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李永乾
Review   以客家人口居多的新竹市,六十年代共活躍著六個民間劇團在各地巡迴演出,目前只剩下「龍鳳園戲劇團」和「錦上花劇團」兩個老劇團,演出機會也明顯縮減中,其中「龍鳳園」也是目前新竹市唯一的客家採茶劇團。「龍鳳園戲劇團」在目前劇團界戲約減少、觀眾老齡化的局面下,是極少數和「榮興」一樣仍能舉行大型公演的採茶劇團之一,目前還有自己的排練場地與攝影棚。團長李永乾為了支撐劇團的運營,曾經賣掉自己的地,並在1980年代長年兼差以充實演出設備。他目前還身兼「黃秀滿歌劇團」老闆、臺灣省客家戲劇發展協會理事長、「新樂園戲劇團」顧問、新竹市東區柴橋里里長、新竹市客家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新竹市柴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以及新竹市柴橋社區巡守隊隊長等職務,還擔任客家電視臺家傳統戲曲節目製作人,如此多的職務和責任不是普通人可以勝任的。   李永乾1952年10月7日出生於新竹縣寶山鄉農家,小學四年級就愛上了戲劇,十八歲開始學戲,陸續學了戲曲前場、文武場和戲曲理論。1975年他進入「牛車順歌劇團」擔任樂師,1978年即創辦了「李劍鴻歌劇團」任團長。那時候戲約不斷,李永乾帶著團員演出走遍全臺灣,全勝時期甚至同時經營「龍鳳園」、「秀美樂」和「黃秀滿」三個劇團。劇團多次參加戲劇比賽獲獎,並演出大型客家戲,還對外開辦戲曲研習班,可謂為了推廣客家戲不遺餘力。但是電視和電影的普及給傳統戲劇造成太大的衝擊,「龍鳳園戲劇團」把傳統戲劇經過改良,嘗試將其演化為現代劇場表演藝術,並成功將其帶入校園,於1984年獲推薦參加新竹縣校園巡演。但是民俗的草根性才是客家採茶戲原汁原味的精神內涵,故此「龍鳳園」一直堅持民俗表演、酬神表演的傳統。   1995年,李永乾為了拓展客家戲的發展空間,成立了「臺灣省客家採茶戲劇發展協會」,擔任理事長。他數次帶領臺灣客家戲曲演員赴大陸的廣東梅州、梅縣及福建福州、泉州等地辦理兩岸文化交流活動,也邀請福州藝術團隊蒞臨臺灣做交流演出。1992年~1997年他協助臺灣省立新竹社教館辦理客家戲劇比賽,並於1994和2000年獲該館館長頒發的「熱心公益」、「績著社教」等獎牌。2003年7月他協助市政府籌設成立「新竹市客家文化會館」,又擔任客家電視臺家傳統戲曲節目製作人,並於2004年09月在新竹建造一棟一百多坪的客家戲曲錄影棚「東方錄影棚」,專門錄製客家戲劇。   李永乾精力旺盛、熱心助人,也協助政府的展覽等行政工作,為此2001年獲臺北市政府頒獎鼓勵,又自1999年起連續四年被新竹市政府表彰為環保模範里長。   李永乾對於新竹市的客家戲曲前途非常憂心。在電視和電影的衝擊下,傳統提著小板凳看戲的溫馨場面已經極為少見,觀眾和演員都趨於老齡化,戲團之間惡性削價競爭損壞演出品質,如果此時政府再不大力支持現有的劇團並提出積極培育傳統戲劇的長遠規劃,他們這些老劇團也將無法生存下去。他說一年只演五十場戲怎麼夠呢!他期盼新竹市政府也能重視文化,讓大眾瞭解我們的新竹不僅是科技之都也是文化之都。   李永乾的親民特質和大量的社會活動使他對客家戲的未來有既深遠且深慮的構思,他永遠都是個默默耕耘的實踐者,在客家傳統戲劇的傳承之路上持續努力著。
Expertise 戲曲前場、文武場、戲曲理論、編劇、導演
Awards 1.1994年及2000年,接受臺灣省立新竹社教館館長頒獎表揚「熱心公益」、「績著社教」等獎牌。 2.2001年,因熱心公益接受臺北市政府頒獎鼓勵 3.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新竹市政府表揚為環保模範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