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標題 熱浪來襲時,安全戲水『趣』 水域安全記者會
內容 <p>連日來的熱浪侵襲,免不了讓人想往水裏泡,到海邊或溪河流消暑為快,教育部體育署呼籲請請您睜大眼睛,看看附近有没有禁止戲水標幟呢?根據體育署歷年來統計學生溺水死亡資料,每年5至8月(尤其是暑假期間)常是學生發生溺水的高峰期,往年發生的場域以溪河流為最高,海邊次之。由於今(105)年自4月以來天氣轉為酷熱,學生於周末假期前往水域戲水機會增多,根據教育部校安中心統計資料,截至5月31日止已發生多起學生溺水事件,已有4名學生因此失去寶貴的性命,發生地點半數以上在海邊,主要原因外地遊客對當地水域環境不熟悉與輕忽而造成憾事,或因未依禁止告示擅自下水而釀成悲劇。</p> <p>臺灣地區許多溪流及海域水面看似平穩,水底下卻暗藏惡流,例如水流遇瞬間落差地形時(如攔沙壩),就會產生翻滾現象的翻滾流;水流繞著岸邊轉彎處或遇到障礙物所形成的漩渦流;將人快速帶離海岸邊,往外海飄流的離岸流等,如果被捲入,就可能無法抽身;加上臺灣夏日午後的雷陣雨,可能造成溪流、湖泊水位上漲、水流湍急;水(野)塘、深潭、水埤等,因為水質不佳、深度不明、水底雜物多等,可能造成下水者受傷或陷入泥沼,這些都可能提高發生溺水的機率,此外,包括游泳池、SPA池及水池等,亦須注意安全,特別是不諳水性的兒童。孩童戲水,應有家長陪伴,家長亦應關心注意子女之行蹤,避免其獨自或結伴到危險水域戲水。<br /> &nbsp;<br /> 體育署提醒以下預防溺水及自救或救人正確的作法:</p> <p>一、預防溺水:如果在水域活動或戲水時,有急流牽引、遊戲嬉鬧、未熱身即下水、誤入深水區、水流溫差大等情形,都容易跌倒、受傷或抽筋,而發生溺水。</p> <p>二、自救:進行水域活動時,如遇受傷跌倒、受傷或抽筋等危險時,應先鎮靜並設法上岸,若自覺有所困難時應及早舉手呼救,並運用踩水、漂浮或漂浮物等待救援。據溺水案例研究統計顯示,有穿戴著救生衣、游泳圈、魚雷浮標等之溺水者,因可漂浮在水面,可以等待救援時間較長,獲得救援的機會也較高。</p> <p>三、救人:如遇有人溺水時,應立即大聲呼救(叫),打電話報警(叫),利用竹竿、木條、衣物等延伸物(伸),抛送球、繩等漂浮物(抛),利用船、浮木、救生圈、保麗龍等大型浮具划過去(划)等方式,間接進行搭救;牢記救溺三原則:【岸上救生優於下水救生】、【器材救生優於徒手救生】、【團隊救生優於個人救生】。若無間接物且已受到身旁溺水者拉扯入水時,應儘速移至溺水者之背後,拖住溺水者的頭頸與上背使成直線,維持臉朝上露出水面,盡量不動,並大聲呼救等待救援。</p> <p>體育署呼籲,學生及民眾於從事水域運動時務必注意自身安全,不逞強、不做危險動作,選擇安全有救生員的水域,結伴戲水,並謹記「叫、叫、伸、拋、划」的救溺口訣。此外,如遭遇颱風過境、大潮、豪雨等天候狀況不佳時,應立即停止水域活動,以降低溺水意外發生。各地方政府為民眾安全,已加強於各危險水域強化巡邏與警戒任務,若民眾不聽勸導而仍進入危險水域戲水,例如至攔沙壩跳水等,則可依地方政府所訂之自治規定辦理或罰款。</p> <p>生命無價,體育署再次呼籲所有同學、家長以及老師,從事水域活動的時候,務必在有救生員或安全開放的水域戲水,同時也請家長、老師特別留意學生假日與暑期活動的動向,防範可能發生的危險。</p>
發布日期 2016/6/2 下午 02:37:43
資料來源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