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陳月娥
Review   陳月娥女士為新月娥歌劇團之前班主,之前原名小月娥歌劇團,組創於民國五十年,內、外臺戲皆有演出,在劇團成立之前,陳女士原來只是泰朋歌劇團的股東之一,創團人為朱盛芳,於民國六十二年成立,原名應為「泰朋」,卻因補發牌照時發生字誤的情況而演變成「泰明」,當時股東之一的陳月娥女士是負責為劇團載裝戲籠,但劇團當時遇上財務危機,其他股東只好轉向陳女士週轉,後她便將所有的股份買下,與朱盛芳一同管理劇團大小事務,演變至後來,陳女士成為「泰明」歌劇團名副其實的老闆,並將團名改為新泰鵬歌劇團(也有部分稱其為新泰平歌劇團,發音類似)。劇團內部的經營權與財務紛擾一直存在,影響所及,團內對外接演戲劇的機會相對減少,直至後來才慢慢趨向穩定。   陳月娥女士在管理戲班之外,也努力抽時間陪同其先生到其他縣市內做批發水果的零售生意,過著節儉而簡樸的生活,攢下不少資本。劇團主要的表演型態和宜蘭縣的其他職業歌仔戲劇團相比明顯不同且特殊,其演出的方式為當時極為風行的「胡撇仔戲」,而實際上又與一般胡撇仔戲不大相同,在戲劇之中以流行的歌曲和舞步穿插表演,陳女士的劇團並沒有拋棄古味十足的戲曲元素,反而以此為基調,只在表演的背景、服裝、燈光、造型、樂器、演出形式等等上面加入了流行的符號,例如將佈景改成流動式的,戲服的款式加入更多鮮亮的色彩,燈光多了旋轉式的腳燈,樂器則在文平時使用電子琴與殼仔弦,武平時使用西洋鼓和鑼,在視覺與聽覺上都有相當創新與新穎的感受。陳月娥女士將傳統現代融合而成的胡撇仔戲受到觀眾喜愛,不僅戲路更加開闊,也較符合現代人求新求變的口味。   陳女士班在經營戲班中本身亦跟著學習技藝,包括四平戲、京劇、歌仔戲和採茶戲等能演,於各種劇目上都能唱是一段,算是相當通才的演員。劇團後來賣給范姜新堯,改名為新月娥歌劇團,陳月娥女士則繼續在劇團中演出,將其對於客家戲劇的熱忱表現在舞臺之上。
Expertise 胡撇仔戲 四平戲 京劇 歌仔戲 採茶戲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