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資料集主要提供文化部及所屬各級機關(構)重要事件新聞稿日期、內容、新聞單位等資訊。

編號 名稱 內容 日期 新聞來源單位 資料網址
61086733 1 詩意的抽象來自伊斯坦堡──Devrim Erbil油畫展 拿破崙曾說:「如果世界是一個國家,那它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堡。」為了讓國人了解這座偉大的城市,國立歷史博物館和土耳其駐台貿易辦事處特別邀請藝術家戴夫林.艾畢爾(Devrim Erbil)教授以伊斯坦堡為題,將他心中的家園,呈現在觀眾面前。 伊斯坦堡(?stanbul)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港口,也是土耳其的文化、經濟和金融中心,歷史上稱之為拜占庭和君士坦丁堡。這座偉大的城市,隨著不同的時代,接受不同文化、語言、宗教的洗禮,飽含著歷史感,又蘊含多元的美感,因此希望藉由藝術家充滿熱情的眼睛去觀看這個多樣且富勝景的城市,捕捉自然的真實,再以詩意的方式表達,浪漫地將歷史沉澱的記憶,轉換成繪畫旋律。 艾畢爾教授1937年生於烏沙克(U?ak)。1955年進入伊斯坦堡國家美術學院的繪畫系就讀。畢業之後,留在學院內擔任助教。1965年獲得西班牙政府的藝術獎學金,開始在馬德里與巴塞隆納學習,之後並於巴黎與倫敦繼續學習。曾獲選為土耳其「年度青年藝術家」、代表阿根廷參加國際知名的威尼斯雙年展,並受土耳其國家肯定獲頒「國家藝術家」(State Artist)頭銜,作品於世界各地展出,並獲多座博物館典藏。 本次展覽自2013年8月16日起至10月2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四樓出,並於9月6日14:00時舉行開幕典禮暨記者會,由館長張譽騰主持,土耳其駐台代表艾瑞康等重要貴賓將共同出席與會。 102/9/6 國立歷史博物館
61086734 2 誰與爭鋒——陳天陽刀劍創作紀念展 「風從虎,雲從龍」,刀劍是最能和武道狂相應的武器。國立歷史博物館為發揚刀劍傳統民族工藝與藝術人文精神,特別策劃「誰與爭鋒——陳天陽刀劍創作紀念展」,精選40組件作品,輔以劍史、劍術、劍訣等文獻資料,期望帶領觀眾藉由精湛的傳統工藝,體會先人的劍爐歲月。   陳天陽(1940-2011),臺中沙鹿人,師承少林嶺南派鑄劍宗師了圓大師、北漸派吳修海禪師,研習武術與鑄劍技藝。他認為:「不懂劍法,就不可能懂得鑄劍」,鑄造刀劍的精神講究人劍合一,重視習武修身,著重歷史考證,順應天時節氣,作品屢獲民族工藝獎及文建會傳統工藝獎鑄劍金工類獎項之肯定,深富藝術與歷史價值。   刀劍乃一門結合科技、人文,悠遠源長的藝術,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更是民族情感、任俠敦厚與文武合一精神的絕佳代言。「刀,到也」,又稱「百兵之膽」;「劍者,檢也」,又稱「百刃之君」,以檢點己身之行為,明是非,知禮儀。刀劍除卻形而下的直接意義外,更有著形而上的超廣度意涵。   此次展出的名品,包括陳天陽歷屆民族工藝獎得獎刀劍作品,如1994年「伏魔七星劍」、1996年「戚家刀」;中華民國首屆民選總統紀念劍;1995年首創的百壽劍及各式長短刀等,件件都表現獨具一格的刀劍創作之美。   本展覽自2013年9月18日起至11月17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展出,並於9月18日14:30時舉行開幕典禮暨記者會,相信觀眾在穿越刀光劍影的歷史長廊中,將沉浸在風雲變幻的中國刀劍史。 102/9/18 國立歷史博物館
61086735 3 光華可賞-寄暢園藏螺鈿漆器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為發揚螺鈿漆器工藝之美,特別策劃「光華可賞-寄暢園藏螺鈿漆器展」,精選50組件作品,透過工藝、材料、地域風格等多面向的角度,期望帶領觀眾藉由精湛的傳統工藝,體會先人的文化美學意涵。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國家,7000年前的河姆渡就有了漆器。螺鈿,又稱螺甸、螺填、鈿嵌,是一種在漆器或木器上鑲嵌貝殼或螺螄殼的裝飾工藝,也用於金屬和其他表面的裝飾,一般可分為厚螺鈿(硬螺鈿)和薄螺鈿(軟螺鈿)兩類。 自從西漢盛行彩繪和嵌金箔、銀箔漆器後,便促進了螺鈿漆器的發展。唐代開始興盛,相繼出現了金銀平脫工藝、鑲嵌螺鈿漆器工藝、戧金工藝等,並從中國東傳至朝鮮以及日本,影響東亞漆器工藝的發展。 14世紀前後,隨著海上貿易往來,螺鈿漆器的技藝也傳至琉球以及東南亞各地,影響當地的工藝與生活文化。在明、清兩代,鑲嵌螺鈿漆器又飾以金銀箔和金銀屑,使之更為絢麗,此時髹飾工藝創新並結合多種傳統技法,經常兼柔兩種以上的技法作結合,不同的文飾在不同的素地上更換,開創螺鈿漆器工藝發展之高峰。   為了讓觀眾能更深入了解螺鈿漆器工藝的製作技法及裝飾文樣,本展特別邀請學者專家共同策劃,參與展品的研究,讓這些珍貴文化資產的面貌得以完整呈顯。展覽自2013年10月10日起至11月24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四樓展出,並於10月11日上午11:00時舉行開幕典禮暨記者會,由館長張譽騰主持。 102/10/11 國立歷史博物館
61086736 4 花鄉逐夢—2013中華插花藝術展 為推廣花藝之人文精神,國立歷史博物館自民國73年起,便持續與中華婦女蘭藝社、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合作辦理大型花藝主題展,2013年將以「花鄉逐夢」為題,詳細演繹並闡發「無花器與有花器的花藝創作」之內涵與精神,讓觀眾彷彿置身在花鄉,追逐如夢般的自由與浪漫。 在中華花藝傳統中,花器與花藝創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花器不僅是花材續命的「根本」,亦是花藝家創作表現的基石,在花藝表現上,花器猶如專家所言,係象徵花木的「金屋」、「精舍」、「大地」、「池沼」、「性體」、「舞台」、「大宇宙」…等等。花器在形制、材質或功能上,亦隨著時代更迭而與時俱進,發展為具有深厚人文意涵與獨特審美價值之「寶器」文化。 然而花器並非花藝創作的必要條件,如何拋開花器的束縛,逕以花材賦予作品新的生命與意義,即為花藝家從事「無花器」的花藝創作時必須面臨的重大挑戰。所謂「無花器」,即在作品中花器被省略或被隱藏,如何為使捨棄花器的花材延長作品壽命,將是花藝家們在技術上必須克服的難題。   今年展覽場地將區分為:有花器區及無花器區的創作表現。花器區主要強調花器為迎奉賓客的「金屋」、「精舍」。無花器區則讓花枝隨緣自在生發,用意在褪去固有的傳統框架,透過這兩區的競賽和對話將提供台灣民眾更多元化的花藝饗宴。 本次展覽自2013年10月4日起至10月27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一樓展出,並於10月4日上午10:30時舉行開幕典禮暨記者會,館長張譽騰將廣邀各方花藝好手在史博大玩花樣。 102/10/4 國立歷史博物館
61086737 5 陶都風.寶島情-宜興紫砂藝術台北展 國立歷史博物館秉持藝術文化之推廣,特與江蘇省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共同舉辦「陶都風.寶島情-宜興紫砂藝術台北展」,精選出二百六十組件紫砂名壺,讓國內廣大的茶友藉此親近茶藝生活,並窺見歷代匠師如何運用紫砂泥的絕佳塑性,將個人的藝術修為融於砂器之中。   宜興很早就是中國的重要茶葉產區,由於茶文化的浸淫,派生成為聞名的「陶都」。這個「都」不是誰封的,而是由豐富的陶土資源,漫長的製陶歷史,傑出的陶藝人才,燦爛的陶文化所形成的。宜興紫砂器在茶、陶文化的交融中,傳承有序,其製作技藝經歷千載的孕育和發展,造就了紫砂的傳奇和東方的神話,提煉出「世間茶具稱為首」的讚語,更是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紫砂已成了宜興城市的金色名片。 從明代起,喝茶方式逐漸改變,人們開始用沸水沖泡茶葉、芽茶,從而讓茶壺應運而生,在眾多材質的茶壺中,人們又發現了用紫砂茶壺泡茶最佳。史學家連橫先生在《雅堂文集‧ 茗談》中記載臺灣的茶法:「台人品茶,與漳、泉、潮相同……茗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深,三者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自豪,且不足待客」,可見臺灣茶文化之講究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飲茶風尚而掀起的「紫砂熱」風靡全島,1992年,宜興紫砂工藝二廠的徐漢棠、徐秀棠兄弟作為紫砂藝人首先踏上寶島臺灣。緊接著的1993年,宜興紫砂的壺藝泰斗,一代宗師顧景舟,應邀赴臺灣,掀起了紫砂熱潮。為了讓臺灣的「紫砂迷」重?大師風采,本館繼1995年「歷代紫砂瑰寶展」後,首次與陶都宜興合作,以「陶都風.寶島情-宜興紫砂藝術台北展」,共同推廣帶動紫砂藝術風尚。 本展覽自2013年10月5日起至10月20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展出,並於10月8日14:00時舉行開幕典禮暨記者會,典禮結束後於本館遵彭廳另有「親近紫砂大師 唱響陶都宜興」之座談會,誠摯地邀請國人一同品茗宜興陶都的壺中天地。 102/10/8 國立歷史博物館
