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 value
Name 梁煥波
Review   梁煥波成長於新竹縣北埔鄉,自初中一年級就對「洞簫」有興趣,二年級時學習「小喇叭」。因為有興趣所以會運用竹管和塑膠管做洞簫,念書時參加歌唱比賽大都拿二、三名。由於音感很好,學校老師曾鼓勵報考音樂學校,但因為家人對音樂科系的出路有所質疑,個人對科系的選擇也沒有概念,所以還是唸內思工校,畢業後在竹東的新力工商當電工科助教,學而後知不足,之後又考試參加全省聯招,分發到南臺工專,畢業後服兵役,在軍中,因為對唱歌有專長,在訓練中心時就擔任軍歌的教唱工作,訓練結束分發至部隊時也同樣擔任軍歌教唱,很遺憾因為身高168公分不足,而無法加入國防部示範大樂隊,但仍不減其對歌唱的興趣。退伍後,任職於中山科學研究院,之後加入「材發中心合唱團」,擔任高音獨唱。除了歌唱之外,因為陪女兒學習鋼琴,耳濡目染也學會彈琴,民國88年11月開始客語教唱工作至今,在客語歌謠的班級經營,以「和氣」為要,讓學生以興趣為動力,並且不介入班務的運作。   至今創作有五十幾首客語歌曲,梁煥波創作的淵源,是因為聽到林子淵的歌,而興起創作的欲望,寫出《轎夫》、《扌亥單》、《有閒來北埔聊》,在創作時,他習慣將詞、曲、旋律、速度一併考慮,他認為創作應該要寫出自己的風格,不要去抄襲,最好是寫實,把一件事當做真正的故事來寫,融入感情與心境。除了客語歌之外,也寫家鄉事,佳安村村歌、一貫道歌曲都是他創作的範疇。   對客家文化保存期許,梁煥波認為目前客語薪傳師的名額太多,只要提出申請即可通過,審核不嚴謹。他認為音樂類的薪傳師,應由專業人士組成公正小組,實地的審查,確認薪傳師在客家和音樂上的能力,目前只採取書面審查的方式,看不出此一政策的長久性。客家文化的紮根工作很重要,校長和教育部的支持很重要。每學期一定要有這個客家的科目,政府制定政策對學校硬性規定,用學分制,使學生習慣客家話。   語言要從歌曲開始,唱較簡單,學講較難,初學時以兒歌和流行歌為主,容易朗朗上口,客家的流行歌的創作,要能夠反映社會潮流,所以薪傳師的認證很重要,要有十八般武藝,能夠全方位發展,才能擔當文化傳承的重責大任。
Expertise 《梁煥波客家流行歌曲創作專輯一》 《梁煥波客家流行歌曲創作專輯二》 《聽見梁煥波》,導演翁梅嵐、邱燕楓、何宜真,2007,DVD紀錄片32分鐘。
Awards 《轎夫》獲新竹縣客家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曲作曲人獎。