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主旨 天氣多變溫差大,花蓮場籲請農友慎防水稻葉稻熱病
疫情內容 冬春交替溫差大,稻株對病蟲害的抵抗力也降低,較易感染葉稻熱病。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近日派員勘查稻田,發現稻熱病已開始零星發生,籲請農友注意天氣及病害防治工作,不可不慎。宜花地區葉稻熱病通常在三月下旬至四月間發生,其發病與否與氣溫、雨水及氮肥施用情形等因素密切相關,若未能及時防治,本病能在短時間內如同瘟疫般蔓延擴散,故亦有「稻瘟」之稱。稻熱病感染初期於葉面上先形成褐色或暗綠色小斑點,逐漸擴大成紡錘形,此時病斑邊緣呈赤褐色周圍帶有黃暈,中間呈灰白色,嚴重時葉片枯萎或全株枯死。
建議用藥 1.一般而言,當秧砧(註:農友插秧剩下的秧苗欉,置於田中做為補秧備用)稻苗葉片出現葉稻熱病感染型病斑,約七至十天後本田將開始罹病。因此該場建議農民儘速移除罹病秧砧,減少稻熱病的初次感染源。2.水稻的灌溉水管理十分重要,尤其需注意配合氣溫調節水深。若寒流來襲,水溫降低,此時田水應加深以保溫;若天氣持續高溫,則採行放流灌溉或於上午十時排水,到下午四時再加灌溉水,以防水溫過高傷害稻株。3.在肥培管理上應注意三要素之配合,切勿施用過多氮肥,以免加劇本病蔓延;如已發現稻熱病發生,則應停施氮肥4.化學防治是目前慣行農法防治稻熱病的主要手段,預防性藥劑可使用6%撲殺熱粒劑,每公頃用藥三十公斤,田間應保持三至五公分水位,持續四至五天,若發現初期病斑時,防治藥劑可選用亞賜圃乳劑、嘉賜三賽唑可濕性粉劑、加普胺水懸劑或護粒松乳劑等植保手冊推薦用藥。5.施行有機栽培的農友則可施用微生物製劑及亞磷酸等非農藥資材,以減輕發病。
發布縣市 宜蘭縣 ,花蓮縣
植物品項 水稻
發布日期 2013/03/19
發布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