61086738 6 山外山—周瑛紀念展 周瑛(1922-2011)除了是一位名重藝林的版畫家,更是一位傑出的美術教育家。綜觀其一生,投身美術教育與現代版畫藝術創作播種耕耘,作育英才無數,影響台灣當代藝術之發展甚鉅。為了讓觀眾認識這位藝界典範,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舉辦「山外山—周瑛紀念展」,約莫展出其150件不同時期的作品。   周瑛為福建省長汀縣人,畢業於福建師專藝術專科學校。1948-1988年受聘任教於國立台北師範專科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1957年起,他陸續參加多次國際及國內的重要展覽活動,獲得各界一致的肯定與好評。在版畫創作上,他以「石」為主題的作品,將「石材」的各種面相,透過獨特技巧,將那冰冷的自然原造物,賦予人文性的溫潤與興味,傳達了「石」的美感生命,至今仍常為版畫界讚頌不已。後來,因為從事教職所需,周瑛對於現代藝術表現之內涵與形式,亦獨有見地並富有實驗精神,曾廣泛地浸淫在水彩、油畫、壓克力等各種不同媒材之創作方式,不懈於嘗試新的綜合媒材與風格。   本次展出除了「石之頌」、「木之讚」等版畫系列,也將展出他未曾發表過的綜合媒材創作及一批首度曝光的速寫。這批1938-1949年間的手稿,係因當年政局丕變,其弟為避禍端,埋藏於大陸家鄉。從這些珍貴的習作中,可以洞窺周瑛對於追求藝術的嚴謹態度與過人的才情,藉此追溯藝術家一生完整之創作脈絡與風貌。若將這批恬淡寫實的鄉野速寫小品,對照其後期之抽象造型創作,也可以反映出藝術家的內在心象與轉變。他長久深遠的創作過程中,猶如在群山峻嶺間游移穿梭,代表著對天地有情與造境的禮讚。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山外永遠有大山。」周瑛畫旅道盡了他一生對藝術永遠的癡情堅持,也映照出一條藝術家挑戰自我藝術高峰的征途。展覽自2013年10月26日起至12月15日止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二樓展出,並於11月1日下午14:30時舉行開幕典禮暨記者會,由張譽騰館長主持,期望藉此次展覽推介其畫藝,並緬懷一位藝界典範。 102/11/1 國立歷史博物館
61086739 7 以愛,為一生的腳印—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暨紀念錫質平神父寫真記事展 經過南迴公路線上大武鄉南興路段時,在路旁墓地雜草堆中迎面會看到一個明顯的十字架,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那就是「台東技職教育先軀」錫質平神父最後安息之地。文化部所屬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辦理的巡迴展「以愛,為一生的腳印—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寫真記事展」,11月26日至12月2日將在尚武活動中心展出,同時也藉以紀念這位還深烙在台東人腦海中熟悉身影的錫質平神父。 國立台東生活美學館館長李吉崇表示,提到錫神父我們馬上聯想到海岸山脈教育傳奇的臺東公東高工,錫神父除了是白冷會在台的創立人,也是公東高工的創建者。前陣子公東高工學生在2013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榮獲1金 3銀 2銅的亮麗成績,獲總統馬英九接見褒揚的照片博得了報紙極大的版面,可見錫神父他們當時的高瞻遠矚揮汗耕耘,如今已歡笑收割了。在那種艱苦歲月的年代,錫質平神父深知唯有透過優勢的技職教育,才能幫助花東青年脫貧解困改變現狀。他引進德語系行之有年的「二元教育系統」,以他瑞士家鄉的人脈及機械、工藝優勢,一口氣邀請21位有專業證照的技術師資遠從德國、瑞士和奧地利到台東,教導孩子們水電、木工、技工等,為青年學子找到自信與生存的關鍵技術。 1982年,錫質平神父在瑞士奔走募款時發現罹患腎臟癌,估計只剩六個月的生命,錫神父卻還一心掛記東部以及他一手創辦的學校,要求讓他「死也要死在自己的故鄉台東」。說到錫神父的告別式1985年的4月13日,那是個沒有陽光冬寒的日子,公東的操場擠滿了來送錫神父最後一程的人,有達官貴人、商賈顯要,更有無數平民百姓及身揹幼兒的原住民婦女,場面哀悽而感人,從該校畢業年過半百的陳先生回憶起來,語氣中仍充滿哽咽與不捨。 在公東高工畢業校友口中,錫質平神父的故事還栩栩如生的流傳著,都認為錫神父有著「嚴父的外表與慈母的心腸」,錫神父當年騎著重型機車,跑遍台東縣境內的每一角落,去幫助那些繳不起學費而失學或青春叛逆迷途的孩子們。學生們總會笑著說,神父騎著他那臺BMW500CC的重型機車,要有多瀟灑就有多瀟灑。而許多住校的學生猶記得在晚間熄燈後,錫神父會親自一一查舖,雖說是查舖,其實是來看孩子們有沒有蓋被,有些調皮的孩子一聽到神父進來的動靜,就故意踢掉被子,等著享受神父來為他貼心溫暖的蓋被。而最讓公東高工學生引以為傲的是學校的禮儀隊,一身亮麗由錫神父從瑞士募來的禮服,在當時偏僻的後山,出色的令人驚豔。 大武生活美學協會理事長林朝水及總幹事張秀珍在一張泛黃的照片中,他們驚喜的認出錫質平神父以及當時的大武鄉長陳登科、鄉民代表會主席吳記一同視察大鳥村堤防的災情,直呼彷彿又重回當時的歷史現場,那是一種艱苦卻無限美好的集體記憶,也可見證白冷會愛的腳印遍佈台東的每一角落。「以愛,為一生的腳印—白冷會在台東六十年暨紀念錫質平神父寫真記事展」,11月26日(星期二)上午10點在尚武活動中心舉行開幕式,歡迎鄉親共襄盛舉蒞臨參與,一起來尋找照片中熟悉身影的故事,及感受白冷會在台東永不熄滅的愛。 102/11/22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61086740 8 品嚐林正盛導演「世界第一麥方(ㄆㄤˋ)」生活美學講堂邀花蓮民眾免費看電影 柏林影展最佳導演林正盛應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邀請,擔任102年度生活美學講堂大使,帶著今年暑假才推出的國片作品「世界第一麥方(ㄆㄤˋ)」,舉辦「TEA TIME~品嚐林正盛導演「世界第一麥方(ㄆㄤˋ)」生活美學講堂活動,上周六前進關山、成功兩地,獲得臺東民眾熱烈迴響,11月23日(本周六)、24日(本周日)下午14時將在花蓮鐵道文化館一館中山堂、壽豐鄉數位學習中心,與花蓮民眾一同欣賞電影、品嚐點心,分享電影拍攝秘辛。 《世界第一麥方》是一部勵志國片,敘述台灣之光吳寶春師傅努力不懈,成為世界第一麵包師傅的個人真實故事。吳寶春師傅2010年代表台灣參加法國巴黎舉行的首屆世界盃麵包大師賽,拿下歐式麵包組世界冠軍。而在光榮的背後,有著勵志的奮鬥過程,展現出最純粹樸實台灣精神,感動並鼓舞了許多人。林正盛導演表示之所以拍攝這樣的題材,是因為自己在成為導演前,也曾是麵包師傅,導演自己出生台東東河,吳寶春師傅來自屏東大武山下,兩個鄉下孩子都為了自己的夢想,奮力向前。導演本次接受臺東生活美學館的邀請,來到花東地區,就是想藉由這樣的故事鼓勵大家,東部小孩密切的與大自然接觸,充滿能量,表現並不會比他人差,只要多點文化刺激,就能有更出色的表現。也期望透過電影的觀賞與自身經驗的分享,鼓勵現場參與的民眾,為自己的夢想努力邁進,如若能夠吸引熱愛電影的朋友,投入電影相關工作,對國片未來的發展也將有所助益。 活動報名相關訊息請上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網站或洄瀾生活美學協會、壽豐鄉生活美學協會洽詢。 102/11/21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61086741 9 土耳其風情展 臺東之旅 臺東鄉親不須遠渡重洋,也可以近距離的欣賞充滿夢幻神秘色彩的土耳其之美了。11月23日至12月4日在文化部所屬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將舉辦「土耳其風情展」,廣泛介紹土耳其的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古今藝術及名產美食。希望搭建友誼的橋樑,讓臺東地區各界民眾能夠更進一步認識中東文化,相信是一場「天涯若比鄰」的文化饗宴。 此項展覽的促成是由財團法人花蓮縣天步文化藝術基金會特別邀請土耳其在臺的安那托利亞福爾摩沙協會(Anatolia Formosa Association, 簡稱AFA)。天步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於民國100年,以研究自然,弘揚人文精神,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為目的。基金會成立時間雖然不長,但已於民國100年獲頒花蓮縣年度推展文化藝術有功團體,又於101年參加義大利巴隆納的國際童書展,及舉辦本年度的土耳其風情系列展。安那托利亞福爾摩沙協會則成立於民國95年,是由一群土耳其在臺青商成立內政部登記的社團法人組織,多年來在臺舉辦過許多演講、展覽、表演,並有經常性的出版書刊和中東語文教學活動,對於推動我國對土耳其及中東的經貿文化學術交流,是不可或缺的溝通平臺。 此次展出的內容除了有靜態的攝影、音樂、美術等展覽外,還有多媒體的介紹,11月23日上午10點開幕當天將邀請土耳其朋友現場作咖啡及茶道的表演,並邀請都蘭劇團希巨蘇飛與陳珊珊共同演出都蘭部落古調,與臺東地區民眾們面對面一起分享不同文化的知識和經驗。 102/11/20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61086742 10 村落文化發展補助案成果發表暨臺東海端國小「開心樂團」與鋼琴家陳冠宇的音樂對話 由文化部委託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102年「村落文化發展補助計畫」成果活動陸續於11月底展開,其中,臺東縣關山鎮生活美學協會執行的「生活美學在關山,打造里?