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鍾肇政
Review   1951年第一篇文章『婚後』,刊登於《自由談》雜誌,燃起寫作興趣,從此勤奮筆耕,1960年第一部長篇小說《魯冰花》發表於《聯合報》,次年又發表《濁流三部曲》大河小說──「濁流」、「江山萬里」、「流雲」,開啟臺灣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1964年起撰寫另一部大河小說《臺灣人三部曲》──「沉淪」「滄溟行」「插天山之歌」,歷時十年。另外還有《高山組曲》《怒濤》等大河小說,是臺灣首位完成大河小說作家,也是唯一完成三部者,連其它作品共有長篇小說23部。   鍾氏雖常被刻板印象視為「鄉土文學」作家,早期確也有不少鄉居作品,但他曾說:「我心中唯有文學、臺灣文學而已,故對『鄉土文學』四字毫無興趣。」實際上他對於情慾的描寫亦周到,也是鍾氏作品中常見的部份。其在2002年更以七旬高齡著手寫作《歌德激情書》,以描繪德國文豪歌德內心的情慾世界。 鍾氏本人為福客混血,父親為桃園龍潭客家人,母親為桃園中壢福佬人,幼年並曾在臺北度過一段福佬人生活。但年長後客家意識崛起,除寫作外並極力爭取客家族群權益,包括「還我客家母語運動」,以及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寶島客家電臺的設立皆與其大力推動有關。﹝註﹞1     1988年鍾肇政先生參與發動客家運動,組織臺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客協」並出任創會會長,2年後又連任一次,協會宗旨是從事客家文化運動,說客家語言、不隱藏自己是客家人的身分,保持客家人的尊嚴,。鍾肇政先生曾經擔任總統府資政,替陳水扁先生助選助講。   像中、日戰爭時代,日本排斥西洋教育,音樂也是,因此就曾被教導日本音樂「能劇」的文化,現今因身體之故不太動筆,寫些隨筆之類的作品在《文學臺灣》季刊(三個月出一次)一年發表3篇,《鹽分地帶文學》隔月刊上投稿,興趣來了即塗塗寫寫。   鍾肇政先生盼望客家音樂文化諸如山歌、戲劇、大戲能藉客家戲曲專科學校得以保存和發揚光大,客家山歌除了能在民間表演及演出外,客家電視臺莫不是背後的推手,而這客家文化需要細水流長的存續,例如現今的一些卡通、連續劇利用客語配音,除了能引起一般觀眾欣賞戲劇的興趣之外,還可以知道客家話怎麼講,這個現象是很好的。
Expertise 1.作品由桃園縣文化局印出「鍾肇政全集」,總共有38本,每本大約600頁 2.書法。在龍潭大池東岸中段,有石子鋪成的地板,寫著「望春風碑」
Awards 1.1960.臺北市西區扶輪社文學獎 2.1966.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小說創作獎 3.1967.教育部文學創作獎 4.1968.嘉新小說獎 5.1979.吳三連文藝獎(第二屆) 6.1986.臺美基金會成就獎 7.1990.鹽分地帶文藝營文學貢獻獎(第十二屆) 8.1992.客家臺灣文化獎(第五屆) 9.1999.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第三屆) 10.1999.文學臺灣基金會臺灣文學獎 11.1999.真理大學臺灣文學牛津獎 12.2001.中國文藝協會榮譽文藝獎章文學類獎 13.2003.總統文化獎的百合獎項(第二屆) 14.2005.第一屆桃園奉獻獎「功在客家」 15.1993.臺灣筆會「怒濤」 16.1999.第三屆臺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類貢獻獎 17.2007.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終身貢獻獎 授勛 1.2000.二等景星勳章(李登輝總統) 2.2004年二等卿雲勳章(陳水扁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