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鄧雨賢
Review 一、童年時期(1906 ~ 1920 )   鄧雨賢先生,生於1906 年7 月21 日桃園縣龍潭鄉客家子弟,出身於「一門三秀才」的漢學之家,父親鄧旭東,原擔任於龍潭鄉龍元宮公學校教職,復應聘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的漢文老師,因而在三歲時舉家遷居臺北艋舺,幼年時期就讀「艋舺公學校(今臺北市立老松國小)」,致使鄧雨賢接觸並學習閩南語,而且閩南語也成為居家生活溝通談話中的語言之一。 二、青少年時期(1920 ~ 1929 )   二十歲時(1925 年)鄧雨賢自臺北師範學校(今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本科畢業,隨即被分發至臺北日新公學校(今之臺北市立日新國小)擔任教職,隔年經媒妁之言與畢業於三高女(今中山女高)之鍾有妹結婚。 三、專職創作時期(1929 ~ 1940)   二十四歲時(1929 年)因著對音樂的嚮往,毅然辭去教職,隻身前去日本遊學,潛心研習作曲理論等音樂創作之相關專業課程,返臺復適逢1930 年經齊大蕭條之復續影響,造成大環境不適合音樂創作之發展,經友人推薦至臺中地方法院任通譯約二年時間,二十七歲時(1932 年)於文聲唱片以「大稻埕行進曲」和「挽茶歌」嶄露頭角,次年獲古倫美亞(columbia )唱片公司所賞識,成為專屬作曲家,開始他專職創作的音樂人生。 四、芎林任教時期(1940 ~ 1944 )   因中日戰爭在即,當時的廣播媒體被當時日本政府廣泛用於政令宣導;唱片業者因無法有效運用相關媒體做行銷活動,而嚴重影響唱片業之生存,因此多數唱片業被迫結束營業,鄧氏所屬之古倫美亞唱片公司亦不例外,原本鄧氏擬至日本本土尋求另一發展機會,不久因接獲女兒病逝之訊息隨即返臺;並遷居新竹芎林,在芎林公學校任教期間,因日本推行「國語家庭」,被迫改為日本姓氏「東田曉雨」。除授課外,亦到竹東訓練樂團,若遇學校遊藝會活動,也會特別為小學生的表演創作音樂、譜曲,甚至也配合當時的郡守,因糧食缺乏擬雅廣栽種改良的地瓜撰寫的時局歌詞譜曲。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前夕,鄧雨賢因病去世。育有子四人,孫五人。長子鄧仁輔、次子鄧仁侃、三子鄧宰輔、四子鄧健作。其堂姪鄧仁艾為桃園縣議員。
Expertise 音樂作曲 作曲曲目同上
Aw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