文化新地標計畫」訂於102年11月21日〈星期四〉晚上七點三十分假關山基督長老教會舉辦成果發表暨鋼琴家陳冠宇演奏會,當天演出團體有千歲鑼鼓陣、海端國小開心樂團、烏克麗麗初中級班,展現藝文扎根的學習成果與地方活力。 臺東縣海端國小大部分的學生是布農族的原住民,這群孩子近年來因為學校推動陶笛吹奏,而有機會接觸到音樂世界的美好,也憑藉布農族人與生俱來對音樂的敏感度更有享譽世界的「八部合音」,孩子們宛若是南橫山脈的「音樂小精靈」。 今年文化部所屬臺東生活美學館補助臺東縣關山鎮生活美學協會推動「村落文化發展補助計畫」,引進多元藝術活動,提升居民藝文參與進而讓藝術更接近生活,打造關山藝文特色,也協助海端國小成立了兒童樂隊和兒童開心樂團,並邀請臺東大學音樂系師生利用假日指導,練習時,還將臉盆鍋具改造成另類的創意打擊;老師們為了鼓勵孩子並讓他們努力獲得肯定,特別邀請到鋼琴王子陳冠宇共同參加成果發表活動,與孩子進行一場音樂零距離的交流。鋼琴王子陳冠宇將於11月21日上午到學校先來瞧瞧這群「音樂小精靈」;小朋友表示,會拿出這段日子勤練的曲目來PK鋼琴王子陳冠宇。 11月 21日當天海端國小為了要迎接陳冠宇的造訪,上午八點半將由吊車先將二樓的鋼琴吊到地面,再由全校師生、社區民眾和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李吉崇館長等合力將琴抬到校園的百年茄苳樹下,在大樹、綠地上進行晚上演奏會的暖身表演,活動精彩可期;文化部希望藉由本計畫推動與成果展演,讓在地的音樂文化發芽與擴散,更歡迎大家前來欣賞一場別具意義的音樂饗宴。 102/11/19 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
61086743 11 臺史博帶您穿越時空,看到臺灣百年來農業記錄 一望無際的綠色稻浪是臺灣寶島鮮明的地理景觀,揮汗種稻的農夫身影更是臺灣熟悉的人文景致,臺史博將帶領觀眾穿越時空,看臺灣百年來農業記錄。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劃「臺灣農夫‧穿越時空的農業記錄」館藏特展,自102年10月15日起在臺史博展示教育大樓1樓大廳正式展出,展覽中展出臺史博農業相關館藏文物,如農具施肥筒、秧盆、秧刀、農業雜誌、書籍等,以及科學農夫陸季盈先生的務農筆記、農村生活風貌物品等;透過這些臺灣農業歷史裡的相關見證物,帶領觀眾穿越時空,看到臺灣農業百年來的發展、記錄與變遷。展覽至103年4月20日止。 臺史博表示,農業最早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食」的需求而來,早期農業是農夫揮汗手持石杵、推動田犛、牽引牛隻,與大自然合謀吟唱出綠色的協奏曲;但是當農食人口、耕種土地等農業需求,必須因應人口與經濟規模擴大、轉型,致力提高務農生產就成為科學農業時代的目標,自此以後,替代人力勞動的農機、化肥、機械自動化生產線等等相繼應孕出現,使得農夫的務農觀念、技術朝向變革,發展到現在,在盤商經銷、物流運輸拉開我們與食物原初生產地距離的今天,因此臺史博特別籌劃此展,看見農業的變遷。 一波波在稻海裡隨風微擺的農作物,供給我們生活最基本的需求。這些來自於農產土地的食物,透過農夫的手種植出來,而我們從超市的生鮮架上採買回家,再來到每一戶人家餐桌上,這一趟食物到餐桌的旅行,同時也是臺灣農業的歷史之旅。誠摯邀請您一同來回顧臺灣農業百年記錄。 102/10/15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th.gov.tw/page7/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2&Itemid=47&list=1&class=B
61086744 12 「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開幕 回顧臺灣百年棒球熱潮 棒球在臺灣,是許多人的生命經驗與共同記憶。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主辦之「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今(12)正式開幕,現場嘉賓雲集,包括臺南市長賴清德、美國亞利桑那州州長布魯爾(Janice Brewer)、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市長吉姆連(Jim Lane)、陳亭妃立委服務處主任張文雄、許添財立委服務處發言人邱文明、臺南市議長賴美惠、議員郭國文、蔡玉枝、林宜瑾、王錦德、蔡旺詮、林美燕議員服務處助理蔡鑅澤;文化部長官、圓夢計畫贊助者臺灣高鐵公司專員、郭倍宏博士夫婦;臺灣棒球博物館遠雄巨蛋經理李柏熹、中華棒球隊選手洪太山、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校長林華韋、臺南在地職棒球團統一獅領隊蘇泰安、球員張泰山、電影《KANO》監製魏德聖及各借展單位代表都到場支持。 臺史博表示,此次特展描繪百年來棒球熱潮如何傳播到臺灣,逐漸發展。透過嘉農建立了屬於臺灣人的棒球成就,藉由軟式棒球的普及開展了棒球的社會基礎,最終在一場場的國際賽中,凝聚臺灣人的認同與自信,終而打造了棒球的「國球」地位。從日本時代的嘉農到1968年紅葉少棒,臺灣棒球都是在資源匱乏與不被看好的逆境中擊敗對手創造佳績。這種永不放棄、逆轉勝的熱情與拼戰毅力,正是臺灣棒球精神的最佳寫照。 館長呂理政表示,棒球是臺灣最為普及的大眾文化之一,對於臺灣棒球的研究與展示,正足以說明臺史博對於大眾歷史的關注。本展展出許多珍貴文物與豐富的歷史照片,從早期球具、中華隊出現、到三冠王世代傲人的錦旗與獎座,以及臺灣之光-旅外球員的傑出表現,也透過一幕幕經典球賽影片,回顧臺灣在國際賽的精彩畫面和中職25年來的點點滴滴,並帶大家一同思考臺灣棒球的未來。 「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展覽自即日起至103年5月18日止,目前也正 進行「棒球與我」照片徵集上傳臉書宣傳活動,將送出簽名球、展覽周邊商品等多項好禮,詳細參加辦法及活動地點請至臺史博臉書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NMTH100) 102/11/12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th.gov.tw/page7/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2&Itemid=47&list=1&class=B
61086745 13 「世界中的臺灣」 從海外史料看見臺灣 幾百年來臺灣歷史經歷荷蘭、西班牙、美國及日本等異文化間的接觸交流歷程,留下許多不同語言的文獻資料散佚海外各處,現在臺史博的海外調查、蒐集下陸續典藏及出版。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今(14)辦理「世界中的臺灣:海外臺灣史料調查蒐藏新書發表會」,包括3本外文史料翻譯的出版,分別是1875年的《李仙得臺灣紀行》、1884-1885年間《北圻回憶錄——清法戰爭與福爾摩沙》,以及1795年在荷蘭出版的《福爾摩沙圍城悲劇》。臺史博表示,這3本書都是首次披露的珍貴臺灣史料,呈現18、19世紀西方人觀察記錄臺灣社會的樣貌。 《李仙得臺灣紀行》是19世紀末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英文手稿的翻譯出版,原件收藏美國國會圖書館;臺史博與美國的費德廉教授、東海大學的蘇約翰二位教授合作,將手稿重新抄錄、打字,先於2012年出版英文原文版,今年完成中譯本的出版。另外兩本書,則是臺史博將館藏進行中譯整理出版,《北圻回憶錄》是臺史博館藏1884-1885年清法戰爭期間法軍隨軍醫務人員何內‧科邦(Rene Coppin)的日記、書信集手稿,從法國人的角度,記錄了他對清法戰爭的實際體驗與觀察;《福爾摩沙圍城悲劇》則是館藏的荷蘭文《福爾摩沙圍城悲劇》,是1795年荷蘭人寫的劇本,內容是鄭成功與荷蘭人交戰期間1位荷蘭牧師的故事。 館長呂理政表示,這三本外文翻譯新書的出版,只是臺史博這十幾年來海外臺灣資料蒐藏整理過程中的其中一項成果;海外臺灣資料的蒐藏整理是臺史博一項不會停止的長期計畫與工作。自2002年時期開始,臺史博就逐步擬出「臺灣涉外關係」、「臺灣族群互動」、「臺灣現代化」這三大研究主題。為推動「臺灣涉外關係」、「族群互動」這二大核心主題,臺史博擬定海外臺灣資料的蒐藏整理是一項重點推展的方向。 臺史博出版品皆已在館內學習中心及圖書室上架,其他出版品及購買訊息,可至臺史博官網查詢(http://www.nmth.gov.tw)。 102/11/14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http://www.nmth.gov.tw/page7/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42&Itemid=47&list=1&class=B
