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陳振學
Review   後臺樂師陳振學1926年生,苗栗人,父母在他很的小時候都已過世。他沒有唸書,青年少年時期都待在家鄉種田,一直到入伍當兵。   退伍後他已經二十四歲了,加入「小龍鳳」,開始學後場。「小龍鳳」接的都是外臺戲,戲籠要用扛的。就這樣扛著戲籠跑田庄,到各鎮去演出。   技藝漸長的陳振學後來加入內臺戲班「三義園」,做了兩三年,又搭「小美園」。在「小美園」遇到後來的妻子,團主王裕豐的大女兒王雲娥,不久兩人就戀愛結婚了。「小美園」主要演京戲,也會演一些採茶戲,全盛時期有五六十人。後來由於老闆娘去世,戲班漸漸沒落,1960年就散團了。陳振學夫妻轉入臺北的「金龍歌劇團」,做了一年多,感到收入沒有保障,就不再加入固定的戲班演出,戲班人手不足時才會過去幫忙。1960~1962年從戲班出來很多演員,去為藥廠賣藥、下鄉間演一些簡化又加入了廣告的三腳採茶戲。這段時間陳振學夫妻搬到屏東,常常去內埔、新北勢、美濃賣藥。那時候還沒有電視臺,大家都愛看這種熱鬧的小戲:演員先唱山歌,唱完就演一小齣戲,然後就賣藥給藥品做廣告,這種形式被稱做「唱山歌打採茶」。「打」是量身訂製的意思。   60年代初,電臺受到打擊,大家都去看電視,沒人聽廣播了,更沒人看大戲小戲了。1973年陳振學不再賣藥了,他在外獅潭搭了一個小戲班,團主叫陳天生,很器重陳振學,出去澎湖做神明戲的時候,還讓他帶班。但是演出機會不固定,陳振學為了可以有份穩定的生活,決定改行賣水果。五十二歲時,妻子去世了,陳振學的身體和聽力也漸漸不好,他感到不適合去戲班打鼓了。雖然一些有名的戲班都請過他復出,他都拒絕了。   陳振學感到演戲沒有出路,做工廠還可以有份養老金,演戲演到老,什麼保障都沒有,很多老藝人依然在被迫工作──他對政府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
Expertise 後臺樂師 打鼓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