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廖阿立
Review   廖阿立和阿玉旦同輩,是早期的老藝人。他是外臺戲班出身,學的是四平戲後場,很會打鼓,還會打客家八音。   光復後廖阿立專整內臺客家戲班,創立「勝春園」。他很會寫文章,常常自己寫海報,用漂亮的毛筆字書寫廣告詞,如「由阿玉旦母女一行帶領」等。「勝春園」剛剛開班時,他就高價聘請阿玉旦來演主角。   光復後的十幾年是內臺戲最火紅的時期,戲院的戲約以檔計,一檔十天,通常這檔戲一演完就要趕到下一個戲院準備下一檔的演出,戲班常常披星戴月地趕檔,沒睡醒就化妝,濃墨重彩地準備下一場戲。班主們常年帶著戲班在各地戲院巡迴演出,有時候演到整年都沒機會回家。那時候內臺戲都在南苗國際戲院這樣的戲院上演,有導演策劃劇情和演出,向演員說戲。每齣戲的演員都很多,有時達幾十人。這樣下午演一場三小時,晚上演一場四小時,連續演十天,正好一檔戲。因為當時沒有電影電視可看,戲院很風行,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很愛看大戲。戲約多,戲迷也多,也捧紅了很多名角。內臺戲班漸漸從兼演採茶、平劇、等各種戲種而轉向主要演出客家採茶大戲,有實力的戲班也常在內臺戲之前加演四十分鐘左右的外省武戲,開場演起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同時野臺戲和扮仙戲則轉而成為亂彈和四平戲的天下。當時的採茶戲班有「新樂社」、「勝美園」、「玉美園」、「中明園」、「金龍」、「新興社」、「泰鵬」、「小月娥」、「新永光」、「金興社」、「義春園」、「金聲」、「華美園」、「永樂園」、「小美園」、「勝義」、「牛車順」、「新勝園」、「竹勝園」、「連進興」、「勝春園」、「明興社」、「嘉興社」、「紫星」、「南光」、「馮高山」、「義華」等。   廖阿立的幾個兒子都沒有演戲,讓他們去讀書。有一個後來還當選過立法委員。
Expertise 客家八音,後場打鼓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