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劉晏良
Review 一生從事音樂教育、作品總是帶著濃濃客家味的劉晏良先生生於1931年4月1日,原名劉汝兆,為苗栗市客家人。   劉晏良先生自幼即對音樂十分喜愛,雖然沒有機會學習音樂,從事教職的父親也提供了不錯的生活條件,使他可以從收音機和唱片中汲取音樂養分。劉晏良最早擁有的樂器是口琴和笛子,對音樂的喜愛使他口不離器地研習。學校的風琴給了他更寬裕的想像空間,激發他開始最初的作曲創作。劉先生的少年時代是在對音樂的憧憬中度過的。   1946年劉晏良先生考入臺灣省立新竹師範學校(相當於現在的專科或高職),他如願以償地選修了音樂科,開始正式學習音樂。從基礎的琴法到作曲、聲樂、鋼琴彈奏的學習,劉先生的天分加勤奮令他深得師長們的器重,經常獲邀於各種音樂活動中演出。他和同學組成三重唱,於娛樂和切磋中累積合唱經驗。   自師範學校畢業後,劉先生曾任教於苗栗市大同國小和空軍總司令部附設空軍子弟學校,之後分別通過了初高中音樂教師檢定考試,1961年應聘入省立苗栗高中擔任音樂科專任教師至1979年退休。   劉晏良自小生活在產茶客鄉,對各種客家民謠耳熟能詳,採茶歌、山歌、平板、小調等客家民謠的形式都是劉先生最熟悉的,對於這些母親音樂懷著赤子之情,使他的創作大多以客家民謠和客家歌曲為中心展開。同時身為佛教徒的關係,他也創作了不少佛曲。劉先生持續自學以提升作曲能力,同時也向竹師的老師求教,一邊學習,一邊不斷創作、投稿和參加比賽,作品獲得很多獎項和肯定。   劉晏良致力於推廣傳統客家民謠,他為民謠配上鋼琴伴奏,使客家民謠不再侷限於胡琴、鑼鼓等傳統樂器,更便於傳唱。有改良也有保留,對於團體演唱中合唱的部份,他對傳統難寫的混聲四部合唱十分堅持,認為這是不可流失的傳統特色。他還寫了大量客語流行歌曲和佛曲,並為兒童歌曲編寫四手聯彈和雙鋼琴曲。劉先生的作曲作品大多廣為傳唱,並被大量編撰收錄為教材,實屬罕見。他的作品,以西洋大小調作曲法為依據,縈繞著客家的山歌小調韻味。1982年,劉晏良先生因其多年的創作努力和豐碩的成果獲得臺灣省音樂協進會音樂特殊獎。劉先生的創作在臺灣客家音樂的推廣和音樂教育的推廣兩個領域中皆有深遠的影響。 1998年劉先生因肝病去世,享年67歲。
Expertise 專長 客家民謠、客家歌曲、兒童歌曲、佛曲 專書著作 1.1990四手聯彈鋼琴曲。 2.1994客家歌謠研習教材。臺灣省音樂協進會苗栗縣分會。 3.1997客家歌謠研習教材(下)。苗栗文化中心。 籌畫演出 1.1969舉辦創作客家民謠獨唱曲及合唱曲音樂會。苗栗高中大禮堂。
Awards 1. 1956年《航海》獲軍中文藝獎 2. 1969年《衣食住行》獲教育廳歌曲獎 3. 1973年《懷鄉曲》獲教育部黃自歌曲獎 4. 1974年《故園情》獲教育部黃自歌曲獎 5. 1977年《苗栗縣歌》獲苗栗縣政府公開選定 6. 1982年獲得臺灣省音樂協進會音樂特殊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