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李秋霞
Review   成長於新竹縣竹北地區農家的李秋霞,幼年時家裡沒有電視,最大的娛樂就是聽收音機,最喜歡聽「大中華戲劇團」的大戲節目,日久對歌詞內容也熟悉甚至能夠隨著廣播跟唱。由於父親李森山會演奏胡琴和寫山歌歌詞,叔伯輩會打鑼鼓,家中長輩閒暇時常聚集在禾埕唱山歌,她眉色飛舞的回憶道:「良時,鑼鼓一響,弦一鋸,大家山歌就駭上天」,年幼的她時唱在旁邊跟著旋律唱,一回父親看到,鼓勵她在眾親友面前表演,在父親的發掘下開啟了李秋霞的歌唱之路。往後,父親時常帶她南征北討參加各種的客家歌謠比賽,也常代表學校參加歌唱競賽,拿下許多傲人的獎項。   年紀小小即嶄露歌唱天賦的李秋霞,在民國58年(1969年)16歲時,應算命先生同時也是客家藝人的黃連添先生之邀,到苗栗美樂唱片灌錄個人第一張黑膠唱片《天上七姑星》。隔年(1970年)考上赴美宣慰僑胞訪問團,但是因為夢見墜機加上父親耳聞當時有人蛇集團的新聞,最後未如期隨團赴美表演,不過仍參與受訓,當時共同受訓的資深藝人有邱玉春、羅石金…等人,為期半年的紮實訓練,奠定了舞臺表演的能力。高商畢業後,學以致用,在工廠當了幾年的會計,1988年世界客屬總會訪問團的團員又招考,當時一個縣市只徵選三名,再次徵選上之後,隨團赴美、日、東南亞宣慰僑胞,僑胞們聽到鄉音淚流滿面的情景,至今還深深映在李秋霞的心中。   此次的巡迴,回國後,應許金亮先生(現任臺北縣美聲協會理事長)之邀,巡迴全臺公演,後又獲臺北市社團之邀與團員何易峰、吳川玲、賴仁政、曾明珠等人,分別指導各社團的山歌歌謠班,開啟教唱歌謠之路,也陸續的灌錄唱片、投入表演的舞臺中,〈娘親渡子〉為其演唱代表作。   臺北市的客家歌謠班的成立,讓都會地區習慣隱蔽身份的客家人慢慢的走出來現身,當時各班的老師們不斷的鼓勵大家勇於表明自己客家人的身分。時至今日,我們的下一代不再隱藏客家人的身分,但是他們的客語程度卻讓我們很憂心,這樣的現象,其實是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為什麼呢介李老師分析,長輩之間都習慣用客家話交談,但常常一轉頭和小孩溝通時,卻使用國語(北京話),是我們沒有將客家話傳下去,不見得是孩子們不願意學。「母語斷,文化滅」,傳承客家話是推廣與永續客家文化的根本之道。   在客家歌謠的教學中,李秋霞強調咬字與換氣,她認為「咬字」是唱歌的基本,而「氣」則是影響歌曲的韻味,另外若上臺表演時,服裝、臺風和儀表,也是老師十分注重的,不時叮嚀學生:「整理好情緒,在舞臺上呈現最好的一面」。   在現今的客家音樂圈中,李秋霞十分讚賞願意投入的年輕客家音樂人,她認為年輕人的加入,不管是搖滾、藍調或是RAP,都值得鼓勵,雖然中老年人比較難接受年輕世代快節奏的音樂,但是,這樣的音樂可以向同樣是年輕世代的客家人來傳播,如此老中青各享所好之音樂,客家的文化資產就得以不斷的累積。而傳統的部分,應當著重老藝人的記錄與出版,像還在世的林炳煥、曾先枝、賴碧霞…等前輩,他們一身的技藝是我們文化中寶貴的資產,是後人往前尋根時的重要依據。
Expertise 專長 客家電視臺演員、歌手、及節目主持人、電臺節目主持、歌謠教唱 發行專輯 《山歌仔 正月牌:李秋霞客家傳統山歌專輯》,李秋霞演唱,龍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 《平板小調:李秋霞、曾桂英專輯》,李秋霞、曾桂英,龍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 《把握後生時,英雄淚: 李秋霞專輯(18)》,李秋霞 演唱,龍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 《李秋霞平板山歌仔專輯(10)》,李秋霞 演唱,龍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 《李秋霞客家山歌仔專輯 (三)》,李秋霞 演唱,龍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 《李秋霞客家平板專輯(5)》,李秋霞 演唱,龍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 《嘆煙花大埔調: 李秋霞CD山歌專輯(32)》,李秋霞演唱,龍閣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版。 《娘親渡子(三)五更鼓.嘆煙花.洗手巾.賣酒歌.大埔調》。 《把握後生時》 《迴想》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