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編號 89
名稱 蒙古樂舞 再現草原上的離散史詩 2013亞太傳統藝術節系列講座壓軸獻藝
內容 每年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主辦的「亞太傳統藝術節」,今年以「原鄉客居—當代亞太藝術的跨境與跨界」為題,將透過四大境域的文化脈絡,邀請八個族裔演出團隊,採兩兩成對的型式,呈現政治分裂所導致「原鄉」及「客居」之間在文化上的二元對應。為了讓民眾更瞭解今年度藝術節的主題內涵及活動特色,傳藝中心自8月23日起,在臺北誠品信義店陸續舉辦3場系列講座;即將在10月4日晚間7點半登場的第3場講座「一部史詩兩樣情:喀爾瑪克與阿爾泰蒙古人的離散游牧複音」,由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系主任吳榮順教授主持導聆,不僅要介紹蒙古民族因政治遷徙而衍生的文化樣貌,也安排阿爾泰蒙古藝術團(Mongol Altai)及喀爾瑪克鬱金香藝術團(Kalmyk Tulip)等兩組蒙古團隊進行示範演出,以樂舞述說蒙古民族的離散史詩。 阿爾泰蒙古藝術團是來自蒙古共和國的團隊,由分別來自蒙古西部及阿爾泰山附近科部多省(Khovd)的藝術家組成。阿爾泰山地理區舊稱為喀爾喀蒙古,意為「漠北蒙古」,涵蓋了現今蒙古共和國西部、新疆東北部及圖瓦共和國;地處該地理區內的蒙古共和國科部多省,現有13支蒙古民族居住,由於位置偏遠,與蒙古都市地區的發展保持相當距離,因此保存了最完整的傳統遊牧生活及傳統藝術,其中極具代表性演出活動包含了蒙古長調、史詩吟唱、馬頭琴及拉弦樂演奏、世界非物質文化資產—呼麥演唱,以及節奏明快的阿爾泰蒙古舞蹈。 喀爾瑪克鬱金香藝術團則來自位於裏海邊的喀爾瑪克共和國,該國的組成民族與蒙古共和國系出同源,卻歷經極為曲折的建國歷程。喀爾瑪克人在十七世紀時因不堪蒙古族內戰而橫越哈薩克大草原,西遷至俄國境內的伏爾加河下游;但十八世紀因飽受沙皇壓迫,決定再東遷至現今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定居;遷移過程中死傷無數,部份族人也遺憾地滯留俄國,在兩次大戰中飽受荼害,直至1956年才終於建國。如今喀爾瑪克人分散兩地而居,除了以蒙古族的長調、馬頭琴、呼麥演唱、騎馬舞承繼原鄉文化,也因昔日的遷徙,在樂舞中融入了藏傳佛教梵唱及俄羅斯波卡舞曲。 10月4日的講座及示範演出地點為誠品信義店3樓Forum,民眾可免費入場。透過吳榮順教授解說的歷史背景、樂舞導聆,以及傳承相同蒙古文化的兩組團隊所帶來同中有異的演出,欣賞蒙古族裔這數百年來因歷史洪流導致彼此離散,曾經飄泊,如今恬然的多變文化風情;此外,2013亞太傳統藝術節在講座的次日也將正式展開,歡迎民眾藉由參與本次講座及示範演出活動,搶先體驗本次藝術節的活動特色及文化深度。 有關講座訊息,請至誠品活動網頁http://go.eslite.com/Event.aspx?id=8627查詢,或洽傳藝中心:03-9705815及進入2013亞太傳統藝術節活動官網瞭解,網址為http://www.ncfta.gov.tw/events/asia_pacific2013/index.asp;亦可搜尋FB 2013亞太傳統藝術節掌握最新動態。
日期 102/10/01
新聞來源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資料網址 http://www.ncfta.gov.tw/ncfta_ce/c05/c05020510.aspx?E=SWRlbnRpdHlJRD04MTUmUGFnZUluZGV4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