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阿茶姨
Review   阿茶姨為連月歌劇團團員之一,其名為藝名,跟著演藝世家的團主兼小生擔當的林素月女士到各處出演登臺;由於林女士原籍為高雄縣的閩南人,本身並不大會說客語,從小學習的又是歌仔戲劇的技藝與唱腔技巧,與客家戲劇並無太大連結,直至與先生秋日助結識之後,輾轉遷移至桃園中壢的在地劇團餐與演出,並在其鼓勵之下,憑藉著自小便接觸各個劇團事務的熟練經驗組成了連月歌劇團,可惜現今因時機轉變,觀眾對於傳統戲劇的熱愛大不如前,在各方支持皆大量減少的情形之下,連月歌劇團只好轉賣其戲籠於新永安歌劇團,交由劉阿對團主營運。   連月歌劇團在初時成立時因名氣不夠響亮,演員又多半沒有固定,一年之中能接到的生意僅能糊口,戲路亦無法結此開通、擴展,然後到了中期之後,劇團漸漸累積實力與人氣,成員漸為固定,例如文、武場即由在陳火亮、邱日助莊福龍、詹榮溪四位擔任;劇團亦常到處於各處徵借他團演員共同初演戲目,多以客家戲劇為主要戲路演出之範圍,因其演出地點大部分在桃園中壢的客家庄以及閩南庄巡迴,但遠至宜蘭、花蓮、高雄甚至金門等地亦有請戲邀約,常演的戲碼為《趙匡胤走關西》、《五虎平南》、《薛仁貴征東》、《薛丁山征西》等,日場演唱的曲調多半以亂彈、京劇為主軸,到了夜場則改以歌仔、採茶、南管、北管、黃梅調、電視歌仔調以及流行歌曲調的形式交雜於各劇目演出之中,此外,為因應客家庄的觀眾喜好,也有扮仙戲的演出,劇目以《三仙》、《八仙》、《酒仙》等為主。   現今連月歌劇團的演員年紀都已偏高,能夠登臺出場的機會大幅減低,劇團走向不得不改以康樂隊、功德會或法事等形式,接戲的數量已在少數,演員們如阿茶姨等只好各奔東西,若想要重溫劇團當時之盛況,只能於回憶、口述及紙本資料之中觸及一二。
Expertise 客家戲劇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