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彭阿增
Review 彭昌增別名彭阿增,因時人多稱呼其為「彭阿增」;又別名「范阿增」,因戶籍謄本誤繕為「范阿增」,後彭昌增後代於鳳林鎮公所工作時,又把彭姓回歸做范姓。 彭昌增之母陳細妹原為彭家童養媳,因未嫁而其未婚夫已卒,故招贅范琳健。范琳健與陳細妹育有四子,彭阿增為其長子。范氏祖先在大陸時期及嫺習八音,遷居臺灣已七世,世世皆傳習八音。 范琳健有子四人,其中長子彭昌增、二子范揚能、四子彭昌維都學習八音,三兄弟且曾同時受邀赴日灌錄唱片。 1907年日本設立了第一家唱機唱片公司「日美蓄音器(留聲機)商會」, 1910年改名為「日本蓄音器商會」,簡稱「日蓄」,該公司同時在臺灣臺北城內設立出張所,由日人岡本先生承辦業務,此即後來的臺灣「古倫美亞唱片公司」。1908年起,臺灣報紙上已經有日本的留聲機及唱片廣告的出現。 「日蓄公司」的岡本先生,為了在臺灣推廣該公司所出品的留聲機業務,以臺灣人錄臺灣的音樂為前提下,在1914年4月帶領了林石生、范連生、何阿文、何阿添、黃芳榮、巫石安、彭阿增等15名臺灣客籍藝人赴日本東京參觀「大正博覽會」及灌錄臺灣第一批唱片的行程,15人在「大正博覽會」會場亦見識了一座大型留聲機,留下終生難忘的經驗。 第一批的第一張,便是這張一串年,也從這裡開始,揭開了臺灣唱片發展的序幕。臺灣出現的第一張唱片是客家的,這是客家人引以為傲之處。這批客家藝人為客家唱片及臺灣的唱片留下了珍貴的歷史紀錄,更為臺灣帶入留聲機唱片的時代。 這15位客家藝人共陸續錄製了59張客家曲盤(唱片),其中包括客家八音「一串年」、「大開門」 …、北管「三仙會…」、山歌小調「病子歌」、「五更鬧」…、傳統的三腳採茶戲「茶郎歸家」,及改良採茶戲「三伯英臺」…等,範疇甚廣,雖然唱片圓標僅列出7位,但依據當時報紙對此活動的報導,可知有15位藝人赴日錄音,而且全是男性。 在1914-1925年間,市面上僅有這15人所灌錄的59張飛鷹唱片而已,可見其在臺灣音樂史的重要性。 彭昌增後來搬到花蓮,聽說在那兒有教學生,好像叫彭細枸,班名印象中叫「鳳林八音班」。
Expertise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