61086746 14 2013年臺北國際禮品暨文具展-臺灣優良工藝品特展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自2003年開始舉行的「臺灣優良工藝品」(Taiwan Good Crafts,簡稱C-Mark)評鑑計畫,在近年的深耕與推廣下,已形成為工藝圈內共同品牌的趨勢,每屆評審皆經過審慎評鑑,遴選出有創新思維且具產業潛力的工藝作品-良品美器。通過評鑑的產品,由工藝中心協助行銷推廣,以形塑品牌、提昇產品知名度。 「C-Mark」的取得,必先參與評鑑,參與評鑑的產品除須具備於臺灣設計及製造之要件,並須符合使用機能、視覺美感、材美工巧、市場通路等評鑑基準;在評審的嚴格把關下,歷經各項審查程序,始能通過評鑑,獲頒「臺灣優良工藝品」證書,並得簽訂臺灣優良工藝品C-MARK標章之使用契約書,取得標章應用權利。 本計畫係為加強臺灣工藝之行銷推廣,產品均需為在臺灣設計、製造之優良工藝品,前已辦理七屆,績效良好。C-Mark認證已是業界努力爭取的標章,亦成為民眾選購工藝產品的指標,整體執行見成效,共計徵選164家廠商、349組件足堪膺任C-Mark殊榮的產品。 工藝中心在行銷推廣方面通路規劃:參與國內外展覽及交流,製作編印年度推薦評鑑入選認證產品專輯、型錄發送各政府機關、民間團體及公司行號,規劃辦理行銷推廣課程等,七屆總產值推估達707,084仟元,促進就業人口估達1,714人(平均年產值101,012千元,年促進就業人口245人),生產之產品品牌價值至少提升40%以上,產值至少提升20%以上。 工藝中心許耿修主任表示此次展覽,工藝中心爭取臺灣優良工藝品(良品美器)入選產品露出及媒合機會,共計徵集2010~2012年認證廠商28家、76組件產品參展,讓參觀者看到臺灣豐富多元的技藝橫跨染織、玻璃、陶瓷、石材、漆器等良品美器之物件。除展覽之外,另於4月24日~27日四天辦理產品發表會,現場進行產品解說,並與民眾互動辦理有獎徵答活動,提供平台讓廠商能藉此介紹產品,傳達工藝創作者的決心與意圖,並創造合作之商機。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衷心期待「臺灣製」的優良工藝品能獲大眾支持,透過此次展覽,傳達具臺灣特色之時尚禮品,提升國內外產官學界送禮之質感,帶動一般社會大眾選購精緻設計禮品的新潮流。提供業者絕佳的機會行銷,並可與國際知名品牌合作發展其授權商品,提高銷售成效,將臺灣市場與品牌推向國際。 102/04/18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http://www.ntcri.gov.tw
61086747 15 來坐-臺灣木工藝家具展 「來坐!」這一句簡單的招呼語,卻有著濃濃的人情味。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之「來坐—臺灣木工藝家具展」於今(14)日上午溫暖開幕,誠摯邀請關心臺灣工藝的各界朋友到工藝園區來坐坐。該展展期自即日起至102年10月27日止於生活工藝館4樓展出。 古人說「行、住、坐、臥」皆學問,一張「椅子」其實不單單只是椅子,它不僅是我們每日接觸使用最多、也最依賴的一種生活道具,一張「椅子」其實更是生活文化發展的縮影,其中亦承載著豐富多采的技藝、智慧與常民故事。 工藝中心許耿修主任表示「來坐—臺灣木工藝家具展」在推廣「綠工藝」的概念下,強調自然與人文的榫合,並以木工藝家具中之坐具-「椅」為主題元素,輔以其他代表性家具,將「椅子」這個物件,從古今中外、從明清家具到早期臺灣生活文化記憶,不論是代表身分地位的交椅、散發文人雅緻的圈椅,或是滿溢慈愛的乳母椅、兒童椅,件件都是極具代表性的椅子。而總統府會客椅及歐巴馬所坐的椅款,更增添了椅子本身的故事性。 本次展出的72件作品中,尚有難得一見的多功能兒童椅,有著「19世紀的家具版變形金剛」的封號,為純手工打造,包括輪子均為木製,整座以「榫卯工法」輔以五金配件運用於轉折之處的設計,可以是散步用的嬰兒推車,也兼具寶寶餐椅的功能,是行進與座椅兩用的實用家具。另外,早期盛行於臺灣南部而現今幾已失傳的木工藝特色表現—茄冬入石柳太師椅,亦在收藏家的共襄盛舉之下,來到工藝中心與民眾見面,其雕工之精美,令人讚嘆。 除上述精彩坐具之外,更匯集中外家具界的大師級作品,加上別出心裁的創作概念椅,相信「來坐—臺灣木工藝家具展」將帶領大家進入與眾不同的感官世界,為大眾創造嶄新的木工藝記憶!竭誠歡迎各界共同參與這場木椅的饗宴。 展覽期間於假日另安排有十場木工藝體驗及講座,並於七夕及中秋節前夕安排節慶特別活動,展覽相關活動訊息請至工藝中心網站(www.ntcri.gov.tw)查詢。 102/6/14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http://www.ntcri.gov.tw
61086748 16 102年校園生活工藝種子教師培育全國發燒 校園工藝列車啟動,創藝晶片植入全台! 由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亞洲大學承辦,協同創意設計學院與迎光社共同執行的「OSOC-One School One Craft一校一工藝」計畫, 6/20日正式於亞洲大學羅丹廣場舉行啟動典禮。 這是文化部深耕國中工藝教育的第一步,期許「OSOC一校一工藝」能讓工藝種子在全台校園開花結果。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許耿修表示:「臺灣工藝發展已經到了一個重要的分水嶺,文化與技藝傳承非常迫切,我們要讓工藝之水繼續流,OSOC一校一工藝就是一顆強力的加壓馬達。」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也說:「亞洲大學專注於創意與創造,在國際創意競賽中屢屢獲獎,OSOC一校一工藝活動除了教育與傳承的功能之外,還有傳統與創意激盪的過程,校園與工藝是一個很精采的結合!」而啟動典禮在「創藝晶片植入儀式」達到氣氛最高潮,由十二位來自全國各大工藝領域、身經百戰的工藝師,將存有思想與技藝的「創藝晶片」灌注至學員身上,期許透過「OSOC一校一工藝」能讓百年工藝文化與功力傳承至下一代,同時也象徵為期四個月的活動即將串聯全國北中南東,掀起一場校園的工藝創意新革命。 工藝與大眾的生活密不可分,無論是傳統技藝的創新、在地特色工藝產業化或是公共空間的介入活化,臺灣工藝發展面貌正迅速以全新姿態蛻變中。為了因應工藝創意新浪潮,「OSOC一校一工藝」將透過初階與進階的兩階段課程安排,串聯全國北中南東四所大專院校、十二位工藝師進駐、舉辦超過五十場的工藝體驗研習活動,讓工藝種子深入校園,向下紮根。「OSOC一校一工藝」北中南東四區,將以在地工藝形塑各區特色;北區的臺灣師範大學展現北台灣的深厚工藝文化,以陶藝、玻璃、藍染工藝為主軸,揉合傳統與未來;中區的亞洲大學將發揮創新與活力的優勢,以竹藝、漆藝、植物染,展現創意風華;南區的東方設計學院延續南台灣的活力與熱情,以金工、木工、交趾陶工藝,打造獨樹一格的南台灣風情;而東區的台東專科學校將昇華原住民工藝文化,將原住民工藝、石雕、木雕與刺繡,以傳統融合國際視野,灌注東部源源不絕的工藝教育活力。十二位來自全國各地,各大工藝領域的工藝師正摩拳擦掌,準備大展身手,漆藝工藝師陳永興說:「我已經等不及要把畢生所學灌注在學生身上了!」 「OSOC一校一工藝」活動時間從六月下旬開始至十月止,首先將展開「工藝DIY」學習課程,讓各地的國中師生以四區大專院校為中心,以啟發興趣、在地觀察、動手實作的方式參與,接著進行「工藝研習」,將以更進階的方式讓學員進一步創作,並且將層次提昇至「在地發展、創藝深植」。「OSOC一校一工藝」使校園成為工藝種子的擴散中心,強化工藝學習環境,持續提供在地工藝產業的發展與未來創新之所需能量。 「OSOC一校一工藝」融合在地產業、工藝技藝與創新的黃金三角,創新與傳統兼容並蓄,期望能引導學生親近工藝、了解工藝,並讓工藝文化的活水,在年輕的浪潮下持續攪動,也讓在地化工藝特色,發光發熱,成為下一世代臺灣的活力泉源。 102/6/20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http://www.ntcri.gov.tw
61086749 17 感官新震撼,表演藝術創「藝」感受-工藝絲竹藝術季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南投縣政府文化局、草屯鎮公所共同主辦的「工藝絲竹藝術季」,將於10月起正式開鑼,連續三個月於台灣工藝文化園區舉辦,這是工藝中心與在地藝文界協力,將藝術表演與工藝結合的創意活動,期許體驗工藝、聆聽絲竹、舞動生命、戲夢人生,在台灣工藝文化園區譜出奇幻樂章。 工藝中心主任許耿修表示,工藝不僅是工藝品創作,他還肩負各項感官的體驗任務。工藝的手作體驗及作品欣賞如何透過五感中最靈敏的聽覺來感受工藝精微細緻之功力,則是工藝發展階段的重要課題,有很多樂器都是精良的工藝創作,製作時從選材、加工、膠合、上漆等工序都須按部就班,有著頂真的工藝精神,方可製作出一件造型、聲音優美的經典之作。而工藝絲竹藝術季,就是工藝將藝術表演融合的最關鍵活動,在本季的表演活動中,其中有來自南投縣親愛國小【高山上的小提琴】,就充分結合工藝與音樂的元素,山上的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由鋸木頭開始,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小提琴,老師還讓學生們運用木雕工藝在小提琴上雕刻原住民圖騰及彩繪,創造出世界上少有的圖騰小提琴。 「工藝絲竹藝術季」系列,是一項定時、定點、做固定事情的推廣藝文活動,自10月5日至12月28日止,於每週六晚上五點半開始至七點,共舉辦十三場不間斷的演出。由來自全國各大藝術表演領域、演出精湛的藝術團體,將表演藝術與工藝融合的新能量烙印至參觀民眾心中。其中包含五洲園掌中劇團【科幻金光神怪戲】、Cicada(蟬)樂團【邊境消逝】、極至體能舞蹈團【背包客】、世雯民俗舞蹈團【舞動奇蹟】、樂興之時管絃樂團【秋樂、聲歌】、南投縣親愛國小【高山上的小提琴】、草屯國中音樂班【秋天的聲音-聆聽生命的樂章】、亞太胡琴樂團【樂自心中來】、台灣豫劇團【錢要搬家了】、國立台灣交響樂團【銅管五重奏】、台灣國樂團【NCO絲竹隨想樂飄揚】、心靈歌王曾大展【台灣歌謠之夜】等。 活動中更結合許多工藝樂器的體驗活動,包含陶笛、雨聲器及竹口笛的DIY研習,讓您除了欣賞藝術演出外,也可以動手製作屬於您自己的樂器。其中「竹口笛」是由鄭瑞賢老師於2012年至紐西蘭進行文化交流時,為了向友邦呈現出屬於台灣在地的代表性樂器所研發而成的超迷你管樂器。其材料是由南投竹山所產的三年生剛竹製作而成。運用手指,透過八公分、五孔的竹管就可以吹奏出十一度音,是一個方便隨身攜帶且可以自行手做的工藝樂器。只要來到台灣工藝文化園區,就有機會體驗製作這項集工藝與創意於一身的靈巧樂器喔! 除了上述精彩的活動之外,第二屆【秋韻】紅豆盃流行音樂大賽即將於11月23日展開。【秋韻】流行音樂大賽激發出各種不同元素與工藝間的合作樣貌,其中「最佳工藝樂器演奏」及「最佳工藝美學造型」兩項團體獎,將音樂比賽導入原住民音樂及傳統工藝樂器等與工藝相關的表演元素,以增廣音樂比賽的工藝特色及文化內涵,希望各界趕快組團報名共襄盛舉。 「工藝絲竹藝術季」融合台灣創新工藝、藝術表演、在地文化的黃金三角,讓創意與傳統兼容並蓄,期待能引導喜愛不同族群的藝術愛好者,親近工藝,了解工藝,進而將工藝元素融合進各項文化之中。讓工藝的活水,透過「工藝絲竹藝術季」流向台灣各個文化角落,讓工藝的種子在各地發芽茁壯,成為下一代台灣創新的活力泉源。 活動詳情資訊請上網查詢 https://www.facebook.com/ntcrdi 102/9/27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http://www.ntcri.gov.tw
