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謝顯魁
Review   謝顯魁生於1943年。剛出生十個月,父親就被徵調去南洋當兵,沒再回來。三歲時母親改嫁,謝顯魁是由祖父母扶養長大的。祖父母很疼愛他,那時候盛行內臺戲,他每天都要跑去苗栗「國際」戲院看戲。   十三歲時祖父去世,謝顯魁從大同國小畢業後,進入苗栗「新樂軒」子弟班學八音,當時的老師是著名八音大師陳慶松,教的東西非常多:樂器有小抄、小鑼、大鑼、通鼓及北鼓,後來又學噠仔和鉅弦;音樂有「打牌子(嗩吶曲牌)」、扮仙等; 鼓名有《火炮》、《 三加二》、《滿臺》、《節節高》、《緊戰》、《老鼠尾》等;還學唱曲,當時謝顯魁學的是幼口(阿旦、小生的唱法),後來聲音變粗就放棄學唱曲了。謝顯晚上在子弟班學習,白天四處打工做學徒學手藝賺錢,後來學成可以出去做八音,就沒有再打工了。十五、六歲被選中,正式拜陳慶松為師,邊學邊跟著老師接場子。當時苗栗地區八音很盛行,每逢廟會、迎娶、入屋(新屋落成)、神明誕辰,都會請八音團去助興。陳慶松一個月有二十幾場的演出,他出門時的固定班底為鄭水火、師兄郭鑫桂和謝顯魁,需要更多人的時候再去徵調。後來八音沒落,到鄭水火的時候,還轉行拖過三輪車。   內臺戲沒落後,是電臺時期,戲班大多錄製採茶大戲節目然後在電臺播放。 謝顯魁搭「金龍」戲班,待過新竹臺聲電臺、苗栗中廣臺等,拿月薪。當時專心演內臺戲的戲班已經很少,藝人都被藥廠請去賣藥。有一種「郎中」,會直接跟藥廠以三折的價格批發藥材,然後自己賺兩成,另外的兩成給戲班賺:請戲班到鄉下,以落地掃的形式表演採茶戲,表演到一半就賣藥。那時候的人沒什麼娛樂,觀眾愛湊熱鬧,順便看戲,所以通常生意都不錯。謝顯魁白天錄節目,晚上賣藥,跟過的「郎中」有王敏壽、林德舉等人。那時候八音也沒落,喪事才有人請,因而陳慶松也轉到內壇(喪事後場),需要人手的時候也會喊謝顯魁去幫忙。   謝顯魁二十一歲入伍,兩年後結婚,後來又離婚。二十八歲娶了第二任妻子,幾年後祖母過世。退伍後謝顯魁搭過僅存的幾個內臺班,不久還是轉到外臺。當時演外臺收入較穩定,因為每個地方都慶祝不同的神仙誕辰,一定要請戲班演戲,所以戲約很多,幾乎每天都有檔。這段時間他待過的外臺班有「新永光」、「德泰」(跟現在的德泰不是同一班)。好景不長,國家提倡節日統一,變成節慶都在同一段時間,這樣各地需要請戲班演戲都在同樣的時間。大家都搶不到戲班,大節氣時尤其明顯,而平日戲班又沒戲演,戲班的生態和生計都大受打擊。     謝顯魁從四十多歲開始就長期在「新美蓮」,做文場樂師;又常常被「陳家八音團」徵調參加活動,還要出門教授八音,整年都很忙。1998年正月出車禍,謝顯魁的腳受傷,之後很少出門做活動。後來加入「陳家八音團」,專任文場樂師,是目前臺灣北部優秀弦手之ㄧ。
Expertise 文場樂師,客家八音。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