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湯玉蘭
Review   客家山歌自清末就開始在臺灣客鄉流傳,最早的山歌為老山歌。山歌又有九腔十八調的變化,在採茶戲中不同的調子有不同的用法。客家山歌是客家音樂的靈魂和泉源。 傳統山歌,包括老山歌、山歌子、平板等,都注重即興的創作,不僅僅是在歌詞的韻、拍,連音調都會應歌詞意義的不同,而有豐富的變化。   38年國民政府來臺後,客家文化走向復興,漸漸出現專門的雜誌和電臺、協會等機構。1962年第一屆全省客家歌謠(山歌)比賽於苗栗舉行,數萬人與會,盛況空前。此後客家民謠比賽風行一時,湧現了大量山歌好手、歌王、歌后。湯玉蘭即是其中一位。   湯玉蘭1939年生,為桃園縣中壢市客家人。她生長於農家茶鄉,從小過著放牛採茶的生活。她愛唱山歌很出名,常常為了唱歌牛也跑了,採茶也忘了,飯也燒糊了。對興趣的專注使她越來越擅長於山歌的歌唱技巧,尤其能於即興的山歌子。那時候客家音樂漸漸滲透入城市,在一些交際應酬的場所如茶樓、酒樓會有常駐的藝妲,客人吃喝聊天時在旁邊唱些客家民謠助興,湯玉蘭也是當時走紅的藝妲之一。1968年新竹縣湖口舉行山歌比賽,湯玉蘭技壓群雄獲得冠軍。她隨口就能唱出富於變化的歌詞和調子:「老妹今年三十零,面皮打紮白毛蠶。十字街頭叫歌轉(歸),句句伯母吾(爾)先行。」之後她應月球、美樂唱片的邀請錄製發行過多張專輯唱片,稱為「歌后」實不為過。作品有老山歌《石榴花開》,山歌子《睡目莫想郎》, 平板《每日思念郎》、《花有清香》,客家小調《懷胎》、《好家風》、《孤單妹一人》等專輯。     1969年,客籍留日華僑回國觀光團在苗栗縣家鄉透過層層選拔,徵選出湯玉蘭和另外兩位歌后賴碧霞、游春蘭及兩名樂師張福營和張順能,前後兩次往赴日本五大城市巡迴演唱,宣慰僑胞。作為客家文化大使,她們的歌聲所到之處常令久在異國他鄉的老華僑們感動流淚,牽繫起強烈的思鄉之情,藉此在日本華僑中宣揚客家文化和客語的傳統。
Expertise 專長 客家民謠 籌畫演出 1969年應客籍留日華僑回國觀光團邀請,和另外兩名歌后和兩名樂師前往日本五大城市巡迴演唱。
Awards 1968年。湖口鄉山歌比賽。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