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大部份資料在 2016 年後就未更新,若資料內無明確標示資料時間,請預設該資料為過時資料並斟酌使用,謝謝
column | value |
---|---|
Name | 李貴盛 |
Review | 李貴盛成長於苗栗縣南庄鄉東河村陸隘寮,幼年時看長輩唱山歌,看同學吹口琴,自己很喜歡,年少時的他時常好奇為何周遭的人多不在公共場合說母語,直到年長後,他了解到自己的母語在這樣高壓的政治環境中,已走向凋零之路。第一次參加客家活動是1988年12月28日的「客家大遊行」,這場遊行撩起他潛伏的母語意識,開始投身為客家文化事業努力,同年加入了《客家雜誌》擔任義工、業務專員等。1994年參加寶島客家電臺的運作,之後受桃園地區剛成立的「新客家廣播電臺」之邀主持廣播業務等,遂搬遷至桃園平鎮居住。李貴盛的音樂創作之路,最早是服役時,受輔導長的啟迪,對做詞作曲產生興趣,開始自學,之後師事黃舒駿和欒克勇學習樂理,第一首創作歌曲是《想故鄉》收錄《田園故事》專輯中,其後,全力投入幼兒歌曲的創作,多次獲獎,成立「幼幼客家」全力推廣幼兒的客語教育。 李貴盛創作的兒歌充滿了臺灣鄉村特色,歌曲中的生動描繪充分的表現出客家農村生活的縮影,口語化的設計,讓小朋友輕快的學習客語。李貴盛說:「我們知道自己是文化上的弱勢族群,但是總不能因此讓自己的母語就這樣消失掉,或是怕被人笑而不說客語,這是李貴盛推動幼教學客語的動機之一。他說兒童舌根軟,記性好,客語有七、八種音,比國語四音多,讓小孩從小學客語,以後學英文也比較容易,在社會上更是優勢。因此,他設計教材並與幼稚園托兒所合作,建立了客語教學模式,目前有桃竹苗多所幼稚園、托兒所採用。 歌曲比起文章、書本容易普及,因此李貴盛在客家幼兒教育的路上,創作了大量的客語歌曲及相關的教案,希望各地方在成立「語言巢」註1 的同時,能夠有適合的教材可以運用。「我們身為客家人,對於客家一直有一份『情』在,我們自己都不做了,誰來做介」李貴盛說自己就是因為那份深厚的情感賦予他動力,他會一直繼續做下去。 出版客語唱片創作、製作、包裝到組織行銷的過程漫長,而又因客家語調的不同,客語市場10%不到,民間業者在此管道艱難的營運,加上行政院客委會和各縣市政府客家主管機關又出版發行各種刊物,身兼客委會諮詢委員的李貴盛認為,應讓民間的專業出版業者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出版業盛行,會帶起一連串的工作機會,客家的文化工作人才,自然會蓬勃人才濟濟,形成一個正向的經濟與文化的循環,他認為客委會在出版方面的首要工作是協助出版業者,而不是自己出版,如此才能使客家的出版市場闢出一條永續不斷的路。 註1: 語言巢(Kohanga Reo)的概念源自紐西蘭,是以家庭為概念,配合社區所發展出來的「母語幼稚園」。 |
Expertise | 幼兒客語繪本第一冊(幼幼客家1)含CD 幼兒客語繪本第二冊(幼幼客家2)含CD 幼兒客語繪本第三冊(幼幼客家3)含CD 幼兒客語繪本第四冊(幼幼客家4)含CD 客家兒歌繪本「挨礱丕泡」含CD 客家兒歌繪本「農家樂」含CD 客家兒歌繪本「扛摃扛」含CD 客家兒歌繪本「細狗仔」含CD 客家兒歌繪本「貓捉老鼠」含CD 客家兒歌繪本「食麼介」含CD 四縣客語5+1「洗身歌」含CD 四縣客語5+1「出去介」含CD 四縣客語5+1「搖搖踏踏」含CD 海陸客語5+1「挨礱丕泡」含CD 海陸客語5+1「好笑好噭」含CD 幼兒客語教學成果發表會實錄DVD-1(70分鐘) 幼兒客語教學成果發表會實錄DVD-2(70分鐘) 《田園故事》 《四畝田》 《喝好水》 《蝴蝶》 《笠麻》 《福爾摩莎》 《泥香禾香》 《想故鄉》 |
Awar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