61086750 18 「流轉書頁生典律-臺灣文學出版特展」10/6日起將於紀州庵文學森林展出! 由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承辦之「流轉書頁生典律-臺灣文學出版特展」,即將於10月6日開始自台南移師至台北紀州庵文學森林展出。展覽內容包括「從作者到讀者的通路」與「臺灣文學出版主題特寫」兩大主題,分別介紹一本書從出生到面世的背後故事,以及台灣文學出版歷史脈絡。現場除了能一睹知名文學作品不同時期的珍貴典藏原本,亦展出難得一見的鉛版打樣機,可讓民眾親自體驗印製明信片帶回家! 「流轉書頁生典律-臺灣文學出版特展」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畫,曾於2012年在國立臺灣文學館展出,為擴大臺灣文學在全臺的能見度,也呈顯臺灣文學館的研究成果,並深化臺北地區文學展示與推廣效益,因此國立臺灣文學館推動臺北移地展示計畫,委託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執行製作,於紀州庵文學森林展出。 「流轉書頁生典律-臺灣文學出版特展」展期從10月6日至11月24日,開幕時間為10月6日下午兩點。期間將舉辦「認識出版小旅行」、「你有一張不同的臉;書籍版本的變遷」、紀錄片「鑄字人」放映及導演講座、「小本的」出版創作計畫發表及「一本書的完成:做一本好看又好命的文學書」等教育推廣活動,邀請線上出版人、文學創作者及藏書家,為大家解密文學作品及出版產業的「眉眉角角」。詳細活動時間與報名方式請上紀州庵部落格:http://kishuan.pixnet.net/blog。 102/10/6 紀州庵文學森林
61086751 19 《永是有情人-琦君捐贈展》 國立台灣文學館10月9日起以《永是有情人》為題,推出散文大家琦君捐贈展,內容包括琦君歷來著作、藏書、信札及照片,以及首次公開展出的琦君隨身物品,衣服、髮簪及結婚證書,生動呈現琦君的一生及文學成就。這是今年台文館徵集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再加上琦君在文壇上的重要地位,捐贈展的推出意義重大。 琦君本名潘希珍,1917年出生浙江永嘉,後遷居杭州,畢業於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1949年來臺,在司法界任職20年,退休後任教於中央大學、文化大學中文系。1983年隨丈夫李唐基僑居美國,2004年回臺灣定居淡水,2006年逝於台北。 琦君自1954年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琴心》開始,便在小說與散文創作中大放異彩,作品風格溫柔敦厚,平實易讀,多篇文章選編至國內外教科書,傳頌里巷,她於72歲時發表的作品〈橘子紅了〉,曾改編為電視劇,膾炙人口。 台文館館長李瑞騰曾談及琦君的文學成就,稱其「文字漂亮,景致與情緒混然天成」,並說琦君作品從人與情出發,並擴大到對土地的熱愛,也有對台灣社會、生活環境的描繪,值得深入研究。琦君作品備受推崇,夏志清曾讚譽琦君:「第一流的散文家,一定有超人的記憶力,把過去的真情實景記得清清楚楚。」 本展以「永是有情人」為題,除了《永是有情人》一書為其自陳真實身世的著作,有其重要轉折意義外,琦君重「情」,這樣的心態多少透露在她的書名中,不只是懷舊之情,琦君旅美、居臺,每到一處,都與當地友人保持深摯淳厚的情感,並化為詩文與信札,字裡行間可見其真性情。 為替作家文物覓得妥善的保存機構,琦君兒子李一楠、媳婦陳麗娜自2010年起與國立台灣文學館聯繫,洽談捐贈事宜,內容包括1400餘本藏書、1600餘封信札、7000張相片以及資歷證件正本等,為今年入館文物數量最多者,歷經多時終於完成徵集程序並舉行捐贈展。除入館文物外,琦君結婚證書、常穿衣物及贈媳的髮簪、剪斷的金戒指亦一併展出,呈現琦君以一女性之姿而成散文巨擘的風采。 「琦君捐贈展」展場位於台灣文學館2樓展覽室,共分為四個主題展區,第一區「萬水千山師友情」,主要呈現琦君作品對老師的回憶與讀者及親友的信札。第二區為「三更有夢書當枕」,其中「著作目錄與版本」為琦君著作一覽表,並列舉其中重要著作。「琦君用書」可見其專業及興趣,約可分為詞學專業養成之論著、文友贈書以及其他讀物。「琦君接受史」主要從琦君作品被收入臺灣及國外教科書、散文選集部分,及以琦君為研究對象之學位論文角度切入,觀察讀者如何對琦君作品產生認同,並進一步在學院中進行研究與討論的過程。 第三區為「千里懷人月在峰」,琦君筆下的親人描寫以母親最多,外公次之,父親、兄長及故鄉其他長輩也屢屢出現篇章中,懷人兼懷鄉,形成綿密的情感網絡。來臺後,由於臺灣是她的第二故鄉,對於另一半李唐基先生、兒子李一楠也多有描述,旅美之後,臺灣的風土民情也常出現在作品中。第四區「留予他年說夢痕」, 以琦君重要資歷證件及隨身物品為展示重點,紀錄琦君一生重要經歷。 總計琦君居臺時間35年,在美20年。夫婿李唐基先生細心為琦君收存一切資歷證件、早年相片,為本展得以呈現不可不提的重要功臣。 102/10/7 國立臺灣文學館
61086752 20 台文館南管音樂會 王心心與余光中共譜新藝 國立台灣文學館10週年館慶系列活動已陸續展開, 10月18日將登場的「南管音樂會」由心心南管樂坊擔綱演出,樂坊創辦人王心心以南管曲牌譜寫詩人余光中的作品《洛陽橋》,是古老南管與現代詩結合的首次公開,老樂靈魂與現代文學碰撞出全新的火花,值得期待。 王心心是當代華人最重要的南管音樂家之一,四歲開始學習南管,2003年創立「心心南管管樂坊」,以保存與推廣南管音樂為志業,知名編舞家林懷民曾如此形容王心心,「她尚未出場,我們靜默等候;她一開口,我們便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了。」王心心將於音樂會中登場主唱由她親自譜曲的余光中詩作〈洛陽橋〉及〈鄉愁〉二曲。 南管是台灣所保存中華傳統音樂裡最古老的音樂,發源於中原,蓬勃於泉州,是仕紳人家廳堂的休閒雅樂,其樂曲包括「指」、「曲」、「譜」三種形式,演奏程序分為「奏指」、「唱曲」、「宿譜」三部分。《洛陽橋》以「中滾」這個曲牌譜寫,曲調強烈、高亢,原來內斂的詩變得情感奔放,已親自聆賞個中奧妙的台文館館長李瑞騰為之動容,強烈推薦民眾一定要來享受這個難得的演出。 王心心受台灣文學館之邀,以南管為現代詩譜曲,實現她多年來的想法。她表示,在創作的過程當中,深深感受到現代詩的感情深度完全不亞於古典詩詞;而南管與現代詩的結合,為南管藝術憑添更多現代感,一定能讓觀眾產生共鳴。 為讓民眾深入南管藝術之美,音樂會將先由樂師王新源以《記相逢》中的〈霏霏颯颯〉及〈月色〉「導聆」解說南管、樂器及排場,接著由八位樂師演出〈鄉愁〉、〈梅花操〉、〈洛陽橋〉及〈百鳥歸巢〉等曲。 「台灣民間文學曲藝─南管音樂會」由文化部指導,國立台灣文學主辦,是10週年館慶系列活動「文學匯演」四場活動之一,另外三場活動分別為「追魂組曲Ⅲ音樂會」、「陳達儒紀念音樂會」及「一桿稱仔─精典文學劇場」。本場次為免費索票入場,歡迎喜愛藝文的朋友踴躍參與,歡迎民眾踴躍參加。詳情請洽台灣文學館網站:http://aas.nmtl.gov.tw/。 102/10/11 國立臺灣文學館 http://www.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857&Itemid=15
