覺的整體統合,訓練學生如何使用高度的專注力、判斷力、記憶力及瞬間反應、肢體統合能力。由於不論任何樂器的演奏,都需透過肢體將心裡所想的呈現出來,因此肢體與意識想法的統合更是重要。所以學習達克羅士的學生們不僅在音樂上具有清晰的思考能力和鮮活的想像力,可無限拓展其創造力,更能培養自信、主動、機智、堅強與合群的領袖氣質之人格。   在劉老師及其女兒所教育出來的小孩,很多在小學時期不僅以能自如的彈奏樂器 更有許多人皆已是小小音樂創作者了。   劉蘭姝說,音樂是她的專業,培育卻是她的生命, 達克羅士讓她在她的專業裡生命得已精彩,她將繼續為培養下一代的音樂人而繼續精彩下去!
專長
得獎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