61086753 21 十年慶成 台灣文學館發表三書 國立台灣文學館10月17日歡渡十週年館慶,館長李瑞騰正式向外界公開介紹「館慶三書」,回顧台文館開館十年來在館務、出版及展覽所累積的成績,同時描繪下一個黃金十年的文學藍圖。慶祝活動中最溫馨的場面是從開館至今的歷屆館長回娘家,四位館長同心打鼓,在隆隆鼓聲中,敲擊出對文學館十歲生日的祝福。 國立台灣文學館為我國第一座國家級的文學博物館,2003年10月17日正式開館營運,今年剛好十週年。集全館之力,台文館在10歲生日當天,出版《觀瀾索源:館務十年》、《競秀爭流:展覽十年》、《明珠翠羽:出版十年》,讓人們從展覽、館務及出版三方面,全面性的深入文學館內涵。 原訂要親自出席館慶活動的文化部長龍應台,也致電李館長向台南的民眾致意;她在寫給館慶三書序言中提到她對文學館的期許,她說,文學是社會靈魂所在,而台文館是所有作家、文學愛好者的心靈歸宿;文學館在跨世紀的十年,懇切素樸一路走來,累計了10萬餘件文物典藏、500餘冊的圖書出版及200檔次的展覽,對於拓展台灣文學的閱讀版圖、深化文化國力的根基,台文館將發揮更關鍵的支柱角色。她祝福台文館下一個精彩十年,帶給華文世界文學更大的豐美與幸福。 館慶典禮於下午二時展開,從台南揚名國際的十鼓擊樂團演出精彩,隆隆鼓音震撼人心,林瑞明、陳昌明、鄭邦鎮及李瑞騰歷任及現任館長共同擊鼓,為館慶揭開序幕。現場氣氛熱鬧,貴賓雲集,包括台南市副市長顏純左、陳萬益教授、中央大學副校長李光華等人上台致詞,祝賀文學館十年有成。台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呂理政、台南生活美學館館長林案倱、奇美博物館館長郭玲玲、衛武營主任陳善報,巴代、版畫家潘元石等文友作家也都親自出席。 館慶的重頭戲之一是致贈感謝狀給文學文物捐贈者,台灣文學館每年均收到大批的捐贈物品,有作家手稿、器物、書籍、剪報等,至今超過10萬件,所有捐贈物品都是對台灣文學擁有深情人士的奉獻,因此每年館慶都會特別予以表彰感謝。今年的出席館慶的捐贈者有楊逵的公子楊健、李潼的公子賴以寬、作家林武憲,以及楊明憲等人。 館慶最後表揚在文學館服務年資達10年的資深志工,包括方霜雲、王淑珍、卓麗香、楊美月、鄧福榮、黃中興、葉惠珠、蔡秋娥、潘昭男、謝金福等人;從開館即到館工作的資深館員丁千惠、黃雪雅、陳建銘;績優館員林佩蓉、黃敏琪等人,也都在館慶當天獲得公開表揚。 文學館10週年館慶的系列活動,於9月中即陸續展開,包括慶典、文學匯演、文學特展、套書發表、文學講座,另外還有臨時郵局、明信片免費寄送、出版品7折、雪芙瑞文學咖啡飲品9折及集點送贈品活動。 配合館慶推出的臨時郵局,在文學館前廣場設置攤位,現場有十週年紀念郵票、紀念封、明信片等吸引不少郵迷前往。10月10日至31日,文學館免費提供免費明信片寄送服務,每日100張,索取請洽服務台。 102/10/17 國立臺灣文學館
61086754 22 余光中聆聽王心心 南管與現代詩的美麗相遇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南管音樂大師王心心,首次以南管譜曲現代詩,10月18日晚間於國立台灣文學館首演,取材同是泉州人余光中的作品〈鄉愁〉,曲音百折千迴,打動現場近四百名聽眾的心,有人聽得眼眶泛淚不能自已,終場紛紛起立,報以熱情的掌聲回應。這也是國內首次成功將南管古樂與現代文學結合的完美演出。 國立台灣文學館10週年館慶系列活動之一「文學匯演」,邀請心心南管樂坊演出,除了傳統南管樂曲,此次還將這項古老的民間曲藝創新,由創辦人王心心首次嘗試結合現代詩入南管,她說,將現代詩譜上南管的想法,擺在心裡已經很久,這次藉由台灣文學館的提議,讓夢想實現,她很感謝,尤其在演唱鄉愁一曲時自己幾乎哽咽,情感上有很大的波動。 王心心古典扮相優美,一出場即虜獲全場目光, 她手撫二弦靜默, 眾人屏息以待,接著一種近乎來自天籟的聲音,緩慢的流洩而出,聽眾陶醉其中,彷彿進入不可名狀的時空,直至樂音停止才清醒過來,意猶未竟的品味之前耳聽眼見的美好。 王心心會後表示,她希望有機會可以辦一場全部都是余光中老師作品的南管音樂會,而除了余光中,席慕容是她特別傾慕的詩人。 余光中18日帶著妻子范我存共同出席這場音樂會,聽完王心心的演唱,他上台表示,南管的優美不下於崑曲,他的〈洛陽橋〉,如今譜上南管曲牌,由王心心唱來,讓他有一種「心心相印」的感動。 南管為台灣所保存的傳統音樂裡最古老的樂種,發源於中原,在泉州發揚光大,王心心就是泉州人,四歲起學習南管,精習指、譜大曲及各項樂器,尤以歌唱著稱,至今卓然成家,是南管界少見的音樂全才。 音樂會共演出6首曲目,先由樂師王新源向觀眾介紹南管音樂做「導聆」,讓第一次聆聽者也能輕鬆進入南管,享受東方古典音樂的美好。前2首作品是傳統南管樂曲《記相逢》之〈月色〉〈霏霏颯颯〉二節,《記相逢》為南管古樂較完整的指套之一,內容為元雜劇《玉簪記》裡小尼陳妙常對書生潘必正的相思之情;接著是以現代詩入曲的《鄉愁》及《洛陽橋》,都是詩人余光中的作品;〈梅花操〉為南管四大名譜之一,最後以熱鬧優美的〈百鳥歸巢〉作結,全曲模仿百鳥啼鳴飛翔,旋律明亮活潑,變化萬千。 音樂會後聽眾紛紛湧上台前,要求與王心心合影、並請余光中簽名,還有從大陸來台求學的女大生關雨然,第一次聽南管及余光中的詩,直呼好聽,紅著眼眶要求王心心幫她簽名,氣氛熱烈感人。台灣文學館館長李瑞騰則表示,文學館很高興幫南管與現代詩作媒,此次跨界合作,成功的讓老藝術注入新生命,也帶起10週年館慶活動的高潮。 102/10/22 國立臺灣文學館
61086755 23 台灣文學館經典文學劇場 演出賴和作品《一桿稱仔》 國立台灣文學館10週年館慶「文學匯演」系列活動於10月27日舉辦《一桿稱仔》經典文學劇場,由台南「影響?新劇場」改編賴和小說《一桿稱仔》。另外為讓民眾前來體驗不一樣的賴和, 10月25日由影響新劇場舉辦《遇見秦得參》互動劇場體驗活動。活動免費,歡迎前往。 賴和是台灣重要文學家,《一桿稱仔》是其最知名的作品之一,並已收錄在高中生國文教材中。故事敘述日治時期台灣民眾受到壓迫的苦難,批判殖民時代的律法完全由殖民者隨性操控,被殖民者只能任由擺佈。小說主角秦得參賣菜時所使用的「稱仔」其實就是社會公平的象徵,卻被巡警惡意毀壞,以此帶出小說主題的重心。 「影響‧新劇場」為文化部分級獎助藝文團隊,今年獲選102年度文化部媒合演藝團隊進駐台灣文學館,該團隊致力為年輕觀眾製作好戲,並以戲劇進行人文藝術教育等推廣活動,《一桿稱仔》的演出也是此項合作計畫之一。 《遇見秦得參》互動劇場體驗活動,運用教習劇場互動式戲劇技巧坐針氈(Hot seating)的方式,在引領者(Joker)的帶領下,演員將以演教員(Actor-Teacher)的身分扮演《一桿稱仔》劇中的秦得參,以角色入戲的方式,讓參與活動的青少年親自和劇中的角色對話。讓觀眾在和演員互動問答的過程中,勾勒出劇情及理解角色自身的困境,進而思考《一桿稱仔》故事背後的文化、時代意涵,以及與現今社會議題做更深刻的連結與反思。活動時間約1小時, 10月25日下午7:00、10月27日下午4:30共2場活動,額滿為止,報名請洽劇團網站www.nvnvtheatre.com。 配合國立台灣文學館十周年館慶演出的經典文學劇場《一桿稱仔》,10月27日下午2點30分在台灣文學館演講廳登場,由擅長處理文學作品之呂毅新編導,資深劇場演員陳怡彤、林禹緒、李佶霖,透過戲劇表演的方式,重新詮釋這篇小說的精神與意義。並聘請台灣文學專家呂興昌教授為文學顧問,以向作家作品致敬為目標,保留小說家原汁原味的文字意涵,以結合劇場、文學與音樂跨界合作的模式,重新賦予《一桿稱仔》創新的生命力。相關活動請上國立台灣文學館網站nmtl.gov.tw 102/10/23 國立臺灣文學館
61086756 24 行動博物館環島巡迴 10月31日移師台東池上鄉萬安國小 「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從花蓮市文創園區移師台東,10月31 日上午9:00在台東池上鄉萬安國小正式展出,台文館竭誠歡迎民眾踴躍參觀,近距離體驗台灣文學之美。 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自2010年起巡迴全台,今年推出第二期行動博物館「音以律文─台灣文學聲情演繹」,強調文學的聲音之美,7月整裝從台南出發前往東部,陸續在宜蘭、花蓮及台東展覽。2013年度巡迴展最終站的展出地點在台東池上鄉萬安國小,展期自10月31日起至11月20日止。 展出內容由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出發,擴展至母語之美、誦讀韻味,展現文學化身為戲劇、歌曲的魅力,以及有形的文字結合無形的聲音,分為「常民之聲」、「媽媽的話」、「為你朗讀」、「文字演歌」、「聲歷其境」等五大展區,採取互動式、藝術性的展覽手法,透過多媒體設計,結合時下最夯的APP、QR code、VR等多樣化資訊技術,豐富展覽內涵及多變性,讓文學除了閱讀,也透過樂曲、戲曲、詩詞朗誦、文學電影等各種方式,讓大家「聽」出文學的感動。 除了常態展出之外,主辦單位特地蒐集多位台東地區作家出版品,在博物館內提供觀眾閱讀,讓民眾透過本次展覽了解台灣文學聲音之美、也更認識台東在地的文學作品。 開展首周末11月2日上午10點30分,辦理「說學逗唱的肢體文學」活動,邀請台東縣關山鎮德高國小的「哈客劇團」,透過活潑逗趣的內容,讓參與的民眾可從戲劇表演中聽見客家的語言、看見客家的故事;表演活動後,由在地母語老師更深入的為大家介紹客家文學及文化。歡迎各位有興趣的大小朋友們一同前往現場參與活動。 2013年度台灣文學行動博物館「音以律文」巡迴展,將在台東縣池上鄉畫下句點,有興趣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 102/10/29 國立臺灣文學館 http://www.nmtl.gov.tw/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task=view&id=2865&Itemid=15
61086757 25 返常—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 國美館於102年10月5日舉辦「2013亞洲藝術雙年展」,本屆亞雙展策展人黃舒屏以「返常」作為核心概念,關注存在於我們生活周遭經驗的種種日常狀態,除了回歸日常之物的美學趨勢外,「返常」的另一個涵義,也希望從生活的根本結構,去檢視與省思那些浮現反常的社會常規與體制,重新找回忠於自我價值和社會關照的生活本質。展覽中來自二十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的藝術家以結合塗鴉、裝置、影像、劇場、表演等多種不同樣貌和方式,呈現精采的亞洲生活與文化。 102/10/5 國立臺灣美術館 http://www.asianartbiennial.org/2013/
61086758 26 硬地校園巡迴 10/1啟動你的ROCK魂 36組硬地樂團 X 30天從南到北 X 10 所知名大學,硬地音樂三度入侵校園,將在今年十月掀起夏天結束後首波搖滾浪潮,點燃一整學期的熱血狂躁。兩年前,我們開始把獨立音樂界最豐富最精華的果實帶進校園,在全國大專院校間投下震撼彈,在校園中引起廣大的回響與支持,硬地音樂校園巡演也變成每年學生們最期待的開學盛宴。 102/09/30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a8bd9ee7-9296-4147-ac49-ae0f1aef384c
61086759 27 臺灣”亮”起來 國片《郊遊》揚威國際獲頒獎金250萬 文化部二日下午舉辦「臺灣"亮"起來」國片《郊遊》授獎儀式,邀請甫從法國馬賽返臺的導演蔡明亮出席,與演員李康生、陳湘琪等暢談廿年來電影理想的追尋和堅持。部長龍應台親自頒發獎金250萬予電影出品公司,表揚《郊遊》榮獲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的國際肯定。導演蔡明亮特別感謝臺灣與法國給他自由的創作環境,也謝謝觀眾跟著他的電影一起成熟,「在沒有劇情的電影中,獲得生命最深層的感動!」 102/10/02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b7ed1de2-05f7-41e5-9e44-e676686a94ab
61086760 28 從舞台到講台 流行音樂教育思維前進校園 為了鼓勵流行音樂的人才培育,建立業界與學界聯繫與相互交流的管道,並了解國內外流行音樂產業的發展需求,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推動流行音樂專案辦公室」今(9)日下午於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辦「音樂新思維-流行音樂人才培育交流論壇」,邀請五月天樂團的怪獸及瑪莎、今年金曲獎評審團總召倪重華、大大樹音樂創辦人鍾適芳,及寫下《青年的四個大夢》一書影響許多年輕人的吳靜吉教授與談,300個座位在開放時半小時內即索取一空,並開放第二現場實況轉播,現場反應熱烈。 102/10/09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21ddf228-448a-49a0-bcdd-1e47354a3512
61086761 29 臺灣影業蓄積能量 東京國際影展再度發光 第26屆東京國際影展將再度聚焦臺灣!代表臺灣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失魂」、票房亮眼的喜劇片「總舖師」、世界麵包冠軍得主吳寶春師傅生命故事改編而成的「世界第一麥方」、隋棠主演的愛情片「甜秘密」、臺日韓國際合創電影「打狗舞」及候孝賢導演經典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數位修復版將齊聚東京,演繹臺灣風情,釋放影業蓄積的能量。 102/10/16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2f32e5a4-4677-4f1d-87b2-d8e0d12e1df8
61086762 30 CMJ台灣之夜 葛仲珊、王若琳聯手發聲 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大京藝術創新有限公司承辦之「2013年美國紐約CMJ音樂節」,在美國時間10月15日於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舉行國際媒體記者會。現場除聚集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音樂品牌廠商外,也邀請到CMJ音樂節執行長Alex d’Amencourt、演藝足跡橫跨歐美各大城市的美國紐約嘻哈歌手及流行音樂教育家Rabbi Darkside等重量級嘉賓到場,與這次代表台灣赴紐約演出之三組藝人王若琳、葛仲珊(Miss Ko)和DJ Noodles等,共同宣告此次CMJ以台灣新「女聲」為特色的演出展示,以及未來國際演出的合作計劃。 102/10/17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a82bb7c1-2d4b-4e18-b3cb-0f2dbff81b79
61086763 31 第48屆廣播金鐘獎得獎名單揭曉 第48屆廣播金鐘獎18日揭曉,央廣與教育電台各自奪下6獎同成最大贏家,余光則獲頒最佳貢獻獎。102年度(第48屆)廣播金鐘獎報名件數創新高,計有1049件作品角逐29個獎項。 102/10/21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45d6db24-8bd7-4957-bd14-f717d1d45211
61086764 32 只聽音樂不過癮 音樂講唱進校園 —文化部邀林俊傑、黃韻玲、戴佩妮等創作歌手「唱」所欲言 校園演唱風行多年,但是與學生的交流多只停留在一場又一場精彩的台前演出。為了讓華語流行音樂向下紮根,拉進舞台與講台的距離,並且建構校園流行音樂產業育成機制,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將前進校園,於10月至11月分別在成大、中山、世新、政大辦理4場音樂講唱會。 102/10/21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42099edc-6e56-4d9a-9884-2916dba72895
61086765 33 從舞台到講台 流行音樂教育思維前進校園 為了鼓勵流行音樂的人才培育,建立業界與學界聯繫與相互交流的管道,並了解國內外流行音樂產業的發展需求,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推動流行音樂專案辦公室」今(9)日下午於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國際會議廳舉辦「音樂新思維-流行音樂人才培育交流論壇」,邀請五月天樂團的怪獸及瑪莎、今年金曲獎評審團總召倪重華、大大樹音樂創辦人鍾適芳,及寫下《青年的四個大夢》一書影響許多年輕人的吳靜吉教授與談,300個座位在開放時半小時內即索取一空,並開放第二現場實況轉播,現場反應熱烈。 102/10/09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21ddf228-448a-49a0-bcdd-1e47354a3512
61086766 34 臺灣影業蓄積能量 東京國際影展再度發光 第26屆東京國際影展將再度聚焦臺灣!代表臺灣角逐明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失魂」、票房亮眼的喜劇片「總舖師」、世界麵包冠軍得主吳寶春師傅生命故事改編而成的「世界第一麥方」、隋棠主演的愛情片「甜秘密」、臺日韓國際合創電影「打狗舞」及候孝賢導演經典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數位修復版將齊聚東京,演繹臺灣風情,釋放影業蓄積的能量。 102/10/16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2f32e5a4-4677-4f1d-87b2-d8e0d12e1df8
61086767 35 CMJ台灣之夜 葛仲珊、王若琳聯手發聲 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大京藝術創新有限公司承辦之「2013年美國紐約CMJ音樂節」,在美國時間10月15日於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舉行國際媒體記者會。現場除聚集來自全球各地的媒體、音樂品牌廠商外,也邀請到CMJ音樂節執行長Alex d’Amencourt、演藝足跡橫跨歐美各大城市的美國紐約嘻哈歌手及流行音樂教育家Rabbi Darkside等重量級嘉賓到場,與這次代表台灣赴紐約演出之三組藝人王若琳、葛仲珊(Miss Ko)和DJ Noodles等,共同宣告此次CMJ以台灣新「女聲」為特色的演出展示,以及未來國際演出的合作計劃。 102/10/17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a82bb7c1-2d4b-4e18-b3cb-0f2dbff81b79
61086768 36 第48屆廣播金鐘獎得獎名單揭曉 第48屆廣播金鐘獎18日揭曉,央廣與教育電台各自奪下6獎同成最大贏家,余光則獲頒最佳貢獻獎。102年度(第48屆)廣播金鐘獎報名件數創新高,計有1049件作品角逐29個獎項。 102/10/21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45d6db24-8bd7-4957-bd14-f717d1d45211
61086769 37 只聽音樂不過癮 音樂講唱進校園 —文化部邀林俊傑、黃韻玲、戴佩妮等創作歌手「唱」所欲言 校園演唱風行多年,但是與學生的交流多只停留在一場又一場精彩的台前演出。為了讓華語流行音樂向下紮根,拉進舞台與講台的距離,並且建構校園流行音樂產業育成機制,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將前進校園,於10月至11月分別在成大、中山、世新、政大辦理4場音樂講唱會。 102/10/21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42099edc-6e56-4d9a-9884-2916dba72895
61086770 38 世界影音遺產日 文化部邀林青霞出任守護大使 搶救臺灣老電影 文化部24日上午啟動搶救臺灣老電影行動,邀請導演李行、影星石雋以及專程自港返臺的林青霞出任「守護大使」,號召企業與全民一起參與,搶救瀕於酸化毀損的臺灣老電影。龍應台表示,老電影是臺灣人的共同資產,影像聲音保存了珍貴歷史,「老電影就是國民記憶的博物館」,不搶救就會灰飛煙滅,她呼籲大中小型的企業都加入搶救行列。《龍門客棧》出品公司聯邦影業、戲院業者秀泰影城率先響應文化部搶救行動,各捐出50萬元拋磚引玉,表達業界支持國片的熱情。 102/10/24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518dbdb2-e02b-4148-97da-9aee0d90526d
61086771 39 第48屆電視金鐘獎得獎名單揭曉 第48屆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10月25日於國父紀念館舉行,本屆電視金鐘獎計有141家公司、1,940件作品報名角逐35個獎項,比起去年增加254件,競爭極為激烈。 102/10/26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60862f08-e2ad-4a91-ae06-d0df47c2a16a
61086772 40 第四屆金音創作獎得獎名單揭曉 第四屆金音創作獎得獎名單 102/10/26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c5a4c12c-0455-40d3-9365-cca6946574cb
61086773 41 【掌聲響起後 幕後英雄站出來】揭開12道影視音工作者的幕後光芒 為了讓社會大眾一窺電影、電視以及流行音樂工作者的創作歷程,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與公共電視聯手打造「掌聲響起後─幕後英雄站出來」系列節目,以棚內對談節目「幕後的一千零一夜故事」及紀錄片節目「聲影中的故事」,為觀眾揭露這看似熟悉、卻又鮮為人知的「幕後內幕」。 102/10/30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d776600c-8bde-424a-b29b-a84ab67272b2
61086774 42 2013台灣樂團潮成果發表會 11/2~11/3花博公園熱力開唱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以下簡稱文化部影視局)10/30日於花博公園TRIANGLE音樂展演空間舉行「2013臺灣樂團潮成果發表」記者會,宣告本年度最重要的獨立音樂盛事, 32組獲得補助的樂團,即將集結成潮發行新作,並於本週末(11月2日、3日)在花博公園演出,展現臺灣樂團創作實力。 102/10/31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http://www.bamid.gov.tw/BAMID/Code/NewListContent.aspx?id=5835000b-d143-49d5-ba44-2e5d6c5f51d8
61086775 43 文化部扮橋樑 媒合資金與創意 第一梯次「文創加值達人賽成果發表暨媒合會」 102/10/24 文化部 http://www.moc.gov.tw/news.do?method=list&sn=1
61086776 44 2013台灣文博會系列活動|採購好文創 邀您一同逛好點‧買好物‧享優惠 台灣文創產業近年大規模成長,各式各樣商品蜂湧而出,豐富了生活品味。由文化部主辦,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承辦之2013台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已於10月1日由「採購好文創」正式啟動展會周邊活動。文化部為了增加通路的曝光,29日特別由文創發展司長徐宜君安排媒體探訪CDPiazza華山旗艦店、寶號與AU.DOT元華等三家好點。 102/10/29 文化部 http://www.moc.gov.tw/artnews.do?method=findById&id=1222852535412
61086777 45 2013臺南創意生活節—創意無限,浩角翔起v.s臺南創意生活節 「2013臺南創意生活節」9月6日於臺南園區進行特展開幕記者會,主辦單位文化部文創發展司司長徐宜君及活動代言人浩角翔起皆親臨會場。現場並開啟象徵「2013臺南創意生活節」的祕密寶盒,透過「OPEN」的概念,為府城古都帶來「Open City-城市尋寶樂」、「Open House-老屋新生命」、「Open Mind十大設計明星特展&藝術沙龍」以及「Open Live-周末狂歡夜」等四大活動。 102/9/6 文化部
61086778 46 「2013原聲音樂節」─聲呼吸?賞音樂 「2013原聲音樂節」於9月11日於文化部藝文空間進行啟動儀式記者會,為即將於花蓮舉辦的音樂節活動揭開序幕。主辦單位文化部文創發展司副司長高明秀及活動代言人歐開合唱團皆親臨會場,並一同轉動舞臺中央的音樂盒軸心,以示「2013原聲音樂節」音樂展演、主題特展、主題講堂、創意市集、旅行推廣等活動即將開跑。 102/9/11 文化部
61086779 47 「2013傳統藝術創新節」 「2013傳統藝術創新節」於9月28日熱鬧登場,為期9天在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活動內容包含傳統藝術創新展、酒文化動靜態展、知名音樂創作人荒山亮、電音三太子等團體的傳統藝術創新表演、文創種子培育工作坊、藝企交流會及創意市集等,讓大家一起顛覆傳統、搖滾嘉義。期望透過2013傳統藝術創新節活動,能提供南部區域文化創意產業之創作、扶植育成、經紀媒合、展演銷售等服務,促成文化創意產業聚落的發展。 102/9/28 文化部 http://2013fita.moc.gov.tw/active1.html
61086780 48 嘉義園區第3次招商公告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公開徵求文化創意事業參與經營 102/11/8 文化部 http://www.investinchiayiccp.org.tw/
61086781 49 「古蹟醫生對症下藥 彩繪壁畫再現風華」 文化部文資局以行動力展現國際修復水準 臺灣古蹟與歷史建築中的彩繪與壁畫除了保護建築構件與裝飾的功能外,更發展成為民俗教化及生活藝術的殿堂,但因經常面臨香火與油煙污損,以及鹽害、黴害、白蟻蟲害,和人為不當修復等破壞,許多珍貴的大師級作品不是隨著建築整修翻新中逐漸消失,就是在歲月與環境侵蝕中殘破缺損,直到近年來,藉由文資法修法,才讓彩繪與壁畫的保存從建築本體中被獨立出來而受到應有的重視。文化部為了因應各地方政府保護文化資產的迫切需要,除了積極提供諮詢與技術協助外,必要時,往往還要親自投入搶救與修復的工作,希望藉著實務累積的技術與經驗,能逐步建立相關的規範,讓臺灣的文化資產保存邁入標準化時代並與國際同步接軌。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今年4月剛完成歷史建築高雄代天宮潘麗水巨幅山水壁畫的修復,而以長達3年時間「從古蹟現場到實驗室」所修復的已故人間國寶陳壽彝12扇彩繪門神作品,也即將運回安置於國定古蹟北港朝天宮原址,這些成果都是以行動力展現國際修復水準之具體實踐。 102/10/2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ms/newsDetailViewAction.do?method=doViewNewsDetail&contentId=5386&isAddHitRate=true&relationPk=5386&tableName=content&iscancel=true&menuId=3401
61086782 50 「第五屆海峽兩岸有形文化資產論壇」 兩岸考古學家齊聚一堂,激盪遺址管理新思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於11月4日(一)及5日(二),在所屬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國際會議廳,舉行「第五屆海峽兩岸有形文化資產論壇」,本屆論壇主題為「考古與遺產地管理」,會中除邀請兩岸考古領域的臧振華、劉益昌、杜金鵬、王煒林、余杰等12名學者專家發表專題論文外,也與百餘名學員共同座談,相信定可激盪出新的火花。 文化資產局施國隆局長在論壇開幕式中,除歡迎大陸及臺灣學者此番共襄盛舉外,也分享了臺灣過去對於遺址保護的經驗。他認為,遺址保護必須納入整體環境影響評估,使其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 本屆論壇,聚焦於考古遺址與其定著空間的規劃與管理。過去關於「有形文化資產」議題的討論,重點往往僅在古蹟、歷史建築等地上建物,原因在於遺址多埋藏於地下,年代更久遠、其涵蓋空間範圍難以清楚界定。在臺灣,過去較少舉辦以遺址保護為主題的專題論壇,也因為這緣故,本次的交流特別顯得具有開創的意義。論壇的議題規劃,兼及學術研究與實務政策,包含史前文化遺址的發掘技術、考古博物館管理、遺址教育展示、遺址觀光規劃、兩岸政策比較等議題,對於激盪出遺址管理的新思維,有其深遠影響。 102/11/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http://www.boch.gov.tw/boch/frontsite/cms/newsDetailViewAction.do?method=doViewNewsDetail&contentId=5395&isAddHitRate=true&relationPk=5395&tableName=content&iscancel=true&menuId=3401
總共 102 筆,顯示第 1 到第 50 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